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什么叫上

找到约3,253条结果 (用时 0.025 秒)

武夷山问茶

一、登山

对于山水一事,我自小并没什么感觉,在平原生活,也习惯了极目四望,大道无边。诗词里写山水的辞章读起来基本毫无感觉,而此次在武夷山中的经历,真正让我知晓了什么叫山水,再回顾以前读过的诗词或范宽石涛等画家的山水画,随即知道了什么叫“胸中有丘壑”,古诗里的一些常用到的字眼不再是文学化的描述,而是经过语言高度浓缩出来的现实景象。

进山之前,考虑到体力不足,在小店中买了一支登山手杖,刻意没有跟随旅游团的大部队,而是自己独行。早春的四月,行走在武夷山起起落落的山路上,深感不易。萨特说“他者即地狱”,可现如今自己一个人呆着的机会多么难得,独自杖行山中,感受着从未有过的轻松,思绪飞扬。古人常“隐居山林”,这样的山林,若能在此间汲泉煮茶,或静而禅坐,再或者三五好友吟诗作对,行曲水流觞之雅事,再复何求?

走在蜿蜒的山路上,不时看到一丛一丛的茶树,青黄色的芽头刚刚冒出来,我偷偷采了一两个放在嘴里,没有经过炒制的芽头微微发涩并不好吃,可毕竟见到了真正的茶叶,也算小长见识。继而前行,行到幽僻处定有几张石凳等待着你小憩片刻。我坐在一处极狭窄的小山谷中,放眼望去,看不到一个人的踪迹,只是听着远远的人声,像是大部队的旅行团在讲解景点。我坐在石凳上,点起一直烟来,听到人的“叫唤”声此起彼伏,所谓“叫唤”,在我的方言里是没有缘由的大喊大叫的意思,古人比较雅,称为“长啸”,果然画面更有古意。如此说来,绿林好汉啸聚山林,其实是最为诗意和惬意的事了。“长啸”是人本性的一种流露,到此山中,幽深僻静,远处传来滴滴答答的水声,人间诸事抛诸脑后,不“叫唤”才怪呢!我刚要学着长啸一二,却看人群向我移来,遂强压了回去,离开了那个小山谷。好不懊恼。

对于现代人来说,停止目前或得意或糟糕的人生,到山林之中,亲近山水,溪流鸟鸣相伴,或许是最好的减压方式。重要的是,给自己的人生一个停驻,梳理,回味,遐想,这令我只恨行程太紧。

而后乘竹筏漂流九曲溪。所谓“九曲”,两个弯为一曲,九曲便是十八弯。坐在竹筏上,从“九曲”一直漂到“一曲”,其间又生许多感慨。终于明白了什么叫“碧水”,原来看到书里写“碧水”,我想水不是透明的么,怎么会是绿的?以为是夸张的写诗。但在山中溪流,才知碧水是最为贴切和写实的描写,不由钦佩。碧水是水深到一定程度,并且在没有波澜的情况下形成的颜色。四川有种花茶名曰“碧潭飘雪”,“碧潭”二字,已无修辞,世界本来就是这样,还用什么修辞吗?而在顺流而下的时候,又明白晚明张岱在《陶庵梦忆》里写的“磊磊泉水”之“磊磊”是什么意思。如果说“碧水”形容的是静水,那“磊磊”二字便是对活水的描述。灵动的流水碰在圆圆的鹅卵石上,稍一盘旋,形成白色的小窝后马上流走,便是“磊磊”的意境了。

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漂流,时而经过高崖下的碧潭,又时而经过狭窄的溪流看见那“磊磊之水”,真是让人生出临渊羡鱼之感,可“羡鱼”可不是为了“结网”,而是想要化身为彼,亲近这碧水活泉了。

二、问茶

早春四月,因公往福建,先后经福州、武夷山、厦门,短短流连,长长回味。闽地的细弱,纤雅和轻淡,附着茶香茗韵,碧水丹山,渐次在我脑海中搭建起一种独特格调,让人不卒忍离。

当我去时,红色木棉花正骄傲地盛放,我却想起德化白瓷与建州黑盞的影像来,这两者是我心中的福建印象,多少有些神秘的色彩,莫如这木棉来得直接和热烈。

热烈之后,隐藏在武夷岩茶背后的花香与岩韵,以极其含蓄的方式,透过鲜亮的茶汤,散发出来。闽北乌龙久闻其名,得此际遇入武夷一探,更浇心中块垒。

所谓岩茶,产自武夷山景区,在岩称岩茶,在麓称洲茶。岩茶品种繁多,以大红袍最为出名,其他如水仙、肉桂、奇兰等品,皆各有其韵,自成一品。南唐文人统称之为“晚甘侯”,寓意茶性霸气如王侯,回甘长久。又有四大名丛,乃正岩茶中的上品,曰铁罗汉、白鸡冠、半天腰、水金龟。

现如今,正宗的大红袍已非我辈能喝的上了,可岩茶风韵,通道颇多。肉桂,老从水仙,陈年水仙,品种丰富。对我来说,最大的乐趣便是投茶之后,手捧盖碗,深嗅数秒后的感觉。花香如桂、如兰,藏在干茶里,热水一激,纷纷并出。每种岩茶的香气大不相同,各有层次与风骨。就像人一样各有性格:有的霸道,直冲肺腑,有的甘冽,口舌生津,有的绵软,毫无后劲,有的又醇厚,神游万里不觉已晚。

令我沮丧的是,我不是茶人,并不能明辨其品质、工艺、香气和真假,岩茶之道、之味、之品,始终参悟不透。沮丧之余,恨不得化身一茶农,采茶制茶,与茶相伴,抑或遍访茶师,明道解惑,奈何深处闹市,亲近不得。 还是喝茶吧,我在心里劝自己。

短短一天,在武夷山中行走,山间水间,意间心间,人生能到此有一日,不易。离开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定会再访武夷,再来亲近这碧水丹山。

(摘自2012年第3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刘斌)

比「炒茅台」还疯狂,60斤茶叶卖1500万,扒一扒魔幻“大益茶”

前几天,在我们的社群里,有小伙伴提到了一款叫“大益茶”的产品,引起了我的好奇:

于是我去网上查了一下,发现还有业界人士称它为「茶叶界小茅台」:

真正能变现和流通的主要就是“大益”,毕竟有头部效应在……大益被称为茶叶界“小茅台”

玩大益茶,也就是像炒茅台、炒鞋一样,炒一种名叫“大益茶”的茶叶。

于是,我赶快去研究了一下,仔仔细细地了解了炒“大益茶”的流程、升值空间和底层逻辑之后,我有种大梦初醒的感觉。

炒鞋?什么炒鞋?

和炒大益茶比起来,炒鞋就是个弟弟……

01

“炒”大益茶,到底有多疯狂?

大益茶,其实就是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普洱茶。

一开始,我去大益茶的天猫旗舰店看了一下,感觉虽然偶尔有高价茶,但整体价格也不算贵:

不过,后来我发现,真正用来“炒”的茶,都不是你能轻易买到的。

1)“炒茶”到底怎么玩?

要炒茶,第一步当然是购茶。

一般来说,购茶有三个渠道:大益茶的天猫旗舰店、官方 APP 「益友会」,以及线下茶商渠道。

和炒鞋一样,想拿到厂家直售的原价茶,是需要在天猫参加抽签摇号的。

像下面这款爆款茶「沧海」,发售量为 5000 提,但最终却有超过了 200w 用户参加抽签。

第二步,就是时刻关注茶叶的升值情况,在力求在价格最高的时候卖出。

那么,怎么看现在你手里这款茶的行情呢?

和股市一样,炒茶有自己专门的网站,还有小程序、App 。你想看升跌指数,可以有:

炒股常见的大盘指数、K 线,也有,看得人一愣一愣的:

像我们前面提到的那款“沧海”茶, 就可以在这里看到:

发售当天,市场价格就从 23800 元一路被炒到了 81000 元,峰值比原价足足翻了 3 倍多!

2)“炒大益茶”有多疯狂?

所以,这玩意到底有多赚,值得大家这么费心费力的跟进呢?

① 炒茶升值 2w 倍

接下来,我们以一款叫做「 88 青饼」的茶叶为例。

说实话,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是在打开页面的一瞬间还是把我吓得叫出了声(原谅没见过世面的我):

茶叶,居然可以买到 1500w 元!

这个价格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来帮大家计算一下:

1 件= 12 提 = 7 x 12 片 = 7 x 12 片 x 357 克 = 1500w 元

平均下来,现在「 88 青饼」这款茶, 1 g 就价值 500.2 元。

再给大家看一下现在黄金的价格,1 g 差不多 488 元:

1 g 茶叶比同重量的黄金还贵,换了我,宁可供起来都不会喝的。

如果你觉得上面的数据已经很惊人了,那你就错了。因为,如果从升值空间来算,这款茶叶比黄金划算 5000 倍:

如下图所示,如果你在 1988 年买入黄金,那么你的升值幅度是 1887 ÷ 436 ,大概是 4.32 倍:

但是, 88 青饼在 90 年代的时候,还只值 10 元一饼,也就是 0.025 元 1 g。

也就是说,如果当时购入这款茶饼,那现在升值幅度是 20008 倍!

老天鹅,这收益,倒卖毒品也赚不过它啊……

当然,上面是比较极端的例子。常见的、收益比较好的茶,一般是这样的,翻个 15 倍:

再“次”一点的,翻个 5 倍还是没问题的。

一般来说,炒茶圈的玩家都是 5 件、 10 件的囤。因此,只要你运气够好、流动资金够多,那么一次赚几百上千万都不是问题。

这么高的收益,怪不得炒普洱茶在经历了 2007 年的普洱茶泡沫、70% 的玩家都被套牢的惨状之后,还能“重新出发”,再次被炒的火热。

② 期货茶

还是说刚刚那款“沧海”。因为是“爆款茶”,再加上供货量很少,所以一时之间,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

在暴利的引诱下,很多人开始炒起了“期货茶”。

所谓期货茶,就是一些卖家自己还没货,就先放出风声,说自己能弄到茶,但是现在已经都定出去了;如果还有人想要的话,自己有渠道弄到。.但是,如果你想定,就得立即付全款,不能拖欠。

交钱后,我给你“开白条”,约定交付日期,到期交茶;交茶之前,你也可以自行进行二次买卖。

这样,卖家用一个装茶的纸箱就能唬住人,获得大量流动资金,于是连纸箱都成了抢手货。

巅峰时期,连一个装「沧海茶」的箱子,都能卖 5000 - 6000 元。

就这个蓝色纸盒,能买 5000 - 6000

可能你想问,这么不公平、一看就很容易被骗的局,怎么会有人去做呢?

还是马克思爷爷说得好:

为了 100% 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 300% 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上绞架的危险。

02

“炒茶”,为什么能这么火热?

说实话,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普洱茶不仅一点也不贵,甚至还不如绿茶、红茶等受欢迎。

但是,熟普洱的「树越老越香、茶越陈越香」特性,决定了它非常适合“炒”。

因此,从上世纪末开始,港台商人就将这股风气带进了全国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芳村。

甚至可以说,是芳村,或者说是芳村背后的资本成功“炒火”了普洱茶。

资本们的“炒茶”,大概是这样的流程:

第一步,人为制造「供需不平衡」。

选定一款有噱头、好炒作的茶,我们就暂时叫它「茶叶 A 」,然后投入大量资金,在市场上拍一批人收购这种茶,让它先变得供不应求起来。

第二步,人为制造「噱头」。

通过舆论的力量,把「茶叶 A 品质极好、将来会火」的概念宣传出去。根据产品的不同,这一步的手段也非常花里胡哨……

比如,通过一些专家,告诉目标用户茶叶 A 品质多好、营养价值多高,以及有多稀缺,非常值得收藏:

比如,通过一些精准的“炒茶圈”自媒体,告诉玩家们,茶叶 A 多有收藏价值:

再比如,做一些“天价拍卖”,引起大众的关注,占领用户心智:

2004 年卖出 4000 元/g 的“清宫普洱茶”;2007 年,深圳茶博会上的新茶“锦秀茶祖”卖出了 40 w,合约 800+ 元/g……

再再比如,搞一些非常轰动的仪式,比如什么「百年贡茶、回归普洱」,彩旗飘飘、锣鼓喧天、警车开道、直升机护送……

知名度上去以后,大家开始到处想买这种茶,但是因为上一步骤中资本的「囤货」,导致市面上的茶叶 A 很少。

由此,大家会直观认识到“这款茶真的很受市场欢迎”。

这一波操作,不仅能让喝茶的人认可茶叶的品质、自发买茶;

更重要的,是给了“炒茶玩家”们想象空间,让他们觉得让茶叶很受市场认可、有升值空间。

第三步,人为制造「暴涨假象」。

资本们先放出一小部分茶叶在市场上流通,再派自己人去“高价回收”;再放一小部分,再自己“高价回收”……

几轮下来,高额的利益让整个炒茶市场都陷入了狂热,玩家们被高昂的利益诱惑,纷纷开始投钱。

通过这种「左手倒右手」的方式,资本们进一步拉高了茶叶 A 的价格,同时也吸引更多的韭菜入局,接下来,就该收割了。

第四步,也是最后一步:有节奏的放出囤积的货源,躺着数钱。

这个时候,市场上的价格已经被炒到很高了。在不打破整体供需关系的情况下,把囤积的货物慢慢出手,就可以获得最大化利润。

总结下来,就是这样:

可能有老股民发现了,这些动作完全是股市的操作:先龙头股带动板块内其他股票上扬,再对敲拉高、自买自卖、缩量拉升。

当资本收割完毕,心满意足的撤退之时,就是“不舍得出手”的普通玩家们被割韭菜的时候 ——

没了资本运作,再加上供需关系逐渐平衡,市场会逐步恢复理性。

到时候,高价买进的茶叶 A ,价格只会逐渐跌落,哪还能找到人接盘呢?

只能低价出售,甚至全部砸在手里,只有损失惨重的份。

03

大益茶的收割,远不止“套牢”

除了被“套牢”,大益茶还有更多的方式让你乖乖掏钱,什么中间商跑路、原料真假掺半,还有“知识付费”……

1)卷钱跑路,维权困难

由于茶叶本身是一种农副产品,高价茶发展的时间又比较短,因此,虽然它的价格很高,但交易却和一般的农副产品一样“约定俗成”:

一般不会签合同,都是以商家的“诚信”做担保。

这很好理解,你去买一百斤小米,会和店家签一个严密的商业合同吗?

因此,很多涉资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交易,都只有一个转账记录,或者一张收据。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多人都是钱货两空。

去年,炒茶圈有一起轰动一时的「心叶茶轩案」,涉案资金 1 亿多元:

用投资普洱茶的时候,为了方便二次买卖赚差价,就一直把茶叶寄存在心叶茶轩的茶商手中,并约定了在 2020 年 1 月把货拿走。

但是,在到期收货时,却茶商被告知,因为自己的供货商卷了自己交的货款跑路了,因此无法“对单”(也就是对照单子交货),最后“货没到,钱退不了”。

图源水印

因为没有签订相关合同,所以只能算是「民事诉讼」,法院只能判决茶商必须还钱,无法将老板送进监狱。

这时候,只要茶商一口咬定自己没钱,法院也只能将他列入“老赖”名单,维权非常困难。

2)上游原料鱼龙混杂

炒茶的火热,也让普洱茶产业链上下游的交易变得极其火爆。

在很多茶叶市场上,买卖茶叶甚至都不用卸货,货在车上就可以进行数次转手。

因此,一些本身就在制茶行业的炒茶玩家,很容易被高涨的市场情绪煽动、贸然出手买茶原料,指望着大赚一笔,实则很容易被骗子们用低质量的茶骗个“血本无归”。

根据业内人士@老徐谈茶 爆料,他曾经和朋友在茶叶交易市场遭遇了「以次充好」的骗局:

花了 40w 买了 5 吨茶,本来想在市场里直接转手卖掉,就可以赚 3w。

但是,考虑到加工后,再卖给品牌做“贴牌产品”,利润可以直接翻 3、4 倍,他们就打算拿去茶厂加工。

谁知去了加工厂才发现,这些茶竟有一半是已经“报废”的茶!

最后只能认栽,勉强挑出一些合格品加工后出售的,才挽回了部分损失。

3)炒茶圈“知识付费”

乘着炒茶火热的东风,还有不少人开始搞起了“知识付费”。

以下面这个公众号为例,从去年微信开放付费阅读以来,这个账号就开始发布付费文章,基本篇篇都是很有噱头的内容:

目前,已经发了 200 篇左右的付费文章,售价在 8 - 98 元之间,购买人数从 30 到 100 人不等。

我们来把上面的数据取个保守值,按照平均收费 30 元,每篇有 50 人购买来看,光这一个账号就可以赚到 45w 左右。

而且,像这种账号有很多,还有更贵的。

像是下面这个账号,只有 8 篇付费文章,但是每一篇都是 100 人左右付费。按照 198 元/篇的售价,算下来至少已经赚了 16w 了……

虽然和炒茶收益相比不值一提,但是这些钱可是无风险、无投入的纯收益,已经足够我们这些普通人眼红了……

04

结语

其实,“炒大益茶”说白了,就是以茶为载体的「类金融炒作」。

它已经脱离了商品的「流通本质」,本质是一种赌局,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骗局”了。

当然,这种局也并不新鲜:

十八世纪的郁金香、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君子兰、九十年代的藏獒、2016 年左右的金钱龟……换汤不换药的套路,换汤不换药的“疯狂”。

金融作为一种客观的经济活动,本身是无罪的;真正有罪的,是利用金融损人利己的人。

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未来都能对「热炒」的东西保持理性和警惕。记住佟掌柜这句话:

幻境再美终是梦, 珍惜眼前始为真。

参考资料:

《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查尔斯·麦基

《为何股市总是如此疯狂》-韩和元

《三万炒到上百万,谁是普洱“金融茶”最后的接盘侠?》-红星新闻任江波

《一个茶饼卖12万!芳村十五年“疯狂” 炒茶史|| 深度》-无冕财经

《万字行业揭秘:普洱茶的炒作逻辑》-六月雪山

《君子兰、普洱茶、邮币卡、藏獒等泡沫的启示:要暴富,先研究泡沫》-复利魔方

你有什么知识或建议想告诉刚入坑茶圈的小白?

讲讲我自己步入茶行业以来遇到过的一些坑吧,避免踩雷。

我们有一款茶,都是收鲜叶按照我们的工艺要求加工的,分别在三个地方,其中就有勐海S茶厂加工点。这个点是一个老板A租S厂的。A老板租S厂的地方,很大的一个车间,晒棚都有上千平方,我去看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这个点(初制所)。

7月3号,我和A老板简单对了下账,差不多加工费已经付清,我们约定,7月4号一大早我就把所有的茶拉去精制厂压饼。7月3号晚上,A老板打电话和我说S厂不让拉茶,说是A没付清初制所的租金,他说实在是没办法,现金都买茶压在仓库,但他和S厂老板B谈好,先付5万就够了,问我先借5万给他。我听到这个,心中一万只草泥马奔过,但没办法,还是得和合伙人商量,谁叫我们等着要做茶呢。

7月4号,我和A一起到S厂去,我期望付完这5万赶快把茶拉走。A到S厂后,先和S厂的一个女主管进办公室商量去,后来又叫上S厂的Z老总,十几分钟吧,A来跟我说,S厂还是不让拉茶,让把款全部付清。我也没办法,只能先让车回去,再去和z总商量。

我说这些茶是我委托加工的,你和A的事情,我根本就不清楚,要不春天做的茶我早就拉走了,放这是觉得这个初制所的环境好,茶需要先散散水气。现在我的生产计划已经定了,出了这个事情,和我其实没关系,但我还是同意借5万给A,请让我把茶拉走。我讲了各种他们之间扯皮其实和我没关系,我是躺着中枪的。Z总就是一句话,A付完钱就可以拉茶,你和我也没关系,不需要多说。

上午我只得先回去。下午我又和我的合伙人一块去先找A,让他想办法,A态度还是很好,但就是没钱付给S厂,我们只得再找S厂去商量,看能不能我们出5万先拉走一半的茶,给我们先应急交货。Z总上午还非常客气,下午态度就非常硬,也不愿意多说,就说他已经让步很多给A,A多次承诺都不兑现,他没办法,他认为这些茶是A的,和我们没关系,就是不让拉。我那个憋屈啊,一万只草泥马跑过去又跑回来折腾了几十次。

后面我没有办法,但还是要快速处理,生产已经计划好了,只好借全部的款让A付了S厂的租金,才拉到茶。

A和Z谁对谁错对我来说没有意义,我自问没明显过错,错的只是在错误的时间选择在A租S厂的初制所加工。A不按约定付款,肯定错,S厂在明知全部是我的茶但就是扣住不让拉。我妥协愿意出5万借给A拉走一半茶叶都拒绝,而且态度强硬,我觉得似乎不是那么的对吧。

再说买茶(原料)。我们之前都是买同行的做好的大货为多,从鲜叶做起只是今年开始的。买大货的时候一般是先取样,同行送过来的或者自己去同行处找来的,我们根据样品来决定是否可用,后月第一款和第二款众筹茶都是从上百种样中选出来的,我们根据口感的需求从样品茶中就开始选择、拼配,先排除不合格的样品(有农残、树龄和区域不对的),再排除用不进去(不适合拼配我们这款茶的),最后就是多种拼配方案对比来确定用料的比例,再来确定是否购买、购买多少数量。两款茶我们都是6个人参与,第一款耗时23天,第二款耗时12天,在取样之前我们都是要明确告诉茶农需要给我们保留多久的,要不中途给卖掉了,不是耽误事么。

后月前两次众筹茶由于我们人多,都是经验老到的人参与,所以没有出什么问题。

有次样品觉得满意,要了。去拉茶的时候,样品是白显金毫的,大货茶是黑无光泽的,我当时都懵了,幸好我一袋一袋要求验货,卖茶给我的一直说就是一样的东西,由于农产品会有些误差但基本是一样的,我都想骂人,这能是一样的东西么,后来没办法,只有空车回去。要是让他送货来我的仓库就需要扯皮了。

还有次是要买大户寨的古树茶,只是几十公斤,量小就犯不着下茶山,有茶商送来个茶样,去对比我之前的茶,完全符合,价格也不贵,要了。当面谈好,付完款给茶商,他安排人发到我店里;几天就收到货,首先外观我觉得就有差异,但不是太大,开汤对样品一起喝,口感完全不一样;没办法,只有把卖茶给我的这个茶商叫来,当面对比冲泡,他硬说是一样的东西,我没办法,就说这批茶我现在不买了,退货总可以吧,运费算我的;这哥们来了句退可以啊,但我现在没钱退给你。钱给他用掉了,等他有钱再补给我。

我那个气啊,但又能怎么样?只有自己处理,后来一个朋友要了,总共不到一万的茶处理价卖了三千多,亏了一半还多。

那怎么样可以规避呢?把我现在的经验共享下,不一定对,抛砖引玉,希望大家不吝指教。

首先找对人。

茶圈子不大,首先多问问,卖茶方这个人靠不靠谱,多问几个人,实在不行发微博微信朋友圈,总能打听到。现在人说好不说坏,如果靠谱的,知道的就会直接说放心交易,如果是不靠谱的,一般就会说你小心点见茶再付款,除非和你特别熟的才会说此人不靠谱。

再把流程搞对。

第一样品要抓对。去卖茶的仓库,从茶大货中多个袋子(纸箱)取样,袋子上下都要取样;取样之前确定是不是匀过堆,匀堆好的茶只需要打开袋子看看是不是一样的茶,不需要多个袋子抓样;如果没有匀堆的茶,就需要多个袋子多个位置取样,每个位置抓一把,找个大簸箕,把取的样都摊在上面,先看看这些样对不对,如果茶不太多,就可以并拢匀在一起,大货匀堆的味道和样品就差不多,如果取的样品一个和一个差别很大,这个茶最好放弃,不值得浪费时间。

第二交易流程要对。最好有个合同,约定根据双方确定的样品,什么价格多少数量,约定拉到自己的仓库验完货再付款,然后就简单了,茶到仓库,多拆几袋(箱)验货,我一般是少量比如只有十来袋茶全部验货,量大的茶叶要拆开至少三分之一,把拆开验货的茶匀好,和样品一起泡,验完货对版重量也足就可以付款了。

有人问,如何确定样是对呢?

这个问题问的好,你要买易武弯弓的古树茶,人家给了你一个易武其他地方的古树茶样,也好喝,大货到了,也对版,后面发现茶不对,这就是样没找对。我找样一般都是去茶农家喝喝茶再要点样,特别贵或者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就需要自己收鲜叶做样。如果没这条件,就买别人的茶,多买几家,样品费不要心疼,这个时候是小钱,茶买进来那个才是大钱,喝懂后,再对比样品,就知道样品对不对了。

茶路漫漫,坑很多,希望行业中茶企、从业人员各自自律,愿坑少些,内耗就会少,可能这就是希望所在。

此篇回答出自我纸上谈茶系列文章,不对消费者,仅对同行从业人员或想投身茶行业的伙伴经验分享。

——本文来自吕建锋,感谢作者付出。

找到约3,081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7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