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茶叶”里有“大产业”!诸暨茶,拓宽共富路径!

4月,走进东白湖、浬浦、璜山、陈宅等镇的茶园基地,茶山连绵起伏、一片翠绿,慕名前来的茶客们对茶园出产的石笕茶赞不绝口:“茶香气馥郁持久、口感鲜爽,值得一买。”

茶产业历来是诸暨市特色优势产业,诸暨市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积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协调、融合增效,实现了茶产业整体持续快速发展。

多年来,诸暨市曾先后获评“中国无公害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国茶乡”、浙江省特色优势产业(茶叶)强县、浙江省龙井茶地理证明商标使用县等荣誉称号,“石笕茶”也被评为浙江名茶。

十里坪茶园

小小茶叶 带动持续增收

诸暨优越的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为品质上乘的石笕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产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唐代陆羽著《茶经》记载:“浙东,以越州上”;宋《剡录》中记载:“越产之擅名者,有会稽之日铸茶、山阴之卧龙茶、诸暨之石笕岭茶……”;明时,石笕茶充作贡品;到清代,茶叶已销往海外。

近年来,诸暨市大力推动茶产业规模扩大、集聚提升,茶产业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现已形成扁形茶(越州龙井茶)、条形茶(石笕茶)、针形茶(绿剑茶)三大名茶产区。扁形茶主要分布在枫桥、赵家等镇乡,产量约占名优茶总产量的40%;条形茶主要分布在东白湖、陈宅等地,产量约占35%;针形茶则主要分布在同山、马剑等地,产量约占15%。

茶品众多、百花齐放的背后,是众多充满活力的茶叶主体。全市现存568家涉茶企业,其中绍兴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已有149家初制茶厂,其中2家被评为省级示范茶厂。拥有90余个注册商标,“绿剑”“十里坪”“越红”“兰香剑茗”“朝雾山”“白笕”“东白雾”等名优茶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其中“绿剑”“十里坪”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绿剑”茶成为浙江省十大名茶。

目前,茶叶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全市500亩以上种植面积茶叶专业村16个,2021年,茶园面积10.2万亩,产茶3164.5吨,总产值4.43亿元,其中名优茶1873.6吨,产值4.3亿元,产值占比已达97%。

科技支撑 赋能提档升级

绿剑茶业有限公司开发的茶衍生品

在同山镇绿剑茶业有限公司展厅,柜子里展示的袜子、丝巾、毛巾,看上去并无特别,但是这些都是提取茶多酚等有益成分加入到棉纤维中,织出的“茶袜茶衣”,不仅环保还除臭、抗菌。近年来,诸暨市茶产业链不断延长,诸多茶企试水茶深加工产品,茶食品、茶酒、茶多酚等茶衍生品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与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共同推进茶衍生品开发等合作项目26个。

茶产业要振兴,闯市场最终还是要拿好产品说话,而好产品则来源于科技创新,诸暨市深入推进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围绕种植、采摘、加工、成品开发整个产业链,推动茶产业良种化、标准化、机械化、多元化发展,用茶科技赋能茶产业。

茶树品种是决定茶叶质量水平的根本。自1978年首次引进新品种、改造老茶园以来,全市推广应用“龙井43”“迎霜”“乌牛早”“浙农117”等多个新品种和无性系良种,目前良种化率已达75%以上,并三次获评全省茶树良种推广先进县(市)。茶树品种的改良推广有效地促进了茶产业的转型升级,2021年名优茶产值占茶叶总产值的九成以上。

与此同时,生产标准化、加工规范化逐渐成为茶叶从业者的自觉行动,各项技术标准被广泛应用,如茶树种植标准、龙井茶标准、有机茶标准、绿剑茶生产技术标准等。其中诸暨市制订省级地方标准1只、市级地方标准3只,西施石笕茶公用品牌团体标准2只。

随着生产成本的不断攀升,机械化成为提高茶产业作业效率、增加茶农效益的重要途径。数字化改造实现了茶园的可视化管理、病虫智能监控、区域气象数据采集,为茶园管理提供了智能管家。依据山地条件,先后引进适用农机具769台;引进名优茶自动化生产线3 条,制茶机械化水平达到了90%以上。

文化铸魂 拓宽价值空间

随着茶叶采摘季的到来,一到周末,位于东白湖镇的越红博物馆就会迎来三五拨游客,大家采茶、制茶、品茶,体会着闲适的“茶文化”。

走进越红博物馆,楼下的四个展厅,详细展示了越红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二楼,品茶室格调淡雅,满室萦绕着茶香,茶会大厅可以熏陶茶礼茶德,体验中国茶文化。以“越红博物馆”为载体的茶艺体验也带动了当地的农旅经济,仅2021年,越红博物馆就累计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增收1000多万元。

近年来,诸暨市将茶产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茶产业从“一产”走向“三产”融合,进一步拓展产业外延,提高产业附加值。

让茶园变景区。通过示范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新技术,大力推进标准茶园示范基地建设,持续开展美丽茶园等创建工作。已完成有机茶园认证4500亩、绿色食品茶园认证6097亩,创成省生态茶园6家,绍兴市美丽茶园6家,绍兴生态有机(双零使用)茶园18家,茶叶质量安全和品质提升的同时,茶园也成为了旅游观光景点。

兰香剑茗茶业有限公司直播卖茶叶

让基地变课堂。诸暨市依托诸暨茶博馆、越红博物馆、绿剑茶科技园等载体,举办茶叶炒制大赛、茶艺表演等形式多样的茶事活动,将农事体验、生态康养、摄影写生等元素融入茶叶种植、采摘、加工各个环节,让游人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挖掘地方特色与茶文化传统的深切关联,打造茶香酒韵醉美同山、古越人文·越红茶旅、十里坪茶文化养生、赵家茶榧、东白云海品香茗、石壁乘风采茶香6条茶旅游精品路线,让游客在茶香中体验诸暨文化底蕴。目前,已连续9年举办诸暨市茶博会等节会活动,每年接待各类游客16万人次。

公用品牌 托起振兴之梦

2022中国(浙江·诸暨)三茶统筹发展大会暨首届西施石笕茶文化活动结束后,西施石笕茶正式上市,受到了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喜爱。

西施石笕茶礼盒。

日前,在市区的一家茶叶销售店,显眼位置摆放的便是深蓝色包装的“西施石笕”茶叶。销售员正在向来自杭州的顾客介绍产品,经品尝和鉴赏,该顾客当即就下定10盒西施石笕茶。西施石笕茶销售店吴燕说:“茶叶大会召开的时候,就有人来打听‘西施石笕’,这次宣传力度也很大,一夜之间大家都知道有‘西施石笕’了。”

“小茶叶”里有“大产业”。时至今日,诸暨市茶产业怎样实现更进一步的高质量发展,带动更多茶农增收富裕?作为中国茶文化之乡,如何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苏东坡有云:“从来佳茗似佳人。”坐拥“西施”这个经典IP和石笕茶千年的历史传承,诸暨市探索将“西施”和“石笕茶”结合起来,重点打造“西施石笕”茶区域公用品牌,凝聚茶产业发展合力,推动品牌兴茶、科技强茶、文化盛茶、共同富裕。

从今年开始,加大茶产业政策扶持力度,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扩大良种基地、壮大主体规模、加强品牌宣传、拓展销售渠道、推动产业融合等方面,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茶叶公用品牌管理服务中心,以“西施石笕+X”母子品牌模式,实行“六统一”管理机制,力争到2025年“西施石笕”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3亿元以上。目前,已有21家茶企通过了各项严格审核,纳入“西施石笕”公用品牌体系,获准使用商标,部分企业已完成产品包装。

在诸暨市茶叶公用品牌管理服务中心,不仅包装车间不停歇,评审分级也同步进行。这场由中心组织的茶叶质量评审会,邀请了3位专家,从色、香、味、形多角度对商标准用企业的茶叶品质进行评审和技术指导,确保茶企严格按照技术标准生产、加工,保障茶叶品质,树立良好的茶区域公用品牌形象。

(来源:西施眼)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