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有几种种子

找到约338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福琼之罪 : “茶叶大盗”潜入中国都干了些什么?

提及世界茶叶史,总难绕过罗伯特·福琼的名字(本片译为罗伯福钧)。萨拉.罗斯在《茶叶大盗》一书中把罗伯特.福琼描写成了维多利亚时期的“茶叶侠盗”、“早餐茶救星”和“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世界茶历史的人”。

其实,第一个提倡从中国引种茶叶进行种植的人,是英国探险家和自然科学家约瑟夫·班克斯。1788年,在他的主张下茶种被从中国引进到英国,这时的茶的引种仅在实验期,并未发展成实际意义的规模种植。

1835年印度茶叶委员会秘书长戈登亲自潜入中国南方茶区,私购了大量中国茶籽,分三批运往加尔各答,成功育出的茶苗达四万余株。这批茶苗的一半被移植到阿萨姆地区,一半移植到喜马拉雅的古门跟台拉屯一带。阿萨姆地区较少成活,于是,喜马拉雅山麓的大吉岭被锁定为适合中国茶生长的沃土。

有了前人这样坚实的基础,传说中的茶叶大盗终于出场了。

一起来看看这部由Discovery探索频道拍摄的纪录片《Tea War: The Adventures of Robert Fortune 茶叶间谍战:罗伯福钧的冒险》



17世纪,随着饮茶风俗在欧洲普及,中国茶叶大量出口,至19世纪初,中国独霸世界茶叶市场达200年之久。



闭关锁国后的清朝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1830-1833年,华茶输出价值占中国出口货物总值93.9%,其中1832年,中国出口茶叶达400320担。


中国对英国贸易每年顺差二、三百万两以上,英国突然发现,没钱向中国买茶叶了。为弥补贸易逆差,东印度公司曾试图向中国销售多种商品,但大多滞销,收效甚微。之后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致使中国白银大量流出,1830-1839年每年平均流出约五六百万两。



1839年3月,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广州筹划禁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英国人把中国人的禁烟行动看成侵犯私人财产,觉得不可容忍,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8月29日,中国清政府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开放通商口岸……



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还有皇家颁布特许,伊丽莎白女王让公司独占对亚洲贸易与中国的茶叶贸易。公司由股东所持有,但后来征服了印度并主导亚洲贸易。到了19世纪初期的印度,东印度公司非常庞大,拥有15万人的私有军队。


茶叶贸易的巅峰,是1820年代,东印度公司把18000吨的茶叶从中国进口到英国。



茶叶当时逐渐在财务上与社会政治上,对英国政府变得重要。要是隔季没人从中国进茶叶,英国担心可能会发生动乱。


茶是英国当时很流行的饮料,却无法在英国种植。要怎么做才能让英国掌握住茶叶?



1848年,伦敦


东印度公司决定将中国茶叶移植到当时英国的殖民地印度,找上了罗伯福钧,由此开启了“茶叶大盗”在中国的旅程。



十九世纪的英国社会僵硬死板,必须要有坚强意志力,在福钧这一趟旅程纪录中,任务是一窥遥远的大清帝国。将获得庞大利益的不只是印度,还有英国与其广大的殖民地。



罗伯福钧是植物学家兼植物猎人,他的父亲是一位农人,他出身的阶级,通常不会接受教育。但他是来自苏格兰,苏格兰有义务教育,每个人都得受教育。他天生对植物有兴趣,后来成为博物学家,当时这份工作很显赫。


英国东印度公司之所以找上罗伯福钧,因为他是当时全球的植物顶尖专家,之前又去过中国猎运植物。



福钧接到东印度公司开的清单,他的任务是找到最好的绿茶产区以及红茶产区,收集种子跟活株后再带回到印度,目的是让印度成为公司的产茶区。市场因素让茶叶价格不斐,当时人常说“采茶便宜卖茶暴利”。


要了解能否自此泱泱大国购买植物与种子,然后运回来,就得自己去。福钧决定要亲自前往徽州府。



鸦片战争中国最后战败,或许中国人正是因为受外患与英国欺侮感到屈辱,因而对外国人反感。当时规定西方人不得擅自离开缔约港,否则就有生命危险。



在中国旅行极为危险,福钧必须雇人随行。中国幅员辽阔而且非常多元,当时并没有统一的普通话,   没有人人都会说的母语,而是有很多几乎无法互通的地区方言。若想去绿茶产区,他要找的人得会说当地方言。



皇帝为了让每一个人都自认是中国人,一个办法是统一服装,男人都得额头头发并留长辫。这不是源自中国而是满州,因为是服从象征所以得照做,如果不照做就是死刑。



福钧的办法就是发型照办,仆人帮福钧买来中式服装,外表上显示出他是皇帝子民。他虽然不像中国人,但他只需说自己是长城外远方来的。长城外当时等同于想象中世上最偏远的地方,如果他来自长城外,就算是远方来的中国人。



上海当时是个小渔村,在中国历史上完全不重要,中国算是给了英国一个地方,一块地,然后让他们在那里做生意。不得不说,是西方商人,让上海变成今日的繁荣景象。


钱塘江有时又叫做绿江,福钧人在江上,江水源头就在遥远西边山里,绿茶红茶全都从这条江水运往上海。最重要的是要拿到植株与种子,要去中国上好的产茶区买。



在10月22日晚间,福钧进到杭州边郊,中国富庶地区中数一数二繁荣的城市,中国当局很忌讳外国人靠近或进入这座城,这条钱塘江,流自徽州的绿茶山区,支流之一在武夷山的北边,就在城市对面约八九公里。福钧立刻搭上轿子准备前进,离开上海前曾讨论过地图与路线,福钧问过能否直接去杭州河口,避免穿过市区,两位仆人都说这很简单。朝这方向走了二公里多,心想着应该快到乡间,才惊觉自己离大城越来越近,第一次开始怀疑仆人在骗福钧,结果还是得穿过杭州城。果然不久就看见市区城墙,现在要改道已经太迟了。



杭州曾是宋朝的首都,宋朝在中国史上名列前茅,更有中国味,更有文化,士学文人更多,换句话说,外国人在杭州很好认,外国人根本不该去那里。“处事冷静不受情绪影响”,要去中国旅行的人都该谨记,这也是福钧处事的大原则,但在这种情况下,福钧也很难完全遵守原则。



他非常紧张,心里明白自己处境危险。外国人不该跑去杭州,所以得想个借口,让买办这类的中国人向当地人解释。“没事,福钧们从上海来,捎封上海官府的信”之类的,能说谎是因为别人也不会知道。福钧非常幸运,当时中国不时有暴力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他能在那种年代行走中国,他很可能送命,却毫发无伤。



中国当时有一个系统的水路网络,就像高速公路,连接大部分内陆地区与沿岸地区。搭船移动非常方便。有些河道是天然形成,有些则是苦力几百年前在朝廷大工程里挖出来的。


船造得非常稳固,底部平,前后细尖,水流与风况都很好,福钧们沿着河流快速而上。在美丽的秋天时节,整体风景非常迷人,时常看到佛寺与宝塔耸立于林间,山水形成令人惊艳的景色,让福钧忆起苏格兰与英格兰的边界。


福钧的中国行也有快乐的时候,他不时会看见让人惊艳的超美风景,就像普通旅人,但整体而言他大多数时间是身心俱疲。


与福钧同船的多半是商人与仆人,他们安静且无害人之心,他们常常悠闲躺着小睡,不然就是吃饭或吸烟,其中一人很爱抽鸦片烟,鸦片催化让他完全沉迷了。



鸦片在中国可是一个大麻烦,全国都上瘾了,就像是英国爱喝茶一样。英国人开始鼓励印度种植罂粟,背后目的是促进对中国贸易。英国一直向中国买茶叶,一直是以白银支付,到了1820年代没白银付钱了,便想找东西让中国人用白银来买,这样才能赚回白银再买茶叶。中国满是抽鸦片的人,罂粟破坏力非常强,比较准确的估计,1830年代晚期,中国当时约有一千二百万人抽鸦片。



时不时会遇上急流,必须花数小时渡过,更别提还有15人拉着桅杆上的绳子,沿着岩边拖着,这种事最能显现出中国人不屈不挠的坚持。若看到这样的河,一般人会觉得大概过不去,但困境还是靠着努力与坚持克服了。缓慢旅途正合福钧意,让福钧能顺道轻松探索当地丰富的植物。



对福钧来说,待在野外独自观察植物,研究植物,探索自然,福钧觉得都是他热情所在。他的人生志向就是与植物相处,这都能让他感到特别愉悦。他发现的很多新植物,在今日花园中很常见,每株金桔都是福钧发现的,又称福钧柑。植物猎人是大家眼中的探险家,而且富有知识,冒着生命危险为同胞寻找惊奇新植物,他们有辨识不同物种的能力,超过二百种以上的英国普通园艺植物,都是罗伯福钧引进来的,例如茉莉、忍冬、杜鹃花属踯躅。



福钧入夜前抵达目的地,头一次看见闻名远外的松萝山(但这明明是黄山)。



福钧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外头,忙着收集种子,勘查园区种植情况,以及收集茶树种子跟幼苗,那是顶级绿茶的幼苗。福钧观察到当地人绝不从弱小茶树上摘太多茶叶,有时干脆略过,好让茶树生长不受影响,当地人努力让茶树保持在健康状态,然后才开始采收。



茶树最精华的是本叶,牙跟顶部二叶,想摘采茶叶需要一定程度的功夫,这些采花姑娘一天要采三万片茶叶,大概是二公斤左右的茶青。



福钧要为东印度公司带回的重要东西,不只是茶树种子,还要有制茶的方法。



制茶方法很难知道,就算看见茶树,也不知道怎么把茶叶制成茶。茶叶不像苹果一样摘下来就能吃了,而是要经过很多处理。

茶青从花园里采收进来后,要在扁平箩筐上平铺开来,除去任何多余的湿气,茶青要经过短暂萎凋,同时炒茶锅用柴火适当加热,取适量茶叶放入锅内,再用双手快速滚动并搅动,茶青马上受温度影响,发出噼里啪啦声,变得潮湿而且变软,同一时间茶青会不少水气,翻炒茶青四到五分钟后,快速取出放到揉捻台上,目的是为了去掉部分叶汗与湿气,让茶叶揉成卷曲状,茶叶团要时常解块并换人揉茶,再次放入炒茶锅,用木炭生起慢火,工人用手快速翻动茶叶,有时茶叶会放回揉捻台再揉一次,大约一小时后茶叶就干了,颜色也定调了,真实是暗绿色但之后会亮起来。

松萝山是他第一年旅途的结果,福钧认为自己大有所获,他有活株、种子,所有他想要的东西,他觉得非常成功,准备把所有东西交给公司,他就只剩这一步, 准备把东西运往印度,这样他的绿茶任务就结束了。



1849年1月,上海



福钧回到上海后,一直忙着把茶树小心种值进华德箱,以便运回印度,茶树种子离开土地的话,只能存活短暂时间,但在1849年,福钧成功找到可行的办法,能保存所有存活期短的种子,以及茶树种子,其实就是把种子收集来后,马上种植进华德箱。



奈森华德发明了非常迷你的温室箱,能把植物从海外带回国,这是前所未有的,有点像水族箱但有加盖。华德箱是1830年代初研发,设计上是把植物种植进去后,再浇点水,水气从佳士科技内散发出后,不断碰到玻璃盖再回到植物上,算是自动浇水系统。有华德箱就能把植物放在船上,天气好的话可以晒太阳,这样植物就能照到太阳,撑过旅途,也能保持密封,并在运送途中远离危险。



他把种子跟活株运上开往印度的船,航行了约一个月,到了加尔各答时,有人把箱子打开了。箱子得密封才能运作,还有人浇了水,这就成了问题。把植物运上喜马拉雅山时,玻璃裂了,他运了几百个箱子,大概只有几箱存活下来,但植物即脆弱又很……彻彻底底失败了。他头一年完全空手而回。


这段经过篇幅很短,在他书中只有一个段落,福钧想应该是因为他失落感太大,但对此福钧也只是写下“没成功,还得更努力一点”。他没有多说什么,不想透露结果让人失望。


福钧并不满意这趟旅程的结果,福钧想要把中国顶级红茶区的茶树运回印度西北边境省的公有茶园。



在当时,科学界认为绿茶与红茶,是完全不同的品种。令人疑惑的是两种茶的种植地不同,福钧得找出其中秘密。



福钧准备重启另一趟或许更重要的旅途,前往武夷山的顶级红茶产区,虽然有人已经把不少茶树与种子,从这个红茶产区带给福钧了,但福钧觉得最好还是亲自去一趟产区。


他准备直捣风靡英国的商品产区,也就是红茶产区。产区美景让他惊讶不已,闻名中外的武夷山由数座丘陵组成,全部都不到三百米高,外表相当一致,仿佛山丘是由自然力量推到一定高度,再由别股力量把山丘顶稍微往下拉,散落成一千座丘陵。武夷山在中国人心中非常壮观,也是帝国中数一数二神圣的,武夷山真的让他叹为观止。



他第一次看见,美丽景色与河流交织,以及山崖上的茶树,他非常惊讶有如此美丽的景色。



有间茶店在卖茶点给来去山上的人,福钧途中也找了茶店休息,喝杯来自原产区的纯净武夷茶。有一个茶种,名字称之为大红袍,到现在也还是非常名贵的茶,是中国数一数二的茶。茶汤迅速解了渴,让福钧重振精神,让福钧想起一位中国名家说过,“茶之益处不胜枚举,植茶则获益良多,饮茶则身心灵可得以活络”。


他去的地方,有苦力来回搬运货物,不停来往中国各条路线,当时福钧对中国的观感是,苦力不算是普通人,就只是出卖劳力,就像头牛任人宰割,没人在意搬货上山需要几头牛或是只几驴,这些人不过就是人类中的驴,他们是搬运货物的卡车。苦力其实就是“辛苦劳力”,现在西方用语也这样用,苦力即没有田产,也没有家产,就靠出卖劳力。



苦力队伍常常在山谷中来回穿梭,扛着要卖给英美商人的茶叶,这是中国当时的一景,日常生活中时常可见,远看的话,他们像是移动中的蚂蚁大军。不管苦力人再多,或是路况多好,从未看过两人并肩而行,与其他国家的人不同。



越过这些山可不是儿戏,在计算路程时,福钧没有料到,路上得翻过这么多丘陵与山路,不只拖累了进度,路途也比地图上的还远,又热又渴的福钧很难受,大热天里得爬上山丘,福钧需要找吃的并且歇息,最后打算在山顶附近的一间庙宇借宿。佛寺僧人似乎老是选了最漂亮的地方,来盖庙宇住房。



寺院也欢迎他,在这里他不会受到威胁,这段时间大概是他在中国最安全的时候。说实话,善心佛僧,似乎比较重视茶叶栽种与制作,而非其信仰上的规矩。


茶叶也有这样的传承,同一块山地产出最好的茶树,能产上好茶叶,正是僧人保留了知识。茶叶算是打坐不可或缺的,茶让人安定,让人专心,因此茶深深融入了僧人的修炼与日常生活,僧人也会卖茶来支援寺庙开支。茶叶的由来有很多传说,很多出自佛教。佛陀当时想要专心持续修炼,却打了瞌睡,他对自己一气之下,气得把眼皮扯下来,他丢眼皮的地方长出了茶树,茶叶从此便象征着如何让人保持警觉与清醒,以及专心向佛。



茶这个中文字,其实是到了唐朝才出现。九世纪时,茶在那之前并没有专门的中文字,之前用了许多字代指茶。茶后来很受欢迎,因此众人决定必须为茶造字。


茶字写法是:上头有个草字头,中间的人表示着人,底下再加个木。草、人、木,这三者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1851年2月,上海


一切成果都大幅超乎福钧的期待,因此福钧没有其他要务,只剩将植物打包后启程前往印度,但既然去过了武夷山上,附近区域也去过不少。



茶树样本在福钧手上,福钧认为徽州茶树与武夷茶树是同种,红茶树也很可能是出自同源,仔细检查过后,福钧分辨出的差异很细微,不足以判定为不同品种,更别提种类。


很多茶树之间的差异甚至看不出来,之所以让红茶异于绿茶,是因为加热或发酵程度不同,以及暴露在空气中的氧化过程。


福钧在3月15日抵达加尔各答,抵达后不久福钧收到了西北边省副总督给福钧的印度总督命令,要去视察所有茶园,并且报告茶园状况与未来展望。



在印度种茶叶的想法不是福钧提出的,早在之前就开始筹备了,这也是会找上福钧的一个原因,把进度再往前推进。



这趟旅行下来,有将近二万株植物,从中国中部最好的红茶绿茶产区,引进到了喜马拉雅山脉;还有六位首席制茶师,二位领头,从徽州产区运来的大量器具,也跟着安全来到山上的公有花园。



罗伯福钧应该是中国之外的现代茶叶种植之父,大家喝的每一杯茶,多多少少都受惠于罗伯福钧,正是他开启了全球茶经济。



福钧当时想过自己是间谍吗?经过变装,擅闯法律禁地,福钧肯定只想着这份工作有多危险,还有如何完成任务,比较少想到,自己在干见不得人的事。不管他拿了什么,认为都是他偷的,是为了阻止中国垄断茶叶,让英国不再依赖中国。这样说来,这是偷窃,是工商业间谍活动。


偷窃茶树当然对中国与他国都有后果,特别是在中国造成影响,此举打破了中国对产茶的垄断,也加剧了19世纪开始衰退的中国国力,到最后促成了中国民族主义,以及清朝垮台。


这场窃案有赢也有输,其他国家得以开始生产茶叶,不论是南亚、印度或斯里兰卡,或非洲与世界其他地区都是,全球各地生产的茶,超过了数百种,现有超过50国产茶。



现在茶已成为英国与其广大殖民地的生活必需品,大量且低价生产茶叶,这件事非同小可。但对印度人民而言,生产茶叶好处最多,原先山区平民,几乎没有普通生活必需品,但茶叶获利可让他们购买少数必需品与较为奢侈的物品。


罗伯福钧的人生非常成功,他约50岁就退休,之前旅行了20年,名声非常好,应该也赚了不少钱。



1872年,伦敦



在福钧往内陆旅行,造访许多欧洲人几乎不知道的地区时,记下旅途经过并将结果呈现给大众。福钧不太在意奢华生活,努力呈现旅人生活的艰辛,崭新的景色。国家与植物,为福钧提供了至高无上的享受。直到现在,身处地球另一端,离开了不同景色与冒险,福钧仍时常回想而且回味无穷。

对这段历史,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说,东印度公司有点类似今天的孟山都,垄断着一个产业,但是,今天,全球有了专利的概念,商业秘密受到保护。但在一百多年前,同样是获取别人东西,罗伯·福钧却不视自己的行为是偷盗,相反,他认为,植物是属于所有人的。

此次事件的影响是巨大的。1866年,在英国人消费的茶叶中,只有4%来自印度。到1903年,这个比率却上升到了59%。中国人一直不明白自己的茶叶机密是怎样泄漏出去的。当时,在世界上销售给西方人的茶叶中,中国茶叶所占的比率下降到了10%。

中国再也没回到从前,至少没法回到西方市场了,现在中国的茶产业开始繁荣,再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但这花了一百多年时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自茶叶集市,作者老打哈欠,仅供学习使用。「茶叶江湖」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当如发现本公众号信息含有侵犯其著作权的内容时,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其立即删除。

福琼之罪 : “茶叶大盗”潜入中国都干了些什么?

提及世界茶叶史,总难绕过罗伯特·福琼的名字(本片译为罗伯福钧)。萨拉.罗斯在《茶叶大盗》一书中把罗伯特.福琼描写成了维多利亚时期的“茶叶侠盗”、“早餐茶救星”和“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世界茶历史的人”。

其实,第一个提倡从中国引种茶叶进行种植的人,是英国探险家和自然科学家约瑟夫·班克斯。1788年,在他的主张下茶种被从中国引进到英国,这时的茶的引种仅在实验期,并未发展成实际意义的规模种植。

1835年印度茶叶委员会秘书长戈登亲自潜入中国南方茶区,私购了大量中国茶籽,分三批运往加尔各答,成功育出的茶苗达四万余株。这批茶苗的一半被移植到阿萨姆地区,一半移植到喜马拉雅的古门跟台拉屯一带。阿萨姆地区较少成活,于是,喜马拉雅山麓的大吉岭被锁定为适合中国茶生长的沃土。

有了前人这样坚实的基础,传说中的茶叶大盗终于出场了。

一起来看看这部由Discovery探索频道拍摄的纪录片《Tea War: The Adventures of Robert Fortune 茶叶间谍战:罗伯福钧的冒险》

17世纪,随着饮茶风俗在欧洲普及,中国茶叶大量出口,至19世纪初,中国独霸世界茶叶市场达200年之久。

闭关锁国后的清朝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1830-1833年,华茶输出价值占中国出口货物总值93.9%,其中1832年,中国出口茶叶达400320担。

中国对英国贸易每年顺差二、三百万两以上,英国突然发现,没钱向中国买茶叶了。为弥补贸易逆差,东印度公司曾试图向中国销售多种商品,但大多滞销,收效甚微。之后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致使中国白银大量流出,1830-1839年每年平均流出约五六百万两。

1839年3月,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广州筹划禁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英国人把中国人的禁烟行动看成侵犯私人财产,觉得不可容忍,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8月29日,中国清政府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开放通商口岸……

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还有皇家颁布特许,伊丽莎白女王让公司独占对亚洲贸易与中国的茶叶贸易。公司由股东所持有,但后来征服了印度并主导亚洲贸易。到了19世纪初期的印度,东印度公司非常庞大,拥有15万人的私有军队。

茶叶贸易的巅峰,是1820年代,东印度公司把18000吨的茶叶从中国进口到英国。

茶叶当时逐渐在财务上与社会政治上,对英国政府变得重要。要是隔季没人从中国进茶叶,英国担心可能会发生动乱。

茶是英国当时很流行的饮料,却无法在英国种植。要怎么做才能让英国掌握住茶叶?

1848年,伦敦

东印度公司决定将中国茶叶移植到当时英国的殖民地印度,找上了罗伯福钧,由此开启了“茶叶大盗”在中国的旅程。

十九世纪的英国社会僵硬死板,必须要有坚强意志力,在福钧这一趟旅程纪录中,任务是一窥遥远的大清帝国。将获得庞大利益的不只是印度,还有英国与其广大的殖民地。

罗伯福钧是植物学家兼植物猎人,他的父亲是一位农人,他出身的阶级,通常不会接受教育。但他是来自苏格兰,苏格兰有义务教育,每个人都得受教育。他天生对植物有兴趣,后来成为博物学家,当时这份工作很显赫。

英国东印度公司之所以找上罗伯福钧,因为他是当时全球的植物顶尖专家,之前又去过中国猎运植物。

福钧接到东印度公司开的清单,他的任务是找到最好的绿茶产区以及红茶产区,收集种子跟活株后再带回到印度,目的是让印度成为公司的产茶区。市场因素让茶叶价格不斐,当时人常说“采茶便宜卖茶暴利”。

要了解能否自此泱泱大国购买植物与种子,然后运回来,就得自己去。福钧决定要亲自前往徽州府。

鸦片战争中国最后战败,或许中国人正是因为受外患与英国欺侮感到屈辱,因而对外国人反感。当时规定西方人不得擅自离开缔约港,否则就有生命危险。

在中国旅行极为危险,福钧必须雇人随行。中国幅员辽阔而且非常多元,当时并没有统一的普通话, 没有人人都会说的母语,而是有很多几乎无法互通的地区方言。若想去绿茶产区,他要找的人得会说当地方言。

皇帝为了让每一个人都自认是中国人,一个办法是统一服装,男人都得额头头发并留长辫。这不是源自中国而是满州,因为是服从象征所以得照做,如果不照做就是死刑。

福钧的办法就是发型照办,仆人帮福钧买来中式服装,外表上显示出他是皇帝子民。他虽然不像中国人,但他只需说自己是长城外远方来的。长城外当时等同于想象中世上最偏远的地方,如果他来自长城外,就算是远方来的中国人。

上海当时是个小渔村,在中国历史上完全不重要,中国算是给了英国一个地方,一块地,然后让他们在那里做生意。不得不说,是西方商人,让上海变成今日的繁荣景象。

钱塘江有时又叫做绿江,福钧人在江上,江水源头就在遥远西边山里,绿茶红茶全都从这条江水运往上海。最重要的是要拿到植株与种子,要去中国上好的产茶区买。

在10月22日晚间,福钧进到杭州边郊,中国富庶地区中数一数二繁荣的城市,中国当局很忌讳外国人靠近或进入这座城,这条钱塘江,流自徽州的绿茶山区,支流之一在武夷山的北边,就在城市对面约八九公里。福钧立刻搭上轿子准备前进,离开上海前曾讨论过地图与路线,福钧问过能否直接去杭州河口,避免穿过市区,两位仆人都说这很简单。朝这方向走了二公里多,心想着应该快到乡间,才惊觉自己离大城越来越近,第一次开始怀疑仆人在骗福钧,结果还是得穿过杭州城。果然不久就看见市区城墙,现在要改道已经太迟了。

杭州曾是宋朝的首都,宋朝在中国史上名列前茅,更有中国味,更有文化,士学文人更多,换句话说,外国人在杭州很好认,外国人根本不该去那里。“处事冷静不受情绪影响”,要去中国旅行的人都该谨记,这也是福钧处事的大原则,但在这种情况下,福钧也很难完全遵守原则。

他非常紧张,心里明白自己处境危险。外国人不该跑去杭州,所以得想个借口,让买办这类的中国人向当地人解释。“没事,福钧们从上海来,捎封上海官府的信”之类的,能说谎是因为别人也不会知道。福钧非常幸运,当时中国不时有暴力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他能在那种年代行走中国,他很可能送命,却毫发无伤。

中国当时有一个系统的水路网络,就像高速公路,连接大部分内陆地区与沿岸地区。搭船移动非常方便。有些河道是天然形成,有些则是苦力几百年前在朝廷大工程里挖出来的。

船造得非常稳固,底部平,前后细尖,水流与风况都很好,福钧们沿着河流快速而上。在美丽的秋天时节,整体风景非常迷人,时常看到佛寺与宝塔耸立于林间,山水形成令人惊艳的景色,让福钧忆起苏格兰与英格兰的边界。

福钧的中国行也有快乐的时候,他不时会看见让人惊艳的超美风景,就像普通旅人,但整体而言他大多数时间是身心俱疲。

与福钧同船的多半是商人与仆人,他们安静且无害人之心,他们常常悠闲躺着小睡,不然就是吃饭或吸烟,其中一人很爱抽鸦片烟,鸦片催化让他完全沉迷了。

鸦片在中国可是一个大麻烦,全国都上瘾了,就像是英国爱喝茶一样。英国人开始鼓励印度种植罂粟,背后目的是促进对中国贸易。英国一直向中国买茶叶,一直是以白银支付,到了1820年代没白银付钱了,便想找东西让中国人用白银来买,这样才能赚回白银再买茶叶。中国满是抽鸦片的人,罂粟破坏力非常强,比较准确的估计,到1830年代晚期,中国当时约有一千二百万人抽鸦片。

时不时会遇上急流,必须花数小时渡过,更别提还有15人拉着桅杆上的绳子,沿着岩边拖着,这种事最能显现出中国人不屈不挠的坚持。若看到这样的河,一般人会觉得大概过不去,但困境还是靠着努力与坚持克服了。缓慢旅途正合福钧意,让福钧能顺道轻松探索当地丰富的植物。

对福钧来说,待在野外独自观察植物,研究植物,探索自然,福钧觉得都是他热情所在。他的人生志向就是与植物相处,这都能让他感到特别愉悦。他发现的很多新植物,在今日花园中很常见,每株金桔都是福钧发现的,又称福钧柑。植物猎人是大家眼中的探险家,而且富有知识,冒着生命危险为同胞寻找惊奇新植物,他们有辨识不同物种的能力,超过二百种以上的英国普通园艺植物,都是罗伯福钧引进来的,例如茉莉、忍冬、杜鹃花属踯躅。

福钧入夜前抵达目的地,头一次看见闻名远外的松萝山(但这明明是黄山)。

福钧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外头,忙着收集种子,勘查园区种植情况,以及收集茶树种子跟幼苗,那是顶级绿茶的幼苗。福钧观察到当地人绝不从弱小茶树上摘太多茶叶,有时干脆略过,好让茶树生长不受影响,当地人努力让茶树保持在健康状态,然后才开始采收。

茶树最精华的是本叶,牙跟顶部二叶,想摘采茶叶需要一定程度的功夫,这些采花姑娘一天要采三万片茶叶,大概是二公斤左右的茶青。

福钧要为东印度公司带回的重要东西,不只是茶树种子,还要有制茶的方法。

制茶方法很难知道,就算看见茶树,也不知道怎么把茶叶制成茶。茶叶不像苹果一样摘下来就能吃了,而是要经过很多处理。

茶青从花园里采收进来后,要在扁平箩筐上平铺开来,除去任何多余的湿气,茶青要经过短暂萎凋,同时炒茶锅用柴火适当加热,取适量茶叶放入锅内,再用双手快速滚动并搅动,茶青马上受温度影响,发出噼里啪啦声,变得潮湿而且变软,同一时间茶青会不少水气,翻炒茶青四到五分钟后,快速取出放到揉捻台上,目的是为了去掉部分叶汗与湿气,让茶叶揉成卷曲状,茶叶团要时常解块并换人揉茶,再次放入炒茶锅,用木炭生起慢火,工人用手快速翻动茶叶,有时茶叶会放回揉捻台再揉一次,大约一小时后茶叶就干了,颜色也定调了,真实是暗绿色但之后会亮起来。

松萝山是他第一年旅途的结果,福钧认为自己大有所获,他有活株、种子,所有他想要的东西,他觉得非常成功,准备把所有东西交给公司,他就只剩这一步, 准备把东西运往印度,这样他的绿茶任务就结束了。

1849年1月,上海

福钧回到上海后,一直忙着把茶树小心种值进华德箱,以便运回印度,茶树种子离开土地的话,只能存活短暂时间,但在1849年,福钧成功找到可行的办法,能保存所有存活期短的种子,以及茶树种子,其实就是把种子收集来后,马上种植进华德箱。

奈森华德发明了非常迷你的温室箱,能把植物从海外带回国,这是前所未有的,有点像水族箱但有加盖。华德箱是1830年代初研发,设计上是把植物种植进去后,再浇点水,水气从佳士科技内散发出后,不断碰到玻璃盖再回到植物上,算是自动浇水系统。有华德箱就能把植物放在船上,天气好的话可以晒太阳,这样植物就能照到太阳,撑过旅途,也能保持密封,并在运送途中远离危险。

他把种子跟活株运上开往印度的船,航行了约一个月,到了加尔各答时,有人把箱子打开了。箱子得密封才能运作,还有人浇了水,这就成了问题。把植物运上喜马拉雅山时,玻璃裂了,他运了几百个箱子,大概只有几箱存活下来,但植物即脆弱又很……彻彻底底失败了。他头一年完全空手而回。

这段经过篇幅很短,在他书中只有一个段落,福钧想应该是因为他失落感太大,但对此福钧也只是写下“没成功,还得更努力一点”。他没有多说什么,不想透露结果让人失望。

福钧并不满意这趟旅程的结果,福钧想要把中国顶级红茶区的茶树运回印度西北边境省的公有茶园。

在当时,科学界认为绿茶与红茶,是完全不同的品种。令人疑惑的是两种茶的种植地不同,福钧得找出其中秘密。

福钧准备重启另一趟或许更重要的旅途,前往武夷山的顶级红茶产区,虽然有人已经把不少茶树与种子,从这个红茶产区带给福钧了,但福钧觉得最好还是亲自去一趟产区。

他准备直捣风靡英国的商品产区,也就是红茶产区。产区美景让他惊讶不已,闻名中外的武夷山由数座丘陵组成,全部都不到三百米高,外表相当一致,仿佛山丘是由自然力量推到一定高度,再由别股力量把山丘顶稍微往下拉,散落成一千座丘陵。武夷山在中国人心中非常壮观,也是帝国中数一数二神圣的,武夷山真的让他叹为观止。

他第一次看见,美丽景色与河流交织,以及山崖上的茶树,他非常惊讶有如此美丽的景色。

有间茶店在卖茶点给来去山上的人,福钧途中也找了茶店休息,喝杯来自原产区的纯净武夷茶。有一个茶种,名字称之为大红袍,到现在也还是非常名贵的茶,是中国数一数二的茶。茶汤迅速解了渴,让福钧重振精神,让福钧想起一位中国名家说过,“茶之益处不胜枚举,植茶则获益良多,饮茶则身心灵可得以活络”。

他去的地方,有苦力来回搬运货物,不停来往中国各条路线,当时福钧对中国的观感是,苦力不算是普通人,就只是出卖劳力,就像头牛任人宰割,没人在意搬货上山需要几头牛或是只几驴,这些人不过就是人类中的驴,他们是搬运货物的卡车。苦力其实就是“辛苦劳力”,现在西方用语也这样用,苦力即没有田产,也没有家产,就靠出卖劳力。

苦力队伍常常在山谷中来回穿梭,扛着要卖给英美商人的茶叶,这是中国当时的一景,日常生活中时常可见,远看的话,他们像是移动中的蚂蚁大军。不管苦力人再多,或是路况多好,从未看过两人并肩而行,与其他国家的人不同。

越过这些山可不是儿戏,在计算路程时,福钧没有料到,路上得翻过这么多丘陵与山路,不只拖累了进度,路途也比地图上的还远,又热又渴的福钧很难受,大热天里得爬上山丘,福钧需要找吃的并且歇息,最后打算在山顶附近的一间庙宇借宿。佛寺僧人似乎老是选了最漂亮的地方,来盖庙宇住房。

寺院也欢迎他,在这里他不会受到威胁,这段时间大概是他在中国最安全的时候。说实话,善心佛僧,似乎比较重视茶叶栽种与制作,而非其信仰上的规矩。

茶叶也有这样的传承,同一块山地产出最好的茶树,能产上好茶叶,正是僧人保留了知识。茶叶算是打坐不可或缺的,茶让人安定,让人专心,因此茶深深融入了僧人的修炼与日常生活,僧人也会卖茶来支援寺庙开支。茶叶的由来有很多传说,很多出自佛教。佛陀当时想要专心持续修炼,却打了瞌睡,他对自己一气之下,气得把眼皮扯下来,他丢眼皮的地方长出了茶树,茶叶从此便象征着如何让人保持警觉与清醒,以及专心向佛。

茶这个中文字,其实是到了唐朝才出现。九世纪时,茶在那之前并没有专门的中文字,之前用了许多字代指茶。茶后来很受欢迎,因此众人决定必须为茶造字。

茶字写法是:上头有个草字头,中间的人表示着人,底下再加个木。草、人、木,这三者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1851年2月,上海

一切成果都大幅超乎福钧的期待,因此福钧没有其他要务,只剩将植物打包后启程前往印度,但既然去过了武夷山上,附近区域也去过不少。

茶树样本在福钧手上,福钧认为徽州茶树与武夷茶树是同种,红茶树也很可能是出自同源,仔细检查过后,福钧分辨出的差异很细微,不足以判定为不同品种,更别提种类。

很多茶树之间的差异甚至看不出来,之所以让红茶异于绿茶,是因为加热或发酵程度不同,以及暴露在空气中的氧化过程。

福钧在3月15日抵达加尔各答,抵达后不久福钧收到了西北边省副总督给福钧的印度总督命令,要去视察所有茶园,并且报告茶园状况与未来展望。

在印度种茶叶的想法不是福钧提出的,早在之前就开始筹备了,这也是会找上福钧的一个原因,把进度再往前推进。

这趟旅行下来,有将近二万株植物,从中国中部最好的红茶绿茶产区,引进到了喜马拉雅山脉;还有六位首席制茶师,二位领头,从徽州产区运来的大量器具,也跟着安全来到山上的公有花园。

罗伯福钧应该是中国之外的现代茶叶种植之父,大家喝的每一杯茶,多多少少都受惠于罗伯福钧,正是他开启了全球茶经济。

福钧当时想过自己是间谍吗?经过变装,擅闯法律禁地,福钧肯定只想着这份工作有多危险,还有如何完成任务,比较少想到,自己在干见不得人的事。不管他拿了什么,认为都是他偷的,是为了阻止中国垄断茶叶,让英国不再依赖中国。这样说来,这是偷窃,是工商业间谍活动。

偷窃茶树当然对中国与他国都有后果,特别是在中国造成影响,此举打破了中国对产茶的垄断,也加剧了19世纪开始衰退的中国国力,到最后促成了中国民族主义,以及清朝垮台。

这场窃案有赢也有输,其他国家得以开始生产茶叶,不论是南亚、印度或斯里兰卡,或非洲与世界其他地区都是,全球各地生产的茶,超过了数百种,现有超过50国产茶。

现在茶已成为英国与其广大殖民地的生活必需品,大量且低价生产茶叶,这件事非同小可。但对印度人民而言,生产茶叶好处最多,原先山区平民,几乎没有普通生活必需品,但茶叶获利可让他们购买少数必需品与较为奢侈的物品。

罗伯福钧的人生非常成功,他约50岁就退休,之前旅行了20年,名声非常好,应该也赚了不少钱。

1872年,伦敦

在福钧往内陆旅行,造访许多欧洲人几乎不知道的地区时,记下旅途经过并将结果呈现给大众。福钧不太在意奢华生活,努力呈现旅人生活的艰辛,崭新的景色。国家与植物,为福钧提供了至高无上的享受。直到现在,身处地球另一端,离开了不同景色与冒险,福钧仍时常回想而且回味无穷。

对这段历史,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说,东印度公司有点类似今天的孟山都,垄断着一个产业,但是,今天,全球有了专利的概念,商业秘密受到保护。但在一百多年前,同样是获取别人东西,罗伯·福钧却不视自己的行为是偷盗,相反,他认为,植物是属于所有人的。

此次事件的影响是巨大的。1866年,在英国人消费的茶叶中,只有4%来自印度。到1903年,这个比率却上升到了59%。中国人一直不明白自己的茶叶机密是怎样泄漏出去的。当时,在世界上销售给西方人的茶叶中,中国茶叶所占的比率下降到了10%。

中国再也没回到从前,至少没法回到西方市场了,现在中国的茶产业开始繁荣,再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但这花了一百多年时间。

来源:茶叶集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茶叶间谍: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知识产权失窃案!

2015年,社科文献出版社甲骨文工作室出版了萨拉·罗斯(Sarah Rose) 的For All the Tea in China: How England Stole the World's Favorite Drink and Changed History,我帮取了一个中文名:《茶叶大盗:改变世界的中国茶》。

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茶叶大盗”这个称呼更适合罗伯特·福琼的了,为他写传记的萨拉·罗斯说,福琼从中国偷走茶种这事,是一宗人类史上最大的商业盗窃。她写道:“茶叶符合成为知识产权的所有条件: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必须采用中国特有的某种工艺和流程生产、中国对这一技术极为保护、拥有这一技术让中国在竞争对手面前获得极大优势。”

福琼大作《两访中国茶乡》,是一本罕见的中国纪行文本,书里充分展现了他博物学家的素养。他记录了鸦片战争后那个巨变的中国,风土、物种、人群以及命运,谁想得到,舟山曾经被英国占领过,当地人以能为大英帝国提供裁缝服务为荣。福琼不仅记录了茶叶的鉴别方法,还记录了鸦片的鉴别方法,他也详实地还原了南京棉的制作,特别纯净与柔软。闽江的梯田就像通往山上的楼梯,令人震撼。福建的大麦4月就熟了,而上海要到5月。福琼很惊讶地发现,福州人居然吃牛肉喝牛奶。

在福琼之前,茶叶知识从未如此系统且规模地被外国人获得,即便是中国人,也很少有人会那么百科全书式去了解茶。福琼重点谈论了中国与英国饮茶的方式不同,中国是清饮,英国是混饮,这是消费习惯。而有关茶叶种植、加工、运输等等,对西方人来说,完全都是陌生的,故福琼的记载事无巨细。

我们重温福琼的中国纪行,大有裨益。在我看来,《两访中国茶乡》是近200年来最重要的茶叶文本,它的重要程度仅仅在陆羽的《茶经》之后。

品饮方式的不同

在中国,“我可以得到一杯茶,真的只是茶,没有糖,没有牛奶,在中国喝茶从来不添加这些东西。”不过,他在福建却喝到加奶的茶。福琼多次提到中国人喝纯茶的问题,这是写给英国人看的。“我们喝着茶,我发现,如果不加糖、不加奶,纯正的茶水喝起来非常提神。不时有店小二前来给我们的茶杯续满开水,通常要这样反复续上两三次水,或是喝到没有茶味为止。”“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杯茶,我不知道还有什么东西比这个更让人消困解乏,哪怕是起到一半的作用也好——我是指像中国人喝的那种又纯又正的茶水,既不加糖也不加牛奶。在消困解乏方面,它比葡萄酒和啤酒都要好很多。茶可以解渴,可以提神,还可以袪除这种气候所引起的种种疾病。”

这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在中国,喝茶加奶这种混饮的传统远远比清饮的传统更为久远,但为什么西方人会觉得混饮不是中国的传统,反而是安徽、浙江、福建极少数喝清饮的地方才是中国的传统?

他奉劝那些淑女,要向中国学习如何泡茶。先烧水,把水烧开,像陆羽、苏东坡教导的那样,从蟹眼煮到鱼眼。要温杯,为茶杯预热,泡茶的第一杯要倒掉。

茶树种植方面的知识,是英国人从未掌握的

在安徽,福琼看到山坡上有大片大片的茶林,茶林中间还种着一些庄稼,有小米和玉米等。小米和玉米能为茶林遮荫的作用,这对茶林的生长是有些好处。但他也有怀疑:“这样做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中国人喜欢把各种农作物混在一起耕作,实际上,这一实践遍布全中国各地。在别的地方,我从来没见过像这个山区里长得这么好的小米和玉米。”确实,即便是今天,依然还有许多地方把茶树与玉米地混种在一起,这主要是土地的最大利用。

在徽州,福琼找到了他访问中国最想获得的茶树种植知识,后来他在武夷山又验证了这些知识的正确性,从种子到茶树,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茶树都是由种子繁殖而成的,茶树种子在10月成熟。茶农把种子采集下来以后,再放在一个篮子里,与沙子和湿土混杂在一起,一直保存到春天。如果不采用这种办法,就只有小部分茶树种子能够发出芽来。如果暴露在剧烈变化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中,这些种子就会被毁掉。

到了3月份,人们把茶树种子从篮子中取出来,种到土里去。这一阶段会种得很密,成排成列地种在苗圃里,或者种在茶园里某块空出来的角落上。有时候,为了提高茶园的土地利用率,人们会在茶田的每个空闲位置种上五六颗种子。

茶树苗长到一岁左右的时候,就可以移栽了。移栽一般是在春天季风变化的时候进行,这时候甘雨时降,雨水温暖。树苗种植成行,株距约4英尺左右,每行有五六棵树苗的样子,行距也是4英尺左右。等到第三年,这些茶树就可以开采第一批茶叶了。

在徽州,他看到的茶园的土地,都是红壤土当中混杂着相当比例的碎石和沙子。

而在武夷山,“在我脚下以及四方都是武夷山嶙峋的山石,山谷中、山坡上有很多小块的肥沃土地,上面都种着茶树”,福琼写道。

武夷山以及附近一带的茶树都是在如下的环境中生长的:

1.土壤肥沃程度中等,呈棕红色,含有大量这一地区的岩石颗粒;

2.茶田因为岩石的特殊构造以及山坡上不断渗出来的流水而保持了充足的湿润程度;

3.由于山势的自然倾斜,茶田的排水状况良好,如果是在平地上,也因为比河流水面高出许多,所以排水良好。

茶树采摘方面知识。

幼苗一般在两三年内都不会采摘叶子,直到它们完全长大了,生出强壮有力的枝条。过早采摘茶叶,是一种非常不好的栽培方式。即使茶树完全长大了,对那些长势不太好的茶树,茶农们也不会采摘太多茶叶,有时候甚至绕过它们,不去采摘这些茶树的叶子,避免影响它们的生长。

但即使是照料得很好,土壤也很适宜,茶树老了之后,最终还是会萎缩,生长不良,茶叶的出产量下降从而使得茶农赚不到钱。所以在那些管理得好的茶园里,茶农们每年都要把一些老茶树移走,用新的树苗来顶替它们。一棵茶树,它处于全盛时间的生长期有多长,当然要取决于很多条件,但即使是照料得很好,能够持续给茶农带来盈利,茶树树龄也不宜超过十年或十二年,过了这个年龄段就不太合适,通常在这之前要把它们挖出来,把地方腾出来让给新的茶树。这也解释为什么清以来,在安徽、福建难以看到有年份的大茶树主因,因为产量需求,那些稍微上点年纪的茶树都被挖走。

茶树与工艺知识

福琼全面纠正了西方长期以来有关茶树的错误知识。西方一直以为,红茶树与绿茶树是两种树,福琼结合在广州以及浙江、安徽与福建的考察认为,林奈以来的西方在茶树分类上是错误的,没有所谓的红茶树,绿茶树,红茶与绿茶不过是加工工艺的不同而已。错误的根源在于,西方人大部分都是在广州获得茶知识,他们对大陆内地的茶一无所知。福琼的大作出版后,在英国卖得特别好,最大的原因,就是书里传播了正确的茶知识,满足了英国茶客的需求。

在古老的传说中,中国人采茶的时候要请猴子来帮忙,福琼也纠正了这一错误认知,猴子采茶的可能性小,但猴子到了种有茶树的岩石上,中国人就朝它们扔石块,这使得猴子们很生气,它们于是开始折断茶树的树枝,把树枝朝着袭击它们的人扔下来。就这样,人们获得了岩石上那些不易采摘到的茶。威廉·乌克斯1935年出版的《茶叶全书》里,就有一幅猴子摘茶的插图,这带着西方对东方的浪漫想象。

茶叶的收购知识

当年那些在崇安、星村收茶的茶商创造了“一手”茶这个词汇,他们亲自或者委托他们的经纪人前往这一地区的各个小镇、村落和寺庙,从和尚道士以及茶农们手中收购茶叶,这些收购来的茶叶运到茶商家中,都堆在一起。这些堆在一起的茶叶,以620箱或630箱为一手。同一手茶叶,其形态、等级都是一样的。倘若不是经由这样一种收购方式,那么同一手茶叶,就可能会有好几种不同的茶叶。到了大茶商手中,这些茶叶经过重新烘焙、包装然后再销往国外。

现在在云南茶山流行守采,就是等着在茶树下看着茶农采,为了保真,颇有点当年茶商收“一手”的做法。

同一手茶叶的箱子都包在一起,上面标上这手茶叶收购商的戳记。一年又一年,同一手茶叶,或者说,标有同样戳记的茶叶,就这样运到外国茶商那儿去。慢慢地,有些茶叶的名声更好一些,要价也更高一些。福琼也警告说,这并不意味着,今年这一手的茶叶和去年这一手的茶叶质量就一样好,尽管它们买自同一个人,箱子上也标着与去年一样的戳记。

茶叶运输知识

高级茶全程运输不落地,低级茶则相反。福琼专门画了两幅素描,又不厌其详地描述了整个画面。也因为这样,那个时代武夷山中的挑夫,茶马古道上的背负,都成为与茶叶相关挥之不去的影像。

高品级的茶叶,茶叶箱一路上都不能接触到地面。茶叶箱按下述方式背着:两根竹竿,各长7英尺左右,这两根竹竿的一头,一边一根,牢牢地与茶叶箱绑在一起。两根竹竿的另一头则并起来绑在一起,这样形成一个三角的形状。通过这种方式,搬运工可以把茶叶箱扛在他的肩头,脑袋则正好夹在两根竹竿围成的三角中间。为了把茶叶箱更轻松地背在肩头,箱底还会绑上一小块木板。

搬运工需要休息的时候,就把竹竿一头插在地上,把竹竿垂直竖起,这样整个箱子的重量就都由地面受力。在山里走那种陡峭的山路时,有了这种设施就会很方便,因为有些山路陡得每走几步就要歇一下,如果搬运工们没有这种便利的工具,茶叶箱就要不断地放到地面上。而当搬运工们在客栈或茶馆休息的时候,茶叶箱也可以支在竹竿上,靠墙竖着放在那儿。

所有低档次的茶叶,都用普通方式把它们挑下山来,也就是说,搬运工们用扁担挑茶叶,扁担两头各挑一箱。等到他休息的时候,不管是在山上还是客栈里,茶叶箱就直接放在地上,沾到泥土,等它们运到目的地,茶叶的外观就不如那些用另一种方式运下山的高级茶叶了。

茶叶利润

茶叶到底能不能赚钱?福琼这笔账算得已经超过他博物学家的范畴,但也正因为有他这笔账,我们才得以了解当年茶商的选择。

茶叶商,无论是在武夷山、屯溪还是在上海,或者什么地方,茶商都以广州人为主,广州茶商也是福琼在沿途努力回避的人群,他们能一眼就认出福琼是个老外,他假冒长城以北中国人的把戏只能偏偏广州以外的人。

从原料收购,到运输,再到外国人手上,怎么赚钱?福琼很关心,“我收集下面这些信息是为了搞清楚,如果可能的话,一箱或者一担茶叶运到出口港到底要征收多少费用。如果我能够或多或少把这个情况弄清楚,我们就可以知道中国人每年从这一贸易中赚取了多少利润,以及他们是否有可能降低茶叶价钱,同时,我们自己的关税也能相应地下降一些,这样,就可以让我们全体英国人民都喝得起这种美味健康的饮料。”

这部分,《两访中国茶乡》写得极为细致,敖雪岗的译本也非常流畅,我将再次复述一遍。

武夷山附近最好的红茶,先被送到崇安,在那被标上某一戳记,卖给与外国茶商打交道的中间商,这些人通常都是广州人。然后中间商开始雇佣搬运工,把茶箱从福建武夷山挑运到江西铅山、河口两个地方。武夷山到铅山220里,到河口280里,搬运工要5到6天。武夷山是一座大山,分属福建与江西,武夷山的风土更接近江西,尤其是饮食上,都比较喜欢吃辣。茶叶在铅山、河口走水路,如果去往广州,就要西行,进入鄱阳湖。经过南昌府、赣州府,再走陆路,翻越大梅岭,进入广东南雄,这需要一整天时间,之后再把茶叶重新装上大船,运往广州。茶叶从武夷山运到广州,整个路程下来,大概需要六个星期到两个月。

如果是运往上海市场,茶船要逆流而上,向东驶向玉山。玉山离河口有180里。需要一到四天时间,看水流情况。茶到玉山以后,需要再次搬运到常山。玉山位于一条往西注入鄱阳湖的河流的源头,而常山则坐落在一条往东注入杭州湾的河流旁边。从玉山到常山大约有100里,搬运工需要两到三天才能走完。从常山到杭州大概有800里,由于一路下行,五六天时间就能轻松地完成这段路程。从杭州到上海的距离约为500里,需要五天时间。

红茶从武夷山运到上海整个里程估计为400英里,整个行程便要花上28天,这大概是路上平均要花的时间。

这两条道路,我把之称为“红茶之路”,影响了整个西方文明史,是一条媲美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的茶道。

1848年12月,英格兰市场上出售的普通红茶,要价大概在每磅8便士。这种茶在上海的售价是:1846年为每担12两银子,1847年为每担11两银子,1848年为9到10两银子,1849年7月为11两银子。这些售价中都包括了出口税。

假设这些茶叶是“红茶之路”运来,那么一路上雇请搬运工和雇船的钱大概如下:每箱1740文钱相当于一担2718文钱,如果用银钱计算的话,大概是1.8元银元,或者1.359两银子。此外还要加上产茶区茶叶的价钱,批发商用于检测、购买木炭、雇请劳力炒茶的费用,茶叶箱子和包装的费用,以及海关费用和出口税等。

茶农出售上述这种茶叶的要价大概是每斤80文钱,相当于每担4两银子。各种费用总计:每担9.773两银子。

这笔账福琼一算,没什么利润啊。“微薄得几乎就让人怀疑,生产商是否还愿意继续维持这样的生产规模。”不过,这是普通茶的价格,高级茶就不一样了。

高品级的茶叶在上海的价格, 1846年12月是从20到28两银子不等,1847年从18到26两银子不等,1848年从14到22两银子不等,1849年7月则是从16到25两银子不等。而这种茶叶在英国市场1847年11月的卖价是从每磅1先令到1先令4便士不等。茶农以每斤160文的平均价格卖给中间商,把这些精品茶叶运到上海码头的总体费用为14两银子。而英国商人在上面记载的四年时间中,他们付出的平均收购价是22两银子左右,一担茶叶的利润为8两银子。

这就是大家只做高端茶,不做低端茶主因,利润。

偷运茶种的过程

福琼能够偷运活的植物,仅仅有博物学家的眼光远远不够。在中国的茶乡历练,他获得了大量有关茶树种植与养护的知识,同时,沃德箱的应用使得福琼偷盗过程如鱼得水。

福琼在上海制作出规格为1.2米宽、1.8米高的巨大沃德箱,将他采集到的全部树苗和树种,尽数栽培于其中。

沃德箱的发明者纳撒尼尔·巴格肖·沃德(Nathaniel Bagshaw Ward)是一位外科医生,他住宿的地方,植物因为空气被严重污染而无法存活,1829年,沃德医生发现在蕨类植物在密闭罐中生长得很好,他由此得到启示,发明了沃德箱。

沃德箱玻璃内壁可以形成了冷凝水,冷凝水滴到土壤上,形成水气的自然循环,土壤也可以一直保持同样的湿度,阳光可以透过玻璃照射进来,满足植物生长的所有与条件。1842年,沃德把这种可以用于长途运输植物的技术公诸于世,带来的了植物猎人在全球的盛行。

福琼详细地记录了这一过程:“我从中国最好的丝绸产区采集了一些小桑树,我把它们都种到一个箱子里,就像平常种树那样,然后给它们浇水;两三天以后,等到泥土干透了,把大量茶树种撒到泥土表面,然后在种子上面再盖上大约半寸深的土,浇上水,用一些木板把这些泥土盖紧;这之后就像往常一样,把整个箱子绑起来,绑得越紧越好。箱子运到加尔各答之后,里面的桑树长得都很好,茶树种也在运输途中发芽了,泥土表层长得到处都是。”

能成功运输,并且成功种活后,福琼继续他的工作。

“在试验成功的消息从印度传回来以后,我决定继续用同样的办法来包装那些箱子,这一次我将亲自带着它们走一回。于是,我在每个箱子的茶树苗之间都撒满了茶树种。”

“这样包装、准备好的箱子一共有14个,我手中还剩了大量的树种,在1蒲式耳左右。我打算用下面这种办法来处理这些种子。我准备了两个玻璃柜子,用来把中国采集到的山茶花运往加尔各答的植物园。我把茶树种子都倒在柜子前面,又倒入一小部分泥土掺杂在种子里面。然后在柜子底部铺上这样一层泥土、种子的混合物,两者大概是1:2的比例,把那些山茶花从花盆中轻轻取出,放到这一层混合物上面。山茶花之间的空隙也都用这种混合物填满,填到一定高度为止,然后再在最上面撒上少量泥土,把顶部的种子覆盖起来。给柜子里浇水,浇得透透的,然后用木板把柜子中的泥土固定下来,再把柜子盖子像平常一样合上扎紧。”

数量有多少呢?“就是通过这种简单的方法,我们把12000株茶树运到了喜马拉雅的茶园。”

来源:茶业复兴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30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