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关于红茶的诗词

找到约49条结果 (用时 0.381 秒)

中国茶的此面与彼面

是否有细想过呢?中国茶有着不同的气质和风度。来自江南的婉转纤柔,来自古六大茶山的化骨之力,来自康藏茶区的风霜坚韧……中国茶,注定由斑斓色彩构成,就如同我们这片多彩的土地。茶,生长在不同的地方,就蕴含着不同的味、神和韵,还带着不同地域茶人的气息。

如作者所言:“如果说东茶是跳脱的绿色,那么西茶是雄浑的黄色。”其实我想,茶一定还有更多的颜色,是整个中国的颜色。

中国茶的诗意语境,毋庸置疑,是由绿茶来完成的。如果说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雁荡毛峰、信阳毛尖、太平猴魁这些著名的绿茶是中国东部茶文化的优秀代表,那么云南普洱茶、湖南黑茶、四川藏茶、广西六堡茶则是近年来中国西部茶文化的经典符号。

当然,我们现在说的“东部茶”、“西部茶”,已经不是严格地理意义上的东部和西部,而是茶文化意义上的东部和西部,是一种内在气质的比较,是绿茶思维主导的东部和以非绿茶思维主导的西部。正因为西部茶文化的崛起,才让中国茶文化回到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同是中国茶,那么东茶和西茶有哪些不同?

山的气质不同。为什么要提到山?好山出好茶嘛。不用罗列具体的茶品,农耕文化时代,茶多是产地品牌,而绿茶基本上是风景名胜的特产。不过,因为地貌地形的缘故,东部的山多小巧灵秀,而西部的山多迤逦苍莽。生长环境如同茶叶的血统和基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出当地风物,因而东部的茶叶秀气小巧,一芽一叶都仿佛吹弹可破,入口即化,但是西部如云南的普洱茶,茶叶宽厚,品性刚坚。

东部多文士茶,西部多百姓茶。琴棋书画诗酒茶,很少有文人不喜欢茶的。虽然陆羽将中国茶文化提高到了一种艺术境界,但是境界的直呈却由文人来完成。东茶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士茶。文人对品饮和描画都有敏锐独特的感受,也容易掀起当时的饮茶风尚。单是西湖龙井,就有刘邦彦、刘士亨、陈眉公等等文人墨客留下赞美诗篇,不算路过打酱油的零星歌颂,便可以做一部“龙井诗歌集”了。对比而言,西部茶的“文气”就少很多。关于普洱茶的诗词,除了乾隆皇帝等人少有夸赞,其余只是相关的介绍,具体的品饮更不可见。普洱茶最早是西藏等边远地区人们解油腻、补充维生素的生活必需品,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生活茶。

工艺不同。根据发酵程度的轻重不同,六大茶类以此可以排列成: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东部多绿茶,绿茶为不发酵茶,可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四大类,加工方法各不相同,但其基本工序相同即杀青、揉捻、干燥三个过程。代表西部力量的黑茶,工艺和绿茶不同,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焙。而渥堆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关键性工序。黑茶渥堆应有适宜的条件,比如要在背窗、洁净的地面,避免阳光直射,室温在25℃以上,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黑茶特别是普洱茶开创了历史,无疑是发酵食品的一座巅峰。

核心价值不同。所谓“天生瑞草,三前摘翠”,绿茶是“越鲜越好”,越鲜越美,也因此,绿茶的保鲜显得非常关键,通常存在冰箱里,常温保存半年之后,茶味就渐渐消失。过了保质期,绿茶的价值和口感就大打折扣。每年,很多绿茶控为了喝到最佳的绿茶,在早春之时就开始打探绿茶消息,就为一个“鲜”字。相反,黑茶如普洱茶,品饮的核心价值在于“越陈越香”,经得起时间和空间的重重考验,在时光中练就自己独特的味道。黑茶是越老越好,越老越值钱,如今老茶奇货可居,可遇不可求。

味觉体系不同。“好茶是苦的,回味是甜的”,这无疑是一种非常有代表性的绿茶思维。尽管“苦”是茶给人的直感,但茶不仅仅如此。实际上,茶的口感十分丰富,而西茶的崛起,丰富了中国茶的味觉体系。云南普洱熟茶、湖南黑茶、四川藏茶,口感就没有苦味,直接进入到了甜——这也表明,西茶有西茶的品饮哲学:每一泡的口感、香气都不尽相同,层次丰富,如翻山越岭,如移步换景。

此外,“茶马古道”是西部茶区别于东部茶的一个显著标志。作为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茶马古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意味着西部茶文化的地理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而东部茶就没有这样一条延绵厚重的古道,这也因此让东茶和西茶带上了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色彩。如果说东茶是跳脱的绿色,那么西茶是雄浑的黄色。

来源:普洱杂志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正山堂诗词·壬寅集》首发仪式暨武夷山茶诗词交流会举办

武夷风光绝,占尽人间美。8月21日,“‘三茶’统筹启新章·武夷山水载诗篇”《正山堂诗词·壬寅集》首发仪式暨武夷山茶诗词交流会在武夷山成功举办。来自艺术界、文化界的数名专家学者、媒体记者、茶诗词创作者与爱好者共聚一堂,共同感受武夷山秀美风光,品味蕴藏于红茶中的灼灼风徽、采采文牍。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是此次活动的指导单位之一,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陈依炳出席活动并致辞。

2021年3月,总书记在武夷山调研时指出: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并谈到了文化自信,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殷殷期望,谆谆嘱托,犹在耳畔。如今武夷山市成为新时代“三茶”统筹理论策源地,正全力推进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本次活动旨在共同欣赏吟诵武夷茶文化诗词,在武夷山水中探索茶与诗词的融合,展示武夷山茶文化建设成果,推动武夷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福建省茶业协会会长、正山堂董事长江元勋致辞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陈依炳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做主旨讲话

作为武夷山市国家级龙头企业,正山堂自创立以来,以品质立市,以品位立世,在武夷山探索茶文化建设与宣传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正山堂诗词·壬寅集》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曾云:“正山香万里,一叶润千秋。”从传承、复兴红茶鼻祖正山小种,到创新研制清香甘醇的金骏眉;再到将骏眉工艺带到全国各省红茶产区,打造地方特色与标准品质兼具的骏眉红茶产业体系。正山堂除了生产高品质红茶,更让这一缕回味悠长的茶香回落方寸砚台之间,以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之名让茶之风吹得更响、更远。2014年,正山堂创建唯一茶主题书画院,以红茶为丹青,以书画、楹联为纸笔,彰显数千年的书画精神,清、雅、和的茶文化内涵。

△福建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朱清致辞

△南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南平市“三茶”统筹工作专班领导小组组长兰林和发言

△南平市原政协主席、武夷山原市委书记张建光发言

△活动现场

此前,正山堂已出版《正山堂诗词》《金骏眉诗词集》两册诗集,各自精心收录百余篇茶诗词作品,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现出版的《正山堂诗词·壬寅集》则是正山堂弘扬茶文化的又一力作。

△《正山堂诗词·壬寅集》

此书由纪宝成校长和正山堂茶业董事长江元勋联合编订、广陵书社出版,收录了众多散发茶之醇香的优秀作品,记录了当代茶人和文人墨客对武夷山、对骏眉红茶的由衷热爱与赞叹,是展现武夷茶文化的重要载体,亦是正山堂茶文化在各界共同的培育之下,结出的丰硕果实。福建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朱清在致辞中称赞道:“这些作品有筋骨、有温度且道德髙立;其格律切韵等创作手法的精湛运用和知常达变,则增添了茶诗词的艺术魅力。”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天曙现场书法作品《且饮》

△北京语言大学原校长崔希亮教授发言并赠书法

△广元市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陈平发言并赠书法作品

首发仪式上,武夷学院、武夷山图书馆、武夷山市一中、武夷山旅游职业中专学院也将本书纳入馆藏,让正山好诗走进寻常百姓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余韵在每一位读者心中回荡。

△新书发布及捐赠仪式

此次盛会的诗词交流环节,围绕总书记提出的关于“三茶”统筹发展的论断,嘉宾们积极畅言,探讨发挥茶文化在“统筹”中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现场还朗诵鉴赏了纪宝成校长的诗词作品,景情交融,自出机杼;《正山堂诗词·壬寅集》的作者们也分享了自己的佳作,赞美祖国山水,人文荟萃,茶韵满山。正如南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南平市“三茶”统筹工作专班领导小组组长兰林和所言:“正山堂以茶为媒,孜孜不倦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更是对“三茶”理论的探索实践,为“三茶”统筹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武夷山茶诗词交流会

正山堂主,江氏一脉,情交天下茗客,义结四海高风。正山堂,敢为行业“先”,在文化自信力量建设方面走在行业前列,以文化软实力的前瞻性持续引导武夷山茶文化走向,为广大爱茶人呈现中国茶的独特风味与深厚内涵。

来源: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成都)红茶产业发展大会成功举办!十大产区结盟共促发展!

10月19日,2023中国(成都)红茶产业发展大会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圆满举行。

作为“2023中国成都(秋季)国际茶业博览会”主论坛活动,本次红茶产业发展大会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商务厅、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成都市博览局指导支持,四川省市场营销协会、四川省供货商商会主办,四川省博览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茶道新生活、茶源地理联合策划执行。

大会重头戏是“红茶产区发展论坛”,由《茶源地理》系列丛书主编、中国小产区认证委员会茶产业副秘书长吴垠主持,湖北利川市政协主席、利川市茶产业链链长刘勇,安徽祁门县副县长胡文华,四川九龙县副县长陈强,筠连县茶叶(红茶)产业发展专班常务副组长谢明生,云南昌宁县茶叶产业专家组组长王洪斌,江西修水县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齐军,江西浮梁县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叶林等全国红茶重点产区代表应邀出席。论坛围绕地域、品种、工艺、营销、政策扶持以及历史人文等话题,深入探讨各大红茶产区如何携手前行,共同努力推动红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红茶产区发展论坛

话题一:注重产区特色是关键

“祁门红茶为什么能香飘世界”,独特的“祁门香”究竟从何而来?祁门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胡文华介绍“祁门香”和祁门独有的生态环境、茶树品种密不可分。祁门地处北纬30度的黄山西麓,生态绝佳,境内的自然保护区宛如原始森林,这样的生态赋予了一方好茶的自然基础;同时,制作祁门红茶的槠叶种是国家级的优良茶树品种。祁门香似花似果,自祁门红茶问世以来,它就以高香味醇、形美色艳著称于世,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就盛赞“你们祁门红茶世界有名”。

▲祁门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胡文华

利川市政协主席、利川市茶产业链链长刘勇介绍,利川红茶“冷后浑”的现象特别明显,已经得到了业界的公认,这些年利川抓住当地红茶的特色,打出了“花蜜香,玛瑙红,冷后浑”9字广告语,让许多消费者印象深刻。其中,“利川红1号”是目前利川红茶的天花板,这个品种是恩施州做茶树品种普查的时候,从当地品种的一个单株培育出来的。刘勇说这个品种来之不易,40多年前利川县特产局技术员宋本多在毛坝镇发现这个茶树品种的时候,当地只剩下两株了,他意识到这两株茶树的珍贵,在自己工资并不高的情况下,拿出两块五嘱托当地一个农民帮忙把这两株茶树看好,这才有了后来科研人员在这两株茶树的基础上,培育出“利川红1号”。

▲利川市政协主席、利川市茶产业链链长刘勇

昌宁县茶叶产业专家组组长王洪斌分享了昌宁茶产业的产品分布和结构,他介绍昌宁既有红茶,也有做白茶、绿茶。在红茶方面,比较著名的有野生大理茶树品种做出来的红茶,以琥珀金汤、花蜜香、冰糖甜著称;此外,全县有七条CTC红碎茶的生产线,在整个昌宁县的群众增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方面都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

▲昌宁县茶叶产业专家组组长王洪斌

采摘时间早也是红茶发展的优势之一,筠连县就是这样得天独厚的地方。筠连县茶叶(红茶)产业发展专班常务副组长谢明生介绍1957年,筠连县双腾乡苔草村有一个叫张银武的茶农上报了“早白尖”品种,说这个品种比当地的其他的品种要早15天左右,到了1984年这个品种就被评为国家级良种。2002年,科研人员从3万株早白尖中,选育出“早白尖5号”,不仅成为国家级良种,也是目前四川工夫红茶的典型代表。谢明生先生指出,川红要发展一定要仔细挖掘地方的优良品种,然后把它传承好。

▲筠连县茶叶(红茶)产业发展专班常务副组长谢明生

在众多红茶产区中,宁红是成名非常早的,修水县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齐军说江西九江修水县的茶叶“始于唐,名于宋,盛于清”。修水双井村是名茶双井白芽的产地,也是宋代大文豪、书法家黄庭坚的故里,他经常将双井白芽送给欧阳修、苏轼等师友,他们之间诗词唱和,留下了数百首关于双井茶的诗词,欧阳修甚至称双井白芽为草茶第一。到了乾隆末年,修水从武夷山引进了制作红茶的技艺,到了道光年间修水的红茶就比较出名了,尤其是到了光绪年间,全县大概有43万多亩茶园,年产红茶30多万担。1891年,来自修水的宁红被俄国太子赠送了“茶盖中华甲天下”的匾额;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更是荣获甲级大奖。齐军先生认为在红茶产业的发展、推广、复兴的过程中,修水茶业、宁红的历史都有许多值得深挖的地方。

▲修水县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齐军

话题二、抓牢茶叶质量安全是根本

昌宁县茶叶产业专家组组长王洪斌介绍,昌宁一直重视茶叶产品质量安全,为了保障质量安全,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昌宁在每个村都设立茶叶的农药专柜;第二,每个村都有专门的植保员,由植保员负责经常巡逻茶园,检查农户对茶园的投入品,进行监督工作;第三,加大对茶农、茶企的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王洪斌分享如今昌宁除了有2.98万亩国际雨林联盟认证茶园,还有6000多亩的绿色食品基地认证;此外,已经通过有机茶园认证的茶园有2.2万亩,另外还有9万亩茶园的这个已经过了有机认证的转换期,有望在今年获得认证,届时,通过有机认证、绿色认证、雨林认证等权威认证的茶园,将超过昌宁全部茶园面积的一半。

除了茶园的种植端,在生产加工方面,昌宁也推动了初制所的改造,通过清洁化、连续化、标准化的改造,实现食品的从茶园到茶杯的安全性。

利川市政协主席、利川市茶产业链链长刘勇也分享了利川茶园获得德国德米特认证的经验。德米特认证是有机农业领域里的最高品牌,目前利川有德米特认证茶园1006亩。刘勇女士介绍忠路镇的杨家坡茶园从十多年前就开始做有机茶园,后来忠路镇一直在推动全域有机,如今已经获得有机认证的有17000多亩。

修水县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齐军先生说修水的森林覆盖率超过70%,要发展好宁红就一定要把这样的环境保护好,传给下一代。他说过去有一款宁红保健茶,本质上就是倡导健康的,而目前宁红也是朝着健康、绿色、有机的方向努力发展。

九龙县是一个养在深闺的茶产区,地处高原地区,在生态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九龙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强先生介绍九龙是目前海拔最高的茶区,最高的茶树生长在海拔2828米。九龙的红茶借鉴了滇红制作工艺,高海拔、无污染的生态条件让九龙的茶叶通过了500多项的欧盟检测,达到0农残标准。

▲九龙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强

话题三、政府推动做大做强

推动红茶产业发展,一方面需要在品质、食品安全方面着手,另一方面如何让红茶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才能让红茶产业的发展充满生命力。

浮梁县在茶旅融合方面的经验值得各大产区借鉴。浮梁县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叶林先生和大家分享了两个案例,第一个是浮梁茶“始于汉,盛于唐”的特点,加上当地高岭村是全国村长会议基地,在高岭村打造了一个“大唐茶室”,结合文旅餐饮、茶旅融合,展现大唐浮梁茶的盛貌;第二个与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茶叶的第7代传人合作,在拥有100多亩百年以上古茶树的茶园,打造一个茶旅融合的民宿。

▲浮梁县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叶林

茶文化创新,除了文旅融合,用好国家的政策和资源也非常关键,比如说形成一些特色小镇、特色村,筠连县在这方面近年做了很多工作。筠连县茶叶(红茶)产业发展专班常务副组长谢明生先生介绍了筠连县在大力发展红茶为主的茶产业的过程,其中一个主要的抓手就是一村一品,重点乡村有20个。谢明生先生以迎新村为例,抓住川红特色小镇建设的机遇,建设红茶产业园,目前该村有茶园2.2万亩,13家茶叶加工企业中有8家属于规上企业,销售额达到6000万左右;整个村产值3.8亿,是全国的茶叶专业村。

祁门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胡文华女士表示祁门县把祁红产业的发展作为强农富农,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第一产业。祁门围绕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打造世界红茶之都和全国首个全域茶园无农残城市的目标,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第一方面是围绕这个绿色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和强化祁门红茶的品质保障。祁门建立了一个县乡村三级推力,政企民三级合力,奖培宣三级引力的“三三机制”,来落实责任推进网格管理,强化制度的保障,尤其是引导企业的带动共同构成一个全域茶园绿色防控的共同体;建成了国家级的祁门红茶标准化园区的示范区,来推进茶叶加工生产的清洁化、标准化和智能化。

第二方面是大力推进祁门红茶的品牌宣传。目前正在推进的万里茶道申遗工作中,祁门县是安徽省唯一的节点城市。通过积极举办万里茶道申遗的活动;世界三大高香红茶的对话;中国诗茶大会;以及即将在11月举办的万里茶道申遗,中、俄、蒙三国在黄山市召开的红茶国际论坛等一系列的这些活动,加强祁门红茶的品牌宣传与在社会上、世界上的影响力。

第三方面是大力推进茶旅的融合。祁门地处黄山市一府六县之一,拥有绝佳的生态和深厚的茶文化,祁门在原来的县委大院以及祁门红茶的最早的改良的历史遗迹的基础上,先后建成了祥源的祁门红茶博物馆,天之红的祁门红茶博物馆;同时,把祁门红茶的制作,历史以及品鉴,研学一体化打造,建设了一批茶旅融合的主题民宿,来促进茶旅融合,提升产业链。

第四方面是加大科技的投入,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早在2013年祁门就组建了祁门红茶产业发展局来统筹推进茶产业、茶人才以及茶科技的整块的提升,在政策上、人才培养上、产业升级上,给予政策指导;去年政府又成立了祁门红茶发展集团国企平台,集团在茶叶的基地建设、品牌的打造,以及茶叶的加工上都发挥了示范作用。

今年3月祁门红茶集团开发了安徽省首台套5G智能的茶叶生产线项目,在8月下旬安徽合肥召开的世界制造业大会上成功亮相,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胡文华女士说这些年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祁红产业的发展的,现在祁门红茶也作为万里茶道申遗过程当中,相关活动的专用茶;也作为黄山市国际会客厅的指定用茶。目前,祁门红茶的品牌价值达到了40多亿。

提到政府的支持作用,浮梁县在前几年托市收茶,帮助了很多茶农渡过难关。浮梁县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叶林先生介绍前几年,浮梁对于茶农手里的茶叶全部托底收购。浮梁有10家省级龙头企业、26家市级龙头企业,还有3家国家级的合作社,在政府的引导下按照市场价积极的收购了茶农的茶叶。

在体现担当方面,利川市的国企也起到了领头的作用。利川市政协主席、利川市茶产业链链长刘勇女士说自从2018年4月28号东湖茶叙之后,利川红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但随之而来就发现利川190多家茶企在拼市场等方面做得都很吃力,当时最大的一家企业综合产值也就一个亿,整个的茶产业就显得小、散、活力不足。针对这种情况,去年的3月份利川成立了利川红产业集团,集团成立的初衷就是政府主导企业参与,茶农受益。利川通过五个统一,即统一产业规划,统一品牌宣传,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生产规范,以及统一销售资源,来打造利川红的航母抱团出海。一年多来,运营效果显著,比如说在产业规划上,通过利川红产业集团统筹申报项目更加科学,并形成合力,现在每年有4,000万的产业资金用在茶产业上;品牌宣传上,通过节日、会议、文学作品、文艺作品、创作“利川红”歌曲等方式传播,利川红的知名度逐渐打开了。

随后,九龙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强先生则分享了在杭州西湖区的帮助下,通过这个东西部协作机制,养在深闺的九龙绒巴茶今天才有机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从品牌到企业推动的支柱案例,筠连县茶叶(红茶)产业发展专班常务副组长谢明生先生分享了川红“黄金白露,领袖红茶”的故事。

关于茶叶如何渗入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昌宁县茶叶产业专家组组长王洪斌先生和大家讲述了茶在彝族同胞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他说彝族人早上起来就要烤小罐茶;讨媳妇的时候,在媳妇进家门的时候,要把茶叶拌米撒在新娘的身上;在敬山神的时候,可以没有酒,但是必须要有茶;人感冒发烧,用糊米茶、姜糖茶祛湿祛风。现在,为了让昌宁这些茶文化、茶俗更加发扬光大,在中小学开设了这个茶文化,每周必须有一节课是讲这个茶文化;在这个中小学开展知茶识,明茶礼,爱家乡的茶文化教育。通过这样的教育,当他们长大后出去读书,他要去读书就成为昌宁茶文化,茶品牌的传播大使。

浮梁县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叶林先生分享历史上,浮梁上交的茶税相当于全国的3/8,他希望通过对茶产业的重视,做好三茶统筹的工作,让茶叶对国家的贡献可以恢复到历史的盛况。

▲《茶源地理》系列丛书主编、中国小产区认证委员会茶产业副秘书长吴垠

最后,吴垠主编总结茶首先是富民的,也只有农民富裕了,产业才可持续。同时,茶产业也需要品牌化,只有品牌化之后这个产区的茶的附加值,才有机会通过税的形式来反哺当地的产业可持续发展,形成一条生生不息的链条。

成立“红茶产区发展联盟”

论坛结束后,云南昌宁县、江西修水县、浮梁县,湖北利川市、宜都市,安徽祁门县,湖南茶陵县,四川九龙县、筠连县、荣县等全国红茶主产县(市)的代表举行了“红茶产区发展联盟”成立仪式。

产区代表拿着装有各自产区茶园土壤、代表该产区典型性风味茶叶的盖碗,按顺序依次倒入一个玻璃缸中封存,表达同一片中国土地,同一杯中国茶,同时也象征着大家是相连的,只有携手共进才能更好推动红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书记王云为各产区代表颁发联盟证书,并将“红茶产区发展联盟”首届轮值主席牌颁给荣县茶产区代表荣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伍祁君先生。


▲荣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伍祁君

伍祁君先生对组委会的信任与兄弟产茶县的支持表达了感谢,他介绍荣县位于四川省南部是有悠久历史的产茶区,产茶历史有2,000多年是川南优质早茶区,荣县是中国花茶之乡,主要产品是荣县花茶。伍祁君先生荣县将与兄弟产茶县的各类茶,尤其是广受欢迎的红茶,融入荣县花的元素,把花朵芬芳与茶香分享给更多的人。接下来的一年,荣县将为大家服务好,搭建起沟通交流的平台,也欢迎大家到荣县来,观荣县美景,喝荣县花茶。

至此,2023中国(成都)红茶产业发展大会圆满结束。

当天下午,吴垠主编还对利川市政协主席、利川市茶产业链链长刘勇女士,九龙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强先生,筠连县茶叶(红茶)产业发展专班常务副组长谢明生先生,浮梁县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叶林先生,修水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齐军先生,昌宁红茶产业发展协会会长李忠文先生等红茶产区代表进行了专访。

作为“2023中国成都(秋季)国际茶业博览会”主论坛活动,本次红茶产业发展大会是一次整合产区共促发展的积极探索,活动受到产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一致肯定。未来,成都茶博会将与更多专业机构紧密合作,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致力于开展更多有影响力的行业配套活动,助推三茶统筹高质量发展。

来源:四川茶博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8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