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行业概况

  茶叶概述

  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全球产茶国和地区达60多个,饮茶人口超过20亿。茶叶中含有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成分,具备提神醒脑、助消化、抗氧化等功能,受到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喜爱。2019年12月,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促进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发祥地,茶叶已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为茶的古称)。《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其问世将普通的茶事上升成一种充满文化气息的艺能,大大推动了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茶经》的作者陆羽亦被尊称为“茶圣”。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将碧螺春、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门红茶、都匀毛尖、铁观音、六安瓜片列为中国十大名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茶业快速发展,在生产、加工、贸易、文化等多方面得到了蓬勃发展,根据国际茶叶委员会2018年统计数据,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

  茶叶分类

  根据GB/T30766-2014《茶叶分类》,茶叶可以分为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六大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生产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六大茶类的国家。

  (1)绿茶

  绿茶是不发酵茶

  (2)白茶

  白茶是微发酵茶(氧化程度5%~15%),因其成品茶“银针白毫”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等产品。福鼎白茶、政和白茶等都属白茶。

  在符合相关准的贮存条件下,白茶可长期保存。

  (3)黄茶

  黄茶是轻发酵茶(氧化程度10%~25%),其平和甘醇、叶黄汤黄。黄茶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其中:黄芽茶包括蒙顶黄芽、君山银针等;黄小茶包括北港毛尖、沩山毛尖等;黄大茶主要有霍山黄大茶。

  (4)乌龙茶

  乌龙茶是半发酵茶(氧化程度20%~70%),亦称青茶,兼具绿茶的清香和红茶的醇厚,香气高锐、丰富多样。乌龙茶主要可以分为闽南乌龙茶(铁观音、黄金桂、永春佛手、闽南水仙等)、闽北乌龙茶(以武夷岩茶为代表,包括大红袍、白鸡冠、水金龟、铁罗汉、半天腰、武夷水仙、武夷肉桂等)、广东乌龙茶(凤凰单枞、凤凰水仙等)、台湾乌龙茶(冻顶乌龙、文山包种)等。

  其中: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其产于福建“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素有“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之赞誉。武夷岩茶品质独特,品具“岩骨花香”,香气馥郁,滋味浓醇清恬,生津回甘,浓饮而不见苦涩,汤色橙黄,七泡有余香,泡后叶底“绿叶红镶边”,细品有独特岩韵。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作为全国唯一茶类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红茶

  红茶是全发酵茶(氧化程度70%~95%),其香高、色艳、味浓,具有“红汤红叶”的特点。红茶可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等三大类。正山小种、川红、滇红、祁门红茶、英德红茶等都属红茶。

  (6)黑茶

  黑茶是后发酵茶(氧化程度80%~98%),口味温和醇厚,因其原料一般较为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黑茶主要可以分为云南黑茶(普洱茶等)、湖南黑茶(安化黑茶等)、四川黑茶(雅安藏茶)、湖北黑茶(蒲圻老青茶等)、广西黑茶(六堡茶等)。其中:

  普洱茶是云南所独有并享誉中外的知名品牌,素有“夏喝龙井,冬喝普洱”的说法。“普洱茶”一词始见于明代谢肇制《滇略》:“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普茶即普洱茶)。明清时期以普洱为中心向外辐射六条茶马古道,除中国本土外,还将普洱茶营销至越南、缅甸、泰国等地,并转到东南亚,甚至欧洲。至今,茶叶已成为中华文化与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载体。普洱茶属重发酵茶,其散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滋味醇厚回甘,具有“越陈越香”的最大特点。普洱茶有生茶与熟茶之分,生茶属寒性,熟茶属暖性。传统上,普洱茶需要存放几年会达到更佳的状态,这个过程称为陈化。陈化后生茶的涩味会减少,口感会丰厚,香气则由原来的鲜香转成陈香;熟茶的转变比较小,没有涩味减退的情况,存放达到足够条件的熟茶,有可能出现药香,而成为难得的佳品。

  安化黑茶因产自湖南安化县而得名,是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唐代“渠江薄片”(安化黑茶)颇负盛名,明万历二十三年定为“官茶”,主销西北市场,誉为“生命之茶”和“古丝绸之路神秘之茶”。安化黑茶采用安化境内山区种植的大叶种茶叶,成品干茶色泽乌黑油润,汤色橙黄,香气纯正,有的略带独特的松烟香,滋味甘醇或微涩,耐冲泡。安化黑茶特殊的制作工艺过程中会自然发酵生成“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干嗅有黄花清香,内含丰富的营养素。2008年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和茯砖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堡茶是历史名茶,因原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苍梧县志》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醇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广西通志稿》记载:“六堡茶在苍梧,茶叶出产之盛,以多贤乡之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在清朝嘉庆年间,六堡茶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声名鹊起,被列为当时全国24个名茶之一。

  在符合相关准的贮存条件下,黑茶可长期保存。

  (7)再加工茶

  再加工茶是指以茶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加工的,供人们饮用或食用的产品,再加工茶包括花茶、紧压茶、袋泡茶和粉茶。其中:

  花茶又名香片,主要以绿茶、红茶或者乌龙茶作为茶坯、配以能够吐香的鲜花作为原料,采用窨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根据其所用的香花品种不同,分为茉莉花茶、玉兰花茶、桂花花茶、珠兰花茶等,其中以茉莉花茶产量最大。

  国内茶行业发展概况

  (1)我国茶叶产区分布

  我国茶区辽阔,主要茶叶产区分布在北纬18°~37°、东经95°~122°范围内,覆盖上千个县、市。从区域划分来看,我国共有华南、西南、江南、江北等四个国家一级茶叶产区。由于在土壤、海拔、水热、植被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四大茶区所产出的茶树、茶叶品质、类型也不同。

  华南茶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最优越,最适宜茶树生长。该茶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地,土壤以砖红壤为主,部分地区也有红壤和黄壤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华南茶区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茶资源极为丰富,适合生产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广西黑茶等,所产大叶种红碎茶茶汤浓度较大,茶叶名品包括武夷岩茶、铁观音、福鼎白茶、六堡茶等。

  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该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等地。西南茶区的地形比较复杂,多为盆地和高原,土壤类型也较复杂,云南中北部多为赤红壤、山地红壤或棕壤,而四川、贵州及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多以黄壤为主,所以茶树品种资源丰富,适合生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是中国发展大叶种红碎茶的主要基地之一,茶叶名品包括普洱茶、滇红、竹叶青等。

  江南茶区分布最广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重最大。该茶区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地,土壤主要为红壤,部分为黄壤或棕壤,少数为冲积壤,种植的茶树基本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还有很少一部分的小乔木型中叶种和大叶种,适宜制作绿茶、花茶和乌龙茶等,茶叶名品包括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

  江北产区主要盛产绿茶,是中国最北部的茶区。该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地,地形较为复杂,土壤多为黄壤,也有少部分棕壤,还有不少土壤酸碱度偏高,种植的茶树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主要适宜制作绿茶,茶叶名品包括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等。

  (2)我国茶叶生产情况

  近年来,我国茶叶生产平稳发展,茶类结构持续优化。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机构发布的2019年统计数据:当年全国茶园总面积同比增加近202.3万亩,增长率为4.6%;全国干毛茶产量为279.34万吨,比上年增加17.74万吨,增幅为6.78%。

  我国茶园面积及干毛茶产量情况如下所示:

2019年我国各省茶园面积

资料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2019年我国各省干毛茶产量

资料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在产量增长的同时,我国茶类结构变化较小。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19年绿茶、黑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产量分别为177.29万吨、37.81万吨、30.72万吨、27.58万吨、4.97万吨和0.97万吨,占比分别为63.47%、13.54%、11.00%、9.87%、1.78%和0.35%。其中,绿茶、乌龙茶产量占比较去年有所下降,白茶、黄茶产量增长较快,较上年分别增加47.41%、22.56%。

  我国茶叶茶类产量结构如下图所示:

2019年全国分茶类产量占比

资料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3)我国茶叶消费情况

  近年来,我国茶叶消费量持续增长。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19年国内茶叶年消费量达到202.56万吨,较前一年增长11.50万吨,增幅为6.02%;国内市场销售额达到2,739.50亿元,销售均价为135.25元/公斤。

  2019年各茶类国内市场销售量中,绿茶销售量为121.42万吨,占比60.0%;黑茶销售量为31.86万吨,占比15.6%;红茶销售量为22.60万吨,占比11.2%;乌龙茶销售量为21.63万吨,占比10.7%;白茶销售量为4.22万吨,占比2.1%;黄茶销售量为0.83万吨,占比0.4%。

  我国茶叶消费情况如下图所示:

2010-2019年全国茶叶消费量

资料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2019年茶叶主要品类消费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4)我国茶叶的进出口情况

  茶叶出口情况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19年,我国茶叶出口总量达36.65万吨,同比增长0.52%;出口额达20.20亿美元,同比增长13.61%;出口均价5.51美元/公斤,同比增长13.14%。从出口量来看,区域集中度较高,出口量突破万吨的七个茶叶主产省(浙江、安徽、湖南、福建、湖北、江西、四川)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总量的90%。

  2019年,中国茶叶在传统市场面临了严峻挑战,因为技术壁垒和关税壁垒方面的原因,中国对摩洛哥、欧盟和美国的出口量和出口额都发生了下滑,其中对摩洛哥出口量仅为7.34万吨,同比下降4.2%;对欧盟出口量仅为2.8万吨,出口金额1.2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5%和12.1%;对美国出口茶叶1.47万吨,出口额0.70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5.2%和21.35%。

  但我国茶叶对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成为了新亮点,据中国海关统计,2019年全年我国对东盟出口茶叶2.3万吨,同比增长25.6%,出口金额4亿美元,同比增长55.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茶叶9.4万吨,同比增长4%,出口金额5.6亿美元,同比增长30.7%。

  茶叶进口情况

  2019年,我国茶叶进口量为4.34万吨,同比增长22.25%;进口额为1.87亿美元,同比增长5.06%;进口均价为4.31美元/公斤,同比下降13.97%。分茶类看,红茶为主要进口茶类,进口量为3.64万吨,占比83.9%;其次是绿茶和乌龙茶,进口量分别为0.41万吨、0.26万吨,占比分别为9.3%和6.1%。

  行业竞争格局

  (1)整体竞争格局

  目前我国茶叶行业集中度低,企业数量多而分散,以中小、私营企业为主,达到一定规模并拥有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品牌企业较少。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茶叶企业发展报告》,2017年我国茶叶企业总数约为6万余家,其中规模企业为1,600余家,仅87家企业总资产超过1个亿,6家企业总资产超过10亿。

  随着国内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安全日益重视,品牌意识加强,已由购买非品牌茶叶逐步转向购买品牌茶叶,品牌茶叶企业的市场份额将持续增加,品牌竞争将成为茶叶市场竞争的主要表现。

  (2)细分品类竞争格局

  绿茶:产地分布广泛,行业集中度低

  无论是产量、消费量、出口量还是国民接受度,绿茶都是我国茶叶第一品类。我国绿茶产地分布广泛,河南、贵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川、陕西、湖南、湖北、广西、福建是我国的绿茶主产省份,绿茶细分品种众多,涌现出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庐山云雾等优质名茶。绿茶行业中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差异较大,行业集中度低。

  乌龙茶:产地集中,区域龙头崛起

  乌龙茶又称青茶,其产地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台湾三省。近年来,乌龙茶产区的高度集中带来了区域品牌的崛起,行业格局呈现出由分散向集中发展的趋势,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逐步开始整合种植、生产、销售、研发等环节,产业组织化程度、产业水平和竞争力不断提高。

  红茶:品种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低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是目前全球主要的消费茶叶品类,也是我国第二大出口茶叶品类。我国红茶主要产于安徽、四川、云南、福建、湖南等地,目前认知度较高的红茶品种包括祁门红茶、云南滇红、正山小种、金骏眉等。红茶产地分布广泛,品种众多,红茶生产企业数量较多,行业集中度较低。

  黑茶:产地集中,行业集中度较高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主要产区为广西、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主要知名品种包括普洱茶、安化黑茶和六堡茶等。

  普洱茶,为云南省特产,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市场行业集中度高,大益、中茶等知名品牌茶企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市场结构总体稳定,各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品牌、产品、市场运营等方面。

  安化黑茶,为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特产,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安化黑茶发展迅速,目前主要品牌为白沙溪、中茶、湘益等,上述品牌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六堡茶,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特产,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随着梧州市六堡茶产业的迅速发展,六堡茶生产企业数量也呈迅速增加趋势,但新增的企业规模较小,三鹤、中茶等老牌优质六堡茶品牌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白茶:发展迅速,行业集中度低

  我国白茶的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武汉新洲旧街、蕉城天山、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早期因产量不高且长期出口导致国内市场占有率极低。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白茶在国内的知名度不断提升,产量和消费量上升空间广阔。

  白茶细分市场集中度低,品牌众多,既有规模茶企,又有小作坊式的个体户。未来随着白茶不断被国内消费者熟知,白茶市场具备较大的品牌机会和发展空间。

  黄茶:市场份额较小,国民认知度低

  黄茶在六大茶类中属于极小品类,目前仍处于复兴起步阶段。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19中国黄茶产销形势简报》,全国黄茶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共计约630家;其中,县域以上龙头企业69家,占比仅为11%。自2014年起,各黄茶主产区地方政府开始重视黄茶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不断加强,黄茶市场开始逐步升温。但总体来看,目前全国黄茶的消费需求仍在稳定提升期,产业发展刚刚进入良性上升期。

  (3)行业内的主要企业

  除本公司外,茶叶生产规模较大、品牌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基本情况如下:

  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茶叶”、“公司”)于2020年7月3日预披露: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系由中茶有限整体变更设立。公司前身系成立于1949年11月的中国茶叶公司,是新中国第一家国有茶叶公司和贸易系统中最早建立的全国性专业总公司,统一经营和管理全国茶叶的收购、加工、出口和内销业务,2006年公司(注册商标:中茶)经过国家商务部的审批,被认定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2019年公司成为首家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中华老字号振兴行动”的企业。在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始终坚持茶叶生产技术的研发创新和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推广,旨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放心好喝的茶产品和舒适健康的生活方式。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公司先后成功研发了白茶加温萎凋加工技术、新工艺白茶加工技术、普洱熟茶加工技术、炒青绿茶窨制花茶工艺、速溶茶加工技术等,现在已经为茶行业所广泛应用。2019年公司正式加入企业标准“领跑者”联盟并成为联盟理事单位。同时,公司品牌和产品获得了海内外经销商和消费者的高度认同和信赖,曾先后荣获“中国茶业最受消费者认可十大品牌”“2020我喜爱的中国品牌”等荣誉,并多次成为APEC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会议官方指定用品。

  注:文章来源中国茶叶招股说明书,转自金融之光,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评论 / 2

茶语不言
#122484

行业概况

回复
高枕无忧
#121356

祝新茶网越办越好

回复
产品:
和韵 为天下人做好茶 陈香小沱茶 花好月圆 银丝 AT110 老枞水仙 乌龙茶 AT111大红袍 乌龙茶 XBT321海堤红1号 AT109铁观音浓香型 AT1102老枞水仙 CT3103 尊品大红袍 AT183 厦门味老海堤礼盒 XTJ3102闽茶骄傲大红袍茶饼 金龟岩正黄龙限量版 60周年老厦门海堤臻品礼盒 9118(18)白牡丹 9318(17)白牡丹 鸿运当头 9916七年陈 9716(17)光阴的故事 老白茶(2010) 9518(18)白牡丹 9516(16)光阴的故事 HT2125金羊纳福 HT1048百年木仓千两茶T11-8 黑茶园HT2093 手筑茯砖(润黑) HT2115陈醇厚砖 HT2116 陈韵金砖 HT2119岁月之印 HT2127手筑茯砖 HT2129 茯砖茶K12-6标制 HT2209紫金砖 HT6019 中茶9101青砖茶 HT4026生态天尖茶T2-7篓装 HT2208 陈韵金砖 HT2171老友茯茶 HT2127 荷香金茯 禅竹礼盒 峨眉高山绿茶 竹叶青 特级(品味)经典礼盒 竹叶青 特级(品味)经典礼盒 竹叶青 特级(品味)自享装 竹叶青 特级(静心)经典礼盒 竹叶青 碧潭飘雪 特级(静心) 竹叶青 碧潭飘雪 茉莉花茶 特级 武夷星 2013年陈贡眉 武夷星 花香正山小种 龙团胜雪 8年陈老白茶 龙团胜雪 白茶 2017年 武夷星 优选正山小种 武夷星 星·肉桂 武夷星 星·水仙 武夷星 醇香大红袍 武夷星 天游大红袍 武夷星 一帆风顺大红袍 武夷星 清雅大红袍 2017年白沙溪 百两茶 天茯茶 2018年白沙溪 御品茯砖 2017年白沙溪 茯缘 2017年白沙溪 天尖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