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漳平水仙茶泡法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二十四节气茶单,够用一整年!

二十四节气代表着气候的变化,影响着农事的安排,与茶饮健康亦是密切相关。

一杯时令茶,让身体跟上自然变幻的节拍,打开茶饮健康的密码。

立春

宜饮:茉莉花茶

立春时天地阳气生发,与肝相应,人易暴怒、易感忧郁,而一杯暖暖的茉莉花茶,可安定情绪,舒缓神经。

因为茉莉花有理气开郁、辟秽和中的功效,可清肝明目、生津止渴、通便利水、祛风解表。

值得注意的是,体内有热毒者应少饮用。

雨水

宜饮:柑普

雨水时气温回升,降水增多,乍暖还寒,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健脾行气之茶最是适宜。

柑普,不仅有舒肝解郁的功效,还具有理气降逆、调中开胃、燥湿化痰的作用。

惊蛰

宜饮:白牡丹

惊蛰时节阳气升发,气温明显升高。

因暖生燥,应保持心平气和,忌妄动肝火,需清肝明目、镇定降压之茶。

白茶本身有着不俗的药用价值,又因白牡丹叶嫩,富含氨基酸,且茶性清凉,有退热降火之功效。

春分

宜饮:陈年生普

人在春分时需保持阴阳平衡,而有年份的普洱生茶经历时间沉淀,茶叶中的咖啡碱、茶多酚、儿茶素等得到充分转化,使茶性温和,消热止渴功效好,适合大多数人饮用。

  

清明

宜饮:白毫银针

清明时节,适宜性味清凉的饮食,以便柔肝养肺,增强体质。

一杯白毫银针,富含氨基酸,茶汤鲜爽,味温性凉,有健胃提神之效、祛湿退热之功,最是应时佳品。

谷雨

宜饮:洞庭碧螺春

谷雨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

一杯时令的洞庭碧螺春,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可以预防衰老,增加抵抗力和增强抗氧化活力,提升体质。

立夏

宜饮:黄山毛峰

中医认为,暑易入心,而当令的黄山毛峰,滋味甘醇,强心养神。

它带有山野的新鲜气息,再加上丰富的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等内含物质,能助你清心除烦,在立夏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

小满

宜饮:太平猴魁

小满时,降雨增多变大,要避免过量进食生冷食物。

太平猴魁含较强的抗氧化剂以及维生素C,让你在春夏交替时不烦躁,保持一份愉快平和的心情。

芒种

宜饮:龙井茶

仲夏五月,湿气开始蒸腾而闷热,故而饮食应清淡。

悠然泡一碗龙井,清淡适宜,茶叶中丰富的咖啡碱可刺激肾脏,促使尿液迅速排出体外,减少有害物质在肾脏中滞留的时间。

夏至

宜饮:安化天尖

夏至时,阳气达到极致,应多食苦味食物,宜清补。

黑茶中的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等有助于消化,可调节脂肪代谢,提高胃液分泌,也能帮助增进食欲。

小暑

宜饮:菊花普洱

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需劳逸结合,保护阳气,大碗冲泡菊花普洱对此有良好的效用。

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与普洱搭配,能散风清热,平肝明目。

饮用者应注意,因菊花性凉,气虚胃寒者慎用。

大暑

宜饮:蒙顶黄芽

大暑,标志着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到来,高温酷热,需补脾健胃。

蒙顶黄芽属于黄茶,它在闷黄工艺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对脾胃最有好处。

它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都可饮而化之。

立秋

宜饮:恩施玉露

立秋,暑去凉来,秋季由此而始,却仍有“秋老虎”的酷热余威。

立秋时节气候干燥,而且经历了炎热的夏天,人们容易出汗,导致身体大量钾离子的流失,适宜品饮恩施玉露。

其茶味鲜爽,茶叶中含有大量的钾元素,能及时补充身体流失的钾,从而有利于生津益气,弥补身体损耗,提高耐热能力。

处暑

宜饮:祁红

处暑时节,新秋已觉凉生,但夏秋之交气候变化大,适宜泡祁红滋阴润燥。

红茶中的咖啡碱和茶黄素、茶红素能兴奋神经中枢,促进提神、思考力集中,思维反应更加敏锐,记忆力增强。

白露

宜饮:桂花乌龙

白露时节昼夜温差加大,天气变化较多,需防秋燥,滋阴益气。

桂花乌龙,温补阳气,止咳化痰,养阴润肺。

它有着浓郁迷人的花香,能舒缓紧张情绪,净化身心、平衡神经系统,达到提神的功效。

秋分

宜饮:漳平水仙

秋分起,气温逐日下降,需阴平阳秘,收敛闭藏。

漳平水仙,茶性中和,对胃刺激较小;因浓郁的芳香物质和丰富的内含物质,能起到提神醒脑和排毒去湿的功效。

寒露 

宜饮:铁观音

寒露,露气寒冷,气温变低,应注意润肺生津、健脾益胃。

铁观音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可以提高脂肪分解酶的作用,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有降低血压、抗氧化等作用。

霜降

宜饮:凤凰单丛

霜降时天气寒冷干燥,需防秋燥秋郁。

凤凰单丛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四绝之称,生津舒适,香盈怡人;而且其富含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延缓肌体衰老,美容养颜。

立冬

宜饮:武夷岩茶

冬季自此开始,气温下降,宜滋阴潜阳、少食生冷。

武夷岩茶岩骨花香,适中的发酵给人舒适的温暖。

岩茶中丰富的芳香物质能够使人愉悦,咖啡碱等内含物质能让人明目益思,它还含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等微量元素。

小雪

宜饮:滇红

小雪时节,适宜热情的滇红,花蜜香浓郁,滋味甜醇,而不失劲道,非常适合冬日调饮。

它能祛寒暖胃,助温补益肾;富含的茶黄素,具有抗病毒、抗氧化、抗菌等功能。  

大雪

宜饮:台湾冻顶乌龙

大雪,至此而雪盛也,意味着严冬已至。

一杯暖和舒适的台湾冻顶乌龙,焙火的韵味与微蜜乳香恰到好处。

冬日少蔬菜,多肉类,乌龙茶内含多酚类物质,可降脂解腻,是冬日适饮之茶。

冬至

宜饮:普洱熟茶

冬至,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最宜温补。熟普的茶性温厚,对胃的刺激性小,降脂,降压,养胃,较适合中老年人群。

小寒

宜饮:广西六堡茶

古人认为,冷气积久为寒,寒冷程度未至极点,故称小寒。

老六堡茶经过深度发酵,汤色红亮、滋味醇厚,茶性温厚,既可饱食之后饮之助消化,亦可空腹饮之清肠胃。

大寒

宜饮:康砖

大寒时节,生机潜伏,万物蛰藏。

康砖适宜煮饮,少数民族同胞多用其调制酥油茶来搭配食物,不仅因为其滋味醇厚,驱湿御寒,也因其有助于消化吸收和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

来源:茶悦世界,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第二篇(福建、广东)

福建

福建在茶史上的地位特别高,遗产项目是传承到现代的传统技艺,一方面分属种类多,可见技术资源非常丰富,另一方面还有集中于青茶的特点,占总数的50%,特色明显。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2006)、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2008)、白茶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2011)、花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2014)、红茶制作技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2021)和乌龙茶制作技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2021)分别列入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主要流布于福建省武夷山一带,种类繁多,从古至今所传品种约有1000余种,其中,大红袍是当家品种之一。武夷岩茶(大红袍)系乌龙茶类,属于半发酵茶,其制作技艺源于明末,形成于清初,是由绿茶、红茶的制作技艺演变而成,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武夷岩茶(大红袍)具有“岩骨花香”的品质,有一套传统的采制方法,共十余道工序,一环紧扣一环,基本流程为:采摘、萎凋、摇青与做手(做青)、炒青与揉捻(双炒双揉)、初焙(俗称“走火焙”)、扬簸、晾索、拣剔、复焙、团包、补火、毛茶装箱。

其中,做青与双炒双揉技术是其特有的工序。做青须“看天做青,看青做青”,持续时间约8-10小时,最后一次做青时可看到叶面凸起呈龟背形(俗称“汤匙叶”);双炒双揉则是茶叶形成“三节色”“蛙皮状”的过程。制成的武夷岩茶在外形上呈长条眉状,经久耐泡,汤色呈琥珀色,叶底明亮,香气清幽浓长,滋味醇厚鲜爽。

与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相伴而生的茶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如祭茶、喊山等,民间斗茶赛、武夷茶艺更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为传播武夷茶文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

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主要流布于福建省安溪县,相传清代雍正年间,西坪镇的茶农魏荫信奉观音菩萨,因观音托梦,发现了一株奇异的茶树。魏荫遂将茶树移植到家中一口铁鼎中,经数年培植,制成的茶叶品质特异,香韵非凡,取名“铁观音”。

铁观音制作技艺由采摘、初制、精制三部分组成。

铁观音一年可采4季或5季,即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和冬片,并采用“双手虎口对芯采摘法”。初制包含晒青、晾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10道工序。精制包含筛分、拣剔、拼堆、烘焙、摊凉、包装6道工序。

在整个制茶过程中,制茶师灵活掌握各道工序中的关键环节,经过晒青、晾青、摇青,使茶叶形成奇特的“绿叶红镶边”现象和独特的色、香、味内质,再进行高温杀青,制止酶的活性,最后通过揉捻和反复包揉、烘焙,形成天然的“兰花香”和特殊的“观音韵”。  

铁观音乌润结实,沉重似铁,音韵显现,其制作技艺是安溪茶农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在我国制茶界独树一帜。

白茶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

白茶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主要流布于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载:“芽者,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生晒茶沦于瓯中,则旗枪舒畅,清翠鲜明,万为可爱。”其中的日晒干燥法和鲜叶采摘标准,被认为是白茶制作的雏形。  

福鼎白茶因成品芽头肥壮,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该茶在制作时不炒不揉,成品茶主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创新白茶中有新工艺白茶。


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主要分为初制和精制。其初制技艺主要是晾青、萎凋、轻揉捻(新工艺白茶特有)、并筛、烘焙;精制工艺流程为拣剔、拼配、烘焙、装箱。

其中,萎凋分为自然萎凋,复式萎凋和加温萎凋。自然萎凋是将萎凋叶置于晾青架上进行,期间不能翻动。复式萎凋则是将萎凋叶置于日光下进行光照天然加温萎凋,而后又进行人工加温方式萎凋,形成独一无二的萎凋方式。加温萎调是采用管道加温、萎调槽加温、电能加温进行室内控温萎调。

传统福鼎白茶最主要的特点是毫色银白,有“绿妆素裹”之称。其色泽墨绿或灰绿,芽头肥壮,茸毛厚,富有光泽;毫香显露,并伴有微花香;汤色浅杏黄或杏黄明亮,滋味鲜爽,纯厚回甘,叶底嫩匀。

花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

花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主要流布于福建省福州市,源于宋,成于明,盛于清。北宋时福州成为茉莉之都,开始生产茉莉花茶,至明代时加工技术成熟稳定。清朝道光年间,福州作为通商口岸,成为中国三大茶市之一;清朝咸丰年间,福州茉莉花茶作为皇家贡茶,开始进行大规模商品化生产,并畅销欧美和南洋地区。

福州茉莉花茶采用烘青绿茶窨制,即用一层花一层茶重重叠叠,充分拌匀、充分通氧,让花不失生机,茶吸收新鲜的花香达到饱和状态。其制作技艺的流程主要包括茶坯粗制、精制和伺花、茶花拼和(窨花)、静置通花、收堆复窨、茶花分离(起花)、转窨或提花、匀堆装箱。其中,窨花是制作福州茉莉花茶的重点工序,根据每年茉莉花的品质和茶坯质量,最高可做到八到十窨。


福州市种植的茉莉花品种分为福州种和长乐种,有单瓣、双瓣和多瓣茉莉花,其中,单瓣茉莉花是福州所特有。茶树种植于山坡与山顶,有保持水土、改善气候和空气质量、调节碳平衡的作用,也具有较高的景观价值。

红茶制作技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

红茶制作技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发源于福建省福安市白云山麓的坦洋村。该传承至今已有170多年历史。相传,清咸丰年间,坦洋村茶人以“坦洋菜茶”为原料,创制成功“坦洋工夫”红茶。坦洋工夫茶的出口兴盛,从清光绪6年到民国25年,平均每年出口的坦洋工夫多达10000多担,极大地促进了坦洋的市井繁荣。该茶经广州运销至西欧,受到广泛喜爱,更成为当时欧洲皇室贵族所青睐的下午茶。

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分为初制加工和精制加工两部分。初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制成红毛茶,毛茶再经过初抖、平筛、撩筛、捞筛、复抖、紧门、毛选、复选、清风即“三平、三抖、三选”,以及风选、拣剔、复火、拼配匀堆等精制工序,最终形成成品茶,故坦洋有俗语“茶叶做到老、筛路学不了”。

制成的坦洋工夫茶具有“色艳香浓,鲜纯清甘”的品质。外形紧细匀整、色泽乌黑油润、略带金毫、显锋苗,内质香气清鲜,汤色清澈红亮带金圈,滋味甜醇鲜爽,有特殊的桂圆香,叶底红亮软嫩。

乌龙茶制作技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

乌龙茶制作技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主要流布于福建省漳平市,其紧压茶技艺填补了我国乌龙茶紧压茶的空白。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漳平茶农在闽北乌龙茶“重发酵”和闽南乌龙茶“轻发酵”的基础上,结合漳平茶实际,创制出便于携带的四方茶饼,该制饼工艺成为漳平水仙茶的独特技艺。

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的工序繁多,其技艺流程为:采摘、晒青、凉青、做青(摇青和静置)、杀青、揉捻、保鲜、拣剔、模压造型、烘焙等。

其中,模压造型是漳平水仙茶的标志性工艺。该技艺使用木制模具,该模具分为木模和木槌。将包装纸铺开,上置内边为4*4厘米的木模,加入约14克揉捻叶,再用木槌加压造型,成型后将纸包扎紧,用米浆黏封。

制成的漳平水仙茶主要分为清香型和浓香型两种类型。清香型漳平水仙茶,色泽砂绿间蜜黄,兰花香明显,滋味浓醇甘爽,汤色金黄明亮,叶底肥厚软亮、红边鲜明、匀齐。浓香型漳平水仙茶,则色泽乌褐油润,桂花香明显,滋味醇厚回甘,汤色金黄明亮,叶底肥厚软亮、有红边

广东

潮汕工夫茶主要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这是自明清以来流传有序的一种生活方式,潮汕人说这是“茶薄人情厚”。

一把小砂铫、一个朱泥壶、三个小茶杯,再加上一个炭火正旺的红泥风炉,数百年来在潮汕,它们从未曾冷却过。

茶艺(潮州工夫茶艺)(2008)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茶艺(潮州工夫茶艺)

茶艺(潮州工夫茶艺)主要流布于于广东省潮州及周边地区。潮州地势北高南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茶树,所产单丛茶尤其受到潮州人的喜爱。自明代朱元璋颁布“废团改散”诏令后,潮州地区逐渐流行瀹饮法散茶冲泡,至清代中期蔚然成风,冲泡方法也已形成规范,并流传到东南亚及台湾等地。

潮州工夫茶艺指明清时期开始流行于广东潮州府及周边地区所特有的传统饮茶习俗和冲泡方法。

选择以凤凰单丛茶为代表的乌龙茶类,采用特定器具、洁净的水和独特的技法程式。单单完整的冲泡程式,就有二十一道,有“扇风催炭白”的周到,有“热盏巧滚杯”的冲茶技巧,有“提铫速高注”的连贯动作,有“关公巡城池、韩信点兵准”的儒雅流畅,有“先闻寻其香、再啜觅其味”的品饮之雅。其中,“关公巡城池”是在斟茶过程中,注意每杯茶汤的水量和色泽,三杯轮匀,犹如“关公巡城”。而“韩信点兵准”则指在点滴茶汤时注意调节每杯茶的浓淡程度,手法要稳、准、匀,使余沥全尽。

潮州工夫茶艺不受环境限制,三五成群共饮的习俗尤为普遍。潮州工夫茶艺作为潮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和、敬、精、乐”的精神内涵,具有民俗学、潮学、社会生活史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来源: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友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人论茶】武夷岩茶紧压茶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1996-1997年陈德华老师首创武夷岩茶紧压茶,填补了历史上没有武夷岩茶紧压茶的空白。试制后请茶叶专家(张天福、庄任、林心炯、詹梓金、郭雅玲)审评,专家们为陈德华老师试制的武夷岩茶紧压茶写下了如下意见:“以武夷岩茶为原料,经过紧压工艺造型,改变散茶条茶的疏松外形,有利于包装贮运,商品保质期长,创意独特新颖,方便定量冲泡,香味醇浓,能保持武夷岩茶特有风格”。他们对武夷岩茶紧压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以下附陈德华老师关于自己如何研制与开发武夷岩茶紧压茶做的一篇论文,以飨各位喜爱岩茶的朋友!





武夷岩茶紧压型新产品研制与开发

陈德华(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

摘要:武夷岩茶一般以散茶的形式销售和消费。作者受普洱茶紧压茶的启发,在多次试验后,于上世纪90年代开发出了武夷岩茶的砖形和饼形形式的紧压茶新产品,经过权威机构和专家审评,品质与散茶一致,投放市场后深受消费者欢迎。武夷岩茶紧压型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为成品岩茶更好的保存和便于运输开辟新途经,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

关键词:武夷岩茶;紧压茶;新产品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ssed New Product of Wuyi Rock Tea

Dehua Chen

(T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Wuyishan)

Abstract: Wuyi Rock tea is usually sold and consumed in loose type. The author initially developed brick and cake types compressed Wuyi Rock tea after many times of experiments according to the inspiration from Pu’er tea in the 1990s. The compressed Wuyi Rock tea had the same quality with the previous loose tea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report issued by the authorized institutions and had been well accepted by the market.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ssed Wuyi Rock tea provides a new way to better conserved and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for the Wuyi Rock tea, thus it can meet the different market requirement.

Key Words: Wuyi Rock tea, compressed tea, new products, development

早期的饼茶制作由于采制的茶叶基本上没有经过处理,因此,制成的茶饼有着很浓的青草味,为了去掉青草味,经过反复实践研究总结,创造了蒸青制茶法。唐代开始,人们饮用的饼茶已是用蒸青制茶法加工的团饼茶为主。

陆羽《茶经·三之造》记载:“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1] 。

团饼茶的精细制作及大发展是在宋代,史籍中有“茶兴于唐,盛于宋”,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风饼,名冠天下,壑源之品,亦自此盛” [2]。

宋代的“龙团风饼”是在严格的多道工艺基础上精工细作而成的,使用的是福建北苑的茶叶,用模板印制并雕刻龙凤等动物纹饰。龙团凤饼由于制法精细,选用的茶品优良,因此,味、香、色均为上乘。欧阳修在《归田录》记述:“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小团,凡二十八片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3]。”

元代,基本沿袭宋代后期生产格局,以制造散茶和末茶为主,从改蒸青团茶为蒸青散茶。

明洪武初诏罢龙团贡茶,制茶时杀青由蒸改为炒。清代,红、绿、青、黄、白、黑六大茶类出现,其中黑茶类中的紧压型砖茶,便于储存和运输,大部分供边疆牧民饮用,还有一种采用的茶叶原料部分较嫩,混合制作的紧压茶即普洱茶。

 清代中期,福建出现了武夷清源茶饼, 据福建省政协倪郑重老人介绍,解放前他保管的《武夷清源茶饼秘传》,系清道光三年(1823年)手抄本。清末民初,武夷山清源洞,住持僧郑青松(南安人)带徒弟倪志元(武夷山人)在此继承先人秘传,制作茶饼,每年携带至闽南馈赠亲友,因其功效不久为人们所赏识,后来演成商品。

1918年,蒋叔南《武夷山游记》中有记载,三月初五日,在清源庵(亦清源洞)看到工人在压茶饼[4]。这种工艺至今仍用来压制漳州的漳平水仙茶饼,漳平水仙茶饼属于乌龙茶紧压茶,是以福建水仙为原料,采用闽南乌龙茶初制工艺,结合紧压茶(木模压制造型、滤纸定型)和闽北乌龙茶(烘焙)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类特种茶[5]。漳平水仙茶饼香高味醇品质优异,不仅有一定的国内外市场,而且还富有地方特色,深受消费者的欢迎[6]。

近年来,武夷岩茶紧压型新产品的研发是根据闽北茶业发展史,岩茶自身的特有性质和市场发展需要而生产的。在此,笔者以亲身经历介绍武夷岩茶紧压茶新产品的开发思路、试制、改进和产品开发过程,以期为成品岩茶更好的保存和方便运输开辟新途经,同时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

1.紧压岩茶新产品的研发思路与试制

1.1 研发思路

   1994年笔者到昆明参加中国茶叶学会年会期间,到该市茶叶市场参观时发现,多家商店的货架上展示着五花八门的紧压茶,有普洱茶、红茶、绿茶、花茶,但没有乌龙茶。当时买了一点茉莉花茶沱茶带回来,经冲泡发现花香浓郁品质保留得很好。于是从中得到启发,开始构思试制以武夷大红袍为原料的乌龙茶紧压型产品的计划,以填补市场上没有紧压乌龙茶的空白。

   根据武夷山的产茶背景,研发岩茶紧压型新产品至少有两个依据是符合实际的,一是岩茶初制过程不像闽南乌龙茶,有包揉造型工序,所以茶叶条索疏松呈直条状,体积蓬松,如果把它制成紧压型饼茶或砖茶,在不影响品质的前提下,对方便储运是有意义的。二是历史上有不少名家曾发表过武夷岩茶存放后品质显著优于新茶的论述,例如清代周亮工在他著的《闽茶曲》中就谈到武夷岩茶“雨前虽好但嫌新,火气难除莫近唇。存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以及在古籍名著中常见到对武夷岩茶有“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性和不寒,久存不坏”的经典评价。以上这两点就是我们开发武夷岩茶紧压型产品的主要依据。

1.2试制

1996年我向有关茶界前辈,如陈椽、张天福、戈佩贞等,谈起试制大红袍紧压型产品的想法,他们对这一想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后来陈椽教授为我题写了“武夷岩茶大红袍茶砖”,此后经陈椽教授介绍,由安徽农业大学林刚博士帮忙,并经他联系到云南省外贸茶叶公司苏芳华同志,苏芳华同意把我寄的武夷岩茶原料交由昆明一家茶厂,代为加工成小沱茶,再寄回武夷山

1 1996年由昆明某茶厂加工的武夷岩茶小沱茶

我们对寄回的紧压型小沱茶与原料茶的品质进行了审评,结果显示几乎无差异。1997年初我们又到大理下关茶厂参观了沱茶(100克)和砖茶(100-250克)的压制。回武夷山后就着手设计样机并投入试产。当时试产的产品是砖茶,每块100克。当年是牛年,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在茶饼的背面印上了“金牛”图案(图2)。第一批产品约1吨,当年投放广东市场,随后部分进入香港市场试销后得到认可。

2 武夷山1997年第一批茶砖(左为正面槽沟较浅,右为背面,印有金牛图案)

1.3紧压乌龙茶的品质

1997年,我们将首批产品送到福州请省里专家审评鉴定,茶叶泰斗张天福,福建省外贸茶叶公司教授级高工庄任,福建省茶叶学会会长林心炯,福建农业大学教授詹梓金,福建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审评学副教授郭雅玲等五位专家参加了审评审评后形成如下一致意见:“以武夷岩茶为原料,经过紧压工艺造型,改变散茶条茶的疏松外形,有利于包装贮运,商品保质期长,创意独特新颖,方便定量冲泡,香味醇浓,能保持武夷岩茶特有风格”。同年,我们又将以肉桂为原料压制的茶砖送安徽省商检局进行审评,认为“砖形,形状完整,棱角较分明,色泽青褐,香气呈甜肉桂香,较持久,滋味鲜醇,回味较甘爽,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青红相间,柔软尚匀整,品质接近对照样肉桂” 。 

1.4 紧压茶大小、分块等的发展过程

1998年后陆续生产茶砖达2500公斤。在加工程序上学习借鉴了普洱茶饼的加工方式,同时也注意到,大部分普洱茶紧压茶(砖、饼、沱等形状),除小沱、小饼(3克)外,饮用时均需专用工具才能撬取,不够方便。所以在制作岩茶紧压茶时对茶饼的大小、分块方式进行了改变。将100克茶砖分成八条,每条重12.5克,一半则为6克多,这主要是考虑潮汕地区的品饮习惯。再后来又改成“巧克力”状,每饼分为10小块,每块10克,取用更为方便。刚开始设计压槽压力时使用拖拉机的液压缸作为工具,一则压膜槽开得太浅,二则压力偏小,三则定压时间短,所以产品不够美观,也不易取茶。后来改用压地砖的机械,加大压力同时加深模槽高度,结果产品一出,即美观又容易定量取茶,改变了饮用紧压茶必须用刀撬的老办法(图3)。

 

3 武夷岩茶紧压茶分块的发展过程(从左到右:1997年第一批茶砖槽沟较浅,不易取用。第二片茶砖为改进后的,槽沟较深,易取用。第三片茶砖为2006年改进,10片巧克力形,便于定量取用)

紧压型岩茶的等级及质量的优次与选用的岩茶原料有直接关系,经贮存后仍是如此。

2004年在武夷星茶厂组装一套紧压茶生产设备,产品市场形势看好,同时星村永生茶厂也生产出同类产品面市。2005年武夷山北斗岩茶研究所决定与爱德华实验茶场联合恢复压制岩茶的生产。

4为当年压制岩茶的代表性产品。

 

4 当年岩茶紧压茶的代表性产品(正面印制武夷风光大王峰玉女峰图案,背面为2004年猴年标志的猴子图案)

2.岩茶紧压茶生产技术

2.1压力机的选择与模具定位

    武夷岩茶紧压型新产品是属于传统岩茶的再加工,基本思路是借鉴普洱茶紧压型产品的生产原理,即把岩茶原料经蒸汽蒸软后送入模具中用机械的压力压制而成,但我们未能引进到生产普洱茶的机械,而用从泉州购进的用于压制地砖的液压机代用,最大压力达50吨左右,压制模块小的产品可以调低压力(图5)。

模具的型号种类均自行设计,根据市场要求、产品产地的地方文化背景与消费者方便,设计相适宜的形状及重量规格并刻上品名和代表性图形,后以十二生肖图分别代表当年的图形。

5 部分紧压茶加工设备(从左到右:武夷山第一台全电力电热蒸气炉;福建泉州生产地液压机,压力重达50吨以上;武夷山第一台不锈钢蒸气锅炉)

2.2几种不同类型紧压茶的主要制作工艺流程比较

云南普洱茶(紧压型)云南大叶种鲜叶杀青(锅炒或滚筒杀青)揉捻干燥(日光晒干)毛茶分级归堆增湿渥堆风干陈化筛分拣剔拼配蒸汽杀菌软化压制定型干燥包装检验出厂

漳平水仙饼茶水仙茶品种鲜叶按闽南乌龙茶做青工艺制法杀青揉捻连梗湿胚压制成型烘干包装进仓

武夷岩茶饼(或砖茶)武夷岩茶品种鲜叶按岩茶(闽北乌龙)传统做青工艺制法杀青揉捻烘干拣剔归堆拼配蒸汽软化压制成型干燥包装进仓。

武夷岩茶紧压茶与普洱、漳平水仙选用的原料不同。武夷岩茶是成品茶压制,普洱及漳平水仙则为毛茶或毛茶半成品压制。岩茶紧压茶随时压制随时品饮,不受时间限制。岩茶贮藏后,香久益清,味久益醇,久藏不坏(陈香味显),极具收藏价值。时间证明不论是喜好哪种茶类的消费者都认可岩茶紧压茶的风格。

2.3目前几种不同类型紧压茶的制作机械与产品比较

云南普洱茶(紧压型):采用动力机械为丝杆压力机,对模压达50吨以上,能把粗壮的原科压得均匀粘紧结实,不留边不掉碎,模具用钢铁铸成不同规格的圆形,根据模的设计可将产品压制成大小厚薄不同规格的饼及沱型等,由于原料较粗壮其产品的表面少见印上景物和花鸟之类纹饰。普洱茶的特点就是在一定年限内要贮存得越久品质就越优。

漳平水仙饼茶:采用人工压制,压力有限,因原料是用刚过揉捻工序的,连梗带叶的湿胚粘性好,较易压成形,模具多用木制也有用铁铸成的长方形框具,内腔略比火柴盒大,压制成的产品每饼干重约15克重为标准。对已烘干的成品用无菌无污染的纸包好后,装箱进仓。此紧压茶属清香型乌龙茶的一种品类,其特点,一批鲜叶原料在初制过程一次性成终端产品,其间省去了拣剔筛分等工序也没有下脚料废弃,但成品只方便贮运却不耐贮存。

武夷岩茶饼(砖茶):选用的动力机械是油压机,模面最大压力达50吨以上,模具用铁铸成不同规格的圆形,方形。模底内刻有武夷大红袍“”武夷水仙“ “武夷肉桂等茶名字样以及山水景物或花鸟之类文饰。岩茶饼原料是用精制岩茶经蒸汽软化后压制干燥而成,因体积大大缩小十分方便运输,更耐贮存且原有品质不减。

 

武夷茶饼的创新掀开了武夷茶产业新的一页。1997年开始加工茶饼,当时只有一家加工生产厂家,茶饼每年产量1000多公斤,至1999年共生产3500多公斤(精茶)茶饼。2015年统计,武夷山有规模的生产茶饼厂家有16家,年产量10多万公斤(精茶)。

3.紧压茶与散茶的审评对比

茶叶作为一种饮品,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制作储存方式,都必须保持其特有的品饮风味,为检验岩茶紧压茶储存后的品质,我们对存放5年后的紧压茶和散茶进行了冲泡审评,结果如下。

 

  2010年散茶和压制的饼茶,采用同样的原材料,由相同的制作人制作,密封保存,紧压茶汤浓,有陈香普洱味,香味、滋味保持了武夷大红袍的特征,经过自然氧化后品质稳定。由图可见,紧压茶汤色更为持久,说明其耐泡程度高于散茶,口感也更为醇厚。

4. 结论与展望

乌龙茶类的武夷岩茶从历史至今都保持散茶条茶形式生产并作为商品流通,如今成功研制开发了紧压茶面市,增加了武夷岩茶商品的多样化,延续了武夷茶文化历史,促进了武夷山茶产业的经济发展。在我们多年的饼茶生产过程中,发现岩茶饼茶生产技术上还有许多值得去探讨尝试的方面,例如:

1)生产紧压岩茶的动力机械,采用我们自己设计或从本省生产的油压机,而不是从云南引进或向省外购买。在萎凋、造型、烘焙等工序上引进一些先进实用设备及技术,进行消化吸引再创新,为全面推进武夷茶饼生产加工清洁化、连续化、标准化奠定基础。

2)继续观察比较不同存放年限和存放条件下,武夷岩茶散茶与紧压茶的口感的变化。

3)作为一个生产企业必须依靠足够的技术支撑,当产品供过于求时,能够适当储备。当市场求过于供时,如何加速熟化,缩短存储时限,为此储存环境中的水、气、热三个均有关系,其中水分的因素最重要,因此,将紧压岩茶进行干燥时,可否保留不同水分程度在储存期间进行观察研究。

4)岩茶紧压型产品干燥后十分坚硬结实,生产较大饼茶或砖茶,如何方便消费者取用冲泡。

5)应该研究制定武夷茶饼生产加工技术规程,以规范生产行为,保障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觉农主编.《茶经述评》(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第pp69页

[2] 宋·赵佶著,沈冬梅,李涓编著.《大观茶论》(第二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pp第7页

[3] 宋·欧阳修撰,李之亮注释 .《归田录》,北京:中州书局,2010

[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武夷山市委员会文史委员会编.《武夷文史资料》第十辑(茶叶专辑),1990,pp86

[5] 蒋叔南. 蒋叔南集. 合肥:黄山书社,2009.

[6] 张文锦,朱留刚,孙君. 漳平水仙茶饼采制概述. 中国茶叶加工, 2014(4):43-47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