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滇红茶工艺

找到约1,767条结果 (用时 0.025 秒)

关于滇红茶的六大“谎言”

关于滇红茶的“谎言”,滇红茶作为文明遐迩的世界名茶,是不会说谎的,有意、无意说谎的是人,由于市场宣传的需要、其他人的误导、和认知的不足,导致一些错误的说法(我这里标注为加引号的谎言)也是难免的,其他行业也一样,理清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包括我这篇文章,随着科研的深入和工艺的改进,可能也将会成为一个谎言,这些都是可能的,我们只要遵循内心的想法,只要当下我们的认知是这样的,就是有积极意义的。

好,言归正传。一个一个按数字排列来。

1、滇红茶都是薯香。

错。高温烘焙的滇红茶才会出现薯香,按照我的试验,超过100度的高温、茶本身湿度不够和时间足够长,会出现薯香。市场上大部分的晒红、包括我们的晒红茶就几乎没有薯香的。

有人会说,你举的都是晒红的例子,烘干的滇红茶都是薯香。也错,烘干的滇红茶(以下简称“烘红”)可以完全没有薯香,也可以是花果香,不信你去找我们后月编号为900的烘红试试。

2、花香是有添加的。

错!

花香,或者说花果香,鲜叶没有明显问题如农残、或者长时间运输的闷坏,通过正常的红茶工艺,绝无任何添加,迷人的花果香自然产生。关于这个,可以喝喝外地的武夷山的正山小种、祁红、和云南茶区工艺正常的晒红包括我们后月第一款众筹晒红。

3、红茶是全发酵茶。

这句话的全文是:绿茶是零发酵茶,红茶是全发酵茶,青茶是半发酵茶。我认为这句话非常的不准确,鲜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就开始发酵了,严格来说,按照目前各大茶类的工艺,就没有零发酵茶。

绿茶以龙井为例。我们来看看龙井的国家标准中关于工艺的部分:

4.6加工

4.6.1加工器具:传统炒茶灶,电热炒茶灶或其他加工机械。

4.6.2加工工艺:鲜叶摊放、青锅、摊晾回潮、辉锅。

4.6.3加工技术:手工加工采用“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压”等传统手法。

龙井国标明确规定,工艺有鲜叶摊放。据我了解龙井的生产工艺,不少还有晒鲜叶这个环节,龙井鲜叶摊放,一般要走水20%左右,根据我的经验,20%的走水在自然常温条件下,约需4-8个小时,这么几个小时的摊放,发酵是难免的,而且发酵还算有一定程度。

以晒红为例,很多晒红冲泡品鉴时会有青杂味,就是发酵不够的结果。

以烘红为例,老红茶会越来越醇和,不少茶友就喜欢喝老红茶,你能说这些红茶是100%发酵的么?100%发酵,后期完全没有转化空间,其另外一个结果就只有变质。

从红茶的发酵工艺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做不到100%发酵。红茶发酵都是堆放成一小堆,常见重量都在5公斤以上,厚度大概10cm以上,发酵过程中就算翻堆,也是做不到完全均匀的,发酵快的部分发酵度够了,就要出茶去干燥,否则会有腐烂感,这个时候发酵轻部分其实发酵是不足的。

红茶发酵堆放中(没堆完)

所以红茶不可能是100%发酵的。

这句话我觉得可以修改为:绿茶是轻发酵茶,红茶是重发酵茶,青茶是中发酵茶。

4、滇红茶汤色黄亮,是因为是古树茶做的。

错。红茶汤色黄亮,是因为没有做到位,和是否是古树茶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红茶要具备红汤、红叶(底)的特征。

红茶的叶底

5、你看我这个条索这么粗壮,是古树红茶。

错。条索粗壮和工艺有极大关系,和是否是古树茶关系不大。

当然,如果相同的工艺,古树茶的采摘普遍偏老、古树茶鲜叶本身也略粗壮,做出来的条索会显粗壮一些。但市场上关于古树红茶条索的认知大部分都是为了误导消费者,为了以次充好。

红茶条索的对比

以上图为例,是不是下面的红茶条索更粗壮,上面的红茶显细?其实上面的是古树茶,下面的不是古树茶。红茶加工过程中,根据鲜叶的质量情况,需要调整鲜叶菱凋的程度、和揉捻的松紧度,揉捻的紧加压揉条索自然就会显细,揉捻不加压,条索就会显粗壮。

今天看了一篇公众号文章,说抛条和紧条只和出汤快慢有关系,其他的都是为了忽悠,其实不是这样的,说明作者没有实际进入生产加工环境,没有真正了解抛条和紧条的用处。我举两个例子,用来发酵熟茶的生茶需要做成紧条,有发酵品质会更好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减少发酵的损耗,做成紧条发酵出堆的熟茶碎末会少很多;再又我们在做红茶的过程中,如果加压揉会造成揉碎(和季节、萎凋程度都有关系),我们就会选择做抛条。

所以,条索粗壮的是古树红茶,是错的。

6,滇红茶茶汤越红越好。

错。结合上面这个问题,我们来说说红茶汤色的形成。

红茶的汤色主要是有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构成,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分别为多酚类物质转化的不同阶段,而这三种物质不同的比例,决定了红茶的汤色和品质。

茶红素,是红茶氧化产物中最多的一类物质,红茶中含量约6%-15%,茶红素溶于水,水溶液为深红色,刺激性较弱,滋味甜醇。对茶汤滋味与汤色浓度起极重要的作用。因为红茶素的存在,红茶的茶汤为“红色”。

茶红素含量并不是越高越好的,其含量过高有损品质,使茶味淡薄,汤色变暗。

茶褐素,主要由茶黄素和茶红素氧化聚合而成,茶褐素分子量也最大,最为稳定。是茶汤为“红色”的又一个原因。茶褐素含量达到6%~8%,汤色可呈现红褐明亮的品质特征。茶褐素含量高对红茶的品质不利,含量越高茶汤越暗,茶底也会越暗褐。

所以,红茶的茶汤不是越红越好,而是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三者的比例协调为最佳。红茶品质不仅要求汤色要“红”,还要“亮”,在自然光下,茶汤与杯子的接触表面带“金圈”。

红茶的汤色

所以,红茶茶汤不是越红越好。同样的道理,酒红色茶汤的红茶也不会是什么高级红茶。

——作者吕剑锋,就职于51普洱网,后月众筹茶发起人,云南后月红茶业有限公司召集人。


滇红茶的泡法水温,性价比高的红茶品牌有哪些

滇红茶是云南红茶的泛称。

滇红茶外形紧结,条索粗大,饱满厚实,冲泡之后,色泽鲜红透亮,花蜜香馥郁,十分诱人。

其冲泡分为温杯洁具、投茶、冲泡、出汤,四个步骤,需要注意冲泡水温为100℃。

具体步骤如下:

1、温杯洁具

将开水依次倒入盖碗、公道杯、茶杯之中,摇晃、旋转杯身,涮洗干净后倒掉。

2、投茶

使用茶匙、茶则,将5g滇红茶投入盖碗之中,不要直接使用手操作,会影响茶叶的口感。

3、冲泡

将水温100度的水注入盖碗中,沿着盖碗边缘环绕注水,保持匀速,直到注满为止。

水温以高温为佳,即100℃,高温方可使其香气、滋味物质得到充分释放,而过低的水温,则无法释放茶类物质。

4、出汤

合上盖碗盖子,持盖碗呈90°直角,将茶汤滤入公道杯、茶杯之中饮用。

结语

滇红茶风味醇厚,蜜香甜爽,且耐泡度极高。

冲泡时注意水温为100℃,其次注水之后5s左右即可出汤,不宜长时间浸泡。

出汤之后不要盖盖。滇红茶一般可冲泡10泡左右,每一泡的盖碗茶汤一定要倒干净,不然影响后续茶汤的口感。

暖莘茶以坚持一叶好茶,暖一片人心的理念:以为大众寻找中国好茶为宗旨,对茶我们坚持四不原则:

1.非原产地不选

2.非原生态不选

3.非高标准不选

4.非好口感不选

因此并非每一叶茶都叫暖莘茶。

梦想起航,十年三千六百五十个日夜,一百二多万公里,环绕中国六十圈,万里苦寻,品茶无数,只为寻找一叶中国好茶,敬您一杯暖莘茶,好茶才暖心。

暖莘茶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原有工艺上,每个环节有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有些行业工序,这里要经过两次以上的筛选或检核以确保在高品质的标准上,在二次以上提高,因此暖莘茶品质是比较值得肯定的。

【品鉴】千岁红:滇红传统工艺与武夷山炭焙工艺的完美结合

  千岁雨雪千岁风,迎面屹立烟雨中。

  芳香自是千年蓄,今朝一出谁争锋。

  ——凤宁号·千岁红  

  众所周知,滇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因产于云南而被定名为滇红。1938年,滇红茶在凤庆试制成功,因凤庆滇红的汤色红浓明亮、香味浓郁,被誉为红茶之上品,可与印、斯红茶相媲美。  

  此后,滇红茶制作工艺也慢慢趋于定性,在中国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被定型为: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凤宁号·千岁红滇红茶工艺:

  千岁红,原料选自云南凤庆高海拔野生古茶树一芽二三叶为原料,结合竹帘自然萎凋方式,经专业制茶发酵师一路监督记录,由云南传统烘焙方式进行初烘,停止茶叶发酵,保证滇红茶的原汁原味。

  经初烘以后,茶叶送至福建武夷山核心产茶区域,利用岩茶传统炭焙工艺复火焙制而成。  

  “千岁红”为云南高山特大单株野生古树茶,茶种极为特殊,使用武夷山的炭焙工艺,经过复杂上焙、翻焙、试茶、下焙,烘制时间长达16—18小时,可达到口感表现之最大化。  

  “千岁红”将云南茶种及滇红茶传统工艺与岩茶传统炭焙工艺融合。经炭焙过的“千岁红”,将野生茶的野韵与岩韵恰到好处的结合在一起,香气更加浓郁高扬,蜜糖香稳定,有特殊的炭烤香,汤水含香明显。  

  干茶色泽也更加油润,滋味也厚重顺滑,舌面多了几分黏稠感,汤质纯度得到升华,汤色琥珀绚烂,同时也表现出了耐泡度。  


找到约1,683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8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