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贵州纳雍茶

找到约79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贵州人大代表:纳雍茶产业要构建茶旅互融体系

7月20日至21日,纳雍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纳雍片区的市人大代表视察纳雍茶产业发展情况,贵州省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委员会委员禄绍康,毕节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孔媛媛,毕节市消防救援支队党委书记、政治委员杜忠信,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于刚,副主任杨怡、罗晶参加调研,县领导冯文豪、曾涛、雷彬分别陪同调研或参加座谈。

在纳雍金蟾山茶业发展有限公司、龙场镇奢旮村茶叶基地、骔岭镇雾翠茗香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骔岭镇祠堂边茶叶基地、姑开乡山外山茶业有限公司、董地乡华荣农牧开发有限公司,视察组调研了茶园管护、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了解我县茶产业面临的问题和短板。

座谈会上,市人大代表就纳雍茶产业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

视察组认为,纳雍茶产业要积极构建茶旅互融共进的现代茶产业体系,推进茶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在培育“龙头”上做文章,加大扶持龙头企业的力度,打造茶产业全产业链,促进茶叶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同时要将茶叶种植管护、加工销售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实现茶产业生产规范化、群众主体化,让纳雍茶产业成为“一县一业”的强大支撑。

来源:珙桐纳雍,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探秘:丰富的贵州民族茶俗

贵州在茶叶的利用、生产加工、商品流通等方面都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区之一。古黔先民通过辛勤劳作,特有的民族风情相传,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铸就出丰富多样、具有地方民族风格的贵州茶文化。

石阡茶园  苏康 摄


历史走廊中的黔茶足迹

 

贵州是个多民族的山地内陆省份,贵州历史上的“贡茶”及地方名茶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至今各民族仍保留着较为原始的制茶工艺和饮茶习俗。

1980年,贵州省茶叶科研人员在晴隆县和普安县交界处发现了一枚茶籽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地化所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鉴定,确认为四球茶籽化石,距今至少已有100万年,这显示了贵州作为茶树发源地的古老历史。

从物质流通角度来看,贵阳市花溪区久安乡至今尚留存着古驿道,久安曾经是上云南下四川的交通要道之一。在黔中很多地方,至今还保留着很多古道,而世人大多知道“茶马古道”“蜀道”“丝绸之路”等概念,对于贵州境内的这些古驿道却鲜有人知。近日也有专家提出了“古苗疆走廊”的概念。

从地域空间上看,“古苗疆走廊”指的是明代以后正式开辟的古驿道。驿道全长2600里,贵州境内约1180里,是元明到晚清时期数百年来维系西南与中原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的大动脉。其沿线及周边地域的各民族互动频繁,留下了厚重而多样的历史文化积淀。

雷山采茶女  吴长春 摄


另一方面,在《贵州古代史》一书中,多处记载了濮苗民族将烹煮技术运用于茶叶加工之中,不仅如此,他们还逐渐形成了“以茶代酒”的习俗,使饮茶成为了古黔人民普遍的待客之道。《贵州古代史》中有这样一段概述:“在夜郎市场上,除了僰僮、笮马、髦牛之外,还有构酱、荼、蜜、雌黄、丹砂等商品,商业较发达,市场是相当繁荣的。”当地人自擂茶、油茶的制作中,将饮茶与吃茶结合起来,变饮茶为喝油茶、吃擂茶,既养生又治病,很快在少数民族地区形成风尚。《华阳国志 南中志》云:“平夷县,郡治,有跷津、安乐水。山出茶、蜜。”唐蒙在经过夜郎去南越的路上,曾看到路途有构酱和荼蜜作为农副产品在市场上出售。可见此时的古黔濮苗民族,已经把蒸煮枝术运用到了茶叶加工上。

汉代,贵州绿茶已经成为有名的土特产品,并出现了茶树种植园的记载。晋朝傅撰在《七诲》中,记载了当时八种珍贵的特产,“浦桃、宛柰、齐柿、燕栗、峘阳黄梨、巫山朱橘、南中茶子、西极石蜜”。其中的“南中茶子”就是指今天黔滇一带所产之茶。作为古代地理名词,南中相当于现在的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三省。三国以蜀汉为根据地,故指巴蜀以南之地为南中。这一句说南中产茶子,自然也就产茶。据庄晚芳的解释:“当时种茶树,要到南中去选取茶子,这是可信的。当时茶树种植未广,而南中这一广大地区是茶树起源地,茶品好。”这说明,当时贵州的濮人制作的茶,已成为有名的土特产品。

 

语言典籍中的黔茶流变


贵州茶的优异品质,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被茶圣陆羽所发现,陆羽在《茶经》中记述:茶在“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早期反映贵州民族地区茶文化的,就有宋代著名文人黄庭坚在贵州游玩品饮名茶都濡月兔后,曾作茶词:

阮郎归茶词

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月团犀腌斗圆方。研膏入焙香。

青箬裹,绛纱囊。品高闻外江。酒阑传碗舞红裳。都濡春味长。


黄庭坚这阙词是赞美贵州当时的名茶都濡月兔。都濡是唐代贵州境内的一个县名,在今天务川县内。务川境内的苗族和仡佬族长期炒制、饮用着这种茶,黄庭坚赞美都濡茶“品高”“春味长”和“焙香”,可以说很好地概括了都濡茶的特点。

贵州特有的地理山川、人文气候的变迁,长期形成的山乡异俗,显示出地域文化的鲜明特征。民族文化绚丽多彩,美不胜收,其中民族茶文化,是贵州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在唐代以前的古代汉语中,代表茶的汉字有茶、诧、茗、苦茶、皋芦等等,均与贵州山地少数民族的方言一定关联。贵州地区少数民族,是世界上较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祖先,对我国的茶叶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民族语言文字的角度考察贵州部分世居少数民族“茶”的称呼,是研究黔茶少数民族茶文化的重要方式。“茶”的名称有一个逐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在古代汉语中表明茶字含义的多个汉字,与贵州山地今少数民族方言有关联。荼、苦荼、檟、蔎、荈、诧、茗、皋芦、锅芦等古代代表茶的汉字,中外学者认为与贵州山地少数民族的方言有关。

石阡茶灯  黄芳华 摄


贵州苗族的茶字方言有几种发音:西部高寒山区织金平桥苗族称茶为“阿沱”;黔西南州贞丰县坡柳苗族称茶为“将”;安顺苗族称茶为“及”;黔南贵定、龙里、惠水三县交界处苗岭主峰云雾山地哈爬苗称茶为“几”;遵义地区湄潭矛坪山地部分苗族称茶为“刷”。其他民族如黔南布依族叫茶为“荈”“改”之音;黔西南州贞丰布依族称茶为“杀”。黔东南州黎平侗族称茶为“谢”,安顺仲家称茶为“者”。盘县老厂彝家称茶为“爬拖”。

日本著名茶学专家桥本实在近著《茶树的起源》中写道:“居住在湖南、贵州山地的少数民族土家族,其发音为‘tujia’,与中国茶的古字‘荼’‘檟’的发音相近,似可以认为中国茶的发源地在这一带。”可见,贵州少数民族,当时的濮苗民族,是最先利用茶的先民,他们曾经为中国和世界茶叶的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多民族孕育的黔茶习俗

 

贵州在茶叶的利用、生产加工、商品流通等方面都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区之一。古黔先民通过辛勤劳作,特有的民族风情相传,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铸就出丰富多样、具有地方民族风格的贵州茶文化,其内涵极其厚重。贵州山地少数民族至今仍沿袭古老的制茶工艺和饮茶习俗,拥有许多具有鲜明贵州多民族的独特的茶事茶艺、茶史茶法、茶文学、茶风俗等,如黔北仡佬族的“干劲汤”、苗族的“擂面茶”、侗族的“打油茶”、彝族“罐罐茶”以及坡柳“孃孃茶”等。贞丰坡柳苗族和布依茶农,将茶树嫩梢采回,经炒揉再理直,用棕榈叶将茶捆扎成火炬状的小捆,然后让其晒干或挂于灶台上干燥,最后用红绒线扎成别致的“娘娘茶”“把把茶”,因茶叶形如毛笔头、故又称“状元笔茶”。

山间小路  吴长春 摄


又如盘县彝族茶农,将茶炒揉后捏成团饼状,用棕片包好挂在灶上火炕上炕干,这种茶古时叫“苦荼”,团饼茶盛产于唐代。距今已是千年了,贵州西北高寒地区的威宁、毕节、赫章、纳雍、大方等彝族同胞,自古至今沿袭吃“罐罐茶”习惯,黔东南州侗族的“煮油茶”更是闻名遐迩。

基于贵州茶悠久的种植历史和文化发展,古代贵州地区诞生了不少“贡茶”,如宋代贡品“黔州都濡月兔两饼”,明清贡品“贵定云雾茶”,历史上享有盛名的“镇远天印茶”,解放初期享受盛名的“都匀毛尖”和“独山毛尖”,清代贡品“施秉毛尖细茶”,这些贡品名茶都是贵州产茶历史的见证,与当地的民族茶俗一脉相承,流长久远。

“三回九转”就是旧时贵州大部分地区“以茶为聘”的婚俗礼仪和“茶定终身”的婚俗规制。“三回”即:放信茶,亦称头书;二道茶,亦称允书;三道茶,亦称庚书。“九转”即在“三茶”基础上完成“纳彩、问名、纳喜、纳征、请期、亲迎”六个礼仪程序。“三茶”加上“六礼”即为“九转”。虽然今天此茶俗已经消失,但仍然在学术界和旅游景区被人们关注。

羊多 茶香 景美  舒文钧 摄


黔西南自治州晴隆、普安一带的苗族,在元宵、端午等节日,家家户户均不可少擂茶,再放些糯米丸子,煮熟后一并食用,尤以晴隆县碧痕山区、普安县地瓜区,青山区的山寨最盛,当地俗称“擂茶面”。就在晴、普地区发现有大片乔木和半乔木野生大茶树,并发现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茶籽化石,可以说,贵州苗族古老饮茶习俗和野生大茶树及拟茶籽化石三者,再加上当地民族的茶方言,这绝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而是科学的必然,也就是贵州民族茶文化最具特色的代表之一。

贵州茶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茶马古道和盐茶古道,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融合;通过“史迪威公路”与“驼峰航线”,为争取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做出了非常特殊的历史贡献;更是通过广州、上海、汉口口岸,曾经为年轻的共和国换回了大量亟需的外汇……不仅如此,世代居住在贵州的少数民族,更是将茶的饮用文化演绎到了极致。贵州许多不为外人知道的民族民间茶文化,堪称茶文化的活化石。可以说,贵州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正待发掘的茶文化宝库。如今的贵州茶,不仅是经济民生,关乎着数百万茶农与茶商的生计,也是文化民生,仍将继续推动着文化的发展。

 

      文 | 刘彦青 肖坤冰

编辑 | 周芸吉

贵州好茶地图美景预览,太美了!记得收藏

 ▲遵义凤冈,贵茶集团欧标抹茶专属茶园。图/贵茶集团
-风物君语-
中国的“多彩大茶山”

  贵州,就像一座“大茶山”。

  从大处着眼,贵州位于中国四大茶区中江南、华南、西南茶区的交汇点,全省山地丘陵面积占92.5%,坐拥700多万亩浩渺“茶海”,茶园面积连续7年稳居全国第一。整个贵州,就像是中国茶叶版图上的“中央茶山”。

▲“神鹊茶场”位于贵阳市百花湖畔观山湖区朱昌镇的高寨村。摄影/尹刚

  而小处细品,贵州境内的每一座茶山,都孕育着风味不同的茶树——

▲俯瞰贵州的茶园。摄影/学文映像

  黔西南多早生绿茶,二月上旬就开始采摘的普安茶,是贵州茶界的第一抹“春色”;黔西北有高山茶,茶树往往生长在海拔1400米以上的“高山云雾”中。

  黔北的遵义、黔南的都匀则名茶荟萃,贵州名茶“三绿一红”中的都匀毛尖、湄潭翠芽、遵义红都集中于此,遵义也是其中绿宝石的产区之一。

▲贵州名茶分布图。制图/Paprika

  贵州东部的铜仁,不仅盛产石阡苔茶、梵净翠峰等优质绿茶,更是形成了出口茶产业带,最有代表性的即是贵州抹茶。这里坐落着贵茶欧标抹茶超级工厂,依托着贵茶集团14万亩生态茶园,集欧盟食品安全标准与日本顶级的抹茶制作工艺于一身,将贵州抹茶远销海外,使得黔茶不仅“出山”,还能“出海”。

▲遵义凤冈,贵茶集团欧标抹茶专属茶园。图/贵茶集团

  从1980年,一枚距今100万年的茶籽化石从贵州出土,穿越百万年的天地玄黄与你相见;

  到2020年,一场香溢天下的“梵净山抹茶大会”在铜仁举办,让天南海北的茶客纷纷聚集。

  贵州茶叶,蔚为大观。

1、茶叶的故乡在哪里?

  中国的茶叶,最早起源于滇、黔、桂交界处的三角地带。

  这片区域处在云贵高原的东南部,纬度较低而海拔较高,境内多大山大河,几乎完美符合茶树对“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环境的偏好——1980年被发现的距今100万年的茶籽化石,正是出土于贵州西南角,晴隆、普安二县的交界处。

▲晴隆二十四道拐。摄影/九州商业摄影

  这里是茶叶的故乡,也是整个贵州茶叶最早上市的地方。

  普安|贵州茶叶“第一春”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的西南角。这里属于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山区,南盘江、北盘江一南一北奔流而过,境内地形极为复杂。

▲普安、晴隆交界处的江西坡。摄影/一网群深,图/图虫·创意

  尤其是在黔西南普安县和晴隆县一带,亿万年来的地质变化,带来丰富的古生物沉积,一方面在这片土地上保存了新生代第三纪四球茶的茶籽化石,证明了贵州位于世界茶树原产地的核心地带。

  ▲新生代第三纪四球茶的茶籽化石,证明了早在100万年前,贵州晴隆县就有着野生茶树在此生息繁衍;也证明了贵州在世界茶树原产地的核心地带。图来源/视觉中国

  另一方面又使得这里富含煤矿,蕴藏着大量有机质的土壤造就了当地茶叶“早熟”的特性。因而晴隆、普安所产绿茶最早从二月中旬左右就开始采摘,堪称是春茶里的“急先锋”,且茶叶格外鲜嫩,尤以两县交界处的江西坡产地出品为佳。

▲普安的万亩茶园,大家正在忙着采茶。图/图虫·创意

  毕节|高山云雾出好茶

  如果说普安茶的优势是“早”,那么毕节产茶的特点则在于“高”——这里处在滇、黔的交界处,磅礴的乌蒙山绵亘南北,占据了整个贵州的最高点:海拔2901米的韭菜坪。

  ▲每到秋天,贵州赫章大韭菜坪野韭菜开花,是世界同类最大面积韭菜花,被称为天上花海。摄影/杨元德

  最典型的高山茶,位于离赫章韭菜坪不远处的纳雍县。这里全县平均海拔1684米,境内近20万亩茶园,大多种植在1400米至2200米的高山之上,茶园终年云雾缭绕,生长的茶叶由于气温低而生长缓慢,沉淀了更多风味物质,更加鲜嫩清香。

  毕节的茶不仅海拔高,历史地位也高。《贵州通志》记载“平远府茶产岩间”,指的就是纳雍县姑箐村所产的姑箐茶,早在明清时期就是贡茶,至今村中还保存着1000余株古茶树。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青场镇,高山云雾茶飘香。摄影/一颗蒲草,图/图虫·创意

  除此之外,毕节还有金沙县的金沙贡茶、大方县的海马宫茶,都在古代早早地进入了皇家视野;而别具特色的乌撒烤茶,则与四川、甘肃等地的“罐罐茶”有异曲同工之妙,充满了浓浓的民族风情。

  2、贵州的“名茶俱乐部”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的省份,贵州的“千重山、万条水”,导致了当地区域气候差异极大。如果说贵州茶有什么特点,除了高海拔、低纬度带来的优良品质,更是千山万水赋予各地茶叶的多彩多样。

  都匀|螺蛳壳里做茶场

  贵州多小山,不像隔壁云南那般雪峰高耸、直指苍穹,反而是翠峰连绵、亲切可爱。贵州的茶同样如此,精妙在细微处的体验,“十里不同天”的小气候,让这里就连相邻的两座山出产的茶叶,都不尽相同。

▲贵州都匀螺蛳壳山。摄影/亂雲飛,图/图虫·创意

  都匀毛尖的核心产地主要有两处:团山和螺蛳壳——说是两处,实际上一个在山顶,一个在山脚,隔着十八弯的山路和山间断续的瀑布。一水之差、山上山下,风味却有细微的差别。

  遵义|茶叶的家国情怀

  好的茶叶是有性格的。如遵义,作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之地,向来就被称作“转折之城、会议之都”,就连遵义的茶叶也带有浓烈的家国情怀。

▲湄潭的茶场。摄影/卢勇

  抗战时期,遵义的中央(湄潭)实验茶场,则在刘淦芝的主持下成功研制出“湄红”、“湄绿”,提供给西南茶叶公司,经由有“西南国际通道”之称史迪威公路出口换汇、以充军备。也开创了贵州制作工夫红茶和炒青绿茶的历史。

  更让人惊艳的绿宝石茶,则彰显了贵州人敢于创新的精神。此茶在2003年由贵州茶界泰斗牟应书与其子牟春林研制而成,大胆地采用一芽二、三叶成熟茶青作为原料,颠覆传统名优绿茶钟情独芽的倾向,其内含风味物质比普通绿茶更为丰富。

  不到20年间,绿宝石就享誉茶界,成为贵州名茶“三绿一红”中的一员。茶界专家陈宗懋院士,曾对绿宝石予以高度赞赏,称之“内在品质极为上乘”,农科院茶研所首席审评大师沈培和,也对绿宝石赞不绝口道:

  “用一芽二、三叶做出了名茶的口感,此茶是未来中国绿茶发展的方向,品质是一等一的。”

▲贵州名茶“绿宝石”。摄影/秦刚

  光从视觉上体验,绿宝石的干茶呈盘花状,颗粒紧实,形如宝石;冲泡后茶叶嫩绿鲜活,光泽鲜亮,故称为“绿宝石”;冲泡一杯绿宝石高原绿茶,汤色黄绿明亮,叶底绿亮柔软,滋味鲜爽浓郁,嫩栗香气迷人。

  3、黔茶的“出山”与“出海”

  好茶,往往都伴随着名山成长。

  贵州的第一山,首推铜仁梵净山。在贵州如同一片汪洋的喀斯特地貌中,以变质岩为主要成分的梵净山一峰独立,守护着周围的生态环境,在其庇护的4300多种植物中,也包括了树龄超过600年的古茶树。正如生态学专家吉姆·桑赛尔所说:

  “梵净山就像一个生态孤岛

  上面有很多物种在里面生存、发展

  它的周边就是人类活动的海洋”▲铜仁梵净山区的茶场。摄影/何雄周

  梵净山区盛产好茶,据当地人传说,梵净山形似长达万米的“天然卧佛”,就是贪恋梵净山翠峰茶的清香,在此流连忘返。

▲梵净山云雾。摄影/郦影儿,图/图虫·创意

  而在梵净山所在的铜仁,境内大娄山脉与武陵山脉交错,乌江北折而去——铜仁的地势如同贵州的一条通道,自古就是石阡苔茶等贡茶出产、以及茶叶商贸运输的要冲,《茶经》中所载“(茶叶)黔中生思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思州即在铜仁的沿河一带。

  因此铜仁,从地理位置上讲,一开始就担任起了“黔茶出山”的开道重任。▲铜仁松桃苗族自治县境内的茶场。图来源于/视觉中国

  今天的铜仁坐拥着189万亩生态茶叶基地,天然饮用水总流量每年可达24亿立方米,全市禁用农药118种,生产出的优质茶叶,有一部分成为了一种与每个甜食爱好者都息息相关的食材:

  抹茶

▲贵茶集团所产的欧标抹茶。图/贵茶集团

  抹茶,本就原产于中国本土,起源于隋朝时期,皇亲贵戚们把新鲜绿茶磨碎泡饮的方式。在唐朝,这种工艺进化为“碾茶”,当时的茶客已然拥有了一套品评茶叶的标准;宋朝时文人好“点茶”,即是一套抹茶冲饮的方式,此后日本僧人将其带回,逐步发展为日本国粹。

  到今天,抹茶的应用场景变得极为广泛——无论是冰激凌、蛋糕、面包,还是咖啡,抹茶都以其天生高颜值和独特的风味,俘获了大票粉丝,最典型的即是星巴克抹茶星冰乐在欧美的热销。

图片描述
▲2019年梵净山抹茶大会上,陈列的抹茶制品。图/贵茶集团

  但由于日本茶叶的产能已趋于饱和,国际抹茶市场的缺口还有4000-5000吨(数据来源于FBIF),盛产茶叶的中国,将是未来全球抹茶的主要生产国。

  作为贵州抹茶生产的领军企业,贵茶集团在铜仁建立了生产欧标抹茶的世界抹茶工厂,依托着贵茶集团14万亩茶园,以欧盟食品安全为基准,规范至茶叶的种植、施肥、修剪、采摘、生产加工的每一个环节,在源头上确保茶叶品质。

  又结合了日本顶级的抹茶制作工艺,引进国际一流的杀菌设备、磨粉制粉的工艺与设备,打造出高品质与高性价比的优质抹茶。味道上体现出抹茶的鲜爽清香,更有抹茶独特的海苔香气。贵茶欧标抹茶的风味,足以与日本抹茶媲美。

▲贵茶集团所产的欧标抹茶产品。图/贵茶集团

  自2018年开始,“中国抹茶之都”、“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抹茶文化研究中心”、“中国高品质抹茶基地”三块国字号牌匾落户贵州铜仁。在铜仁的梵净山脚下,每年一度的“抹茶文化节”、“梵净山抹茶大会”,上月在这片生态净土上火热展开。2020年抹茶大会打出了全新的主题:

  干净黔茶·全球共享

  梵净抹茶·香溢天下

  如果在时间维度上描述贵州茶,像纳雍的姑箐茶、大方的海马宫茶等贡茶,犹如黔茶的底蕴;以“三绿一红”为代表的名茶,则是当下的招牌;而在铜仁,以贵茶集团为主的欧标抹茶,可以说是黔茶融入国际市场的未来。

▲风靡全球的抹茶制品。图/贵茶集团

  从“出山”到“出海”,欧标抹茶将会是贵州的又一张名片,中国抹茶的代表。

  本文经许可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地道风物,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丨九月图片编辑|王家乐

找到约79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