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制茶潜力无限

找到约149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博会,出击“中茶杯”,江西茶潜力无限!

“中茶杯” 茗战之巅

中茶杯

SPRING

我国茶界历史最悠久、公信力最高的评比品牌

被誉为“中国茶界奥斯卡”

鼎承茶王赛

华巨臣倾平台之力打造的赛事品牌

茶行业最具专业性的高规格标杆赛事

中茶杯+鼎承茶王赛

SPRING

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专业化赛事流程,权威资深的审评团队

协会机构的强力背书,多维度广辐射的强势宣传

全品类、全国茶产区覆盖

打造茶行业顶尖年度评选赛事

“中茶杯”第十一届国际鼎承茶王赛春季赛,于2021年3月10日正式启动,经过长达2个月的征集、审评,“中茶杯”第十一届国际鼎承茶王赛春季赛“茶王”正式诞生,江西获奖名单如下!

“中茶杯”第十一届国际鼎承茶王赛

春季赛江西获奖名单

江西赣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神脉溪牌“都昌黄金芽”】

都昌观音山茶业家庭农场——【鄱茗牌都昌白茶】

浮梁茶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禄合红茶一级/特级】

金奖

庐山东林雨露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东林雨露牌庐山云雾茶】

会昌永隆乡佛云山茶厂——【赣南高山茶 “沸云山”牌佛云山毛尖】

“中茶杯”第十一届国际鼎承茶王赛春季赛,不仅得到茶企的积极响应,还获得了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宜昌市农业农村局、恩施州农业农村局、柳州市农业农村局、梧州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远安县农业农村局、汉中市茶产业办公室等政府机构的大力支持,积极当地组织茶企参赛。

本届赛事覆盖6大茶类,影响力辐射全国17个产茶省71个县市,强势集结180+家企业报名参赛,收集280份审评茶样,赛事规模空前。

赛事评审团由中国茶叶学会专家库抽选茶行业各类别茶权威专家组成,采取密码审评,审评前统一编号的方式,对全国范围内各茶企选送来的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黑茶、普洱茶、再加工茶、茶制品、特种茶等多类型茶叶样品进行专业审评。

江江 /以茶之名,凝聚匠心之选/

为制作一杯好茶,制茶人总是用时间去磨练工艺,用匠心沉淀其滋味,不断贡献更多好茶给世人,而他们的初心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奖项就是最好的证明。

“中茶杯”作为茶界专业化赛事流程,有着权威的专家评委,近千家茶企强势加入,超强大宣传攻势,打造茶行业顶尖年度评选赛事。

“特别金奖” 茶企表现惊艳

“中茶杯”第十一届国际鼎承茶王赛有五家江西茶企入榜,在现场参与颁奖活动的江江表示既喜又忧,喜的是这次赛事有三家茶企获得了“特别金奖”,他们分别是:江西赣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神脉溪牌“都昌黄金芽”】;都昌观音山茶业家庭农场【鄱茗牌都昌白茶】;浮梁茶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禄合红茶一级/特级】,三家中有两家来自九江都昌。近年来,都昌县把“两茶一水”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脱贫攻坚、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来抓。茶园面积由2013年的从1.4万亩扩大到2020年的3.5万亩,精品茶叶产量由30吨增加到2020年的170吨,综合产值从1.4亿元增加到3.5亿元,从业人员由0.8万增至2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为产业扶贫、乡村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都昌县也不断的举办茶叶技术培训班、通过生态绿色种植,加上精细管理,提升加工工艺,使得茶叶品质不断的提升,屡屡在国家级茶业评比中连续获得大奖,可喜可贺。

赣茶融媒体走访

江西赣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赣茶融媒体实拍

庐山东林雨露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赣茶融媒体走访

会昌县永隆乡佛云山茶场

获得“金奖”的两家茶企:庐山东林雨露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东林雨露牌庐山云雾茶】;会昌永隆乡佛云山茶场【赣南高山茶 “沸云山”牌佛云山毛尖】,这两家茶企,江江都曾有幸去过,“东林雨露”基地在庐山云雾茶核心产区庐山五老峰下,这里高海拨的气候环境和潺潺山泉,将“东林雨露茶”滋养成绿茶中的极品。赣州市会昌县佛云山茶场主基地位于海拔为1034米的会昌县永隆乡小寨村佛云山。茶园地处赣闽两省交界处,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温暖湿润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山高雾多,这里出产的“赣南高山茶”实为茶中珍品。

逆转弱势 仍需多头发力

此次,有幸现场直击此次颁奖活动,看到全国多家茶企为好茶而战,为荣誉为拼,尤其看到咱们大江西的茶企也站在了领奖台上,内心感动满满,但是当看到仅仅只有五家江西茶企拿到奖项,也不免有些失落,面对全国你追我赶、时不我待的茶叶局势,江西茶能否从突围中重振辉煌?可能还需奋起直追。

从走访来看,近几年江西茶也在发力,例如逐年增加茶叶产量,打造有机生态茶园,推动茶叶出口贸易……等等,但在茶品创新、品牌推广、包装文创设计、销售渠道建设上江西茶始终还缺一些火候,江西好茶很多,但因为种种原因(例如江江了解到的参与中茶杯评比首先就需要相关证照齐全)未能参加此次评奖活动,也甚为遗憾,但这也侧面激励大家以后需更加规范经营与标准化管理,不断提升品质,才能更好地推动茶产业健康发展。这次评选江西虽入选企业不多,但“特别金奖”的比例还是可喜的,这说明我们江西茶潜力无限,找准我们的弱势,重拳出击!

江西茶,还需众人合力,方有美好未来!

来源:赣茶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先生驾鹤西归去,天国增添一茶仙丨深切怀念著名茶专家曾云荣

中国著名茶人曾云荣先生于2021年4月5日凌晨一点二十五分不幸逝世,享年79岁,他一生为云南茶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勐海县劳动模范、西双版纳州劳动模范、云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觉农勋章获得者,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他的去世,是我国茶业界一个重大损失。

在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勐海,人们经常见到一位活跃在勐海重大茶事活动中的茶界闻名、精神矍铄、年逾七旬的老茶人,他就是人称老茶树的曾云荣研究员。


曾云荣这位生于1942年9月澜沧拉枯族汉子,1961年从云南大理农校茶叶班毕业后,被分配到勐海这个“普洱茶之乡”从事茶叶科技推广、研究工作数十年。长期担任勐海县茶办主任,兼任国家级、省级茶叶协会顾问、副会长、理事等职,几十年辛勤耕耘、事茶不倦,为勐海的茶叶发展、财政增收、茶农脱贫致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先后被评为云南省 “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 “全国人文科学优秀专家学者”和“西双版纳科技带头人”,200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7年被评为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获茶马奖,2013年获得了“吴觉农思想贡献奖”和吴觉农勋章。2019年8月,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茶是我的灵魂,茶汤浸透了我的每个细胞;我崇尚茶树带给人类健康的自然属性,崇尚茶叶所蕴含和折射出来的人生哲理”。这是老茶树曾云荣对茶的诠释,践行着他对茶的热爱和执着,谱写了他绚丽多彩的茶叶人生。

一、推广茶园丰产栽培技术,铸就云南第一产茶大县建功勋

1961年中秋,毕业于云南大理农校茶叶班的曾云荣,身背简单行李和茶叶书籍,只身来到勐海县农科所报到,被分配做技术员工作。为了摸清勐海县的茶叶历史、古茶山分布,茶叶品种和传统种植等情况,他利用上山下乡的机会深入古茶山调查研究,获得了可贵的第一手资料,并被勐海悠久的茶叶生产贸易历史和独特丰富的民族茶文化深深吸引。同时他看到由于历史和科技等原因,群众在茶树种植管理上还沿袭着刀耕火种、粗放经营,让茶树靠自然地力生长,重种轻管、重采轻养,造成茶树长势差,茶叶单位产量很低的现状。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目标:要恢复茶山的生机,大面积发展茶叶,造福社会,造福茶农。首先要从发展新茶园,改造老茶园,提高茶叶产量入手。拉祜汉子说干就干,他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制定周密计划,克服重重困难,投入到茶园改造实践中。为了给勐海发展新茶园建立样板,他连续八年亲自到景真村蹲点,建立了全县第一个属社队企业的茶山“勐遮公社景真大队茶山”,茶山面积达521亩,实施了规格化育苗和新茶园开挖种植沟新技术等,并依托景真茶山试点为全县培养了56个茶叶辅导员和大批农民技术人员,带动全县发展了74个大队茶山,6个公社茶山,共种植3.2万亩茶园,成为全县的主要茶园。78年到81年,在勐阿公社南朗河进行了茶树丰产栽培试验,经过三年时间,使茶园单产由原来的60斤增到10亩平均单产333.8~521.3斤。82年利用该技术对勐海公社景竜大队近于荒芜的164亩茶园进行改造,投产后单产由9斤提高到174.1斤,取得了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


他的努力使人们看到了勐海茶叶发展的潜力和希望, 1986年,国家农业部、外贸部给勐海下达了改造万亩低产茶园、建成出口基地的建设任务,他被任命为出口基地建设办公室主任兼技术总指挥,经过三年的努力,在该县8个乡20个村,共改造10248.8亩,超额完成了改造1万亩的任务指标,单产由原来的42斤提高到138.96斤,5年共增产2.7万担,茶农增收696.8万元,县财政增收218.9万元。


1990年,勐海县人民政府根据出口基地建设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制定了10万亩单产100斤的“101”基本茶园建设工程计划,他“一人设计,带领多人施工”,到2000年为止,完成了100648亩的改造,超额完成计划,全县产量达24万担,使勐海县茶叶生产登上新台阶,成为云南省第一产茶大县,这一项目被省政府评为出口创汇一等奖,为茶农增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 茶树品种繁育多样化、优化茶叶产业结构,提升科技服务质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勐海茶叶品种混杂和品质不佳的问题亟待解决。曾云荣跑省上,去州上争取项目,1992年创建了西双版纳州茶树良种场,基地面积达400亩。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思茅、临沧等地引进云抗十号、云抗十四号、长叶白毫、矮丰、云梅、云瑰等10多个国家级、省级茶树良种。定植了53亩母本园,建立了20亩苗圃,每年繁育扦插苗百万株,逐渐替换了产量和效益偏低的老化品种。为了加快全县茶叶产业发展,他组织建立了茶叶技术辅导站、茶叶技术推广站、茶叶生产示范站等示范推广机构,健全了全县茶叶技术推广服务网络,提升了全县茶叶科技服务质量和水平。他设计和组织了实施“茶樟间作”、“茶园综合技术栽培实验示范”等科研课题。培训了一批农民技术员,培养了95名职业中学茶业专业毕业生及38名茶叶辅导员,为勐海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输送了大批茶叶科技骨干和基层技术人员,使勐海茶叶的品种、品质、制茶工艺有了质的飞跃,提升了勐海茶叶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为该县后期打造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和全国普洱茶知名品牌创建区建设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三、非洲植茶 播撒友谊 为国争光

中国是世界茶树的故乡,世界各国的茶树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中国,茶叶是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又一重大贡献,是连接世界各国的纽带和桥梁。上世纪60年代,党和政府播撒友谊,援助非洲。1969年8月至1972年5月,曾云荣被国家农垦部选派到非洲参加中国援助马里共和国专家组,承担建设100公顷法拉果茶场任务。出征前他激动的说:“能被国家选派到非洲去帮助种茶,承担这么光荣重大的任务,能代表国家去尽一点国际主义义务,我感到非常荣幸!请党和政府放心,我一定努力工作,为中国人争光争气!”。

马里气候酷热,由于长期受殖民地统治影响,这里各方面条件都很差。在马里法拉果茶场,他主要负责茶苗繁育和协助管理20公顷生产茶园,这里本来不是茶树繁育生长最适宜区,在这里种茶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难题。马里气候条件能不能育出优良的茶苗,让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怀着为国争光的政治责任感和发展中马友谊的历史使命感,克服气候环境不适、生活习惯迥异、语言不通、交流不畅、思念家人等重重困难,积极迎接挑战,直面压力,不辞辛劳,一心一意扑在援助马里种茶这项伟大事业上。经过反复推敲设计、测算实验,他选择搭棚遮荫以降低温度,改良土壤以保持水分,采用茶枝条扦插繁殖办法累计育苗500余万株,在当地创造了历史奇迹,受到了马里政府和中国驻马大使馆经济参赞的肯定和赞扬。


在非洲的第二年,有关方面又把定植80公顷面积所需300万株茶苗的任务交给了曾云荣,他带领当地黑人员工一起从事茶苗繁育工作,在实践中他言传身教、手把手传授当地员工技术和要领,不但如期超额完成了300万株茶苗的繁育任务,而且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为当地茶树栽培种植储备了人才。19 71年,非洲遭遇大旱,流进马里锡卡索的东法拉果和西法拉果两条河的水流量锐减,马里恶劣的沙漠气候立刻加剧,严重影响着已经移栽成活茶苗的生长,出现了成片的枯萎濒临死亡,眼看着自己和马里兄弟一年多的辛劳将被无情的恶劣气候所摧毁,曾云荣感到心如刀绞一样难过,他寝食难安,焦躁万分,个人荣辱事小,祖国和人民的荣辱事大,不行!他骨子里拉祜族那种坚韧刚毅、不服输的个性迸发了,他决定用自己的智慧与恶劣气候搏一搏!他急匆匆到河边去勘察,查看河水流量,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河里一小股水流,使他产生了智慧的亮光,他决定堵坝蓄水,引水灌溉茶苗。他立即带领当地兄弟砍伐木料、下水堵坝,把河水积存起来导引到茶园,久旱的茶苗得到了水的滋润,渐渐地复活,并重现了勃勃的生机。

曾云荣在非洲种茶的故事,充满着辛勤智慧和传奇,也是他人生最光彩的一笔。中国专家的身体力行、百折不挠的精神和作风,令受援国的官员专家和民众刮目相看,深为敬佩。我国驻马里大使馆经济参赞对他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不久他积劳成疾,祖国和人民关心他的健康,决定让他提前离开非洲回国治疗。当听到他要回国的消息,那些与他一起共同为茶叶事业流血汗的马里朋友,不约而同聚集在一起,依依不舍地欢送这位为他们繁育茶苗、教他们茶叶科技的中国专家,至今当地人还在传颂着中国专家教他们种茶的故事。这是令他永远难以忘却的一段异域情怀,他的工作得到受援国肯定,为祖国和人民争光添彩。

四、替代种植,以茶代罂驱毒魔

毒品是全人类社会公敌,禁毒斗争是世界人民一项艰巨的任务,不少仁人志士为之付出了可贵生命,毒品一日不除,世界难得安宁。为此,联合国制定了帮助毒品产地实施替代种植,发展当地经济,驱除毒魔的战略。


一提到“金三角”,让人不由自主想到毒品,它成为了毒品、毒源和罪恶的代名词。1992年受缅甸禅帮东部第四特区政府的邀请,曾云荣一行到离勐海县边境不远的缅甸边境地区进行考察,寻找以农业种植替代罂粟的办法,看到一片片美丽妖娆的罂粟花,他们的心里都沉甸甸的。深知毒品危害的曾云荣住在色勒县政府铁皮瓦房招待所里彻夜难眠。第二天,他迫不及待地把用种植茶叶来替代罂粟的设想提了出来,他认为缅甸的色勒、大勐养、帮角等地适宜种茶。考察完毕,勐海县与禅帮东部第四特区政府签订了《合作建设百亩茶园协议书》,协议规定:由勐海县出专家、技术、种籽、工具等,帮助缅甸东部禅帮第四特区种植建设茶园100亩,产量指标每亩达到100斤,3年投产。协议签订后,曾云荣奉命率领茶叶科技工作者,带着茶树种籽出境,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出国种茶之旅。


在缅甸色勒山区的一片罂粟地,他和他的同伴在那里安营扎寨,带领当地“烟民”开垦种植示范茶园。为了验证茶叶替代罂粟种植在色勒地区的可行性,他们根据不同地形、土壤、气候特征,分别在勐养种了3亩,帮角种21.6亩,色勒种近100亩,并对三个试点茶园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规划,制定了技术规程。茶苗种下后,曾云荣安排技术人员负责茶园和茶树幼苗的日常管理,自己每隔一两个月都要到境外去看一次,亲自到三个试验点细心的查看茶苗的生长情况,与缅方人员会晤交流,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中国工作组的辛勤工作及缅方的积极配合,小茶树一天比一天长高长大,不满三年就成园了。1996年投入开采,按照当时茶叶价测算,1亩茶叶鲜叶收入达到700元,比种植一年生的罂粟经济收益要高出许多,项目取得成功,“烟民”转为“茶农”,再不想种那害人、被诅咒的“罂粟”了。中缅双方认为:茶园建设过程中,密切了两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发展。此后这种替代种植方式被广泛推广到西双版纳州与周边国家传统毒源区的各类农业技术合作中,出现了“水稻替代”、“甘蔗替代”等模式,被联合国和中国政府定为“中国云南勐海禁毒模式”,为人类社会最终驱除毒魔奠定了基础。

五、资源普查立新功,言传身教育后人

澜沧江中下游是茶树的源产地中心地带,这里曾经生长着闻名世界的野生茶树王和栽培型茶王树,它们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化石和悠久产茶历史的见证,勐海是当之无愧的茶的老家,历经千年,一直在中国茶史、世界茶史上默默的书写着厚重的民族茶文化传奇。


为加强古茶树保护利用,1991年曾云荣被勐海县任命为古茶树保护委员会主任,具体负责实施对古茶树的保护工作,为古茶树保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促进了古茶树保护利用开发,造福茶区各族群众。2002年6月,在州茶业协会与他的积极协调下,西双版纳州政府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云南省茶业协会在景洪联合成功举办了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国内外180多名茶界专家学者出席,为中国普洱茶产业的复兴起到了“正名”和极大推动作用。


为了挖掘西双版纳州资源优势,做强做大普洱茶产业。2004年3月至7月,西双版纳率先组织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州古茶园古茶树资源普查工作,他作为该项工作的领导小组成员兼任勐腊普查组组长,他虽然年逾六旬,但带领年轻组员一起翻山涉水考察、征集古茶树资源,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他与人合作编写出版了《历览西双版纳古茶山》一书,成为人们了解西双版纳古茶树资源、茶叶发展史和茶文化的工具性书籍,同年该项目被评定为西双版纳州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10月,年逾古稀的他依然被西双版纳州古茶树资源普查保护领导小组聘请为专家顾问,他走进古茶园、见到古茶树似乎变年轻了,高山陡坡均被他踩在脚下,雄姿勃发,精神抖擞。


曾云荣常常回忆起自己为茶叶事业奋斗走过的历程,有苦有乐,有悲有喜,然而他想得更多的是把一生积累的茶叶科技知识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多年来他不仅积极实践,他还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成果书写下来,供茶叶科技工作者参考学习,先后在《云南茶叶》、《普洱茶论文专辑》等书刊上发表了《澜沧江茶山论古今》、《缅甸掸邦东部的春天》、《发展茶樟间作园,振兴勐海茶业》、《浅析勐海的茶叶生产发展》、《建立南糯山万亩茶场的初步设想》、《勐海县茶园生产栽培试验示范》、《勐海茶叶四十年》和《普洱茶的功效作用》等。2003年前后,他先后创建了茶樟间作示范基地和曾氏老茶树茶厂,在他的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下,一大批年轻科技人员迅速成长起来,有的已经成为省厅领导,有的已经成为茶叶产业发展带头人和高级专家,儿子、儿媳在他的影响下也加入了茶叶行业,并成为行业专家和科技骨干。在他的影响和帮助下,在勐海县从事茶叶科研生产、加工销售的100余名茶叶专业人员获得了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技术职称,大大增强了各茶企技术骨干的信心,提高了大家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使普洱茶加工工艺不断得到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增加,勐海普洱茶在市场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勐海茶叶产业得到了发展,据统计,截至2020年,勐海县共有茶园总面积90.7万亩,干毛茶总产量 3.17万吨,精制茶产量1.58万吨,综合产值超百亿元,使勐海成为名副其实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和全国普洱茶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008年,在勐海茶办岗位上奋斗了近半世纪的曾云荣光荣退休了,但这匹立志终生为普洱茶事业而奋斗的老马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市场经济发展给普洱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他更是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茶叶的文化交流、科普宣传及品牌推介上来,把自己的生活和茶叶紧紧联系在一起,一刻也不能分离。


随着科技和检测手段的发展,优质、生态普洱茶的保健功效越来越被世人所接受、认可,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在追崇着普洱茶,普洱茶蕴育着无限商机,有些有战略眼光的商家和爱茶人士接踵而至来到云南考察,寻求发展机遇。勐海因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和丰富的茶树资源吸引了行家眼球,纷纷组团来这里考察,他们到勐海首先想到的是拜访老茶树曾云荣,希望从他那里得到指点和建议。对来访者,曾云荣始终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热情接待他们,对他们的问题一一作答,从他谦和的态度和淳朴的话语中,人们悟出了普洱茶的真谛,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一些到访者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当场拜他为师。


2007年在广东从事茶叶生产经营近40年的老茶人陈升河率领自己的团队到云南各主产茶区考察,最后听取老茶树曾云荣的建议,决定扎根勐海发展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在勐海建立了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2008年曾云荣和著名茶企陈升茶厂的陈升河董事长、时任西双版纳州茶业协会会长彭哲、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汪云刚研究员联手发起成立了老班章茶研究会,以一个村茶叶成立研究会的,这在全世界是一个创举,聚集了全国茶叶界知名专家和茶叶爱好者,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一下声名远播,稳坐勐海数千家茶叶企业第二交椅,年销售额达数亿元,茶厂基地老班章村茶农收入从2010年户均收入20万元,到2014年人均收入达20万元,成为全国少有的以茶扬名的古茶村,在陈升茶业有限公司的支持下,老班章村容村貌发生面目一新的改变,户户建起了小洋楼,人人买起了小汽车。几年来,作为专职副会长的曾云荣带领他的专家团队深入老班章开展生境调查和品质形成机制研究,指导当地茶农对老茶树进行科学管理,努力维护老班章这个普洱茶品牌和普洱茶标杆,持久造福当地茶农群众。如今,勐海各个古茶村争相要求与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合作,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与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合作,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才有希望。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初制加工基地建到哪里,那里的面貌就会焕然一新。


弘扬民族茶文化,助推勐海茶产业发展,老茶树曾云荣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积极参加勐海茶叶茶文化协会活动。几年来他热心于茶叶协会工作,不顾自己年高多病,有时在医院输液,他刚拔掉吊针就走进茶山为茶农授课,普及茶叶知识和茶文化,在勐海的西定、苏湖、南糯山、勐宋、勐满及澜沧的景迈等古茶山多次留下他活跃的足迹,中国国际普洱茶节、勐海茶王节、茶叶品鉴会等重大茶事活动留下他矫健的身影。同时,他深知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撰写了珍贵史料“勐海茶叶百年”和“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勐海”等,还把多年来从事茶叶推广研究的经历经验整理发表在相关报刊杂志上,被广大读者广为传颂和学习。2015年他被中国茶叶学会评为“全国学会工作积极分子”。


围绕云南省打造千亿元茶产业,让云茶走向世界的宏伟目标。老茶树曾云荣老当益壮不仅到广东、北京、上海及省内茶叶展销会宣传茶文化、推销茶品牌,还亲自韩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宣传、推广普洱茶文化,提高普洱茶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影响力、知名度,促进云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老茶树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019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曾云荣获得这一至高荣誉。纪念章使用铜胎镀金材质,通径为50毫米,主要元素为五星、“70”飘带、团锦结、如意祥云和光芒,主色调为红色和金色。核心部分为五星,代表国家荣誉。


老茶树曾云荣是茶叶界的旗帜和标杆,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楷模!我们永远怀念他!


以上内容转至勐海县茶业协会。


2020年10月22日,我们在考察南糯山之际,到勐海县城曾云荣家中,现场采访了曾老师,当时曾老师身体状况就不是很好,身体虚弱,腿脚不灵便,还一直在咳嗽。在我们表明来意之后,曾老师仍是强打精神,非常爽快地接受了我们的专访,我们感动之余,内疚万分。




 今天惊闻曾老师噩耗,不胜悲恸和惋惜,刚刚还在收听采访他的录音,呜呼!音容尚留,斯人已去!从此人间少了一位专家,天国多了一位茶仙。相信有茶相伴,天国不会寂寞,惟愿曾云荣老师一路走好!


以下是我们采访曾云荣老师的部分内容:

作者:曾老师,您好,很荣幸来采访您,我们今天的第一个问题是,南糯山的“南糯”是什么意思?

曾云荣:傣语中,“南”是水的意思,“糯”是竹笋的意思。之所以叫南糯山就是因为以前的哈尼人用山上产的竹笋招待傣王,傣王吃过后很满意,就用它来命名了。


作者:那棵800多年的茶树王,是您们最先发现的吗?

曾云荣:你说的是半坡老寨的开才家认养的2号树吧,是我们发现的,当时邹家驹、黄炳生一些专家还来鉴证,就住在山上,还搭了帐篷,记得他们还和寨子里的哈尼人一起唱歌跳舞。因为路比较难走,从寨子里到茶树王那里要1公里多,路宽也就1公尺左右,当时他们提出来要修路,我说不能修,如果小车、摩托车和拖拉机都进去,生态就完全被破坏了!


作者:那么1号树又是哪一棵?它的树龄又是怎样鉴定的呢?

曾云荣:1号树呢,就是沙归捌玛茶厂上去的那棵,也就是1995年死掉的那棵,这棵树的树龄争议很大。因为1953年专家们最先发现这棵1号树的时候,旁边还有一棵大茶树,就砍了一棵,经过数年轮测算出它的树龄为800年以上,再根据哈尼人父子连名制推算,按第一代栽种这棵茶树沙归,平均每一代按20岁估算,到当时正好是55代,作出1号树的树龄也在“800年以上”的结论。


作者:曾老师当了30多年的茶办主任,请您介绍一下勐海的茶资源。

曾云荣:我是1974年开始当的茶办主任,一直到2008年,干了33年的茶办主任。根据2008年的统计,勐海的茶资源共有24万多亩,现在已经有87.6万亩了。从1957年云南省茶叶工作会议在西双版纳召开,根据当时勐海茶科所的老所长蒋铨和勐海茶厂的厂长唐庆阳普查的古茶树资源,按每亩240株的密度统计,勐海的古茶园面积共有8.8万多亩,这个数据一直沿了好长时间。现在统计测量的勐海古茶园,共有4.8万亩。实际上不止这个数,在打洛曼夕到勐板这片,茶园跨度有几十公里,我估计至少也有1万亩。


作者:南糯山1号茶树王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曾云荣:天灾人祸,可以说是和人有关,虽然年老体衰是自然规律,但是我们为了延续它的生命,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其中有一条就是用了水泥,在树下铺了水泥造成,可以说是好心办了坏事啊!千家寨那棵2700年的茶树王,也有这种情况,人们为了观赏方便,把它围起来,还修建了石埂和石碑。当年为了保护这棵树让我发言,我就讲了南糯山1号茶树王的教训,说人为使用了水泥保护不当,才让它过早死去。为这个事云南省茶叶协会的邹家驹还发了文,质疑台湾茶商建亭立碑伤害了茶树,结果人家还和他打了官司。


作者:南糯山上以前有没有茶马古道?

曾云荣:有的,在从多依寨到丫口老寨,往景洪嘎洒方向,这条古道现在还可以走,它的历史很久了,可以说和南糯山得名的时期相同,因为当年傣王命名南糯山的时候,走的就是这条茶马古道。

从丫口老寨出发,有3个条路线:

一条是走嘎洒到景洪再到普洱。

一条是从南拉、小乎拉到佛海,从佛海又分2条,1条经糯扎渡往勐往方向到普洱。1条从打洛到景栋到缅甸仰光,从仰光一边前往印度的加尔各答到尼泊尔最后到西藏;一边到香港和东南亚国家。

一条是从格朗和、帕沙、勐混到打洛。

作者:南糯山以前的南糯白毫为什么那么出名?用的是什么工艺?

曾云荣:关键是原料,做好的用捌玛的原料,采摘的时候必须用一芽一叶的半开叶,现在说南糯白毫是烘青绿茶,实际上还是用炒锅干燥的,应该属于炒青绿茶。


作者:南糯白毫是用机器做的还是手工做?

曾云荣:手工的,84年的时候我们用云南茶拿去评奖,因为是云南大叶种,苦涩味重都没有中奖,只有勐宋那卡的竹筒茶,因为形状独特,被评了一个造型奖。

作者:南糯山以前做的红茶是红碎茶还是红条茶?

曾云荣:红条茶。


作者:勐海这里有很多河流,有几条是从南糯山留下来的,由于这些河里的沙子闪闪发光,勐海的地下水也有这种情况,有人称之为白沙水,经过这种白沙水发酵的熟茶,滋味特别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曾云荣:这应该和勐海的地理特点有关,我怀疑南糯山上有矿石,才会形成这种白沙水,南糯山比较大的河就是流经多依寨、半坡老寨和石头寨那条河了,现在叫南糯河。

采访团队:今逸堂、企业外脑、新茶媒、勐海县茶业协会

记录、文字整理:刀哥

图:王磊

资料提供:勐海今逸堂茶业有限公司

更多好文及茶文化知识,请关注新茶媒,关注刀哥说茶



云雾雪峰 茶香洞口——洞口雪峰茶高质量发展推介会在邵阳洞口成功举行

云雾雪峰 茶香洞口

雨生百谷,万物逢春。4月19日谷雨节,一场主题名为“云雾雪峰,茶香洞口”的洞口雪峰茶高质量发展推介会在邵阳洞口举行。

来自国家茶叶行业组织领导、湖南省政协及省直涉茶部门、全省重点茶叶生产市县的领导、14市州行业组织代表、全省产业龙头企业代表、茶叶加工高级专家工作室代表、湘派茶馆代表及新闻媒体记者近300人相聚美丽的雪峰山下,共叙茶缘、共话茶事、共谋茶业,共同见证洞口雪峰茶从“茶叶”到“茶业”,从“为茗”到“为民”,别有“洞”天的产业发展之路。

洞口县素有“雪峰蜜桔之乡、宗祠文化之都、蔡锷将军故里、抗战决胜之地”等美誉。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好洞口“三区一中心”战略,传承好“洞口雪峰茶”历史文化,构建好“洞口雪峰茶”区域公用品牌,洞口人民举全县之力办好这次推介会——邀请行业大咖助力推介、部门领导致辞寄语、专家学者雪峰论茶、使用包装授权颁牌、校县合作联盟转化、银企授信合作签约、地方特色歌舞表演……无论从会议规模、参与人员、多彩节目,还是提振信心的签约仪式、鼓舞人心的现场效果,无不体现着社会各界对洞口雪峰茶的重视关注,对洞口雪峰茶香茗品质的高度认可,对洞口雪峰茶潜力无限的美好期许。这场“最美四月天”里的推介会,迈出了“洞口雪峰茶”复兴和腾飞的关键一步,也成为“洞口雪峰茶”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兴茶结硕果 茶香雪峰山

“天地一时小,惟余洞口宽”道出了洞口县深处宝地的气魄和格局。洞口县地处雪峰山东麓,境内峰峦挺拔、溪流纵横、山高林密,素有“山奇、水碧、洞幽、林茂、茶丰”的美誉,茶树“山崖水畔,不种自生”,被称为“雪峰茶乡”,是湖南重要的茶文化发源地、茶叶主产区。洞口雪峰茶生长于海拔500米—1200米,常年云雾缭绕、小溪潺潺,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雨洗青山四季春”的宜茶环境,“高山云雾出名茶”的独特地形,成就了“洞口雪峰茶”独特品质。

“天地一时小,惟余洞口宽”道出了洞口县深处宝地的气魄和格局。洞口县地处雪峰山东麓,境内峰峦挺拔、溪流纵横、山高林密,素有“山奇、水碧、洞幽、林茂、茶丰”的美誉,茶树“山崖水畔,不种自生”,被称为“雪峰茶乡”,是湖南重要的茶文化发源地、茶叶主产区。洞口雪峰茶生长于海拔500米—1200米,常年云雾缭绕、小溪潺潺,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雨洗青山四季春”的宜茶环境,“高山云雾出名茶”的独特地形,成就了“洞口雪峰茶”独特品质。

公元1385年,洞口雪峰茶被钦定为贡茶,演绎了千年茶韵香满雪峰的传奇故事;如今,将军红,云雾绿,洞口雪峰茶已然成为了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乡村振兴的“金叶子”。在洞口县委、县政府对茶产业和茶旅融合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下,在科技和文化的共同助力下,洞口的茶产业逐步走向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2023年,洞口县茶园面积6.62万亩,年加工能力2万吨以上,茶产业实现综合产值27.26亿元,综合实力居全省产茶县市区第6位,洞口茶产业已成为区域内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湖南省千亿茶产业的重要力量,生动描绘着“一片叶子一方共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洞口雪峰茶品质优异,色、香、味、型俱佳,不只是单一品种的单一发展,而是以红茶、绿茶、白茶、黑茶等多茶类的竞相发展,也有力展示了湖南茶产业以“潇湘”绿茶、湖南红茶、安化黑茶、岳阳黄茶、桑植白茶等竞相绽放,“三湘四水五彩茶香”的发展格局。

茗香飘洞口 宾朋纷自来

出席洞口雪峰茶高质量发展推介会领导、嘉宾有: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驻会副主任郭真明,省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谢商文,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总经济师、省供销集团董事长赵劲松,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年艳,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原副会长沈立江,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茶文化首席专家、中华茶祖文化理论奠基人蔡镇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尹祎,省人大农业委法案调研处处长刘帅,省人社厅专技处处长侯自芳,湖南科技大学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琳,中共洞口县县委书记吴韬,中共洞口县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贺永亮,湖南省茶业协会会长、湖南省茶业集团董事长周重旺,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萧力争,中共洞口县县委副书记、统战部长郭向荣,洞口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欧阳佑春,衡阳市茶业协会党支部书记、衡阳市人大常委会原一级巡视员王美志,邵阳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刘德胜,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原一级巡视员李云才,省供销合作总社原副巡视员、湖南省茶业协会原会长曹文成,省供销合作总社科教处处长刘娟,省工商联商会部主持工作副部长周彬彬,湖南日报邵阳分社副社长曾佰龙,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处一级调研员罗伟玲,民革湖南省委会秘书长、一级调研员戴明星,省市场监管局执法稽查局一级调研员王林志,湘西州委副秘书长陈忠耀,农业部农业品牌专家工作委员会专家铁丁,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王沅江,湖南农大园艺园林学院茶学系教授沈程文,邵阳市茶业协会会长、洞口县茶业协会会长、湖南古楼雪峰云雾茶公司董事长肖冬红以及岳阳市、湘西州、安化县、长沙县、桂东县、桃江县、古丈县、石门县、保靖县、新化县、沅陵县、吉首市等重点产区政府代表,14个市州茶叶行业组织书记、会长、秘书长代表以及湘派茶馆、五彩湘茶企业、洞口县茶叶企业代表、洞口雪峰茶经销商等。

出席今天会议的还有: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省政协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省供销合作总社、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信厅、省人社厅、民革湖南省委、省工商联、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等省直厅局的部门负责人和厅局部分老领导,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全省省级茶叶行业、文化产业行业组织、茶叶科研机构的负责人,以及洞口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部分县直以上单位负责人、商会代表、茶企代表、签约代表、省市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等。

出席推介会的新闻媒体有: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湖南总站、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中新社、国际在线、中国网、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湖南卫视、湖南日报、新湖南、红网、湖南卫视茶频道、搜狐网、新浪网、中国茶产业周刊、湖南茶业公众号、今日头条、《茶道》湖南、湖南茶网、华声在线、芒果茶道、《茶道》杂志社、《湖南茶业》《茶业周刊》以及邵阳日报、邵阳新闻网、云邵阳、邵阳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邵阳城市报等50多家中央、省级和省内部分市县新闻媒体记者。

将军红,云雾绿

烹茗献客,共话茶事

洞口县委书记吴韬致辞

“雨后烹茗千家醉,风过雪峰带茶香。洞口县是蔡锷将军故里、雪峰蜜桔之乡、宗祠文化之都、抗战决胜之地,也是重要的茶文化发源地、茶叶主产区,素有“雪峰茶乡”之美誉,为八方来客敬献三杯茶。一个故事一杯茶。邂逅历史、感悟人文。相传1385年,一代名将蓝玉行经洞口古楼,为洞口雪峰茶醇厚甘美的口感所倾倒,遂将其进献朝廷,被明太祖朱元璋钦定为贡茶,是湖南十大名茶,是湘西南地区茶文化的靓丽名片。一种甘甜一杯茶。沉浸生态、品味自然。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和土壤条件,赋予雪峰茶芽头鲜嫩、茶香持久、滋味醇甜的独特魅力。一份祝福一杯茶。分享幸福、展望未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洞口县将雪峰茶作为重点主导产业,科学编制发展规划,研究出台支持政策,专门成立茶叶协会,持续推动洞口雪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开放包容、求实创新、崇文尚礼的洞口人民将与大家一道让洞口雪峰茶绽放别样精彩。

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总经济师、省供销集团董事长赵劲松致辞

“希望邵阳、洞口业界以这次推介会的举办为契机,充分发挥蔡锷故里、红色文化、雪峰云雾、茶香洞口等人文旅资源优势,推介好洞口雪峰茶,构建好洞口雪峰茶区域公用品牌,推动洞口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加速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助力推进洞口“三区一中心”战略,助力打造茶文旅融合发展,促进洞口雪峰茶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打造“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新征程中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与标杆。恳请来自全国茶叶行业组织、专家和广大客商,更多地关心支持湖南茶产业、关心支持邵阳、洞口茶产业的发展。省供销合作总社作为茶产业的行业主管部门,与茶产业是天然的共生共荣关系,会发挥供销职能,推进新质生产力赋能千亿茶产业,因地制宜、资源禀赋原则,推进茶行业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手段,产生的新型生产力,加快我省茶产业提质增效;一如既往和各位茶农、茶商、协会心连心,做好服务工作,向相关部门做好汇报,共同为千亿茶产业产业注入新动能。”

洞口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贺永亮介绍洞口茶产业发展情况和洞口雪峰茶品牌情况

洞口雪峰茶是洞口县全力打造的茶叶公用品牌。茶叶主产区位于神奇的北纬27度黄金纬度带,聚雪峰之灵气,凝高山之甘露,坐拥“雨洗青山四季春”的宜茶环境。适宜的地理纬度、海拔高度、气候温度、空气湿度和土壤酸碱度,孕育了品质优异、风味独特的“洞口雪峰茶”,所产茶叶“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表而润厚”,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硒含量均远高于国家标准。洞口雪峰茶主要有红茶、绿茶、白茶三大类:洞口雪峰红茶已有160年历史,汤色红亮有金圈,味道浓郁,口感醇厚绵甜,花蜜香持久,是湖南红茶的典型代表,很多品类荣获湖南省专利产品、湖南省名牌产品,甚至在国家层面荣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质量金奖和国家发明专利;洞口雪峰绿茶选材于雪峰深山优质鲜嫩单芽,采用传统非遗手工制茶技艺,汤色嫩绿明净,滋味甘爽,香气馥郁,润肺浸心;洞口雪峰白茶目前已形成比较稳定的工艺,以典型甜醇味、附带花香味的特质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具有很好的市场潜力和商业开发价值。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

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刘仲华

推介洞口雪峰茶

“洞口雪峰茶品质优异,色、香、味、型俱佳,绿茶,色泽绿润,锋苗显露,滋味鲜爽,栗香持久;红茶,天然蜜香,滋味甜醇,是湖南红茶的典型代表。将军红,茶芽挺直,金毫披露,冲泡悬立于杯中,金芽凌波三起三落,状若将军执剑,香若娇兰吐芬,甘如百花之蜜。洞口雪峰茶高质量发展,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要充分发挥洞口人文、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加大政策引导力度,践行茶文化引领茶叶产业,强链条,一二三产联动,持续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加速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要不断夯实洞口茶产业基石,补短板,选育优良的洞口雪峰茶适宜品种,建设现代化茶园,加工装备提质升级,走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之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集群;要充分发挥茶科技人才支撑优势,添动能,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体系建设,全方位、系统性推进新质生产力赋能洞口雪峰茶,促进洞口茶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茗扬四海。”

三茶统,新质赋

茶乡云海、策马奔腾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茶统筹”发展理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用新质生产力赋能“洞口雪峰茶”,本次推介会上还举行了洞口雪峰茶公用品牌和包装使用权及管理权以及荣誉授牌仪式,洞口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毛超林授权匾牌,洞口县茶业协会秘书长黄凌芳接牌,“洞口雪峰茶”标志性地位得到进一步的肯定与认可。

一片茶叶寄深情,科技兴茶结硕果。推介会上,湖南科技大学授予湖南古楼雪峰云雾茶有限公司“湖南洞口茶叶科技小院”荣誉,由湖南科技大学组织部正处级组织员廖巍授牌,湖南古楼雪峰云雾茶有限公司总经理魏琨接牌。

湖南科技大学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琳与洞口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贺永亮签约“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合作框架协议,加强校县合作与科技转化。湖南科技大学心怀“国之大者”赋能乡村振兴,情系洞口群众悉心驻村帮扶,用科技为洞口雪峰茶插上腾飞的翅膀。

种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为强内质,树品牌,洞口招商引资一批有责任有担当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协会、商会、出口民企,这些单位带着对洞口茶农满满的信任与爱,与洞口共达成3600万的签约订单。为支持洞口全县茶叶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县内10家银行机构联合对全县86家茶企、种茶大户、文旅产业企业进行了集中授信,银企合作签约总金额达3.91亿元。

一座又一座产业丰碑,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茶人的耕耘。为提倡工匠精神,尊重科技兴茶,推介会上特别表彰了对茶叶品质有执着追求的制茶工匠。湖南省茶叶品牌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尹钟,宣读了《关于设立覃小洪等12个“茶叶加工高级专家工作室”的决定》,省政协农业委驻会副主任委员郭真明、省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谢商文、省人社厅专技处处长侯自芳、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萧力争为覃小洪、陈德湖、范铁芳、米加升、张军、邓卢山、邹应琼、许滔等制茶大师授牌,以奖促能,鼓励专家和所在单位立足地方特色产业,更好地发挥专家带头、技术带培和示范带领等作用,为促进我省茶叶加工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推动湖南茶产业,尤其是“潇湘”茶品牌的高质量发展,稳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作出积极贡献。

抱团出海聚合力

雪峰论茶谋前路

作为洞口雪峰茶高质量发展推介会上的重头戏——“洞口雪峰论茶”,广邀行业专家共同探讨洞口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来自邵阳市茶业协会会长、洞口县茶业协会会长、湖南古楼雪峰云雾茶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冬红;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种质资源专家沈程文;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王沅江;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萧力争;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尹祎;湖南茶业协会会长、湖南省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重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荣誉副会长沈立江;农业农村部品牌专家铁丁;农业农村部高级研究员刘年艳等国内茶行业的专家大咖,用频频金句献策洞口,分享他们对洞口雪峰茶独到见解,为洞口雪峰茶搭建省内外广大茶企、茶商及各界爱茶人士交流合作共享的大舞台,打造对外展示交流的重要窗口,为打造“洞口雪峰茶”区域公用品牌,构建“洞口雪峰茶”新质生产力,推进洞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洞口雪峰茶”高质量发展,践行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推进,加快推进“三区一中心”战略,持续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加速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助力。

洞口是宗祠文化之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千年岁月的轮回中,这片土地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洞口雪峰茶,承潇湘之秀色,续湘茗之根脉!联袂五彩湘茶,共同连缀出湖湘茶文化的星汉灿烂!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茶文化首席专家、中华茶祖文化理论奠基人蔡镇楚为洞口雪峰茶特别分享了“旗枪闪亮雪峰山”茶文化公益讲座,向洞口赠予字画,为洞口的茶文化赋能,构建出洞口茶文化更加厚重的内核。

风过雪峰带茶香

以茶会友叙茶缘

洞口,是茶之故乡,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茶农的辛勤劳作和对生活的热爱,记录着洞口人民乡情和乡愁,延续着中华茶文化的精髓。“洞口雪峰茶,红绿白俱佳。五湖四海达,诗词楹联夸。”推介会上不仅演绎了茶文化元素丰富的歌舞《雪峰茶香》《茶花开的时候》,也展示了极具地方特色的《相约古楼》文艺节目等。

在随后举行的古楼茶旅考察活动中,嘉宾们穿梭于古楼生态茶园中,现场体验悠久的茶文化,欣赏优雅的茶艺表演,品尝风味各异的好茶。行程中担任讲解员的是红领巾小导游,孩子们用甜美的声音介绍家乡美,赞美家乡茶,成为一道特别而又暖心的风景。走进古楼茶文化园,茶农朋友们击鼓迎客,拿出当地最好的洞口雪峰茶和特色小吃,十分热情地让宾客们品尝,让大家感受着这里的纯朴与美好。

来自全省多家茶叶企业拿出精品特色茶叶进行了展销,更有不少商家借此机会,在展销区开起直播,通过镜头介绍湖南有好茶——五彩湘茶的好品质。

湖南产茶历史久远,茶文化底蕴深厚,茶类资源丰富,自古名茶荟萃,被誉为“江南茶乡”,是中国茶叶重要产区。近年来,在湖南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相关部门支持推动和全省茶人的共同努力下,湖南茶产业强势发展。2023年,全省茶园面积达352万亩,实现茶叶产量33.8万吨,茶业综合产值突破千亿大关,达1062亿元。“潇湘”绿茶、湖南红茶、安化黑茶、岳阳黄茶、桑植白茶等竞相绽放,呈现出“三湘四水五彩茶香”的发展格局,茶产业已成为湖南助农增收、区域经济发展和巩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成为湖南省农业经济一张闪亮名片。未来,通过培育壮大茶叶龙头企业,推动洞口雪峰茶等湘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效益,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传承和弘扬茶文化,推动我省茶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愿得茶香飘四海,不负青山不负人。一路走来,洞口茶人步伐坚定;展望未来,洞口茶人充满信心。真诚期待与八方宾朋以茶结缘、坚定信心,以茶为媒、凝聚共识,携手扩大开放合作成果,共享茶业发展红利,共谱茶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洞口雪峰茶”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凝结了先辈们智慧的璀璨结晶,是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品牌的力量在于它能够连接过去与未来,沟通本土与世界,通过“洞口雪峰茶”这一金字招牌,会有更多人了解洞口,认识洞口,爱上洞口!

来源:湖南茶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42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