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什么叫茶叶树

找到约381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普洱茶什么叫台地茶

  台地茶是云南普洱茶重要的普洱茶原料,台地茶是什么?云南“台地茶”绝大部分茶区的茶种,其种性,都是乔木型的大叶种茶树。 

  普洱茶什么叫台地茶
  台地茶,是指从人工栽培的梯地茶园里采取茶青原料,经加工制成的普洱茶。由于受人为种植、采摘、修剪刺激的影响,这类茶树主千不明显,一级分枝部位变低。在种植密度较大吋,树体个体生育空间较小,茶青芽叶细小、叶质较薄、条形较为秀丽,这些特点在长期采摘的密植茶园里尤为明显。

  “台地普洱茶”即“梯地普洱茶”,是茶树的立地条件的不同。与之对应的是“坡地”、“高山”、“平地”、“云雾”等等,这些名称不能代表茶叶品质本身,是茶树生育环境的表述方式。

  云南“台地茶”大多不是灌木茶树。云南省绝大部分茶区的茶种,其种性,都是乔木型的大叶种茶树,只是经过人工种植和修剪、强度采摘后,改变了茶树自身的生育条件,茶树受到“限制”和“刺激”。但茶树的种性,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当解除各种“限制”和“刺激”后,这些树型低矮的茶树,就会长高、长大而恢复它“乔木”的本来面目。


年年频出天价普洱茶采摘权和你有什么关系?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茶为神、水为体、汤为色、味为骨、香为魂

水漂香、香入水、水含香、水生香、水即香

普洱茶界不知从何时起,形形色色茶王树的价格就被莫名其妙的抬了起来。

随之而来的就是普洱茶市场所谓的古树单株开始兴起。

1号聊茶记忆中,老班章茶王树应该是从8万元年采摘权开始,或许这也是炒茶王树价格的起始。

近几年来,村村寨寨看似高树龄的树都成了茶王树,几百年有之,百十年也有之。

随口乱封“茶王树”现象,我爷爷的爷爷时候种了这棵树说法,在云南各山寨已成泛滥趋势。

障眼法的叙述,让茶友误认为爷爷的爷爷时间段会有很多很多年。按照人生七十古来稀计算下就知道,爷爷的爷爷时间段最多不过140年甚至更少。

至于这些“茶王”树龄究竟多少年没人理会,树不会说话树龄也都是被人封的。百十年树龄说成两三百年谁会去求根刨问底,何苦断人财路招人恨呢。买茶王叶子的人希望买到的就是树龄几百上千年,茶树的主人也乐得当真,皆大欢喜。唯独害苦了这些价格越来越高的茶王树,春叶几乎年年都被捋的一片不留。

东家有了茶王,西家不搞出个王后也说不过去;茶王、王后有了,上面需要有各山头的茶祖、茶祖母,下面也得来一群王子、公主才显得枝叶茂盛,实在没名目时,美男子也可以出的台面。

易武有一块茶地,那里的茶树无论树龄多大都叫茶王,因为那个地方就叫茶王树。

总之就得有故事,有故事就有钱赚。


北斗七星古茶树分布

云南一些著名的茶王树

凤庆香竹箐3200年驯养型的古茶树王、大雪山2750年的野生古茶树王、千家寨2700年野生古茶树王、云县白莺山2千多年二嘎子茶树王、邦崴1700年过渡型茶王树、巴达贺松寨1700年野生茶树王、南糯山800年栽培型茶树王... ...

上面所列的茶王树,有国家级的命名、有省一级政府或农科所的命名。当时的命名并非为了经济利益,那时候这些树的叶子并不值钱或可以说非常不值钱,比不上茶园台地茶的价格。

上世纪好多棵茶王树或因自然或因人为原因的死掉,佐证了那时候这些古茶树在茶农眼里什么都不是。

那时候命名这些茶王树有典型的意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保护性。

命名这些茶王树,用科学的态度揭示了茶的历史起源与驯养栽种历史,茶王树是茶科研究方面的活化石,同时也提示对这些古茶树要施加保护。

譬如凤庆香竹箐、大雪山一号树和千家寨那是世界最大的驯养型和野生型茶树;邦崴茶王树是过渡型最老的茶树、南糯山是栽培型最大的茶树。

茶王树叶的价格疯长

2015年凤庆用锦绣茶王春叶制作的滇红锦绣100g拍出了12.8万元,锦绣生茶100g更是拍出了35万天价。

2017年勐海班章茶王春采价格32万,2018年就涨到了68万。

2018年4月政府为澜沧富东乡邦崴茶王树投入年保费25万元、保险额5000万元。

2018年云县白莺山黑条子茶王以18.8万元高价卖出。

2018年云县白莺山二嘎子茶王春采价格43.8万,2019年春涨到45.8万。

2019年冰岛茶王树春采价更是达到了88万元。

当奢侈成为一种追求潮流,当茶王成为街头巷尾的津津乐道,对茶本身的影响就会偏离轨道。

大宋热衷奢华龙团,明开国皇帝却罢了龙团,再至大明江山永不倒却还是终究倒了。

100年树龄已成古树

普洱茶热以前云南对于茶树称呼的默成定义:100年以下是小树,200年是大树、300年是老树,500年树龄以上才能称为古树。

我们都知道茶树可以生长到几千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现在一百年就能成古树并受到无限崇拜,是经济利益压倒一切的后果。

在此不能不想起很早就注重保护普洱茶生态的于翔,这位女士出于对生态的保护呼吁制止茶叶滥采,因为她对生态的保护,荣获过国家和云南环境保护的荣誉称号。

同时也不得不提起1号聊茶一位未曾见过面的临沧茶农青松。

因为茶源的纯净、俱佳的口感韵感与丰富的层次展现,1号聊茶很喜欢青松制作的茶。

从接触过他的朋友口中、从视频图片中、从与他的言语交谈中,1号聊茶渐渐的明晰了这位临沧茶人的作为与思想。

寻茶路上:朝露如珠身挂满,山色凝翠绿欲出。

思茶路上:风过不闻人声语,静坐常听丹鹤鸣。

惜茶路上:草草木木皆熟悉,山山水水都关情。

制茶路上:杯中干净茶何来,山里艰辛谁人知;横断邦马澜沧水,笃守清源有茶痴。

云南省长阮成发在临沧调研时指出:政府会引导逐步淡化名山概念,要求对名山寨的茶做到每一片都能倒查溯源,未来市场会随着政府引导回归理性。

市场上流传的很多并不是全面真实,譬如2019年冰岛茶王树88万采摘权。看到这个消息的都以为是这棵茶王树春茶一季的采摘,事实却并不是这样。

88万冰岛茶王采摘权背后

88万包括了冰岛这棵茶王树与另外两棵茶树一年的采摘权。这三棵树一年基本上有了20公斤左右的毛茶,每公斤均价在4万左右,和目前冰岛流传在市场的价格没差多少。

每年形形色色茶王树的采摘权价格,背后还有很多不为你所知的内容,一号聊茶认为这些炒作起来吸引眼球的内容和茶友并没多大关系。并且这些内容和春茶季奔波于茶山的众多收茶茶企也没多大关系,大家该怎么收茶还是和往年一样。

借助采摘茶王树用仪式感声势做吸引眼球的广告效应,针对一些茶企还是有一些市场的需求, 毕竟做广告总是要花钱的,而利用茶王树题材是最省钱的借力打力营销方法。

拉高一座山头的茶王树价格,或许炒作者还有意抬起这座山头村寨庞大产量的整体茶价,如此务虚者会害了市场。

盲目跟风进货的朋友也许就是高位接盘者,若静下心了解下2007年那场普洱茶市场大跌,您可能会冷静很多。

良心茶企,不会去营造一棵树就能做出一万饼茶的市场诱导。

理智茶友,不会再相信几位大师可以制出年产十来亿的产量。

正本清源,今年临沧各名山寨茶源地,开始彻底彻底清理了那些花钱就能胡乱挂在树上的所谓基地牌子。

茶友成熟起来后,分析观察能力会越来越理性。那么现在年年频出的天价普洱茶采摘权以后就会越来越少,采摘权也不会再成为市场涨价的风向标。

友好善意的话

最后,1号聊茶再次提醒茶友朋友,关注临沧与保山茶区那些现在虽不出名,但茶源生态好、土壤环境好、药肥控制好、产品质量好、市场性价好的茶,做到早了解、早关注、早受益。

里外如一的茶纯养天理,让能喝杯干净健康的茶不成奢望。

【沁圆號普洱茶】天天喝普洱茶的您知道什么是普洱茶吗(二)

        【续】天天喝普洱茶的您知道什么是普洱茶吗(一)

初步定义普洱茶

       终上所述,普洱茶的定义:云南省一定区域内,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水浸出物高达38%以上,经过一定程度的发酵,所制作出的散茶或者紧压茶。云南当地人认为 春茶是一年中品质最好的;而型制方面有饼、砖、沱、异形茶或者是散茶。


 红茶战乱原貌改


       1936年印度红茶与锡兰红茶打入国际市场,造成大陆茶叶市场出口数量严重下降,因此由中央到地方开始规划一系列的应对方案,对于云南省的茶叶发展,也有决定性的影响。1937年春,中国茶叶总公司成立,简称中茶公司。次年,中茶公司又与云南省政府于昆明合资设立云南省茶业(分)公司,并在顺宁(今凤庆茶厂)、佛海(今勐海茶厂),以及宜良(宜良临时制茶所,1939-1943)三地设立实验茶厂,开始研究红茶的生产技术,“滇红”就是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的产物。宜良临时制茶所在1943年停产;至于凤庆茶厂,至今一直是红茶生产重要中心,并且每年的产量超过云南省茶叶总产量的半数,成为云南省最主要的出口茶种。“滇红”主要是外销国际市场,如苏联、英国、埃及等地,分成工夫红茶与碎红茶两大类,在国际都享有一定的名声。但从1938年迄今,似乎没有人将云南产的红茶视为普洱茶的一种,云南的红茶一直以“滇红”的品牌行销市场。


      不过也就是在中央政府大力推广红茶事业的时候,勐海茶厂却仍承继了传统普洱茶的生产工序,根据《云南省茶业进出口公司志》的记载,佛海茶厂在1941年有462担的圆茶经由泰国转运到了香港,这批早期的圆茶,开启了普洱茶所谓的“印字级”时代。可惜随着日本侵华战起,继之以国共内战,佛海茶厂忍痛撤厂,私人茶庄也陆陆续续停产,或前往东南亚的越南、泰国、、香港等地。总括这个动荡不安的时局,因为战乱频传,茶园荒芜,茶叶产量降低,茶叶出口数量也逐渐下降,整个中国的茶叶生产,跌到了前所未有的谷底。



不同茶区各有名  


     在这个时期,云南省经历了一连串的战乱,以及政府大力推广红茶技术,云南省从事茶叶相关事业的人,对于普洱茶的认知,是否有了改变?六大茶山以及附近以外的其他地区,所产的茶算不算是普洱茶?或是有其它的称谓呢?


     根据方国瑜的《闲话普洱茶》一文的叙述,早在《新唐书》的记载中,以肉食为主的藏族,日常就以茶解油腻,称之为酥油茶。青康藏高原鲜少产茶,茶大半是藏族用马匹向云南茶商换来的,这条商路也因此称为“茶马古道”。


     此外,大理(下关)因为位于“茶马古道”的要津上,成为茶叶的集散地。《云南省茶业进出口公司志》记载着:


    {.....民国五年,(1916年)云南沱茶首次定型加工为现在的碗形沱茶.......当时下关永昌祥沱茶负有盛名,因其配料有特点,取勐库茶香浓厚,凤山茶兼具外形美观之优点,故产品盛销不衰,为其它牌号所不及。P.15}


     可见今天大理的下关一带,当时是以{云南沱茶}或是{下关沱茶}的名称销售。后来1941年云南省茶业公司在下关建立康藏茶厂,并在1950年更名为下关茶厂,至今依旧以{下关沱茶}、{云南紧茶}的名称与品牌销售,并且一直是“酥油茶”的茶叶供应地之一。


     此外,根据《云南省茶业进出口公司志》的记载:“光绪末年(1908)顺宁府太守琦璘,号叔敏,与当地知名人士陈晓峰倡导种茶,引种双江勐库茶籽,初种于城后凤山,蔚然成园。此后即推广普及全县......P.15”


     此段文字说明了滇西的双江、凤庆一带,在清末时期茶区开始逐步发展。事实上,1939年顺宁就建立了顺宁实验茶厂,也就是今天的凤庆茶厂,以“红茶”的研究生茶为主;而后来五零年代的福禄贡茶,内票上也写着“本公司经营茶叶历史悠久。专办凤山旧年雨前春茶.....”


     接着《云南省茶业进出口公司志》在“民国时期茶事先兴后衰”一段,进一步记载:“民国年间,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校长为景谷县乡绅纪襄廷题词【景谷之茶,衣食万姓。莊蹻之后,在公一人】......今景谷青毛茶是全省收购标准的代表样......(P.15)”


     换句话说,除了凤庆之外,景谷一地也有茶叶的生产,今天我们还可以见到早年景谷茶厂生产的砖茶、紧茶。


      因此,虽然云南省除了六大茶山之外,大理、凤庆、景谷.......等地都产茶;也虽然今天在台湾香港的茶友大约都认为下关茶厂的圆茶、七子饼、沱茶、紧茶、砖茶等,乃至于景谷砖茶、紧茶,都是属于普洱茶的范畴,可是在当时,确实不曾出现如“下关普洱团茶”、“永昌祥普洱圆茶”、或是”景谷普洱紧茶”、“凤庆普洱沱茶”这样的名称。


       从以上的讨论,我们知道民国初年这段时期,普洱茶的涵义,变化是很小的:其一的改变是原来称之为“团饼”的形状中,加入了“可以兴砖茶”,这种砖茶重量357公克,体积为15*10*3公分。其次,佛海茶厂出品的普洱茶饼,给了“中茶牌圆茶”这样的品牌,“圆茶”之名似乎就是始於此。至于部分茶厂移往越南、泰国、香港等与云南省交界的边境附近,继续用当地的茶青制造茶品,这些茶品中,尚可见到的部分,例如:鸿泰昌號圆茶、河内圆茶.....等等;以及产于景谷、凤庆、大理一带的茶品,虽然在制茶工序上,或许彼此相近,但是一般而言,产在当时当地的这些茶品,似乎都有自己的品牌名称......


定义改变因政治


     1950、60年代,是普洱茶定义起变化的关键年代,当时大陆地区经历了人民公社、生产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等的运动。


      人民公社对云南茶叶生产的最大影响,就是私人茶庄逐渐式微,代之以公营茶厂。根据《云南省茶业进出口公司志》的记载,1950年起大陆地区换了政权,公司名称更名为“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到了1954年,全国的茶叶实施统一收购,计划分配,私人茶庄所经营的茶叶,一律纳入国家计划的安排。1957年当时全云南省境内的茶厂,以凤庆、勐海、下关、临沧最具规模,已经全部都是公营茶厂,那么品牌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或者说,品牌自然就统一了,因此,人民公社运动开始之后,不论云南那个茶厂,生产的茶几乎都叫“中茶牌”:“中国茶业公司的品牌,私人茶庄以品牌来建立信誉品质的方式,至此消失。”


      生产大跃进运动,对云南的生产而言,无疑是非常残酷的。《云南省茶业进出口公司志》的记载:1958年开始,云南省财贸办公室,要求各级政府扩大茶叶的生产量,”鼓足干劲,千方百计完成任务。于是各茶区全民上山,大采茶叶,普遍出现一把捋【抹光头】的采法,甚至砍树摘茶,帚落地茶以充任务......”茶树成了【三炷香】的光丫枝,生产下降严重。原有老茶园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茶叶产量减少,品质也因此下降。从1958年起,茶叶的产量持续下滑,一直到1962年时,该年的茶叶产量竟比上一年减少了16万亩。而当年的总产量也不过约47万亩。没有永续经营的观念,大自然回报的结果,竟是如此残忍。


     而对于茶树的摧残,还不止如此。1958年9月16日,中国中央毛主席说:“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发茶园”,在这个号召之下,云南也掀起了发展新茶园的高潮。可惜,根据《云南省茶业进出口公司志》的说法,因为栽种开垦是群众运动种植,所以质量普遍不高,造成缺株少塘的情况,因此出现了【头年种,二年荒、三年变成放牧场】的情形。一直要等到1975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茶树的栽种,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才逐步恢复生机。换句话说,当我们读文献资料写着哪一年又增加茶园多少万亩的时候,很可能并非是茶叶成长发展,反而是又多出了不少【牧场】,即便还是茶园,产值也不高。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那些需要人工摘采、被视为低产能的乔木老茶园,在这几年几乎砍伐殆尽;取而代之的,则是所谓的灌木新茶园。根据1979年在红河州元阳县召开的【新茶园密植速成高产学术研讨会】所示,灌木新茶园的密植程度是每亩种茶三千到五千株为好。这样的密植,一方面就无所谓生物多样性于其间;另一方面,土壤的养分也无法负荷这么多茶树的生长,换句话说,人工施肥在所难免。此外,为了提高效率,以机械取代人工采收茶叶,以及施打化学农药也是必然程序。这些都是灌木新茶园的特质,而其影响所及:一是茶叶中成分的改变、二是茶叶的养分含量减少、三是茶叶品种逐渐产生变异、四是茶叶中农药残留形成食品安全卫士的一大顾忌。


     1966年6月风起云涌,文化大革命龙卷中国大陆,普洱茶也因此改观。我们是这样认为的:如果说人民公社运动,对于普洱茶事业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茶庄】;生产大跃进运动,对于普洱茶事业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茶树】;那么文化大革命,对于普洱茶事业的发展,影响最大的要算是【茶人】。


      其一是搞政治斗争,消耗掉大部分的精力。1967年起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茶业公司进驻军事代表,督促执行【抓革命促生产】。而由于批判斗争继续深入扩大,导致职工思想混乱,职工们认为【抓革命保险,抓业务危险】,因此宁可批判斗争,也不敢沾惹茶业的生产业务,根据《云南省茶业进出口公司志》的资料,1969年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的职工,仅剩下11人。人们无心茶叶生产,加上生产大跃进运动对于茶树的残害,导致1965年时,茶叶出口5.2万担,1968年降为3.17万担,1973年居然只剩下204担,接近全部停止出口!


      其二是受政治运动思想影响,采收茶叶不讲究品质。根据《云南省茶业进出口公司志》的记载:“由于当时贯彻执行质量验收制度被视为资本主义的关、卡、压,加以批判。因此收购不讲质量,收进了无用的粗老茶、野生茶,甚至假茶近万担,积压在库多年,最后作财产损失,报销数十万元。(P.21)”


     今天尚可以见到内飞上印着“云南省勐海茶厂革命委员会出品”的【文革砖茶】,大约都有条索细长,掺有枝梗、老叶的问题,品质也相对不稳定,这就是采收茶叶不讲品质的证明。


       其三是对于传统的批判,使得茶叶工艺文化的技术与认知延续,出现断层。文化大革命,顾名思义,就是革传统文化的命,就是以【无产阶级专政】来革【资本主义】的命。因此,数百年留下来的种茶、制茶技术,在红卫兵的眼里,自然要归类成必须【破旧】的传统文化范畴;而所有茶叶的销售事业,就成了走资派的勾搭,也要消灭掉。在这种政治斗争的环境下,历经风风雨雨十个年头,已经足够让人沉默,甚至遗忘。谁会在乎到底什么叫普洱茶呢?谁会留意普洱茶的产地范围、生产工序、品质优良的问题呢?因此当勐海茶厂的厚砖,包装纸上用了【普洱茶砖】的名称,下关、昆明等茶厂推出的砖茶也称为【普洱茶砖】时,似乎已经没有人在意品牌的问题;而为了提高生产量、为了达到【当日出厂、立即饮用、兼具陈韵】的经济、品质目标,在种茶方法上、在生产工序上所做的实验与改变,似乎也不必考虑传统的经验,甚或承担传统的【包袱】了!


      因此,就在文化大革命之后,普洱茶的定义彻底改变了,或者更贴切的说,是遗失了。因为原先制茶工序和茶叶产地,是判断是否是普洱茶最重要的标准,如今为了发展经济,制茶工序已经与传统分离,也很难说是从传统改良、蜕变出来。至于产地在哪里,似乎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对于深爱着普洱茶的您又是如何看待这一系列的问题呢?有空到七子茶庄沁圆號摆一摆,让我们一起共同揭开普洱茶神秘的面纱,让它回归到应有的立场!


       七子茶庄-好茶喝健康!

       品质源于真诚!

       用真诚和时间沉淀出百年老店!

       真诚不是说的而是做的!

       沁圆號-好普洱

       沁圆號普洱茶,纯正年份普洱茶的标杆!值得信奈的健康选择!

      品沁圆號,身调气顺,元亨利贞!

找到约355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