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中国茶文化与儒家

找到约248条结果 (用时 0.035 秒)

中国茶文化与哲学

摘要: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文人志士所喜爱的一种文化。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发展,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对当今时代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中国茶文化作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凝结,蕴含了深厚的“天人合一”、“中庸和谐”、“顺应天时”哲学思想。关键词:中国茶文化、哲学

一、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直到现在,汉族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喜爱品茶各国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中国茶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礼仪。

二、文人眼中的茶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远绵长,经由上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其中蕴含着极为深刻的哲学理念。白居易有一名句:“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这首诗是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时所作,他把琴茶之道融为一体,表达了其穷极一生所追求的人生理念: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有茶、有酒、有诗、有月,有故交好友,便有江湖。“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这首诗是刘禹锡在被贬期间,韩愈自老家寄来新茶,迫不及待打开后品尝后所作。此诗中所表现出的茶之道,遇水则柔,无欲则刚。能够坦然面对命运的捉弄,漂泊23年后仍是一腔热血,这份坚持令人尊敬。

三、茶文化中的哲学思想

阅览有关茶文化的辞藻诗句,其中蕴含的最主要的哲学思想就是——“天人合一”、“中庸和谐”、“顺应天时”。

1、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思想家们对于天和人关系的探讨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由此总结出许多智慧,产生了巨大影响。“天人合一”是道家思想,道家与茶渊源久远。道家清静淡泊、自然无为的思想与茶洁净、简朴的自然属性十分吻合。唐代以前就有许多关于道家饮茶、种茶的记载。到了两晋,道家思想盛行,名士们对于饮茶大肆宣扬,更是促进了饮茶的广泛传播和饮茶习俗的形成。道家主张“道法自然”,人道当符合天道,天道与人道合二为一,要求人们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茶,清净淡泊,朴素自然。居深山,守无欲,与净静相依,茶韵在静,静品使人安详平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美,进入超凡脱俗的仙境。茶使人身清体洁、超脱自我,与道家所追求的“羽化登仙”、“天人合一”相辅相成。

2、中庸和谐

后来随着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盛行,中国茶文化逐渐吸收了儒家思想精华。“中庸”,可以说是如家的代表思想。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吸收儒家“中庸和谐”的思想。茶,常与礼并存,古人常以茶代礼,有礼的地方必然会有茶的身影,有茶的地方则一定会伴随着礼节的发生。中国人和善、宽厚、以和为贵。茶,给人以温和、雅致、和谐之感。用茶协调人际关系,能更好的实现互爱、互敬、互助的大同理想。融合了儒家思想的茶文化,更加符合中国人的内在追求,培育、灌溉出了国民中庸和谐的特性,对中国社会的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儒家提倡“自省”,古代儒士认为饮茶可自省、可审己,而只有清醒的看待自己,才能准确的对待他人。因此,饮茶表明了儒家的人生立场,就是从自身做起,落脚点在“利仁”,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化民成俗,其深层体现的思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

3、 顺天应时

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实践中,古人逐渐掌握了节气变化与茶叶生根、发芽、生长和成熟的规律,并灵活运用“二十四节气”的自然时序、“顺应天时”合理安排茶叶的种、采、制和饮用,并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时间节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茶经》中说:“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尽人事,听天命,方能得一壶好茶。尽力做好分内之事,不超出界限。采茶时,不搞花名堂,不哗众取宠;做茶时,不投机取巧,不缩工减料。遵守大自然的规律,在能采茶的时节采茶,在该做茶的时节做茶。陆羽曾说:“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晴空万里的时候,要抓紧时间采,不可错过这一天时;做茶的时候,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自采至于封,七经目,在此过程中,不可有违人和。除了制茶,饮茶同样也要顺应天时。四季不同,各有所养。顺应天时,在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事情,才能实现真正的超然脱俗。

四、总结

中国茶文化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吸收儒道思想,最终形成了适应国人内在思想的、蕴含丰富哲理的茶文化。茶,味道清洁干冽、沁人心脾,饮之令人神清气爽、身心舒畅,能够真正体会到思想上的“天人合一”;茶,味道轻暖柔和、清新自然,饮之令人自省审己、以理服人,能够真正体会到精神上的“中庸和谐”;茶,四季各有不同,在不同季节品尝不同的茶,更能发挥出其真正的功效,这反映出中国茶文化中“顺应天时”的思想。

来源:茶约世界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茶文化简介【上】

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编辑部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aluation, Editorial Department





茶文化



  茶文化的定义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国是茶的故乡,从古至今名茶的品种达二三百种之多,质量精美,品种丰富,堪称世界之最。茶营养丰富,具有保健、药理等多种自然功效。从神农尝百草发现茶以来,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国人民在茶树的栽培管理、茶叶的加工制作、饮茶的方法、茶具的生产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从单一绿茶到多种茶类、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制茶、从饮茶的物质层面到品茶的精神层面等,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变革,并由此形成了内涵丰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茶文化。中国人热爱茶,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


A


  茶文化的定义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国是茶的故乡,从古至今名茶的品种达二三百种之多,质量精美,品种丰富,堪称世界之最。茶营养丰富,具有保健、药理等多种自然功效。从神农尝百草发现茶以来,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国人民在茶树的栽培管理、茶叶的加工制作、饮茶的方法、茶具的生产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从单一绿茶到多种茶类、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制茶、从饮茶的物质层面到品茶的精神层面等,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变革,并由此形成了内涵丰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茶文化。中国人热爱茶,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




B


  中国悠久的制茶历史和饮茶传统形成了灿烂的茶文化。茶文化包含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茶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汉代,有正式文献记载是在(汉人王褒所写《僮约》)。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士,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分别从药用,文学角度谈到茶。茶文化产生最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南北朝时,茶文化开始发挥它的社会功能。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文人雅士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清兴的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茶文化的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茶文化初现端倪。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之国粹。茶文化在不断沉淀积累的历史长河中,融合了儒、道、佛各家优秀思想,负载着三教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我们民族传统礼仪、道德、情操之风范。





C

  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体现在“理、敬、清、融”的中国茶德上,讲究中和之美,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历史悠久、形式完美、内涵厚重的中国茶文化,是一个从形式到内容,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体现在“理、敬、清、融”的中国茶德上,讲究中和之美,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历史悠久、形式完美、内涵厚重的中国茶文化,是一个从形式到内容,从物态到精神的结合体系,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特殊创造和中华民族思想的集中体现。




文字来源于 北京林业大学 地信17  王逸菲

图片来源于网络

茶书网:《中国茶文化》(彩图增订版)(第6次印刷)

编号:GDZPS1468
书名:《中国茶文化》(彩图增订版)(第6次印刷)
版别:九州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108–0102–0
作者:王玲著
定价:36.00
出版日期:200907
内容简介    《中国茶文化》不仅全面地介绍了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而且从哲学层面论述了其由技而艺,由艺而道的核心精神,以及儒、道、佛各家的茶文化特点和思想。
   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欢迎,连印数版,被读者称为“茶道、茶艺、茶文化入门的基本读物”和“中国茶文化的理论性著作”。
目录
《中国茶文化》增订版小序
绪论 中国茶文化的含义、范畴与研究方法
第一编 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的概况
 第一章 两晋南北朝士大夫饮茶之风与茶文化的出现
 一、汉代文人与茶结缘
  二、两晋南北朝的奢靡之风与“以茶养廉”
 三、两晋清谈家的饮茶风气
 四、南北朝的宗教、玄学与饮茶风尚
 第二章 唐人陆羽的《茶经》与中国茶文化的形成
一、唐代茶文化得以形成的社会原因
二、茶圣陆羽
三、陆羽的《茶经》及唐人舛茶文化学的贡献
 第三章 宋辽金时期茶文化的发展
一、五代继唐开宋,文士茗饮别出新格
二、宋代贡茶与宫廷茶文化的形成
三、宋人斗茶之风及对茶艺的贡献
四、宋代市民茶文化的兴起
五、辽金少数民族对茶文化的贡献
 第四章 元明清三代茶文化的曲折发展
一、元代茶艺的简约化是对宋代“败笔”的批判
二、明人以茶雅志,别有一番怀抱
三、晚明清初士人茶文化走向纤弱
四、清末民初茶文化走向伦常日用
第二编 中国茶艺与茶道精神
 第五章 中国茶艺(上)——艺茶、论水
一、艺茶
二、论水
 第六章 中国茶艺(下)——一茶器、烹制、品饮与品茗意境
三、茶器
四、紫砂陶壶与制壶专家
五、烹制与品饮
六、品饮环境
 第七章 儒家思想与中国茶道精神
 一、中庸、和谐与茶道
 二、中国茶道与乐感文化
 三、养廉、雅志、励节与积极入世
 四、礼仪之邦说茶礼
 第八章 老庄思想对茶文化的影响及道家所作的贡献
一、天人合一与中国茶文化中包含的宇宙观
二、道家茶人与服食祛疾
三、老庄思想与茶人气质 
 第九章 佛教中国化及其在茶文化中的作用
一、佛道混同、佛玄结合时期的“佛茶”主要为了养生、清思
二、中国化的佛教禅宗的出现使佛学精华与茶文化结合.
三、《百丈清规》是佛教茶仪与儒家茶礼结合的标志
第三编 茶文化与各族人民生活
 第十章 民间茶艺古道撷英
一、《茶经》诞生地,湖州觅古风
二、“功夫茶”中说功夫
三、茶树王国寻古道
 第十一章 从民俗学角度看民间饮茶习俗的思想内涵
一、“以茶表敬意”与礼仪之邦
二、汉民族的婚俗与茶礼
三、少数民族婚俗中的茶
四、丧俗、祭俗与茶仪 
五、饮茶与“家礼”
 第十二章 区域文化与茶馆文明
一、唐宋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市民茶文化的兴起
二、巴蜀文化与四川茶馆
三、吴越文化与杭州茶室
四、天津茶社、上海孵茶馆与广东茶楼
 第十三章 北京人与茶文化
一、紫禁城里话茶事
二、北京茶馆文化
三、从北京的茶园、茶社看传统文化向现代文明的演进
 第十四章 边疆民族茶文化
一、云贵巴蜀茶故乡,古风宝地问茗俗
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藏族茶文化
三、高山草原话奶茶
四、满族对茶文化的贡献
第四编 茶与相关文化
 第十五章 茶与诗
一、从酒领诗队到茶为诗魂——从汉至唐茶酒地位的变化
二、宋人的茶诗、茶词、茶赋
三、元明清及当代茶诗
 第十六章 茶画、茶书法
 一、历代茶画代表作
 二、中国荼画中蕴涵的哲理
 三、茶书法
 第十七章 茶的谣谚、传说与茶歌、茶舞、茶戏
一、茶的故事与传说
二、茶谚 
三、茶歌、茶舞、茶戏
第五编 中国荼文化走向世界
 第十八章 茶在东方的传播与亚洲茶文化圈
一、中国茶早期外传与调饮文化及乳饮文化体系
二、中国茶向日本、朝鲜的传播
三、中国茶传入南亚诸国
四、亚洲茶文化圈的形成及其重大意义
 第十九章 日本茶道、朝鲜茶礼与中国茶文化之比较
一、日本茶道的形成与演变
二、中国荼文化与日本荼道对比
三、朝鲜茶礼与中国儒家思想 
 第二十章 中国茶向西方的传播与欧美非饮茶习俗
一、茶向西方的传播与茶之路的形成
二、英法诸国饮茶习俗
三、前苏联各民族饮茶习俗
四、美洲、非洲国家饮茶习俗
附录
一、从佛道玄杂糅与南朝“剡溪现象”看中国茶道的哲学源头
二、从法门寺出土宫廷茶具引发的几点思考
三、中国茶文化与酒文化之比较研究
四、时代呼唤茶文化精神
    王玲,女,1937年生,河北曲阳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北京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是大型学术专著十卷本《北京通史》的主要组织者之一。著有《中国茶文化》、《北京通史·辽代卷》、《黄河·黄土地·炎黄子孙》、《北京与周围城市关系史》等学术专著,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和北京史研究方面的论文40余篇。曾获“五个一工程奖”,并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目前从事另一部大型学术专著《北京文化通史》的写作。

大量批发或经销商面议。
茶书网中国区北京经销商:感德真品茶业机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6号北京国际茶城三楼西北角F3-19号
客服:010-63433810
详见:茶书网(www.culturetea.com)说明

找到约241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