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贵州田坝茶区

找到约52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一片茶,“绿叶子”变成“金叶子”|凤冈田坝茶产业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

6月19日下午5:30,凤冈县永安镇田坝社区茶青交易市场人声鼎沸。茶农们骑着农用三轮车有序驶入市场,收购商们忙着称重、开票、付款,一片火热。“每天下午四点以后,是市场最忙碌的时刻。”市场管理员陈祖友告诉记者,自夏秋茶开采以来,平均每天有25家茶园收购商入场收购,上千名农户进入市场交易,市场每天成交额在100万元以上。

一片“叶子”富裕一个村庄。近年来,田坝社区先后获得“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全国绿色小康村”、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一系列殊荣,年产茶青1.5万吨,产值超过2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000元,真正实现了群众安居乐业,民生富足,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型代表。

田坝,20多年前是一个远近皆知的穷村。依靠一片叶子,如今成为年人均收入超亿元的富村。记者走进田坝,实地探寻这片“土特产”里的“财富密码”。

聚焦“土”:水路不通走旱路 “荒山”变“茶园”

早上曦光未散,茶园里氤氲的雾气还未散去。村民袁富民起了个大早,挎上竹篓,匆匆赶到茶园,采摘夏秋茶。

“要从六月采到九月份,每斤5元左右,我们每天能采一两百斤,所以一天能收入500元左右。” 袁富民笑吟吟地告诉记者,家里总共种植了6亩茶,春茶和夏秋茶的收入,每年收入六万多元。

如今的田坝,几乎家家户户有茶园,农民人均年收入18000元,其中95%的收入都来自茶叶。

然而,谁曾料想到这样一个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在20多年前是一个食不果腹的贫困村。

“田坝田大坵,三年两不收,有女不嫁田坝汉,三年两载吃荞面。”这是当年田坝的真实写照。

田坝,虽名为田坝,但却是干田坝。因地势中间高,四边低,水往四周流,保不住水,是凤冈县有名的“干烧地”。

20世纪80年代,由于缺水,农业发展落后,村民大多以玉米、烤烟种植为主,群众生活贫困,年人均收入不足350元。

“庄稼难种,村民苞谷饭都吃不饱,过着‘吃饭靠救济、用钱靠贷款’的生活。” 田坝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喻启波回忆说,“村里也曾试种过猕猴桃、烤烟等作物,但因水土不服,均以失败告终。”

穷则思变。如何才能走出一条产业路?田坝人苦苦探索着……

1990年,新当选为乡长的孙德礼,背着仙人岭的土壤来到贵州省农科院,找专家看看田坝适合种植什么经济作物。经过专家多方考证,明确田坝是酸性土壤,且富含锌硒,特别适合种茶。

“水路不通走旱路”。听到专家们指点迷津的话,当时的孙德礼心中豁然开朗。雷厉风行的他回乡后立即规划了田坝乡的4000多亩的茶产业,并亲自带领老百姓在荒山地种上茶树。

1999年,凤冈县确立了“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的发展战略,加上田坝的土地富含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茶树在田坝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大面积种植。

围绕“土”字做文章,由此,田坝开启了大力发展茶产业的序章。

喻启波说,是村民们通过耐心和坚守,一步步破译土壤密码,让原本“光秃秃”的荒山长满翠芽。

时至今日,田坝社区的茶园面积达到了2.8万余亩,成为中国西部有名的茶叶专业村,拥有中国西南最大的万余亩富锌富硒有机茶基地。

聚焦 “特”:“双有机”战略赋能 “绿叶”变“金叶”

眼下,采收夏秋茶的同时,村民们还忙着除草、追施夏肥、修枝剪梢等茶园管护工作。

“我家5亩茶园严格按照有机食品原料要求实施管护,采用人工除草、使用有机肥、对茶园病虫害防治采取了施用生物农药……”村民陈祖友深谙茶园管护的每个细节。

在田坝,生产“有机茶”,是村民们的刻在骨子里的自觉。

2017年,凤冈县创新性地提出全域有机、全产业链有机的“双有机”发展战略,全力打造“良心产业、有机凤冈”,并以茶产业为抓手,全力推进“双有机”战略,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锌硒共存,是上天赋予田坝的惊喜,有机靠的是大家共同努力打造。

在茶园管控中,田坝积极推广化肥减量、农药减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的“两减两替代”技术,不断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质含量,全面推进“无害化”“四诱”“以草抑草”“以虫治虫”生物防控、绿色防控技术运用,实现了以物理诱导、靶标害虫性诱导、天敌昆虫、微生物制剂、生态调控方式为一体的综合防治措施。

同时,村里还压实茶企业、茶农责任,通过严禁施用草甘膦、催芽素、化肥,与茶企签订质量安全责任书和承诺书,常态化开展茶园巡查等方式。

“我们严格执行永安镇出台的《茶叶质量大管控行动方案》,坚持每一株茶都按有机标准统一管理,牢牢守住茶叶质量安全底线。”喻启波说。

苦心人,天不负。严格的管理措施,让凤冈锌硒茶在2020年9月首批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保护名录之一。

为了守护、擦亮凤冈“锌硒茶”名片,2022年,凤冈县还在永安镇建立了全省首个茶产业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对“凤冈锌硒茶”从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实行全要素一体化司法保护,以司法手段为贵州“干净茶”保驾护航。

“茶叶品质好,不管再严格的检测都不怕,国外的客商来的时候,有些还直接到茶园里抽取土壤化验,标准十分严苛,但我们有底气。” 作为田坝率先发展出口茶的企业,永田露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其鹏骄傲地说。

目前,田坝社区获得认证的有机茶园共有16800亩,有茶叶加工企业83家,锌硒茶叶品牌不但享誉国内大江南北,还出口欧盟、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超过2亿元。

聚焦“产” :茶旅融合闯新路 茶山变“金山”

盛夏的田坝一片青翠,茶垄间清凉的风一浪接着一浪,撩拨着游客的心。

这段时间,不断有旅游大巴和私家车开进田坝来,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或在仙人岭漫步,或在茶园里体验采茶,或在茶庄品茗,好不惬意。

“走在这里,感觉空气都是甜的,不仅能感受优美的自然风光,还能体验采摘茶叶、深入了解茶艺加工的快乐!”来自贵阳市的游客王军一脸享受地说。

按照凤冈县“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布局,在茶产业形成规模后,田坝社区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把丰富的茶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结合起来,探索出了茶旅一体化发展模式。

产业与旅游“联姻”,掀起了当地绿色生态旅游热潮。

十多年前,陈氏茶庄的老板娘李露和老公还只是一个小茶农,一年卖茶青收入最多几万元。在当地政府引导和扶持下,她家建起了茶庄,成为最先尝试“茶旅一体”的村民之一。

“听爷爷辈讲,以前来田坝收购茶青的商贩要排队,但是吃住成了问题。所以他们就在政府的指导下开发建设了陈氏茶庄。”李露热情地介绍。

随着茶庄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陈氏茶庄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业开展得如火如荼。“吃住加上销售茶叶的各种年收入有2000多万元。下一步我们还将发展特色民宿,继续做大做强旅游接待能力。”说起茶生意,李露底气十足。

随着人气越来越旺,田坝社区还建设了全程1600米的仙人岭观光索道,将茶海之心景区核心景点串联了起来,形成了茶园休闲观光、茶叶采摘体验、手工制茶体验、茶文化研学的茶旅实体,走出了一条“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的茶旅融合发展之路。

2014年,田坝社区“茶海之心”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之后更是被评为“中国最佳茶旅线路”,九堡十三湾和仙人岭入选“中国30座最美茶园”。

目前,田坝拥有陈氏茶庄、仙人岭茶庄等近40家生态茶庄,这些茶庄各具特色,助力茶叶生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茶叶,是田坝人民辛勤耕耘、艰苦奋斗的精神载体,承载了村民对于土地的热爱、对幸福的追求,也讲述着田坝人在时光洪流中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我们相信,这条路会越走越好……

(来源:天眼)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遵义凤冈茶产业“三高”撑杆“三级跳”

机声隆隆,茶香四溢。顺着一条便捷的茶区公路,径直走进富祯茶业现代化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从收青、微波杀青、揉捻到自动化色选成茶,几十道自动化工序全程不让一枚茶叶落地,一番新景象在凤冈县田坝茶区悄然兴起。

“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增加了效益。”公司负责人周朝伦介绍,这两年,投资1500万元新增全程自动化生产设备和智能化色选机等先进设备以及基础设施扩能,对加工厂进行升级换代。

尽管眼下是茶叶加工淡季,但每天生产茶青量仍然保持在2万斤左右。经历了“原始煤锅炒茶”和“人工+半机械化”前两个阶段,多年从事茶业的周朝伦有些感慨:而今的全自动化生产,不再像过去那样用传统的煤炭和柴火作燃料,而多以电能替代,每天只需工人8个,比以前的两班倒44个少了5倍多,每年节省人工成本不下于60万元。

富祯茶业所在的永安镇田坝社区是凤冈县有名的茶叶产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迈向种植、加工、销售一二三产全产业链新阶段。在市场竞争激烈和高质量发展的当下,社区里的数百家企业纷纷“鸟枪换炮”,向着清洁化生产加工的方向转型升级,实现茶叶加工“三级跳”。这种现象,正在全县广泛兴起。

“这是市场倒逼的结果。”凤冈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胜说,茶产业是凤冈的首位产业,清洁化加工和大力推动的全域有机、全产业链有机“双有机”战略,正成为凤冈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佐证和支撑。

天高云淡,青山满目。这些日子,地处偏远的新建镇桥塘村百紫然茶业公司负责人王权带着村民正在打理300多亩有机茶园,人工除草,不施农药化肥,去冬今春采摘于雪地里生产的一款“雪茶”,惊艳了不少业内专业人士。孜孜不倦钟情于茶,这位脱颖而出的后起之秀正成为凤冈茶产业新生代的典型代表。

在凤冈县城近郊的柏梓山,夏日阳光下戴着草帽巡山的洪成茶业公司老板高洪成顺着茶山转悠,层层梯田式的茶园“茶草相间”“茶林相伴”,“以草抑草”“以虫治虫”走出一条有机茶示范基地建设新路。

凤冈县有机办工作人员秦智芬告诉记者,卖得好还须种得好,从源头生产的“第一车间”开始,将有机理念贯穿其中,注重茶叶的整个生产过程,茶农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意识普遍提高,有机观念渐渐深入人心。

显而易见,凤冈茶叶种植,从过去的传统无公害形态,到绿色产品升级,再到有机产品撑杆起跳,好一个“三级跳”。

在凤冈,一座茶山就是一道风景。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茶产业衍生出来的绿水青山,呈现出从荒山向着茶庄、茶旅、康养等多元化方向发展,淋漓尽致彰显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成色和亮度。位于绥阳镇的茶寿山森林康养度假区,是这两年投资2亿元建成“茶园+酒店+研学+度假”的国家级康养基地,正向着高端化方向迈进。站在1200米海拔高的仙人岭山上,林中有茶,茶中有林,行走其间,凉风习习,风景如画,早已从简单的茶园变成森林、茶庄、茶旅、康养于一体的风景区,一年四季,游客趋往。附近的村民,常年采茶于此,殷实了好多幸福的日子。

一个“绿”字抒写到底。凤冈县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多年来乐此不疲。从最早提出“开发绿色食品、建设生态家园”,到深入推进“四绿工程”,再到今天的高质量“有机凤冈”,多年来县委政府从顶层设计到政策导向、从制度保障到产业扶持,层层叠进,步步登高,不断在农业内部结构上下足绣花功夫。如今的凤冈,一个地下无矿的中国西部山区,因茶而兴,厚植生态产业,绿得像个大地毯。这绿,孕育生长着的希望,正是新时代凤冈人的期盼。

在凤冈人眼里,保护茶叶产业,就是保护凤冈生态产业的命根子。这几年,县委政府倡导的一年一度的“春雷行动”“绿剑行动”“净化行动”“质量安全誓师大会”和公、检、法等六部门“联合护茶”,以及普遍施行的河长制、林长制,让富含锌硒元素的凤冈50万亩茶园“天蓝、地净、水清”,“一片净土,一杯干净茶”的“凤冈合唱”唱响“黔中乐土”好声音:凤冈锌硒茶成为中国驰名商标,首批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示范区筹建名单;凤冈县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茶叶)、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诸多荣誉。

数据显示,这几年,凤冈茶叶不仅畅销全国,还频频出口海外。2021年茶叶产量达6.2万吨,产值达55.5亿元。一年四季生产的绿茶、红茶、花茶、黑茶、雪茶、甜茶、黄金茶,百花争艳,灿烂花开。

凤冈,好大一棵茶树!

这棵树,不正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形象标志么!

这棵茶树,必将更加枝繁叶茂,必将托起富民强县的未来!

来源:贵州日报 天眼新w,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基地有机高标准 加工全程高智能 产业多元高融合——“三高”助推凤冈茶产业发展

机声隆隆,茶香四溢。顺着一条便捷的茶区公路,径直走进富祯茶业现代化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从收青、微波杀青、揉捻到自动化色选成茶,几十道自动化工序全程不让一枚茶叶落地,一番新景象在凤冈县田坝茶区悄然兴起。

“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增加了效益。”公司负责人周朝伦介绍,这两年,投资1500万元新增全程自动化生产设备和智能化色选机等先进设备以及基础设施扩能,对加工厂进行升级换代。

尽管眼下是茶叶加工淡季,但每天生产茶青量仍然保持在2万斤左右。经历了“原始煤锅炒茶”和“人工+半机械化”前两个阶段,多年从事茶业的周朝伦有些感慨:而今的全自动化生产,不再像过去那样用传统的煤炭和柴火作燃料,而多以电能替代,每天只需工人8个,是以前用工人数的五分之一,每年节省人工成本60余万元。

富祯茶业所在的永安镇田坝社区是凤冈县有名的茶叶产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迈向种植、加工、销售一二三产全产业链新阶段。在市场竞争激烈和高质量发展的当下,社区里的数百家企业纷纷“鸟枪换炮”,向着清洁化生产加工的方向转型升级,实现茶叶加工“三级跳”。这种现象,正在全县广泛兴起。

“这是市场倒逼的结果。”凤冈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胜说,茶产业是凤冈的首位产业,清洁化加工和大力推动的全域有机、全产业链有机“双有机”战略,正成为凤冈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佐证和支撑。

天高云淡,青山满目。这些日子,地处偏远的新建镇桥塘村百紫然茶业公司负责人王权带着村民正在打理300多亩有机茶园,人工除草,不施农药化肥,去冬今春采摘于雪地里生产的一款“雪茶”,惊艳了不少业内专业人士。孜孜不倦钟情于茶,这位脱颖而出的后起之秀正成为凤冈茶产业新生代的典型代表。

在凤冈县城近郊的柏梓山,夏日阳光下戴着草帽巡山的洪成茶业公司老板高洪成顺着茶山转悠,层层梯田式的茶园“茶草相间”“茶林相伴”,“以草抑草”“以虫治虫”走出一条有机茶示范基地建设新路。

凤冈县有机办工作人员秦智芬告诉记者,卖得好还须种得好,从源头生产的“第一车间”开始,将有机理念贯穿其中,注重茶叶的整个生产过程,茶农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意识普遍提高,有机观念渐渐深入人心。

显而易见,凤冈茶叶种植,从过去的传统无公害形态,到绿色产品升级,再到有机产品撑杆起跳,好一个“三级跳”。

在凤冈,一座茶山就是一道风景。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茶产业衍生出来的绿水青山,呈现出从荒山向着茶庄、茶旅、康养等多元化方向发展,淋漓尽致彰显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成色和亮度。位于绥阳镇的茶寿山森林康养度假区,是这两年投资2亿元建成“茶园+酒店+研学+度假”的国家级康养基地,正向着高端化方向迈进。站在1200米海拔高的仙人岭山上,林中有茶,茶中有林,行走其间,凉风习习,风景如画,早已从简单的茶园变成森林、茶庄、茶旅、康养于一体的风景区,一年四季,游客趋往。附近的村民,常年采茶于此,殷实了好多幸福的日子。

一个“绿”字抒写到底。凤冈县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多年来乐此不疲。从最早提出“开发绿色食品、建设生态家园”,到深入推进“四绿工程”,再到今天的高质量“有机凤冈”,多年来县委政府从顶层设计到政策导向、从制度保障到产业扶持,层层叠进,步步登高,不断在农业内部结构上下足绣花功夫。如今的凤冈,一个地下无矿的中国西部山区,因茶而兴,厚植生态产业,绿得像个大地毯。这绿,孕育生长着的希望,正是新时代凤冈人的期盼。

在凤冈人眼里,保护茶叶产业,就是保护凤冈生态产业的命根子。这几年,县委政府倡导的一年一度的“春雷行动”“绿剑行动”“净化行动”“质量安全誓师大会”和公、检、法等六部门“联合护茶”,以及普遍施行的河长制、林长制,让富含锌硒元素的凤冈50万亩茶园“天蓝、地净、水清”“一片净土,一杯干净茶”的“凤冈合唱”唱响“黔中乐土”好声音。凤冈锌硒茶成为中国驰名商标,首批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示范区筹建名单;凤冈县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茶叶)、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诸多荣誉。

数据显示,这几年,凤冈茶叶不仅畅销全国,还频频出口海外。2021年茶叶产量达6.2万吨,产值达55.5亿元。一年四季生产的绿茶、红茶、花茶、黑茶、雪茶、甜茶、黄金茶,百花争艳,灿烂花开。

凤冈,好大一棵茶树!

这棵树,不正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形象标志么!

这棵茶树,必将更加枝繁叶茂,必将托起富民强县的未来!(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其伦)

来源:凤鸣高冈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2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