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中国茶与养生保健中国茶文化系列

找到约31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周国富:药茶,中国茶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周国富:药茶,中国茶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山西药茶高峰论坛演讲

  哲人有言: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当下,山西唱响药茶产业和药茶文化的健康发展之歌,底气来自中国药茶文化千年传承弘扬的深厚底蕴和山西药茶得天独厚的人文自然优势及其丰富实践的历史渊源,顺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顺应关乎生命更关乎生计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性大流行人类对身心健康的期盼,契合了中国人民“治无病之病,则无病”的养生保健观,彰显着山西药茶人“积力之所举,众智之所为”的成事之道。盛世兴茶,天时地利人和俱备,山西发展药茶产业和药茶文化前景灿烂。

  今天,山西省隆重举行“山西药茶高峰论坛”,人才荟萃,少长咸集,智慧迸发,太原论鉴,共话山西药茶产业和药茶文化的高质量发展,同议茶的美好健康生活,交流互鉴,意义重大。

  下面我就药茶产业和药茶文化的创新发展问题谈点认识,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药茶和药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与中医药文化交融发展的瑰宝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发展史,是一部茶以文兴、文以茶扬的创新发展史,也是一部茶运与国运紧密相连的奋斗创业史,中国茶人最切肤之深的感慨,就是国运盛则茶运兴。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汉唐,盛于宋,绵延元明清,衰弱于近代,振兴于当代,远播世界,造福人类。以诗、瓷、茶为代表的丝绸之路为人类文明进步树立起辉煌的丰碑。唐代茶圣陆羽著《茶经》,开辟了中国乃至世界茶和茶文化史的新纪元。唐宋以降的兴盛时期,举国上下,无论皇宫贵族、文人墨客、儒释道家、寻常百姓,无不以茶为饮、以茶为乐。“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是其真实的写照。难能可贵的是,茶和茶文化穿越历史,跨越国界,融入生活,增添情趣,促进健康,传承弘扬,创新发展,并随着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传播亚欧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明太祖朱元璋推行散茶,炒青、烘青、蒸青、晒青及窨花等绿茶工艺各行其道,沸水冲泡茶叶(撮泡法)成为主流茶饮方式,同时还派生出红茶、黄茶(闷黄)、黑茶、青茶、白茶、药茶等诸多茶品类,茶饮习俗进一步走向世俗化、简约化和功能化,极大地推进了茶叶的生产和消费。1840年因茶触发的鸦片战争失败后至新中国建立前,战争不断,国运衰落,茶和茶文化遭受沉重打击,一落千丈。新中国建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茶和茶文化全面进入盛世兴茶的复兴振兴期。当下,中国已是世界产茶大国、世界茶消费大国和世界茶文化大国,茶和茶文化日益成为经济产业、民生产业、生态产业、文化产业和富民惠民产业,是事关国计民生、国家战略的大事情,得到各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当前,中国茶产业和茶文化正借联合国设立“国际茶日”之东风向茶业强国目标奋进。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十分重视、关心茶产业和茶文化的繁荣发展,他为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发贺电,给首个“国际茶日”系列活动致信祝贺,多次深入茶区,关注茶业,殷切期望茶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真切希望中国茶界振兴茶产业、弘扬茶文化,深化茶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全球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给中国茶人以极大的鞭策和鼓舞。  

  中医药文化和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实“两翼”,互相交融,相辅相成,共同护佑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幸福安康。茶是伴随了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养生保健饮料,并随着中国茶文化和中医药文化交相融合而演化蝶变出清饮、调饮(混饮)、药饮、衍生品食用饮和情感体验共情饮等丰富内涵,成为人类仅次于水的健康之饮。

  茶,本就因药而发生。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以茶而解之”之说,说明最早发现的茶就是药。唐代茶圣陆羽著《茶经》载有“以茶为药”的功用:“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对茶的药理作用也有详细记载:“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唐代药学家陈藏器也有“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之说法。先秦时期,为了缓解茶的苦寒之性,选用生姜、韭菜、薄荷等药物与茶一起烹煮成汤饮用,使之入口不伤脾胃,于是就开辟了“药茶同烹”“药食同源”的药茶共饮的阶段,使人既能享用美味茶汤,又具有一定的保健治病作用。从隋唐至宋元时期,随着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医药学家对于茶的功效的深入认识,茶逐渐成为药方中的“君药”。“药茶”一词首现于宋代官修医书《太平圣惠方》中的“药茶诸方”一则,书中载有八种“药茶诸方”,如治疗伤寒头痛壮热的葱豉茶方、薄荷茶方、石膏茶方等。宋代太医院官修医书《和济局方》中还有药茶的专篇记述,可见药茶文化已进入繁荣发展时期。明清时期,茶疗之风盛行,社会各阶层都乐意接受药茶这种养生保健方式,并随着资本主义思想的萌芽,药茶逐渐商品化、平民化、普及化,此时药物代茶饮逐渐成为药茶的主流表现形式,药茶出现了丸型、膏型、散型等诸多剂型,以方便携带和饮用。同时,由于祖国传统医药学的日益专业化、精细化,各类药茶处方呈现出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个性化、特色化发展,如适合老年人服用的“三子养亲汤”,适合妇女服用的“四物汤”等,还有被《随息居饮食谱》记载的午时茶、枸杞茶、姜茶、八宝茶、天中茶等,言明可以清心神、凉肝胆、涤热、肃肺胃等功效。《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书中也记载慈禧热病咳嗽时,曾饮用清热止咳代茶饮,光绪常饮用的安神代茶饮、清肝聪耳代茶饮等。  

  随着中国茶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千年融合蝶变,中国人对茶的认识不断深化,认为茶不仅是人类仅次于水的健康饮料,也是一种养生保健具有药用功能的饮品。在中国,饮茶分为清饮、调饮(混饮)、药饮、茶衍生品食用饮和情感体验共情饮五类。清饮,即是单用开水泡茶来喝,分喝茶、品茗、茶艺、茶道等层次,满足生理之需(解渴)、感官之需(色香味形)、交往之需(礼仪、技巧、交流)、修身养心之需(洞察自然、反观自我、明心见性、体悟道德),获得身心愉悦、快乐健康。调饮,即在茶中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加盐、加糖、加奶或葱、橘皮、薄荷、桂圆、红枣、枸杞及花草等中草药物调和混饮,以满足个人嗜好和养生保健。“药饮”,既有药茶同烹、药食同源的调混饮,更有药物代茶饮,用于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早已深深融进百姓的日常生活。茶衍生品食用饮,即运用现代科技方法从茶和中草药中萃取特殊有效成分,如茶氨酸、茶多酚、咖啡碱等制成养生保健和治疗疾病的药品和食品。情感体验共情饮,由于茶文化是共情文化,情感体验共情茶饮,使人身心享受更加充满。丰富的茶饮文化,使人在繁忙紧张的生活中舒缓压力,调节情态,健康身心。随着现代科技的深入研究和茶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融合创新、融合发展,茶饮文化和药茶文化的发展前景充满希望。

  二、山西药茶文化与药茶产业发展正逢其时,前景灿烂

  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性大流行,给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对经济社会文化造成严重影响。人们普遍得到一个启示:世间万物,生命诚可贵,健康最重要。现实告诉我们,国民经济是一个社会、民族、国家发展的基础,国民健康同样是一个社会、民族、国家发展的基础。健康不仅对个人和家庭具有根本意义,对社会、民族、国家,同样具有根本意义。健康是最容易得到的,也是最容易失去的东西。预防是最基本、最智慧的健康策略。起居有时、饮食有节、不妄作劳、治未病、防欲病等养生保健理念渐入人心,养生保健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用词,人们对健康的欲望更为强烈,药茶文化和茶饮文化,已成了养生保健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健康消费的新时尚。

  正如楼阳生书记所说,山西药茶历史悠久,原料道地,工艺成熟,口感独特,功效确切,优势明显,在国内国际具有很高的公认度和美誉度。得天时地利人和之道,聚药性之精华,传茶道之神韵,兼具药的功效、茶的味道、服务于人的健康,千年本草完全契合养生保健的时代潮流,彰显出独具山西原创的特色印记。茶本为药,药可为茶,同宗同源,植根“三农”,未病先防,护佑健康,这就是山西药茶之出处,山西药茶之妙处,也将是山西药茶之胜处。

  实现中国特色现代药茶产业、药茶文化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茶类第七茶系,发挥药茶产业和药茶文化在全面建成小康、健康、安康中的重要作用,正逢其时,意义重大。建议有四:  

  1.坚持中国特色,山西特点,国际视野,确立现代药茶产业和药茶文化高质量发展观。

  药茶和药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与中医药文化千年演化蝶变的璀璨明珠,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内涵,深深融进中国人民养生保健的日常生活,也对世界健康文明产生重大影响。山西的药茶和药茶文化历史悠久,优势明显,地位独特,根基深厚,发展高质量现代药茶产业和药茶文化得天独厚。

  发展现代药茶产业和药茶文化,一定要把中医药文化、茶文化和晋商文化有机融合,坚持“治无病之病,则无病”的养生保健观,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功能观,充分发挥山西文化资源的特色优势,确立立足药业做产业、跨界融合壮产业、顺应时代创业态、变革创新强产业、补链强链健产业、文化自信闯市场的现代药茶产业发展观,破解大国小农发展瓶颈,培育壮大以新型龙头企业为支柱的现代药茶产业集群,培育大品牌,发展大产业,发扬自信、诚信、匠心、创新的茶人精神,立标准、重品质、创品牌、竞市场,实现多元化、差异化、优质化,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强农富民惠民康民作贡献。

  2.推进从中草药种植园到药茶产品的全产业链品质战略,用健康理念保障健康产品。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性大流行,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人们的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对品质消费需求日益强烈,绿色奠定健康底色,文化涵养安康亮色。为此,作为养生保健产品的健康生产和健康产品的安全供给至关重要。务必做到心无旁骛,坚守诚信,专心致志,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切实保障企业家和企业两个健康,企业家要用心用情办好健康企业,健康企业智造健康茶品,健康茶品惠及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品质、健康的药茶产品始于中草药种植园。人人祈求健康,健康产品更需要好品质,好质量才有好销量,好品质先要种出来。恪守疗效,是中医药文化的生命线。现在大多茶药两用道地药材为人工种植,好的种植园的基础在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用生态之美引领发展之美,用绿色之态彰显品质之优。

  品质健康茶产品供给,贵在慎始慎终。从中草药种植到药茶产品供给,经历采摘、加工、制作、包装、营销、消费等诸多环节,务必坚守精行俭德、诚信匠心的茶人品格,坚持标准化、清洁化生产,实行品牌化、市场化营销,功能化、规范化饮用和品质化健康消费。一切以消费者为中心,把好安全、口感、功效三大环节,保障品质健康的产品供给,精心打造养生保健产品的金字招牌,用好品质保障好身心,切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身心健康的追求。  

  3.用科技和文化支撑起现代药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实现现代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创新、协同、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遵循既要遵古,又要崇今的原则,对传统药茶产业和药茶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按照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提升改造,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相融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其优秀药茶和药茶文化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和创新,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要组织中医药学、茶学、营养学、文化学等方面的专家,系统梳理药茶和药茶文化资源,认真汲取药茶文化的思想精华,深入挖掘和阐发其时代价值,对药茶和药茶文化进行传承创新,传承优精配方,改造不适时代的配方,创新新配方,增加其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医道与茶道的完美融合,达到养生保健之目的。同时,还要运用现代科技的新理念、新进展、新成果对药茶产业进行数字化、智慧化、清洁化和产业化提升改造,拥抱高科技,激发新动能,进行全产业链的品质生产,实现高质量发展。

  4.行动“国际茶日”,弘扬药茶文化,全面提升人民大健康消费水平。

  当今时代,竞争激烈,节奏太快,欲望无限,疫病肆虐,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树立大健康理念,为养生保健提供全方位、全周期、高质量健康服务,努力提升人的心力、免疫力、体力、抵抗力十分重要。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我们的祖先发现茶、种植茶、利用茶、创新茶已有数千年历史,茶早已融进华夏文明的基因。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茶待客、以茶礼敬、以茶交易、以茶养生保健的习俗,在人们的心目中,茶是一种“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茶又是一种“琴棋书画诗酒茶”的文化生活,茶还是一种修身养性、健康益寿的养生保健之道。随着文明交流互鉴,茶成为了通疆达海的世界健康之饮。“国际茶日”的设立,不仅是对中国茶文明作出世界贡献的礼敬,更是对当今中国茶和茶文化小康健康安康的期盼。当代中国药茶产业和药茶文化不仅要承担起传承弘扬茶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历史责任,更要有顺应时代创新发展的重大担当。立足国内市场,拓展国际需求,提升茶疗水平,文化引领,抱团进取,开放共赢,攥指成拳,生威发力,讲好药茶文化故事,在提质创牌上用心思,在产业链上做文章,创出好品质,赢得好销路,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市场,构筑起“精细高雅的清饮”、“浪漫时尚的调饮”、“康健益寿的药饮”、“新奇乐爽的食用饮”和“情感体验的共情饮”等多领域、多文化、多样性茶品消费体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养生保健和美好生活需要。

  来源:茗边

行业回顾六堡茶行业大事记2019年1—8月


近日,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与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联合发布《2019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及《2019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六堡茶品牌价值23.4亿元,比去年增加3.23亿元,居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第30位、广西第1位。2019年1— 8月,六堡茶行业已经发生了不少热点大事件,喜欢六堡茶的你一定想知道有哪些吧?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盘点回顾。


热点 01

 梧州将筹建国家黑茶(六堡茶) 

产品质检中心 


2019年1月8日上午,梧州市副市长黄恩在梧州市政府公大楼10楼会议室主持召开“国家黑茶(六堡茶)产品质检中心”升级改造专题会,对我市创建“国家黑茶(六堡茶)产品质检中心”现状、存在问题及困难进行研究。梧州市政府将全力支持创建工作,争取早日建成,并进一步理清思路、整合资源,制定方案,各部门配合做好资金落实、人才配套和运行维护工作。



热点 02

《茶船古道六堡茶》系列团体标准

正式实施 


  2019年1月12日起,16项《茶船古道六堡茶》系列团体标准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个少数民族地区发布实施的黑茶类团体标准。《茶船古道六堡茶》系列团体标准涉及六堡茶全产业链各环节,从育种育苗、茶园建设、生产、加工、感官审评、批号包装、冲泡品饮、茶仓建设、仓储管理到茶园观光旅游,并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组成全面的标准体系,共同发挥标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茶船古道六堡茶》系列团体标准实施后,梧州六堡茶研究会成员的所有六堡茶生产企业可以按此团体标准进行种植、生产、加工六堡茶产品。市场监管部门在引导和规范六堡茶产业过程中,也将参考团体标准有据可依。


热点 03

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大会

暨二届一次全体会议顺利举行


2019年1月24日下午,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大会暨二届一次全体会议在梧州市质监局举行。现场对上一届标委会工作进行总结并宣读标委会第二届委员组成名单。还对《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草案)和《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细则》(草案)进行审议,并为本届委员代表颁发聘书。


全体委员和观察员合影留念


热点 04

 梧州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成立  



2019年3月13日上午,梧州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揭牌成立,揭牌仪式在梧州市文化中心二楼六堡茶文化展示馆举行。梧州市委副书记蒋海东、副市长黄恩、市政府副秘书长于毅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保绪、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马士成等参加揭牌仪式。揭牌仪式由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周逸鹏主持。


市委副书记蒋海东、副市长黄恩,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保绪、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马士成共同为梧州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揭牌


参加揭牌仪式的领导合影留念


在“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的基础上设立“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机构改革要求,着眼推动梧州市茶产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梧州市委、市政府对茶产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以及对全市茶产业的殷切关怀,对全市茶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站在新的起点上,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自治区及梧州市“东融”战略的机遇,围绕“百亿元”茶产业战略目标,继续做好推动全市茶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服务工作,为六堡茶产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热点 05

《梧州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

行动方案(2019—2021 年)》印发


2019年3月21日,梧州市人民政府印发《梧州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 年)》,这是梧州六堡茶未来三年发展走向的纲领性文件。该行动方案的总体思路是以“补链条、育龙头、强品牌”为方向,以“品种提质、品质提升、品牌提优、保障体系建设”为抓手,重点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加强“梧州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打造“茶船古道”文化品牌”。



热点 06

王宪魁率全国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来梧开展专题调研



3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宪魁率全国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到梧州市,就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等内容开展专题调研。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刘玉亭,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葛会波,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调研室副巡视员陈亚奎,国家林草局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巡视员文海忠,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调研室副处长王继永参加调研。自治区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吴玉斌,自治区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军;梧州市市长李杰云,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叶剑强,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阳永煊陪同调研。调研组先后到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苍梧县六堡茶博物馆开展调研,实地了解六堡茶产业发展、产业扶贫措施、有机茶园建设等情况。



随后,调研组召开座谈会,听取市人大代表、茶企、茶业协会等代表对发展六堡茶产业的建议,共同探讨推进乡村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和对策。王宪魁指出,梧州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六堡茶产业,在工作推进上下了很大功夫,成效明显。



王宪魁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为前提,抓住实施乡村振兴的政策着力点,整合好各方资源、资金,推动各要素向“三农”集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要继续深化改革,让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热点 07

自治区主席陈武到梧州调研指导,

实地考察六堡茶产业


4月2日,自治区主席陈武到梧州调研指导工作,考察调研六堡茶产业发展情况。市委书记全桂寿,市长李杰云、市委副书记蒋海东等领导陪同调研。



陈武主席对梧州市政府与广西日报传媒集团联合通过举办斗茶大会的方式扩大六堡茶知名度、美誉度的做法表示赞许,要求梧州市和相关部门切实做好服务企业工作,扶持茶企做大做强,同时加大品牌宣传营销力度,进一步提升六堡茶产业的经济效益。


陈武主席苍梧县“仙迹桃花岛”六堡茶生态旅游综合开发建设项目现场考察


热点 08

  广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务虚会  

顺利召开 


2019年4月2日,自治区召开广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务虚会,自治区副主席方春明参加会议。务虚会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文世峰主持。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厅长刘俊、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昌华、商务厅副巡视员瞿国堂和梧州市副市长苏颖、横县副县长宁宇和三江侗族自治县副县长俞凯彬参加会议并做相关情况汇报。



会议以务虚会的形式开展,针对全区茶产业发展在种植、加工、品牌、营销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重点围绕基地建设、茶叶加工、品牌塑造、市场开拓、文化培育等五方面,推动全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邀请茶叶专家代表、茶叶种植大户、企业及经销商代表共同参与探讨。

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韦静峰就“建设茶叶生产示范基地,提高广西茶叶品质及原料供应能力”做专题发言;梧州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六堡茶研究院院长马士成就“广西茶产业与品牌建设的思考与建议”做汇报发言;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古能平就“以标准化为抓手,促进我区茶产业规范发展”做主题发言。



梧州茶厂党支部书记何志强、横县大旺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致富带头人谢雨、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燕以及广西金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翁荣彬等企业代表做了发言。


热点 09中国( 广西)六堡茶斗茶大会 成功举办


4月10~11日,2019年中国(广西)六堡茶斗茶大会在南宁成功举办。本次斗茶大会的主办单位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梧州市政府和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支持单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承办单位有中共梧州市委宣传部、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全媒体产品营销中心、梧州市农业农村局、梧州市商务局、梧州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苍梧县人民政府、《茶道》杂志社,协办单位有广西茶叶学会、广西茶叶流通协会、广西茶文化研究会、梧州六堡茶研究会、梧州市茶业商会、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南湖名都大酒店、梧州学院中国广西六堡茶研究院。


大会共设3个分会场,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包括:斗茶大赛、六堡茶收藏拍卖会、名家讲座、全民品六堡茶活动,以及茶企和产品推介会。本次参与斗茶比赛茶品有195种,其中15年以上的茶样有56种,15年以下的样品有139种。斗茶大会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分过程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东博公证处的公证员进行公证。分别决出斗茶类金奖6个(现代工艺和传统工艺各3个金奖,按陈化时间分组PK)。

这场汇聚梧州乃至广西的六堡茶行业最高知名度和最具权威性的斗茶盛会,不但明确了《梧州六堡茶斗茶规范》在实际中的应用,还充分激发了茶企的创新发展活力,更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各界对梧州六堡茶的关注度。


热点 10

2019中国梧州-马来西亚

六堡茶贸易合作发展研讨会成功举行


4月11日,马来西亚茶业商会代表团一行46人到梧州考察交流。梧州市委副书记蒋海东会同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本地茶企代表与马来西亚茶业商会代表团一行面对面座谈交流关于六堡茶的相关情况。



4月12日下午,“2019中国梧州-马来西亚六堡茶贸易合作发展研讨会”在梧州市成功举行。中共梧州市委副书记蒋海东,中共梧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钟碧珍,梧州市副市长苏颖,马来西亚茶业商会会长刘俊光,马来西亚茶业商会永久名誉会长李福泉,梧州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马士成,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加仕,马来西亚茶业商会茶旅及考察委员会主任郭俊邦,马来西亚普洱茶商会会长林仕忠,马来西亚茶业商会理事、六堡茶推广委员会主任王连益,相关部门单位、各梧州当地茶企参加研讨会。

4月12日下午,“2019中国梧州-马来西亚六堡茶贸易合作发展研讨会”在梧州市成功举行。这是马来西亚代表团继去年4月后的第二次“回访之旅”,时隔一年,中马茶人再次欢聚,共同品六堡茶香,叙友谊岁月,双方代表均希望通过这次贸易合作发展研讨会,能进一步续写中马“茶船古道”的情缘,并以六堡茶为中心,实现六堡茶产业品牌全球化发展。


热点 11

 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工作会议  

顺利召开 



4月19日下午,梧州市召开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工作会议。梧州市委副书记蒋海东,梧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叶剑强,梧州市政协副主席黄荣森出席会议,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分管负责人,市六堡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市产投集团、金投集团主要负责人,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苍梧县六堡镇负责人,茶企、茶商代表,六堡茶产业科技工作者代表参加会议。梧州市副市长苏颖主持会议。

        


        蒋海东对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分析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工作思路。 苏颖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海东同志的讲话,贯彻落实到实际中去,并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抓好贯彻落实。二、要力推重点工作。三、要加强统筹协调。



会上,梧州市副市长苏颖宣读《梧州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表扬2018年茶产业发展优秀企业和先进个人的通报》。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汇报了全市六堡茶产业发展情况。苍梧县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分别做典型经验发言。


热点 12

 桂台(梧州)共谋茶产业  

发展新篇章



4月22日,梧州市委副书记蒋海东带队到台湾对接2019年(第二届)桂台(梧州)茶产业创新发展论坛暨茶叶交易会等相关合作事宜,并就活动具体事宜举行恳谈会。

 


恳谈会上,蒋海东副书记说,自2016年桂台(梧州)茶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暨茶叶交易会成功举办以来,六堡茶产业飞速发展,目前已形成集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共推六堡茶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呈现出一片生机和活力。

 


台湾区制茶工业同业公会、台湾区茶输出业同业公会、台湾茶协会、台北市茶叶商会等与会代表均表示,对2016年桂台(梧州)茶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暨茶叶交易会的成功举办至今记忆犹新,对第二届桂台(梧州)茶产业合作表示支持和充满期待,希望双方能加强合作交流,携手共同推动桂台的茶产业发展,以茶为媒介谋求更大的投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合作,为桂台发展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热点 13

首部研究六堡茶功效的专著

《广西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

正式发行 


5月初,《广西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对六堡茶的养生保健功效进行了系统化的科学论述,是目前首部针对六堡茶养生保健功效研究的专著。既填补了该研究领域专业书籍的出版空白,更是对六堡茶养生保健功效的系统梳理和总结,有利于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六堡茶的养生保健功效。



热点 14

六堡茶亮相2019广西

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走进香港推介会 


2019年5月15日,广西党政代表团组团访问香港,启动2019桂港澳经贸文化周活动。本次活动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亲自率团参加,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先生、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等领导与企业家出席会议。



梧州六堡茶作为广西特产,亮相2019广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走进香港推介会,多家六堡茶企业获香港优质正印认证,六堡茶引起香港特区主要官员、行业领军巨子、社会各界嘉宾的关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邀请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品鉴梧州六堡茶。


热点 15

梧州六堡茶10家企业组团

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 


5月15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浙江杭州开展。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出席并宣布开展,浙江省副省长彭佳学出席开展式。



在梧州市副市长苏颖的带领下,梧州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组织10家六堡茶企业组团参加本次茶博会,分别有: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圣源茶业有限公司、广西芊河茶业发展有限公司、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苍梧雄业六堡茶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纯好茶业有限公司。



5月17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厅长刘俊、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谢东、中国茶叶博物馆副馆长应玉萍莅临梧州六堡茶展区指导工作。


苏颖副市长在六堡茶展区了解参展情况


热点 16

茶船古道六堡茶公共茶仓

第一期专家感官审评会成功举办 


        2019年5月23日,广西六堡茶种质创新与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了茶船古道六堡茶公共茶仓第一期专家感官审评会。本次审评会按照国家标准,对茶船古道六堡茶公共茶仓开展的茶质押贷款业务的质押茶样进行了感官审评。



茶船古道六堡茶公共茶仓旨在采用“评估+仓储+金融”组合手段,打通金融机构、茶企和消费者之间的通道,化解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中“融资难”“门槛高”的问题。本次茶叶金融价值区间估值审评,是探索六堡茶金融属性发展的新模式,为梧州六堡茶创造新的发展思路和模式提供平台支撑和基本保障。


热点 17

“六堡茶国家实物标准样”制作事宜

获全国茶标委专家指导 


6月14-15日,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尹祎于带队到梧州市商谈“六堡茶国家实物标准样”制作事宜。“六堡茶国家实物标准样”的制作,对深入推动贯彻落实六堡茶国家标准执行有重大意义,对促进六堡茶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助推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6月15日下午,调研组一行在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会议室举行“六堡茶国家实物标准样”制作事宜及标准贯宣工作专题座谈会。会上,尹祎院长做《国家实物标准样品 茶叶实物标准工作介绍》标准系列贯宣讲座,结合六堡茶标准样制作、六堡茶标准体系建设的难点与重点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

       梧州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马士成,梧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总工程师、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廖汉荣,市科技局副调研员黄甲夫、市质检所所长朱海军,以及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市中茗茶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参会。


热点 18

苍梧县原生六堡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入选《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


        2019年6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等7部委联合下发《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的通知

       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在各地自愿申报、省级推荐、第三方评审的基础上,经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各成员单位共同研究,同意北京市密云区巨各庄镇蔡家洼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110个单位创建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其中,苍梧县原生六堡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入选了《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



        近年来,梧州市通过打造苍梧县原生六堡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解决茶叶基地建设小而散,茶农卖茶难、企业收茶难的问题,推动“茶经济”的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目前,苍梧县六堡茶产业覆盖28个贫困村,茶区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多元,贫困发生率降至2.62%,顺利脱贫摘帽。梧州市正紧紧围绕打造百亿元茶产业战略目标,以“补链条、育龙头、强品牌”为方向,扎实推进标准化茶园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品牌营销推广等各项工作,带动六堡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六堡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扩大。今年,六堡茶品牌价值猛增至23.4亿元,六堡茶已经成为梧州乃至广西的一张亮丽名片。

热点 19

梧州市20家六堡茶企业

组团参展2019北京“两展一节” 


6月21-24日,在梧州市委副书记蒋海东、梧州市副市长黄恩的带领下,梧州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组织20家梧州六堡茶企业组团参展2019北京“两展一节”,组成占地418平方的特装展区,一如既往人来人往,茶香四溢。据统计,展会期间六堡茶馆日均交易额达100万元,企业日销售额达50000元,梧州展区日接待意向客商经销商超4万人。



6月22日上午,“苍梧传统六堡茶公用品牌发布会及品牌授权仪式”活动在北京展览馆成功举办。



热点 20

“茶船古道·新丝路”六堡茶行销全球

(东南亚)活动在马来西亚举行


6月26日上午,“2019年广西农业丝路行-马来西亚推广节”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会议中心隆重举行。6月26日下午,广西—马来西亚农业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会议中心举行。洽谈会是广西农业丝路行马来西亚站活动之一,由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和梧州市政府共同主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协办。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秀隆致辞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秀隆,马来西亚农业与农基工业部农业司副司长穆罕默德.纳西尔.宾.沃里斯,马来西亚对外贸易发展局副总执行长默罕默德.穆斯塔法.阿卜杜勒.阿齐兹,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商务参赞石资明出席会议并致辞。马来西亚华人公会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终身荣誉会长、拿督杨天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毛振林,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厅厅长刘俊,梧州市人民政府市长李杰云等领导嘉宾出席会议。



 在梧州市市长李杰云的带领下,梧州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和梧州市农业农村局组织9家六堡茶企业在马来西亚开展“茶船古道·新丝路”六堡茶行销全球(东南亚)活动。

6月27日上午,广西梧州六堡茶专场推介会暨六堡茶品鉴交流会在会议中心三楼隆重举办。大会播放了最新的梧州六堡茶宣传片,接着由梧州市市长李杰云、马来西亚茶业商会刘俊光会长等领导致辞。


   

        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马士成做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与品牌建设推介,随后9家梧州六堡茶企业对各自的公司和品牌进行了推介,分别是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圣源茶业有限公司、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广西芊河茶业发展有限公司,梧州市茶业商会与马来西亚茶业商会签订六堡茶文化推广协议。


热点 21

六堡镇发生洪涝灾害,损失巨大



6月26日,受强降雨影响,六堡镇发生洪涝灾害,镇区及部分村受灾,其中镇区商铺房屋被淹、墙体破损,有物资、车辆被洪水冲走,交通、电力、通讯一度中断。6月27日,市委书记全桂寿到六堡镇查看灾情,了解抢险救灾有关情况,检查指导防汛救灾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市委书记全桂寿的指示精神,迅速组织救援队伍参与抢险救灾工作。



在此次洪水中六堡镇受到了重创,损失巨大,但各企业和茶农一致高度认同维护六堡茶金字招牌,对浸水茶叶应予以销毁,禁止流通到市场,并乐观的面对本次灾害和损失,希望六堡茶产业越做越好,越做越强。梧州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将联合相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守住质量底线,绝不让浸水茶叶流入市场,让消费者放心。



热点 22

两广行政主官考察六堡茶产业


同饮一江水,共话两广情。7月2日上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陈武的陪同下,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莅临广西梧州茶厂考察六堡茶产业。


兴瑞省长、陈武主席等一到梧州茶厂便受到了梧州茶厂领导班子的热烈欢迎。在企业简介展板前,马省长、陈主席等听取了梧州茶厂厂长刘泽森介绍企业的基本情况和近年发展势头。随后,马省长和陈主席一行先后参观了茶厂木板干仓、六堡茶陈列馆。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秦如培,梧州市领导全桂寿、李杰云、蒋海东等陪同视察。
热点 23

苍梧县梧州六堡茶入选2019年

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项目

申报推荐名单


7月3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公示2019年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项目申报推荐名单公示,拟推荐6个项目申报2019年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其中苍梧县梧州六堡茶入选此次申报推荐名单。


据了解,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和遴选是由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九部门组织开展,旨在通过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品牌,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活力。此次公示的推荐名单是根据《农业农村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科技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水利部关于组织开展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申报认定工作的通知》(农市发〔2019〕3号)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由各市、县(市、区)推荐上报,经现场答辩和专家初评选出。


四川传统制茶技艺的历史及其社会文化价值

摘要:四川传统制茶的技艺精湛,历史悠久,是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秦汉魏晋时期的“采茶作饼”,到唐五代的饼茶、散茶,明代的蒸青烘炒法,清代的边茶,直至进入20世纪的茉莉花茶,川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史上工艺不断创新,品种不断扩大。尤其是迈入21世纪以来,在“非遗保护”和“传统工艺振兴”的大背景下,川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川茶愈加彰显出其独特的魅力。

引言:四川是中国制茶和饮茶历史最为悠久的地区之一,从饼茶、散茶、末茶等茶叶形式,到绿茶、黄茶、黑茶、红茶、花茶等茶叶品类,四川茶叶的传统制作技艺历经了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茶叶传统制作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贡献了力量。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虽然四川地区有的茶叶生产已大量运用现代化制茶设备和装置,但是传统川茶制作技艺仍然具有自己独特的“技术魅力”,具有多元的社会文化价值,值得加强研究和保护传承。

四川传统制茶技艺的

主要历史发展

一、唐代之前

先秦时期,茶叶的主要作用是当做蔬菜或者药物食用。人们采摘野生茶树的鲜叶与饭菜一同食用,或者把茶叶放在锅中烹煮成羹汤作为药剂而食。到了秦汉魏晋时期,巴蜀地区开始有了“采茶作饼”的茶叶加工制作技术。三国张揖《广雅》曰:“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二、唐及五代时期

随着人们对茶叶消费需求量的逐渐增加,早在西汉时期巴蜀地区便开始了人工种植茶树,人工种植的茶树其形态呈半乔木或灌木状。而到了唐代,巴蜀种茶技术的最大进步是人工种植茶树的方法已经普遍推广。唐及五代时期,巴蜀地区出产的茶叶主要可以分为饼茶与散茶两大类。其中,饼茶制作更为普遍。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有饼茶的制法,其曰:“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可见,当时制作饼茶的基本工序分七道,即采摘、蒸青、捣碎、拍打、焙干、穿孔、封装。那时的雅州、邛州、眉州、彭州等地都制作有茶饼。其中,邛州生产的“火番饼”专销川西高原,茶饼一般重四十两。眉州加工茶叶的方法和蒙顶制茶饼法相似,如所辖洪雅、丹棱等地。唐代,人们看重蜀中名茶,巴蜀地区每年要向皇室“贡新茶”。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十二“严道县”:“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唐人李肇的《唐国史补》曰:“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牙,号为第一。”“蒙顶石花”造型自然美观,如丛林古石上寄生的苔藓,形似花,因此茶产于蒙山,故名“蒙顶石花”。

除了饼茶,前蜀时期已流行饮散茶。《茶谱》:“蜀州晋原、洞口、横源、味江、青城,其横源雀舌、鸟觜、麦颗。盖取其嫩芽所造。以其芽似之也。又有片甲者,即是早春黄茶。芽叶相抱如片甲也。蝉翼者,其叶嫩薄如蝉翼也,皆散茶之最上也。”这是说,当时已有早春茶,分为雀舌、鸟觜、麦颗等多个品种。散茶的制法除采茶、蒸青头两道工序外,其他与制作饼茶的工序并不一样。它不用捣压,而是采用炒青、晒青、焙干等工序除去茶叶所含的多余水分,最终保留茶叶的自然香味。四川茶文化专家认为,首先开创散茶饮法的是古代四川的劳动人民。

二、宋元时期

宋代,四川地区的茶叶生产以饼茶、散茶并存,此时其茶叶产量仍居全国第一,四川茶叶经济在全国政治、经济、军事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根据《北苑别录》记载,宋代蒸青团茶的制造工艺主要有拣茶、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等工序。宋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到民族地区,茶马互市兴盛,川茶大多数是易马茶,专门行销边地,故称“边茶”。由于交通不便,为了压缩绿毛茶的体积,采用蒸青团茶工艺制作成团饼茶,同时增加湿坯堆积工序,使得成品团饼茶的色泽变为黑褐色并形成特殊的风味,因而初步形成四川南路边茶的传统制作技艺。这种用粗老茶叶加工而成的饼茶味道浓郁,而藏、羌等民族常常肉食乳饮,因饮用此茶有助于消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饮后感觉身体舒适,所以他们十分喜爱它。名山县是宋代雅州所属,为盛产茶叶之地,名山出产的茶称为名山茶,特别受欢迎,“蕃戎性嗜名山茶,日不可阙”。此时,虽然江南地区的茶叶质量上升,但是蒙山茶仍为传统名茶,不仅有新品出现,而且文人学士在诗文中对蒙山茶还有赞誉。宋代文人留下不少称颂蒙山茶的诗篇,其中文同《谢人寄蒙顶新茶诗》云:“蜀士茶称圣,蒙山味独珍”,文彦博《蒙顶茶诗》云:“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

南宋·刘松年《撵茶图》

由于战争的原因,川茶生产在元代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川茶在全国茶叶的经济地位下降。元代《农桑衣食撮要》记载:“茶之用有三:曰茗茶,曰末茶,曰蜡茶。”按照制作方式来区分,元朝时主要有散茶和饼茶两种,而四川地区的饼茶制作有特色。《饮膳正要》记载有“西番茶”条,其云:“出本土,味苦涩,煎用酥油”。元代“西番”一词主要指藏族居住之地,这种“西番茶”即今天川西地区汉藏民族杂居地区所产的茶。此外,四川地区还出产一种带有花茶性质的饼茶。《雪蕉馆纪谈》云:“明玉珍子昇,在重庆,取涪江青磨石为茶磨,令宫人以武隆雪锦茶碾焙,以大足县香霏亭海棠花,味倍于常。海棠无香,独此地有香,焙茶尤妙。”据专家分析,明氏宫人为明昇制作的武隆雪锦花茶,实际上就是以产自武隆的散茶与老鹰茶作为基本原材,再取大足县香霏亭的海棠花窖制而成的饼状茶。

四、明清时期

根据行销的范围和对象,明代的川茶可分为腹茶与边茶。腹茶又称细茶、芽茶,用清明前后的嫩芽绿叶,经烘焙、搓揉等工序制成,味香但不经泡。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论茶品》中列举了当时全国各地的著名茶品,其中四川名茶有剑南蒙顶石花,峡州碧涧、明月,邛州火井、思安,渠江薄片,巴东真香,泸州纳溪梅岭等。这些茶叶“在谷雨前收细芽,炒得法者,青翠芳馨,嗅亦消渴”,可见明代蒸青烘炒法已得到推广。此时雅安的蒙顶甘露亦出现在记载中。明代嘉靖二十年(1541年)的《四川总志》和《雅安府志》记有“上清峰产甘露”。边茶又称剪刀粗叶、刀子茶。明初,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龙团贡茶而改贡散茶,因而明代四川边茶也不再做成团饼茶运销。秋季,茶农用小刀从茶树上连枝带叶地采摘,“通过杀青、馏制、渥堆、烘焙的工序将毛茶做成散茶,然后再将散茶经筛分、拣茶、切铡、拼配、蒸热的工序,之后倒入篾篓内筑紧压成块而成”。之所以要紧压成块,一是为了方便长途运输,二是为了方便计量。正德十年(1515年)“番人之市马也,不能辨权衡,……巡茶御史王汝舟乃酌为中制,每千斤定三百三十篦。”边茶是清代川茶的大宗产品,它极大地促进了汉藏等民族的交往交流。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为了更好地管理边茶贸易,形成了南路边茶和西路边茶,分别专销康藏和专销川西北松潘、理县等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日益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茶叶逐渐被日益兴起的印度等国茶业所排挤,四川边茶的生产也受到影响。

明·唐寅《煮茶图》(局部)

彼时除了边茶之外,绿茶传统加工技艺仍然得以传承。加工后的绿茶一部分作为腹茶行销到内地,还有一部分则作为贡茶。四川青城山上茶树众多,主要用于制作贡茶。清代江锡龄《青城山行纪》云:“每岁例贡八十斤,沿山上下,郁郁葱葱,弥望苍翠者,皆茶树也。故山中人又呼其地为贡茶树云。”每届暮春,贡期将至,山中人纷纷制茶。“就视之,巨镬六七具,负墙而列。墙外辟曲突,数人然薪其中。镬炽,则以巨畚盛嫩茗纳入,合两手左右挠之,不以杖,不以箸,不以把铲也。少倾,烟焰眯人目。隐隐作爆豆声。取置竹箔上,一人揉且播,若团面然,汗涔涔如,弗顾也。既而,盛于缣囊,踏之以足,往复蹂躏,数数乃已。如是者再,启视则叶片拳缩如豆,白毫茸茸然。然斤得不过四五两,即山中所称之‘鸦雀口’也。”这段文字详细记录了青城山绿茶的传统制作技艺的炒青、揉捻等工序。

清朝宣统年间,四川民间出现了制作红散茶的作坊。其时在福建武夷山桐木关一带经营茶叶、山货生意的宜宾县人雷玉祥为躲避战乱回到宜宾老家,并将福建“正山小种红茶”及制作技艺带回了家乡。他发现家乡有天然品质优良的茶树和一些加工绿毛茶和黑毛茶的小作坊,于是,便选择了两个作坊试制红散茶。他发现四川本地人不喜欢带有松柴烟味的“正山小种红茶”,遂尝试将松枝加温萎凋改为自然萎凋、松枝烟熏烘焙改为木炭烘焙,最终形成“川红工夫”(红散茶)初制工艺的雏形。

“川红工夫”(红散茶)

五、民国时期

至清末民初,四川边茶制作技艺已成熟,尤其是南路边茶中的做庄茶制作,形成了一炒、三蒸、三蹈、四渥堆、四晒茶、二捡梗、一筛分等工序。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军阀混战,导致四川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川茶业也因此萎缩。此时印度茶源源倾销西藏,并逐渐流播于西康及松潘等地。四川边茶的市场日益缩小。

民国时期,茉莉花茶成为四川地区民众喜爱的茶品之一,茉莉花茶的制作技艺更加成熟。如前所述,早在元代,四川已有花茶的制作技艺,但是产量较少。直到民国时期,随着茉莉花原料的供应充足,四川的茉莉花茶的制作技艺走向成熟。民国时期成都的茶叶店和一些茶馆,利用成都市郊东乡盛产茉莉花,买花自窨自卖。在这一时期的成都茶馆,茉莉花茶是人们最常选择的茶品之一。

六、新中国成立之后

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制茶技术不断改革,各类制茶机械相继出现。绝大多数的茶叶采用机器加工,并应用科技手段来实现低成本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手工生产设备等逐渐被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取代,因而四川传统制茶技艺面临极大的挑战。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川茶传统制作技艺,其制成的产品不仅是物质产品,而且是具有独特历史文化内涵、经济价值以及社会意义的文化产品,其传统生产技艺应该加以保护和传承。伴随着国家一系列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的法律、法规的颁布,四川省也相继出台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意见》等法规和文件。川茶传统制作技艺保护传承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四川省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四川传统制茶技艺的非遗保护体系,不同品类的川茶传统制作技艺已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等四级名录体系(其中国家级、省级四川传统制茶技艺非遗代表性项目见《名录》表)。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2017年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随之2018年四川省制定了《四川省传统工艺振兴实施计划》。在“第一批四川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中就有3项四川传统制茶技艺,分别为南路边茶制作技艺、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川红工夫红茶制作技艺。可以说,在非遗保护传承以及振兴传统工艺的背景下,已列入各级非遗保护名录的四川传统制茶技艺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四川传统制茶技艺的

社会文化价值

川茶具有养生保健价值,其中南路边茶能够帮助消食解腻,减少代谢性疾病、亚健康疾病的发生,而蒙山茶具有防癌杀菌、有益脾胃、减肥消脂等作用,因而深受人们喜爱。而川茶的传统制作技艺也具有多重价值,如边茶制作技艺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多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此外,四川传统制茶技艺还具有独特的社会文化价值。

一、四川传统制茶技艺是世界茶叶机械化加工技术参考的重要标准

悠久的四川传统制茶技艺不仅是四川人生活方式的生动体现,而且也是世界茶叶机械加工制作技术参考的重要标准,为世界茶叶机械加工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鸦片战争以来,以英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派出了多批次的人员收集有关中国茶树种植、茶叶制作技艺的相关情报和信息。为了发展在殖民地如印度的茶业生产,他们雇佣或引诱中国茶工赴国外种植和生产茶叶。中国千年来的茶树种植技术、茶叶传统制作经验和技术,成为世界其他地区的茶业发展,特别是茶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参考标准。早在清末时期,英国殖民主义者在印度经营茶业,就企图取代川茶在西藏的地位。印茶最初侵销西藏的时候,人们普遍认为印茶产自热带,其味苦涩,属于热性,饮后感到燥闷难受,缺乏川茶清心爽口、解油去腻的效能。藏族人民宁可以高出印茶十来倍的价格购卖川茶,而置印茶于不顾。因为印茶在藏区不受欢迎,所以英商派专人到雅安等地调查边茶的生产、烘制、包装等技术。雅州知府武瀛在《边茶公司筹备处所办理情形由》中说,约在1905~1907年“近三年尚有英人到雅考察制造藏茶之法”。后来,英商乃仿制川茶,改变包装,以适应藏人的心理,销路渐增。可以说,印度茶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学习和参考了四川边茶的传统手工制作工艺以及包装技术,然后再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机械化的改良设计,最终达到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的目的。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人在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制茶技艺的基础上,开始研发出茶叶撵揉机、茶叶结块机、茶叶分拣机、茶叶打包机等机械化制茶设备。

二、拥有“技术魅力”的四川传统制茶技艺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

四川传统制茶技艺承载着传统手工技艺的精华,大都遵循着“天人合一”的理念,凝结着川人智慧的结晶。其生产的茶叶拥有“技术魅力”,具有极高的经济和文化价值。“茶文农旅”产业大融合发展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

格尔的“技术魅力”理论认为,“艺术品”的生产和产生过程都具有“专属性”,是经过某民族或某时代特定的“技术程序”制造出来的,其“魅力”既存在于艺术品本身,也存在于技术系统之中。通过传统技艺制作出来的川茶不仅可供饮用消费,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一种可以食用的“艺术品”,能够供人欣赏、品鉴,让人产生“美”的愉悦和感觉,其独特的魅力正是存在于其手工制作技术系统之中。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延续至今的重发酵、后发酵、多次发酵、非酶促发酵、转色发酵,确保耐熬,熬出的茶汤颜色淳红,味道甘甜,不苦涩,气味清香。“南路边茶制作技艺中的科学原理主要体现在红锅杀青,从而使茶叶叶片的腹、背表皮扁平细胞裂解,通过蒸、揉、发酵等技艺使叶肉内的500多种有机化合物充分裂解,从而生产加工出深度自然全发酵茶产品。而国家级非遗项目“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分布于雅安市名山区,其传统技艺按序主要分为采摘、摊凉、杀青、揉捻、三炒三揉、烘焙提香六大工艺。严谨、细腻的传统手工炒制,使所出茶品具有色、香、味、形兼具的特质。其中,蒙顶黄芽制作技艺分杀青、初包、复炒、复包、三炒、堆积摊放、四炒、烘焙八大步骤,令成茶芽条匀整,扁平挺直,色泽黄润,全毫显露,汤色黄中透碧,甘醇鲜爽。四川省省级非遗项目“叙府龙芽传统制作技艺”保留延续至今的“炒烘结合”手工制法,不仅确保了茶叶色泽的嫩绿鲜亮、滋味鲜爽,同时解决了川茶色泽深暗、滋味苦涩的缺陷,保证了其色香味形的独特性。省级非遗项目“川红工夫传统制作技艺”传续至今的“自然萎凋”手工技法结合“足火提香”手工工序,确保了高品质红茶的“香高、味醇、形美”特色。整体来看,四川传统制茶技艺在保留传统天然竹制、木制作设备和工艺器具的使用中,注重对茶叶的生态生产和加工,保证茶叶原料的绿色和无污染。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与科学栽种培育的有机结合,造就了川茶制品的高品质,使之拥有了香浓味醇等特质。饮者对它的感官评鉴体验,有别于现代机械化设备加工生产的茶叶产品。川茶制品独特的“技术魅力”,赢得广大消费群体的青睐。

当前,在“茶文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四川制茶技艺,四川已建立了藏茶博物馆、蒙山茶博物馆等面向大众的展示展览场所。四川各地的各级传统制茶技艺类非遗项目还修建了如制茶体验区、茶窖、茶文化中心等体验场所,既可以充分展示四川制茶技艺非遗项目的魅力,又可以开展非遗传承互动体验活动,增强民众对川茶传统制作技艺及相关文化的了解和喜爱。如今,依托蒙山茶、南路边茶等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非遗项目,四川省有关部门科学规划发展蓝图,逐渐走出了一条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带来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在助农增收致富的同时也解决了就业问题,有助于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新发展以及乡村振兴。

小结:

秦汉魏晋时期,巴蜀地区已有“采茶作饼”的技术。唐及五代,巴蜀茶叶可分为饼茶与散茶。有宋一代,四川南路边茶独特的传统制造工艺初步成形,元朝时四川的饼茶制作有特色。明代的川茶蒸青烘炒法已得到推广,有了蒙顶甘露最早的记载,同时四川黎雅边茶以砖茶著名。边茶是清代川茶的大宗产品,传统的绿茶加工技艺得以传承;至清末四川已出现制作红散茶的作坊。民国时期,茉莉花茶的制作技艺更加成熟,茉莉花茶成为川人喜爱的茶品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现代化茶叶生产机器的使用,川茶传统制作技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进入21世纪以来,在“非遗保护”和“传统工艺振兴”的背景下,川茶传统制作技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川茶传统制作技艺精湛,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社会文化价值,是世界茶叶机械化加工技术参考的重要标准。拥有“技术魅力”的四川传统制茶技艺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茶叶制作技艺是茶类品质特征形成的重要决定因素。传统的手工制茶技艺的每一道工序,皆要求技师不仅具备制作的技艺,强调技师的感官和感觉等悟性,还需要技师长时间的实践和总结;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仍然有待继续研究。四川传统制茶技艺的非遗保护传承与四川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梳理和分析川茶传统制作技艺的历史发展脉络和社会文化价值,有助于加强中华饮食文化遗产保护,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声明:文章来源于《文史杂志》2023年06期,作者为张茜,

来源:九曲红梅,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9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