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苏东坡白云茶

找到约25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茶与苏东坡的情结

茶,在苏东坡的人生中,是一位形影不离而又安静契合的伴侣。

《次韵曹辅寄豁源试焙新芽》:“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诗中点明是戏作,实际上乃真心真情之作。在东坡心中,佳茗似佳人,宛转解音,可以清心,可以忘忧,更可以品禅悟道。

苏东坡对茶道深有研究。“已过几番风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此阙《水调歌头》记述了采茶、制茶、点茶的情景及品茶时的感觉,描述得极为生动传神。苏东坡认为好茶须好水配:“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他还在《试院煎茶》诗中,对烹茶用水的温度作了形象的描述:“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以沸水的气泡形态和声音来判断水的沸腾程度。苏东坡对烹茶用具也很讲究,他认为“铜腥铁涩不宜泉”,而最好用石烧水。对饮茶用的茶盏,他最初赞同兔毫盏,后来在江苏宜兴发现当地的紫砂壶更宜品茶,东坡兴致极高,亲自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紫砂壶,还在壶上题词:“松风竹炉,提壶相呼”,更是风雅神韵。此后这种壶式被后人命名为“东坡壶”。

苏东坡一生,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乐观豁达的性格让他随遇而安。他在《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中所云:“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他在杭州品尝白云茶之后赞叹:“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喝过顾渚茶之后,写诗:“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在南剑州品尝到新饼茶,赞道:“未办报君青玉案,建溪新饼截云腴。”“浮石已干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这种谷雨前的“焦坑茶”产自粤赣边的大瘐岭下;还有四川涪州(今彭水)的月兔茶。江西分宁(今修水)的双井茶,湖北兴国(今阳新)的桃花茶……篇篇茶文,记录了苏东坡的人生轨迹。

苏东坡年少得志意气飞扬,后半辈子久经风波看淡生死,于茶道上亦到达自然隽永超然物化的境界。故人千里迢迢寄来的上等好茶,被不谙茶道的老妻稚子按照北方的习惯“一半已入姜盐煎”,东坡不以为意,说道:“人生所遇无不可,南北嗜好知谁贤。”这一句,淡泊宁静,意味深长,真是关于茶道的最本质最精炼的概括。

苏东坡的一味禅茶,不仅是追求优雅的生活,更是散乱中的内心坚守。

【摘自2016年2月第1期《吃茶去》杂志;作者: 林颐(浙江温岭),原题:禅茶一味苏东坡】

寻根龙井•问茶狮峰,前世狮峰山的一片叶 今生茶盏中蕴千年情

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首西湖龙井自有名起便一直是中国茶史浓墨重彩的一笔

常听闻的西湖龙井其来源你知道多少?今日,就让我们穿越千年历史一起去寻根问茶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杭州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亦是西湖龙井茶的发源地,其产茶历史距今已有千年。在距今八千年前的杭州跨湖桥遗址中,曾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茶树种籽”,证明了杭州有茶属茶树种至少在八千年以上。

△ 新石器时代茶籽 浙江杭州跨湖桥出土相传南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在下天竺翻译佛经时,从浙江天台山引种植于下天竺。

唐时,茶圣陆羽所著《茶经》有关于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即“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此时,茶的采制据《茶经》所述,为蒸青团茶。

后汉乾祐二年(949年),龙井村西北落晖坞内当地居民募缘在此建报国看经院,即龙井寺前身。北宋熙宁年间改称寿圣院。

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杭州太守胡则退休后,隐居寿圣院,他从山对面的灵隐天竺带来茶籽并播种成功,正式开启了龙井村种茶的历史。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一代名僧辩才法师从上天竺退居龙井村寿圣院,之后在狮峰山麓开山种茶、品茗诵经。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来杭谒辩才大师,往来诗文中有“龙泓亭上点龙烹茶”之句。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在杭州品饮龙井贡茶,并于龙井村寿圣院拜访辩才法师时,手书“老龙井”匾额,至今尚存于狮峰山的悬岩上。

这里还有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据苏东坡《书辩才韵诗帖》:“辩才老师退居龙井,不复出入。轼往见之,常出至风篁岭。左右惊曰:“远公复过虎溪矣。”辩才笑曰:“杜子美不云乎:‘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因作亭岭上,名之曰“过溪”,亦曰“二老”。”

意思讲的是:苏东坡去龙井探望隐居的辩才大师,两人一见如故,苏东坡走时辩才大师送行,辩才大师曾经定下规矩,送客最远不过虎溪,而这一次他一送送过了虎溪,左右的随从惊呼:“远公又过虎溪了。”于是就在溪上建亭,名“过溪亭”。

在宋代,龙井茶区已初具规模,当时灵隐下天竺香林洞产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和葛岭宝云山产的“宝云茶”均被列为贡品。元代虞集《次邓文原游龙井》云:“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昼。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坐我薝蔔中,余香不闻嗅。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群岫。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 记述了当时龙井茶采摘、品茗的场景。

宋元时,虽未见“龙井茶”之名,却可见记述龙井产茶的诗文。

“龙井”茶名见于记载,始自明代几位钱塘人的茶书著述。田艺蘅《煮泉小品》:“今武林诸泉,惟龙泓入品,而茶亦惟龙泓山为最。盖兹山深厚高大,佳丽秀越,为两山之主。”龙井茶明时仅指老龙泓周围十数亩地所出之茶。高濂《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论茶品》记:“如杭之龙泓(即龙井也),茶真者,天池不能及也。”明万历《钱塘县志•物产》载:“茶,出老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许次纾的《茶疏》记载“……钱唐之龙井,香气浓郁,并可雁行,与岕颉颃”,这里的“龙井”已经很明确指向为茶名了。

可以说,历史上“龙井”这一名称,是地名、泉名、村名,如今多为茶名。“西湖龙井”、“龙井茶”已成为杭州市西湖区以及浙江18个县(市、区)的区域公共品牌。

浙茶集团“狮峰”牌西湖龙井则是以西湖龙井优质产地狮子峰命名。“狮”作为龙井茶字号之一,仅指狮子峰一带所产茶叶,其龙井色泽嫩黄泛绿,香气清高持久,滋味甘鲜醇和,被誉为“龙井之巅”。

“珍品龙井,源自狮峰”。自1983年作为龙井茶第一个注册品牌成功注册以来,“狮峰”坚持每年最好的第一批龙井茶必产自狮峰山,专业炒茶团队手工炒制,七大品控严格把关,保证品质始终如一。“狮峰”也获得世界优质食品博览会金棕榈奖,浙江省出口名牌、著名商标等称号,“狮峰”牌西湖龙井也成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官方和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指定用茶。

传承匠心品质

承创古法工艺

浙茶狮峰

旨为你献上一杯珍品茗茶

来源:浙江省茶叶集团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中有诗意,诗中有茶味。

 

 壹 

 

只是危吟坐翠层,门前岐路自崩腾。

青云名士时相访,茶煮西峰瀑布冰。

——贯休《题兰江言上人院》

说起来,茶和僧人渊源极深,最早种茶、制茶、饮茶还是寺庙中的僧人所为。他们将茶作为诵经功课之余提神安心、清涤身体的绝好饮品,并将禅茶互为影响,出现了与茶有关的佛家公案。最为著名的就是赵州禅师的一句偈语「吃茶去」,棒喝出多少佛门内外的痴迷者。贯休写有《山居诗》,共二十四首。其中有:「好鸟声长睡眼开,好茶擎乳坐莓苔」、「闲担茶器缘清障,静衲禅袍坐绿崖」、「石垆金鼎红蕖嫩,香阁茶棚绿巘齐」。隐居山中的贯休,远离红尘,静心念佛。吃茶,成了一件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

贰 

龙井源头问子瞻,我亦生来半近禅。

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

此意偏于廉士得,之情那许俗人专。

蔡襄夙辩兰芽贵,不到兹山识不全。

——陈继儒《试茶》

陈继儒论茶曰:「独饮得茶神,两三人得茶趣,七八人乃施茶耳」。「神」是神韵,「趣」是趣味,今天我们饮茶仍然能体会到,所以我在七人以上的茶席不喝茶。

 陈继儒十分认可苏轼的「新泉活火」之说,但对唐宋时磨茶制饼、煮茶时加盐用姜的方法十分不认可。他认为在自然生态下采摘的嫩芽,旗枪绝佳,色香互映,如果按前人的饮法岂不坏茶了吗?

陈继儒分别写了茶酒的两篇序文,将茶与酒做了一个对比,答案是公平的。《茶董》序中有云:「热肠如沸,茶不胜酒,幽韵如云,酒不胜茶。酒类侠,茶类隐,酒固道广,茶亦德素」。这句话成了后世评价茶酒的警言。

叁 

食罢茶瓯未要深,清风一榻抵千金。
腹摇鼻息庭花落,还尽平生未足心。

——苏轼《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

一般品茶都有个规律,凡是自备茶的人都会说自己的茶最好,天下无敌,都有来历,也有出处,视其他人的茶如树叶。但没有包容的心态哪能算是茶人。苏东坡走过四川、京师、浙江、湖北、广东和海南,可以说是个品茶高手,什么茶都能接受。

 苏轼所在的那个朝代,灵隐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的「白云茶」,以及葛岭宝云山的「宝云茶」都是贡品。这里是辩才法师归隐之地,也是苏轼常来常往的地方。苏轼曾赞美龙井茶:「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两句诗引得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都要尝尝当年的新茶。后来,乾隆在北海北门改造了一座庭院,取名「静心斋」,是其读书所在。在庭院东侧,仿江南茶坊,设一茶屋,也算是了了一番江南春梦吧。

 肆 

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
一毫无复关心事,不枉人间住百年。

——陆游《雪后煎茶》

 

 陆游的茶诗不少,这与他的经历有关系——做过茶官,喜欢喝茶,组织雅集,以诗记之,所以传下来了。文前诗说陆游雪后自携茶灶来到井旁,汲雪化后的雪水煎茶,一样不输山泉水。只是能有闲适的时间和精力煎茶饮茶,不用关心国家大事,这样的生活也不枉在人间过一辈子。

 南宋朝廷的软弱无力,偏安一隅,苟且偷生,任其主和派周旋割让,也不愿意动一刀一枪。在歌舞升平的西湖边上,茶馆酒肆,人来人往,惠风和畅。品茶人多不想未来,不想北方的故士。陆游虽不在西湖边,但他在故乡的家里,还是会煎一壶好茶,与好友、家人细细品饮,品到兴致之处,一首好诗脱口而出。陆游的茶诗就是在这样矛盾纠结中诞生的。

伍 

闭门坐高秋,疏桐见缺月。

闲心怜净几,灯光淡如雪。

樵青善煮茗,声不到器钵。

茶白如山泉,色与瓯无别。

诸子寂无言,味香无可说。

——张岱《素瓷传静夜》

张岱对茶事描写最传神的一篇小品文是《闵老子茶》。他听朋友周墨农说闵汶水是饮茶品水高手,便去桃叶渡拜访。结果,老先生不在,让张岱等了好久才回来。老头儿和他刚说几句话,就说拐杖忘到别的地方便又去取。张岱耐心等着,一直等到他回来。闵汶水一看张岱还在,问道:客尚在耶!客在奚为者?张岱答曰:慕汶老久,今日不畅饮汶老茶,决不去。老先生大喜,即烧火煮茶,将张岱引至一室。茶舍内有许多精美的宜兴紫砂和成化窑的茶具,茶与器相配,茶与水相融。一杯在手,张岱问:此茶产于何处?老先生说是阆苑茶。张岱细细再品说:你不要忽悠我,这是阆苑茶的制法,而味却不是。闵汶水暗笑道:那你知道是哪里产的茶?张岱再品后说:好像是罗岕茶。老先生吐着舌头连声说奇。张岱再问:水是哪里的水?回答是惠泉。张岱又说:你别忽悠我,惠泉走千里,水劳而圭角不动,为什么?闵汶水说:实不相瞒,取惠泉水必须淘干净井水,待半夜时分新泉水来后即可汲泉。「山石磊磊籍瓮底,舟非风则勿行,故水之生磊」。这样的水,惠泉水都比不上,更何况其他水?张岱又说:茶非常香,味非常厚,这是春茶吧?闵汶水大笑:我今年七十,见过无数精鉴者,能品出我的茶及水者没有人能与君比。至此,二人成了忘年茶友。

张岱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是我床头的「铁枕头」,从未撤换过。我常常琢磨他品茶的细节,只是一款新茶,他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感觉:「取清妃白,倾向素瓷,真如百茎素兰同雪涛并泻也。雪芽得其色矣,未得其气,余戏呼之兰雪」。读到这里,书中已是散发出兰雪茶那似花似蜜似果的茶香了。

陆 

绢封阳羡月,瓦缶惠山泉。

至味心难忘,闲情手自煎。

地炉残雪后,禅榻晚风前。

为问贫陶榖,何如病玉川。

——文徵明《煮茶》

文徵明的茶诗不少。苏州离宜兴不远,不晓得他平常是不是都喝阳羡茶,汲惠山泉。 江南茶农们上午采茶,午间回家炒茶,茶山春色,炊烟袅袅。古人茶诗多写喝夜茶,喝多了也睡不着。文徵明也是一位夜间饮茶高手,不然怎么会有如下诗句:「醉思雪乳不能眠」「灯前一啜愧相知」。阳羡茶是当时的贡茶,文徵明在苏州要喝到上好的阳羡茶并不难,何况人家不差钱,可以书画易茶。关键的问题是惠山泉是怎么来的?也可能有卖惠山泉水的,文徵明买来存在瓦缶里。有了闲情逸致,煎茶也是一种雅事。红泥小炉,折柴点火,这就是苏东坡说的「活火」。诗中说到五代末宋初陶糓和唐代诗人卢仝,这两位虽家贫如洗,病魔缠身,但对茶的热爱却没有减弱。炉边煮雪,榻前吹风,引得文徵明唏嘘不已。

文字 | 摘自《花笺茶事》

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找到约2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