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叶底描述

找到约895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喝茶审评看叶底,好比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我吃到一条鱼,觉得鱼肉味道很鲜美,吃完后翻了一下鱼骨作了记录:整条鱼骨外形完整、鱼刺排列整齐,泛瓷白色,手感坚硬,手指被鱼刺扎到有刺痛感.......

你肯定会说:你没病吧?吃饱了撑的吧!

哎,你说对了,我们现在的茶叶审评就是这么干的。

你去看,但凡学过茶叶审评带证的,在茶叶审评报告的最后都会写上类似这样的内容:叶底鲜活有光泽、肥壮匀称,色黄绿,手感柔软有弹性......

茶都喝好了,还写这样无关痛痒的废话干嘛呢!

有人说,从叶底可以看出很多信息?

能看出什么信息?

信息都在茶汤的香气和滋味里了好吧!

你都已经榨干了它的灵魂,难道还有必要作个“尸检报告”吗?

龙井茶有炒豆香、板栗香,说明采制天气晴好、杀青火候到位;有青臭气、寡淡无味说明是雨水茶。

安吉白茶泛青竹香、滋味鲜爽是高山茶;有鱼腥味、口感淡薄是大田里化肥施的过多或雨天茶。

红茶泛薯香是入门级,有花果香是好茶;有青味是发酵不到位、有沤味是发酵过头、反酸是茶叶返潮。

好的生普有苦有涩但能迅速化作回甘,杯盏泛花蜜香;差的生普有怪味,苦涩不化、难以下咽。

好的武夷肉桂有花果香、有山场气息、有坑涧韵味且耐泡;差的肉桂只有火香,且味苦涩不耐泡。

好的水仙香气悠长、口感细腻、木质味浓郁且耐泡,差的水仙香气浅薄、滋味寡淡索然无味。

安化黑茶里能喝出浅沤味、松烟香是对的,这是加工时经过热揉渥堆和七星灶烘烤留下的痕迹,反之则不是地道安化茶.......

但凡天下茶,好喝就继续喝,不好喝就倒掉,你还看什么叶底?

明前茶、还是雨前茶;春茶、还是秋茶;高山茶、还是低海拔茶;正岩茶、还是洲茶;古树茶、还是台地茶。茶中所含的一切信息都可以在品饮的过程中都体现出来,你看叶底有何用?

有人说,茶叶审评技能是给茶厂、茶企业的工作人员用的,这点我相信,茶企的茶叶需要拼配、匀兑,尽力做到口感接近、品质统一。

好吧,茶厂、茶企业审评人员怎么评我们不知道,我只看到现在满大街的各级评茶师们,在喝茶时都在用填鸭式的茶叶审评方式和专用术语对茶叶进行评头论足。

不管是初级评茶员,还是高级评茶技师为某款茶写评鉴报告时都是一样的内容,比如:色泽翠绿、较翠绿、尚翠绿;外形匀称、较匀称、尚匀称;香气馥郁、较馥郁、尚馥郁;滋味鲜爽、较鲜爽、尚鲜爽;茶汤明亮、较明亮、尚明亮等模棱两可的形容词。

这是许许多多各种等级的评茶师们日常品茗时的机械填鸭式表格

这是日常喝茶啊,又不要你拼配、匀兑,我真不知道他们证书的等级高低是靠什么来区分的?那些动不动在自己头衔上写上国家一级评茶师等字样的人,其实只是学会了做几道填空题而已。

三教九流的评茶水平,你属哪一型?请对号入座——点击浏览

我不喜欢填鸭,更愿意用充满生活气息的文字来描述,用大家都能听得懂、看得懂的方法来写茶评,简单、实用、贴近最真的感受。

比如喝到一款荒野黄茶,我会这样写品鉴报告:

干茶紧瘦盘曲,乌褐间白毫,泛烟丝、小车麻油、成熟的玉米香,极其诱人。

取干茶5克,投120ml盖碗,沸水细水打圈冲泡,第一泡30秒出汤,汤色淡黄清亮,茶汤甘甜醇厚、柔顺至极,汤含青甘蔗皮的甜香,杯底泛蜜香。

第二泡10秒出汤,汤色金亮,碗盖泛丁香花、杉木叶、玉米汁、木槿花的混合香,甚是开胃。茶汤柔顺,甘中带辛,微苦中泛甜,生津如泉涌,那内功让人不得不贪杯。

第三泡12秒出汤,汤色浅黄透亮,茶汤入口肥美鲜爽甘甜,荒野茶特有的辛香与滋味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般舒畅让人欲罢不能。

第四泡15秒出汤,汤色金黄透亮,茶汤入口仿佛是浅浅的蜜糖水般浓稠醇厚,加上那微微的苦与涩,将口腔对茶汤的欲望控制的死死的。杯底泛浅蜜香和盛开的木槿花香。

第五泡25秒出汤,碗盖带汤闻泛淡雅的米兰、小叶女贞、杉木叶、木槿花的混合香。茶汤甘甜醇厚,生津极快,舌尖微泛涩,如同练了10年的太极推手,绵里藏针,功力非凡。

第六泡30秒出汤,滋味依旧甘甜,涩感蔓延到舌头中部,水味不易觉察,随着一声饱嗝上来,总算有了歇息一下的满足感。

用保温杯减少投茶量闷泡口感也能让你喜出望外,一杯可以保证你半天的续命。

茶是饮品,我们所追求和享受的无非就是它的香气和滋味而已。我一直认定盲人评茶最中立、最精确,他们不受花花世界的干扰,细心静品一款茶的各种香气、滋味与真谛。

而我们正常人却常常被所看到的外表所迷惑,被教条主义所禁锢。

很多时候,形状不好的未必不是好茶,高山茶比起大田里的茶要难看很多,但却好喝;

色泽绿的茶未必是好茶,翠绿鲜活非常漂亮的竹叶青肯定没做干,极其难喝;

茶芽叶细嫩的未必是好茶,绝大多数茶叶的香气和甜度是要靠叶片和叶茎所积累的。

但你看当下绿茶流通市场里,无论茶企、茶商、还是消费者,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外貌协会”,茶叶只要形状好看、颜色好看,只有好看才能卖上好价钱,这变成他们制作、销售时的硬道理。至于好不好喝不重要,因为消费者也是“看脸”(外相)漂不漂亮,内在的东西又有多少人懂。

这就造成了一个奇葩又无奈的怪象:中看不中喝的茶叶大家趋之若鹜,好喝不好看的茶叶却无人问津。

能体现茶叶本质的排列应该是:香、味、色、形。

而现在已经本末倒置了。

最后用一句话来总结喝茶这件事:味道才是王道,其他都是狗屁。

——作者:书卷弯刀,独立茶人,不止于茶。

红茶滋味与叶底常用评语有哪些?

 《百姓茶典》



《茶频道》是湖南广播电视台为满足万千茶友量身打造的专业频道。茶频道节目内容,兼具专业性、权威性、娱乐性。本土原创贴近、生动,全民参与、全民互动。以宣传推广茶文化为己任,融合丰富的电视表现手段,营造全屏细致慢生活。《百姓茶典》 一“本”专为老百姓日常饮茶,打造的“百科典籍”,旨在引导老百姓正确饮茶,倡导健康养生新生活。


茶道术语--苦涩和喉韵


红茶滋味常用评语有哪些?

(一)


鲜爽:鲜美爽口,有活力。多用于高档红碎茶。

鲜浓:茶味新鲜浓爽。多用于高档红碎茶。

甜爽:茶味爽口回甘。多用于小叶种春茶的上档条形红茶。

鲜醇爽:味醇而鲜爽,甘和、甜润。描述上档条形工夫红茶,多用于春、秋季的高档茶。

浓强:味浓,富有刺激性。多见于大叶种红碎茶。如夏、秋季广东生产的大叶种红碎茶,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较高,滋味浓强,品质优良。



浓强鲜:味浓而鲜爽,富有刺激性。专用于高档红碎茶。9月中旬至10月上旬“二套样”地区生产的优质红碎茶,大多具浓强鲜的特征。

浓烈:茶味极浓,有强烈刺激性口感。常用于云南等地夏、秋季生产的上档红碎茶。如凤庆茶厂生产的红碎茶一号。

浓爽:味浓而鲜爽。多用于发酵适度、制作精良的上档红碎茶。

浓醇:醇正爽口,有一定浓度。多用于发酵适度、制作良好的上档条形红茶或发酵偏重的红碎茶。

浓厚:茶味浓度和强度的合称。红碎茶浓强度好表明品质优良。


(二)


清爽:茶味浓淡适宜,柔和爽口。多用于高档和中上档小叶种红碎茶。如“三套样”红碎茶,大多具有滋味清爽的特点。

甜醇:味道醇和带甜。多见于小叶种的上档条形红茶。如春茶中的一级祁红,嫩香持久,滋味甜醇。

鲜醇:茶汤内含物丰富,味道鲜爽甘醇,纯正浓厚。多用于中上档红茶。

醇厚:茶味厚实纯正。用于中上档茶。

醇正:味道纯正厚实。



生味:因鲜叶内含物在制茶过程中转化不够而显生涩味。多见于萎凋、发酵程度轻的红茶。

生涩:味道生青涩口。红茶萎凋程度轻、时间短、发酵不足或花青素含量高的紫芽种鲜叶为原料等,都会产生生涩味。

浓涩:味道浓而涩口。多用于夏、秋季生产的红茶。如萎凋轻、发酵不足的红碎茶。

花香味:包含鲜花的香味。多见于发酵较轻的红碎茶。


(三)


刺激性:高档大叶种红碎茶多富有较强的刺激性。茶汤中未氧化的茶多酚及其初级氧化物含量的多少,是形成刺激性强弱的主要物质。

收敛性:富有刺激性,茶汤入口后,口腔有收紧感。如海南等地产的高档红碎茶,滋味浓强鲜爽,富有收敛性。

味淡:由于水浸出物含量低,茶汤味道淡薄。多见于粗老红茶。

平淡:浓强度低。常用于描述低档红茶的滋味。



苦涩:茶汤味道既苦又涩。多见于萎调和发酵偏轻、茶多酚含量很高的大叶种红碎茶。

青涩:常用于萎凋轻、揉切不充分、发酵又不足的红碎茶。

味浓:口感刺激性强。多用于夏、秋季大叶种红茶。如云南和海南夏、秋季生产的红碎茶滋味很浓。在红碎茶中味浓一般是好茶。

口劲:指茶汤浓度对味觉的刺激性。如北京、天津、山东等北方地区,常用“口劲”来表示滋味浓度。

口味:亦称口感。茶汤的滋味,亦指对味道的喜好。


(四)


乏味:茶味淡薄,缺少浓强度。常用于低、次红茶。

走味:茶叶失去原有的新鲜滋味。多见于陈茶和失风受潮的茶叶。

苦味:味苦似黄连。被真菌危害的病叶,如白星病或赤星病叶片制成的茶。个别品种的茶叶滋味也具有苦味的特性。

熟味:茶味缺乏鲜爽感,熟闷不快。多见于失风受潮的或发酵过重、存放时间过长的红碎茶。

杉木味:茶叶香气和滋味被杉木的特殊气味污染。多见于与杉木直接接触的茶叶。

辛涩:茶味浓涩不醇,仅具单一的薄涩刺激性。多见于夏、秋季的下档红茶。

异味:杂异气味的总称。茶叶滋味中带有其他物质的味道。常因加工、存放不当所致。

酸味:含有较多氢离子的茶汤所带的味道。

粗淡(薄):茶味粗老淡薄。多用于低档茶。如三角片茶,香气粗青,滋味粗淡。

粗涩:滋味粗青涩口。多用于夏、秋季的低档茶。

红茶叶底常用评语有哪些?

鲜亮:色泽新鲜明亮。多见于新鲜、嫩度良好而干燥的高档茶。

柔软:细嫩绵软。多用于高档的红茶。如一级祁红外形细嫩,叶底柔软。

单薄:叶张瘦薄。多用于生长势欠佳的小叶种鲜叶制成的条形茶。

叶张粗大:大而偏老的单片、对夹叶。常见于粗老茶的叶底。

红匀:红茶叶底匀称,色泽红明。多见于茶叶嫩度好而制作得当的制品。



瘦小:芽叶单薄细小。多用于施肥不足或受冻后缺乏生长力的芽叶制品。

摊张:摊开的粗老叶片。多用于低档毛茶。

猪肝色:偏暗的红色。多见于发酵较重的中档条形红茶。

舒展:冲泡后的茶叶自然展开。制茶工艺正常的新茶,其叶底多呈现舒展状;若制茶中烘干温度过高使果胶类物质凝固或存放过久的陈茶,叶底多数不舒展。

卷缩:开汤后的叶底不展开。多见于陈茶或干燥过程中火功太高导致叶底卷缩;条索紧结,泡茶用水不开,叶底也会呈卷缩状态。

红茶,其红汤红叶的品质特点是如何形成的?

红茶包括工夫红茶、红碎茶和小种红茶。它们的制法大体相同,都有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4个工序。工夫红茶、红碎茶和小种红茶是全发酵茶,鲜叶通过萎凋、揉捻(切)、发酵、烘干等工艺过程,使鲜叶内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红茶独有的品质特征。



红茶是通过萎凋来增强酶的活性,然后通过揉捻、发酵,以茶多酚的酶促氧化为中心,发生了一系列的生化变化,最后形成了红汤红叶的品质特点。

鸣谢:本文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在此表示感谢!

老徐鉴茶:2022古树单株香气不错,可惜茶味薄,叶底还碎!

今天品鉴的茶样来自沈阳茶友寄,包裹里有3个茶样:忙麓山单株(昔归的核心产区是忙麓山)、2022头春古树单株和2019年坝歪古树,还附带了一张纸条。

咱们先来看一看忙麓山单株这个茶样,忙麓山的茶是黑条藤条茶,但这茶看上去不是黑条,而且芽头还比较多,和忙麓山的茶相差甚远,不用喝就可以肯定它不太像是忙麓山的茶。茶友在纸条中特别提到了2022头春的古树单株,那咱们就来给他喝一喝,看品质究竟如何。

这里也和大家说一下,冰岛坝歪那里的古茶树能做单株的极少,而且茶树的产量至少应在2公斤左右才有做单株的可能性,所以大家如果在市场上看到坝歪单株之类的茶需要多留个心眼。这茶是从饼茶上拆下来的,取茶8g,开始冲泡。挂杯香很浓郁,蜜香比较重,茶汤香偏淡一些,刚压饼的新茶,茶汤香淡一点也很正常。咱们接着往下喝,5泡以后再和大家聊对这茶的品鉴心得。

五泡喝完,先来看叶底。叶底一致性还行,上手轻揉后韧性比较差,而且叶底太碎,单株不可能做这么碎的茶叶,应该是人为地切过茶,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茶叶中的水浸出物释放速度变快一些。在冲泡的头几泡,茶味饱满度会有所增加,不过这样一来,茶叶的耐泡性就会下降,尤其是在冲泡了五、六泡以后,茶味下降的速度会很快,这个茶的表现也是确实如此。

品鉴心得:这茶的茶味薄,有一定的水味,不过今年的茶,茶味薄也属正常。茶气比较弱,而且茶韵的表现不是太好,茶汤比较粗糙,涩感偏重,很难化开,嘴唇上都能感受到涩感,还有一点点挂喉。这茶的产地和茶友的描述相符,应该是凤庆三岔河的茶。从叶底和品鉴下来的感觉看,这茶的树龄比较小,大概三十年,这样的茶树拿来做单株显然不太可能,这一点和茶友的描述有比较大的出入。个人认为这茶不算特别差,稍稍买一点来喝是可以的,但按照古树单株的价格去购买,就不合适了。

来源:老徐谈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872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