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2018年10月8日,《农民日报》头版浓墨重彩的对“贵州绿茶”做了全面报道,肯定了贵州绿茶今年创建国家级地理标志创建示范样板取得的成效和做法,全文如下:
金秋时节,在贵州省思南县张家寨茶园,茶园中还有大批茶农在采摘夏秋茶,“贵州绿茶”国家级、省级地理标志创建示范点的展板显得格外显眼。今年以来,贵州以“贵州绿茶”标准宣贯为主导,先后在湄潭、余庆、凤冈等9个茶叶县创建“贵州绿茶”国家级示范点取得明显成效。
聚指成拳,强力政策驱动大发展
绿色是多彩贵州的主色,茶叶是绿色贵州的珍宝。近年来,贵州利用高山云雾出好茶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茶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700多万亩茶园领跑全国,茶产业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中国绿茶原料中心、加工中心的地位。
“从上世纪30年代中央实验茶场试制的湄潭绿茶,到解放后的黔绿。贵州绿茶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大区域品牌概念。2007年,贵州明确了以发展‘绿茶为主体,其他茶种为辅助’的茶产业发展方向。‘贵州绿茶·秀甲天下’成为国内外消费者的共识。”贵州省农委常务副主任胡继承说。
2017年年初,“贵州绿茶”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成为全国首个获准登记保护的省级茶叶区域农产品地理标志。同年,“贵州绿茶”再次得到农业部的肯定,获得2017年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创建资格。
以省级为单位、近700万亩茶园为背书的“贵州绿茶”通过地理标志认证后,将肩负着探索、实践、引导中国现代农业走向标准化、大规模、大市场的时代使命。
农产品地理标志既是一种标识,也是一种无形资产。使用得好、保护得好,可以带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紧扣发展脉搏,在大地标孕育的大机遇来临之际,贵州省委、省政府和省农委高度重视,出台相关政策强力助推。
2017年,贵州省印发《贵州省发展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的通知》,在品牌建设工程方面,明确主推品牌为“贵州绿茶”,提出以“贵州绿茶”引领,各市、县核心区域品牌整合,企业品牌跟进的方式,构建“省级公用品牌(母品牌)+核心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子品牌)”的贵州茶品牌体系。
同年,新修订的《贵州绿茶》标准正式发布施行,进一步引领、规范、支撑贵州茶产业健康发展。
今年年初,贵州省农委印发了《关于切实推进“贵州绿茶”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创建工作的通知》,成立贵州绿茶样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创建工作的领导和统筹,省农委相关部门对创建工作齐抓共管,将创建工作纳入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职能目标绩效管理,强力推进创建工作进程。
与此同时,贵州省确定在茶产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产业发展基础较好、适宜“贵州绿茶”品牌建设的湄潭县、余庆县、凤冈县、石阡县、江口县、思南县、瓮安县、雷山县、黎平县等9个县重点开展创建示范。各创建示范点的9个县政府及主管部门相继印发相关政策文件,建立示范基地,在基地内树立“贵州绿茶”创建国家、省级农产品样板宣传展板进行推广和普及,引导示范点所在县(市)企业积极用标。
夯实基础,地标系列培训深入一线
“贵州绿茶”这一地理标志产品是贵州的特色产品,经过历史积累、文化积淀,已成为品质优异、底蕴丰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品牌。对于使用者来说,地理标志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创造更多利润,提高产品等级,减少竞争,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以及品牌影响力。对于消费者来说,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有着国家的担保,消费者更容易接受,也更加放心,在购买时,消费者也更倾向于选择地理标志产品。
打响贵州绿茶品牌,关键是夯实基础、锻造贵州绿茶独特品质。
“生态”一直是贵州绿茶引以为傲的特点。贵州把规划种植茶叶的土地用GPS定位,检测土样的pH值和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确保种植的茶园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在安全的底线之内。同时,贵州茶园禁用的农药在国标16种的基础上提高到63种,在茶园面积达万亩以上的乡镇、5000亩以上的村全面实行茶园用农药专营制度,从源头上强化对农药等投入品的监管。
作为“贵州绿茶”持标人,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修订完善《贵州绿茶地理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加快贵州绿茶品牌授权使用力度,推动贵州绿茶地标范围内的区域大量使用贵州绿茶大地标,规范贵州绿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要求。并在茶叶加工生产旺季,开展创建系列培训,深入一线指导采摘、加工,与企业座谈做好产销对接。
从今年5月开始,已分别在湄潭、余庆、石阡等9个示范创建县开展创建系列培训。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企业老总以及从事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中层管理人员累计1000余人参加了培训。并通过他们指导、培训企业一线生产者、茶农等累计达3万余人,宣贯了新修订的贵州绿茶地方标准,让更多人了解标准,让更多的从业者掌握标准并内化为茶叶生产的自觉行动;规范了“贵州绿茶”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使用“贵州绿茶”地理标志的企业自觉执行标准。
“通过培训系统性解读了‘贵州绿茶’大地标的地标概念、品质特征、标准要求、独特生产方式,原料质量控制和加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点。”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专家组组长莫荣桂说,“培训工作的开展,让更多企业了解大地标、宣贯了贵州绿茶标准,引导用标企业规范加工生产,规范使用标识,进而辐射和带动大地标覆盖范围的企业,将促进贵州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效益凸显,大地标助推大脱贫
茶产业是贵州的特色产业,也是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
走进贵州省湄潭县兴隆镇田家沟,目之所及皆是绿油油的茶园,采茶人正在茶树之间忙着采茶。“6亩茶,年收入10万元左右。”村民谭武莲祖祖辈辈靠种地,如今通过种茶全家吃上了生态饭。在湄潭,茶产业已成为百姓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
如今,“贵州绿茶”覆盖贵州61个茶叶生产县,截至2018年8月,已授予203家企业使用“贵州绿茶”品牌标志。“贵州绿茶”将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石阡苔茶、绿宝石、黎平香茶……聚指成拳,一个个子品牌在“贵州绿茶”母品牌的旗帜下,开启以高标准提升价值、打造大品牌、拥抱大市场、秀甲天下的新征程。
国家级龙头企业贵州栗香茶业公司率先使用“贵州绿茶”地理标志,已覆盖其80%的产品,2017年该公司产品销售较用标前同期增长20%,消费者回头率达50%以上。余庆县凤香苑茶业公司用标产品出口欧盟市场,2017年出口量就突破1000吨,创汇500万美元。
余庆县凤香苑茶业公司董事长骆地刚说:“使用‘贵州绿茶’大地标一年多了,我们尝到了甜头。消费者更认可,产品好卖了,效益就上来了,大家的收益也多年,积极性也就提高了,管护、加工、销售各方面都更加规范了,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茶产业走出了一条后发赶超、增比进位、跨越发展的成功道路,为贵州茶业发展迎来了春天,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成长为贵州五张名片之一。”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徐嘉民说。
随着“国家示范样板创建点”的推进,贵州绿茶“蝶变”效应在不断提升,系在末端的茶农是其直接受益者。
据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发展促进会统计,截至2018年8月,“贵州绿茶”用标企业涉及茶园面积55万亩,用标企业总产值32亿元,25万茶农因茶叶产生收益16.25亿元、人均年收入6500元,比用标前多增收3.75亿元、人均年增收1500元。
大地标正逐步释放大能量,推动贵州向中国绿茶和世界绿茶的贵州原料、贵州制造、贵州品牌、贵州创造进发,推动贵州茶叶走向世界、香满人间。
11月10日,2021年贵州省秋季斗茶赛颁奖仪式在贵安新区羊艾茶场举行,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慕德贵在活动上讲话,他认为“贵人制茶,只要初心不变;贵州绿茶,必将风行天下。”
现将现场讲话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省农村产业革命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慕德贵
在2021年贵州秋季斗茶赛
颁奖仪式上的讲话
慕德贵
2021年11月10日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莫道醉人唯美酒,茶香入心亦醉人。我省春秋两季斗茶大赛,群贤毕至、茶友咸集,既是共品茶香、共论茶道、共商茶业凝聚发展的盛会,也是推介茶品、推广茶事、推崇茶艺争奇斗艳的舞台。经过认真组织、激烈角逐、科学评判,2021年贵州省秋季斗茶赛各大奖项即将揭晓,各类茶王即将诞生。在此,我代表省农村产业革命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支持贵州茶产业发展的广大茶叶经销商、行业组织、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和爱茶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荣获奖项和茶王的参赛企业表示热烈的祝贺!
茶产业是我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绿色生态产业,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富民大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正本清源、守正创新、确立地位”的茶产业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了具有贵州特色、贵州风格、贵州气度的茶产业发展格局。
好茶是种出来的、加工出来的,也是斗出来的。贵州绿茶生长自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脱胎于默默坚守的匠人之手,绽放在激烈比拼的斗茶舞台。斗茶既是斗品质、斗产品,又是斗科技、斗文化。组织斗茶赛的目的,不仅是评出好茶、名茶、优质茶,更主要的是展现贵州茶人的精气神,提升贵州绿茶的知名度,服务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颁奖活动现场
多年来,我们坚持在“斗茶”中凝聚共识,斗出了贵州绿茶勇往直前的精气神。
贵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也是贵州茶产业发展乘势而上的“黄金十年”,创造了中国茶产业发展的“贵州速度”。其背后蕴藏着贵州茶人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气质和精神密码。全省各级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狠抓、迎难而上,茶企和行业组织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茶农长期默默坚守、辛勤耕耘,贵州奋力发展茶产业的精气神正在黔中大地汇聚提振,有力推动贵州从全国茶产业大省向茶产业强省阔步迈进。全省9个市州都有茶叶种植,47个县把茶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形成了黔东、黔北、黔中、黔西南、黔西北五大茶产业带。全省茶企竞相迸发,数量超过5700多家,初步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雨后春笋、大中小相辅相成的茶企发展格局。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茶产业产量43.2万吨、产值50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7%、11.7%,预计今年全省茶产业发展的任务将顺利完成,顺利实现“十四五”开门红。
多年来,我们坚持在“斗茶”中勇于创新,斗出了贵州绿茶引领发展的自信心。
通过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整合产业要素,持续提升研发能力、推进科技创新,持续挖掘黔茶文化、加快文旅融合,高位推动贵州绿茶形成愈发明显的比较优势,在全国茶行业荣获多个第一。茶园总面积700万亩,稳居全国第一;创建国家级质量安全示范区数量全国第一;全省11个县进入全国产茶百强县方阵,数量全国第一,湄潭县位居全国产茶百强县之首。“贵州绿茶”是农业农村部授予的第一个茶叶类省域农产品地理标志。“贵州绿茶”、“都匀毛尖”、“凤冈锌硒茶”、“朵贝茶”4个品牌入选中欧地理标志,成为行业标杆,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抢抓数字经济战略新机,推进大数据与茶产业深度融合,贵州茶产业科技贡献率大幅提升。抢抓旅游产业化机遇,加快推进茶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顺利实现贵州绿茶进景区、进酒店、进高速公路服务区。
多年来,我们坚持在“斗茶”中凸显品牌,斗出了贵州绿茶名满天下的美誉度。
持续强化省级公用品牌引领,牢固建立“贵州绿茶”与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的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加快整合区域公用品牌,鼓励引导企业品牌创建,形成了“贵州绿茶”金光闪闪、其他各项品牌百花齐放的生机盎然局面。今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名茶评比颁奖典礼,我省正安县乐茗香生态有机茶业有限公司和惠水奇峰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揽获17项金奖,充分展现了贵州茶的非凡实力,增强了贵州绿茶信心,鼓舞了贵州茶产业发展士气。
多年来,我们坚持在“斗茶”中强化标准,斗出了贵州绿茶质量安全的新坐标。
政府监管、行业自律、茶农坚守多面发力,率先在全国提出宁要草不要草甘膦,全面禁止除草剂和水溶性农药,全力构筑“干净黔茶”质量防护网。在农业农村部和省级开展的茶叶质量安全抽检中,贵州茶连续10年合格率100%。贵州绿茶“干净、生态、安全”的良好口碑赢得了市场认可,赢得了消费者青睐,赢得了茶叶经销商的信心,贵茶相伴,终身无憾成为爱茶之人、懂茶之人的强烈共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先生多次点赞贵州茶,说“贵州茶干净安全、大家放心喝”。山东省茶文化协会会长侯国云女士热情点赞贵州绿茶“性价比高”,号召“今生只喝贵州干净茶”。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省农村产业革命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慕德贵
同志们,斗茶虽然斗在一时,但功夫全在平时,是全省茶人长期苦干实干的集中写照;斗茶只是一种形式,但背后反映的是我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后劲。只要我们沿着总书记指明的正确方向,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充分用好我省资源禀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贵州绿茶在“十四五”期间一定能够做成富民大产业,贵州茶产业发展强省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我们要树立底气自信,把贵州绿茶打造成享誉世界的“金字招牌”。
茶树生长的黄金地带在贵州。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是产好茶的三个关键要素,具备一个要素为“铜”,具备两个要素为“银”,三者兼具就是弥足珍贵的“金”。贵州茶产业发展堪比金字塔,塔尖上最璀璨的明珠是地球上唯一一颗距今164万年的四球古茶籽化石,塔身是上百万株古茶树以及近三千种古茶树种质资源,塔基是700万亩全国最大茶园,这是贵州茶产业发展最大的底气和自信。要坚持贵州原料、贵州制造、贵州创造、贵州品牌发展道路,统筹推进茶叶质量技术标准一体化,加快推进基地生态化、加工标准化、企业集聚化、营销品牌化“四化”措施,持续实施绿色防控系统化、黔茶专用肥规模化、黔茶系列品种推广化“三大行动”,不断提高标准化水平,使广大消费者以茶为媒,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充分品味贵州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充分体验贵州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营商环境,充分感受贵州人民勤劳纯朴、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
我们要巩固良好态势,把贵州绿茶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样板产业”。
茶产业是贵州十二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在我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0年,全省涉茶人数340万人、年人均收入超过12000元,数百万茶农依靠种茶、制茶、售茶,过上幸福日子。安顺双堡、湄潭核桃坝、凤冈田坝、都匀螺蛳壳等著名茶山,成为美丽乡村的亮丽风景。越来越多的返乡青年投身茶产业,茶乡正变成梦开始的地方,种茶成为通往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诗人在茶里面谱写千古佳句,茶农在茶里面看到柴米油盐,今人在茶里面构筑精神家园。要进一步巩固好全省茶产业发展良好态势,持续做大茶企业,推进茶叶科研、种植、加工、销售、文化传播全产业链建设,让茶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再创佳绩,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好产业、强产业。
我们要加大宣传攻势,把贵州绿茶打造成推介贵州的“靓丽名片”。
贵州有世界最早的茶籽化石、中国海拔最高的茶园、中国最大的连片茶园、中国最早的商品茶园、中国最长的采茶周期,这些都是贵州绿茶鲜活的宣传话题和素材。我们要以茶博会、斗茶赛、采茶技能大赛、“三北”市场推介、茶艺大赛等系列活动为载体,认真策划,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高密度地进行宣传,讲好“世界茶源头在中国,中国茶源头在贵州”的生动故事,讲好“贵州绿茶”生态之“绿”、有机之“绿”、干净之“绿”、希望之“绿”的品牌内涵,讲好贵州茶人坚守初心、诚信经营的精神品质,形成铺天盖地的宣传态势,传播贵州绿茶好声音,提升贵州绿茶知名度,增强贵州绿茶影响力。
同志们,高山云雾出好茶,黔山秀水育佳茗。贵州是茶树生长历史最早的地方,是茶树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是全国最适宜种茶的地方,也是一定能生产出好茶、名茶的地方。贵人制茶,只要初心不变;贵州绿茶,必将风行天下。
谢谢大家!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省农村产业革命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慕德贵为绿茶“茶王”颁奖
来源/黔茶资讯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园冬管正当时
“注意开汤时间,这款茶有花香,大家可以试着闻闻……”
12月4日,由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主办的2021年贵州绿茶加工审评培训班上,中国制茶大师、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副会长牟小玲从贵州绿茶的分布、总体品质特征为切入点,为学员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茶叶的审评是很重要的,因为可以通过它来找出茶叶加工时出现的一些问题,由于贵州绿茶水浸出物高,必须要按照贵州冲泡的方法进行冲泡,否则我们的优势可能就会变成劣势。培训课上,牟小玲还带领学员们一同审评了多款具有代表性的贵州绿茶茶样。
“香气有花香、毫香、清香、嫩香、板栗香、足火香,滋味上的醇又可分为鲜醇、醇、醇厚……”她一边审评,一边为学员们讲述相应的审评术语。
作为“贵州绿茶”公用品牌的持标人,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把贵州绿茶品质提升作为常年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一年之计在于冬,进入冬季,茶园冬管关系来年的增产增收,我们培训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深入田间地头,指导茶农开展茶园施肥、修剪等方面的田间管理培训,为来年丰产打下基础;另一方面,组织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开展审评理论和实操培训,提升大家的审评能力。”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切实提升贵州绿茶加工的技能水平,保证贵州绿茶整体水平的提升,该会还结合产业发展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从茶园管护、加工、审评、品牌营销等全产业链培训,有效保证了贵州绿茶不仅品质的提升和稳定,还强化了冲泡和市场销售,进一步增强了贵州绿茶的市场占有力。
突出贵州绿茶辨识度
良好的生态环境赋予了贵州绿茶“翡翠绿、嫩栗香、浓爽味”的独特品质,奠定了贵州成为世界高品质绿茶优势产区的地位。生产加工出茶叶水浸出物要达到40%,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贵州绿茶。
“贵州绿茶”作为贵州茶的一块招牌不仅指常识意义上的绿茶产品,核心是突出贵州生产的绿色生态、干净、安全的茶叶。
为提升贵州绿茶竞争力和发展的差异性,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以“在全省绿茶中找共性,在全国绿茶中创个性”的思路,针对贵州绿茶水浸出物高于40%以上,组织专家对标准进行修改完善,把特级、一级、二级的茶产品水浸出物由原来的38%提高到40%以上,高于国家标准六个百分点,突出了贵州绿茶的个性特征。
“通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主要是在原料摊青环节的精细化控制程度不够,水分散失不均,均匀度较差,导致整个后期茶叶加工过程中受热、受力不均,对加工品质的提升都有很大影响,造成了贵州绿茶苦涩味重。”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贵州绿茶加工存在的问题,该会在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组织省内外专家深入全省各茶叶主产区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先后举办30余期,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涉及培训人员上万人。
什么样的绿茶为“贵州绿茶”
茶叶作为公认的健康饮品,决定着茶叶消费的增长速度将优于其它产品。根据世界粮农组织预测,未来几年,世界绿茶消费每年将增加近20万吨,以绿茶为主战略的贵州,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历史机遇。贵州立足本土自然、气候条件,大力实施绿茶发展主战略,以“贵州绿茶”作为公用品牌引领,助推茶产业大发展。
究竟什么样的绿茶可以被称为“贵州绿茶”,贵州绿茶的范围究竟涵盖了哪些地方的茶?是不是所有产自贵州的绿茶都可以被叫做贵州绿茶?从2010年开始,在中国茶叶研究所、贵州省茶科所的技术指导下,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对贵州全省绿茶品质进行摸底,收到了贵州省内绿茶生产加工企业260个茶样、省外主要绿茶100个茶样。从360多个产品比对中找出共性,提炼出贵州绿茶的品质特征。中国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鲁成银团队经过大量的鉴评、归类、制作、检验后独创性地提出了“翡翠绿、嫩栗香、浓爽味”的贵州绿茶总体质特征。
此后,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在上级主管部门和科研机构的支持下,制定了贵州绿茶标准体系构建与推广的8个标准和2个技术规程。这些标准与规范囊括了栽培标准、加工标准、产品标准、管理标准。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形成了卷曲形、颗粒形、扁平形、直条形四种外形组成的“贵州绿茶”,并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贵州绿茶大区域品牌概念,成为推动贵州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标识。
行业标准的制定实施,让贵州绿茶有了工艺参数和产品质量要求,只有生产出品质特征为“翡翠绿、嫩栗香、浓爽味”的企业,才能使用“贵州绿茶”地理标志。
截至2021年10月底,全省茶园总面积700万亩以上,其中投产茶园面积643.4万亩,茶叶产量43.27万吨,其中绿茶占比75%,茶叶产值552.97亿元,产量、产值分别较去年同比增长7.91%、16.59%;茶叶出口12.5亿元,居全省农产品出口第一位。“贵州绿茶”品牌授权使用企业达289家,印制贵州绿茶地标150万枚,印制包装1000余万套,用标企业数量较实施前增加40%,产品单价较实施前提升10%-20%,用标企业的茶园种植面积达60万亩,带动脱贫致富10万余人,年人均增收近万元。
近年来,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还积极参加各类展销、论坛、交易会、博览会等活动达20余场,有力地宣传推介了贵州绿茶国家级农产品地标的目的和意义。利用国内外、省内外各种茶叶品牌节会平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贵州绿茶”展示展销、品牌推介等系列活动。“贵州绿茶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规模、有潜力,现在又有统一的公用品牌及其质量标准体系,贵州绿茶未来期!” 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负责人坚定地说。
来源:贵州茶香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