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闻香这件事,莫做茶界马bao国

yzwi

中国人形容茶叶的花香

大多数人用兰花香

似乎大部分人也只会用兰花香

可喜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人会反对了……

我前段时间买了某个品牌国标标准的岩茶,并且看到包装里面夹带了一张岩茶风味轮,这是非常可喜的一件事情,我觉得在某种层面代表了走出了一大步。尽管这个风味轮看来上去可能还有一些逻辑上用词存在的问题,但越来越多的有意识的人开始引入风味轮体系,把茶叶的玄学拉下神坛,又进了一步。

另外,为了写好这篇文章,也可以跟一位朋友烟灰君聊了很久,他从事食品研发多年,主要就是研究各种食物风味特性和融合创新,特别是他在咖啡领域的见解,给我了很大的启发。

1

为什么我们喝的总没你吹的好?

每一个喝茶的人,经常会感觉卖茶的人对茶叶的的描述和自己的感受差异较大。比如说的体感,香气,滋味,用了很多听起来特别有诱惑力的词,诸如香气空灵,富有层次,通透,等等各种词汇,你拿到手以后,泡了喝,正常都会一堆问号。

什么个兰花香?卖单丛的和卖铁观音都讲兰花香,但感觉不一样啊?

什么是通透?我喝下去也没感觉心中开阔的能量啊

什么是茶气?我喝下去任督二脉也没通啊

所以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多的时候,总会有这样的落差,慢慢地加剧了茶行业的不信任感。

2

茶届“马bao国”

商家:客户不是专业的,他不会喝茶,不能抓住茶叶的特点

客户:商家不靠谱,夸大宣传,哪有说的那么好?

于是,各打五十大板后,继续哭街骂娘,这样的逻辑不自洽后,没有人能获得好处。如果找不到一把钥匙合理的打开这扇门,门外的看客就永远对门内漆黑的一片怀疑和不信任,不愿踏进去。门内的想让外面人进来看看,可就是够不着顶灯的开关

那么长此以往,传统茶行业市场发展一定会深受影响。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也越来越自信。如果你还在用着当年大神台上品茶说出一堆山场气,茶气之类的如咒语一般的语言,台下的年轻人早就不是当年的我们整齐划一的点头了。一定骂骂咧咧的走开,心里还想着又TM一个茶届“马bao国”。

3

语言密码

茶届里面,审评术语如密码一般,如果没有解释和接触过可能普通人是无法理解的,比如:

绿黄和黄绿

醇厚和醇和

红艳和红浓

叶底有弹性和叶底柔软

高火香和足火香

这些词汇你们可能有的看着差不多,但实际意思差别很大,有些词一个褒义一个贬义,有些词用在不同的茶类或者等级里面褒贬还不一样。

我知道看到这里你心里一定会想,真复杂,真难。

其实,很多手里有评茶证的专业人员,也TM跟你一样,有意思不?

4

抽象带来的认知偏差

评茶体系的难并仅仅是因为庞杂和专业,更是因为这个评茶体系的抽象。

我曾经也认为自己掌握这一整套如密码一般的解读方式很有专业性,并且很享受这种普通消费者的认知鸿沟。但实际上这种抽象,也导致了市场很多乱七八糟的解读。比如茶叶醇厚一词是常用的一个评茶词汇,但实际上,绝大部分人并没有掌握在对应茶类和品种,在什么时候,什么程度采用这个词。这是有经验门槛的。但就是这些抽象的词汇,看上去好像增加了茶叶的神秘感和魅力,实际上有时候搞得很多从业者也莫名其妙。根本上不利于茶叶的推广和发展。

5

有人成龙,有人成虫

在评审的语言丰富度上面,市场上是走在前面的。很多品饮茶时候的细腻用词,茶叶审评大部分只有是抽象的概念。所以专业审评上很多细微的感官认知,在语言上并没有办法有效表达,只能用一些抽象的词语概括。所以也造成市场话术非常庞杂,每个人有着自己的话术体系,鱼龙混杂,有些人是有大量的品饮训练,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用词其实是有参考价值的,甚至不比专业审评人员差。但也有些人,因为茶行业专业无能,让他们有很多以推广为目的的各种话术横行。

市场话术是在专业无能的情况下催生出来的东西。法外之地,野蛮生长,终有人成龙,也有人成害虫。

6

风味轮,具象的形容优势

兰花香,让中国茶届认识少有的抛下成见,高度统一。

是对茶叶香气的形容兰花香,这一点,在我看到过的描述里面,普洱茶有,正山小种有,铁观音有,信阳毛尖有,黄山毛峰有,祁门红茶有,就连安化黑茶也TM有!

我这辈子第一次觉得中国茶届还是统一的,就是从这里来的,

但基本上,也就仅次而已了。

实际上,这背后代表了我们具象形容词的匮乏,这一点,我强烈建议可以参考风味轮,因为我朋友仔细探讨和比较,我们专业审评体系中,最缺乏的是具象的描述。

举个例子对比一下,比如我们审评的时候对香气的审评步骤如下:香气——纯正是否有异味——香气的浓度——香气的类型(花果甜香等)——香气高低。其中大部分的判断依据,基本都取决于审评人员的主观感受,香气的形容,基本也只分到类型,就没有进一步深入了。

而咖啡的风味轮呢?

其实对比下就能很容易发现,咖啡的风味体系比茶叶更加具体,更深入一些。如果当形容香气的时候,不同的茶类的时候,有不同具象花来形容,那么基本上让歧义就可以更缩小一步。

另外,我明确问过朋友几个问题:

第一, 咖啡行业是否可以做到盲品终端去评判? 答案:是

第二, 咖啡行业专业学习机构是有实物参照 答案:是

第三, 咖啡行业是构架在风味轮之上,并且得到认可的 答案:是

基于以上三个问题的成立,那么风味轮的我认为专业逻辑就成立,茶行业是可以参考受用的。

7

我们想象的快乐是否被剥夺

我知道,写到咖啡比茶叶领先的地方,可能会伤及到部分人的文化自尊,在很多人眼里,茶叶的文化的优越是凌驾于外来文化之上的。但实际上可悲的是,这种优越感是来自于无知。

风味轮是否会剥夺我们想象茶叶的快乐呢?

实际上,并不会。风味轮是适合专业训练和消费者比对的。普通人依旧不会接触到。所以哪怕在跟消费者探讨风味的时候,其实最末端具象的形容词对消费者,一样是抽象的。

所以,想象可以留给消费者,而不是从业者。

评论 / 1

汉文爱茶
#154210

绿黄和黄绿
————
日常交际中,说这叶子是黄绿色的!绿黄——不使用的!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