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工艺茶是怎么制作的

找到约2,037条结果 (用时 0.032 秒)

茶叶问答小知识第十二期:红茶是怎么制作的?怎么冲泡?如何保存?

  茶叶小知识快问快答,学茶从问答开始,这里是茶友网问答栏目。今天的问答知识是:红茶的基础知识。

  红茶是怎么制作的?

  红茶的工艺主要经过了“萎凋-揉捻-发酵-干燥”这一制作流程。萎凋是通过晾晒让茶叶呈现萎蔫状态。揉捻是让茶汁外流,茶叶卷成条状。发酵是让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在酶的促进作用下发生氧化作用,使绿色的茶坯产生红变。干燥的目的就是降低茶叶的含水量,焙到触手有刺感的程度。

  红茶怎么冲泡?

  红茶多用白瓷和紫砂茶具,水温宜在90度-100度,冲水至八分满,然后浸泡2-3分钟,叶片比较大的需要3-5分钟。当茶叶完全绽开,沉在壶底的时候就可以享用了。冲泡完成后,过三分钟,先闻其香,然后再观察汤色,最后等茶汤凉至适口的温度,就可以品尝了,红茶一般可以冲泡2-3次。

  红茶怎么保存?

  红茶的保存应避免潮湿高温处,不要与其他带有明显味道的物品一起存放。而为了保持茶叶的纯净,最好的存储方法是把茶叶放在茶叶罐中,然后存放在阴暗干燥的地方保存。如果是已经开封后的茶叶需要尽快饮用,不然味道会流失得非常快。

  今天的问答知识到此结束,更多茶叶小知识敬请期待,我们下期再见。

什么是唛号茶?唛号茶是怎么来的?

  进入普洱茶的世界,我们会接触到一些“数字茶”,比如:7542、7572、8582、8592、7262等。这些数字叫做“唛号”,唛号茶是怎么来的呢? 

  唛号的由来
  普洱茶作为商品,在过去外销比重较大。
  1973年普洱茶人工发酵工艺的成功研发和应用,普洱茶的独特品质获得更多喜爱,一方面是海外华侨对普洱茶的需求增加,一方面是普洱茶标准化配方开始使用,从而使得普洱茶的出口和产量开始初具规模。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云南省各大国营茶厂都由中国土产蓄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负责管理,统一调拨、生产及出口。
  当时,云南省茶叶分公司开始专门为每一款常规出口的茶品制定特定的编号,以方便出口统计和管理,而这个编号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普洱茶的唛号。

  什么是唛号?
  唛:中文发音读[mài]。是一个译音字,英文mark的音译,意思是进出口货物包装上的标记。
  简单理解,普洱茶唛号就是进出口普洱茶的商品标记。在粤语方言里“唛号”指商标、牌子,唛号也叫做“唛头”。
  随着普洱茶产销的发展,唛号渐渐也成为了一些普洱茶的品名。
  唛号的制定
  编制普洱茶的唛号,当初云南省茶叶公司是想借鉴红茶的方式,但不久就遇到了一个实际问题。
  众所周知的,普洱茶制作中会使用拼配技术。什么是拼配技术?
  简言之就是为了达到一种风味标准而将不同产地、不同年份、不同级别的毛茶进行混合加工,按照相应比例来混合加工就是拼配,拼配配方可以使普洱茶的色、香、味、形体现出一种特定的品质特点。

  普洱茶可以拼配,普洱茶还可以存放,它的出厂年代和茶叶生产年代可能有分离,由于这些差别的存在,想用编号反应出普洱茶的不同,唛号的制定并没有红茶那么简单。
  经过讨论之后。1976年,中国土产蓄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首次下发了一个有关普洱茶编号的文件:《云外茶业字第84/45号——关于加工生产普洱茶的样价及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
  为稳定品质,对普洱茶的品种、花色初步制定了18个茶号,明文要求昆明茶厂、勐海茶厂和下关茶厂执行普洱茶唛号管理。
  唛号的主要规则整理如下:
  紧压茶为4位数,散茶为5位数;
  前面两位为该产品创始年份,以后年份生产,此数字固定不变;
  最后一位数是该厂的代号(1为昆明茶厂、2为勐海茶厂、3为下关茶厂);
  中间一位数(紧压茶)或两位数(散茶)为该产品的茶菁等级配方号,一般拼配等级越细嫩数字越小,越粗老数字越大。
  四位数的为紧压茶,五位数的为散茶。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中间的那一位和两位数字。
  对散茶来说,由于要经过分筛机分筛,中间的两位数完全可以代表它的原料级别。
  而紧压茶由于原料有拼配,它中间的那一位数字不能准确代表原料的级别(如今更普遍的说法是代表原料的综合等级),我们最好把它和前面的年份加在一起,理解为特定的配方。
  从此,每一个唛号都对应着一个规范的普洱茶产品。
  历史上勐海茶厂是唛号茶生产最丰富和标准延续最好的代表,这里就以勐海茶厂的唛号茶为例进一步说明,让你可以读懂唛号的含义。

  比如:7542,就是勐海茶厂生产的,创始配方始于1975年,综合用料等级为4级茶菁的普洱茶生饼;7572,就是勐海茶厂生产的,创始配方始于1975年,综合用料等级为7级茶菁的普洱茶熟饼。
  这一次消费带动了技术的进步,市场促进了生产的规范。
  唛号的启用保证了普洱茶出口贸易对品质要求的清楚识别,唛号的启用也规范了普洱茶生产对技术标准的稳定应用。
  为后来普洱茶消费市场的扩张蔓延奠定了基础。
  1976年以前,普洱茶产品信息的识别很难,消费者想要知道茶叶的具体信息,只能靠询问茶商。因为出口贸易需求而推行唛号以后,改变开始了。
  唛号不仅有效的区分了云南各大茶厂,显示了不同产品拼配配方,还透露了用料等级。
  对普洱茶的品质稳定,消费者的认知便利有很大帮助,这在当时是一种很好的规范。
  后来涌现出一批闻名于世,至今备受市场推崇的名茶,例如:7542、7572等,都是启用唛号之后的积极体现。

  回顾一下普洱茶的发展史,“印级茶”、“七子饼茶”这两个时代为当代普洱茶发展打下了基础,进而开启了“唛号”茶时代。
  在“唛号”茶时代,普洱茶的工业化、标准化生产成为了现实。从而推动了普洱茶先走向世界,而今开始走红中华大地,再次名遍天下。

  困惑你的唛号茶
  大益7262,一款市场常见的357克熟茶。当你面对它,运用常规的解读方式,自己100%会开始怀疑世界。
  7262,正确的解读是:第一位数字7,是纪念20世纪的70年代,纪念熟茶技术成功研发于20世纪的70年代。
  第二和三位数字26,是代表该茶原料用料等级是在2级到6级这个区间。
  最后一位数字2,这个毋庸置疑,当然就是勐海茶厂的代码。
  7262是早期唛号茶当中用料最高端的一款熟茶。7262与7542、7572、8582、8592,这5款茶如今是个名字响亮的组合:大益经典老五样。
  不规范的唛号茶
  什么!7572竟然有生茶?是的。这是不规范的唛号茶。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茶叶市场迎来变化,从国家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彻底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国营老厂举步为艰,茶厂为了生存,有单就接。
  茶厂由原来的港商订制,扩大到台商订制。普洱茶唛号由此而乱,出现了传统唛号生产过完全不同的茶品。

  勐海茶厂的7572竟然有生茶,就是这样来的,是当时市场背景下的生存选择。
  还有一些不规范的唛号茶,也说给你听听:比如:7222、7042、7062。这些唛号完全与配方创制年份无关。
  这是自从茶商开始到勐海茶厂定货,唛号随之出现的“新变化”。
  90年代中晚期,还出现了大量私营茶厂的自编唛号。他们生产的唛号茶有一大特征,就是喜欢以6或者8作为茶厂的代码。
  这些非常规的,不规范的唛号茶,有的产量不大、受众有限,只是一时缭乱了人眼。有的品质非凡也被市场接纳并延续至今,比如大益的7262熟饼。
  开启熟茶时代的唛号茶
  1975年创制的茶除了大名鼎鼎的“88青饼”7542,还有两款开启熟茶时代的普洱熟茶7572和7581。
  在1975年以前是没有普洱熟茶这个概念的,7572和7581的诞生,让普洱茶有了另一个可能,它也可以是重发酵的茶,也可以没有那么寒。
  一般刚生产的普洱生茶是不太适合立即品饮的,普洱熟茶就补上了这个空白,它可以立即品饮,它是已经发酵过的“熟”了的普洱茶。
  唛号茶的诞生,得益于一时出口需求的增长,本质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在普洱茶产业发展中留有辉煌一页。
  时代变迁、体制改革,市场新生。如今我们品味普洱,经典唛号茶,绝对是一种不容错失的滋味。(来源:从茶入道,图片来源:茶友网图库)


你知道黄茶是怎么制作的吗?

     ”沩山茶,雨前采摘,香嫩清醇,不让武夷、龙井。”

  ——宁乡县志

  这是描述94年前的沩山毛尖——沩山黄茶,80年代,黄茶型沩山毛尖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久负盛名。沩山茶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由原来的黄茶工艺转为绿茶工艺。黄茶型的沩山毛尖即将销声匿迹了。

  近8年时间,我们一直致力于恢复和保留传统黄茶加工工艺,我们经过无数次的尝试,请教沩山老一辈,终于重识沩山黄茶。今天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访沩山,探寻黄茶—沩山毛尖48小时的蜕变之旅。

  采茶

  清晨6点,采茶大妈就开始上山采茶,露水凝重,茶园里的晨露升腾出草木混合土壤的气息,走过其间就沾湿了衣裤。优质的鲜叶一定要按照采摘标准,今天的标准是一芽一叶初展,长度不超过2厘米,轻捏茶芽,迅速有力的将茶芽提起,而并非掐断,是为了防止茶汁从断口溢出而使断处变黑和变红,不仅影响口感,而且影响外观。采好的茶叶必须放入通风透气的容器,最好使用竹编背篓,不仅存着古时风味,更是为了保持茶芽的呼吸。

  萎凋

  将一天采下来的新鲜嫩芽送山均匀地铺在萎凋槽里,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散热和水分蒸发(萎凋时间根据天气定),积累了整个冬天的茶芽散发出清新而香甜的果香。

  杀青

  将萎凋好的鲜叶倒入一口大型炒锅,徒手下入200多度的锅中,通过鲜叶与锅的碰撞,将鲜叶的水分与炭火发挥出绝妙的化学反应。翻炒的时间全凭炒青师傅的经验,用手感受茶芽的干湿度、软硬度以及成形度,此时此刻,满屋都是茶香味。

  揉捻

  杀青出锅,迅速摊开散热,完全散热后再进行揉捻。经过15分钟 的轻压、慢揉,使其条索成型。

  闷黄

  将揉捻成型的芽茶堆闷在篾盘中,上覆湿棉布,在特定的温度环境中经过大约24小时,直到全部芽叶均匀变黄为止。 闷黄工艺是黄茶工艺区别于绿茶最为关键的工序,温度、湿度、时间等都要控制到恰到好处,最后才能形成黄茶”三黄“的品质特征,即干茶黄、汤色黄、叶底黄。而口感较绿茶更为醇和。

  干燥

  将茶叶置于专用烘培灶上,用木炭(无烟),火温控制以80度左右为宜,烘至8成干即可。最后根据沩山黄茶黄叶黄汤的独特要求,  进行二次闷黄及烘干。

  精选

  将干燥好的茶叶进行精选,精选即用镊子把黄茶残留碎沐、大叶 茶硬等不符合标准的芽叶剔除,留其精华,去其糟粕,统一包装。这个过程是最为繁琐的细活。好茶更需要其精华。

  2018年4月16日    农历三月初一

  总结:

  沩山毛尖经过水与火的洗礼,活下来的便有机会在一杯水中复活,而被炒制失败的,则失去了这样的机会,只能遗弃。所有这一切,都凭借炒茶师的经验和双手。 在守候下,经过48小时,沩山毛尖蜕变了,此时只有茶香让人发馋,如同回音一般。

 

找到约1,985条结果 (用时 0.02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