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创新研制

找到约770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守正创新,白沙溪“红色福茶” 经典传承

铭记伟人思想

隆情推出“红色福茶”

2013年,白沙溪为铭记伟人思想,以茯茶祈福愿,隆情推出首款大规格(3.75kg)、合老称120两的“红色褔茶”,成为安化黑茶厚重底蕴、尊贵品质与红色经典的代名词,是一款有着非凡文化蕴意、高端茯茶品质、众人争相收藏且深受茶人珍爱的黑茶经典之作。

传承红色经典文化

坚守百年辉煌品质

2023年,白沙溪“红色褔茶”发行10周年,为传承红色文化,发扬坚持不懈努力向上的红色精神,经十年沉淀,经典再创,由中国制茶大师肖益平先生带领团队在白沙溪“百年辉煌”茯茶配方的基础上创新研制2023“红色福茶”,彰显白沙溪品牌情怀,更是白沙溪84年匠心制茶的品质体现。

2023“红色福茶”严选安化境内小产区茶树鲜叶传统制作而成的优质黑毛茶为原料,压仓陈放,精准拼配,反复调试口感风味,经过传统茯砖茶工艺精制加工处理,横向机制而成。茶砖棱角分明、茶条纹路清晰、压制松紧适度、砖内金花茂密,金黄饱满,菌香浓郁鲜活、内含物质丰富,滋味醇甜,回甘悠长,具有独特地域风味。

在产品形式上区分为918克简易卡盒版和950克限量尊享礼盒版。简易卡盒版,便于收藏、自饮;限量尊享礼盒版,更体现送礼和社交价值。

“红色福茶”以茯茶祈福愿

黑茶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之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是经济茶、军事茶、政治茶。茯茶是黑茶贵品,是所有茶类国家标准中唯一要求富含“金花菌”的茶品。

守正创新,经典传承。“红色福茶”以茯茶祈福愿,是历史的馈赠,是流传的经典,亦是岁月之福,茯茶亦福茶。

绍兴茶史上第一款黄茶研制成功

近日,2018中国茶叶博物馆好茶征集令第一轮评选结果公布,柯桥寺山茶业有限公司选送的三个茶样:“寺山红”、“日铸红”、“寺山黄茶”全部入驻中国茶叶博物,其中“寺山红”为馆藏级,日铸红和寺山黄茶为入展级。

中国茶叶博物馆为中国茶业展示和博览的最高殿堂,入选茶叶需层层刷选。经过前期核整、初审后,还需再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省农业厅、浙江大学茶学系等茶叶专家与中国茶叶博物馆审评小组复审。

据了解,这次,绍兴市共有五款茶产品入选,而“寺山茶业”竟然占了五分之三。“去年我们的‘寺山红’入选,占全市入选量的七分之一,想不到今年一下占了五分之三。”公司负责人任晓对此欣喜不已。

三款茶叶中,其中寺山黄茶为绍兴历史上首款黄茶,刚于今年春季研制成功。说起黄茶研制的缘由,任晓说得很直白。

他说,绍兴是全国著名茶乡,但黄茶一直是绍兴的空白点。同时绿茶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绿茶性寒,好多族群特别是老年人不太适合喝。而黄茶性平,适合各种体质的人群。黄茶虽是小众茶,历史上却有好多名人都和黄茶有着不解之缘。

今年年初,任晓组建专业研制团队,开始了绍兴黄茶的工艺恢复之路。他们利用平水日铸岭优质茶叶原料,通过工艺创新,成功研制出绍兴首款黄茶。和其他地区产的黄茶相比,寺山黄茶口感特别鲜甜,市场反响强烈,立马被一抢而空,还卖出了每公斤2500元的好价钱。

据介绍,小试一举成功后,明年公司将批量生产。至此,“寺山茶业”利用同一种原料,已生产出红茶、黄茶、绿茶、白茶四种茶叶,先后摘誉中华茶奥会茶品评鉴优质奖、浙茶杯优质红茶银奖等。

做精红、黄、绿、白四大传统茶叶产品,“寺山茶业”还不断研制推出各种创新茶。“日铸兰雪”正是最近研制成果,这款茶在历史上曾是明代大诗人、“茶痴”张岱的发明成果,但后来这款茶的工艺失传了。任晓发现后,决定挖掘恢复这款名人茶的工艺,并取得成功。这款茶口感十分独特,有着浓郁的茉莉香,但并没掩盖茶叶香,两种香气混在一起相得益彰,且在口感上消除了绿茶的苦涩,十分鲜爽,让不少茶友爱不释杯。

“寺山飘雪”、“梗梗于怀”、“桂蜜红茶”……产品与文化交融,寺山茶的产品系越来越丰富。据了解,目前,“寺山茶业”已注册“天一工夫”、“埃玛尖”等商标。为让更多人体验到寺山茶,任晓不惜血本,在绍兴中兴路上一幢古色古相的老别墅楼开出了颇有调调的“阿晓问茶”楼,以茶会友,共论茶道。

“‘寺山茶业’的成功离不开‘创新+创意’的双轮驱动,精研工艺并细挖历史文化,如用‘觉’、‘悟’、‘和’等充满哲学味的词汇命名茶叶,加上朴拙的茶罐包装,顿时让整体包装平添意境。”

新华社:武夷山一片茶叶 三代人的坚守

  游玉琼,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的唯一女性传承人。三十余年前,游玉琼从父亲手中接过小茶厂,如今,小茶厂已成为福建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茶企,游玉琼成了武夷山远近闻名的女茶人。  

  方舟(右)跟着母亲游玉琼学习岩茶的木炭烘焙法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游玉琼和方舟带着公司员工抓紧采摘武夷岩茶中的白鸡冠品种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1985年,为增加村里的财政收入,游玉琼的父亲游永生带头承包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茶厂,当时年仅17岁的游玉琼,成为茶厂里的女员工。个性要强的她四处拜师学艺,三十五年如一日钻研制茶。1998年,游玉琼成立“金佛岩茶研究所”,聘请专家担任技术指导,投入大量经费,进行新品种的研发与攻关,历时十年,终于研发出“金佛”茶,为武夷茶贡献了一个新品种。 

  方舟跟着母亲游玉琼(右)学习传统手工制作武夷岩茶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方舟跟着母亲游玉琼(右)学习采摘武夷岩茶中的白鸡冠品种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游玉琼在对武夷岩茶中的白鸡冠品种按白茶做法进行创新研制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游玉琼在对武夷岩茶中的白鸡冠品种按白茶做法进行创新研制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5000亩茶山,年产量200多吨,400多位员工,游玉琼把小厂做成了龙头茶企,但企业如何运营管理?如何把自己的岩茶制茶技艺更好传承,让武夷岩茶营销世界各地?游玉琼把“接棒”的任务交给了独生子、海外留学归来的“90后”方舟。作为“茶三代”,方舟正尝试利用大数据把茶叶生产过程的各项数据模式化和标准化。  

  游玉琼在对武夷岩茶中的白鸡冠品种按白茶做法进行创新研制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5000亩茶山,年产量200多吨,400多位员工,游玉琼把小厂做成了龙头茶企,但企业如何运营管理?如何把自己的岩茶制茶技艺更好传承,让武夷岩茶营销世界各地?游玉琼把“接棒”的任务交给了独生子、海外留学归来的“90后”方舟。作为“茶三代”,方舟正尝试利用大数据把茶叶生产过程的各项数据模式化和标准化。  

  方舟跟着母亲游玉琼(左)学习手工制作武夷岩茶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方舟跟着母亲游玉琼(左)学习手工制作武夷岩茶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方舟在对新研发出的白鸡冠茶用传统绵纸进行紧压包装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非遗传承人,不是一个用来告诉别人我多厉害的头衔,而是告诉我肩上担负的责任和义务,要把这门祖宗的手艺传给后代,把这门传统的岩茶制作手艺推向山外,推向世界。”游玉琼说。

  资料来源:新华社

  编辑//官官


找到约759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