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如何弘扬中国茶道

找到约258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名家汇聚首届国际"工夫茶"论坛,探讨中国茶道之源起!

有潮汕人的地方,

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潮州工夫茶可谓是家喻户晓的,

它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时是中国文化里的一块“活化石”,

其深厚的地域情怀流淌在

每个潮汕人的血液里,

也温暖着海内外华人的心!



12月16日, 由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主办,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潮汕茶文化研究会承办,茶道新生活策划并协办的首届国际“工夫茶”论坛在2018深圳秋季茶博会上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潮州工夫茶——现代中国茶道之源起”为主题,吸引了大批工夫茶爱好者。




论坛嘉宾包括: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主任、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女士;世界茶联合会总会会长吕礼臻先生;著名茶文化专家余悦先生;前揭阳市博物馆馆长、潮学研究学者孙淑彦先生;中国茶叶学会茶艺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级茶艺裁判员叶汉钟先生;马来西亚紫藤文化企业集团董事、艺术总监萧慧娟女士;中山大学历史学近代史专业博士黄剑先生;华南农业大学生态旅游规划中心博士丁绍莲女士;《茶艺·普洱壶艺》总编辑罗英银女士;茶道新生活社长、《茶源地理》主编吴垠女士担任本次论坛主持。


现场嘉宾包括:深圳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总裁杨文标先生;凤凰单丛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潮州市茶叶行业协会副会长文国伟先生;深圳市君采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茶促会潮汕茶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永明先生;潮州枞馫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茶促会潮汕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余映丰先生;深圳市东启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茶促会潮汕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肖巧璇女士;深圳茶促会潮汕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茶艺竞赛裁判员林晓虹女士


“潮州工夫茶代表性传承人”陈香白先生为本次工夫茶论坛发来贺词:


潮州工夫茶的核心精神是“和”,也是以家庭以个体为传承和传播的,是交流情感和认识世界的最好的载体之一。既然是“和”,大家都来认识,研究,推广工夫茶,就是一件“和和美美”的事!预祝“国际工夫茶论坛”圆满完成,而且,年年开办!


砚峰山人李闻海先生为本次工夫茶论坛发来贺词:


潮州工夫茶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茶道。据考证,茶文化“兴于唐盛于宋”,唐宋时期已有十分完整详善之茶事记载,韩潮流域乃至沿海一带民众亦多喜饮茶,并逐渐将之发展为内可品春赏秋、涵养修德之风雅趣道、外为交朋待友、诚敬亲睦之最佳礼仪,其文化内涵已远非茶之本身养生功能之单狭,盖因自古以来茶就素有“待君子,清心身”之意境。祝国际工夫茶论坛圆满成功!




会议伊始,华巨臣有限公司总裁杨文标先生为特别嘉宾颁发“永久顾问”的奖牌


潮州工夫茶是集茶艺、茶道、茶文化、茶俗、茶生活一体的中国茶道精神的传承和生活化的载体。在悠久的历史当中,中国茶不断的进行演变和演化。


论坛嘉宾精彩分享


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主任、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女士


中国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老师首先做题为《工夫茶与活化石之活》的演讲。“既然是活化石一定是活的,不要用任何死板的法则把它定死了,这样它就不是活化石了。”她从工夫茶的物质和技艺的传承、精神层面的承袭以及工夫茶应该如何把化石再活化方面切入,分享了她对工夫茶如何符合当代精神和生活方式,进一步与生活融合的看法。


中山大学历史学近代史专业博士黄剑先生


事物的演变过程在历史上都是有迹可循的。论坛上,中山大学历史学近代史博士黄剑先生给我们分享《中国现代茶道形成的历史脉络》。黄剑先生认为,在中国的茶叶史上,有两次称之为革命性的茶生活:第一次是在宋代,第二次是明代。而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茶系生活进入很长时间的断层。民国时期的报纸报道,当时好的工夫茶基本上都是出口的,出口最大量的国家是美国。黄剑先生认为“我们与民国时期的茶叶差距不是紧缩了,反而差距更大了。”并借国父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结束了演讲。


从历史走向现代传承,需要更多标准化、可量化和可感知的东西,包括茶汤的口感、滋味和样式等,如何让消费者在品茶时感知茶汤中丰富的内涵,这是整个茶产业需要思索的问题。


那么,工夫茶该如何冲泡?在如今百花齐放的茶艺冲泡方法中如何确立标准呢?


中国茶叶学会茶艺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级茶艺裁判员叶汉钟先生


潮州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叶汉钟先生跟我们分享“在今天的时代,如何让工夫茶标准化”。叶汉钟先生认为文化传承需要标准,而茶艺要确立标准需要遵循历史和科学依据。潮州工夫茶包含了种植、栽培、生产、加工、烹和品饮环节,而潮州工夫茶艺在于烹和品饮,特别是烹制环节,所以才突出一个“艺”。今天的茶艺加入了很多夸张的表现方式,但这并不是标准。真正的茶艺标准需要吸收更多文化和科学,如心理学、美学、设计、哲学的思想等理论来共同完善。


宋脉文氏杯·首届国际“工夫茶”冲泡大赛金奖得主,来自马来西亚唐艺轩的Teoh Willliam先生


为了给茶友们立体呈现工夫茶的冲泡方式,论坛特邀宋脉文氏杯·首届国际“工夫茶”冲泡大赛金奖得主Teoh Willliam现场为茶友演示工夫茶泡法。



论坛环节


茶道新生活社长、《茶源地理》主编吴垠女士


吴垠:

王旭烽老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文化传播,有请王老师与大家分享茶文化传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意义和价值。


王旭烽:

茶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既能涵括技术型的东西,也能容纳宗教、教育理念,甚至哲学层面的内涵。茶文化可从民俗学美学和哲学三个层面去深入理解。随着中国文化走向国际化舞台,茶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之饮,可以成为与国际不同文化族群讨论传播的一个非常好的载体。


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结构不同,中国文明更重视“人”,情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因此中国人做事更注重“情理结构”。在传播过程中,“方便”是比较重要的。不管是国内或是国外,茶无论是作为教材、还是教具都是比较方便操作的。泡茶时,人会参与其中,这对于茶文化的传播和学习都是十分方便的。


吴垠:

您在世界各地走,中国的工夫茶在世界华人的状态是怎样的?


王旭烽:

工夫茶在华人世界里十分兴盛,这个传统一直被保留着。茶不仅好看,而且易学,不仅能让人在味觉和精神方面得到滋养,而且能勾起人们灵魂深处对故乡的眷恋。


吴垠:

吕礼臻先生几十年来都在从事茶文化及推广工作,请吕先生与大家分享一下工夫茶在台湾地区的演变和现状?


世界茶联合会总会会长吕礼臻先生


吕礼臻:

小时候喝茶的方式,我们称为“老人茶”,因为都是年纪大的人在喝,后来才知道原来叫“工夫茶”。早期的台湾茶以外销为主,茶叶从日据时代就是台湾一个很重要的经济来源,但那时外销是求量,与现在精致化的要求不同。台湾茶真正精致化是从1975年开始的,为了推广,因此工夫茶就派上了用场。


泡茶方式演变成现在的茶艺。茶艺不仅是一个技术,它还是学识、经济、历史、文化的包容体,也是工夫茶的底子,但工夫茶究其根本还是在于“工夫”。泡茶方式标准化的前提,需要对茶汤有一定的共识。每个人对口感要求不同,中国人以客为尊,因此在操作上需要做相应的调整。我们中国人喝茶是一件很轻松、愉悦的事情,将喝茶方式向外推广,其实是让西方世界也能享受一杯简单的茶。


吴垠:

吕老师的分享我想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用”。不管是美学、艺术,都是基于“用”去发展和演变。在日常生活中,一杯茶汤适用于满足客人的需求,并且在“用”里传达轻松愉悦的感受。余悦老师也是几十年在从事茶文化和茶艺推广工作,请余老师谈谈一杯工夫茶于当下中国人的意义?


著名茶文化专家余悦先生


余悦:

潮州工夫茶是现代中国茶的源起。20年前我去美国,看见唐人街有很多人喝工夫茶,在泰国、韩国、日本也是如此。中国人在外只要能喝工夫茶,就能找到自己的同乡和知音,并且能很好地生活,这实际上是工夫茶在发挥着作用,同时表明了工夫茶的魅力和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工夫茶也以不同的形态呈现,制茶工艺的改变给工夫茶的品饮带来影响,而工夫茶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传承需要制定标准。


在当代生活中,工夫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它既是一种自我心灵的修养,又能成为连接人际关系的纽带,其多样化的功能性会在生活中慢慢突显出来。海外华侨喝工夫茶,更多是将思国、思乡之情融入其中,作为一种情感的寄托。随着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一杯中国茶,不仅温暖着中国,同时也在温暖着世界。


吴垠:

余悦老师的深思可以用“变”来总结,从潮州工夫茶的流变演变到工夫茶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要的求变思变。作为一个茶人,在传承中国茶文化过程中,既要保持一个茶人喝茶时的静心,同时也要在传承中思变和创新。请来自马来西亚的萧慧娟老师分享工夫茶对海外华侨的精神意义。


马来西亚紫藤文化企业集团董事、艺术总监萧慧娟女士


萧慧娟:

喝茶在太平盛世可以很讲究,但在100年前马来西亚泡茶的印记里,更多是苦中作乐,它源自于我们对身份的认同和在当地生存的必要,因此工夫茶在马来西亚被非常正统地保留了下来。在马来西亚,茶被认为是很重要的沟通媒介,它很生活化,是饭桌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马来西亚买茶可以少量化,比如买一泡,2克左右,有钱没钱都会喝茶。


区别于国内的不断创新,海外同胞更多的是对于100年前整个生活的传承和守护。在国外,中国传统文化被牢牢抓住并传承着,丝毫不放松。对于中国茶文化,马来西亚的华人更多是热爱和拥抱它。


吴垠:

这里有一个词特别打动我,叫做“苦中作乐”!一支烟也好、一杯酒也好、一泡茶也好,都是美妙的载体,即使买一泡茶也要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茶味。


请华南农业大学生态旅游规划中心博士丁绍莲女士与大家分享工夫茶背后的精神传递以及人文关系,以及如何将茶文化和传统文化融入旅游规划中?


华南农业大学生态旅游规划中心博士丁绍莲女士


丁绍莲:

在研究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人通过使用物、消费物,建立人与物之间关系,再通过物这个媒介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茶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与人本身的精神气质和思想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建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情感。从物到媒介,更高的是饮茶的过程当中茶和体验者的融合。茶对社会关系的生产、再生产,对社会文化的强化功能是非常强大的,在喝茶的过程当中不断的交流和分享,把过去没在一起的时间,通过喝茶的行为拼接和缝合在一起,重新构成一个整体。茶是在不断演变的,从简单的商品到媒介,人和茶的融合把茶的哲学精神融合在自身的品格和人格里面。


吴垠:

丁绍莲女士从理论的角度重构了一杯茶背后所承载的人、器、物和关系以及社会人文的整体架构,接下来请同样是做研究的黄剑博士分享茶器对人文精神的影响。


中山大学历史学近代史专业博士黄剑先生


黄剑:

这其实更多是“问器于道”的过程。我来到广州后特别喜欢喝工夫茶,用过很多民间的器物,但很多杯子的贴唇度是不够的,所以我喜欢用小口径的直线,其外翻的幅度刚好和唇型贴得特别紧密,每天与它会有几百次的亲密接触,而这种亲密接触何尝不是一种性感。在谈到人文精神的时候,大家一直在谈传统,但在人文和器物的选择时,其实是可以展现出很活泼的一面。


吴垠:

真正的人文思想其实可以去体会、感受、甚至亲吻的方式来触及。那么,接下来让孙淑彦馆长与大家分享与潮学和工夫茶相关的轶事。


前揭阳市博物馆馆长、潮学研究学者孙淑彦先生


孙淑彦:

工夫茶历史悠久,其中一个革命性的时间是在清代嘉庆年间,潮汕的祠堂建得最多也最好,因为那个时候大家赚钱回家乡搞建设。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工夫茶的发展。潮汕现存的博物馆中,最早发现的是明代的茶壶,到了嘉庆年间才有现在最流行的茶壶。工夫茶杯是直筒和向外偏的,有冬夏用之分。潮汕人喝工夫茶重在品饮,喝工夫茶是小杯小口的品,大杯都不是工夫茶杯。


吴垠:

请叶老师谈谈工夫茶在标准化、艺术化和生活化之间该如何平衡?


中国茶叶学会茶艺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级茶艺裁判员叶汉钟先生


叶汉钟:

标准化就是人家觉得舒服,里面需要有更多文化和美感。潮州工夫茶要在“情理之中”,“理”是标准,“情”、美学和心理学等属于艺术部分。标准化的东西要加上“情”,没有“情”就没有了生命力,而工夫茶就是潮汕人“情理”的升华。


吴垠:

最后,请本身在台湾生活,也常行走、走访在南洋、潮州等地的罗英银女士与大家分享几地工夫茶的异同。


《茶艺·普洱壶艺》总编辑罗英银女士


罗英银:

谈茶叶的价值没有谈到台湾,那么将会失去色彩。中国经过两次茶叶的改变,一次是宋代、一次是明代,它同时也改变了泡茶的形式和方式。台湾的茶文化不是从产业起来的,是从文化开始启动的。


台湾的当代美学或者台湾的当代茶艺,因为有了茶的创新,已经离开了工夫茶的形式。台湾在演绎工夫茶的时候,将日本的美学融进来。台湾从器开始谈工夫茶,一个器,如闻香杯,从民间到了国际,里面的精神就被国用和美化了,并且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哲学。


现场嘉宾合照


9位嘉宾在一泡可以让我们传承千年的工夫茶里,从茶的器物、空间美学、人文、冲泡技艺到大家演绎的人文思想方面做了一个立体的概括,首届国际“工夫茶”论坛在此落下帷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论坛缘起于2015年,当时《茶源地理》记者团队走进潮州,被当地随处可见的,浓厚的工夫茶文化深深吸引——“潮州是个大茶馆”,由此诞生了《茶源地理 潮州》,那是去书写潮州和潮州工夫茶最早的一本书。之后,《茶源地理》主编吴垠女士有缘与深圳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总裁、深圳茶促会会长杨文标先生以及深圳茶促会潮汕茶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永明先生聊起工夫茶,大家对工夫茶的意义、价值都抱有很深的情感,觉得应该去做一些弘扬工夫茶的活动,所以就有了这次国际工夫茶冲泡大赛和工夫茶的论坛。他们希望这个论坛可以透过一杯工夫茶去完整演绎中国茶文化。


吴垠女士总结道:潮州工夫茶,是中国现代茶道之源起的定论,在大家日常的行茶、事茶过程中已经被接纳下来,希望大家共同以工夫茶为基础,持续的去演绎和再创中国新茶道的现代文明。”


如今国际“工夫茶”论坛已成立,希望未来有更多茶界专家参与进来。从一杯茶汤开始,从确立、解构、体验等从不同角度解读这杯“工夫茶”,为茶友打开茶世界和茶文化的大门,共同推动“工夫茶”的发展,让“工夫茶”走向国际!


部分图片提供:华巨臣茶博会

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龙岗区茶行业形成聚集化、专业化发展态势

日前,龙岗区第四届“深圳企业家日”主题系列活动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活动”,在龙岗区龙城街道茶创国际文化产业园会议厅举行。

深圳市工商联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侯海,龙岗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游宇等领导嘉宾,以及龙岗区各商协会会长及市、区各茶行业相关公司负责人、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中国茶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把茶文化推广得更远。”侯海在座谈会上对企业家朋友提出了“四点希望”: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传承和发扬“企业家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进一步诠释企业家的实干与担当;坚定发展信心,保持定力、集中精力,在市场经济大局中大展拳脚;把握重大历史机遇,敢闯敢拼、敢为人先、埋头苦干,为推进深圳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游宇对各位企业家为龙岗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表示感谢,并希望企业家们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和传承传统茶文化,把企业继续做大做强。

参加座谈会的茶业公司负责人也围绕如何把控茶叶的食品安全,如何推广普及茶文化、茶道等一系列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与会成员还观看了《逐梦龙岗》茶商宣传片和国家级茶艺师、香道师的现场表演。

据悉,近年来,龙岗区茶叶流通产业形成聚集化、专业化发展态势,特别是东方国际茶都,年产值达20亿元。龙岗区茶叶流通协会会员达120多家。

龙岗区茶叶流通商会负责人谢书荣表示,商会将继续抓好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建设,带领广大会员企业和茶人做到“讲党性,在政治上走在前;抓学习,在强体上下功夫;重作风,在实干上真作为。

来源:读特客户端·深圳新w网(记者 张凡 通讯员 蔡腾),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后疫情时代,中国茶业走进大健康主题论坛在京召开

2020年11月9日,由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优质茶叶分会、全国卫生管理协会健康产品产业分会、2020北京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主办,如意茶苑、北京科技职业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企业家校友联谊会茶业分会承办的“后疫情时代 中国茶业走进大健康”主题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茶文化活动区召开。

本次论坛由星茶时代、普洱茶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聊城茶叶协会、北京茶业企业商会名茶交流专业委员会协办,并且得到了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湖南广电茶频道北京如意茶苑工作站、北京茶友会公众号、北京茶世界、《中国商界》、《健康中国观察》、《中国青年杂志》、东方国艺、人人享学、食悟厨苑健康学堂、安徽合福堂茶业公司、一带一路中国茶文明之旅组委会、北京飞寿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加工联盟茶专委会、中国社区商业联盟、Action视频工作室、北京碗泡茶研究中心、ZEALONG、得乐林、中华礼乐春节联欢晚会组委会、茶寿源泉、旅游教育出版社等机构的大力支持。

本次论坛邀请来自传媒大学的著名茶文化主持苏涵、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副校长李明担纲,主持风格生动明朗,专业风趣,总结传神,将论坛推向一个个高潮。

主持人苏涵、李明

在童云老师 “你是一杯茶” 视频中,本次论坛正式拉开帷幕。而中华礼乐文化推广大使李子姩那掷地有声的诗歌朗诵《将进酒》,在刘梦老师如痴如醉的古筝曲伴奏下,瞬间将与会人员置身在中国的古文化历史长河之中。

童云老师茶诗朗诵

中华礼乐文化推广大使李子姩古筝朗诵《将进酒》,深圳青年古筝演奏家刘梦老师(古筝伴奏)

深圳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区域总监陈金盛,北京北科昊月教育集团董事长、原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周继庭,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理事、优质茶叶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宁波,全国卫生管理协会健康产品产业分会副会长、中国农业大学企业家校友联谊会茶业分会会长、如意茶艺非遗传承人王如良,中国农业大学营养健康系教授许文涛。中化易兴元总监裴修尧,星茶时代创始人、原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企业家校友联谊会茶业分会秘书长蔡晓东,东方国艺文化教育研修院校长熊志惠,安徽和福堂茶业公司董事长张学虎,孔子文化研究院院长王哲,普洱茶协会会长、普洱茶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绍荣,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协会、首席执行官王莹,中国好习惯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湛泉教授,中国文化信息中心主任高金波,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主编安明霞等专家就“如何弘扬茶文化、助力中国茶叶走进大健康”纷纷建言献策。

深圳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区域总监陈金盛作主旨发言

本次会议行业专家云集,星光灿烂,作为2020北京国际茶博会主办方代表,对各位行业专家和合作方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对健康茶产业寄予厚望,希望中国茶产业健康发展,祝贺本次大会圆满成功!同时,组委会为如意茶苑授予京津冀联盟单位授牌。

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优质茶叶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宁波为论坛致辞

刘宁波会长说,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茶行业、市场和消费心理等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包括茶叶的消费习惯、市场竞争和流通渠道。茶叶因为健康的产品属性,会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茶叶会加快回归大众消费市场,“喝茶健康”的概念会借助此次疫情更加深入人心,消费者未来会更注重喝茶这样的健康生活方式,如此必定会加速茶叶大众消费市场这块大蛋糕放大,对属于大健康行业的茶行业来说,会利好其长远发展。茶行业必须正视大健康时代的全新需求,打破固有边界,用健康功能茶饮的理念开启中国茶的大健康时代,将茶融入大健康产业中来。

刘宁波介绍,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优质茶叶分会自2018年成立以来,助力农业转型升级,推进我国茶产业的总体发展,引领茶产品由低端走向高端,由一般走向优质的逐步升级,并通过品牌产品建设不断提高产品效益,在大众心中快速建立中国好茶的认知体系和文化自信,让茶产业优势更优、将短板做优。目前已有百余家会员单位,在茶品牌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实际工作。

王如良秘书长做本次大会主旨发言

中茶委秘书长,全国卫生管理协会健康产品产业分会副会长,如意茶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如良作为主办方代表,就“致力茶教育,推动中国茶业走进大健康”作主旨发言,就多年来在教育和健康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与大家进行了分享。教育方面,不仅把多门茶文化课程与科技结合,进入北京教委开放式科技课程体系,数十万学生因茶受益。与校友创办中国农业大学企业家校友联谊会茶业分会,积极推进大学茶文化教育。将南茶北移,做成盆景作为体验教学的载体,共饮一杯生活茶。在健康方面,提出喝出健康免疫力,居家品茶饮食抗疫的科学依据和操作方法,系统介绍了免疫力知识,开启了本次健康主题论坛。

周继庭书记做茶文化教育分享

北京北科昊月教育集团董事长、原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周继庭就“弘扬传统文化,推动茶文化教育”作主旨演讲。周书记通过过去年代老北京传统家庭买茶饮茶的美好记忆,引申到从茶品到人品等的五品精神,将茶的生活上升到哲学层面。在茶的教育领域,希望与如意茶苑合作的国际茶学院尽早开办起来,弘扬传承包括茶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教育家,周书记气势如虹,令人振奋!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健康系教授许文涛作“科技助力中国茶产业”主旨讲话

许教授说,茶叶是“面向人民健康,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良好载体;也是传承历史文化传递中国精神的重要“文化符号”。许教授作为营养健康学科带头人和功能食品营养专家,详细介绍了茶业不同加工方式所具备的营养成分和功效,肯定了茶叶极高的健康促进价值,还为茶叶功能食品饮品开发指明了方向。

中化易兴元总监裴修尧就“创新连锁渠道推动茶产业经营”主旨讲话

作为中化集团创新业务和产业经营的推动者,裴修尧说,作为一名成品油行业从业者,研究油品性能的同时钻研加油站经营,爱好各类发酵茶和各式茶器,将自己的爱好和茶道的美融入工作和生活中。

生活离不开眼前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也离不开诗和远方,诗伴随着茶人气质,而远方是一段段加油站场景的累积,这两者碰撞会产生什么样的灵魂火花呢?作为跨界经营,强调茶与加油站经营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用户体验互补,实现多个品牌从不同角度诠释佟一个用户特征,增加品牌立体感和纵深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消费升级,传统意义上只提供加油服务的加油站已无法满足顾客多样化、差异化需求。各式加油站开始趋向于人、车、生活一体的生态圈改造。在油站的开水区附近单独选择一块地方,不要和泡面榨菜火腿肠放在一起,提供茶叶展示及介绍,最好有实物(叶底、汤色等),显得专业。有条件可提供小份量的免费尝鲜装。

从不同应用场景提出茶品消费的有效措施。

普洱茶投资集团董事长杨绍荣就“培育普洱茶产业中的飞天茅台”作主旨发言

杨绍荣董事长指出,为顺应国家“一带一路”和云南省茶产业战略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千亿云茶”产业目标,“打好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推动普洱茶产业发展,加速普洱茶品牌的建设,加快普洱茶产业转型升级,更好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经普洱市人民政府同意,由普洱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发起,于2018年3月8日注册成立了普洱茶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同时,杨总和他的团队开创了产品扶贫新道路。实施“国有龙头企业+合作社+茶园+农户”产业合作模式,在澜沧县富邦乡建立3500余亩标准化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帮助全乡9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000余人贫困群众增收。建立从种植、采摘、初制及精制等全流程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体系,为后续实现普洱茶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打好基础。同时,去伪存真,加强国企责任担当,造福百姓,提出溯源的理念和技术措施,恢复普洱茶集散地的历史低位,让“不懂”普洱茶的人也能放心购买。

人人享学大咖事业部总经理伍龙分享经验“以茶为媒,助力连锁新零售业降本增效”

人人享学大咖事业部总经理伍龙作为线上教育平台的代表,详细介绍了平台及打造茶界教育IP的思路。人人享学结合全国连锁零售业务场景,树立茶文化超级IP,以茶的特殊功效,茶礼仪等方面,以茶为媒,引流、服务、运营,通过增值服务达到提升业绩的目标。

刘湛泉教授分享经验 “茶产业大健康与培训教育的融合”

刘湛泉教授作为培训界的著名导师,提出茶产业大健康需要与培训教育相融合,并做引领性分析。倡导人人饮茶,国民大健康指日可待。

孔子文化研究院院长王哲分享“以茶修德,颐养天年”

王哲院长从茶寿与人寿、茶修与健康、茶修的路径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如何“以茶修德,颐养天年”,将孔子儒家文化传统养生与茶文化相结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安徽和福堂茶业公司董事长张学虎经验分享

安徽和福堂茶业张学虎董事长以六安茶为例,就后疫情时代茶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探讨,认为茶产业发展的核心和突破点在新品种、标准化、精深加工和茶文化拓展等诸多方面。并详细介绍了六安茶谷的建设方案,将六安茶产业和相关霍山石斛等融入大健康。

星茶时代创始人、原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企业家校友联谊会茶业分会秘书长蔡晓东

星茶时代创始人蔡晓东,客观分析中国茶产业现状机遇与挑战,茶空间和茶艺师培训教育领域存在问题和需求,提出中国茶已经进入群星闪耀的星时代。以中国农业大学茶文化组织为起点,联合北大、清华、人大、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等多家茶文化机构共同发起高校茶文化发展联盟和全国大学生互联网茶创大赛,带动更多大学生和毕业校友喝好一杯中国茶。同期发布云南古六大茶山第二期游学和中国茶产业共享服务平台星茶时代内测版APP,以中国茶师计划引导更多消费者健康饮茶,传播茶文化,享受东方美好茶生活。

同时,优秀的表演类节目也为本次论坛增色了许多。由非遗禅舞代表性传承人董洆易林老师带领北京圣莲禅心艺术团等表演的节目《东方禅韵》运用舞蹈将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禅与美相结合,开启了一段智慧身心、升华灵魂、觉知当下、修身养性的和谐灵动之旅;而段召彪的笛子独奏“姑苏行”,悄悄地领入了江南之美,仿佛误入其中,却又本来沉浸在其中。

非遗禅舞代表性传承人董洆易林老师带领北京圣莲禅心艺术团等表演节目《东方禅韵》

随后在与会同志的见证中,中国文化信息协会文化溯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阳代表“人人享学”向知识型榜样人物代表即中国好习惯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湛泉教授、全国劳动模范及全国三八红旗手李素丽、中国农业大学企业家校友联谊会茶业分会会长王如良颁发签约证书。其中全国劳动模范及全国三八红旗手李素丽作为签约代表讲话。

中国茶业走进大健康嘉宾发出倡议

在主办方和各位嘉宾的倡议下,主持人苏涵、李明带领大家大声诵读:

中国茶业走进大健康

倡议书

各位茶界朋友,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在首都北京,在国家会议中心,在北京国际茶产业博览会,齐聚一堂,共襄“健康中国”发展战略背景下的中国茶业走进大健康的创新发展之路。——在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背景下;在中国人民经过新冠病毒疫情洗礼后,在我们健康意识充分觉醒的基础上。品饮一杯好茶,健康中华百姓,“茶+健康”,滋养我们的身体与心灵,引领我们的美好生活!

茶产业作为健康产业的一分子,必将融入生命大健康时代。以健康赋能于茶,开辟产业增值新途径,茶,千杯不朽,茶,万古流芳!这是我们茶人的共识!

因此,在这里,我们共同倡议:让我们在茶与健康融合中,找寻文化的自信,让我们在茶与健康的融合中,享受心灵的升华,天天饮茶,科学饮茶,健康饮茶,让国人爱上茶,让国人爱上茶文化,是我们中华茶人的责任和使命。

台上台下,齐声应和,光荣使命,无不动容!健康理念,自此深入人心。

各位专家的分享将本次论坛一次又一次地推向高潮,引起了现场的强烈的共鸣感。而论坛之“圆桌对话”环节将思想的激烈碰撞体现地淋漓尽致,让与会成员深感酣畅淋漓。

星级茶馆评审专家杨晓虹、zealong新西兰茶企中国区总经理杨庚诺、得乐林负责人简小敏、太极茶道第七代传人及百年吴德泰品牌合伙人银汉晴就“教育”展开高峰对话

“圆桌对话”中的“健康”板块,在旅游教育出版社赖春梅女士的主持下,星级茶馆评审专家杨晓红、新西兰茶企zealong中国区总经理杨庚诺、得乐林负责人简小敏、太极茶道第七代传人及百年吴德泰品牌合伙人银汉晴就如下话题展开探讨:后疫情时代,如何看待个人健康,如何看待生态可持续,民生产业中的茶产业如何深入地融入到百姓生活,让茶成为人们的健康好伴侣等话题展开讨论。杨晓红先生深入茶区、茶企调研,向大家传递出茶企经营有序恢复、提质转型的发展总趋势,随着线上与线下的联动更为密切,茶叶离消费端越来越近,为老百姓喝到放心好茶创造了更为便捷的条件。zealong中国区总经理杨庚诺先生以企业在疫情前后的门店数量变化,企业获得的国际上有机认证的进展,以企业的翔实数据展示出注重生态绿色、有机生产带给企业的光明前景。茶文化传播的佼佼者得乐林负责人简小敏女士、百年吴德泰品牌合伙人银汉晴先生结合自己面向中外爱茶群体的茶文化推广实践,畅谈茶带给身心的安顿。银汉晴先生以太极功夫为参照,提出“功夫里的气看不见摸不到,喝一道茶是能够体会到气韵与能量的存在和人的关系”,用心来感受一盏茶。简小敏女士认为茶人所做的茶文化推广工作,就是让茶与人在彼此相见时感到很值得。用合适的方式沏泡茶,茶的滋味会体现得更完美,完美到让人的期许得到升华。对话嘉宾寄望2021年,共同期许茶这这株影响世界的植物,这片神奇的东方树叶,成为人们的健康生活伴侣,成为加深世界人民友谊的桥梁。

东方国艺文化教育研修院校长熊志惠、云南马帮进京总策划人胡明方、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爱茶人俱乐部联合创始人邓文平、北京碗泡茶研究中心研究员及传世汝窑研究所副所长郑亮、清华大学学生茶文化协会理事长夏虞南进行圆桌对话,共同发起高校茶文化发展联盟筹备

在茶文化教育实践方面,熊志惠老师从98年就进行了20多场高校的茶文化公益演讲,之后开始延伸到茶艺教育培训领域,迄今20多年已有数万学生参加过熊老师的茶文化培训,大家都尊称为她熊校长。在今年后疫情时代,东方国艺积极通过线上课程体系融合线下课程,充分实现新升级和转型,下一步将大力推动全国茶文化教育生态圈的建设,同时熊校长非常支持高校茶文化发展联盟的成立和发展,把大学生的茶文化教育培训传承下去。

胡明方老师对于茶业市场的传播与教育,提出三点,政府和行业组织要监管,媒体要控制舆论导向,推广教育需要规范,社会大众不是需要资本包装下的产品,而是符合百姓需求的品质有保障产品。

北京大学是中国排名第一的综合类大学,自然肩负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茶文化的伟大使命。邓文平先生参与发起光华管理学院爱茶人俱乐部正式成立于2016年1月8日。现有会员三百多人,成员全部为光华校友。爱茶人俱乐部的精神内涵:人在草木间,与您相遇只为悦愉。在毕业校友和企业家中传播茶文化。俱乐部每年近10场活动,在毕业校友和企业家中传播茶文化,已经成为北大校友最活跃团体组织之一,2016年每月一次活动,琴棋书画诗酒茶花香;2017年活动的主题是与谁喝茶;2018年,组织结伴同游茶山茶场探本寻源;2019,我们还一起游日本觅台湾,深入学习茶道拜访茶人。2020年也是迎来后疫情时代在企业家校友群体中通过一杯茶,引领学习中国文化,,团结凝聚校友情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人们都看到了茶文化在当今社会所出现的兴盛局面。茶在历史上被奉为经,乃是其文化之力使然。

茶是高于其他生活之艺的,它已进入道的层面和境界,它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与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科技、艺术密不可分。所以,我们学茶的立足点应该站得更高,眼光应该看得更远。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茶?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学习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出识茶、辩茶和泡茶的基础,还应当积极地去提升“精行俭德”的茶格与人格,培养和造就一代茶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培养我们的师资力量!壮大师资队伍!

中国碗泡茶研究中心研究员郑亮讲到:值此良机,我想提出有关茶文化教育的三点建议:一是注重对茶历史知识的学习。这是学茶的基础,是理论的依据。不了解茶的发展史,对茶的认识就容易出现肤浅、片面、甚至歪曲的错误。特别是有关中国、中国台湾地区、日本、韩国、欧洲等茶文化的区别以及他们之间源与流的关系,是我们需要极其认真把握的。

二是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传统与现代是无法截然分割的。我们学习和继承茶的传统,不是要求我们一切都因循古法,就范于旧的礼制。其实饮茶的方法与礼教从来就是带有时代的印记,它也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审美意识的变化而变化。今天的人们在茶席上是否可以更多一些自在?是否可以在茶服上增加一些现代的时尚元素?喝茶时是否可以更讲求一些人与人的亲近,人与茶的亲近,更讲求一些个性、健康和品味。这些问题也是我们需要去认真思考的。

三是注重茶德的养成。陆羽在《茶经》中是强调茶德的,茶德是茶文化中的核心价值理念。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艺术也是道德。中国人喝茶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发展,喝茶要讲究艺术,也要讲道德。然而在当今的饮茶风尚中,讲茶艺的人有之,讲茶德的人少之。中国的传统,无论家富还是家贫,客人一来,总是先沏上一杯热茶招待,以示人与人之间的亲近,这种亲情也是茶文化中的重要体现。但是在当下的时尚中,茶被过于物质化了,甚至被一些人玩成了奢侈品,茶缺少了精神层面的东西。这是缺少茶德的现象,我们应该予以改正。

夏虞南博士分享了清华大学学生茶文化协会成立10年期间,自己曾担任两届会长,在学校支持下积极引导清华学子学习茶文化、实践茶学习,总结了关于茶文化和科学传播的四点标准: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精确化。

中国茶文化教育圆桌对话嘉宾合影

在悠扬柔和、灵透飘逸的古筝声中,在刚柔相济 、开合并济的太极中,在行云流水、落笔云烟的中国书画中,本次论坛落下帷幕。而茶、茶文化、中国茶叶等符号在与会人员的脑海中仍不断回想,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本次论坛的召开定能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中国茶业走进大健康、迎来中国茶业的别样场面。

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孙吉山老师等表演集书画、古筝、武术一体的《禅茶一味》

本次论坛的出席嘉宾还有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副秘书长刘向坤,全国品牌农产品产销联合体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灿朝,中国农大出版社社长助理、茶书作家童云,中国农加工联盟茶专委会秘书长丁明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爱茶人俱乐部 联合创始人邓文平,国礼茶师星级茶馆评审专家杨晓虹,河北省北京商会秘书长蔡树训,中化集团高级总裁杜彪,华人天地杂志主编李子闻,飞寿国际教育窦继东,中国国际经济文化促进会理事长助理崔争,茶周刊副主编陈浩,人人享学总监王阳,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副校长王霞,聊城茶叶流通协会会长李乃辉,普洱茶苑董事长付洁,中国旅行总社亚洲中心处长张建德,中国农业大学涿州科技试验场场长段刘伟,普洱茶营销有限公司总经理潘伟,《优质农产品》杂志主任杨雪,北京茶世界主编林铁成,中国青年杂志社活动部干事孔繁荣,中国青年杂志社网络编辑部编辑记者于丹,云南马帮进京总策划人胡明方,北京碗泡茶研究中心研究员郑亮,清华大学学生茶文化协会理事长夏虞南,深圳古筝演奏家刘梦等。

(来源:论坛组委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53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