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种子什么时候种怎么种

找到约53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福琼之罪 : “茶叶大盗”潜入中国都干了些什么?

提及世界茶叶史,总难绕过罗伯特·福琼的名字(本片译为罗伯福钧)。萨拉.罗斯在《茶叶大盗》一书中把罗伯特.福琼描写成了维多利亚时期的“茶叶侠盗”、“早餐茶救星”和“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世界茶历史的人”。

其实,第一个提倡从中国引种茶叶进行种植的人,是英国探险家和自然科学家约瑟夫·班克斯。1788年,在他的主张下茶种被从中国引进到英国,这时的茶的引种仅在实验期,并未发展成实际意义的规模种植。

1835年印度茶叶委员会秘书长戈登亲自潜入中国南方茶区,私购了大量中国茶籽,分三批运往加尔各答,成功育出的茶苗达四万余株。这批茶苗的一半被移植到阿萨姆地区,一半移植到喜马拉雅的古门跟台拉屯一带。阿萨姆地区较少成活,于是,喜马拉雅山麓的大吉岭被锁定为适合中国茶生长的沃土。

有了前人这样坚实的基础,传说中的茶叶大盗终于出场了。

一起来看看这部由Discovery探索频道拍摄的纪录片《Tea War: The Adventures of Robert Fortune 茶叶间谍战:罗伯福钧的冒险》

17世纪,随着饮茶风俗在欧洲普及,中国茶叶大量出口,至19世纪初,中国独霸世界茶叶市场达200年之久。

闭关锁国后的清朝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1830-1833年,华茶输出价值占中国出口货物总值93.9%,其中1832年,中国出口茶叶达400320担。

中国对英国贸易每年顺差二、三百万两以上,英国突然发现,没钱向中国买茶叶了。为弥补贸易逆差,东印度公司曾试图向中国销售多种商品,但大多滞销,收效甚微。之后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致使中国白银大量流出,1830-1839年每年平均流出约五六百万两。

1839年3月,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广州筹划禁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英国人把中国人的禁烟行动看成侵犯私人财产,觉得不可容忍,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8月29日,中国清政府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开放通商口岸……

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还有皇家颁布特许,伊丽莎白女王让公司独占对亚洲贸易与中国的茶叶贸易。公司由股东所持有,但后来征服了印度并主导亚洲贸易。到了19世纪初期的印度,东印度公司非常庞大,拥有15万人的私有军队。

茶叶贸易的巅峰,是1820年代,东印度公司把18000吨的茶叶从中国进口到英国。

茶叶当时逐渐在财务上与社会政治上,对英国政府变得重要。要是隔季没人从中国进茶叶,英国担心可能会发生动乱。

茶是英国当时很流行的饮料,却无法在英国种植。要怎么做才能让英国掌握住茶叶?

1848年,伦敦

东印度公司决定将中国茶叶移植到当时英国的殖民地印度,找上了罗伯福钧,由此开启了“茶叶大盗”在中国的旅程。

十九世纪的英国社会僵硬死板,必须要有坚强意志力,在福钧这一趟旅程纪录中,任务是一窥遥远的大清帝国。将获得庞大利益的不只是印度,还有英国与其广大的殖民地。

罗伯福钧是植物学家兼植物猎人,他的父亲是一位农人,他出身的阶级,通常不会接受教育。但他是来自苏格兰,苏格兰有义务教育,每个人都得受教育。他天生对植物有兴趣,后来成为博物学家,当时这份工作很显赫。

英国东印度公司之所以找上罗伯福钧,因为他是当时全球的植物顶尖专家,之前又去过中国猎运植物。

福钧接到东印度公司开的清单,他的任务是找到最好的绿茶产区以及红茶产区,收集种子跟活株后再带回到印度,目的是让印度成为公司的产茶区。市场因素让茶叶价格不斐,当时人常说“采茶便宜卖茶暴利”。

要了解能否自此泱泱大国购买植物与种子,然后运回来,就得自己去。福钧决定要亲自前往徽州府。

鸦片战争中国最后战败,或许中国人正是因为受外患与英国欺侮感到屈辱,因而对外国人反感。当时规定西方人不得擅自离开缔约港,否则就有生命危险。

在中国旅行极为危险,福钧必须雇人随行。中国幅员辽阔而且非常多元,当时并没有统一的普通话, 没有人人都会说的母语,而是有很多几乎无法互通的地区方言。若想去绿茶产区,他要找的人得会说当地方言。

皇帝为了让每一个人都自认是中国人,一个办法是统一服装,男人都得额头头发并留长辫。这不是源自中国而是满州,因为是服从象征所以得照做,如果不照做就是死刑。

福钧的办法就是发型照办,仆人帮福钧买来中式服装,外表上显示出他是皇帝子民。他虽然不像中国人,但他只需说自己是长城外远方来的。长城外当时等同于想象中世上最偏远的地方,如果他来自长城外,就算是远方来的中国人。

上海当时是个小渔村,在中国历史上完全不重要,中国算是给了英国一个地方,一块地,然后让他们在那里做生意。不得不说,是西方商人,让上海变成今日的繁荣景象。

钱塘江有时又叫做绿江,福钧人在江上,江水源头就在遥远西边山里,绿茶红茶全都从这条江水运往上海。最重要的是要拿到植株与种子,要去中国上好的产茶区买。

在10月22日晚间,福钧进到杭州边郊,中国富庶地区中数一数二繁荣的城市,中国当局很忌讳外国人靠近或进入这座城,这条钱塘江,流自徽州的绿茶山区,支流之一在武夷山的北边,就在城市对面约八九公里。福钧立刻搭上轿子准备前进,离开上海前曾讨论过地图与路线,福钧问过能否直接去杭州河口,避免穿过市区,两位仆人都说这很简单。朝这方向走了二公里多,心想着应该快到乡间,才惊觉自己离大城越来越近,第一次开始怀疑仆人在骗福钧,结果还是得穿过杭州城。果然不久就看见市区城墙,现在要改道已经太迟了。

杭州曾是宋朝的首都,宋朝在中国史上名列前茅,更有中国味,更有文化,士学文人更多,换句话说,外国人在杭州很好认,外国人根本不该去那里。“处事冷静不受情绪影响”,要去中国旅行的人都该谨记,这也是福钧处事的大原则,但在这种情况下,福钧也很难完全遵守原则。

他非常紧张,心里明白自己处境危险。外国人不该跑去杭州,所以得想个借口,让买办这类的中国人向当地人解释。“没事,福钧们从上海来,捎封上海官府的信”之类的,能说谎是因为别人也不会知道。福钧非常幸运,当时中国不时有暴力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他能在那种年代行走中国,他很可能送命,却毫发无伤。

中国当时有一个系统的水路网络,就像高速公路,连接大部分内陆地区与沿岸地区。搭船移动非常方便。有些河道是天然形成,有些则是苦力几百年前在朝廷大工程里挖出来的。

船造得非常稳固,底部平,前后细尖,水流与风况都很好,福钧们沿着河流快速而上。在美丽的秋天时节,整体风景非常迷人,时常看到佛寺与宝塔耸立于林间,山水形成令人惊艳的景色,让福钧忆起苏格兰与英格兰的边界。

福钧的中国行也有快乐的时候,他不时会看见让人惊艳的超美风景,就像普通旅人,但整体而言他大多数时间是身心俱疲。

与福钧同船的多半是商人与仆人,他们安静且无害人之心,他们常常悠闲躺着小睡,不然就是吃饭或吸烟,其中一人很爱抽鸦片烟,鸦片催化让他完全沉迷了。

鸦片在中国可是一个大麻烦,全国都上瘾了,就像是英国爱喝茶一样。英国人开始鼓励印度种植罂粟,背后目的是促进对中国贸易。英国一直向中国买茶叶,一直是以白银支付,到了1820年代没白银付钱了,便想找东西让中国人用白银来买,这样才能赚回白银再买茶叶。中国满是抽鸦片的人,罂粟破坏力非常强,比较准确的估计,到1830年代晚期,中国当时约有一千二百万人抽鸦片。

时不时会遇上急流,必须花数小时渡过,更别提还有15人拉着桅杆上的绳子,沿着岩边拖着,这种事最能显现出中国人不屈不挠的坚持。若看到这样的河,一般人会觉得大概过不去,但困境还是靠着努力与坚持克服了。缓慢旅途正合福钧意,让福钧能顺道轻松探索当地丰富的植物。

对福钧来说,待在野外独自观察植物,研究植物,探索自然,福钧觉得都是他热情所在。他的人生志向就是与植物相处,这都能让他感到特别愉悦。他发现的很多新植物,在今日花园中很常见,每株金桔都是福钧发现的,又称福钧柑。植物猎人是大家眼中的探险家,而且富有知识,冒着生命危险为同胞寻找惊奇新植物,他们有辨识不同物种的能力,超过二百种以上的英国普通园艺植物,都是罗伯福钧引进来的,例如茉莉、忍冬、杜鹃花属踯躅。

福钧入夜前抵达目的地,头一次看见闻名远外的松萝山(但这明明是黄山)。

福钧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外头,忙着收集种子,勘查园区种植情况,以及收集茶树种子跟幼苗,那是顶级绿茶的幼苗。福钧观察到当地人绝不从弱小茶树上摘太多茶叶,有时干脆略过,好让茶树生长不受影响,当地人努力让茶树保持在健康状态,然后才开始采收。

茶树最精华的是本叶,牙跟顶部二叶,想摘采茶叶需要一定程度的功夫,这些采花姑娘一天要采三万片茶叶,大概是二公斤左右的茶青。

福钧要为东印度公司带回的重要东西,不只是茶树种子,还要有制茶的方法。

制茶方法很难知道,就算看见茶树,也不知道怎么把茶叶制成茶。茶叶不像苹果一样摘下来就能吃了,而是要经过很多处理。

茶青从花园里采收进来后,要在扁平箩筐上平铺开来,除去任何多余的湿气,茶青要经过短暂萎凋,同时炒茶锅用柴火适当加热,取适量茶叶放入锅内,再用双手快速滚动并搅动,茶青马上受温度影响,发出噼里啪啦声,变得潮湿而且变软,同一时间茶青会不少水气,翻炒茶青四到五分钟后,快速取出放到揉捻台上,目的是为了去掉部分叶汗与湿气,让茶叶揉成卷曲状,茶叶团要时常解块并换人揉茶,再次放入炒茶锅,用木炭生起慢火,工人用手快速翻动茶叶,有时茶叶会放回揉捻台再揉一次,大约一小时后茶叶就干了,颜色也定调了,真实是暗绿色但之后会亮起来。

松萝山是他第一年旅途的结果,福钧认为自己大有所获,他有活株、种子,所有他想要的东西,他觉得非常成功,准备把所有东西交给公司,他就只剩这一步, 准备把东西运往印度,这样他的绿茶任务就结束了。

1849年1月,上海

福钧回到上海后,一直忙着把茶树小心种值进华德箱,以便运回印度,茶树种子离开土地的话,只能存活短暂时间,但在1849年,福钧成功找到可行的办法,能保存所有存活期短的种子,以及茶树种子,其实就是把种子收集来后,马上种植进华德箱。

奈森华德发明了非常迷你的温室箱,能把植物从海外带回国,这是前所未有的,有点像水族箱但有加盖。华德箱是1830年代初研发,设计上是把植物种植进去后,再浇点水,水气从佳士科技内散发出后,不断碰到玻璃盖再回到植物上,算是自动浇水系统。有华德箱就能把植物放在船上,天气好的话可以晒太阳,这样植物就能照到太阳,撑过旅途,也能保持密封,并在运送途中远离危险。

他把种子跟活株运上开往印度的船,航行了约一个月,到了加尔各答时,有人把箱子打开了。箱子得密封才能运作,还有人浇了水,这就成了问题。把植物运上喜马拉雅山时,玻璃裂了,他运了几百个箱子,大概只有几箱存活下来,但植物即脆弱又很……彻彻底底失败了。他头一年完全空手而回。

这段经过篇幅很短,在他书中只有一个段落,福钧想应该是因为他失落感太大,但对此福钧也只是写下“没成功,还得更努力一点”。他没有多说什么,不想透露结果让人失望。

福钧并不满意这趟旅程的结果,福钧想要把中国顶级红茶区的茶树运回印度西北边境省的公有茶园。

在当时,科学界认为绿茶与红茶,是完全不同的品种。令人疑惑的是两种茶的种植地不同,福钧得找出其中秘密。

福钧准备重启另一趟或许更重要的旅途,前往武夷山的顶级红茶产区,虽然有人已经把不少茶树与种子,从这个红茶产区带给福钧了,但福钧觉得最好还是亲自去一趟产区。

他准备直捣风靡英国的商品产区,也就是红茶产区。产区美景让他惊讶不已,闻名中外的武夷山由数座丘陵组成,全部都不到三百米高,外表相当一致,仿佛山丘是由自然力量推到一定高度,再由别股力量把山丘顶稍微往下拉,散落成一千座丘陵。武夷山在中国人心中非常壮观,也是帝国中数一数二神圣的,武夷山真的让他叹为观止。

他第一次看见,美丽景色与河流交织,以及山崖上的茶树,他非常惊讶有如此美丽的景色。

有间茶店在卖茶点给来去山上的人,福钧途中也找了茶店休息,喝杯来自原产区的纯净武夷茶。有一个茶种,名字称之为大红袍,到现在也还是非常名贵的茶,是中国数一数二的茶。茶汤迅速解了渴,让福钧重振精神,让福钧想起一位中国名家说过,“茶之益处不胜枚举,植茶则获益良多,饮茶则身心灵可得以活络”。

他去的地方,有苦力来回搬运货物,不停来往中国各条路线,当时福钧对中国的观感是,苦力不算是普通人,就只是出卖劳力,就像头牛任人宰割,没人在意搬货上山需要几头牛或是只几驴,这些人不过就是人类中的驴,他们是搬运货物的卡车。苦力其实就是“辛苦劳力”,现在西方用语也这样用,苦力即没有田产,也没有家产,就靠出卖劳力。

苦力队伍常常在山谷中来回穿梭,扛着要卖给英美商人的茶叶,这是中国当时的一景,日常生活中时常可见,远看的话,他们像是移动中的蚂蚁大军。不管苦力人再多,或是路况多好,从未看过两人并肩而行,与其他国家的人不同。

越过这些山可不是儿戏,在计算路程时,福钧没有料到,路上得翻过这么多丘陵与山路,不只拖累了进度,路途也比地图上的还远,又热又渴的福钧很难受,大热天里得爬上山丘,福钧需要找吃的并且歇息,最后打算在山顶附近的一间庙宇借宿。佛寺僧人似乎老是选了最漂亮的地方,来盖庙宇住房。

寺院也欢迎他,在这里他不会受到威胁,这段时间大概是他在中国最安全的时候。说实话,善心佛僧,似乎比较重视茶叶栽种与制作,而非其信仰上的规矩。

茶叶也有这样的传承,同一块山地产出最好的茶树,能产上好茶叶,正是僧人保留了知识。茶叶算是打坐不可或缺的,茶让人安定,让人专心,因此茶深深融入了僧人的修炼与日常生活,僧人也会卖茶来支援寺庙开支。茶叶的由来有很多传说,很多出自佛教。佛陀当时想要专心持续修炼,却打了瞌睡,他对自己一气之下,气得把眼皮扯下来,他丢眼皮的地方长出了茶树,茶叶从此便象征着如何让人保持警觉与清醒,以及专心向佛。

茶这个中文字,其实是到了唐朝才出现。九世纪时,茶在那之前并没有专门的中文字,之前用了许多字代指茶。茶后来很受欢迎,因此众人决定必须为茶造字。

茶字写法是:上头有个草字头,中间的人表示着人,底下再加个木。草、人、木,这三者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1851年2月,上海

一切成果都大幅超乎福钧的期待,因此福钧没有其他要务,只剩将植物打包后启程前往印度,但既然去过了武夷山上,附近区域也去过不少。

茶树样本在福钧手上,福钧认为徽州茶树与武夷茶树是同种,红茶树也很可能是出自同源,仔细检查过后,福钧分辨出的差异很细微,不足以判定为不同品种,更别提种类。

很多茶树之间的差异甚至看不出来,之所以让红茶异于绿茶,是因为加热或发酵程度不同,以及暴露在空气中的氧化过程。

福钧在3月15日抵达加尔各答,抵达后不久福钧收到了西北边省副总督给福钧的印度总督命令,要去视察所有茶园,并且报告茶园状况与未来展望。

在印度种茶叶的想法不是福钧提出的,早在之前就开始筹备了,这也是会找上福钧的一个原因,把进度再往前推进。

这趟旅行下来,有将近二万株植物,从中国中部最好的红茶绿茶产区,引进到了喜马拉雅山脉;还有六位首席制茶师,二位领头,从徽州产区运来的大量器具,也跟着安全来到山上的公有花园。

罗伯福钧应该是中国之外的现代茶叶种植之父,大家喝的每一杯茶,多多少少都受惠于罗伯福钧,正是他开启了全球茶经济。

福钧当时想过自己是间谍吗?经过变装,擅闯法律禁地,福钧肯定只想着这份工作有多危险,还有如何完成任务,比较少想到,自己在干见不得人的事。不管他拿了什么,认为都是他偷的,是为了阻止中国垄断茶叶,让英国不再依赖中国。这样说来,这是偷窃,是工商业间谍活动。

偷窃茶树当然对中国与他国都有后果,特别是在中国造成影响,此举打破了中国对产茶的垄断,也加剧了19世纪开始衰退的中国国力,到最后促成了中国民族主义,以及清朝垮台。

这场窃案有赢也有输,其他国家得以开始生产茶叶,不论是南亚、印度或斯里兰卡,或非洲与世界其他地区都是,全球各地生产的茶,超过了数百种,现有超过50国产茶。

现在茶已成为英国与其广大殖民地的生活必需品,大量且低价生产茶叶,这件事非同小可。但对印度人民而言,生产茶叶好处最多,原先山区平民,几乎没有普通生活必需品,但茶叶获利可让他们购买少数必需品与较为奢侈的物品。

罗伯福钧的人生非常成功,他约50岁就退休,之前旅行了20年,名声非常好,应该也赚了不少钱。

1872年,伦敦

在福钧往内陆旅行,造访许多欧洲人几乎不知道的地区时,记下旅途经过并将结果呈现给大众。福钧不太在意奢华生活,努力呈现旅人生活的艰辛,崭新的景色。国家与植物,为福钧提供了至高无上的享受。直到现在,身处地球另一端,离开了不同景色与冒险,福钧仍时常回想而且回味无穷。

对这段历史,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说,东印度公司有点类似今天的孟山都,垄断着一个产业,但是,今天,全球有了专利的概念,商业秘密受到保护。但在一百多年前,同样是获取别人东西,罗伯·福钧却不视自己的行为是偷盗,相反,他认为,植物是属于所有人的。

此次事件的影响是巨大的。1866年,在英国人消费的茶叶中,只有4%来自印度。到1903年,这个比率却上升到了59%。中国人一直不明白自己的茶叶机密是怎样泄漏出去的。当时,在世界上销售给西方人的茶叶中,中国茶叶所占的比率下降到了10%。

中国再也没回到从前,至少没法回到西方市场了,现在中国的茶产业开始繁荣,再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但这花了一百多年时间。

来源:茶叶集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揭秘福鼎茶叶的崛起之路

  福鼎白茶近几年来在各地茶友的眼里颇为特别。一是因为喝福鼎老白茶颇为流行,二是因为夏日“冷泡”白茶,风味独特。从来喝茶都是喝新,如何“福鼎老白茶”却如此受人欢迎?从来泡茶都是热水,如何“冷泡白茶”与众不同?

  前一阵子,白茶之家刚好去了趟福鼎,去福鼎市几个主要的白茶产区看了下,收获蛮大的,今天就和大家谈一谈我这次福鼎之行的收获和见闻。

  这次福鼎之行,真得要特别感谢我大学的小黄同学。小黄同学刚好是当地人,正在家乡种茶制茶。他对福鼎各个产区了如指掌,每个产区的茶叶生产情况都很熟悉。

  据小黄同学介绍,福鼎茶叶主要在下面几个镇的山里,分别是太姥山、磻溪、白琳、管阳以及点头镇。茶叶贸易集散市场主要集中在点头镇和福鼎市区两个地方,据说当地政府大力扶持茶产业发展,仅点头镇的茶叶店面就有一千多家。此外,其他几个乡镇也有一些零散门面。在市区,我们看到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在中心位置分别开有店铺,例如绿雪芽、品品香、六妙等,另一些中小企业则集中在一条批发为主的市场里,密密麻麻挤在一块。

  刚来的第一天,我们在福鼎市中心喝茶,大品牌门店挨个进去看了看。说真的福鼎的茶叶店真得很多,客人也不少,虽然逛了不少家店,但纯属走马观花。

  比较有意思的是第二天,我们从市区出发,路过点头、白琳,一路缓慢爬升、开到磻溪镇,到达海拔600米左右。途中经过几个小村庄、在磻溪镇上喝茶、停留。午饭后下山抵达点头茶叶批发市场,在其中一个茶叶店里稍作停留。据老板娘说,点头镇的门面房租金近两年价格飞涨,想来白茶市场火热,也带动了当地的房租。

  最后一天我们去了管阳镇,看了下小黄家的茶厂。小黄家的茶叶厂也不过几年功夫,但是发展得蛮不错,已经是当地比较大的茶厂了。下午,他领着我去附近的茶园转转,见识了一下当地的老茶树。

  一路上看到的福鼎茶园,生态环境总体相对较好,很少有光秃秃的山头,大部分都有树木覆盖。根据小黄介绍,当地政府严厉打击毁林开垦种茶的行为,这样一来,生态环境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此外,明令禁止的农药一概不许用,否则也会被处罚。盛夏之际,茶园休养生息,也是茶园里各种虫子茶小绿叶蝉、茶尺蠖、茶丽纹象甲、粉虱等高发季节,所以茶园随处可见竖立着的黄色粘胶诱捕板,用来抓捕虫子。一路上,竟然未曾看到打农药的茶园、仅有几户在地里的茶农在施肥、除草,偶尔有人采青。

  福鼎白茶茶叶种植管理严格,让我们看到了当地政府发展好茶叶经济的决心。希望当地的生态茶园管理能够持之以恒,不至于像前些年,安溪铁观音那样一度茶山水土流失严重、农残超标、市场份额大缩水。

  福鼎白茶崛起不过最近这十年

  在六大茶类中产量曾经不到百分之一的“白茶”,曾经是走出口外销路线为主,如今却“出口转内销”,在国内茶叶市场、尤其北方市场中独领风骚。

  我记得2011年的时候,白茶之家那个时候在北京上班。附近有个星巴克就开始卖福鼎白茶的白牡丹了,我当时还是挺纳闷的,去星巴克不是去喝咖啡的嘛。哪怕就是去喝茶,大家也基本上都是喝红茶为主吧。不过事实证明,星巴克的眼光还是蛮不错的。福鼎白茶这十年也开始渐渐走红,成了国内茶叶当红『炸子鸡』。

  也就是最近这十年吧,咱们福建的茶叶开始渐渐走出福建了。我查了下数据,10年前(2009年),福鼎白茶的产量约为4050吨,2018年福鼎白茶产量1.7万吨,全国白茶的产量3.37万吨。这十年,福鼎白茶的价格涨了多少,白茶之家没有调查过,网上有人说10倍不止。

  福鼎白茶、福鼎大毫、福建菜茶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福建的白茶产区,主要有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地。福鼎也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县区,但是该地白茶产量大、质量高,所以全国都很有名。虽说这几个产地吧,白茶之家也不是全部都去过,但是古籍记载,这些地方自古以来就是茶叶产地。福鼎也是在2006年的时候,开始以『福鼎白茶』为主打产品。这一点也不得夸一夸福建人脑袋瓜子灵活,之前福鼎也不是主要生产白茶,而是以乌龙茶、红茶、花茶为主。基本上市场上需要什么茶叶,就开始生产什么茶叶。

  什么茶都好做?这就得益于福鼎地区优良的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专业术语称之为“品种适制性强”。“福鼎大白茶”,这里是指从福鼎地区的有性群体种“菜茶”里选育出来的国家级的优良茶树品种,又被称为“华茶1号”。福鼎大白茶的特点是内含物质丰富。春茶一芽二叶,干茶样约含氨基酸4.0%(一般绿茶3~5%,安吉白茶大约7%)、茶多酚14.8%、咖啡碱3.3%、水浸出物49.8%,因此制出的白茶,芽壮色白,香鲜味醇。另外,“福大”适栽地区广,抗旱性较强、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原来仅在福鼎地区,后来推广至浙、湘鄂、赣、苏、皖、桂、川、黔等地。目前,国家级茶树品种与省认定的品种中有25种茶树繁育是以福鼎大白茶作为父本或母本。

  除了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又称“华茶2号”,这几年在福鼎地区的栽培面积位居第一。截止2016年底,福鼎的白茶基地面积为21万亩,其中福鼎大毫茶园面积为15万亩,福鼎大白茶园面积4万亩,其余为2万亩的小菜茶品种(用种子繁育出来的未经改良之地方群体种,譬如西湖龙井也有群体种)。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都是从当地的群体种里选育出来的。以上三个品种,是福鼎白茶的主要树种。此外,适合制成白茶的树种还有福云6号、福建水仙、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政和菜茶、坦洋菜茶。

  银针、牡丹、寿眉、贡眉——你喜欢的福鼎白茶究竟是哪一款

  根据白茶的国标《GB/T22291-2017白茶》,对于这几各等级都有明确定义:

  白毫银针: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单芽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制成的白茶产品。

  白牡丹: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一芽一、二叶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贡眉:以群体种茶树品种(福鼎菜茶)的嫩梢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寿眉:以大白茶、水仙或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或叶片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与前一版本国标《GB/T22291-2008白茶》相比,最大的差异在于,规定了贡眉只能用菜茶为原料。因为福鼎菜茶在当地的栽培面积仅有十分之一,也因此使得贡眉成为一款特殊的白茶,一定程度保护了当地的群体种茶树。

  市面上所谓的福鼎老白茶,就是存储一段时间的白茶,具体时间不一定,但是当地人说“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当地老茶讲究3年及以上存放时间。在福鼎,最早白茶也都是散着存放,不压饼的,这些年受市场影响或者说操纵,他们也开始压一些饼。压饼的原料多是贡眉和寿眉,白牡丹和白毫银针少有压饼、有说是转化不好,也有人说太浪费。回想老白茶的盛行,好像是在一夜之间。曾有业内人说,那是北京马连道茶城里一群人进行的炒作,中间有获利颇丰者,到底谁是最初的策划者这就不得而知。只是福鼎白茶开始火热,的确是在2006年以后的事情,经过这些年的市场催化、白茶的消费市场大宗仍然是他们曾经主销绿茶和花茶的北方地区。

  在福鼎,随便推开一家茶叶店,都有老白茶,不同年份、等级、形状,估计主人如果不告诉你,是怎么都喝不出来年份的。所以只能在同一款产品、同一年份、不同等级间去品尝,比较容易对比出优劣。

  白茶之家这次在福鼎虽然也喝了三天茶,也是难以对比出孰优孰劣。如果要自己压饼,一般都是散茶喝了觉得不错,才会去压制。而压饼时会有蒸汽将茶叶湿润,然后用磨具压制、60℃缓慢烘干,出来的饼一定程度会跟散茶冲泡略有差异。至于散茶,批发市场多得是!

  白茶究竟是冷泡好喝还是煮出来好喝?

  冷泡出来的白茶甘甜,煮出来更柔和。煮茶不过是将需要多次冲泡的茶多酚、水溶性糖、黄酮、氨基酸等物质,煮了出来。参考国内学者对于青砖的煮法研究结果,过于粗老的茶叶并不适合煮着喝,因为粗老的茶园里含氟会相对较高,煮着喝,更容易将茶中的氟送入人体。少数民族同胞喝煮茶,都是加奶或奶酪的,所以能够很大程度上中和氟,清饮则不行。在此,建议大家缩短煮茶时间,或者尽量冲泡着喝。

  如果说白茶里的寿眉和贡眉价格算是亲民,那么银针和牡丹就意味着更高的价格,荒野银针和荒野牡丹可就是高大上的产品了。据说只有放养10年或者更久的茶树,每年春季采芽头分别制作成少量的银针和牡丹,才能拥有“荒野”的称号。仅茶树就很高,工人很难采摘,因此产量很少,而这样的茶树做出的银针和牡丹喝起来有股特别的清香和花香。

  写在最后

  这次福鼎之行真是收获颇丰,我们走访了很多茶叶产区,了解了下福鼎白茶行业的兴盛。不得不感叹下福鼎人民真是勤劳勇敢,福鼎当地除了茶叶还有很多美食水产,也是非常值得推荐的。这几天,小黄同学带我们去大快朵颐,吃了不少海鲜。记得去的第二天,正好当地的美食节开始了。美食街上的海鲜真是便宜新鲜又好吃,我们还吃了很多猪头肉,肉片汤之类的美食,现在想想真是美味。只可惜三天的时间实在有点少,白茶之家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去福鼎的旅行了。

  福鼎白茶能在短时间兴起,我相信这和当地人民的勇于开拓市场密不可分。一路上,我遇上不少茶叶从业者,他们很多年纪一大把了,都还不辞辛苦,亲自管理茶园。年轻人头脑也很灵活,我看到很多茶叶店主看着特别年轻,但是茶叶店铺都很大。我有次问一个店主,怎么这么年轻就把生意做了这么大。他告诉我,他在淘宝、京东上面都有店,销量很不错。今年疫情的原因,开始在网上直播,结果粉丝反响很好,销了一百多万茶叶。我不得不由衷称赞一下,作为茶叶从业者,我到现在连淘宝开店都不知道怎么弄了,更别说直播买茶了。

  来源于:福鼎白茶老白茶

中国茶是如何走向世界的?——趣谈世界茶叶饮用史

1919年,巴黎時髦的茶敘

“茶为国饮。”中国人喝茶喝了1000多年后,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欧洲商船到了中国,中国茶才进入西方,茶叶才传入西方,茶入西方的身份最先还是“毒药”,后来才成为大众健康饮品。

1890年英国木刻版画《公园里贵妇和小孩的茶饮 》

茶为何物:直叫人“以茶试毒”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中国有着悠久的茶叶饮用史。而茶作为商品的记载,到了西汉时才出现。

《僮约》一文,有两次提到茶,就是“脍鱼氰鳖,烹荼尽具”和“武阳买茶,杨氏担荷”。《僮约》的作者王褒,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僮约》虽是消遣之作,但是它在不经意间为中国茶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烹荼尽具”就是煎好茶并备好洁净的茶具,“武阳买荼”意为到武阳(今彭山县双江镇)买回茶叶。

从茶史研究的角度,茶叶能够成为商品买卖,说明在西汉时,饮茶已经相当盛行。中国茶叶又是什么时候传到西方的?

100多年(1868—1872年)前,一个名叫李希霍芬的德国人,在中国大地上进行过7次考察,他的足迹遍及当时18个行省的13个。在他的《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作研究的成果》一书中,他把古代从东方向西方输送丝绸的通道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文化交流的代名词。之不过让人纳闷的是,在西方并没有中国茶的记载。

欧洲最早出现“茶”,是在1559年,威尼斯商人拉莫修撰写的《航海记》一书中,首次提到了茶叶,这与王褒的《僮约》相差了1500多年。在这1500多年的时间里,在西方的文献中找不到一个“茶”字,更说不上茶叶的交易和消费。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我们也看不到茶叶的只言片语。

1606年,荷兰人首次从茶叶输往欧洲。但在此后的100多年间,茶叶并没有成为输往欧洲的重要商品。1704年英国商船“根特”号在广州购买470担茶叶,价值14000两白银,只占其船货价值的11%,而所载丝绸则价值80000两,是茶叶价值的好几倍。

1716年,茶叶开始成为中英贸易的重要商品,两艘英国商船从广州携回3000担茶叶,价值35085镑,占总货值的80%。十八世纪二十年代后,欧洲茶叶消费迅速增长,茶叶贸易成为所有欧洲东方贸易公司盈利最大的项目,当时活跃在广州的法国商人罗伯特·康斯登说:“茶叶是驱使我们前往中国的主要动力,其他的商品只是为了点缀商品种类。”清代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在《中国见闻录》一书中写道:“中国有世界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

在品茗的历史中,俄国则比欧洲其他国家要幸运得多。1638年,一名叫斯特拉科夫的沙皇俄国使者受命前往蒙古拜见可汗,貂皮作为晋见礼。可汗向沙皇回赠200包中国茶叶。当时沙皇使者对茶叶一无所知,他将茶叶带回了圣彼得堡,沙皇命仆人沏茶请近臣品尝,入口有奇香。从此,俄罗斯人开始了其漫长的饮茶史。

18世纪,英国对茶叶等奢侈品征收重税,走私利润巨大,以致不少水手铤而走险。一位名叫罗伯特·特罗特曼的商贩,就因走私茶叶被打入死牢。

时至今日,不少史学家仍常常在徘徊于他的墓前,抄下墓碑上的铭文,上面留着罗伯特·特罗特曼临终前的一句话:

“一点儿茶叶,我偷的不多。上帝啊,我的血流得冤枉。一边是茶叶,一边是人血。想想,就因这杀死了一个无辜的兄弟!”

如果说英国的罗伯特·特罗特曼死得有些“冤”的话,那么瑞典的孪生兄弟“喝茶免死”就显得“搞笑”了。

1772年,瑞典一大臣向国王古斯塔夫三世报告,从遥远东方传过来一种神奇的树叶,说是可以作饮料,但人们担心饮用这些东西会被毒死。国王灵机一动,他让人把一对被判死刑的孪生兄弟押进皇宫,命令他们:“一人每天饮茶,一人每天饮咖啡,即可免去死罪。”60年后,饮咖啡者因病过世,再过了10多年,饮茶者无疾而终。随后,茶开始在瑞典流行。

1892年德国木刻版画《一杯中国茶》

茶从何来:红茶绿茶“另有种乎”?

从十六世纪西方接触茶算起,在三个多世纪中,茶叶一直被疑为有毒之物。1664年,东印度公司向英王进贡茶叶后,追求时髦的贵族妇女纷纷仿照王室试饮起来,可她们担心茶叶有毒,于是饮茶之后要喝白兰地“排毒”。

欧洲人开始饮用茶了,但在欧洲大地上依然找不到一株茶。

茶是怎么生产出来的?欧洲人一直不解,原因是中国不允许欧洲商人进入内地,茶叶是如何生产出来的,他们不得而知。东方茶引起了西方人的极大好奇。1560年,葡萄牙人克鲁兹乔装打扮混入商人队伍中,他来往于中国贸易口岸和内地,历时4年,他才搞清了茶的来龙去脉。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入了《中国茶饮录》,这是欧洲第一本介绍中国茶的专著。

从克鲁兹开始,不少西方探险家打起了中国茶的主意。1848年,受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植物猎人”福琼来到中国考察。

福琼也经过了一番乔装打扮,穿上了中国衣服,弄了一条假辫子。后来,福琼在他《茶国之行》中详述了这次冒险经历。

在一家小旅店的花园内,他发现了一株从未曾发现的植物。他从容不迫地走进客栈,在一张桌边坐下,点了酒菜。吃完饭,福琼又慢条斯理点上中国烟斗,对店主说:“这些小树真漂亮,我从海边来,在那里看不到这些小树,给我一些种子吧。”善良的店主满足了他的请求。连哄带骗,福琼从江浙一带收集到了大量的茶树标本和种子。最后他将23892株茶树和大约17000粒茶种到了印度,并带回了8名中国茶工。

福琼的中国之行还为西方人解开了一个迷团:长期以来,他们一直以为有绿茶树和红茶树之分,而福琼告诉西方人,绿茶和红茶的区别,在于制茶工艺的不同。起初受到了公众的嘲笑,他请印度茶工在英国公众面前手工制茶,亲自验证后才得到了认可。

福琼的中国之行,无疑是世界茶史上重要的分水岭。不久,在印度的阿萨姆邦和锡金,茶园陆续涌现。到十九世纪下半叶,茶叶成了印度最主要的出口商品。从1854至1929年的75年间,英国的茶叶进口上升了837%,随后,“立顿”红茶在全球飘红,至今依然占据世界茶叶第一品牌位置。相对应的是,中国的茶叶国际贸易量的急剧滑落。

1901年荷兰发行的明信片《请品中国茶》

食而不化:探秘藏茶“个中滋味”

面对茶叶这片神奇的“绿色黄金”,19世纪下半叶,英国商界迫切要求打开中国西南门户,目光放在了西藏茶叶消费市场上。又一个英国人来到了中国,他的目标就是川藏茶马古道,寻找一条在中国和印度之间更短更直接的茶叶贸易通道。

这个英国人叫唐古柏,1867年,唐古柏也进行了一番乔装打扮,他计划考察路线是成都—雅安—康定—巴塘—印度。由于受到中国政府的抵制,他走到巴塘受阻,只得沿路返回。虽然考察没有成功,但他发现了藏茶。在他的《蓄辫着袍的英国贸易先锋游记——溯长江而上的探索之旅》一书中写道:

“在进入通往打箭炉的峡口处,我们超过了一队将近200人的从雅州运茶到打箭炉的队伍。在路上我已经发现过有着数百人的长长的运输茶叶的背夫。在陡峭的二郎山山峰脚下的大渡河岸边的羊肠小道上,长长的运输队伍的侧影看上去犹如一道风景线。”

唐古柏考察的路线,正是古已有之的川藏茶马古道。清同治年间,从雅安入藏的茶叶数量达110000引(1引=100斤)。这上千万斤的茶叶入藏,全靠人力背运至康定后,再由马驮入藏。

茶叶是藏族人不可缺少的东西,因而也是川藏贸易最重要的商品。唐古柏设法从客栈老板那里打听到藏茶的制作过程,他对茶叶的产地、采摘、工序、单价、销售分别作了详尽的描写,为印茶仿制雅安藏茶提供了精确的参考数据。

唐古柏认为,在印度阿萨姆邦布拉马普特拉河谷的坡地上种植的茶叶,就能够取代中国内地的茶叶而占领西藏的市场。一旦印度茶叶入藏,印度茶叶在与雅安茶叶的竞争中可轻易获胜。

尽管印茶较雅安藏茶低廉,但印茶并不受西藏人民欢迎,因为印茶在“口感”上也不被西藏人所接受。从1870年后,英印政府不断地派人雅安、打箭炉一带考察川茶种植和藏茶贸易。唐古柏考察的价值在于向官方提供了有关雅安边茶入藏的详细情况和相关数据。但在生产加工上,还缺乏“技术”支撑。

1905年,又一个叫哈奇森的英国人出现在雅安街头。他以雅安为中心,考察茶山(蒙顶山)、茶路(茶马古道)、茶城(雅安、打箭炉)、茶人(吴理真)、茶事(莲花山会)等。在他的笔下,蒙顶山茶产区的概况和历史、管理和税收、生产和加工、运输和销售等内容全部囊括,他们还考证了吴理真的生平和皇茶园七株茶树的来历,哈奇森称吴理真是“雅州茶行业的守护神”。

哈奇森的《供应西藏的印度砖茶:四川任务报告》考察报告,为印茶入藏提供了茶树栽培及砖茶生产加工技术依据。时至今日,印度茶业依然重视当年文献资料的价值,2013年,印度一出版社重印了此书,并公开发行。

在史海中打捞碎片,还原中国茶走向世界的过往,为我们打开了一道“认识自己”的独特窗口。这对于中国茶的复兴,以及以茶文化为代表的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无疑有着巨大的作用。

(本文作者为雅安日报社记者高富华)

来源:茗边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1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