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这几年99.5%的云南普洱不算普洱茶,原来是这件事在作怪

骑扫把找茶

找茶觉得,玩普洱茶的茶友骨子里都有股冒险精神。表现在热衷存茶,隔一段时间把自己存的宝贝撬下来喝点,感受普洱茶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向往未知神秘的乐趣。



前阵子和茶友讨论为云南大叶种为啥只做晒青,红茶黑茶的问题,有个大叔突然来一句:实则这几年的云南普洱茶99.5%都不属于普洱茶,但包装上都这么打。这三年是收割者的天堂,笑看风云吧。

啥?我这都是普洱茶,你这么说是啥意思?说实在,找茶非常乐意跟茶友们探讨各种茶叶上的问题,不过这大叔这么来一句是想要找茶喝,还是来找茬的?

还没清楚对方来意,于是耐着性子问:何以见得呢?



然后他说:普洱真正有高香的是昔归,那卡,景迈,但都是无锐的香。现在都是用新工艺提香加甜度的。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放大了茶的特点,令更多人喜欢推高售价,但成了快消品。

 

~差点想抄凳子和他干架了,原来他是想表达新工艺下的普洱茶失了传统滋味。

 


据找茶了解,大概2009之前,普洱茶的制作工艺都是按照传统工艺制作的,2009年开始,新的工艺开始流行,让新茶滋味更佳,适合马上品饮,但是放几年后再喝就没了滋味了。

新工艺到底是什么幺蛾子,让喜欢和讨厌的人形成两个相对极端的对立面呢?

 


1:萎凋时间:传统工艺萎凋时间短,新工艺萎凋时间长

传统工艺,萎凋时间根据天气的温度湿度而定,很少超过10小时,春茶时经常见茶农加班加点半夜了还在杀青。

新工艺,萎凋时间相对比较长,具体多长时间也根据茶箐含水量以及温度湿度。目的是增加香气,降低涩感。

 


2:杀青:传统工艺高温快速杀青,新工艺低温慢烘焙。

传统工艺杀青,先把锅烧到一定温度,快速翻动茶箐,其做法类似于我们家庭炒菜的大火爆炒。用多大的锅,放多少茶箐,什么时候出锅,全凭师傅的习惯和对茶箐的把控,对杀青师傅的技术要求很高。

新工艺杀青,把茶箐均匀铺在铁锅上细火慢炖,找茶觉得这种方式叫烘茶更合适,就像把红薯放在暖气片上烘烤,只是温度比暖气片要高点,北方的茶友应该比较好理解。因前面的萎凋时间长,水分流失比重较大,再大火快炒会杀青过度,产生焦糊味。

 




3:揉捻:传统工艺揉捻程度大,新工艺揉捻程度小

传统工艺,揉捻时间较长,力度较大,茶箐内容物质释放速度快,茶汤滋味更丰富,也免不了涩感明显,一般管这种叫紧条茶。

新工艺揉捻时间和力度都较小,有的干脆不揉捻,这种叫泡条茶,外形舒展,新茶滋味就不错。

 


4:渥黄(有的叫闷黄):传统工艺没有渥黄

茶箐用编织袋装着堆放,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转化和反应降低了多酚类苦涩物,提高口感,使得茶汤金黄,口感和滋味都得到提升。

有的还会在渥黄后用机器烘干,一是提香,二是提高效率。



很多老茶客认为:新工艺做的普洱茶虽然降低了涩感缩短了新茶的适饮期,同时也减少了茶叶的内含物质,后期转化空间很小,失去越陈越香的价值。
也有观点认为,不是所有的云南大叶种都适合按照传统工艺制作,特别是一些以香气见著的品种,采用新工艺,更能发挥其品饮价值。

找茶觉得,传统工艺经过长期优胜劣汰,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其中的工匠精神自然值得我们敬畏学习。



新工艺的产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说明了茶客对普洱茶的滋味有更多的需求。本身并无对错,能将茶叶品饮价值最大化,就是对的。

面对一些颇具争议性的事情,多个角度看待总不会吃亏。

相对一些昂贵稀少的毛料,我们更希望是传统工艺制作,可以留着慢慢喝到老。



作为消费者,最应该关心的是:我到底喜欢新工艺还是老工艺?什么样的茶适合新工艺,以及消费者本身,购买茶叶前对新老工艺要有绝对的知情权。

找茶经验尚浅,对新工艺的了解仅限于人肉传播。尚未眼见为实,倒是见过一个茶农家的作坊放了很大一台烘干机,他解释说因为台地茶产量很大,有时天气不太好,怕晒得不够透,用来烘茶箐。

讨论到这里,相信茶友们已经知道要挑什么工艺来喝了。

新老工艺的利弊,元芳,你怎么看?

 



评论 / 3

汉文爱茶
#151969

瑞贡天朝车顺号车智洁做的新生茶(古树纯料)就是红汤茶——这个应该才是传承下来的正宗普洱茶工艺!

回复
汉文爱茶
#151971

@汉文爱茶 无论改革前、还是改革后,生产普洱茶的工艺应该都是新的尝试

回复
汉文爱茶
#151972

@汉文爱茶 把改革前用的那套工艺,称为传统工艺,可能不大恰当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