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

找到约70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中华礼茶团向九旬“老兵”礼茶、致敬

6月23日,距离迪拜世博会开幕还有100天。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华礼茶团礼敬百年行”系列活动在北京启动,第一站是向94岁高龄、有着72年党龄的功勋“老兵”舒玉杰礼茶、致敬。

舒玉杰(前排左二)与迪拜世博会中华文化馆秘书处及中华礼茶团部分成员合影。

“中华礼茶团礼敬百年行”系列活动是由2020迪拜世博会中华文化馆、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中国农村杂志社联合主办;2020迪拜世博会中华文化馆中华茶文化(茶产业)专项委员会、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中华礼茶团协办;深圳创意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2020迪拜世博会中华文化馆中华茶文化(茶产业)专项委员会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

中华礼茶团成员吉木为舒玉杰礼茶。

舒玉杰半生戎马半生从政,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是电子工业出版社首任党委书记兼代理社长。曾以功臣身份在中南海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舒玉杰获得的部分勋章。

舒玉杰父子整理佩戴勋章。

舒玉杰对中国茶文化研究、传播一往情深。他是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其著作《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被载入了《中国茶叶大辞典》。这本书融贯古今,对于早期中国茶文化的推广与普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外交部订购200册,分发给中国驻世界各国、各地区180多个大使馆、领事馆和文化商务代表处作为精品馆藏。

舒玉杰为赠与专委会及礼茶团的《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签名。

礼茶结束后,舒玉杰结合自身经历,为到场的中华文化馆中华茶文化(茶产业)专项委员会的相关领导及中华礼茶团成员做了一场关于“国与茶”的主题分享。

舒玉杰接受“中华礼茶团名誉团长”聘书。

中华文化馆茶文化(茶产业)专项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华礼茶团团长沈冬梅与专委会秘书长徐浩共同为舒玉杰颁发“中华礼茶团名誉团长”聘书。

舒玉杰为大家朗读自己创作的爱国主题诗词。

为表达对中华礼茶团寄予的厚望,舒玉杰现场挥毫题词,赠与中华礼茶团:“中华儿女风范雅艺奉茶礼,世博嘉宾鉴赏仙缘品茗情。”

舒玉杰为中华礼茶团题词。

中华礼茶团希望借助迪拜世博会的国际舞台,传承广大中华礼茶文化,展现新时代大国文化风范。在策划和组织一系列礼茶致敬和文化交流活动的同时,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领域中的高端礼仪活动中去,推动中国礼茶文化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传播与应用。

据悉,在未来半年内,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迪拜世博会中华文化馆中华茶文化(茶产业)专项委员会还将陆续在中国其他城市举行“中华礼茶团礼敬百年行”系列活动,为迪拜世博会中华文化馆举办的“国际茶文化节”预热。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华礼茶团礼敬百年行”系列活动在京开启

6月23日,距离迪拜世博会开幕还有100天。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华礼茶团礼敬百年行”系列活动在北京启动,第一站是向94岁高龄、有着72年党龄的功勋“老兵”舒玉杰先生礼茶、致敬。

△舒玉杰先生与迪拜世博会中华文化馆秘书处及中华礼茶团部分成员合影

“中华礼茶团礼敬百年行”系列活动是由2020迪拜世博会中华文化馆、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中国农村杂志社联合主办,2020迪拜世博会中华文化馆中华茶文化(茶产业)专项委员会、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中华礼茶团协办,深圳创意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2020迪拜世博会中华文化馆中华茶文化(茶产业)专项委员会庆祝建党100周年的系列活动。

△中华礼茶团成员吉木为舒玉杰先生礼茶

舒玉杰先生半生戎马半生从政,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是电子工业出版社首任党委书记兼代理社长、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华茶人联谊会高级顾问,曾以功臣身份在中南海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舒玉杰先生获得的部分勋章

△舒玉杰父子整理佩戴勋章

舒玉杰先生著作《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被载入了《中国茶叶大辞典》。这本书融贯古今,对早期中国茶文化的推广与普及起到了很大作用。外交部订购200册,分发给中国驻世界各国、各地区180多个大使馆、领事馆和文化商务代表处作为精品馆藏。

△舒玉杰先生为赠与专委会及礼茶团的《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签名,图左:苑红超,图中:舒玉杰,图右:沈冬梅

礼茶结束后,舒玉杰先生结合自身经历,为到场的中华文化馆中华茶文化(茶产业)专项委员会的相关领导及中华礼茶团成员做了一场关于“国与茶”的主题分享。

△沈冬梅(图右)与徐浩(图左)共同为舒玉杰(图中)颁发“中华礼茶团名誉团长”聘书

中华文化馆茶文化(茶产业)专项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华礼茶团团长沈冬梅与专委会秘书长徐浩共同为舒玉杰先生颁发“中华礼茶团名誉团长”聘书。

△舒玉杰先生为大家朗读自己所做的爱国主义诗词

为表达对中华礼茶团的厚望,舒玉杰先生现场挥毫题字赠与中华礼茶团,书曰:中华儿女风范雅艺奉茶礼,世博嘉宾鉴赏仙缘品茗情。

△舒玉杰先生为中华礼茶团题字

中华礼茶团希望借助迪拜世博会的国际舞台,充分继承中华礼茶文化,展现新时代大国文化风范。在策划和组织一系列礼茶致敬和文化交流活动的同时,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领域中的高端礼仪活动中去,推动中国礼茶文化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传播与应用。

未来半年内,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迪拜世博会中华文化馆中华茶文化(茶产业)专项委员会还将陆续在中国其他城市举行“中华礼茶团礼敬百年行”系列活动,为迪拜世博会中华文化馆举办的“国际茶文化节”预热。

来源:中华文化馆,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23年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回顾、反思与展望

2023,中国茶文化发展迎来新的发展机会,主要源于三个方面:

一、中国拥有了数量庞大的世界茶文化遗产(44+1),涉及茶的种植、制作以及茶俗,世界茶遗还是世界遗产中子项目最多的,有助于茶自信以及文化自信的建设;

二、党与国家层面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国家元首的茶叙外交以及重大活动中的茶艺展演,呈现出茶里的大国和美以及日常美好生活的图景;

三、茶文化发展日益成熟,拥有自我造血功能,不再只是茶产业以及茶科技的附庸。

茶文化重要展现形式的回顾与反思

雅集:再现国潮之美,是中国茶的新表达与新腔调

2023年国家文旅部启动了“茶和天下·雅集”,号召各省文旅部门带上自己的琴棋书画茶等拿手绝活,带上自己艺术家,到精心遴选的41个国家去雅集,去呈现中国式的美好生活,这是中国话语的新表达与新腔调。

从“雅集”在全球带来的效果来看,用茶雅来引领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是非常有效路径,希望成为一种新常态,成为宣传中国文化的窗口。

雅集本质上还是以茶会友,提供一种有温度的会面,在一杯茶里,让中国传统文化绘声绘色活色生香起来。在国内,雅集已经成为常态。成规模的有苏州本色美术馆的周末市集,景德镇的乐天陶市集,湖州的草木集,这是茶瓷丝特有生活的血脉觉醒。

国家文旅部“茶和天下·雅集”,应当持续在全球范围内展演,以常态化表达国茶之美。各省市文旅部门尤其是那些拥有世界茶文化遗产的地方,更应该把雅集作为常态化活动举办,让雅集形成一种“新民俗”。

事实上,民间才是茶雅文化的最大的推动者,文旅部门完全可以借助茶雅文化在民间的复兴,来完成上下对接。

各地的茶会正蓬勃发展,但依旧没有被当作文化活动收录,更得不到大众媒体的推广,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琴棋书画诗酒茶,现在文化大类,怎么能少了茶会?

国家文旅部门推动茶文化实则是职能回归,过去推动茶文化的主要部门是农业口,更多的是把茶文化作为茶产业发展的口号,事实上农业部门也无力主导茶文化发展。

在践行“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中,茶文化应当发挥出自己的独到价值,成为茶业飞跃的翅膀,而不是羽毛。

展览:茶文物成为博物馆的新类别,茶书成为图书馆的新分类,茶文化成为新类别

2023年故宫博物院举办的“茶·世界:茶文化特展”,全方面地呈现了茶丰沛、饱满、多样以及精彩纷呈的一面,茶不仅影响了中华文明,还影响了世界文明,打开了许多人的茶叶世界观。

故宫展览重申了茶是中国极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强调了从文物角度看茶,也为各地文博部门提供了展览思路,茶文物理应成为博物馆的新类别。

茶文物实则是为中国灿烂的茶文化提供了多重证据,现在又为复兴古老的茶生活提供了复刻实物,为现在的茶生活提供了乐趣。

2023年,为了迎接亚运会,在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举办了“茶中日月长:亚洲茶文化展”,将中华茶文化与亚洲茶文化共生共长共美的故事娓娓道来。整个亚运会期间,茶文化元素无处不在,宋韵文化令远方来客津津乐道。

同年,中国国家图书馆举办了“茶和天下:典籍里的茶”展览,展出国家图书馆馆藏珍贵典籍60余件,展示了现存最早的《茶经》版本,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等珍稀文献。此举带来的示范效应是,全国各地许多图书馆都举办了规模大小不一的茶书展,一举让茶书成为图书馆里的新分类。

茶书是一个行业繁荣与否的重要指标。

过去的茶书非常小众,只能在极小的圈子里流转,多年市场的培育结果是,在北京、福建、陕西以及云南都出现茶主题的书店:茶书网、茶书社、茶贵人、晓德书号以及猫猫书店。

国图茶书展之后,各地都出现了规模大小不一的茶书展。西南大学图书馆、湖州师范学院图书馆、丽水市图书馆、泰州学院图书馆、安吉县图书馆、东莞市图书馆、长兴县图书馆、青浦图书馆、辽农工业大学图书馆、固原市图书馆、镇海区图书馆、临平区图书馆等等都有茶主题图书展展出。

在云南省图书馆,从2015年开始,就专门设有馆中馆“普洱茶文化图书馆”,成为云南茶主题图书以及茶品发布与展示的重要平台。此外,在昆明的西南林业大学也设有3000多平方米的“世界茶叶图书馆”。

在上海书展、天府书展上,开辟了茶书特别分享渠道。百道网启动了茶书类别介绍,有不少出版社像中国农业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蒲睿文化都在有计划地出版茶书。老牌出版社像中华书局、三联书店以及商务印书馆,也出版了数量不少的茶书。茶书出版的数量,茶文化的比重逐年上升,摆脱了过去专业性、地域性、农业性的特征。

2023年,宋茶文化小热,雅集在宋代是一种日常,宋茶以高度标准化以及极致之美引发了空前的回顾与反思,这一年出版的图书有《茶的极致:宋代茶文化》《茶的精神:宋代茶诗新解》《宋茶:风雅与腔调》《点茶:宋韵点茶技术与范式》。各地仿宋点茶也呈现星火燎原之势,宋茶以美的方式在回归。相关的茶媒体,像《茶周刊》不惜版面来讨论宋茶的热潮现象。

有一个现象是,民间茶书展早于官方。在昆明,周重林、杜国楹策展的“看见茶文化茶书展”从2020年开始,一直展览到现在,5000余册茶书让人了解茶之辽阔。在昆明,弘益大学堂还设有“全球珍稀文献展”,展示大量珍稀照片以及手稿。

此外,还有在北京的万里茶道文物展,上海的海派茶文化展,昆明的人在草木间展览,东莞乐人谷的茶产区主题展、绍兴的非遗让生活更美好:茶主题展,湖南省文化馆的茶和天下·湘茶传韵展,保山市博物馆与南平市博物馆联合展览“茗冠古今,茶香万里”,东莞茶山镇有“斜指千研:东莞茶文化专题研茶特展”,深圳有“茗香入盏:古代茶器文化展”……福建则干脆把故宫茶展览搬到了自己的家门口,再展一次。

总部在深圳的华巨臣展览公司,已经在多地连续举办了10余年“一书一茶”展览,每年邀约茶书作者现场分享签售茶书,成为茶文化展示的重要平台。把茶香融入书香中,是未来值得践行的方向。

茶文化在2023年,称得上前所未有的大年,称得上是复兴元年。

论坛:要传承,要创新,更重要的是回归

茶文化论坛过去是茶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但纯粹的茶文化论坛非常少,有些论坛上甚至没有一位来自茶文化领域的学者,茶文化要在政府官员分享完产业规划之后,要在科技学者分享完茶健康之后,才羞答答展开。

回顾2023年茶文化论坛,有杭州举办的第五届当代茶文化发展论坛,建瓯举办的首届北苑贡茶文化节,郑州举办的中原茶文化节,武夷山举办的第四届海丝茶文化论坛,广州举办的第十届岭南茶文化节,保定举办的首届国际茶文化论坛,湖州举办的第二届陆羽茶文化论坛,镇江举办的第五届宋茶文化论坛、南京举办的瀹茶文化论坛、无锡的泉茶文化论坛、济南的泉茶对话论坛、终南山茶文化论坛、两岸茶禅文化研讨会、第三届两岸中华茶文化论坛、创新中国茶论坛、芳村茶文化节、中国茶文化年会等等不下30场冠以茶文化的论坛与文化节。

早些年的茶文化论坛,还能看到论坛的论文集子,现在的许多茶文化论坛,开完后也就完了,什么都没留下,粗糙到连一份会议记录都找不到,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个自媒体如此发达的时代,论坛的不讲究配不上自己所宣传的美好生活。

此外高校也有茶文化论坛,武汉大学的西南茶马古道研讨会,湖北大学的万里茶道研讨会,厦门大学的茶与博物馆等等,民间自发的茶文化论坛也有不少。

在茶经济年会、茶科技年会之后,茶文化也有了年会,在华巨臣主导下,茶文化年会在北京、深圳举办了两场,艰难起步。

茶文化到底包含哪些?也许用排除法更好理解,排除科技、经济以及产业之外的,有多少留给茶文化?

茶文化论坛,需要传承,需要创新,更需要回归,把产业的交给产业,把科技的交还给科技,把文化的交还给文化,要融合,更要彼此尊重;要对话,更要彼此有料。

做好茶文化论坛,要不唯名,不要只为某些人的名气,让一份讲十年的课件反复出现;要不图利,不要给钱就上,让毫无底线的营销洗脑流毒四方;要不唯上,不要让念头衔以及致辞占用大量时间。

茶文化论坛要把时间留给真知灼见,认见识而不是认帽子,认洞见而不是认人。

教育:真正的茶文化专业能否出现?茶文化能否成为文化社科领域的新成员?

2023年,全国人大代表郭桂义的一份建议,把“茶文化”在高校的现实无情地暴露出来。

建议说:中等职业教育开设有农业类“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旅游类“茶艺与茶营销”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类开设有“茶艺与茶文化”专业。目前,全国有32所本科院校设置本科“茶学”专业,为自然科学类,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虽然,部分本科院校开设了茶文化相关方向,例如,信阳农林学院2014年开设茶学专业(茶文化与营销方向)等,但传统的植物生产类本科茶学专业和现有中职、高职茶与茶文化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已不能满足茶文化产业日益增多的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设置本科茶文化专业是非常急迫而必要的。

教育部随后回复,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开设茶文化相关课程,积极申报相关本科专业,大力培养服务茶文化相关产业的高素质人才,提升中国茶的影响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里,书法绘画都有专业,只有茶文化被长期排斥在外,茶文化要加个贸易、营销之类的尾巴才能开班,难招生难就业。高校的老师没有地方发表论文,难评职称,职业危机感很强。这正常吗?

一位在高校教茶文化的“青椒”说,自己要发茶文化论文,方向颇费脑筋,有些挂靠民族学,有些挂靠旅游,“论文都没地方发,谈什么茶文化学科建设?”

民间教培,大部分只能靠发证书过日子,只有更贴近产业才能生存。许多学校还不得不靠卖茶叶来弥补教培上的亏空。这正常吗?

在各地的文联里,有书法协会,绘画协会,却没有茶文化协会,这正常吗?

茶文化薄弱在于,长期以来只是作为一个口号而不是事实在推动。茶文化没有一个核心政府部门在推动,茶还在农业部门当作种植与土特产在推广。许多冠以茶文化的社团,剔除茶科技茶产业的队伍,还能剩下多少人?这些人中又有几个有高质量的著作?

当时代机遇来的时候,茶文化如何腾飞?

展望:中华茶人当自强

外交有茶叙,海外有雅集,每逢大事有茶艺,公共空间有茶事,这才是传统中国的以茶会友,以茶待客之道。

农业部门负责种出好茶,科研部门负责阐发茶的功效,文旅部门则展演茶艺之美。

试想一下,常态化的海外雅集,解决了中国文化的自信与出海问题,外出的中国茶企,也不再只是把产品卖到国内,售卖的还有生活方式,开茶馆甚至是比开孔子学院更为有效的方式。

国内的博物馆整理下自身的家底,影响世界茶瓷丝有望再次联袂,借助国潮的力量,完成新一轮生活美学运动。各地图书馆把茶书从饮食、从保健、从农学、从饮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形成新的分类,甚至像云南省图书馆一样,组成新的空间,变成一个阅读、茶叙、沙龙的多元空间。文化馆、非遗馆更要成为茶文化展演的舞台,让更多人近距离地感受到茶文化和茶生活的魅力。

2024年,会有更多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以及非遗馆加入茶文化传播的队伍中,既需要茶+文化,也需要文化+茶,联合发展,茶为场所注入新的内容,场所为茶带来新的场景。

从茶农、茶商到茶人,茶文化完成了自身的蜕变,当一个人说自己是茶人的时候,茶人就不再只是一个依靠茶来解决一日三餐的人,茶里有着寄托与梦想。

茶馆近些年发展速度令人刮目相看,许多茶企都重视品牌店建设,大益、澜沧古茶、华祥苑、八马这些品牌店茶馆化的趋势很明显,雨林早些年就开了雨林茶馆,小罐茶也在2023年开出了不少年迹茶馆。另一个趋势,有年份的茶馆向传统书院悄悄转型,像老舍茶馆这样,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当茶馆向茶书馆(院)靠拢的时候,售卖的也不再只是茶水,租赁也不仅仅是空间,而是在这个空间,承载超越物质的精神价值。

字面上的茶文化时间很短,但事实上的茶文化,绵延两千年,堪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绝学,希望在这波华夏文化复兴浪潮中,苏醒过来。

涉茶文化的核心社会团体,能否组织全国的茶文化研究资源与成员,盘盘家底,举办有规模有内容的纯粹茶文化论坛,助力茶文化的腾飞?

中国高校到底会不会出现茶文化专业?会出现多少家?这当然令人期待。同时让人期待的是,民间是否会出现一个或几个真正的茶文化书院,让华夏绝学得以传承。

中华茶人当自强!

来源:茶业复兴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7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