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茶精彩频出的赛道——那些爆款与经典(下)

创新 不流于表面

有设计感的包装,为产品赋予精彩的故事与文化内涵,在茶叶走到消费者手中的最后一步,有无限延展理念与创意的空间。但有时候,适当减少些流于表面的创新也很重要。

近些年来新锐茶企对创新的理解和实践有着不同层面的突破,而这些,也正是他们打造出热卖熟茶品的关键。

首先,是创新推广。

张宇认为,“503”能够做到目前这样的市场效果,除了产品研发从用户角度出发,另一关键点在于标准化,而这里所说的标准化,也不仅仅局限在产品生产这个维度。在市场营销学科领域,有一个经典的“ 4 P 理论 ”,即产品 ( Product)、价格( Price )、推广( Promotion)、渠道(Place),基于此,“ 标准化 ”纵深着“ 4 P ”为主的许多涉猎面。

我们先重温一下另一种世界级的饮品——咖啡,“哥伦比亚,天堂庄园,粉波旁 ”“ 巴拿马,翡翠庄园,瑰夏 ”,这些标注对于不熟悉咖啡的人来说很陌生,但是指向一杯好咖啡的标准起点,“ 如果一个年轻人先接触的是咖啡这种标准化的饮品或者是其他标准化的消费品类,他对于茶很容易绝缘,因为茶太复杂了。”所以,吉普号所追寻的标准化,是“4P”的全面标准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消费者群体的心里构建标准化的概念,而不仅仅是自己觉得自己标准化了。

作为吉普号的拳头产品,“ 503 ”一定程度上开启了标准化的大门。一方面是在原料、工艺等生产出品端的标准化,从而保证产品、价格体系的稳定性。“503”在 2019年国际鼎承茶王赛中获得“ 茶王奖 ”,这个奖项评选规则中重要的一项是须连续三年获得金奖,这无疑是对标准化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另一方面,早在四大国营茶厂时期,“7542”等以数字为茶名的方式几乎是整个普洱茶市场通用的语言体系,“ 503 ”某种程度上延续着这种传统,同时也在推广的标准化上取得了惊喜的效果。

更进一步,是创新产品研发逻辑。

在过去的五十年间,先后出现了渥堆发酵、离地小堆发酵、轻发酵、菌方发酵等熟茶技术概念,这些熟茶发酵技术指向的是熟茶产品的不断创新与迭代。但这些概念也是相对宏观的,每一家茶企在探索和运用自己的熟茶技术时,都会在很多细微之处创新、调整。

茶叶进化论主理人李扬认为,和生茶相比,熟茶多了发酵这个技术环节,场地的打造与选择、微生物环境的培养、所采用的发酵方法、发酵师的经验与理念、对现代科学技术掌握与实践的程度等,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让熟茶成为了门槛更高的领域。产品的创新研发也就有了更多的空间。

茶叶进化论在复盘时认为,和通过大数据复刻打造爆款产品的思路不同,“无想界”熟茶是个性、小众、自我的一款产品,做“无想界”的初衷也是带着偏执的,在制茶之初只考虑一个目标:“ 将这款茶的糖苷含量保留到最多,发掘出在理论上越陈越香潜力的最大值。”

于是,“无想界”因此而生,对于那些对汤质的细腻程度,余韵的回甘、生津、清凉感的猛烈与持久程度有偏好的消费群体来说,有着超出期待的惊喜,自然成就了无想界成为爆款的底层逻辑。“偏执而纯粹”是茶叶进化论一直以来的制茶理念,产品的研发是制茶理念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创新产品研发逻辑,也是对做好自己、不被时代洪流淹没的坚定。

再者,是以知识的力量创新用户的思维体验。

直观地看,茶叶进化论打造出了爆款熟茶“ 无想界 ”,但某些程度上,其实茶叶进化论同时在用户的思维体验创新上做了很多事。李扬的身上有着多重的身份,是网络平台上传播普洱茶基础知识与文化的达人,也是高级制茶工程师,早在 2005 年便选择茶学作为攻读硕士专业。

李扬认为,当想把一件事做得更好的时候,不能局限在这个事情里面去做。在茶叶进化论的实践中,除了在茶叶植物学、栽培学等理科领域下功夫,更与农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以及官科学等领域相互联系交叉,从而构建出了对普洱茶尤其是熟茶的认知体系与实践理论体系。

这个体系,一方面引导着茶叶进化论做出品质越来越好的茶,长年的知识积累在某一刻成为了创造性的转化;另一方面由此开设不同于市场上常规的茶叶课程,喝茶的消费者同时也成为了茶行业的探索者、学习者。“ 这种认知成本的付出跟单纯的金钱成本的付出不一样,好茶与知识的双收获中,是充满了多巴胺的自我成长,这是资深茶友专业茶课的乐趣所在。”

钟爱“ 无想界 ”的消费群体中,总有人会想了解这款茶是怎么做出来的?深究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李扬甚至为此单独推出了一期视频,以知识理念的力量更新着用户的思维体验,引导消费者拨开混沌,让复杂变简单。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