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最早的紫砂壶

找到约356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最早的紫砂壶长什么样?

最早的紫砂壶

1984年南京中华门外谷里油坊桥明代司礼太监吴经墓中,出土了一把紫砂壶。

在众说纷纭的有关紫砂壶起源的故事中,惟有它具有确切无疑的古老身份,也与典籍记录的早期的紫砂壶特征相似:

捏筑为胎,腹半尚现节腠,与其它陶器放在一起烧成,不免沾缸坛油泪”。

既难得又凑巧的是,这把壶的形制与明代画家王问的《煮茶图》中的煮茶非常相像,提梁把手和壶腹几乎一模一样。

而王问正是嘉靖年间的进士。这说明这种壶是可以用来煮茶,也可以用来冲泡的。

吴经提梁壶是出土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华门外,马家山的明代司礼太监吴经墓。这里曾出土过一把紫砂壶,人称吴经壶。

吴经深受明武宗的宠爱,却也正如明代多如牛毛的乱政太监一样,吴经也是个为虎作伥之徒。

但是,吴经应该是喜欢喝茶的,否则不会至死都把紫砂壶带着。

如今看去,这是我国目前唯一有确切纪年可考的嘉靖早年的紫砂器,对于鉴定供春时代的紫砂器具有借鉴意义。

吴经壶造型丰满,给人一种沉稳博雅的韵味之感,是爱壶收藏者必不可少的经典壶之一。

这把茶壶是最早的紫砂材质见证,造型古朴,自然也是一把名手之作。

一旦这样的宝贝到手,吴经到死都不放手了。

也恰恰是他的贪焚,保存了这把最初的物质形态,一朝得见天日,也就成为历史见证。

这是司礼提督太监本人怎么嚣张跋扈、横行霸道都无法预料到的。

中国人饮茶的方法在历经几百年后,到了明代,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再冲点、煎煮而是简化手续,进步到沏泡了。

这个变化过程的时间段,大致从1531年到1595年。在这个时间段上的出土的吴经壶,自然对茶饮方式的改变和紫砂壶的起源具有认知意义。

演变到现代,有的为了泡茶方便把提梁改为了环形把手。

来源:紫砂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紫砂壶界的七宗“罪”,你最服哪一个?

一入砂海,真可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各种紫砂壶,各种紫砂艺术品,还有紫砂周边,琳琅满目。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细数一下紫砂七宗“最”

世界上最贵的紫砂壶

 

 

2015年东正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成交价:RMB 92,000,000

 

1955年,应人民大会堂的定制需求,顾景舟制此套松鼠葡萄茶具,做为对新中国的献礼。

 

作品壶身形制巨大,壶身容积达1400cc,一壶、一糖缸、四杯、四托,共计十头,杯碟成套,更有造型得西制之意的糖缸成为又一大亮点。

 

 

壶、缸、杯无论造型、装饰风格统一,营造出一个惬意、天然为伴的画面,充满了勃勃生机。

 

在2015年东正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加上佣金共拍出9200万元,是目前拍出最贵的紫砂壶。

 

世界上最大的紫砂壶

 

总高:3.5米 直径:1.83米

周长:5.7米 重:980公斤

可容水:2.76吨

 

壶身塑缠绕葡萄藤及几只嬉戏的松鼠,并刻《阳羡砂壶图考》中称颂邵大亨“鱼化龙”壶的句子:“莹润如和玉,香雾纷腾茗初熟,七碗能生两腋风,一杯尽解炎与溽,壶兮壶兮出谁手,鬼斧神工原不朽。”壶把是三棵松树交错。

 

 

由刘根林带领江苏省宜兴市“巨壶堂”10余名工匠,选用1.5吨紫砂泥、耗时7个月制作完成的。烧制此壶的窑:高4米、宽2.2米。

 

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颁发给世界“最大紫砂壶”证书。

 

世界上最小的紫砂壶

 

宜兴蜀山老街上,紫珏轩主人周珏伟曾制成一个比黄豆还小的紫砂壶,参观者络绎不绝。

 

 

2009年,他再创制出一个比原先更小的微型壶。比红豆还小,与绿豆相差不多大小的微型紫砂壶,用嘴轻轻吹口气都能吹走,确实让人叹为观止!

 

世界上容量最大的朱泥壶

 

朱泥大器难成,所以一般都是做成小品壶。潘俊辉先生于2012年2月至3月制作的朱泥“报春壶”。

 

全世界容量最大的朱泥壶

 

壶身高24厘米、壶腹直径为22厘米,净重2.6千克,载水容量为4500毫升,创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容量最大的朱泥紫砂壶世界纪录。

 

世界上最早的紫砂壶


1966年,发掘南京中华门外马家山油坊桥吴经墓,出土了迄今最早有明确纪年的、完整的海棠形提梁紫砂壶。

 

吴经提梁

 

墓主吴经为明代司礼太监,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葬。此壶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世界上最贵的紫砂花盆

 

在2017年秋季拍卖会——中国历代紫砂器物暨茶文化专场上。杨季初的【五彩堆泥绘花盆 】,加上佣金共拍出了977.5万元人民币的世界纪录,成为全世界最贵的紫砂花盆。

 

杨季初 五彩堆泥绘花盆

 

早前,杨季初的作品就已经屡屡拍出高价。他创始的紫砂色泥堆绘工艺,堪称举世无双的绝唱,而关于他的史料却少的可怜。

 

杨季初 五彩堆泥绘花盆 细节

 

现存资料仅可知,杨季初,江苏宜兴人,生卒年不详,活跃于雍正至乾隆(1723-1795)年间,有一代泥绘大师之誉。

 

世界上最贵的紫砂杯

 

汪寅仙大师的此件圣思桃杯力作,摹制南京博物院的藏品“圣思桃杯”。外形似半个仙桃,并有枝叶相连,似刚从树下连枝摘下的仙桃。

 

汪寅仙 圣思桃杯

 

以苍劲的桃枝作把手,一枝三叶、长在枝端的三棵小桃子为基座,整个杯体上塑有老嫩桃叶数枚、大小不一的桃子。

 

 

绽放及半开含蓄的桃花、花蕾,参差扶疏,形体各异,叶脉清晰,花蕊精细,婀娜多姿,技艺卓绝。

 

在2013年北京匡时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出了253万元人民币,是目前拍出的最贵紫砂杯。

江苏成名最早的茶不是碧螺春/雨花茶,而是阳羡雪芽

  现在人们提起宜兴,第一个想到的必然是紫砂壶。喜欢喝茶的人可能会知道宜兴三绝,除了紫砂壶还有阳羡紫笋茶和金沙泉。很多人或许没听说过阳羡茶。但在江苏各种茶中,它是成名最早的,比现在最出名的碧螺春还要早了几百年。这位江苏名茶老前辈,了解一下!

  01.一炮而红

  江苏无锡的宜兴,古时称阳羡,是宋太宗时期才改名宜兴。早在汉朝就有“阳羡买茶”的记载,但阳羡茶成名是在唐代。茶圣陆羽当年到阳羡考察茶事,他对阳羡茶赞不绝口,称其“芳香冠世,推为上品”推荐上贡,阳羡茶遂为贡茶,岁贡万两。茶界顶级意见领袖的推荐,让阳羡茶一炮而红,成为贡茶更是带上了光环。红到卢仝写诗道:“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02.一对冤家

  阳羡茶和顾渚紫笋茶的关系,大概是一对冤家。宜兴(阳羡)与长兴(顾诸)两地,只有一岭之隔,却分属两地。在阳羡茶入贡两年后,顾渚紫笋也成为贡茶,在其后几十年间,顾渚紫笋的声名后来居上,超过了阳羡茶。据说是阳羡茶入贡数量逐年增多,供应不上,那边陆羽又定居顾渚,对顾渚紫笋大力推荐,于是,顾渚紫笋走了阳羡茶的路,还走得更好。“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陆羽这评语,也是考察阳羡茶和顾渚茶之后得出的。

  03.黯然失色

  北宋时期,阳羡茶失去了贡茶的光环。据史学家考证,北宋时期的江南,正值一个漫长的寒冷期,有连续几十年的冬天,太湖封冻,又是过了清明,茶树还未有嫩芽,于是阳羡茶“始罢贡”。阳羡茶失去了贡茶光环,但在不少诗词作品中能看到,阳羡茶的名气和质量还是得到人们认可的。苏轼就曾写道:“雪芽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

  04.名茶落寞

  到明朝,阳羡茶又恢复了贡茶地位。唐伯虎写有“清明争插西河柳,谷雨初采阳羡茶”,文征明咏道“莫道客来无供设,一杯阳羡雨前茶”,可见阳羡茶受人喜爱,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宜兴茶彻底走向没落是在清代,它不再收获来自皇家的青睐。康熙南巡赐名碧螺春,乾隆微服独爱龙井。到了清朝中期,各类书文中就难寻宜兴茶的记载了。到了清末,太平天国各种动乱,更是让宜兴本地的茶园几度缩减,许多种茶就此失传。阳羡茶空留字眼,茶味再无人知。

  05.重整旗鼓

  宜兴优越的自然条件让宜兴茶不能就此落幕。如今的宜兴茶品种多样。知名的如阳羡雪芽、宜兴红茶等,在各种茶叶评比中经常获奖。这里的阳羡雪芽并不是苏轼诗中的雪芽,而是现代人根据历史传说,重新定型工艺研制出来的。

  阳羡雪芽条索紧直有锋苗,色泽翠绿显毫。香气清雅,滋味鲜醇,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匀完整。宜兴红茶条索紧结,色泽乌润显毫,芽叶细嫩,汤色红亮,与紫砂壶十分相配。如今许多宜兴茶少有叫阳羡某某茶了,阳羡茶的历史与文化却积淀下来,成为新生宜兴茶发展的养料。

  来源于:普洱杂志

找到约355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