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中国茶叶主要出口市场

找到约2,492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2023中国茶叶出口量价齐跌后,会触底反弹吗?

“世界茶原产地+世界茶文化发祥地+世界最丰富的茶叶品种产品种类+世界第一茶叶产量+世界第一茶叶消费量”==“世界茶叶贸易什么地位?”

如果这道题摆在面前,你会得出什么答案?你会如何思考?日前,围绕中国茶业贸易话题,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对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蔡军进行了专访。

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专访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蔡军。

1

2023年中国茶叶出口数据

为何引发全行业关注?

促成此次采访的直接诱因是2023年中国茶出口量价齐跌的现实。2月19日,茶周刊在微信公众号上刊发《2023年我国茶叶出口量价齐跌!》报道,从中国海关发布数据看,2023年中国茶叶出口量为36.75万吨,环比减少0.77万吨,降幅为2.0%;出口额为17.39亿美元,环比减少3.43亿美元,降幅为16.3%;均价4.73美元/公斤,环比减少0.82美元,降幅为14.6%。

微信一经推出,阅读量迅速过万。这对惯常对中国茶叶出口关注度较低的茶周刊的行业读者而言,是个罕见的现象。根据茶周刊新媒体读者数据显示,从事外贸出口的仅占一成左右。从读者留言情况分析,是这个堪忧的数据让行业人士不论从不从事外贸都开始追问:中国茶叶在世界上遭遇了什么?为什么走出疫情阴霾还不能拨云见日?

采访一开始,蔡军就对行业读者对外贸的高关注做了有见地的分析。首先是2023年的出口数据延续了近两年外贸连续波动的情况。这种小范围波动在近几年的国际市场环境下属于正常。记者注意到,我国茶叶出口额和出口均价自2022年出现下降,2023年继续波动,人们自然担心是不是还会更糟,这是造成此次高关注的深层次原因。其次,从更长的时间上看,多年以来中国茶叶出口像人参卖了萝卜价,像公主做陪嫁天天为他人做嫁衣,这“身世遭遇”“角色剧本”早已经让人意难平。为什么坐拥诸多优势的中国茶到了世界市场却是要价格没价格、要品牌没品牌、要形象没形象?蔡军说,这两种原因叠加在一处,引发全行业的高关注、热议论,是可以理解的。

2

从国际形势分析

中国茶出口不振有什么“隐因”?

“2023年中国茶叶出口量价齐降,最根本的制约因素在国际方面。”蔡军说,“一方面是海运成本大幅飙升,让出口企业有苦难言;另一方面是美元采取的收割政策让国际市场,尤其是中国茶主要出口国的支付成本大幅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茶叶出口想扭转颓势,非常有难度!”

俄乌冲突延续至今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随着局势升温,红海通道被堵死,茶叶出口的海运成本大幅上升,都在侵蚀着贸易利润。很多出口订单还要等船等集装箱,延迟出口的经营风险也普遍存在。另一方面,中国茶的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都使用美元结算。美元持续加息政策导致美元大量回流,北非等中国茶叶主要出口市场遭遇美元短缺,货币成本大幅提升,企业债务负担加重,都成为拉低出口数据的直接原因。目前,从中国茶企业消化疫情期间积压的库存、国外市场需求疲软来看,中国茶叶出口数据的调头向上还需要时间。

中国代表与Finlays公司阿联酋地区负责人座谈。

蔡军说,有一个问题值得提醒大家。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茶叶出口市场放开二十几年中,中国经济日新月异,茶叶消费也处于不断升级提升中。但从国际上看,这二十多年来其发展大多处于低增速,消费升级也谈不上。因此,我们不能用中国的发展水平和研判思维去比对、衡量、预期海外茶叶市场。

3

从反思中能否寻找到

今天中国茶叶外贸格局的历史起因?

行业人士对中国茶叶外贸审视后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在国际市场,中国茶叶更多是卖资源,挣不到品牌溢价;没有品牌,只有文化历史;缺少大企业,仍以小散弱为主体;没有地位,只有体量;没有发言权,更多为他人做嫁衣。

这一切是一直如此,还是另有原因?我们从历史回顾中能否积累智慧,找到改变现状的钥匙?围绕这些问题,从事茶叶外贸27年,作为中国茶叶外贸从计划经济时代走进市场化改革的亲历者,蔡军为记者展开了深入的历史溯源。他说,从建国后茶叶外贸发展历史看,以2002年前后为节点,前后可以分成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化改革两个大阶段;2002年市场放开后,市场化改革实现了从外贸专营到以生产型为主的民营茶企业大发展。

客观地讲,我们不能因为这几年茶叶外贸遭遇逆风和挫折,就看不到市场化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蔡军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茶叶市场化改革起步晚但动手快。加之中国茶叶的丰富产业资源,从2002年到2023年这二十多年的茶叶贸易成就是主要的,发展是明显的。蔡军举了一组数据来说明:2002-2022年20年间,我国茶叶出口实现稳定发展。出口量由25.2万吨上涨至37.5万吨,20年年复合增长率达2%;出口额由3.3亿美元上涨至20.83亿美元,20年年复合增长率达9.6%。这放在任何一个茶叶生产国家,都是骄人的成就。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与中国代表深入调研摩洛哥工厂。

同样,我们也不能因为过去的成绩而故步自封、不思进取。与中国茶叶的产业规模、历史文化地位相匹配,我们这一代茶人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把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世界舞台的地位和影响提高到一个新的、应有的高度。为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过去二十多年的改革进行复盘,从历史中汲取经验积累智慧。

蔡军说,现在看2002年放开茶叶外贸市场,让生产企业直接出口,形成与贸易企业的竞争,在竞争中提升壮大。这个大方向无疑是大势所趋、是历史潮流,出发点也是好的。但现在看这个改革缺少了后续的发展设计和政策支持,二十多年后中国出口茶企业依然是小散弱状态,各自为政,几乎一盘散沙,导致企业以杀价为主要手段,内卷严重,内耗惨烈,外贸企业整体处于产业链底层。应该说,这一切都与当初的选择不无关系。

从国外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发展经验看,类似法国葡萄酒、澳大利亚奇异果、巴西车厘子、泰国牛油果,其成功之处、规律共性包括了:要走组织化的路子,通过行业组织,形成产销分工,以更有话语权的专业营销组织对接国际市场;同时,集中行业组织力量、宣传广告力量,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美誉度,扩大市场份额、收获品牌溢价。对照这些,我们让生产企业直接面对市场,看似市场化改革,本质是用中国茶的“自然经济状态”与冲撞成熟度高、体系化的国际市场,是严重不对称的。

拿才发展二十几年的茶企业与有上百年历史的立顿、川宁比较,是没有可比性的。但六七万家中国茶企不敌一个立顿、全国上万家外贸茶企难敌国外品牌的说法,暴露了我们企业的市场经验、贸易实力都处于绝对劣势的事实,也揭示了小企业为国外品牌打工、输能的必然。在这场羽量级与重量级的市场博弈中,价格策略成为唯一选择,贸易茶企利润微薄,甚至倒挂;企业产品的质量问题、安全问题也与这种挣扎在生存线的状态不无关系。作为这个历史过程的亲历者,蔡军每言及此,总感到十分惋惜。

4

中国茶叶贸易到了

开辟新的历史起点的时候了

那么是要对市场化改革的路子做否定的评判吗?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有问题吗?蔡军说,答案是否定的。2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成绩是主要的。那时候我们没有足够的管理智慧和历史眼光,无法做出超越历史现实的选择。

但现在我们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和产业基础上,应该可以从顶层设计和后发优势上,做出比此前二十多年更好的成绩。我国是最早开始饮茶的国家,也是最早出现茶文化的国家,而后通过国际贸易,茶叶走出国门,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风靡世界的饮料。从2022年各国茶叶出口数据看,肯尼亚排在首位,以51.9万吨占全球茶叶出口总量的28.5;中国居次席,以34.9万吨占全球茶叶出口总量的19.1;斯里兰卡以26.3万吨、印度以20.4万吨紧随其后。目前我们的这个贸易成绩与茶叶第一大国的实力与潜力都是不相称的。

过去二十多年,尤其是近十年来取得的发展成绩给了中国茶贸易新的起点:“一带一路”共建、“三茶”统筹理念为茶叶更好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奠定了坚实的经济人文基础;茶叶工业化加速实现,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能力大大提高,科研和精深加工能力、产品设计能力今非昔比;普遍实现公园化园区、花园化工厂,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绿色发展、三产融合跃上新台阶,质量安全水平稳定在高水平区间;同时,国家形象极大提升,带来更多市场支持、文化加持。

如今,我们对市场化、对产业竞争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蔡军说,把企业放羊式驱赶到市场,让其野蛮生长、自由竞争、优胜劣汰,这过于理想化、简单化,也不是市场经济的全部内涵。正因为历史局限性,把中国茶叶外贸企业放置在产业不平等、经验不匹配、产业配置不合理、市场支持不健全的起点,这是二十多年后也没有彻底翻身、没有将中国茶叶从历史文化到品质内涵合理价值最大化的根本原因。着眼未来,蔡军给出了几条的建议:

要从新的历史起点,做新的顶层设计、给予新的产业配套政策和措施。譬如政府引导、支持扩大中国茶在世界范围和区域市场的推广宣传和品牌打造;譬如改变销售组织形式,借鉴学习先进经验,进行建设茶叶交易中心对接国际市场的试验探索;譬如发挥税收导向和积聚能力,通过退税革新方式加速培育龙头企业,补强短板,久久为功打造中国茶的世界级品牌。蔡军说,中国茶有责任有信心为世界消费者贡献更多的品饮福祉,也有实力有条件打造世界级的中国茶饮品牌,打造中国茶在世界茶叶版图的品牌高地、旗舰地位。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茶叶出口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

中国茶叶出口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访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蔡军□ 本报记者 赵光辉

“世界茶原产地+世界茶文化发祥地+世界最丰富的茶叶品种产品种类+世界第一茶叶产量+世界第一茶叶消费量”=“世界茶叶贸易什么地位?”

如果这道题摆在面前,你会得出什么答案?你会如何思考?日前,围绕中国茶产业贸易话题,《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记者对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蔡军进行了专访。

2023年中国茶叶出口数据

为何引人关注?

促成此次采访的直接诱因是2023年中国茶出口量价齐跌的现实。2月19日,《茶周刊》在微信公众号上刊发了《2023年我国茶叶出口量价齐跌!》报道。从中国海关发布数据看,2023年中国茶叶出口量为36.75万吨,环比减少0.77万吨,降幅为2.0%;出口额为17.39亿美元,环比减少3.43亿美元,降幅为16.3%;均价4.73美元/公斤,环比减少0.82美元,降幅为14.6%。

报道一经推出,阅读量迅速过万。以往,《茶周刊》公众号的行业读者对中国茶叶出口关注度较低,这种阅读量是个罕见现象。《茶周刊》公众号行业读者的职业画像显示,从事外贸出口的读者仅占一成。从留言情况分析,是这个数据让不从事外贸的行业人士都开始追问:中国茶叶在世界上遭遇了什么?为什么走出疫情阴霾还不能拨云见日?

采访一开始,蔡军就为何行业读者对外贸关注度飙升作了详细分析。首先,2023年的出口数据延续了近两年外贸连续波动的情况。这种小范围波动在近几年的国际市场环境下属于正常。记者注意到,我国茶叶出口额和出口均价自2022年出现下降,2023年继续波动,人们自然担心茶叶外贸情况会不会更糟,这是大家高度关注外贸的深层原因。其次,从更长的时间上看,多年以来,中国茶叶出口像“人参卖了萝卜价”,像“公主做陪嫁天天为他人做嫁衣”。这“身世遭遇”“角色剧本”早已经让人意难平。为什么坐拥诸多优势的中国茶到了世界市场却是要价格没价格、要品牌没品牌、要形象没形象?蔡军说,这两种原因叠加在一处,引发全行业的高关注、热议论,是可以理解的。

从国际形势分析

中国茶出口不振有什么“隐因”?

“2023年中国茶叶出口量价齐降,最根本的制约因素在国际方面。”蔡军说,“一方面,海运成本大幅飙升,让出口企业有苦难言。俄乌冲突延续至今,已经进入第3个年头,红海通道被堵死,茶叶出口的海运成本大幅上升,侵蚀着中国茶叶的贸易利润。很多出口订单还要等船、等集装箱,延迟出口的经营风险也普遍存在。另一方面,美国采取的美元收割政策让国际市场,尤其是中国茶主要出口国的支付成本大幅提升。中国茶的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都使用美元结算。美元持续加息政策导致美元大量回流,北非等中国茶叶主要出口市场美元短缺,货币成本大幅提升,企业债务负担加重,成为拉低出口数据的直接原因之一。此外,从中国茶企消化疫情期间积压的库存、国外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上来看,中国茶叶出口数据调头向上还需要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茶叶出口想扭转颓势,非常难!”

蔡军说,有一个问题值得大家注意。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茶叶出口市场放开20多年中,中国经济日新月异,茶叶消费也处于不断升级提升中。但从国际上看,这20多年来,其发展大多处于低增速,消费升级也谈不上。因此,我们不能用中国的发展水平和研判思维去对比、衡量、预期海外茶叶市场。

从反思中能否寻找到

中国茶叶外贸格局的历史起因?

行业人士对中国茶叶外贸审视后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在国际市场,中国茶叶更多是卖资源,挣不到品牌溢价;没有品牌,只有文化历史;缺少大企业,仍以“小散弱”企业为主体;没有地位,只有体量;没有发言权,大多“为他人做嫁衣”。

这一切是一直如此,还是另有原因?我们从历史回顾中能否积累智慧,找到改变现状的钥匙?围绕这些问题,从事茶叶外贸27年,作为中国茶叶外贸从计划经济时代走进市场化改革的亲历者,蔡军为记者展开了深入的历史溯源。他说,从新中国成立后茶叶外贸发展历史看,以2002年前后为节点,可以分成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化改革两个大阶段;2002年市场放开后,市场化改革实现了从外贸专营到以生产型为主的民营茶企业大发展。

客观地讲,我们不能因为这几年茶叶外贸遭遇逆风和挫折,就看不到市场化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蔡军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茶叶市场化改革起步晚,但动手快。加之中国茶叶的丰富产业资源,2002年—2023年,这20多年的茶叶贸易成就是显著的,发展是迅速的。蔡军用一组数据来说明:2002年—2022年,我国茶叶出口实现稳定发展,出口量由25.2万吨上涨至37.5万吨,20年年复合增长率达2%;出口额由3.3亿美元上涨至20.83亿美元,20年年复合增长率达9.6%。这放在任何一个茶叶生产国家,都是骄人的成就。

同样,我们也不能因为过去的成绩而故步自封、不思进取。与中国茶叶的产业规模、历史文化地位相匹配,我们这一代茶人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把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世界舞台的地位和影响提高到一个新的、应有的高度。为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过去20多年的改革进行复盘,从历史中汲取经验积累智慧。蔡军说,2002年放开茶叶外贸市场,让生产企业直接开展出口业务,形成与贸易企业的竞争,在竞争中提升壮大,这个大方向无疑是大势所趋、历史潮流,出发点也是好的。但现在来看,这个改革缺少了后续的发展设计和政策支持。20多年后,中国出口茶企依然处于“小散弱”状态,各自为政。这导致企业以杀价为主要手段,内卷严重,内耗惨烈,外贸企业整体处于产业链底层。应该说,这一切都与当初的选择不无关系。

从国外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发展经验看,法国葡萄酒、澳大利亚奇异果、巴西车厘子、泰国牛油果等产业的成功之处、规律共性包括了:要走组织化的路子,通过行业组织,形成产销分工,以更有话语权的专业营销组织对接国际市场;同时,集中行业组织力量、宣传广告力量,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美誉度,扩大市场份额、收获品牌溢价。对照这些,我们让生产企业直接面对市场,看似市场化改革,本质是用中国茶的“自然经济状态”冲撞成熟度高、体系化的国际市场,是严重不对称的。拿发展20多年的茶企与有上百年历史的立顿、川宁比较,是没有可比性的。但六七万家中国茶企不敌一个立顿、全国上万家外贸茶企难敌国外品牌的说法,暴露了中国茶企的市场经验、贸易实力都处于绝对劣势,也揭示了小企业为国外品牌打工、输能的必然。在这场“羽量级”与“重量级”的市场博弈中,价格策略成为唯一选择,贸易茶企利润微薄,甚至倒挂;企业产品的质量问题、安全问题也与这种挣扎在生存线的状态不无关系。作为这个历史过程的亲历者,蔡军每言至此,总感到十分惋惜。

中国茶叶贸易到了

开辟新历史起点的时候了吗?

那么,我们要对市场化改革的路子进行否定的评判吗?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有问题吗?蔡军表示否定。他表示,2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成绩是显著的。那时候,我们没有足够的管理智慧和历史眼光,无法作出超越历史现实的选择。

但现在我们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和产业基础上,应该可以从顶层设计和后发优势上,作出比此前20多年更好的成绩。我国是最早开始饮茶的国家,也是最早出现茶文化的国家,而后通过国际贸易,茶叶走出国门,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风靡世界的饮料。从2022年各国茶叶出口数据看,肯尼亚排在首位,以51.9万吨占全球茶叶出口总量的28.5%;中国居次席,以34.9万吨占全球茶叶出口总量的19.1%;斯里兰卡以26.3万吨、印度以20.4万吨紧随其后。目前,我们的这个贸易成绩与茶叶第一大国的实力与潜力都是不相称的。

过去20多年,尤其是近10年来取得的发展成绩给了中国茶贸易新的起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三茶”统筹理念为茶叶更好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奠定了坚实的经济人文基础;茶叶工业化进程加快,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能力大大提高,科研和精深加工能力、产品设计能力今非昔比;普遍实现公园化园区、花园化工厂,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绿色发展、三产融合跃上新台阶,质量安全水平稳定在高水平区间;同时,国家形象极大提升,带来更多市场支持、文化加持。

如今,我们对市场化、对产业竞争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蔡军说,把企业“放羊式”驱赶到市场,让其野蛮生长、自由竞争、优胜劣汰,这过于理想化、简单化,也不是市场经济的全部内涵。正因为历史局限性,把中国茶叶外贸企业放置在产业不平等、经验不匹配、产业配置不合理、市场支持不健全的起点,这是20多年来也没有彻底翻身、没有将中国茶叶从历史文化到品质内涵合理价值最大化的根本原因。着眼未来,蔡军给出了几条的建议:

要从新的历史起点,做新的顶层设计、给予新的产业配套政策和措施。譬如:政府引导、支持扩大中国茶在世界范围和区域市场的推广宣传和品牌打造;改变销售组织形式,借鉴学习先进经验,进行建设茶叶交易中心对接国际市场的试验探索;发挥税收导向和积聚能力,通过退税革新方式加速培育龙头企业,补强短板,久久为功打造中国茶的世界级品牌。蔡军说,中国茶有责任、有信心为世界消费者贡献更多的品饮福祉,也有实力、有条件打造世界级的中国茶饮品牌,打造中国茶在世界茶叶版图的品牌高地、旗舰地位。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红海危机加深 他们却要“茶叶出海”!

俄乌冲突久拖不决,巴以冲突火上浇油,红海航运危机加重,国际贸易首当其冲。据苏伊士运河管理局称,今年1月上旬,运河过船数同比下降了30%。肯尼亚对苏丹茶叶出口运输成本大幅飙升,40英尺集装箱费用上涨了133%;据蒙巴萨拍卖会茶叶贸易商称,目前运往喀土穆的一集装箱茶叶价格已升至3500美元,而巴以冲突前为1500美元。

就在这个当口,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推出“2024中国茶叶出海计划”,将于今年7月、10月、11月三个时间组织中国茶企业前往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马来西亚、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等五国进行参观考察和学习交流。

记 者

赵光辉

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

全媒体记者

受访者

魏 有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茶产业分会秘书长、“一带一路”国际茶贸易产业科技创新院常务副院长

组织方对目前国际茶叶贸易前景是怎么看的?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底气来自哪里?国际局势动荡造成的市场空缺我们怎样抓住、填补?带着一连串疑问,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日前对“出海计划”组织方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茶产业分会秘书长、“一带一路”国际茶贸易产业科技创新院常务副院长魏有进行了专访。

记者:疫情防控转段后,国内茶叶企业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的热情怎样?海外市场有哪些新特点?作为从事农业国际交流合作专业机构的负责人,您了解的情况是怎样的?

魏有:2023年,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国内很多茶产区掀起“出海抢单”热潮,湖南、湖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浙江等多地政府和企业积极组团前往俄罗斯、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摩洛哥等国家考察、参展,但是效果比较一般。主要是因为疫情三年我们与合作商往来中断,这三年不少合作商寻找了新的供应商,我们的市场份额被挤占了,如今重新夺回比较困难;同时,全球经济放缓,茶饮消费也更加多样化。

但即便如此,我们也要“偏向虎山行”,必须要走出去,告诉世界、告诉采购商:中国供应商回来了!中国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产品供世界选购。

记者:海外茶叶市场这几年受疫情影响有多大?目前呈现什么新的特点或者趋势?

魏有:新冠疫情影响了全球经济,扰乱了几乎所有行业的正常秩序,茶产业也不例外。疫情影响了世界各地的茶叶生产、流通;封锁限制、进出口禁令以及供应链中断是疫情对海外茶叶市场的主要影响方面;地域上,印度、斯里兰卡、东非等主要茶叶产区在疫情期间均受到影响。但也正是由于疫情,海外市场释放出巨大的健康消费信号,对绿茶、花草茶等健康功效突出的产品需求大幅上升。当然,红茶作为海外市场最大的茶叶消费品类其地位仍不可撼动。

记者:今年的“茶叶出海”计划为什么首先选定考察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马来西亚、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这五个国家?他们的市场都有什么特点?

魏有: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马来西亚、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是世界主要茶叶进口与消费国家、地区;同时,五国均为“一带一路”共建国,且都是我国茶叶出口主要贸易合作伙伴,是未来几年中国茶叶海外发展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潜力不容小觑!

俄罗斯是世界主要茶叶消费国和进口国,年进口量约18万吨。俄罗斯茶叶市场规模庞大,消费人群广泛,呈现多元化趋势。茶叶的消费品种非常丰富,包括黑茶、绿茶、白茶、普洱茶等多种类型,其中黑茶和红茶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2022年,俄罗斯从中国进口茶叶总量约2万吨,在中国茶叶主要出口市场中排名第四,进口种类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花茶。

乌兹别克斯坦是世界上人均茶叶消费量最高的国家之一,每年人均消费2.65公斤,位居世界第四,而中国人均茶叶消费量不到2公斤。乌兹别克斯坦年茶叶需求量约为2.5万—3万吨,而茶叶消费百分百依靠进口。2022年,乌兹别克斯坦从中国进口茶叶约2.5万吨,在中国茶叶的主要出口市场中位居第二,进口种类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和花茶。

“出海计划”主办方组织的2018年茶叶出口国际座谈会。

马来西亚是一个茶叶消费大国,茶叶在马来西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茶叶是马来西亚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饮品。马来西亚也是茶叶的生产国之一,主要种植绿茶、红茶和乌龙茶。茶叶市场在马来西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马来西亚茶叶市场主要以消费为主,消费者对于茶叶的品质有较高的要求。传统的红茶、绿茶和乌龙茶是市场上的主要产品。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有机茶叶和花草茶等天然茶叶也越来越受欢迎。2022年出口至马来西亚的茶叶量达0.93万吨,同比增长27.93%,出口额达28471万美元,同比增长10.94%。自2017年以来,中国大陆出口至马来西亚茶叶一直保持稳健增长,可见马来西亚茶叶消费市场的活跃与潜力。

摩洛哥是首个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北非国家。摩洛哥人偏爱中国绿茶。整个非洲绿茶的进口量摩洛哥占到了64%,在全球绿茶进口量中占到了21%,其中吸收了中国20%的出口量,一直稳居中国茶叶出口市场TOP1。多年来中国绿茶出口的1/4进入摩洛哥,其是中国绿茶的重要贸易伙伴。近几年花茶出口增长强劲,红茶、普洱茶、乌龙茶也零星出口。

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西北部,紧邻摩洛哥,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经济规模在非洲位居前列。阿尔及利亚以消费绿茶为主,仅次于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人喝绿茶的历史并不长,短短200余年的时间就使绿茶成为当地最受喜爱的饮料之一。阿尔及利亚的绿茶都来自中国,2023年前10个月,阿尔及利亚从中国进口茶叶1.8万吨,主要进口绿茶,少量进口红茶和花茶。

从以上的综合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这五个国家都非常具有代表性,所以,我们的“2024中国茶叶出海计划”首选这五个国家作为推广和考察的地方。

记者: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多领域、大量的产品,中国茶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哪些特点和特殊地位?经过十年积累,目前具有哪些优势?

魏有:茶叶与“一带一路”渊源颇深,是继丝绸、陶瓷之后中国的又一个标志性产品。近10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大力推进,茶产业经济和茶文化在国际范围内的交流及传播也日益广泛。依托“一带一路”共建平台,“茶叶专列”不仅促进了茶叶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且促进、提升了中华茶文化的传播和影响,让中国茶文化收获了更多外国朋友,“民心相通”还加深了各国之间的友谊。

2019年,组织方在肯尼亚考察。

茶文化本身所具备的包容性、亲和力和凝聚力等属性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十六字精神高度契合,有利于凝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群,形成“一带一路”共建的合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十年中,我们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贸逐年增长。尤其是农产品贸易。2023年我国茶叶出口前10名国家,其中9个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十年来,“一带一路”影响日益深远。

记者:从过往贵机构组织的考察看,考察的参与者来自哪些茶区?企业有哪些特点?开拓市场者、维护市场者分别占多少比例?

魏有:从2015年至今,我会组织过多次国外考察和参展,包括韩国、斯里兰卡、美国、肯尼亚、澳大利亚、法国等,团内成员主要来自浙江、四川、湖南、湖北、江苏、贵州等茶叶产区,有一部分企业是已经在做出口的企业,想通过我们的考察开拓新的出口市场;也有一部分是还未实现出口的企业,想通过出国考察开拓国外市场,以实现贸易“零的突破”。大体上,开拓、开辟市场的企业占90%,维护市场的企业大概占10%左右。

记者:出国考察内容多、时间紧,怎样在短时间内提升考察的效果,怎样让海外市场客商较快了解中国企业和产品,这方面是不是需要一些成功经验和专业建议?

魏有:考察目的是要帮助中国茶叶企业了解海外茶叶市场的规模结构、发展情况、消费者喜好以及当地的法律法规。考察内容丰富,但时间安排很紧凑。因此,更多的工夫和工作要做到考察前,包括选择合作商、选择地接服务商、提前做好采购商和供应商信息和产品对接、做好考察人员的培训等等,总之要做大量的工作。

“出海计划”主办方参与的2018年韩国茶博会。

这个考察行动,每个国家我们都会事前与当地中国使领馆进行深入交流,探讨确定更好更优的推广和考察路线,听取更多合理化建议。寻找茶或者食品行业组织作为当地合作商,根据我们的考察团产品特色,让当地合作商寻找合适的采购商和经销商;我们会提前进行线上对接和沟通,了解需求。提前与所在国最具代表性的贸易商进行洽谈和交流,对接需求。目前各项工作都在稳步推进,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我们中国茶叶推介会暨专场对接会、考察团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回报。

记者:对于第一次出国考察的茶企业来说,贵机构的辅导和辅助特别珍贵,你们机构有没有一些定制化的帮助方案,比如针对目标市场应该如何展示自己、推介产品?茶文化,尤其是企业文化在其中能发挥多大作用?如何才能“打好文化牌”?

魏有:对于第一次出国考察的企业,我们在考察前2个月会做一次详细的线上培训,时间允许的话我们还会在临近出国前再进行一次线下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携带产品要求、产品包装要求、产品印刷要求、当地对接会准备的材料,以及考察团人员的语言要求等等。还会重点辅导目标国茶叶市场情况、茶叶消费情况、消费者构成、购买渠道、社交注意事项等等,会做全方位的培训,出去以后需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必须做什么,我们都会让考察团茶企了解掌握。

"出海计划”主办方参与的2017年澳大利亚茶博会。

时间很短暂,所以很珍贵。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抓住机会,在第一时间把自己产品优秀的一面展示给采购商和经销商。“文化牌”方面,我们协会会从整体去考虑,从布置、设计、宣传等等让所在国参与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初步了解我们的茶文化,并且以文化促进贸易、以文化搭建沟通桥梁。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462条结果 (用时 0.02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