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叶底白

找到约2,561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透过叶底来鉴别老白茶的品质,请认真留心白茶外观、香气、弹性!


1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元宵佳节,满城灯火,火树银花不夜天,赏花灯,猜灯谜,热闹极了。

今儿来猜谜语,“一片白线万丈高,可惜布机织不了。剪刀裁它不会断,只有风吹能折腰。”

谜底是雨,是呀,今年的元宵,逢上了二十四节气里的雨水,缠绵的雨丝,为节日平添几分柔情。

一场春雨,将歇未歇,细雨蒙蒙,料峭春风吹人醒。


一个灯谜,推敲琢磨,思绪千回百转,在得出谜底的瞬间,豁然开朗,有如雨后天晴般的畅意感。

喝白茶,尤为是喝老白茶,岁月流转之下,白茶究竟能转化出怎样的甘醇滋味,人人都想知。

泡茶品茶,在一冲冲注水泡茶的过程中,将老白茶的茶味细品,惬意又舒适。

经过数次冲泡后,得出来的叶底,就好比一个不断推测,得出最近乎真相的谜底,这其中能揭示出白茶的品质秘密。

那么,透过叶底来鉴别老白茶的品质,到底要怎么看呢?


2

查看叶底外观

一款老白茶,经过多次的注水泡茶后,在盖碗内舒展开来的叶底,默默的见证其品质。

在喝茶过程中,透过叶底来鉴定白茶的品质,要有一个契机,至少要待到茶味喝尽后,再来鉴赏叶底。

品质好的老白茶,用盖碗冲泡,在泡茶手法得当的前提下,能泡上十来冲,不在话下。

等泡到最后,干爽的茶叶,彻底吸饱了水分,完全舒展开来后,才是查看叶底的好时机。

若仅是只泡了一两冲,在快出水的情况下,白茶的叶片可能还带着些许褶皱,未能完全舒展,不适合查看叶底。

透过叶底鉴别老白茶品质,首要的一步,自然是查看其外观,揭开杯盖,白茶叶底就能直接映入眼帘。


【看叶底品级】

白茶根据不同的芽叶采摘标准,可以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三大类。

白毫银针,采摘初春时分,茶树新发的单芽制作而成,白毫密披,银光熠熠。

白牡丹,叶片细瘦狭长,芽叶紧裹,梗叶形态优美,恰似亭亭玉立在水面的蜻蜓。

寿眉,外观形态粗犷,梗粗、叶大是其最为直观的外形特征。

其中,根据细致的感官品质,不同的白茶,又有着品相之分。

如,根据白茶的国家标准,白毫银针就可根据条索的芽针肥壮程度,白毫茸毛分布的多寡,区分为特级白毫银针、一级白毫银针两大类。

这些白茶在干茶状态时,无论是散茶还是饼茶,在多次冲泡后,叶底完全打开。

这时我们透过叶底鉴别其品质,需要查看其芽叶品级,是否符合标准。

品质好的老白茶,舒展开来的叶底,整体匀齐,品相完好,叶片肥厚而饱满,带着鲜活的生机。

而品质不好的老白茶,叶底会显得疏疏落落的,像支残兵败将组成的队伍,有着许多破叶,碎叶,残叶出现。


【看叶底光泽感】

品质好的老白茶,叶底是油亮有光泽的,鲜活十足。

就拿白毫银针来说吧,品质好,保存得当的白毫银针,存上三四年,经过冲泡后,芽头能看出油润光泽。

在多次冲泡后,叶底的芽头,平滑而有光泽,好比锦缎一般。

而品质不好的老白茶,叶底上则会显出灰败感,色泽暗哑,毫无生机。


【看叶底颜色】

老白茶的叶底颜色,基本上与新茶时期的色调是一致的,只是在漫长的存茶过程中,老白茶的叶片色彩,变得更为深沉了。

就拿新茶时期,叶片色彩斑斓的白露茶来说吧,在存上三四年,存成老茶之后,叶片依旧是墨绿、镉绿、棕褐、青黛、黄褐为主。

就像一件迷彩衣,穿久存久之后,慢慢褪去了鲜艳色彩,但色调是没有改变的。

白露寿眉老茶,在叶底颜色上,依稀能辨认出其多彩的色调。

而品质不好的老白茶,或是经过做旧,或是保存不当等,叶片色素结构受到破坏,叶底的颜色,是不自然的。

像是经过洒水高温烘干的白茶,叶底就会显出不自然,死气沉沉的黑绿色,看着黑黢黢的;

又或者,经过渥堆发酵做旧的白茶,叶底会发黑发红,分布着许多砖红色的斑块。

白茶经过冲泡后的叶底,忠实而又默默无语,细心观察,才能看出其藏在背后的秘密。


3

嗅闻叶底香气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茶过留香。

白茶在经过多次冲泡后,叶底仍能剩留不少的芳香物质,被称之为叶底香。

香气馥郁而纯正的白茶,在妥当保存之下,存成老白茶后,香型会转化得更为沉稳厚重,透过其叶底散发出来的幽幽香气,能看出一款白茶曾经的光华。

对于白茶来说,在品质得当的情况下,无论是新茶或是老茶,散茶或是饼茶,茶香体验都是十分舒适的,没有冗杂的怪异味。

就拿常见的老寿眉饼茶来说,在干茶状态时,能嗅闻出其甜丝丝的蜜饯香,品质好点的,还能嗅闻出厚实的枣香,伴随着沉郁的药香、陈香等,香气体验十分迷人。

经过多次冲泡后,老寿眉饼的芳香物质,一部分袅袅升腾而起,另一部分落入到汤水中游走,最后,在叶底上还能嗅闻到不少芳香气息。

在老寿眉饼叶底香气上,常能嗅闻出清郁的药香、竹叶香、粽叶香等,舒适极了。

品质越好的老白茶,芳香物质越充足,叶底香气更为饱满、清晰而灵动。

而工艺不佳或是保存不当的老白茶,则会在叶底上,暴露出许多冗杂气味。


【闷味】

在白茶制茶过程中,茶青采下后,若不及时薄摊晾晒,而是将其厚厚的堆积。

内部的茶叶,在无法解除空气,进行呼吸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将其闷坏。

最终,能在叶底上感受到这股子闷闷的气味,喝茶过程,毫无愉悦感。

【酸味】

在漫长储存过程中,老白茶发生跑气受潮,在水汽的作用下,白茶会慢慢发酵产生出酸涩味。

受潮发酸的老白茶,经过冲泡,毫无例外在叶底上也能感受到其又酸又涩的气味,味道像极了不新鲜的酸梅子。


【焦味】

喝老白茶,最怕喝到做旧的茶,喝茶体验是十分糟糕的。

若是经过高温烘烤做旧的老白茶,叶片外观虽能接近老茶的模样,在香气上却是十足的败笔。

高温会破坏白茶的芳香物质,最终呈现在叶底的,是香气全无,火味焦味明显的结局。


4

查看叶底的弹性

透过叶底,鉴别老白茶的品质,除了用眼睛看,用鼻子嗅闻,还可用手来拿捏感知,查看其弹性和韧劲。

叶底,是白茶的筋骨,也是其最底部的妆容,在多次泡茶注水冲刷下,褪去浮华,品质能看得更为真切。

当白茶存老后,在品质得到的情况下,叶底依旧是带着活力的,筋骨活泛而有弹性。

查看老白茶叶底的弹性,可以通过三个方面,看叶底的舒展程度,叶片的肥厚程度,以及叶底的弹性韧劲等。


【叶底的舒展程度】

冲泡白茶,尤为是白茶饼,叶底能否自然舒展,对茶味有着重要的影响。

品质好的老白茶,无论是散茶饼茶,叶片在舒展过后,能恢复其恰似枝头鲜叶时期那般的活力。

在干茶状态时,干爽酥脆的叶片重新遇上水,能重新绽放出生命的活力。

而品质不好的老白茶,在烘干过程中工艺不当,或是压饼工艺不佳,将茶饼压制得十分紧结,失去了生机。

这样的存在工艺缺陷的老白茶,在冲泡时,叶片依旧是直挺挺的状态,难以舒展。


【叶片的肥厚程度】

一款老白茶,在经过冲泡后,干爽的叶片,就像干涸的土地,在遇上水的刹那,重新大口大口的喝水,芽叶能恢复到极为饱满的状态。

品质好的老白茶,需要满足三大条件,先天产地品质好,茶青叶片肥厚,再加之后天的精湛的制茶工艺以及细心的储存,才能得来。

这样的老白茶,在叶底上能清晰地看出其曾经的光华,叶片肥厚而鲜嫩,摸上去手感光滑而厚实。

而先天品质不好的白茶,后期再怎么努力,依旧难以改变其叶片干瘪单薄,内质物寡淡的局面,摸上去手感显得粗糙。


【叶底的弹性和韧劲】

品质好的老白茶,老而弥坚,叶底上十分有活力。

芽叶重新细饱水的叶底,摸上去光滑而有弹性,将其梗叶掰扯,能感受出其弹性。

品质好的老白茶,筋骨活泛,像极了保养得当的富太太,皮肤依旧光滑有弹性。

而品质不好的老白茶,尤其是存在工艺缺陷或是经过做旧伤害的老白茶,叶底是毫无生机的,用手轻捏,就软烂不堪!


5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人约黄昏后,情人赠来的一支荑草,物件虽小,但其中的美好,却值得细细把玩。

喝茶也是如此,遇上品质好的茶,千万不要错过鉴赏叶底。

泡茶喝茶,叶底是常易被人忽略的细节,往往在喝茶结束后,就将其倒弃一旁。

殊不知,叶底是一款茶,留在世间最后的证物,身上藏着不少关于白茶品质的秘密。

品质好的老白茶,就连叶底,也是十分有美感的。

而品质不好的老白茶,其叶底能暴露出不少品质缺陷。

透过叶底鉴别老白茶品质,查看外观,嗅闻香气,触摸感知,这三大方面不容错过!

白露茶的叶底,为何如此花杂?



《1


要认清一个人的真面目,是很难的。


金庸先生用《笑傲江湖里的岳不群,生动地给我们上了一堂现实课。


在笑傲所营造的武侠世界里,岳不群,是一位正人君子。不但是正人君子,还武功高强。不但武功高强,还身居名派掌门高位。不但地位尊贵,还长得仪表堂堂。


用现代的语言来描述,就是长得帅,还斯文谦和,还是有钱有事业的大叔。


这种人如果生活在现代,活脱脱要成为少女和中年妇女之友,被生生扑倒的对象。


在笑傲的武侠江湖里,他确实也靠自己的学识,地位和颜值,圈了一堆粉。


当时的武林大鳄们,像少林的方丈,武当的道长,还有恒山派的女尼们,都认为岳不群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谦和优雅的白面书生。


有什么坏事,大家都想到是左冷禅做的,压根怀疑不到他身上。


正是这样的人设,让岳不群获得了极好的伪装,他从令狐冲手里抢辟邪剑谱,他杀掉八弟子英白罗,他让大弟子令狐冲出来当替罪羊,最后,连心计超群的左冷禅都斗不过他,辛苦筹谋数十年,白白为他做了嫁衣裳。


可以说,岳不群能成功成为幕后最大的BOSS,成为江湖人士争相抢夺的辟邪剑谱的主人,他君子剑的名号和“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外表,帮了他太多的忙。


而骨子里,他阴狠,冷血,绝情。


比灭绝师太,还灭绝师太。



《2》


岳不群的真面目,需要到故事的收尾,才会大白于天下。


而一款茶好不好,看过叶底之后,才知道。


这一点,许多茶友都明白了。


然而,仅知道看叶底,是不够的。看叶底如何看,这当中却是一门大学问,如果理解不当,很容易张冠李戴,闹出笑话来。


譬如,今天就有茶友来问,不是说叶底花杂,不是好茶吗?那白露茶的叶底如此花杂,为什么大家都认为它是好茶?


一看这抛出问题的姿势,就知道,这位茶友,看岔了。


把武夷岩茶观察叶底的标准,生搬硬套,套到白茶身上来了。


只有武夷岩茶,才会去看叶底的颜色是否花杂,据此来判断一款茶是否工艺到位,是否火候到位。


而福鼎白茶,尤其是秋白露,它采下来制作完成之后,便是花花绿绿的颜色,五彩色、七彩色,这些都是秋白茶的基本色,不仅白露茶有,寒露茶,立秋茶,都是这样。


故而,秋寿眉本身就是花花绿绿的颜色,如何能把它本身的颜色,认定为是叶底花杂呢?


秋寿眉要哭晕在厕所。



《3》


关于叶底的认识,其实,是需要进行系统的解读的。


比如,什么样的叶底才叫做好叶底?什么样的叶底算是很差的叶底?什么样的叶底算是花杂,什么样的叶底算是柔亮鲜活.......


就像什么是岩骨花香,什么是香清甘活,这些极度主观的知识层面,一定要细细的,用标准去一一对应,才会让人明白易懂,不至于指鹿为马。


村姑陈总结了观察叶底的四看,从四个方面,去看清叶底想告诉我们的,一泡茶的秘密。


叶底四看之——花杂


说起花杂,有人会说,这是武夷岩茶独有的。


确实,在福鼎白茶还没兴起之前,花杂,确实是武夷岩茶的叶底独有的、一种识别好工艺与不好工艺的标志性底色。


一泡武夷岩茶,做好之后,是黑褐色的条索。


因为焙火时为了让茶叶受热均匀而时不时翻动,茶叶的条索并不完整。呈现出一部分是整条的,一部分是断裂的。


再进行包装之后,这些条索在包茶阿姨的手中,又经过一轮抖和揉,断裂的叶片更多了。


故而,看干茶的条索完整度和颜色,是看不出什么所以然的。


大约资深的专家能看出个三门五道,但大多数普通茶客,只能看个热闹——把盖碗端过来,装模作样细细端详一番,再放回去。


及至茶叶泡完,我们便能在叶底里,看到茶叶究竟经历了哪些折腾了。


比如花杂,那就是有拼配的嫌疑,有可能不同品种的茶叶拼在一起,有可能同一品种不同产区拼在一起,或者不同老嫩程度的茶树拼在一起......


但是,不同茶叶类别,叶底的花杂,指向的是不一样的结果。



福鼎白茶,若是秋白露或者秋茶三姐妹里的另外两款,冲泡后叶底花杂,那就没什么问题——人家没冲泡前也是花的好吗。


但春寿眉和春牡丹,如果叶底花杂,叶片上有大块红斑或者褐斑,那就不太正常了,极有可能是渥堆的产物——茶青采下来后,大量堆积在一起,不透气,闷着,压在中间和底下的茶青嫩叶,很容易就闷熟了,闷红了......


虾生的时候是青色的,熟了就是红的。白茶叶片生的时候是绿的,熟了也是红的。


嗯,花杂的春寿眉叶片,像一碗红焖大虾。


这是哪个吃货提出来的?


可不是村姑陈。


叶底四看之——柔韧


看叶底,颜色是第一考量的因素。


第二个,是看叶片和梗的柔韧度。这也是一个硬件指标。


一款茶,无论是武夷岩茶还是福鼎白茶,如果泡了十来冲后,我们拿起一张叶片,轻轻揉搓它,发现叶片表面居然很容易搓碎,搓烂成渣,那这叶子,出生地就不太好。


好的山场,好的产区,出产的茶树叶子,是有弹性的,纤维是粗的,叶片表层的蜡质层是丰腴的,叶片身体里的细胞是充满了细腻液的,叶片身体里的输送管道,是四通八达的。


当它冲泡后,热水从叶片的毛孔里,进入了原本干瘪的叶片细胞中,让这些细胞充盈,饱满,释放出香气和滋味。


在这热气氤氲的盖碗里,这款茶,算是复活了。


但是,若产区不正,茶叶品质不行,叶片厚薄不均匀;或者加工工艺不行,叶片干燥程度不均匀;甚至叶片表皮层薄,就会出现沸水冲泡了10来泡后,叶片受热而烫烂的情况,表现在,叶片极薄,轻轻一搓就碎裂了。


这跟人是一样的,年轻人,气血充足,筋骨年轻,韧带好。


老年人,气血衰弱,筋骨衰老,韧带自然不好。


叶底四看之——梗


武夷岩茶,是不能有梗的。


在挑选的阶段,就会把茶梗给挑走,只留下茶叶。


而福鼎白茶,是可以有梗的。


一芽二叶的白牡丹,有梗。一芽三四叶的寿眉,也有梗。


茶梗中的胶质和纤维素,还是淳度好茶汤的极好来源。


当你喝到一泡泡了10来泡的茶,你就观察梗。


武夷岩茶的梗,若有,则说明制作的时候工艺不到位,没有挑捡出茶梗,算是一款粗制滥造的茶。


福鼎白茶的梗,有,自然没问题。但也要看具体的茶。


白牡丹的梗,就不能太长太粗,太长太粗,那就变成寿眉了,不再算是白牡丹。


在可以有梗的寿眉当中,春寿眉的梗,要细于秋寿眉的梗,这才是正道。若春寿眉的梗,粗壮得比秋寿眉还肥大,那估计这春寿眉,就是夏茶假扮的了。


另外,到了深秋,天气冷,寿眉的梗又开始短瘦起来了。尤其是寒露和霜降时节,天气尤其冷,茶树为了保持体内正常的循环,生长得愈发缓慢。


此时的寿眉,叶片和梗都比初秋时期,要短小一号。


若有人用初秋的寿眉冒名顶替寒露茶,你便能一眼认出。



叶底四看之——蛤蟆背


蛤蟆还真是冤。


好好的一只蛤蟆,愣是被欧阳锋拿去名号,练成了一门倒立行走的神功——蛤蟆功。


人家蛤蟆是跳跃行走的好吗?跟倒立可半毛钱也扯不上关系。


接着蛤蟆的背,又被借用了,借去形容武夷岩茶的叶片上的小气泡。


好好的一片叶子,吸了水,生成一些小气泡,便叫人家蛤蟆背——你们起名字,问过人家蛤蟆的意见了吗?


蛤蟆表示很伤心。


大家知道,武夷岩茶的叶底,有蛤蟆背,算作是焙火均匀的标志。


是好工艺、好岩茶的标志。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福鼎白茶的茶饼,泡开后,叶片上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蛤蟆背,有的时候是一盖碗里有一两片叶片有蛤蟆背,有的时候是断裂的叶片里出现蛤蟆背。


只要是压饼工艺到位,摊晾和烘干到位的寿眉饼,叶底里或多或少,都会有蛤蟆背。


这是压制定型时受力均匀,摊晾时晾得均匀,烘干时温度控制适宜,烘干的时间长度适宜,才能形成的独有现象。




叶底,是一款茶叶的身份密码。


是它制作工艺、生长产区的最佳体现。


我们能从一款茶的叶底里,看清这位制茶师,是否真的爱茶叶,以及,是否真的用心在做茶叶。


好的制茶师,会细心呵护茶叶,故而,好的叶底,是充满爱心的。


那是一款茶叶,得到过细致呵护的明证。


那是它曾经被爱的痕迹。


如何辨识中国六大茶类的叶底?丨知识

鉴品上,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常会被遗漏,这就是对叶底的关注。叶底会直接告诉你茶叶的品质,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叶底主要靠视觉和触觉来判别,根据叶底的老嫩情况、均乞程度、色泽好次、整碎程度和开展与否等来评定优次,同时还应注意有无其他掺杂。


  叶底也并非要泡到最后一道才能看,其实从冲泡一开始就可以关注它。那么下面我们大致来看看中国六大茶类的叶底何如?

  六大茶类之绿茶叶底


  鲜亮:色泽新鲜明亮。多见于新鲜、嫩度良好而干燥的高档绿茶。


  绿明:绿润明亮。多用于高档绿茶。


  柔软:细嫩绵软。多用于高档绿茶。


  六大茶类之红茶叶底

  鲜亮:色泽新鲜明亮。多见于新鲜嫩度良好的高档茶。


  柔软:细嫩柔软,多用于高档红茶,如一级祁红外形细嫩,叶底柔软。


  单薄:叶张瘦薄,多用于生长势欠佳的小叶种鲜叶制成的条形茶。


  叶张粗大:大而偏老的单片、对夹叶。常见于粗老茶的叶底。红匀:红茶叶底匀称,色泽红明。多见于茶叶嫩度好而制作得当的制品。


  摊张:摊开的粗老叶片,多用于低档毛茶。


  猪肝色:偏暗的红色,多见于发酵较重的中档条形红茶。

  六大茶类之白茶叶底


  对于新白茶而言,叶底的颜色是嫩绿、浅杏黄或是浅黄绿,呈现的是一种鲜活,润泽、饱满的状态。若是老茶冲泡后的叶底,那其整体的颜色就会偏向于深沉,老茶的颜色是棕褐色、黄褐色等,便是正常的白茶叶底。


  六大茶类之黄茶叶底


  黄茶的叶底以嫩黄为主,黄中带绿或黄中带白,是所有茶类中相对叶底不怎么复杂的茶叶。


  六大茶类之青茶(乌龙茶)叶底

  彤色:标准铁观音的发酵特点,绿叶红镶边


  缁色:此处发酵程度更高,转化强所形成的紫红色。


  乌金:或许是因为叶片鲜嫩,这片茶叶才泛黄。


  缃色:茶叶的脉络把叶片撑出了不同的色调,缃色似乎就在脉络处较多。


  六大茶类之黑茶叶底

  茶色:发酵程度较高的黑茶,会呈现出红色系的效果。


  秋香:会泛绿是因为发酵不均匀,但从色系来看挺美。


  琥珀:偶尔一片没被捡出的黄片,却反倒成为了颜色中的焦点。


  煤黑:发酵程度较高的叶片部位,尤其在茶汤覆盖后更深,下次记得叫它煤黑色。


  以上就是中国六大茶类的叶底,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能鉴别茶叶的品质,但不能完全以此来作为评判的标准,因为中国六大茶类的品鉴标准是由多方面综合而成的,以单一的一方面有失偏颇。

整  理丨茶 小 小

摄 影丨西 卡(部分)

找到约2,516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