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如何展示茶壶

找到约76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小茶炉大市场!潮州饶平如何将电茶炉做成十亿级新兴产业

潮汕人的工夫茶享誉海内外。在潮州市饶平县,不仅盛产单丛茶,更是国内电子茶具的主要供应地。


潮州饶平新功电器生产车间。南方日报记者 陈锴进 摄

全自动电茶炉、底部上水电茶炉、喷淋式煮茶壶……在位于饶平县的广东新功电器有限公司(下称“新功电器”)内,各种类型电子茶具达到百余种,每年有数十万件(套)的“新功”牌电子茶具从饶平走向省内外爱茶者的茶几上。

新功电器是饶平电子茶具行业的龙头企业,从事电子茶具研发制造已10余年。通过持续加大产品外观设计、材料升级、功能创新、智能应用等,公司的电子茶具不断迭代升级,至今已牢牢占据国内三成的市场份额。

新功电器只是饶平电子茶具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工夫茶之乡,新兴的电子茶具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国内每售出的10件电子茶具里,就有7件产自这里,当地电子茶具产业年产值已近10亿元。

粤东的一个县城,为何能诞生出首屈一指的电子茶具产业?饶平产的电子茶具,为什么能俘获消费者的心?作为新兴的“广货”,电子茶具又如何迈向更广阔的外省市场?南方日报记者日前走进饶平县,探寻当地如何将电茶炉做成十亿级新兴产业的奋进故事。

创新起家

1年卖出几十万件电茶炉

烧茶的茶炉,是很普通的物件,但新功电器却一做就是15年。

“从第一代简单的快速烧水壶,到现在的第四代智能泡茶机,我们始终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在技术、用材、外形设计等方面不断创新,打造更加智能便捷、款式多样的产品。”新功电器副总经理张松武介绍。

在新功电器展厅,公司近10年生产的主要电茶炉产品一一展出,可以一窥电子茶具不断升级变化的过程。

新功电器成立于2008年,起初,公司以生产需要烧炭的陶制热水壶为主。随着电子茶具的兴起,企业随即开始生产手动加水的电茶炉。2015年,为响应市场需求,新功电器的技术团队攻克难关,在全国推出首款自动加水的电茶炉,引领行业之先,这也是公司生产的第三代产品。

就是这款自动加水电茶炉,奠定了新功电器的行业龙头地位。

2013年,针对当时电茶炉需手动将加水柱推移至壶口处进水的“痛点”,新功电器研发人员决定开发一款可以“一键自动加水、煮水”的电茶炉。“技术人员对电路板进行重新设计、安装了控制芯片,对关键元器件进行升级,并经过大量试验,历时1年多终于研制生产出有‘自动加水’功能的电茶炉。”新功电器研发部负责人吴小辉表示。

只需按下烧水键,加水柱就自动旋转至壶口并推开壶盖,注水进壶后,水柱再移回原位,壶盖关闭并烧水至100摄氏度。自动加水电茶炉一经推出,就受到市场追捧。“各地经销商排队拿货、工厂加班加点生产。当年公司销售额因此增长了近3倍。”张松武介绍。

靠创新起家的新功电器,对研发创新高度重视。公司拥有一支80多人的研发队伍,专门在产品智能化、功能创新、外观设计等方面加大研发攻坚。

公司的新产品仍在不断涌现。“公司的第四代产品在外观、功能、智能化上都有了很大变革。如在进水方式上,新款的电茶炉采用内部进水方式,改变了以往饮用水沿独立水柱从壶盖上方进水路径,节省了空间,更加简洁、美观。”张松武介绍。

如今,新功电器每年销售各类电茶炉几十万件,占国内市场份额约三成。今年初,新功电器被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为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天时地利

工夫茶之乡孕育电子茶具产业

饶平电子茶具产业并不只新功电器一家优秀企业。除新功外,当地另一家龙头企业——广东海利集团生产的金灶牌电茶炉也是全国知名品牌。数据显示,仅两家公司的产品就占据国内六成电子茶具市场份额,饶平县也凭此稳坐全国电子茶具行业的龙头地位。

一个粤东县域,何以崛起在全国独占鳌头的电子茶具产业?

这主要得益于当地发展较早、实力较强的水族机电产业,以及深厚的工夫茶文化。

据饶平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周煜标介绍,饶平县水族机电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先后诞生了广东海利集团、广东博宇集团以及新功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民营企业。饶平水族机电产业主要生产水族器材,包括水泵、气泵、园艺泵等泵类产品,广泛应用于鱼类观赏、水产养殖等领域。

依托制泵业基础,当地海利、新功等头部民营企业率先切入到电子茶具研发制造领域。“水族泵和电子茶具的抽水泵原理是相通的,因此饶平发展电子茶具业具有产业基础;此外,饶平茶文化兴盛,宁可食无肉、不可饮无茶,不少水族器材生产企业的老总正是热爱工夫茶,才积极投身电子茶具研发生产,带动了电子茶具业发展。”周煜标介绍。

生长于茶文化土壤的饶平电子茶具企业,也在积极打出工夫茶文化牌,推动茶文化推广与电子茶具市场开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近年来,新功电器通过开设茶文化体验馆,向省外市场推广工夫茶文化,带动电子茶具销售。

目前,新功电器在潮州以及福建福州等地开设了10余家茶文化体验馆。茶文化体验馆内,不仅有新款电子茶具、凤凰单丛茶等茶产品售卖,还能听到琴艺师弹奏古筝,观看茶艺师展示工夫茶冲泡技艺。

据新功电器市场推广部负责人许丽惠介绍,公司计划今年内在国内各大城市继续开设茶文化体验馆,加大电子茶具和茶文化的推广力度。

以新功为龙头,饶平县电子茶具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数据显示,饶平县电子茶具产业占据全国七成市场份额,该县电子茶具产业年产值近10亿元。

群体突破

将电子茶具推向更广阔市场

虽然饶平电子茶具产业占据市场较大份额,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子茶具市场目前总体规模不大,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广东、港澳、福建等地区,具有明显的地域属性。

如何进一步提升产业制造实力、不断丰富产品矩阵,推动饶平电子茶具迈向更广阔市场,是摆在当地政府和企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记者从饶平县人民政府获悉,该县正在大力推进电子茶具产业补链延链,提高产业发展内生能力。据周煜标介绍,目前,饶平电子茶具产业链中电子电路生产环节相对较薄弱。“随着电器智能化水平的提升,这一环节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饶平正借助深圳与潮州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的契机,积极引进珠三角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补上产业链的‘断点’。”周煜标说。

当地党委、政府也正在为电子茶具产业注入更强劲的创新发展动能。今年5月,潮州市与深圳市罗湖区共建“潮州—罗湖创享岛”,在深圳成立“反向研发飞地”,鼓励支持潮州优秀企业进驻创享岛,借助深圳罗湖区人才、科研、技术等方面优势,为企业发展提供研发和智力支持。目前,新功电器积极响应,已进驻“潮州—罗湖创享岛”并成立了深圳研发中心。

“深圳研发中心首批将招聘10余名电子电路、设计类研发人才,公司产品的智能化升级和功能创新将大大提速!”张松武说。

作为龙头企业,新功电器正在不断加大自动化生产和创新研发投入,引领电子茶具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耦合器是电茶炉的重要元器件,它发挥着通电加热、高温断电等重要作用。为提高这一关键元器件的保障能力,新功电器正在建设耦合器自动化生产车间。“车间投产后,将提升耦合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并降低成本,预计公司耦合器产能将翻倍。”新功电器研发部负责人吴小辉介绍说。

“电子茶具企业要开拓更广阔市场,还是要先做好产品。”张松武表示,新功电器将不断提高企业研发制造能力,紧跟家用电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生产出更实用、更智能、更美观的电子茶具,以好产品去打开市场。

专家点评

饶平电子茶具“北上”需做好落地创新

韩山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李迎旭:

饶平电子茶具产业,是在广东深厚的茶文化土壤里成长起来的产业。从目前电子茶具市场看,主要覆盖了广东、港澳、福建等地区,这些地方茶文化相近,饶平生产的电子茶壶以款式多样、功能便捷、精致美观而迅速占领市场。

饶平电子茶具的消费场景是三、五人围坐一起饮茶,带有浓浓的广东茶文化属性。在目前已经占据七成市场份额的情况下,饶平电子茶具如何进一步开拓市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发力。

一是继续拓展既有市场的增量。在大湾区市场中,在向办公、商务、家庭等传统消费场所推广电子茶具的同时,可以继续向酒店、饭店、茶室等新的消费场所推广应用电子茶具,进一步丰富应用场景,扩大市场规模。

二是积极开拓外省市场。电子茶具是电子化、智能化的茶具用品,起源于广东,是一种消费升级产品,在其他饮茶区也有市场。针对长三角、京津冀、成渝都市圈等地区,在推广广式电子茶具的同时,也可在当地建立研发中心,针对当地饮茶习惯研发生产适合当地的电子茶具。如江浙人喜欢喝绿茶,冲泡绿茶适宜温度在80—85摄氏度左右,那么针对绿茶研制将水煮沸后快速降温至80—85度的电茶炉,应该会受到当地消费者的喜欢。

数读饶平制造

饶平拥有陶瓷、电子茶具、水族机电、休闲食品等传统支柱产业,近年大力发展新能源、粮油糖食品加工等临港产业。

2022年,饶平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2家,工业总产值超304亿元。

该县水族机电产业拥有规上企业8家,产品产量约占全国70%,产品畅销国内,远销欧美、日本、中东等国家,去年全县水族机电产业实现产值24.56亿元。

全县水族机电企业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创新示范化基地2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

全县电子茶具产业共有规上企业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作为龙头企业之一,新功电器拥有核心专利230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11项、外观专利109项。

来源:南方日报记者 黄嘉叶 张俊 赵文君,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喝什么茶,喝茶你是如何被引上道的

主要关于武夷山茶的文章、知识;制茶、评茶经验交流,还有一些知识文章分享。         

去别人家做客或者去某些公司办事的时候我最怕看见的是一个茶几,尤其害怕的是看见一个原木树桩的茶几。一个茶几的上边放着一个漏水茶盘,一个龙头弯过来,一个盖碗一个茶海一块茶巾一个镊子一个罐子几个小杯子,看到我就希望自己档次不够不会被往那边引,被扔到沙发上丢一瓶矿泉水好了,被引过去就麻烦了,就惨了。

     喝什么茶?如果你被招待到茶几前的话第一句通常是这个,戴佛珠的主人会告诉你,我这里有龙井毛尖铁观音大红袍普洱冻顶乌龙人参乌龙白茶黑茶砖茶竹叶青瓜片碧螺春猴魁毛峰你要是喜欢煞口的我还有炒青茉莉花,这一套话顺的仿佛就为了展示超强的口技,下一秒郭德纲附体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儿烧子鹅报一通菜名,这时候千万不能说随便,说了随便你就完了,说了随便就要听一通茶知识介绍,“现在是冬天红茶暖胃不如我们喝红茶吧”——这是比较体恤民意的,不体恤的就完了,就要从远古洪荒讲到东茶西渡然后才拿出一罐茶冲了喝。 

    然后是茶经,当然不是陆羽的茶经,是神经病的茶经,什么“酒如妓,茶如妻,年轻时候喜欢酒,年纪大了就会喜欢茶,喝茶就像喝自己的妻子。”然后给你倒一杯他的妻子,你诚惶诚恐的接过来,托妻献子的交情,喝一口,赞一口他的妻子好喝,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感谢你把这么好喝的妻子给我喝。

     完全不清楚这些个神经病是什么时候开始犯病的,但这几年见得尤其多,跟佛珠和国学一起叱咤风云,纳兰性德安意如于丹萨顶顶,某宝给佛珠国学茶道婊的生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一个婊拥有了如此快捷的捷径,不需要读书,不需要上课,也不需要花钱去会所接受教育,只要在你的购物链接下看看那些商家的描述,高冲低泡附带茶道表演照片,念珠要怎样保养,每一个茶具要怎样使用,回来随便练习一下,成了,一个崭新的佛珠国学茶道婊璀璨登场。

     装逼起源于鄙视,要成为茶道婊首先就是要鄙视那些“俗”的,鄙视喝茶饮料的,鄙视喝袋泡茶的,鄙视喝花草茶果粒茶的,鄙视用杯子喝茶的,鄙视冬天喝绿茶的,鄙视喝茶加奶加糖加柠檬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茶壶高。

     鄙视之后就是跟风了,之前是喝铁观音后来风行普洱就喝普洱,正山小种大红袍站在风口浪尖,那就正山小种大红袍,永远心甘情愿被商家忽悠,做潮流的最大跟风者,商家制造一个谣言就信一个谣言,尽管说好了“茶客”要鄙视花草茶,当一个纯粹是炒作出来的雪菊出现的时候还是义无返顾的给自己的茶壶里丢进去数朵黄兮兮的雪菊,砸一口菊花,喝一肚子的所谓健康,所谓的文化。 

    “文化”是穷逼最好的遮羞布,喝的不是茶,是一种文化,穷逼如是说。于是文化的“养壶”,玩茶宠,在茶几丢一块石头,用黑乎乎的茶汤浇的像是茅坑里的砖头一样黄,文化。这个文化必须是排斥异邦的,你用versace的茶壶洗不掉一个土,用铸铁壶用muji他们说啊呀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比实在太小儿科了,用ikea就完了,会被认为穷且没品。紫砂汝窑,粗陶都不行,白玉流光啊,文化,五十块钱一套义乌批发,搁桌上一摆特别有品的样子。然后是茶叶,茶叶不能是品牌的,喝茶讲究的是不喝品牌,喝品牌的是土,必须是原生态茶农手摘,有钱的开个越野杀进深山中间,一年看几次茶叶生长,有没有喷洒农药,现场看看采摘然后带一筐回来;老派的是去熟悉的茶叶店,让熟悉的老板拿出熟悉的茶,什么“这个是给你特别留的,你再不来我就忍不住自己喝了”,现场尝几口聊几句,说说收茶的故事,然后带上几罐回家;上两种都算不上可怕,最可怕的就是新派的,新派多是穷逼的,网购所谓的原产地茶,咔咔咔一堆照片看完,果然是穷乡僻壤,果然是民风淳朴,然后买来一堆稀里糊涂的东西就往壶里泡,原生态,并且重金属和农残检测不明,真文化真健康。

 

    特别佩服网购茶农茶的人,太勇敢了,随便一检索到处都是“茶农自产”,小茶农自己生产个信阳毛尖也就算了,竟然现在的茶农连高端茶都有,以前我上班的时候杯子里泡了几片花草,一同事问我说你喝的啥,我说花草茶,说啊呀那叫茶吗,尝尝我刚到的大红袍,说完把我杯子里的水给倒了,换上他的茶,“茶农自产,原生态的大红袍”,一股子的坏红薯味吓得我回家喝了两升水洗胃。

 

    “原生态”是歧视袋泡茶的主力军,在他们的认识中袋泡茶就是黄牌,就是茶叶沫子,就是农残超标的那个,“那也叫茶?”怎么不叫茶,都是茶树叶子。之后是歧视茶饮料,认为喝三得利的都是装逼犯,瓶装茶不叫茶,这种歧视极其赤裸,让人不禁感慨还是咖啡好,咖啡界对瓶装咖啡的歧视都没有这么赤裸,因为咖啡首先具有“提神”的功能属性,大家会默认有些人喝咖啡是为了摄取咖啡因提神,而茶就是消遣饮料,“只是不喜欢和糖水跟白水并且喜欢茶的味道”和“摄取茶多酚”“减肥”这几个功能属性就被无视了,变成了“喜欢装逼又不懂茶”,虽然甜味茶饮料除了甜味剂太多可能会损伤味蕾没有任何其他问题。喝个饮料都胆战心惊,这种事情也只有茶叶界才会发生吧。

 

    但茶叶装逼犯不会认为茶是饮料,它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品质,他们炫耀味觉“你能喝出这个茶的兰香味那个茶的豆香味那个茶的果香味那个茶的栗香味吗?”——任何味觉和嗅觉正常的人都喝的出来吧?味蕾厉害你去告诉我每一种水是冰川水地下水活泉水产自哪里啊。又说文化,机场书店买来的茶叶书看两本就文化,都不读茶经,多算不上有文化我干嘛听你讲文化,而且显然——你所做的一切只是因为不想承认自己喝的是一种饮料,一种树叶子罢了。

湘西茶叶,如何从“绿叶”变“金叶”

仲秋时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座座茶山,满眼青绿。

湘西州种茶面积91万亩,居全省第一。茶产业年综合产值达88.56亿元,60万湘西儿女靠茶吃饭,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022年,湘西茶叶总产量达1.59万吨。这一片片致富的“绿叶”虽香气四溢,但也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绿叶”变“金叶”,路怎样走下去?


保靖县黄金村茶园。(资料照片)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健摄

茶源远古茶乡,可溯先秦

湘西地处武陵山脉腹地,重峦叠嶂,溪瀑纵横,是我国茶文化最早形成的产区之一。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音乐和歌舞关联的茶山无射山,作为我国茶文化艺术表演的源头,便在沅陵、古丈、泸溪三县交界的青山间。

据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先秦时期,地处武陵山区的巴蜀一带“园有芳蒻、香茗。”“园”既人工开垦的茶园,香茗即嫩芽烘焙之茶,可见当时已人工栽培茶叶。

1984年,古丈河西镇白鹤湾战国古墓群,就出土了茶壶、茶杯、茶灶等冥器。2003年抢救性发掘的古丈县燕子窝古墓群,2019年保靖县迁陵镇花井村汉墓群,均出土了数量众多的水器、茶具,充分展示了茶饮文化在湘西的悠久历史。

公元939-940年,古丈县下溪州故城会溪坪发生了一场溪州之役。据考证,这便是五代时期,溪州刺史彭士愁不堪年年贡茶之累、茶税之繁重,带领五溪之民“侵暴辰澧”,才有了后来溪州铜柱之立。

三国《广雅》记载荆巴制茶技艺:“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可见,湘西的制茶工艺已传承千年,需经蒸煮、杀青、发酵、压饼、储存等工序。

湘西州茶叶协会会长潘春新介绍,湘西传统采茶极其讲究。时间讲究,一般在清明节前一周开始,10—15天最佳;品质讲究,一芽一叶不带雨水、虫伤;细节讲究,采摘清晨为好,太阳直射到茶芽之前才能上贡;动作讲究,掰断扯断,指甲不能直接接触断处,手指不挤压茶芽,以免破坏根部细胞影响茶香和口感。

在湘西还有一条黄金古茶道,即沿着苗疆边墙可寻迹的凤凰、花垣、吉首等“南长城”侧1.5公里沿线。据《保靖县志》对保靖黄金茶集中原产地记载,黄金古茶道沿线经过的排吉、夯吉等苗寨,翻译过来即“有一排排茶树的地方”“有茶的山沟沟”之意。

步入保靖黄金茶古茶园,一棵棵古茶树就是湘西茶叶发展的见证与活档案。据2020年统计,保靖县的古茶树有108个株系、5923棵,其中,明朝古茶树718株,清朝1339株。现存的“古茶树王——保靖黄金茶1号母茶树”已有414年树龄。

茶园茶园林立,名茶辈出

高山出好水,好水出好茶。

湘西州地处北纬27至30度,冬无严寒,夏少酷暑,是著名的土壤富硒带、微生物发酵带和植物群落亚麻酸带交集区,是绿茶优势产业带和全国重要的绿茶产区,有“中国绿心”之美誉。

立足丰厚的资源禀赋,近年来,湘西以茶兴业、以茶富民,茶园茶山比比皆是,成为湘西人民的脱贫茶、振兴茶、幸福茶。

在古丈县高望界镇岩坳村,平均海拔800米。湘西州春秋有机茶业有限公司打造的高山生态有机茶郁郁葱葱,茶园主人向功平在此种茶已有12年,他介绍,这片茶山累计投资1.5亿元,建成有机茶加工生产线和2500多亩高山生态有机茶园。如今,妙古金牌系列茶已获得中国标准、欧盟标准认证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是湘西高端茶的代表之一,上品每500克售价逾万元。

在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木楼、石梯、柴跺点缀青翠茶山间,煞是好看。“我们村山多地少,曾经三餐难饱。种植茶叶后全村人均年收入已超过3万元。”村支书向顺天望着茶园幸福满满。

2012年至今,吉首市茶园面积从1200亩扩大到15.5万亩,覆盖10个乡镇(街道)、101个村(社区)。2022年全市干茶产量1680吨,实现综合产值12亿元以上,惠及茶农6.5万人。

在湘西昭莱生态茶叶有限公司加工车间,10多名制茶工人正在忙碌,炒出的莓茶洁白如雪,车间里茶香弥漫。永顺县共种植莓茶7.9万亩,干茶年产量达2000余吨,产值6.2亿元,成为县域经济的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

作为黄金茶的核心产区,保靖县被誉为“中国黄金茶之乡”。短短十余年发展,保靖黄金茶从不足1000亩发展到15.69万亩。2022年,保靖黄金茶实现年产茶量1358.5吨,带动全县约2.1万户8.5万人通过从事茶产业增收,以“一叶之轻”舞起21亿元产业,真正实现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古丈毛尖”“保靖黄金茶”“永顺莓茶”“凤凰雪茶”“湘西黄金茶”“十八洞黄金茶”“泸溪白茶”……各有千秋的湘西茶,屡屡摘得国内国际各种大奖,茶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逐渐扩大;与此同时,承载湘西独特风情的茶歌、茶赋、茶舞、茶旅等茶文化载体也日渐丰富,得到了市场认可。

茶忧从“小而散”到“大而强”

“峰岭是茶,山腰是茶,河谷是茶,狭坪是茶。从北到南,从东到西,远远望去,到处是茶丛茶垛。”这是著名作家彭学明对湘西茶园的一段描述。

湘西茶不缺历史、不缺文化、更不缺优渥的自然生长环境。经过多年的发展,绿、红、黑、白等各种品类也实现颜值与产值齐升,在湖南茶叶产业的江湖地位举足轻重。但在高速的发展中,茶农、茶商、茶企和政府主管部门也生出不少茶思茶忧。

九到十月,正是秋茶的采摘季节。在古丈县红石林镇龙天坪村古丈县锦华农业综合开发公司的厂房里,工作人员正忙着鲜叶过秤。作为当地龙头企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夏秋茶精深加工。

“收购的鲜叶加工成半成品后,销给其他企业制作黑茶。根据不同品相,每千克鲜叶收购价在3元到6元之间。”公司总经理张文从种茶、贩茶到茶叶深加工,与茶打了一辈子交道。他捧起一堆鲜叶说:“我现在的感觉就是‘吃不饱’,我们做大众茶的,以量取胜,人工采摘效率太低,应该机械化收割。”

在张文看来,靠人工采摘、靠天吃饭的茶产业发展模式,既不智能,也不现代,更难以形成规模化。

湖南英妹子茶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掌门人龙自刚也有自己的困扰。2010年他注册成立了茶叶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一条龙的茶叶企业,旗下英妹子品牌的毛尖、黄金茶、红茯砖茶远销海内外。但他发现,湘西境内各自为政的茶作坊、小企业参差不齐,在种植、施肥、采摘、炒制等环节上,均没有统一标准,哪怕同一片茶山采下的茶叶,因人不同也能将茶叶分出不同等级。茶叶基地如何建设、茶园如何规范管理、茶厂如何优化改造、茶产业链如何抱团发展……要做的事还很多。

返乡创业退伍军人张爱军,经营着古丈县岩头寨山枣村1200亩生态茶园。作为县人大代表,他多次提出茶叶发展议案,主要包括:建立香龙山茶叶保护区;加大茶山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化、规模化帮茶农抱团发展、拓宽销路等。张爱军说:“我们多次到福建、浙江等地去学习,从流水线水平、管理模式、扶持力度都看到了较大差距。湘西这么好的小叶品种,仍养在深闺人未识啊!”

记者采访了18家茶叶企业(专业合作社),年茶叶加工能力低于5吨的占12家,茶叶基地面积低于80亩的占8家,没有自己品牌的“散户”占了7家。

种植、采摘、加工小而散,品种、品质、品牌参差不齐。“茶叶品种单一、劳动效率低下、组织化程度不高、行业标准缺失、龙头企业少、品宣力度不够。”潘春新略带焦虑地分析了湘西茶产业六大现状:“好似船到中流、人到半山不进则退,这档口必须冲过比这更急的浪,翻过比这更陡的山。”

茶愿从“茶叶大州”到“茶叶强州”

茶叶是绿水青山回馈给山民的“金山银山”,茶产业是我省十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发展迅猛,截至2022年底,我省茶园面积达到354万亩,茶叶产量32万吨,综合产值达1051亿元。

这片从悠长历史中“长”出来的“绿叶”,在全国各产茶大省,正演绎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璀璨“金叶”。

福建是世界乌龙茶、红茶、白茶和花茶等茶类的创始地。该省茶叶单产、总产、茶树良种覆盖率、毛茶产值、全产业链产值、国家级龙头企业数量、中国驰名商标数量、出口金额等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浙江为茶产业配备了云端“大脑”,从茶园到茶杯实现了全链条数字化管理。以安吉县境内20万亩茶园为例,1.7万名茶农全部确权上图,为日后流转、溯源打下坚实基础,真正实现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云南普洱市茶园种植面积达209万亩,综合产值392亿元。近年来,该市以景迈山申遗为抓手,在茶源寻根、茶俗体验、茶园度假等领域探索创新,打造了一批茶乡旅游精品线路。

陕西省印发关于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全力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

2022年我国茶园面积已超过5000万亩,出口茶叶37.5万吨,东方树叶远销海外。

站在茶产业提标提档、百舸争流的风口,湘西各界正携手实施茶产业“五品”“五强”战略。湘西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向邦伟介绍,“五品”即品种做优、品质做高、品相做美、品味做足、品牌做响;“五强”即科技支撑强、品牌保护强、营销推介强、业态融合强、经营主体强。

为了保证“双五”战略实施,湘西州即将出台“十项举措”,从领导专班、政策支持、标准建立、商标保护、平台打造、活动推介等方面,助力湘西州在“十四五”内实现“茶叶基地100万亩、茶叶产值100亿元”的目标。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何从“茶叶大州”发展成为“茶叶强州”?如何推动茶叶与文旅、工业、商贸、康养、物流等产业相互渗透融合,促进全“茶叶链”发展壮大?湘西州任重道远,大有可为!

短评

让“茶山”变“金山”

张永中

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茶是黄金叶,这是湘西茶农的共识。走在湘西的大山里,心里总萦绕着一个问题,山是绝版的好,水是透彻的清。这绿水青山,隔着金山银山,到底还有重山几许?

近年来,湘西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黄金茶品质优异,达到极品绿茶的真正“黄金配比”;古丈毛尖是中国历史名茶,口感鲜爽甘醇,香气馥郁,是“好喝又好看”的茶;永顺莓茶“天然、绿色、富酮、回甘”,被誉为黄酮之王……

观察一片茶叶从茶园到茶杯的经济学历程,以湘西山区茶历史、茶现状,做一个标本,以“从‘绿叶’到‘金叶’”为题,目的是唤起人们对茶产业的凝眸与思考,以冀引来更多专业的,尤其是经济学的观察与对策。

如何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如何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摆脱“小而散”,走向“大而强”,从基础性的地标保种、茶园种植、茶品制作、品牌营运等,进行全流程的标准化管理,真正让一片茶叶撬动一条绿色朝阳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山民依托天赐资源禀赋,阔步乡村振兴大道的通途上,道阻且长。

走进大山,茶歌袅袅。我仿佛听到了,当勤劳的汗水浸润在绿水青山间,这茶区将变成景区、茶园会变成公园、茶山将成就一座座“金山”的心声。(张颐佳  李寒露)

来源: 湖南日报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74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