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如何举办茶会

找到约409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范增平 | 台湾的茶会

台湾的茶会

“茶会”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古代有文人茶会、宫廷茶会、宗教茶会等各式各样的茶会,并且每一种茶会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不仅仅是表现形式的差异,文化内涵和精神层面也有很大的差别,在今天茶文化复兴的时候,根据现代人的需求还衍生出了许多新型的茶会,比如“无我茶会”、“欢喜茶会”、“梅花茶会”、“日月茶会”等等。

1970年代台湾“茶艺”形成之后,台湾茶文化团体逐渐出现,如:“台北市茶艺协会”、“高雄市茶艺协会”。真正起到最大作用的是1982年9月23日组织成立,代表全台湾的“中华茶艺协会”的成立;1988年3月12日组织成立的“中华茶文化学会”。此后,台湾爱茶人士在各地组织成立有关茶的群众团体逐渐增加。

2000年代后,茶文化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茶艺与茶会成为饮茶文化的代名词,茶会或茶博览会的举办更是随时随地可见。

1987年良心茶艺馆品茶会

1987年范增平先生在台北良心茶艺馆组织茶会接待老外

1989年汪道涵先生主持,范增平先生在上海举办茶会,介绍台湾茶艺

1991年范增平在湖南長沙举办茶会

2013年台湾亚太创意技术学院举办茶会

2020年在台湾举办第十届《茶道》全球茶友迎新茶会(桃园分会场)

我们探讨所谓的茶会,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涵,第一层是相聚品茶,以茶会友,冲泡茶叶,调和茶汤,品评茶叶制作与泡茶技艺为中心;第二层是以茶艺比赛或优良茶比赛的斗茶性质茶会。前面的茶会是茶叶爱好者与茶叶消费者联谊性质茶会,强调的是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以及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后面的茶会是在于审评制茶技术高低,如何选购优良茶叶的商业促销活动。不论是从哪个意涵来见证茶会的举办,对台湾现代茶产业的发展和兴盛,都带来重要作用。

茶会的定义

所谓的“茶会”,就是以茶会友的一种形式。茶会并不是上层社会的专利,也并不一定要严肃庄重的外在形式,茶会可以轻轻松松的坐在一起喝茶,聊茶,这种相聚在一起品茶,谈茶,甚至聊天议事,只要有以茶为主角的聚会,都可以称之为一种“茶会”。简单的说,就是“以茶会友”,备有茶水、点心的社交性聚会就是“茶会”。茶会的地点可以在自己家里,在野外,或选择一处场所,邀请一些朋友,在一个空间里摆设几个桌椅,上面摆放一些茶点,大家一起品茶,吃茶食,聊天或讨论事情,这就是“茶会”,是广义的茶会,也通“下午茶”。

茶会的种类

(一)以人为主的茶会。为领导、父母、亲人、同学等举办茶会。

接待武夷学院学生茶会

2021年桃园家庭茶会

(二)以事为主的茶会。为节庆、生日、婚寿、追思等举办茶会。

2019年父亲节茶会

(三)以物为主的茶会。品评名茶、工程落成、丰收庆贺等举办茶会。

武夷岩茶专题品鉴茶会

(四)以时为主的茶会。新春、中秋、仲夏等举办茶会。

(五)以地为主的茶会。海边、山上、云端、湖中等举办茶会。

2014年台南茶会

2014年台南茶会

2014年台南茶会

(六)特定主题茶会。先订一个主题,根据主题选定合适的环境和名茶,邀请茶友们来参加的茶会。比如说,天气寒冷,邀请朋友举办一次“围炉夜话”茶会;新产品发布茶会;专家、教授讲座茶会,等等……。

茶会的形式

(一)清品茶会

茶会都是围绕着茶的主题,茶人聚集一起,共同探讨和品赏茶的美感。

(二)调饮茶会

下午茶会的形式举办,美食点心,一起享受茶的美好。

(三)主题茶会

为某一个特定意义或目的而邀请某些人来相聚,所举办的茶会。

老茶与古琴对话茶会

三、茶会的主办

茶会可以是一个茶艺馆主办,也可以是个人策划主办。主办茶会,可分为两类。(一)社团组织茶会;(二)非社团组织茶会。

饮茶文化传到台湾也有200年之久,喝茶的方式从最简单的家庭饮茶,寺庙僧侣用茶宴请来寺院宾客,到近年来兴起的茶艺,茶会、茶席,甚至茶宴,越来越多人参与了茶艺的行列。茶艺与茶席又将饮茶的行为与形而上的道相结合,刚开始茶与花艺、书法、香道的结合,与音乐的对话,发展到今天已与越来越多的相关艺术结合应用,提升茶艺文化至精致艺术的层次,而形成一门专业的学科。

范增平先生简介

范增平,“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理事长,台湾明新科技大学专家级教授。1985年创办“中华茶文化研究中心”,1988年“中华茶文化学会”创会理事长,并在大陆不遗余力地推广茶艺。曾应邀在大陆、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讲学。

出版《台湾茶文化论》《中华茶艺学》《台湾茶艺观》等多部著作。20世纪70年代末,在华人茶文化圈,首倡“茶艺”之概念,被时人誉为“台湾茶艺泰斗”。

来源:楚天茶道  作者:范增平  

【茶言观社】茶会 | 以茶会友,一味同心

茶言观社

大家好!【茶言观社】是元泰茶生活公众号特设的茶界“锵锵四人行”栏目,会在每周四定期为大家奉上嘉宾的茶言茶论。"多少天下事,尽付笑谈品茗中",以茶会友,尽述民间茶话,交流自由观点,诉说生活体验,不掩真实性情,分享趣味茶生活。

嘉宾

 

程文秀

温建平

金穑

夏云峰

▲【茶言观社】四位嘉宾:程文秀、温建平、金穑、夏云峰,每周将轮番论茶,敬请关注!

- 以茶会友,一味同心 -

程文秀

茶会的由来与历史发展

我们对茶会的理解,不同于百度百科上对茶会的注释——那是请人喝酥油茶的聚会,是中甸藏族青年自发举办的赛歌晚会,藏语称之为“扎礼”。

我们通常广义上把“以茶会友”的有组织的活动形式称之为茶会。中国的茶,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关于以茶待客的礼仪也是由来已久。东道主与客人相对而坐,以茶相待,得以畅聊,这就是最初的“茶会”形式。

茶会的由来有多个传说:《史书》记载,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的皇帝孙皓,喜欢宴请群臣,而每次盛宴都会喝的酩酊大醉。但是其中有位叫韦曜的大臣,酒量很小,一杯倒的量,孙皓为了不让他破坏宴会的气氛,便准他“以茶代酒”,当然也有说是他自己偷偷将酒水换做茶水的。但是不难看出,当时宴会上茶已经出现了,只不过没有独立出来而已。

也有一个说法是茶会是由佛寺兴起,逐渐被皇室、王宫贵胄采用,毕竟禅茶一味不是空话。后来被文人用在吟诗作赋上,其后才流行于民间。

唐朝的人喜欢以茶叶为礼相赠,盛极一时。卢仝的“七碗茶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就是卢仝为答谢友人孟谏议送自己茶而写的诗。诗仙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魔白居易的《萧员外寄新蜀茶》,这些诗都是关于答谢赠茶的诗。唐朝的文人雅士之间不仅仅以茶相赠,而且还兴起一种以茶为媒的聚会,当时称之为“茶集”、“茶宴”等。唐朝以茶为会的风气已经初见雏形。

文人雅士之间,大家饮茶赋诗,以茶作对。茶宴一时之间成为文人墨客聚会交流的重要形式。而且这种形式不仅仅在文人见流行,宫廷宴客或者王公大臣之间的聚会也是以“茶宴”的形式出现的。唐朝著名的“清明宴”就是一种很好的证明,由宫廷用各地上贡的贡茶承办,皇帝先行祭祖,而后宴请群臣,赐给近臣宠侍。而且“清明宴”上不仅有好茶可以品尝,更有各种精湛而又优美的茶艺表演可以欣赏。

及至宋代,这种现象由文人骚客之间的交流、品饮的聚会变成以茶为主,以研习茶道为主要目的的聚会形式。而且茶在宋代的发展可谓是到了一个小巅峰,我们不仅可以从一些诗人、文人之间的作品中见到,而且各种斗茶、茗战等现象的产生也验证了这一盛况。

到了明清时期,茶的宴会不仅仅流行于上层社会和文人雅士之间,由寺庙茶会而后向民间传播,市井、大街小巷的各种茶楼、茶馆逐渐增多,各个行业间的茶会也逐渐兴起,并形成一种流行趋势。

从明清开始,茶会逐渐平民化,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逐渐演变成我们现在的茶会形式。

茶会最初从酒宴分化出来,由茶宴演化而成。随着时代的变化,各种主题茶会相应而生。茶会逐渐成为茶友们和茶行业者之间的一种交流和分享形式,也成为增进情谊、品析茶品、交流心得的一种聚会形式。

 

茶会的主题

我国的茶会种类繁多,从政府到民间,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个阶层,都有自己不同特色的茶会内容和形式。按目的来分,茶会主要有如下几类:

 

1.节日茶会

节日茶会又分现代节日茶会和传统节日茶会。

2.纪念茶会

纪念茶会是为纪念某项重大事件而举行的茶会。

3.研讨茶会

研讨茶会,一般多为学术部门和学术团体举办。

4.品茗茶会

品茗茶会是产茶区每当新茶采摘时,所举行的一种带有尝新性质的品茗茶会。

5.推广茶会

推广茶会一般指为某种产品、文化艺术品,或某种带有商业或公益性质活动而举办的宣传、推广、介绍性茶会。

6.喜庆茶会

喜庆茶会是指为庆贺某项事件而举行的茶会。

7.联谊茶会

联谊茶会为加强联系,增加友谊而举办的茶会。

8.交流茶会

交流茶会是为切磋某项技艺,交流某种经验而举办的茶会。

9.艺术茶会

艺术茶会是为某种艺术门类作品的观赏、展现、表达而举办的茶会。

10.无主题茶会

无主题茶会特指在某一地点、时间举行,无具体目的,纯属交流感情的茶会。

11.形式茶会

形式茶会是指茶会的目的、内容、举办的方法及过程,是通过一定的规定形式来进行的茶会。

12、申时茶会

根据人体生理特征而举办的“最佳喝茶时间”(下午15—17时)的中式下午茶会。

13、LOLITA茶会

一种新晋流行的被称为“矿主女儿聚会”的茶会,由lo娘穿着lolita风格服装参加的茶会

 

 

茶会的形式

现如今,茶会的类型更加多样化,主要有茶席式、宴会式、流觞式、环列式、礼仪式五种类型。

1、茶席式

茶席式是最为简单的茶会形式,核心是设置茶席招待客人。但根据茶席所处的场地不同,也要划分三种形式:

一是,在家里桌子上的泡茶席招待客人;

二是,在庭院里或者户外,席地设置茶席招待客人;

三是,日本茶道在榻榻米上设置茶席,举办茶会。

 

2、宴会式

为了庆祝有意义的事情或招待来宾而举办的大型茶会。它可以设置许多茶席,每个茶席冲泡不同的茶,这称为“茶席个别供茶式”;也可以只设置一个总茶席,统一供应各种茶水,为“统一供茶式”。

 

3、流觞式

这是由“曲水流觞”演变而来的一种茶会形式。大家围坐曲水两侧,其中一组人员集中于上游泡茶,将泡好的茶用茶盅盛放,置于可以漂浮水面的小船(称为“羽觞”)上,任它顺流而下。这样形式的茶会,也称“曲水茶会”。

 

除了茶,还会从上游漂下茶点,大家可以随意取食;等茶会开过一半时,就会漂下红色的羽觞,上面放着写明内容的签条,如做一件事,吟一首诗,或回答一个问题等。

 

4、环列式

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大家围成圈圈泡茶的茶会形式。这通常有一定的进行方式,如抽签决定座次,席地泡茶,茶具自备,泡法随意。

 

5、礼仪式

还有一些茶会在举办时,是比较严谨的,它会有很多标准化的仪式。通常用这种茶会来表达特定的意义。

 

 

 

参加茶会的注意事项

三五好友找一处僻静雅致的场所参加茶会,是结识良友,也是体现自己是个高端文艺青年的好机会。但如果你从来没有参加过茶会,那就要牢记下面这十个注意事项。

1、提前了解茶会上要品的茶。

品的是普洱还是岩茶,是老茶还是新茶?滋味、香气等方面都有怎样的呈现?这些一定要提前打好“小抄”,就算第一次参加茶会,也不至于没有一点谈资。这正好是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实践与理论完美结合。

2、吃饱后再去参加茶会

喝茶会加速饥饿感,若是肚子里没食儿或者参加茶会前吃得太素,很有可能你喝茶还没喝到一半就开始抖了。茶会之前的这餐饭最好有碳水化合物和一定量的肉类。

3、体虚、易低血糖的茶友,随身携带甜点。

有的茶会可能会品鉴比较新的茶或者茶气比较猛的茶,这类茶会一般都会备些茶点,但万一这次去的没备呢?到时候一个侧躺就晕倒在了茶席上,所以,一定记得随身携带这些东西。

 

4、着装以舒适宽松为主,不要穿奇装异服。

不要穿太紧绷的衣服裤子,如果茶会是席地而坐,或者坐矮蒲团,着装太紧会很不舒服,万一裤子直接崩线了不就糗大了?也不要穿大肥袖这种浮夸又累赘的服装。可以选择一些棉麻质地的衣服,以便更好地融入茶会氛围。

 

5、不要在身上喷香水、使用精油相关护肤品。

强烈的气味会严重影响对茶的香气滋味的判断,而且会干扰你周围的人喝茶。去茶会前认真洗个澡吧,但是不要用高香型的沐浴产品,会留下了“不合时宜”的香味,一样不受欢迎。

6、不要使用容易脱色的口红。

大家都在喝茶,只有你的杯子留下了一个深浅不一的唇印,如此不雅观,人家下次办茶会怕是不太愿意邀请你了。

7、不要擅自带人参加。

正式的茶会通常会有严格的座位限制,而且有一些茶每一泡只适宜3-5人品饮。过多人数参与的茶会,很可能导致所有人在品饮上都有不悦的感受。一定提前问清楚茶会上可否携带同伴以及个数,要不然去了现场,人家又没留有足够的位子,如何给朋友交代呢?

8、倒汤时候要礼貌回应。

如果是掌茶人或者其他茶友给你倒茶,可用食指加中指轻敲桌面致谢;如果是大家互相传杯倒茶,就要注意给他人倒的时候别把茶汤滴在桌子上。

9、喝到不喜欢或不适应的茶,杯中可留茶汤。

有时候在茶会上遇到了品质不太好或是自己不喜欢的茶怎么办?保持杯中留有茶汤,倒茶人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不要当面指责茶会的茶品不好。

10、适当提示掌茶人自己的茶量。

如果在茶会中喝到茶醉或者自己本身茶量较小,可以提醒掌茶人少倒。这种情况一定要说,表示品饮就好。别不好意思强忍着,忍出了问题可就得不偿失了。

无我茶会的规划介绍

无我茶会是一种茶会形式。其特点是参加者都自带茶叶、茶具,人人泡茶,人人敬茶,人人品茶,一味同心。在茶会中以茶对传言,广为联谊,忘却自我,打成一片。源自日本茶道,肇基之祖,为日本战国时代茶人千利休,1587年千利休配合丰臣秀吉举办北野大茶会,为无我茶会雏形,所以无我茶会是日本茶道文化一脉相承,而和中国茶道没有关系,或者说血缘极远。

“无我茶会”在举办前,首先要书面写明公告事项。公告的内容要写明茶会的举办时间、地点、主题、人数、座位方式、泡几杯茶、供茶规则、茶类、会后活动、泡几种茶、泡几道、茶食供否。在时间安排中,要详细写出不同时间的活动内容。在工作分配中,还要详细写出不同人的不同工作安排。

参加“无我茶会”携带的茶具可根据茶类而定,尽量小巧简便。基本要求是每人需带冲泡茶具、四个杯子、奉茶盘、茶巾、手表或计时器、热水瓶、茶叶、坐垫等。

 

茶会开始前,首先要报到抽签,依号码找到位置。与会者找到位置后,将自带坐垫前沿中心点盖掉座位号码牌,在坐垫前铺放一块泡茶巾,上置泡茶器,泡茶巾前方是奉茶盘,内置四个茶杯,热水瓶放在茶巾左侧,提袋放在坐垫左侧,脱下鞋子放在坐垫左后方。

到了约定时间,各人开始泡茶。然后将茶分入四个杯中,一杯留给自己,另三杯用茶盘奉送给左侧三位茶侣。如果所要奉茶的人也去奉茶了,只要将茶放在他的泡茶巾上就可以了。如遇有人来奉茶,应行礼接受。待茶奉齐,就可以自行品饮。喝完后,即可以泡第二道。第二道奉茶时,可用奉茶盘托泡茶器依次为左侧三位茶侣斟茶。继之冲泡第三道,奉茶同第二道,进行完冲泡后,如安排演讲或音乐欣赏等活动,就要按坐原位,专心聆听,结束后方可端茶盘去收回自己的杯子。将茶具收拾妥当,清理好自己座位的场地,与大家道别散会或继续其他活动。

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喜爱茶的我们,总会三不五时的叫上一些志同道合的茶友,一起品茗、聊天、放松……这样的一个社交活动,其实就是一种很平常,也是最为简单的茶会。

延伸阅读

无我茶会的创始人是蔡荣章先生。无我茶会是源于台湾的一种新茶道形式,也是源生于中国本土的新茶道文化,为当代茶道思想的载体。

“无我茶会”是一种大家参与的茶会,其举办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体现了“无我茶会”的精神:

第一,无尊卑之分。茶会不设贵宾席,参加茶会者的座位由抽签而定,自己将奉茶给谁喝,自己会喝到谁的茶,事先都不知道。

第二,无求报偿之心。参加茶会的每个人泡的茶都是奉给左侧的茶侣,人人都为他人服务,而不求对方报偿。

第三, 无好恶之分。每人会品评到不同的茶。由于茶类和技艺的差别,品位是不一样的。但每位与会者都要以客观的心情来欣赏每一杯茶,从中感受到别人的长处。

第四,时时保持进取之心。自己每泡一道茶,自己都要品一杯,每杯泡得如何,与他人泡的相比较有何差异,要时时检讨,使自己的茶艺有所精进。

第五,遵守公告约定。茶会进行时并无司仪或指挥,大家都按事先公告项目进行,养成自觉遵守约定的美德。

第六,培养集体的默契。茶会进行时,均不说话,大家用心泡茶、奉茶、品茶,时时自觉调整,约束自己,配合他人,使整个茶会快慢节拍一致,并专心欣赏音乐或聆听演讲。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福安红茶·坦洋工夫“溯源”巡回品鉴会火爆进行,未来数日茶会接二连三不断档

1

  10月12日—14日,福安红茶·坦洋工夫“溯源”全国巡回品鉴会举办得如火如荼,天津、济南、聊城、滨州……各个地方的爱茶人因为这款好茶相聚在一起。一时间,“坦洋工夫”成为挂在许多爱茶人嘴上的亲切名词。  当温润绵柔、饱含花香的“甘露”滑过咽喉,一股暖流顿时涌遍身心。在寒风瑟瑟的秋日,一场温暖的茶会,让人不仅记住了“坦洋工夫”的香气,更记住了它带给人的温度。  “坦洋工夫茶,真的很好喝!”每一场茶会结束合影留念时,茶友们都会发自内心地齐声高喊出这样一句话。
聊城市茶叶行业协会会长李乃辉先生对“坦洋工夫”非常认可,106日在济南举办首场“溯源”品鉴会时,他就曾冒雨赶到现场参加,随后在不到一周内,就在聊城组织举办了“坦洋工夫”专场品鉴会。14日,他兴奋地告诉济南时报茶产业工作室负责人、《茶根香》执行主编,坦洋工夫茶会很受欢迎,为此他准备在16日、17日再举办两场品鉴会。


13日下午,在济南齐鲁茶城润源坤茶行举行的福安红茶•坦洋工夫“溯源”全国巡回品鉴会有近30位茶友莅临。济南时报茶产业工作室负责人、《茶根香》执行主编祝田园女士受“溯源”茶会承办方坦洋工夫北方联合会委托到场协助举办。

在济南从事茶行业二十多年的润源坤茶行店主张灼莲女士向茶友们介绍了百年荣耀坦洋工夫红茶的历史、传统工艺和创新工艺的制作流程,她还分享了坦洋工夫红茶在目前国内市场的经营现状和消费现状。

本次茶会也邀请到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文化教育教师委员会副主任、济南茶叶集团茶叶检测中心主任薛德全先生。他给茶友们生动详实地介绍了坦洋工夫红茶传统型和创新型的特点,并给予这款茶高度评价。“干茶色泽乌黑油润,条索紧结肥壮,香气自然,汤色橙红明艳,滋味醇厚甘甜,这一看就是好茶!”薛德全讲。他说,北方人胃寒居多,多喝红茶对身体好。

在茶会上,一位喝了十余年坦洋工夫的老茶客游晓峰先生也讲述了这些年与坦洋工夫难以割舍的情缘:“不像其他一些红茶,喝了嗓子干痒、舌头发涩,坦洋工夫入口特别柔滑,喝了之后嗓子很滋润,所以我推荐很多朋友都喝这种茶。”

“我很喜欢创新型坦洋工夫,花果香馥郁,尤其是醒完茶后,茶汤中有一股黄桃罐头的味道,特别持久。”茶商朋友孙领华女士分享了对传统型和创新型坦洋工夫的品饮心得。

在此次茶会担纲主持人的韩艺澄女士茶龄十余年,也是专业营养师。她从营养的角度分享了生活用茶的效果:“坦洋工夫冲泡姜片,对女性宫寒起到驱寒护体保健作用;与蜂蜜同饮,对体寒便秘者有调理作用。坦洋工夫红茶本身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洗脸用可以起到美肤美白抗衰老作用,洗头发可增加头发弹性去头屑。” 

 

伴随着缭绕的茶香,优美的茶艺表演令在场嘉宾无不陶醉其中。整场茶会在温馨祥和的气氛中圆满礼成。


与此同时,13日下午,济南西街工坊禾境茶书院、天津茶叶协会都举办了坦洋工夫“溯源”茶会。禾境茶书院的茶友们普遍喜欢创新型坦洋工夫,他们从茶叶的创新谈到各行业如何适应社会发展,探讨应该保持匠心不变还是应该创新发展。

天津茶叶协会也与山东遥相呼应,茶会的器具高规格,宾客茶杯都是国宾级礼遇,还专门邀请到一位福安市的畲族女孩到场为嘉宾亲自泡茶,给茶友们营造出一种浓浓的代入感。


14日下午,山东滨州颐福茶苑和济南张庄路茶街雄丰茶业也相继举办了坦洋工夫品鉴茶会。

短短一周多的时间,“坦洋工夫”火势越烧越旺!未来数日,济南、上海、聊城、济宁(曲阜)、东营等各地茶会接二连三不断档。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爱茶人加入到推广大军中。


如果您也是爱茶的一份子,您也有能力承办坦洋工夫“溯源”茶会,那么请点击本帖下方“阅读原文”,在互动吧即刻报名。在本月24日前举办茶会,有希望被评为“坦洋工夫推广使者”荣誉称号。

找到约405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