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辐射前沿、位于横断山系纵谷南麓、座落澜沧江西岸版纳之巅。县内生态优良,森林覆盖率56.18%,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生态县和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具有悠久的民族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拥有汉、傣、哈尼、拉祜、布朗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户籍人口数88.48%;气候适宜水稻生长,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县等称号,素有“滇南粮仓”“渔米之乡”美称。同时,勐海县还拥有国家一级口岸——打洛口岸,是“一带一路”的前沿阵地,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辐射区,战略地位突出,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最前沿”。
勐海新貌(图片来源:刀俊云)
勐海县种茶、制茶、用茶历史悠久,是普洱茶核心产区之一,是全国唯一的“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截至2025年6月底,勐海县茶园总面积90.59万亩,其中:现代茶园面积84.97万亩,古茶园总面积5.62万亩。可采摘面积87.28万亩,同比增长1.09%;鲜叶总产量6.89万吨,同比增长11.69%;鲜叶总产值10.31亿元,同比增长1.84%;干毛茶总产量1.72万吨,同比增长11.69%;农业总产值14.92亿元,同比增长5%。全县涉茶人口28万人,茶农26万人,茶农人均纯收入达1.35万元。
勐海县(图片来源:勐海县委宣传部)
走绿色发展之路,夯实生态产业基础。勐海县大力示范推广绿色生态茶园提质增效集成技术,完成绿色食品认证企业8家,面积4.86万亩,产品50个;有机茶认证企业172家,面积38.5万亩,产品230个;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农产品认定280个;75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国家评审正式进入创建期;完成全国首批生态低碳茶园认证4000亩、雨林联盟认证2000亩。通过构建标准化生产体系、强化质量认证管理、推进生态茶园建设等举措,全面提升茶叶品质和产业效益,推动茶产业向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赢,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发展动能。
章朗村生态茶园(图片来源:勐海县委宣传部)
走茶园保护之路,构建法治保护体系。勐海县建立古茶山法律援助站,完善村规民约,持续加大《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西双版纳州古茶树保护条例》的宣传和保护力度;划定古茶树保护范围,建立古茶树(园)资源档案库,补充调查和挂牌古茶园标识牌8块,古茶树挂牌保护728株;制定《勐海县古茶树保护技术规程》对古茶树(园)进行管理指导,发放宣传册3000份,建立古茶园生态修复示范点5个。通过健全法规制度、强化执法监管、完善技术标准、提升群众保护意识等举措,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古茶树保护网络,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筑牢生态屏障。
茶王树(图片来源:勐海县委宣传部)
走培育创新之路,打造专业人才梯队。勐海县结合时令、茶业赛事活动、职业技能培训等,大力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评茶员、制茶师、雨林工匠,共开展相关技能培训61期2.1万人次,为产业人才培养和输出打下基础。通过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茶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持续优化人才结构,强化技能提升,为勐海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作为中国普洱茶的原产地核心区,勐海县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深厚的茶文化积淀,在推动普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普洱茶产业已成为勐海县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通过生态茶园建设、古茶树保护、品牌价值提升和茶旅融合发展,带动茶农增收致富,实现了“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美好愿景。
提振消费乡村振兴聚智勐海融链焕新
8月7日-10日,2025中国普洱茶大会将在云南勐海举办,诚邀各位关注。活动将详细剖析勐海普洱茶产业的创新实践与发展成果,把新质生产力培育、电商建设、茶饮深加工等前沿理念引入普洱茶产业,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让我们共同领略“茶韵勐海”的生态之美、产业之兴、文化之魅,感受这片神奇土地上的绿色传奇;让我们携手并进,以创新为翼,以品质为基,助力普洱茶产业在新时代实现新腾飞。
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