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滇红茶是什么茶

找到约832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关于滇红茶的六大“谎言”

关于滇红茶的“谎言”,滇红茶作为文明遐迩的世界名茶,是不会说谎的,有意、无意说谎的是人,由于市场宣传的需要、其他人的误导、和认知的不足,导致一些错误的说法(我这里标注为加引号的谎言)也是难免的,其他行业也一样,理清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包括我这篇文章,随着科研的深入和工艺的改进,可能也将会成为一个谎言,这些都是可能的,我们只要遵循内心的想法,只要当下我们的认知是这样的,就是有积极意义的。

好,言归正传。一个一个按数字排列来。

1、滇红茶都是薯香。

错。高温烘焙的滇红茶才会出现薯香,按照我的试验,超过100度的高温、茶本身湿度不够和时间足够长,会出现薯香。市场上大部分的晒红、包括我们的晒红茶就几乎没有薯香的。

有人会说,你举的都是晒红的例子,烘干的滇红茶都是薯香。也错,烘干的滇红茶(以下简称“烘红”)可以完全没有薯香,也可以是花果香,不信你去找我们后月编号为900的烘红试试。

2、花香是有添加的。

错!

花香,或者说花果香,鲜叶没有明显问题如农残、或者长时间运输的闷坏,通过正常的红茶工艺,绝无任何添加,迷人的花果香自然产生。关于这个,可以喝喝外地的武夷山的正山小种、祁红、和云南茶区工艺正常的晒红包括我们后月第一款众筹晒红。

3、红茶是全发酵茶。

这句话的全文是:绿茶是零发酵茶,红茶是全发酵茶,青茶是半发酵茶。我认为这句话非常的不准确,鲜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就开始发酵了,严格来说,按照目前各大茶类的工艺,就没有零发酵茶。

绿茶以龙井为例。我们来看看龙井的国家标准中关于工艺的部分:

4.6加工

4.6.1加工器具:传统炒茶灶,电热炒茶灶或其他加工机械。

4.6.2加工工艺:鲜叶摊放、青锅、摊晾回潮、辉锅。

4.6.3加工技术:手工加工采用“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压”等传统手法。

龙井国标明确规定,工艺有鲜叶摊放。据我了解龙井的生产工艺,不少还有晒鲜叶这个环节,龙井鲜叶摊放,一般要走水20%左右,根据我的经验,20%的走水在自然常温条件下,约需4-8个小时,这么几个小时的摊放,发酵是难免的,而且发酵还算有一定程度。

以晒红为例,很多晒红冲泡品鉴时会有青杂味,就是发酵不够的结果。

以烘红为例,老红茶会越来越醇和,不少茶友就喜欢喝老红茶,你能说这些红茶是100%发酵的么?100%发酵,后期完全没有转化空间,其另外一个结果就只有变质。

从红茶的发酵工艺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做不到100%发酵。红茶发酵都是堆放成一小堆,常见重量都在5公斤以上,厚度大概10cm以上,发酵过程中就算翻堆,也是做不到完全均匀的,发酵快的部分发酵度够了,就要出茶去干燥,否则会有腐烂感,这个时候发酵轻部分其实发酵是不足的。

红茶发酵堆放中(没堆完)

所以红茶不可能是100%发酵的。

这句话我觉得可以修改为:绿茶是轻发酵茶,红茶是重发酵茶,青茶是中发酵茶。

4、滇红茶汤色黄亮,是因为是古树茶做的。

错。红茶汤色黄亮,是因为没有做到位,和是否是古树茶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红茶要具备红汤、红叶(底)的特征。

红茶的叶底

5、你看我这个条索这么粗壮,是古树红茶。

错。条索粗壮和工艺有极大关系,和是否是古树茶关系不大。

当然,如果相同的工艺,古树茶的采摘普遍偏老、古树茶鲜叶本身也略粗壮,做出来的条索会显粗壮一些。但市场上关于古树红茶条索的认知大部分都是为了误导消费者,为了以次充好。

红茶条索的对比

以上图为例,是不是下面的红茶条索更粗壮,上面的红茶显细?其实上面的是古树茶,下面的不是古树茶。红茶加工过程中,根据鲜叶的质量情况,需要调整鲜叶菱凋的程度、和揉捻的松紧度,揉捻的紧加压揉条索自然就会显细,揉捻不加压,条索就会显粗壮。

今天看了一篇公众号文章,说抛条和紧条只和出汤快慢有关系,其他的都是为了忽悠,其实不是这样的,说明作者没有实际进入生产加工环境,没有真正了解抛条和紧条的用处。我举两个例子,用来发酵熟茶的生茶需要做成紧条,有发酵品质会更好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减少发酵的损耗,做成紧条发酵出堆的熟茶碎末会少很多;再又我们在做红茶的过程中,如果加压揉会造成揉碎(和季节、萎凋程度都有关系),我们就会选择做抛条。

所以,条索粗壮的是古树红茶,是错的。

6,滇红茶茶汤越红越好。

错。结合上面这个问题,我们来说说红茶汤色的形成。

红茶的汤色主要是有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构成,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分别为多酚类物质转化的不同阶段,而这三种物质不同的比例,决定了红茶的汤色和品质。

茶红素,是红茶氧化产物中最多的一类物质,红茶中含量约6%-15%,茶红素溶于水,水溶液为深红色,刺激性较弱,滋味甜醇。对茶汤滋味与汤色浓度起极重要的作用。因为红茶素的存在,红茶的茶汤为“红色”。

茶红素含量并不是越高越好的,其含量过高有损品质,使茶味淡薄,汤色变暗。

茶褐素,主要由茶黄素和茶红素氧化聚合而成,茶褐素分子量也最大,最为稳定。是茶汤为“红色”的又一个原因。茶褐素含量达到6%~8%,汤色可呈现红褐明亮的品质特征。茶褐素含量高对红茶的品质不利,含量越高茶汤越暗,茶底也会越暗褐。

所以,红茶的茶汤不是越红越好,而是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三者的比例协调为最佳。红茶品质不仅要求汤色要“红”,还要“亮”,在自然光下,茶汤与杯子的接触表面带“金圈”。

红茶的汤色

所以,红茶茶汤不是越红越好。同样的道理,酒红色茶汤的红茶也不会是什么高级红茶。

——作者吕剑锋,就职于51普洱网,后月众筹茶发起人,云南后月红茶业有限公司召集人。


霸王茶姬,一个努力的茶圈“后进生”

说到霸王茶姬,或许在别人的印象里,好像是一个突然开始冒尖儿的、众多奶茶品牌中的一个,而对我来说则不同......

在昆明读大学的我,在那时就已经知晓了这个从云南走出来的茶饮新品牌,看到它就会想到曾经的那段时光。因此,我对霸王茶姬总是有一种特殊的情愫在。

眼看着它从遍布云南的大街小巷,到逐渐跻身一线城市崭露头角,而我也从一个学生转变为如今的职场打工人,霸王茶姬也经历了从青涩逐渐走向成熟的蜕变过程。

图片来源:霸王茶姬

事实上,说起国风茶饮,霸王茶姬并不是开拓者。

姗姗来迟的它至今成立不过五六年,但这并不妨碍它的发展速度。2022年是霸王茶姬的发展关键点:门店数从2021年的425家增加到超1100家,门店增长率高达133.4%。根据窄门餐眼最新数据,其门店数量当前已经达到2758家。

不止门店规模,在品牌热度上,霸王茶姬的社交平台互动数据一路走高。

小红书、微博粉丝黏性较强,笔记点赞转发数都非常可观。品牌官方数据显示,霸王茶姬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超14亿,小红书数量达50000+,全网曝光上百亿,新美大平台好评如潮,引发大量消费者自发打卡。

从籍籍无名到风生水起,一直觉得它就像一个努力的茶圈后进生,是后来居上。而我们又可以从这个特别的茶饮品牌身上学到什么?今天的说品牌我们一起走进霸王茶姬,去深入了解这位茶圈插班生背后都做了哪些努力。

文章篇幅很长,先上思维导图帮助大家理清重点信息。

做奶茶,归根结底是做茶底

众所周知,若想要深入了解一个人,单将其拎出来看是不可取的,必得将他放置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去考量。品牌研究也是如此:要想清楚一个品牌的发展脉络,必须先了解它的行业背景。

茶饮市场升级,“鲜茶”成为赛道新趋势

事实上,中国茶饮行业的发展总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粉末时代、街头时代与新式茶饮时代。

受益于国内市场消费升级,茶饮市场逐渐红海化,人们对产品健康、新鲜的需求与日俱增,茶饮行业也因此在2015年前后步入新式茶饮时代。而《2023中国饮品行业产品报告》显示,光4月份单月上新的饮品中,就有156款都含有水果元素,占比81%,鲜果茶无疑成为市场主流。

在众多新式茶饮品牌的竞争要素当中,产品品质逐渐成为消费者对新式茶饮最看重的一点。喝原叶茶,追求口感上的原汁原味,主张无添加新鲜自然,新式茶饮的出现满足了消费者对新口感饮品的追求。

霸王茶姬作为初出茅庐的市场挑战者,正是赌对了用户对新式茶饮的强烈需求。

切中细分赛道,做“原茶”

鲜果茶当道,茶饮行业四面受敌,面对如此情形,霸王茶姬如何靠原叶鲜奶茶突出重围?

首先,霸王茶姬在产品上回归于茶本身。

众所周知,云南是茶的故乡,为朋友们简单地做一个科普:

云南以其独特的茶类品种而闻名于世,拥有悠久的茶树种植和制作历史。其中普洱茶以其独特工艺和韵味备受关注,发酵作为普洱茶制作工艺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其与其他茶叶区分的重要因素。此外滇红茶、云南大叶种……每一种茶叶都有自己独到的风味和特点,体现云南人对茶叶的热爱与匠心。

霸王茶姬充分发挥云南茶田的产区优势,并在茶底上做出很多创新和探索。比如持续挖掘云南茶的口味创新,使用云南陈香普洱作为茶底,又加上云南墨红玫瑰来增加适口性,这种用料在行业内极为少见,发挥了产区优势的同时,也让年轻人爱上普洱茶。

而最近推出的桂馥兰香,使用闽南地区的中度焙火乌龙茶,自然拼配广西桂花,普适性更高,也让更多消费者认识到地域茶品。

其次是探索新的萃取方式。

不同于传统的泡茶出味,霸王茶姬在萃取方式上推陈出新,采用直接萃取出味,这样萃取出来的茶味更浓,口感也更佳。例如今年6月推出的上海限定“东方冰茶”“茶极萃”系列,就是霸王茶姬产品线升级的证明。

“东方冰茶”系列通过精确调控泡茶参数与水质严控,最大程度保留住原叶现泡的香与韵,通过口味和包装质感,对纯茶产品进行升级。

而“茶极萃”系列则根据上海咖啡之都的地域特色,对标咖啡制作工艺,萃取出纯净无渣、加倍浓郁的浓缩汤茶来制作“茶拿铁”,在口感上更突出茶叶的香醇。不同于其他茶饮品类,它是技术上的升级,将制茶工艺从传统的煮、煎、点、泡,延伸到“萃”,令产品入口丝滑回味绵长。

最后霸王茶姬在供应链上也做到至简。

“做好大单品,成为经典款”一直是霸王茶姬坚持的产品逻辑。整个产品中的3-4款占据了所有销售的70%,且都集中在好茶和好奶本身。换句话说,霸王茶姬的产品集中度很高:一杯霸王茶姬奶茶只需要茶叶、奶和包材三种供应链,也极致缩短了供应链的建设、采购、分发监管流程。供应链简化传导到门店端,人工操作成本效率提高,门店的存货周转率也就随之提高。

化繁为简,大单品爆款策略

不仅如此,你会发现霸王茶姬在产品上的更新其实并不频繁。这也正是上面提到的,霸王茶姬遵从「大单品」策略:以“咖啡+牛奶”的底层逻辑,推出“原茶+鲜奶”的产品定位,打造一些受用户欢迎的大单品,并不断升级优化,吸引用户反复回购。

去年一年,霸王茶姬仅上过山茶花乌龙、蜜瓜乌龙、玫瑰普洱以及金丝小种这4款新品,新品也是围绕原味鲜奶茶做口味创新。而其主打单品伯牙绝弦,年销量达到了8000+杯,这也是很多消费者的“入门款”单品。

今年霸王茶姬更是深耕产品健康,投入使用全新基底产品“冰勃朗非氢化基底乳”,实现产品“0奶精、0植脂末、0氢化植物油”,从原料源头端解决了消费者对原叶鲜奶茶的“健康担忧”。

而这种大单品战略带来的好处,一方面是为产品和供应链做减法,提高产品集中度,降低原材料的损耗,作为连锁品牌也能更好地实现严格品控;另一方面则是拉高产品声量,通过塑造用户熟悉的经典产品,将品牌理念更好地深植消费者心智,有利于粉丝的二次传播。

霸王茶姬不希望一直通过上新来刺激“尝鲜”消费,而是想要凭借极致的供应链和经典的大单品取胜。

回归“茶”的本质,严控标准化

上面也说了,大单品策略带来的好处之一便是让品牌能够严格把握产品质量,实现品控好口碑。事实上霸王茶姬自身对于品控也十分重视:

如果说制定产品初期,品牌选择茶+奶赛道是因为其非常容易做到标准化,口感差异非常小的话,那么产品链逐渐成熟之后的霸王茶姬则是从茶叶供应、奶源供应到门店的自动化设备和标准制作流程,都严格把每一杯饮品都做到标准化,相对于一些水果茶,会更好控制终端口味,在口感上维持一个良好的口碑。

从去年开始,霸王茶姬就已经开始在门店测试自动制茶机,让人工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并大规模在门店推广线上点单,将数字化和自动化相结合,这其中也足以看出品牌对产品服务的重视。

仅仅为了产品口碑上的好评显然并不是终极目的,或许从品牌创始人的口中,我们能窥见霸王茶姬重视产品建设的思路:

“从奶茶产品的发展形态来看,未来很有可能会越来越回归于茶的本质,更接近于咖啡的发展路径。将最基本的物质利益与文化价值相结合,其中的关键是最终要形成高复购的陪伴者型产品。”

由此可见,优质的产品和独特的口味是产品物质的基础。在霸王茶姬的创始人看来,将奶茶产品与文化价值相结合,拥抱消费者的情绪需求,才是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

是憾别虞姬的霸王

也是彰显东方气韵的霸王

有了“产品”的里子,怎么样讲好品牌故事,也是它能够成功的关键。

霸王茶姬,从名字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国韵风情。

作为一个从云南走出来的茶饮新品牌,霸王茶姬自诞生起就与“国风”深度绑定。在取名上,品牌直接取材自中国史诗故事霸王别姬,借着古籍故事自带想象力,仿佛看到秋风萧瑟下虞姬含泪带笑的绝美面庞,为品牌本身增添了凄美色彩。

找准文化内核,讲好东方茶故事

LOGO作为传递品牌故事的视觉语言,也经过了几次修改调整,不过这个过程也是大有讲究。

第一代版本的logo,霸王茶姬将京剧花旦脸谱作为品牌标识。

比起说它是个品牌标识,不如说是花旦肖像,女性半身logo,经典的古代角色,拼音直译的英文名字,画面元素丰富且复杂。

2021年,霸王茶姬更是对品牌logo做了一次升级,将中国古典文化核心中的“戏曲”元素深度融合进来,戏曲人物加上西方几何美学,带来的是历久弥新的经典感。

相比于西方咖啡文化的“绿”,东方茶叶文明的红,是中国的红,霸王的红

今年三月,顺着色彩营销趋势,霸王茶姬又将logo颜色由经典的红色变为粉色,创造“多巴胺粉”,大玩视觉营销。

这和之前大家对霸王茶姬的印象相去甚远,皮肤一换,热度自然就有了。不到一周时间,微博话题#霸王茶姬粉了#火了,霸王茶姬只是换了个logo就轻松打造了一场3亿+曝光的传播,之后更是正式上新2023年重磅级新品——樱花乌龙系列。

新品取名来源于粉色樱花的形状——春宴、春山、春江,从新品的配料和名称,也能看出霸王茶姬重视产品原料的同时,对文化价值传播的追求。

从这次多巴胺营销,其实可以看出,作为一个以传统戏曲文化为基调,立志做东方茶的品牌,非常契合当下年轻消费者想要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霸王茶姬乘着国潮这股东风,扶摇直上,由此获取到更多年轻消费者对品牌价值认可。

从古典到新古典,做有“时尚味”的新奶茶

与以往借茶品本身宣扬传统文化不同的是,霸王茶姬试图用新潮的方式重新定义古典。如果说普通的国风奶茶是用古典包装奶茶,强行将奶茶赋予国风的含义,那么霸王茶姬则是尝试用奶茶去重新定义国风,做有“时尚味”的新奶茶。

比如:为了庆祝品牌成立五周年,霸王茶姬联手中国知名新锐摄影艺术家张家诚,以品牌回归“茶的原点”的方式,从云南的茶马古道到传统茶文化再到新式的以茶会友,结合皮影、剪影等传统元素,打造了一个以“东方茶”为骨骼,结合现代国际审美的新国风大片。

此外,霸王茶姬也与世界顶级时尚杂志展开合作,登上《时装L'OFFICIEL》十二月刊,引发全网关注和热议。

不仅如此,霸王茶姬延续一贯风格,在产品上大做文章来促成文化价值的远扬。霸王茶姬会根据地域特色不时推出限定产品,例如针对成都的国宝风情,就推出「熊猫戏竹」系列产品熊猫戏竹和云栖竹下。在产品配料中加入竹香、椰香和橙香以保证口感的清新淡雅,同时在产品包装上也运用墨竹、水墨熊猫这样经典的传统元素,传递东方文化价值理念。

同时附赠超萌熊猫戏竹周边,超萌熊猫戏竹吸管套随杯附赠,限量赠送,赠完即止。

上新的同时,霸王茶姬还发起「请熊猫干饭计划」,每喝两杯熊猫戏竹系列产品,就能请大熊猫公园的国宝吃根竹子给它加餐,号召大家开心饮茶的同时,共同助力大熊猫公园的保护工作及竹林养护,体验云养大熊猫的感觉。

另外素以东方美学为代表的霸王茶姬,十分擅长在杯身及配套设计上做文章。

山野栀子刚上市时,霸王茶姬就因繁复而又有规则的东方线条设计出圈。杯身以霸王茶姬CHAGEE的首字母“C”与栀子花为标志,融入唐代紫檀木琵琶纹元素,在蓝色扎染的色彩下,交错排列。这些花卉形成具有符号意义的纹样,象征吉祥、富贵,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站在国际视野下,对中式文化的传播。

无论是国风大片还是新品上市,无论是将东方传统审美与时尚潮流融合、还是打造独具特色的产品符号,品牌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贴近年轻人的消费理念,同时也是对年轻消费者审美与价值观上的一种规训和正向引导。

从营销到新营销,狠狠撞上年轻人心巴

奶茶是新的,文化内核是新的,营销方式又怎么会陈旧?霸王茶姬也十分注重传播和营销玩法上的创新,不断制造话题吸引年轻人。

单看这次多巴胺营销,其实不止更换logo、出个新品这么简单。霸王茶姬还联合GQ实验室打造的一篇《好色》推文,一口气用整整70句文案来描述粉色,配合一镜到底的表现手法,出了一波圈。打开小红书可以看到,大家都在疯狂晒樱花胸针和口罩,还以为这只是一波樱花新品营销,没想到还顺带做起了周边生意。

另外,关于“樱花乌龙”的话题,还从线上延续到了线下。霸王茶姬选择在成都春熙路开线下快闪店,将多巴胺粉作为快闪店主元素,营造一个樱花的次元空间,成为网红打卡胜地。霸王茶姬的这一波沉浸式体验营销,多维度刺激受众感官,宣传新品的同时直击潮流圈层的打卡需求,直面撞上了年轻人的心巴。

去年夏天成都草莓节的余韵还未散去,今年霸王茶姬又将茶香飘到贵州。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霸王茶姬结合贵州风情,打造民族特色。在视觉上以蓝色为主色调,在设计上结合民族服饰元素,营造出自然淳朴又新意十足的乐迷专属打卡点,收获一众好评。

不仅如此,霸王茶姬作为新中式国风茶饮品牌,连联名都带着一股浓浓的中式风情。这不,霸王茶姬2022年发布“国家宝藏·三星堆乐队”,将古蜀文化IP与国风茶饮大胆碰撞,成为国内首个与三星堆文化元素相结合,并推出系列产品的现制茶饮品牌,带给消费者十足惊喜,在虎年新春展现出新式茶饮行业国风联名新高度。

除了与传统文化IP联合,霸王茶姬甚至能和国外的米老鼠IP合作,将米老鼠IP与川剧元素相融合,推出“迪士尼系列·十分有戏”袋泡茶礼盒。霸王茶姬将五种茶包分别对应京剧中“生旦净末丑”五种角色,并配以红色和绿色为主色调的包装设计,营造出东西方文化相融的特点。

在竞争尤为激烈的茶饮市场,给消费者带来的价值感知可以说是霸王茶姬的一张王牌。作为国风茶饮中的佼佼者,霸王茶姬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属性在消费者中引起深深的共鸣,也成为品牌打败其他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关键因素,更有精准捕捉年轻需求这一重要助益,霸王茶姬也因此成为登顶国风茶饮榜首的“领头羊”。

线下营销办得如火如荼,霸王茶姬在线上也没闲着,选择采用公私域联动的方式进行引流,实现流量变现。

立牌啦、折扣券啦、代金券啦……这些福利都可以在部分门店找到,吸引用户扫码进群,同时小程序点单也会有福利社群曝光,引流私域。同时门店引流进入门店社群,公众号引流进入茶友社社群,两个社群福利各自独立。社群内除了新人礼,还会定期发券、互动,让私域反哺线下。

此前霸王茶姬趁着推出0糖0卡0氢化植物油的健康奶茶之际,更是联动知名运动软件Keep上线新功能「霸王茶姬热量计算器」,在线上通过切换不同选择即可轻松查阅相应产品的热量值。更是在霸王茶姬官方公众号上线「产品身份证」,在公众号输入对应产品名称即可详细了解主要成分以及背后故事,加码产品信息的透明化。由此可以看出,霸王茶姬善于将线上小程序与产品活动深度融合,增加粉丝活跃度的同时,传递健康茶饮新思路。

公域方面,霸王茶姬选择通过广告渠道、媒体渠道等增加品牌曝光,建立用户基础认知。同时通过合作kol/koc来进行种草(小红书、b站、微博等平台),提升兴趣占领用户心智,这样当用户线下有消费场景时就会缩短用户消费决策成本。

布局全球,让80亿人喝上中国茶

用文化和产品打动了年轻人,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中国茶。而霸王茶姬的终极目标是,“让全球80亿人喝上一杯有价值的茶。”

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曾言:“希望茶饮不仅在中国产生50万+奶茶店,还可以走向世界,可以像星巴克一样走向80多个国家。”

和其他大部分品牌先做国内后做国外的步骤不同,霸王茶姬从一开始就目标明确,在创立之初就成立了海外事业部,同步开拓市场,先跑起来再调整姿势。

霸王茶姬以“中式+原叶鲜奶茶”开辟一条差异化路子,打造“东方星巴克”,在东南亚等地已开出70+门店。同时霸王茶姬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完成了品牌2.0升级,把“东方新茶铺”形象在海外树立起来,让东南亚的消费者逐步爱上东方茶味。

去年11月,霸王茶姬还在马来西亚推出了首家「CHAGEE Express店」,该店型主打“grab-and-go”的即买即走新模式。目前,该品牌海外门店总数超过70家,今年计划增至100家店,之后还将布局北美市场和欧洲市场。

茶饮行业若想拥抱更大的蓝海市场,走向国际化、全球化是必然趋势。作为中国茶饮品牌在海外的可塑空间极其广阔,潜在的市场空间也给了中国茶饮品牌成为全球化品牌的契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茶饮品牌的全球化,并不是停留在把店开过去这么简单,而是依靠中国的茶文化,对消费者进行生活方式的引导和升级,才能长久地把生意做下去,这也是品牌出海的最终目的。

总结

“以东方茶,会世界友”。

事实上,从霸王茶姬的品牌定位上我们就可以更加理解品牌的一系列营销动作:以东方茶,意味着霸王茶姬重视产品质量的打磨,求精求细不求量,同时注重文化价值传递,关心消费者情绪价值,满足用户情感需求。

而“会世界友”则意指霸王茶姬的目标远不止于此,在品牌出海上也尽心尽力,目标远大。

看了霸王茶姬的这么多营销内容,我不禁想问一个稍具普适性的问题:

价值营销和产品为王冲突吗?

答案是否定的。

深耕产品内容的同时注重东方茶文化这一价值理念的深度传播,这或许也是霸王茶姬坚持出海的原因之一。

与其他品牌不尽相同的是,无论是在品牌建设还是营销之路上,霸王茶姬并不是随波逐流的类型。从一开始决定在云南扎根,到现在店铺遍布全国,每一步都在创始人及品牌的计划之内。霸王茶姬的成功并不是意外,而是稳扎稳打,循序渐进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事实上霸王茶姬的营销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我们可以看出,霸王茶姬一路摸索前进,稳扎稳打,逐渐向目标靠近。

未来相信霸王茶姬可以在国风奶茶领域,坚持自己的风格的同时不断创造出自己的创意之路,越走越远。

来源:数英DIGITALING(ID:digitaling)作者:Fiona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小罐茶,从十亿到百亿的底层逻辑

案例聚焦

新消费浪潮、新人群变化中茶行业有哪些新变?

小罐茶营收20亿行业第一后,如何迭代战略,以实现百亿目标?

近两年小罐茶采取哪些新动作?底层逻辑是什么?

案例结构

01. 新旧交替,茶叶千年变局

02. 打破天花板,小罐茶战略迭代

03. 人 | 茶饮人群演变,紧抓核心

04. 价值 | 围绕核心人群,革新体验

05. 可持续 | 经营长期关系,从用户到家人

06. 超越自我,拥抱后浪

编者按

本篇案例分析小罐茶。希望新消费浪潮中的传统行业创新者们,从中收获有关“新人群,新产品,新价值”的启发。小罐茶从2018年营收破20亿元行业第一,到年产值100亿元的黄山工厂今年将投产,颠覆行业同时不断自我迭代。现存小罐茶分析多是行业或营销视角,但忽视其底层的用户逻辑。本篇案例以体验思维的核心维度:人、价值、可持续为分析框架,审视与挖掘小罐茶。

查阅公开资料、报告的同时,案例团队访谈12位典型用户。Ta们接触、消费小罐茶的时间跨度不同,2017年至2020年间长短均有,城市涵盖上海、深圳、广州、北京。

01. 新旧交替,茶叶千年变局

从供需两端看茶行业:供应端,中国茶行业正在快速从小农生产往工业化、规模化、品牌化进化。

大众市场,近十年品牌茶在终端销售占比不断上升。虽然很多人喝茶还是先看茶品类,但小罐茶、大益茶、天福、八马、竹叶青等品牌,已经借助单一或全品类,成为大众市场的头部品牌。

长尾市场精品茶纵深发展。自给自足、偏封闭的农产品茶,如野生茶、小众品类、小作坊,通过互联网和电商物流的普及,往消费品、文化品转向进阶。只要抓住精准受众,小而美的品牌可以活得很好。

需求端,新消费浪潮袭来。代际变化带来消费习惯巨变,买茶、饮茶体验发生巨变。简单说,新消费是新技术和新媒介对消费品传统的触点、产品、体验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对于茶行业,产品形态、媒介流量、品牌内容都随之发生变化。

(1)大众市场经历咖啡、奶茶、各类饮料的狂轰乱炸,人们渴望更方便、更创新的饮茶体验。喜茶、奈雪的茶为代表的现制茶饮为传统茶叶创造了新场景、新体验,拉进新人群。茶里、立顿为代表的袋泡茶让泡茶更为便利,风味更为多样。袋泡茶、拼配茶、现制茶饮等新样态增速快,超过传统茶叶的增速,成为行业性新机会。

(2)90后、00后在新消费的洗礼下,赏味能力变化快,产品迭代快、创新空间大。新式奶茶拉低传统茶的赏味门槛,如大红袍奶茶让年轻人更早地接触原叶茶。同时奶茶用户的赏味进阶变化,从茶粉、碎茶到原叶茶,更偏好健康,且更多消费者选择降低糖度。

需求端的代际变化、消费习惯变化,正在倒逼头部茶叶品牌年轻化转型。大益茶、澜沧古茶、中国茶叶等拥抱电商,双11战绩不俗,持续加速。小罐茶今年签约童瑶,首推年轻化的彩罐产品线,成为品牌天猫旗舰店销量最高的单品。但在电商等新渠道的运营和玩法上,与新消费品牌仍有差距。

(图为小罐茶彩罐系列产品)

供需两侧的革命,让所谓的“新茶饮”和“中式茶”迎来相遇。门店覆盖全国的天福茗茶开始推出现制奶茶。新式茶饮新品牌也依托自有渠道,拓展袋泡茶。喜茶和奈雪的茶首战双11,销售额纷纷破千万。新式茶饮消费者非常年轻、且快速沉淀。90后00后占据近七成市场,喜茶、奈雪的茶品牌会员都突破3000万,2020年入驻天猫后粉丝数超过40万。

新人群和新消费场景对于资本的吸引力巨大。奈雪的茶近日又获得新一轮融资超1亿美元。

小罐茶在新消费尚未起势之前,已躬身入局,近两年品牌扩张动作非常频繁:携手童瑶主推彩罐产品线;推出针对年轻人群的袋泡茶品牌“茶小壶”;小罐茶联合创始人徐海玉创立新式茶饮品牌WillCha;小罐茶投资并推出第一个垂类品牌“2000米高山红茶”。

在小罐茶内部,还有20多个研发中的新项目,面对不同人群的新产品和品牌,今年将陆续推出。同时,小罐茶投资15亿自建的黄山智能工厂第一期将投产,未来年产值将达100亿。

(图为小罐茶旗下茶小壶系列产品)

小罐茶能实现百亿梦吗?

相比传统茶品牌,小罐茶是更年轻的现代派;相比新消费品牌,小罐茶已经从单一爆品进入平台扩张的阶段。从十亿向百亿进发的探索和经验,无论对于传统消费品的转型或新消费品牌的创建,都极具借鉴意义。

茶行业供需端新技术、新人群产生合力,新机会和新竞争迸发。茶企正在从圈地割据,走向短兵相接的“战国时代”。小罐茶的打法背后,隐藏的底层逻辑是什么?6年发展中战略发生了什么变化?

02. 打破天花板,小罐茶战略迭代

小罐茶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从0到100(2012-2018):极致单品策略,做茶行业的“苹果”。创新产品体验改变传统茶体验,强势切入“茶小白”人群,打爆需求。

从100到N(2019及之后):平台扩张策略,做茶行业的“宝洁”。围绕不同人群提供不同产品体验,极致单品向多产品线、多品牌扩张。

下图回顾了小罐茶第一阶段“极致单品”的策略。

从0到100阶段,小罐茶与唐硕体验咨询共同定位“茶小白”为核心人群(如下图),并打造了品牌的整体体验。茶小白事业有一定成就,差旅多、送礼需求大。对品质和品位敏感,购买力强。高压和快节奏让Ta们开始更注意健康与保养,渴望比咖啡更健康的饮品。

“简单方便喝好茶”是Ta们最关键的诉求。简单、方便、好,这三个核心关键词,对于茶行业就是做到“标准化”。小罐的包装实现了茶的便利性、标准性;联手大师做“产品经理”监制茶叶,用全国统一价格锚定“好茶”,在产地自建智能化工厂,做了一系列长期投资。

到2018年,一半以上的小罐茶用户购买后都用来送礼,小罐茶锚定单价和高端定位,成为社交货币甚至“通货”。收到小罐茶的人无论在礼品还是喝茶层面,核心体验仍旧围绕“简单方便喝好茶”。如下图。

小罐茶对人群的定位,抓住了比传统茶行业更年轻的增量人群。2018年购买小罐茶的人当中,73%在35岁以下,且女性占整体比例的53%。该年,小罐茶销售额破20亿,成为行业第一;也引发“制茶大师”的一段公案。企业公关很快回应,但还是对品牌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这是一个完全依靠营销起来、像很多人说的“割韭菜”的品牌,在舆论如此猛烈的攻势下可能就一蹶不振。但这些跟风的媒体没看懂小罐茶的“野心”。小罐茶投入资源最多的不是营销。

据内部人士称,2018年小罐茶营销成本占比为快消品公司平均水平,而其研发投入远超茶行业。小罐茶和IBM、西门子联合研发智能化生产线,第一条全自动滇红生产线。

智能化将再次推进茶行业工业化进程,也是对人们饮茶体验的长线投资。小罐茶对每斤茶的洁净成本就达百元,最大化避免了制茶流程中人工接触,免除了传统“洗茶”的工序。今年产值达100亿的黄山智能工厂一期也将正式投产。

小罐茶要从十亿到百亿,新战略是什么?“极致产品”站稳市场之后,2019年小罐茶进入第二阶段:拓展人群提供不同的产品、品牌体验,平台化发展。下图回顾了2019至今从100到N,小罐茶的“平台化”发展策略。

两年发展,平台化策略初步奏效。新品多泡装上市一年多就在天猫旗舰店销售数量Top 10占据7个,彩罐系列也成为12月销量最高的单品。横向多品牌扩张,2000米高原红茶、茶小壶、WillCha等小罐茶家族的新品牌推出市场,内部正在研发的20多个新产品、新品牌,今年将陆续发布。

下面我们将聚焦小罐茶主产品线,从人和价值创造的角度解析,小罐茶如何迭代战略,突破偏单一的茶小白核心人群,拥抱变化中的自饮人群?为新人群创造了什么新价值?

03. 人|茶饮人群演变,紧抓核心

从人的维度,我们将分析现阶段小罐茶的核心用户是谁?跟上阶段的用户发生了哪些新变?出现了哪些新价值诉求?

下图中的5类人群,是目前小罐茶的用户人群画像。

以上人群中,有两类是上阶段茶小白演变而来,形成鲜明的自饮人群和送礼人群的分化:

品牌效率茶新贵:曾经的茶小白养成了自饮习惯,成为新茶习惯。Ta们持续复购,始终强调品质和品牌,喝金罐银罐、多泡装;自饮的量渐渐超过送礼。

品味社交茶谈资:延续了茶小白的强送礼需求,礼品复购稳步上升,需求更细分;对自饮茶品质要求同样高,也开始购买金罐多泡装待客和自饮。

而原来的茶习惯中,成长出一群开放度更高、更成熟的消费者:

兴味探索茶瘾党:Ta们是茶饮市场的典型存量人群,也是小罐茶现阶段开始聚焦的核心人群。Ta们饮茶量增大,复购金罐银罐,也开始广泛尝试多泡装和新推出的联名款。

1. 谁是小罐茶的核心人群?

对于小罐茶,核心人群首先具有影响力,Ta们影响大众人群,是品牌口碑、媒介传播的关键节点。其次,Ta们具有高消费力,在存量用户中高频复购;而在增量用户中,Ta们对茶饮的需求变化具有先锋性,给品牌带来新的启发。

故而,小罐茶的核心人群是兴味探索茶瘾党、品味社交茶谈资和时尚尝鲜养成系。

兴味探索茶瘾党:工作收入稳定的中产、新中产,高频饮茶,茶是习惯也是生活方式,无论是办公周遭、逛街、差旅还是网购、看直播,遇到有亮点的茶或茶具都容易剁手尝鲜。

Ta们并非小罐茶上个阶段的核心人群,却是存量饮茶人群中的关键群体,复购高、爱探索、影响力强,现阶段对于小罐茶拓展自饮人群非常关键。

茶是Ta们快节奏生活中的一抹亮色。相较于其他两类茶习惯,Ta们更开放、消费力更强,所以在饮茶习惯上更快地显现出新的先锋需求;同时热爱分享,对茶的兴趣是显性的,Ta们往往是身边人饮茶咨询的对象,也是茶品牌的扩散源头,影响其他新茶习惯、新茶小白。

品味社交茶谈资:企业创始人或高管,茶叶是商务社交场合的必需品,送礼需求巨大,而且必须高端大气上档次。自己也喝茶、谈茶,但了解不是特别深入,主要受圈子里茶领袖的影响。Ta们主要通过送礼,直接影响新茶习惯和新茶小白。

时尚尝鲜养成系:Ta们事业刚步入上升期,不太懂茶,但受新消费或传统文化影响,对茶有好感、爱尝试。因为成长于相对成熟的消费品市场,Ta们对品牌调性、消费体验更敏感。赏味能力有限,所以关注品牌和整体消费体验。

Ta们是被彩罐触达的新茶小白,虽然目前复购不多,但有潜力成为新一代茶客,引领起新潮流,是对于原叶茶品牌极为重要的年轻人群。

以上三类人群兼具先锋性和影响力,在饮茶上显现出新的趋势和价值选择,影响茶消费的未来样态。这些80、90后消费习惯区别于以往的饮茶人群,正在成为饮茶主力军。

2. 增量人群:新人群,新产品,新价值

小罐茶立足的体验核心“简单方便喝好茶”,对于不同人群的价值、体验、感知是不同的。故而,需要分人群、分阶段,通过划分新产品线和子品牌来达成。

(1) 人群迭代:饮茶新势力正在养成

相较于3年前,一群更年轻,消费习惯代际变化更大的茶小白“时尚尝鲜养成系”出现了。Ta们赏味能力有限,还在习惯养成中,更愿意为品牌的整体消费体验付费。因为习惯于成熟的互联网和消费市场,Ta们天然习惯更分散的触点,对于消费更开放。

无论是朋友推荐、社交媒体、朋友圈广告、电商推荐,或是逛街、旅游经过的空间,Ta们都可能尝试不同的茶品牌,确定偏好的口味然后复购。对品牌的忠诚度低,但开放性、先锋性高,是社交媒体口碑传播的重要节点。

另一类新人群“品质口感茶习惯”被多泡装吸引。Ta们在自饮人群中数量庞大,具有高频饮茶的习惯,饮茶赏味追求口感、品质和性价比。因为多泡装价格亲民,整体品质、包装质感很强,切中了这些追求高效消费、高体验价格比的新一代茶习惯。

(图为小罐茶彩罐系列产品)

虽然多泡装以“品质口感茶习惯”为主要人群,但广泛的茶习惯都愿意购买尝试,成为小罐茶接受度和复购率很高的产品线。

(2)价值更新:表达新兴消费理念

伴随国货、国潮兴起,中国消费者渴望新的品牌体验和表达。像茶这样的消费品天然具有文化意蕴,需要从产品、服务、沟通各个维度去构建新的文化体验。目前,文化价值表达的品牌需求还没有被满足。

中国消费群体尤其是中产,渴望在消费中去表达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表达区隔于传统单一的社交货币,变得多元。比如,健康、环保、可持续、设计美学等等,拥有价值观的品牌才能走得远。

当资本、媒体、舆论都在关注新式茶饮风口时,饮茶人群已经悄然变化。小罐茶也在快速迭代,不断以新面孔、拥抱新人群,从产品服务到品牌沟通进行迭代。价值部分,我们将全方位地解析小罐茶的战略迭代和用户逻辑。

04. 价值|围绕核心人群,革新体验

价值的维度,我们将围绕核心人群,分析小罐茶的价值感知现状和价值创造的底层逻辑。从小罐茶产品、服务、空间、沟通四个维度拆解其战略的迭代,分析小罐茶近年动作背后的逻辑和布局。

1. 产品体验革新:紧抓年轻人群,打造品牌新感知

小罐茶年轻化策略初步奏效,产品体验跟先前的产品线拉出区隔。从设计、配色、包装、代言选择都完全革新。

(1)产品体验年轻化,紧抓新消费的审美红利

小罐茶推出彩罐产品的整体配色,采取流行的马卡龙色,跟以往产品线形成巨大反差,也转化了很多对品牌有基础认知的年轻女性人群。

在消费升级、互联网媒体渗透极高的市场环境下,泛90后的年轻人消费审美迎来升级,抓住这波审美红利,完成生活美学品牌升级的企业,将获得下一轮发展的战略优势。

“养成系”的茶小白由于更年轻、赏味能力弱,更依赖品牌和消费体验。对于具有品牌背书和全品类产品力的小罐茶是很好的机会,但目前彩罐的复购率还没有显现出很强的优势。

(2)围绕用户打造产品梯度,从场景出发进行创新

目前小罐茶正在围绕人群和赏味能力形成产品梯度。彩罐和多泡装,较为有效地切入了茶小白和茶习惯两类新人群,革新品牌认知同时,拉开消费的梯度。

往下走,入门阶段小罐茶采用新品牌茶小壶布局袋泡茶。主要产品线是花果拼配茶,跟小罐茶原叶茶产品线形成产品和价格上的梯度,触及新人群。

新式茶饮和茶包教育了市场,拉低了传统原叶茶的门槛。譬如,“时尚尝鲜养成系”从星巴克的冷泡茶,或湊湊的大红袍奶茶开始接触茶叶,没有喝茶习惯、正在养成中,调味茶成为极佳的入门选择。

另一方面,很多传统只喝原叶茶的茶习惯,近一年也开始喝调味拼配茶、养生茶,作为口味调剂和功能养生。

消费者总是喜新厌旧,茶饮就像每年饮料推陈出新一样,始终存在创新需求。小罐茶在内部逐步形成新产品孵化、测试、上市的闭环。如果能跑通,第二阶段平台化扩张将形成更强的规模效应。

用创新产品打动年轻人群,触达和陪伴式成⻓,会让用户全生命周期发挥更强大的作用。

(3)消费者趋向成熟,拉高整体产品体验标准

新消费品牌教育下,用户更成熟,对产品、包装、开箱等体验感知关注度提升。饮茶人群大部分是新兴中产,其消费理念和标准在不断成熟、不断变化。对于产品包装、快递拆箱、饮茶说明的需求在不断提高,也给了新品牌机会。

对于产品体验标准提高,创新才有机会。小罐茶曾经引领创新,还在持续创新、打破自己的天花板,背后形成了支持产品创新的机制。譬如,小罐茶内部通常有两年周期来规划新品,目前还有20多个研发测试中的新项目。

2. 服务体验优化:发力用户旅程链路,但反馈和评价分化

由于传统茶叶更多通过渠道零售,对终端用户的服务黏性普遍低,是行业性短板也是新的机会点。针对不同的服务触点,小罐茶也开始补短板。

(1)服务竞争已经深入私域,小罐茶面临新竞争

今年以来,小罐茶开始发力微信生态、小红书等内容种草平台,从公号、小程序商城到会员体系,升级整体链路。

服务触点粉尘化、空气化,茶产品服务已经深入到私域。小罐茶也面临新竞争,甚至是来自于一些小茶坊、精品茶。他们更擅于和用户保持高粘度的关系,或运营私域,直接面对消费者沟通、营销。

(2)品牌存量用户促活不足,用户黏性和钱包份额提升潜力大

小罐茶正在提升线上服务链路一体化,但还有待优化。在用户调研中我们发现,小罐茶推出的会员体系或新品,很多用户都不知道,说明服务链路的割裂,存量转化效率较低。

当下一些新消费品牌能快速起势,就是整体链路,尤其是线上链路非常完善。譬如,购买小仙炖时从淘宝下单后,物流信息会推送跳转到微信上;或者很多品牌用折扣券引导加微信企微号,更好地为品牌私域沉淀,在推新品时可以触达。

3. 空间体验升级:3.0体验店更侧重饮茶体验,更生活方式化

零售空间正在从售卖场所,变为品牌体验中心。茶行业空间体验整体不高,尤其是在体验试饮和售卖上,还没有形成完美的行业解决方案,传统和新兴品牌也各有打法。小罐茶对于空间体验整体升级更侧重自饮,更重视空间中的“喝茶”体验。

(1)自饮体验店更生活方式化

11月,小罐茶的3.0体验店在杭州万象城的商业综合体落成,店型偏向营造试饮的空间,在礼品陈列的基础上,更侧重坐下来“喝茶”。

(图为小罐茶杭州万象城体验店)

小罐茶的新体验店,布局和设计更亲民、更生活化,也有待消费者们的反馈。同时访谈中我们发现:消费者对于茶品牌体验空间的需求,还远远没有被满足,品牌尚有巨大潜力去探索。

对于消费者尤其是新中产,空间不仅是品牌体验,也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第三空间茶品牌如煮茶、Tea’s Stone出现,行业新旧玩家都在探索新的可能性,而并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

4. 沟通体验迭代:品牌内容化,针对不同人群进行触达沟通

(1)品牌内容多样化、直接沟通

2017年左右小罐茶依靠中心化的央媒,精准触达商务人群的航空杂志起势,但对于双微一抖、小红书等社交媒介等,是在2019年下半年开始发力。

(图为小罐茶抖音号截图)

泛90后年轻人是受社交媒体渗透极高的人群,对于Ta们品牌即内容。小罐茶在社交媒体上的内容,主要围绕茶叶科普和文化、采茶和生产流程,包括创业故事,阅读点赞量不错。

年轻喝茶人群,有的会在618、双11等时间点囤茶,但更多是在平时的不同场景买茶。因此新兴的短视频、直播,线下、快闪店,都成为分散的触点,能够触达新人群。譬如,在电商渠道上的玩法、直播和运营,能够有效地激发购买。

(2)品牌沟通年轻化路漫漫

启用流量艺人是品牌年轻化策略的体现。今年,携手童瑶成为首席教育官,借势电视剧的“茶创业女精英”顾佳的人设,相当出圈。但整体来看品牌年轻化还路漫漫,尤其是在年轻话语的沟通上。譬如在Z世代的聚集地B站,小罐茶还在被鬼畜。

对于Z世代,小罐茶或许需要用新品牌新形象来切入。传统茶销售、营销渠道已经面临老化和失灵的危机。只有在不同渠道的公域流量中,打造不同的内容来打动不同的人群,沉淀出品牌自身的用户池子。

05. 可持续|经营长期关系,从用户到家人

新消费浪潮,伴随着品牌不断玩转各个公域、私域流量红利。新式茶饮的会员体系在近一年快速成熟,大部分沉淀在微信生态。而原叶茶更像传统快消品,是强渠道逻辑,目前会员体系还处在初级阶段。

虽然茶行业的用户运营处于初期,但已经在寻找新的流量洼地崛起。一些小众精品茶通过微信私域崛起,或者通过抖音、微信视频等垂直内容媒体,开始导流卖货;大众茶品牌,往往依托门店辐射,服务人员运营私域、经营关系。

因为触点太多,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已经深入私域,更需要从用户视角转化为家人视角,去构建茶与人的关系。茶消费的高频、文化属性和情感属性,品牌与人的关系正如一个社会人的基础关系:陌生人,熟人,友人,家人。

如上图,品牌发展阶段的商业问题,决定了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对于小罐茶,品牌认知度高,都是熟人,但友人和家人偏少。所以要在服务、行为和沟通上,更多地将熟人转化成友人和家人,提升黏性。

1. 深化服务,成为用户的朋友家人

饮茶人群事实上需要更进一步的服务,一些待满足的新需求:

(1)对于繁忙的新茶小白,非常需要身边有一个“饮茶顾问”。一年四季能了解什么时候喝什么茶最好。这是通过门店服务和私域服务提升能够实现的。

(2)会员的闭环体系可以帮助拉新促活。譬如,小罐茶小程序端推出了首购优惠,但是分享裂变的吸引力和跳转体验有待提升。

相比而言,喜茶、奈雪的茶已经拥有了超过3000万会员数。据喜茶数据,在2019年上线“星球计划”后,十天内便新增16万星球会员,复购率提升了20%。在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玩法、运营和品牌姿态上,新消费品牌值得老牌茶企学习。

2. 活化会员,运营精细化

直面消费者的运营和沟通,也可以借鉴新消费品牌。如新式茶饮基于会员和用户体系,不仅在不同平台进行多样的营销手段,亲密互动;而且导流和留存到自有的品牌流量池,实现用户精细化运营。

今年以来,小罐茶正在提升对用户运营战略的重视度。虽然小罐茶目前已经上线会员体系,但还未触达很多存量用户,新增用户的黏性也不高,提升潜力大。

对于茶品牌,围绕用户生命周期进行运营,提升黏性,围绕茶饮拓展相关器具、周边、新零售、生活美学等,还有巨大的想象空间。这也是小罐茶家族打破天花板、迈向百亿的可能性所在。

06. 超越自我,拥抱后浪

茶饮革新,正是中国这轮新消费革命中的大赛道。小罐茶的崛起和发展,也正是中国新消费品牌的必经之路:

第一阶段,瞄准一个被忽视的新兴人群,用创新单品打动Ta们,奠定品牌基础。譬如,泡泡玛特、完美日记都崛起于一个新人群;喜茶开出宠物社交店,钟薛高开始卖水饺,元气森林出乳茶饮料,也是深耕既有人群去提供新的产品服务。

而下个阶段,依托优势和资源,拥抱新人群,拓展新产品、新品牌,创造新价值。这正是我们在国际消费巨头身上看到的。譬如,旗下有兰蔻、理肤泉、美宝莲等不同梯队品牌的美妆护肤欧莱雅集团;又如,拥有茶饮料、啤酒、威士忌等丰富产品线的日本饮料巨头三得利。

中国的欧莱雅、三得利、宝洁还非常年轻,正伴随后浪一起成长。这届后浪们成长于文化自信的时代,对于“中国茶”的需求远远没有被点燃、被满足。重新理解喝茶这件事,用年轻人听得懂、品得出、爱得上的体验,去复兴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爆发可期。

愿后浪不必到故纸堆里苦寻“茶经”,而能随时随地,“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在茶中觅得一方自我的天地。

为保护用户隐私,文中黄河山、王丰、张凌、董佳宜、Anne等均为化名。

文章来源:体验思维 文:严煦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769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