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产茶大国,为什么要花2个多亿从印度进口茶叶!

  原标题:耻辱!世界第一产茶大国,为什么要花2个多亿从印度进口茶叶!


  中国,世界第一产茶大国。


  2019年,中国干毛茶产量279.34万吨,居世界第一。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2019年,中国还需要进口茶叶4.34万吨,比上一年增加22.25%。其中,从印度进口的茶叶最多,达1.33万吨,花了外汇3124.54万美元,换成人民币大约2.2亿。

  

  有人可能会说:中国市场那么大,茶叶不够喝,进口一些茶叶很正常。然而,2019年茶叶内销202.56万吨,出口36.65万吨,仅2019年,就有40万吨的茶叶库存(茶叶库存一直都有)。


  本国产的茶叶卖不出去,却还要花大量外汇进口茶叶,这对于茶叶起源国,世界第一产茶大国,是一种耻辱。


  -01-


  中国茶叶衰落、印度茶叶逆袭


  中国早在3000多年前就种植茶叶了,现在发现最早的栽培型古茶,是临沧锦绣茶祖,距今已经3200年了。


  中国茶叶,无论茶文化还是玩茶,都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有茶圣陆羽,著有茶叶百科全书《茶经》。宋朝点茶法(抹茶)玩得登峰造极,被日本人照搬过去,成了日本的茶道,如今,造西方眼里,好像日本才是茶道的正统,其实,那是中国宋朝人玩剩的。


  明清更是把茶叶功效发挥到极致,茶叶不仅用来喝,还可当作战略物资,“以茶制夷”,尤其乾隆帝对付沙俄的时候,玩得炉火纯青。


  3000年来,中国茶叶一直处于统治地位,为何沦落到今天这种地步?所有的根源,来自一场茶叶盗窃。


  茶叶的兴衰,伴随着国家的兴衰,清政府腐朽不能,茶叶也看不住,被英国人偷到殖民地种植,彻底改变了中国茶叶的历史(换在今天试试,谁敢来偷)。


  当时,英国是世界霸主,买茶叶亏了很多钱,居然要世界霸主掏钱,一分也嫌贵!直接把茶叶树种偷回去,在殖民地种,拉回本土去享受,不是更赚吗?


  1839年-1862年,英国皇家园艺协会派罗伯特福琼到东印度公司。1948年,罗伯特福琼到中国武夷山,冒充长城以北的商人购买茶种。


  热心的茶农带着全程一言不发的罗伯特福琼,参观茶叶基地和制茶间,并向他介绍了茶叶制作的全过程。


  他第一次偷盗并不成功。1851年2月,第二次偷盗,福琼在浙江、安徽、福建采集到的茶叶种子装了整整16个巨大的玻璃柜,带上了8名武夷山制茶师傅(每人月薪15美金),以及大批的制茶设备工具,从上海坐帆船前往香港,4天后在香港换乘“玛丽伍德夫人”号蒸汽船,3月15号抵达了印度加尔各答。


  福琼带给印度的,是17,000粒茶种,23,892株小茶树,一个成熟的茶叶种植团队和全套的茶叶制作工艺:这是当时中国最大出口行业的全部核心机密。


  茶叶本来是中国独有的,而且清末之前的100多年,为中国创造了大量外汇。1840年,中国茶叶出口1.3万吨,占到中国总出口量的93.9%。


  鸦片战争后,开放五口,中国茶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口量一路猛增。到1870年,茶叶出口量达到10万吨。


  然而,出口量猛增不过是回光返照,随着殖民地茶叶的大面积推广,茶叶不再是中国独有,到19世纪末,中国茶叶的噩梦来了。


  中国独占茶叶的时候,世界100%的茶叶都来自中国,1870年之后,殖民地茶叶几经裂变,大量投入产茶。


  中国茶叶,开始输给了印度,1890年,印度出口英国的茶叶超过中国,1893年,印度茶叶出口量已经是中国的三倍。(印度是英国殖民地,几乎是明抢)


  到1903年,中国茶叶占世界茶叶出口量降至33.09%,1921年暴跌至8.79%,已经丧失世界一流茶叶大国的地位。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中国茶叶怎么就这么不堪一击?


  生产力,中国茶叶的命运

  只有生产力才是最真实的,当时的英国殖民地印度,使用的是最先进的生产力,1870年,在英国的扶植下,印度茶叶大量使用机械化。


  机械化的使用,必然会导致规模化,19世纪90年代,印度已经出现千人级茶厂。而中国,始终是是一家一户小农茶叶。


  面对印度茶叶的强势崛起,中国也认识到机械制茶的重要性,当时在《申报》等主流媒体大量宣传机械制茶,呼吁提高中国茶叶的生产力。


  有一种声音如果中国有几家规模茶厂,或者能够团结一起,能与印度茶叶竞争,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


  事实上,就算当时小茶企能团结在一起,也改变不了中国茶叶落后的命运。中国茶企想改变,但是没资金,没技术,没经验,根本改变不了。


  机械化制茶,不是想做就做得了的,要资金要技术要经验要钢铁,而这些东西都不会从天而降。


  1861年,中国才开始洋务运动,一年钢铁产量就那么点,偌大一个国家,根本轮不到茶叶,机械制造的公差,一个螺丝钉都考验着工业能力,要实现机械化制茶,以当时的国力,根本不可能。


  这些工业技术,要么像大清一样下血本买到工业技术的皮毛,要么几代人积累。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父母一辈60后70后,在工厂里干苦活累活脏活,帮发达国家做衣服,一件衣服赚1美元,通过低端产业慢慢完成资本积累。然后再造稍微有技术含量的电视机,积累本钱,国家才有钱买重工业设备和技术,推进大规模生产,在钢铁,造船等重工业领域抢到饭碗,积累尖端技术。40年3代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在半导体和5G方面的冲刺。


  而当时的中国,没有工业提高生产力,摊薄成本,茶叶没有价格竞争力,中国茶叶,也就沦落了。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时候开始,中国茶叶就输了。

  -02-


  当下中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


  魔幻的是:中国茶叶到现在,依然是小农生产,相当分散,没有凝聚力,有品类没有品牌。比如,乌龙茶有名,但哪个品牌的乌龙茶最好;冰岛茶很好,但市场上的冰岛茶,9.9元-99万,哪个品牌的冰岛最好,却没有共识。


  我们可以用中国茶讲究茶文化,好茶留着自己喝,垃圾茶卖往国外来安慰自己。却不得不面对在国际市场上,中国茶叶没有竞争力的现实。


  茶叶出口,不及立顿


  立顿虽然开始走下坡路,但依然是中国茶叶绕不开的坎。


  2008年,新华社发布消息:中国7万家茶企,不如一个立顿。


  立顿茶卖到全球,中国茶叶也有出口。中国国内市场庞大,消耗了大量的茶叶,但说出口,中国茶叶却很尴尬。

  2017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破除“千万家茶企不及一家立顿”窘境》的文章,让当时的茶行业一阵激动,似乎看到了希望。


  到2019年,我们看到的现实是:我国茶叶外销36.65万吨,出口金额20.2亿美元。


  据《经济日报》报道,2019年,茶叶巨头立顿仅红茶销售额就达28亿美元,高于当年中国茶企总出口额20.2亿美元。


  要不是内销市场撑起了202.56万吨、2739.5亿元的市场,望着全国各地大茶仓里卖不出去的库存,中国茶叶会很尴尬。


  单产低


  2018年,我国茶叶产量261.6万吨,是第二名印度131.1万吨的两倍。


  但是,论单产能力,印度茶叶的单产为每公顷17.1吨,而同期的中国只有10.3吨。


  出口单价


  2019年,中国茶叶出口均价为5.51美元/千克,不仅低于2018年日本27.3美元/千克、法国19.75美元/千克、德国11.22美元/千克等发达国家,就连巴西8.78美元/千克也比不上。


  国际贸易优势指数


  国际贸易中,通常用RCA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专门用来衡量某个国家(地区)某一产业在贸易中的优势。


  如果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国的该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


  中国的茶叶RCA指数是1.79,而印度是6.36,竞争力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全球十大茶企,没有一个属于中国


  最近一段时间,中茶和澜沧古茶争夺茶叶第一股的消息,在茶圈内沸沸扬扬。


  2019年,中茶营收16.28亿元,净利润1.66亿元;2019年,澜沧古茶营收3.8亿元,净利润0.81亿元。


  这是中国大茶企的实力。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样是茶企,一个立顿年营收就将近30亿美元,全球十大茶叶相关的企业,没有一个来自中国。

  -03-


  中国茶叶复兴,任重道远


  论产量,论出口量,论内销量,我国都是茶叶大国,但说起茶叶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茶叶存在没有品牌,单产不高的窘境,就当下的茶行业来说,茶叶复兴之路,任重而道远。


  我要要看清自己的短板,对自身要有清晰的认识,不盲目自信,也不用妄自菲薄。不能为了改变而改变,既要了解中国茶叶的现实,顾忌全国8000余万茶农的心声,又要做大茶产业,出口创汇。


  不该踩的坑


  中国茶叶依然手工制茶为主,效率远远比不上机械化生产。我国茶叶市场,国内需求是主体,其次才是出口创汇。也就是说:不该弃手工,转向机械。

  主体:满足国内市场


  中国茶与西方茶,有不同的需求,甚至是完全不同的两条路。


  中国茶则讲究茶文化,慢工出细活。中国茶叶千百种,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追随者。


  这决定了结果,卖茶叶,挑出一家中国茶企,卖不过西方茶叶,这是事实。但茶文化,是中国茶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需求,卖不过,也不必妄自菲薄。


  无论中国茶还是西方茶,本质上都是一种饮料,都有茶的味道。西方茶叶解渴,不能品味。


  中国茶则是一种享受,中国茶色香味俱全,茶有千百种滋味,能解渴,能生津,有回甘,品味一杯茶,是在品味自己的人生。


  这就决定了,国内市场高端茶叶,依然讲究匠人精神,慢工出细活,用好原料做出好味道,给人不一样的享受。


  其次:出口创汇


  这一点简单粗暴,国外市场不了解匠人精神,反而觉得双手制出来的茶,没有机械制茶先进;他们也不会泡功夫茶,只会一个袋泡茶放在杯子里,冲上热水,直接饮用;对茶道也没有过深的研究。


  我们的目标也简单:出口茶叶赚钱,走现代科技路线更划算。用中低端原料,全程机械化生产,加上现代拼配科技,用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压低出口价格,抢占市场。


  要让别人为自己的茶叶买单,有些坑是不能踩的:


  农残:最近几年,中国茶叶农残的报道少了,但国外对中国茶叶农残的阴影,却根深蒂固。


  远的不说。非洲小国摩洛哥,喜欢喝薄荷绿茶,是我国传统茶叶大客户,每年要从中国买4-5万吨绿茶中的珠茶和眉茶。


  2015年,摩洛哥颁布了《关于商品茶的质量和卫生安全法令》,2017年后,摩洛哥对商品茶要求更严格。新增茶叶农残限量要求,导致我国出口摩洛哥茶叶被官方大量扣留,且价格同比下降了1.17%。

  欧盟国家不买中国茶叶,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农残。农残超标一次,偏见就是几年。


  说了这么多,重点只有一句:茶叶使用农药一定要合理。为了产量滥用农药,这种刨自己祖坟的事,不能做。


  品牌化。茶叶要赚钱,要打进发达国家市场,还得靠品牌,中国茶叶,一直都是有品类没有品牌。如今像今天这样,让茶行业自由散漫的发展,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很难出现国际性的茶叶大品牌。这一点,除了政府扶持,别无他法。


  我们应该看到,中国茶叶的大趋势是:


  中国茶叶,由大到强,是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必然!


  这条复兴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网茶会习茶社


  温馨提示:文章贵在分享,我们崇尚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