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降火

找到约2,023条结果 (用时 0.019 秒)

茶叶为“万病之药”?查证过吗?不要再自欺欺人和误人子弟了!

本文作者:陆鹏LuPeng,Ph.D.东京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研究科应用生命化学专业博士后

最近,我在豆瓣读书上看到了一本评分高达8.0分的书,是由浙江大学茶学系王岳飞教授和徐平老师编写的《茶文化与茶健康》。该书于2014年1月首次出版,经过修订后又在2017年9月出版了第二版。从大家的留言可以看出该书在饮茶爱好者中的评价非常不错[1]。

茶叶为“万病之药”?查证过吗?

我本人也十分喜欢王岳飞教授有关茶学概论的大学网络公开课[2]。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不少关于茶叶相关的生化知识。王岳飞教授也是我本人十分尊敬的一位教授,他在园艺学领域的研究颇有价值。但是,当我看完《茶文化与茶健康(第二版)》的第五、六、七章之后,我觉得其中有一些地方与我自身的想法不太一样。因此,我想借此机会谈一下我自己的浅见。

《茶文化与茶健康(第二版)》的第五、六、七章的标题分别为“茶食品与保健品”、“茶为‘万病之药’”、“茶保健九大功效”。主要内容为介绍茶叶的保健效果。行文方式对读者来说十分亲切,使人有非常良好的阅读体验。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在通篇阅读之后,所有的关键论证部分都没有标注明确的信源,这大大降低了文中论点的可信程度。读者如果想要查证其观点的正确性也变得十分困难。其中有一些论述也有待商榷。下面我们就第六章“茶为‘万病之药’”为例(《茶文化与茶健康》第二版,第54页),做一个详细的剖析,也希望大家在听完我的浅见后能自己思索一下。

万病之药查证信源

王岳飞教授在第六章开篇说:“茶为什么可以叫做‘万病之药’?大家知道如果一个药是‘万病之药’,如果我说我这个药能够治百病,那一定是狗皮膏药、假药,对不对?你这个药什么都能治那肯定谁都不信,但‘茶为万病之药’这句话绝对正确。怎么去理解这句话?先来了解一下‘茶为万病之药’这句话的历史回顾,然后再了解“茶为万病之药”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我的观点是:任何药物对某种疾病是否有效,最直接简单的科学证据就是去看权威期刊发表的临床医学论文。就算没有临床研究,至少也得引用经过科学界同行审评后发表的学术论文来进行论证。某项药物的有效性,只能通过科学实验来证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们对它的情感都是过于主观和片面的。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茶为‘万病之药’”的论证。

【原文1】:

茶叶在我国最早作为药物使用,以前把茶叶叫茶药。最早的药理功效的记载是在《神农本草》里面茶的起源部分。这里面说神农“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到了汉代就把它当成长生不老的仙药。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有关于茶的评论“茶治脓血甚效”。名医华佗也讲了一句“苦茶久食益思意”,就是说茶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唐代陆羽在《茶经》里也记载了很多茶的功效。所以在唐朝以前的人就认识到茶的功效不少,不仅可以让我们提神、明目、有力气、精神愉快,还可以减肥、增强思维的敏锐度等。那么宋代以后,关于茶功效的记载就更加深入了。像苏东坡的《茶说》、吴淑的《茶赋》、顾元庆的《茶谱》,包括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面都描写到茶的功效。

【查证1】:

已经有农业考古学者指出,《神农本草》里根本没有真正记载过神农“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语句[3],[4],[5],不过这不是我们今天关注的重点。

我认为这一段文字有以下两点主要问题:

1,企图在古文中寻找答案;

2,树立无关权威。

咱们先讨论第一个。文中引用了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的一句“茶治脓血甚效”;华佗的一句“苦茶久食益思意”;陆羽的《茶经》以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等。这些文献的记载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中国的古代并没有科学思维,一般是基于个例的主观推测。古代医书中的记载本身就需要通过现代科学来验证。仅仅因为茶叶的功效在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就得出它确有这些功效的结论,这样的论证并不可取。

至于第二点,如果引用张仲景、华佗、陆羽、李时珍等古人的理由是他们与医学相关的话,那么引用苏东坡、吴淑、顾元庆等文人的作品就不太能够理解了。就算是一位科学家,不管他的名气有多大,在他擅长的领域之外,都有可能犯常识性的错误。古代的这些文人虽然名气很大,但是都是与医学不相干的名人。如此树立无关权威,似乎透露着这么一个信息:让大家认为古代名人们都说喝茶有这些功效了,你还不信吗?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文人也只是文采好,对茶叶的功效怕是没有什么研究,文人的记载并不能证明茶叶就一定具有那些功效。

【原文2】:

茶的功效在《本草纲目》里面有记载:“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会引起身体很多问题。那么像日本种茶的鼻祖——荣西,“茶禅一味”是他提出来的。他在《吃茶养生记》里面讲到“茶者养生之仙药,延龄之妙术也”。他觉得茶能够养生,能够延长我们的寿命。茶刚开始传到欧洲去时,它不是放在食品店、茶叶店里卖的。它是放到药房里卖的,它是作为一种药去卖的。

【查证2】:

这段论证原文比较散,我按顺序依次发表一下我的浅见:

1,本草纲目的例子,我的理解是,“火”会引起身体很多问题,茶叶能降火,所以茶有很多功效,是“万病之药”。上火是一个我们经常听到的比较神秘且不能被定量的一个概念。为此我去查了一下中医对于火的描述。根据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学基础》关于热(火)邪的记载:凡致病具有燔灼、炎上、急迫基本特性的外邪,称为热(火)邪。热邪,又称温邪、温热之邪。热之极则为火。温、热、火邪三者仅程度不同,没有本质区别。然而热(火)邪只是中医学中致病“六淫”中的“一淫”。“六淫”中其他的致病因素还包括“风邪”、“寒邪”、“暑邪”、“湿邪”和“燥邪”[6]。茶叶能不能降火我不知道,不过就算能降火,那么茶叶是否也能治疗其余“五淫”引起的疾病呢?

2,日本荣西法师的例子也涉及树立无关权威。我们知道,哪怕是在当代,医学知识的更新换代都是非常快的。一名老医学专家的个人观点如果没有经得住同行审评,也是不能被科学界所认可的。日本荣西法师虽然有名,但是他个人对茶叶能够延长寿命的观点,也仅仅只是他个人的观点。并不能因为他有名,就用他说的话来论证茶叶能够延长人们寿命。

3,欧洲人把茶叶当药的例子。我不否认茶叶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不能证明茶叶是“万病之药”,这过于夸大茶叶的功效。

【原文3】:

20世纪80年代以后,再次出现了研究茶的高潮,因为日本科学家最早揭示了茶里面的茶多酚能够抑制人体的癌细胞活性。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研究茶的科学家越来越多了。浙江中医药大学的林乾良教授总结了很多的文献,把茶的传统功效归结为让人少睡、安神、明目等24项。从这些总结来看,茶真的可以预防治疗很多的疾病,这句话“茶为万病之药”应该是非常正确的。

【查证3】:

这段话其实已经不证自明了。林乾良教授总结了24项茶叶功效。我认为与其称“‘茶为万病之药’应该是非常正确的”,这24项就包含了人类所有的疾病了吗?我实在无法理解怎么就“非常正确”了,不如展开介绍林乾良教授总结的24项有限功效

【原文4】:

现代医学又证明了整个论断,像我们现在中外营养学家评的“十大健康长寿食品”、像中国的《大众医学》2003年评了一个“十大健康食品”里面都有茶叶。美国的《时代周刊》和《时代》杂志都把茶作为最好的抗氧化食品或者营养食品去推荐。德国的《焦点》杂志把茶列为十大健康长寿食品。而且绿茶有神奇的功效,它能够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前列腺癌、能够减肥、能够燃烧脂肪。茶的这些功效在其他中外文献中都有论及。现在全世界对茶与健康关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很多科学家在研究茶跟健康的关系,从1985年到今天世界上有茶与健康关系的文献数量越来越多。1985年只要三五篇,到2005年就有500多篇,现在有1000多篇。这表明全世界科学家都在关注茶的健康作用。

【查证4】:

这一段开头虽然说了“现代医学又证明了整个论断”。但是下文的例子中没有一个是现代医学的相关的。中国的《大众医学》,美国的《时代周刊》和《时代》以及德国的《焦点》都不是科学界广泛认可的现代医学领域权威期刊。而且就算这些杂志的报道是可信的,他们也仅仅刊登了茶叶的有限功效,而并不是把茶叶报道为“万病之药”。比如:美国的《时代周刊》和《时代》报道了绿茶的抗氧化功效。德国的《焦点》杂志报道了长寿。《大众医学》2003年评了一个“十大健康食品”里面都有茶叶”就更有意思了。按照这个逻辑是不是当年同样被评为“十大健康食品”的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牛奶、酸奶;海鱼;番茄;黑木耳、松蘑等菌菇类;胡萝卜;荞麦(燕麦);禽蛋蛋白[7]都能被称为“万病之药”了?

原文段落最后提到了研究茶叶的论文越来越多,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意识到,随着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大部分研究领域的论文都会只增不减,研究茶叶的论文多了,并不代表茶叶就是“万病之药”。茶叶的功效是一个客观实在。有什么效果就是什么效果,这与发表论文的数量有什么关系呢?

【原文5】:

第二方面我们要了解一下茶为什么可以叫做“万病之药”。它的功效成分很多,茶里面有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对人体的身体功能有很多的好处,所以有人把茶树叫做合成珍稀化合物的天然工厂。这个茶树长成以后,你把叶片采下来以后,可以作为一个药物去使用。有人甚至把茶里面的茶多酚叫做“第七营养素”。我们知道食品有六大营养素,现在有人把茶多酚提高到这个高度了,表示茶的功效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非常大。现代医学有一个学说叫做“自由基病因学”,它可以解释“茶为万病之药”的说法。

【查证5】:

“有人把茶树叫做合成珍稀化合物的天然工厂”,“有人甚至把茶里面的茶多酚叫做‘第七营养素’”。如果王教授是写散文,我没意见。但如果是严肃的论证,这种“有人”实在太不严肃了,你至少应该告诉我们到底是什么人吧?否则我们如何知道这个“人”是不是某个茶叶厂的厂长呢?某人有比较新颖的观点这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不管是谁提出的科学观点,都必须经过科学界的同行审评才能被广泛认可。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某一个国际权威机构和国家级组织把茶树叫做合成珍惜化合物的天然工厂,也没有把茶里面的茶多酚叫做“第七营养素”。这怕只是“某人”的一厢情愿。

自由基病因学也检索不到,所有的词条均来自于王岳飞教授本人。因此,自由基病因学也并不是广泛认可的一个理论。只怕是故意创造听上去高大上的词汇提升所谓的可信度。

科学精神证据为王

其实这本书的第五、六、七章充斥着大量类似的论述。时间有限,就不一一列举了。写在最后,我觉得科普文不能因为读者是小白,就丢失了科学精神和论证的逻辑。作为科研工作者所创作的科普文更应该摆事实讲证据,否则不仅起不到科普的效果,反而愚弄了大众,岂不贻笑大方。

参考信源:

[1]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808052/

[2]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0901ZJU181-1206695831

[3]林乾良.神农得茶之说不可信[J].中国茶叶,2013,35(06):37-38.

[4]陈椽.《“神农得茶解毒”考评》读后反思[J].农业考古,1994(04):187-189.

[5]周树斌.“神农得茶解毒”考评[J].农业考古,1991(02):196-200.

[6]谢宁.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新世纪第四版),2016,p190

[7]http://unn.peopledaily.com.cn/GB/14739/22118/2216932.html

喝普洱茶为什么会上火,解密普洱茶上火的根本原因!

有茶友留言道“为什么喝普洱熟茶会上火,不是说普洱茶有清热降燥的功效吗?”“我体质偏热,适合喝普洱熟茶吗?”。“为什么喝新茶会上火”。喝普洱茶为什么会上火呢?是个人体质问题,还是普洱茶年份问题呢,今天梵君就来和大家聊聊喝普洱茶上火的根本原因。

一、生产工艺为根本原因

普洱茶有生普和熟普之分:生茶茶性寒凉,有清热降火之功效。熟茶茶性温和,有驱寒养胃之功效。而熟茶茶性之所以温和,是经渥堆发酵后的结果,而喝普洱熟茶上火的原因也多来自渥堆后产生的。

普洱熟茶的制作工序: 茶鲜叶——杀青——揉捻——晒干——湿水——渥堆发酵——出堆——分解——干燥——筛选——蒸压——干燥摊晾。

1、刚刚完成渥堆工序的新制熟茶,茶性燥热。在旧时国营厂时代,为了将新制熟散茶的堆味散去,熟毛茶往往要经过数年的仓储后才进入成品精制工序(拼配—压制),这个以散堆味为目的的仓储过程同时获得了降低茶品燥火的效果。而如今,大部分茶厂都因成本的压力而将熟毛茶的散堆时间缩短。茶品一旦压制成型,堆味及燥火褪去的速度就会大大的降低,品饮新熟茶,上火的概率甚高。

2、为解决堆味及燥火问题,同时还要缩短原料到成品的时间,部分商家会在压制前用热蒸气处理熟毛茶原料。经蒸压处理后堆味降低,但茶品质受损,后期转化不理想,茶叶的燥火问题更加严重。

3、熟毛料经蒸压成型后,一般会选择干燥摊晾,而部分商家为缩短干燥时间,加快熟茶上市的步伐,选择60~80℃的高温烘干,这不仅使得茶品燥火更严重,茶叶品质也因此大大受损。

二、体质偏热者更易上火

现代中医提出人体有八种体质,其中两种体质喝普洱熟茶容易上火,分别是阳盛体质和血瘀体质。

阳盛体质:多表现为形体壮实,面赤烦燥,声高气粗,喜凉怕热,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熏臭为其特点。血瘀体质:多为面色晦滞,体口唇色暗,眼眶暗黑,肌肤甲错,易出血,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或结痰。

上述两种体质的人,喝熟茶就容易上火。

如何避免喝普洱熟茶上火?

1、选择陈化后的普洱熟茶不易上火

熟茶燥火的褪去,最为基本的就是用时间换品质——也就是陈放,存放二三年的普洱熟茶,堆味和燥感基本都会褪去,茶性温和,口感更为温润醇和,可降低上火的概率。

2、适度喝茶

凡事讲究“度”,过犹不及,普洱熟茶虽好,但也不能过度饮用,理性喝普洱熟茶,避免上火的现象。

3、喝前醒茶

普洱熟茶拆散后进行预醒茶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褪去燥火,因此在品饮前的拆茶醒茶就十分有必要了。

普洱熟茶作为养生的好帮手,有分解脂肪,清理肠胃,帮助消化,暖胃等诸多功效。在购买普洱熟茶时,选择大品牌的普洱熟茶(降低由加工工艺不当引起燥火的可能),其次根据自身体质科学饮用普洱茶。

我们应该怎么去选择绿茶和红茶?绿茶与红茶有什么不同?

中国的茶叶种类繁多,茶叶名字也有几千种,作为我们的传统饮品,大家对于茶热爱、品尝最多的有绿茶和红茶,这两款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喝得最多的茶叶,绿茶有名的茶叶分别有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竹叶青等优质的茶叶。红茶不得不说,红茶的鼻祖正山小种、世界三大高香茶之首的祁门工夫红茶、红茶中的高品宜红工夫茶等,绿茶和红茶品类众多,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选择绿茶和红茶呢?绿茶与红茶有什么不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我们要选择绿茶和红茶,那么就需要一开始对于这两种茶有所认识,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的选择,首先我们来说说绿茶和红茶的工艺和加工原料的不同,绿茶,我们知道又叫不发酵茶,而且做绿茶的原料主要就是茶树的新叶子,因为绿茶没有经过发酵,只是经历了杀青、揉拧、干燥等比较常见的制茶工序,所以其茶叶中的茶多酚、叶绿素、咖啡碱等成分在保存方面是比较好。而红茶是全发酵茶,在做红茶的原料上,主要是茶树的芽叶子,是经过了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比较常见的制茶工序,从这两者之间的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他们在工艺上面有很大的差别。

绿茶和红茶不同之处还在于功效方面有所不同,因为由于他们的加工工艺不同,导致了他们所含有的成分有很大的不同,绿茶的功效在于清热解毒、降火明目、生津止渴,是一直凉性的茶叶,故此这类茶是适合在夏天饮用。而红茶是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并且它在发酵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茶黄素、茶红色,这能够促进肠胃消化,而且还对身体的水肿有着一定的效果,也有助于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生概率。

绿茶和红茶在味道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我们要知道绿茶在加工的过程中保留了比较多的芳香油,所以我们闻起来会更加香,而红茶多了一道发酵的工艺,所以将茶叶中的酸凝固了,没有绿茶那股浓浓的涩味,所以在味道上面有所不一样。红茶的味道分别是滋味甘醇、鲜爽,甜香馥郁。绿茶的香味分别为 嫩香、清香、毫香、板栗香、花香、海藻香,绿茶香气以高而清,纯而锐为上。并且绿茶和红茶的茶性也是不一样的,绿茶性寒,红茶性温。

还有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生产地区是不一样的,中国生产绿茶范围比较广泛,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苏、湖北、广西、福建是我国的绿茶主产省份。而红茶主要生产的地区在于福建,广东,云南,四川为主,两种茶叶是根据自身的不同地区产生不同的茶。

通过以上的内容介绍我们能够知道绿茶与红茶有什么不同?我们也会根据这两者的不同去选择适合我们喜爱的茶叶,茶叶的选择也是一门比较深的学问,比如在什么季节喝什么茶,什么人群喝什么茶,不同的人群对于绿茶和红茶的口感都会有不同的选择,当然还有它们之间的味道也是选择的重点,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够让大家对于绿茶和红茶有所认识,我们应该怎么去选择这两者茶叶。

找到约1,994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