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陕西白茶

找到约1,000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张建成:陕西白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措施

《陕茶大家谈》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阖家团聚,欢度春节之际,陕茶网特开设2022《陕茶大家谈》专栏,邀请陕西省茶叶流通协会部分专家委员就陕西茶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发表观点,使广大茶行业从业者和茶文化爱好者在欢度春节的同时,听取专家意见,了解行业情况,把握发展趋势,设计新年规划。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陕西省茶叶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建成。

专家介绍

张建成,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茶叶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陕西白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措施

陕西是我国古老的茶区之一,种茶历史悠久,茶树生长主要分布在陕西南部北纬33度的秦巴山区、汉江流域。这里是中国南北气候的结合部,海拔高度在800-3000米之间,四季雨季充沛,气候温和,茶叶生长期较长,成品茶素以色绿、香高、味浓、耐冲泡为特色,而且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改革开放以来,陕南地区充分发挥当地茶叶资源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地域特色经济,大力发展茶产业,茶园面积不断扩大,成品茶年产量稳步增长,茶叶质量不断提高,陕西茶业如雨后春笋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十多年,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推动下,陕西茶业发展较快,标准化茶园建设稳步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不断发掘并得到保护,茶叶标准化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茶叶产品种类也从传统的主导产品绿茶逐步发展为绿茶、红茶、黑茶、白茶等,陕西茶业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陕西白茶生产历史久远,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清代《紫阳县志》载“白茶至贵,清明时摘之,名曰芽茶。”2003年陕西省档案局公布的清代贡茶信票显示,早在清光绪三年紫阳的贡茶中就有白茶。陕西白茶的生产,具有优质的鲜叶原料资源优势、良好的茶产业链和产业发展基础。2012年,我省安康闽秦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始研制试产陕西白茶,研制的白茶产品有散白茶和紧压白茶两类。从2016开始,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推动下,在陕西白茶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省部分茶叶企业经过市场调研分析和加工技术学习后,陆续开始了陕西白茶的研制和生产,同时也推动了陕西白茶产业的不断发展,打造出一批品质优良、具有一定市场知名度的陕西白茶品牌。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产量持续增长。据统计, 2021年陕西茶园种植面积298万亩,茶叶生产加工企业1078个。其中陕西白茶生产企业:2012年1家,2014年2家,2016年3家,2017年5家,2021年20余家;陕西白茶年产量:2012年年产1吨,2014年约8吨、2016年10余吨,2018年年产97吨,2019年年产陕西白茶188吨、2020年554吨,2021年678吨。

(二)产品种类不断发展。目前,陕西白茶产品种类有散白茶、紧压白茶,另外还有调味散白茶、调味紧压白茶、金花白茶等。(三)产品采标不断推进。目前,陕西白茶产品执行标准多数为企业标准和陕西地方标准《紫阳富硒茶生产 第6部分:白茶质量等级》(DB61/ 307.6-2021)、团体标准《紫阳白茶》(T/ZYCY3-2021),国家标准《白茶》(GB/T22291-2017)和《紧压白茶》(GB/T31751-2015)也有部分企业采用,但仅限于贡眉和寿眉白茶。(四)加工工艺技术条件不断改善。目前,陕西白茶生产企业在加工工艺上大多数都采用自然萎凋、日光萎凋与加温萎凋交替进行的复合萎凋工艺;紧压白茶的压制大多数都采用自动化蒸压专用设备,加工环境设施基本满足清洁化生产的要求。(五)产品质量逐年提高。随着政府部门逐年对产品质量监管力度的加大、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高度关注、企业质量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技术工艺的不断改进,陕西白茶产品质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也涌现出不少高质量的产品和知名品牌。

(六)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初显成效。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安康闽秦茶业公司、西乡白岩茶业公司、康硒天茗茶业公司、西乡鹏翔茶业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陕西白茶加工企业队伍不断壮大,白茶加工企业之间形成了传帮带的良性发展态势,有效带动了陕西白茶产业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产业发展缓慢。陕西白茶茶业的发展,对丰富陕茶种类,提高茶园单产,增加茶农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安康、汉中、商洛三个茶叶产区地方政府对陕西白茶产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但在陕西白茶产业发展上区域之间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尽管国家颁布了《白茶加工技术规范》(GB/T32743-2016),但有些企业在加工技术方面还存在技术不够过关的问题,从而造成产品质量不够稳定。又由于不同企业产品标准中技术指标的差异,造成了市场上标称同一等级的茶叶,其产品质量却明显不同的问题。(三)对茶园发展的引导作用有待不断加强。有的茶企对白茶的加工工艺技术不够掌握、加工技术不够成熟,存在生产技术难题;有的企业对陕西白茶的市场前景缺乏深刻分析,存在生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这些问题还需茶叶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等不断加强指导和引导。

(四)宣传力度有待不断加大。由于陕西白茶产业起步较晚,陕西白茶的市场份额和知名度较低,再加上南方产茶大省传统白茶的市场占有份额较大,白茶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对陕西白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压力和影响,所以,加大陕西白茶宣传力度,对提高陕西白茶知名度,促进陕西白茶产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三、发展措施

(一)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快陕西白茶产业发展。要进一步以增强茶叶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茶园单产、增加茶农收入、发展地方经济为目标,以陕西茶叶优质资源为依托,进一步明确陕西白茶产业发展思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壮大陕西白茶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推动陕西白茶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二)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升产品质量。茶叶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合作社,要加大技术培训和技术帮扶力度,不断提高白茶加工企业的加工技术,强化企业技术质量管理,并发挥教学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帮扶企业加工技术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把陕西白茶产业做大做强。(三)加快陕西白茶标准体系建设,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陕西白茶生产企业,多数都有自己的白茶企业标准,2021年紫阳县茶产业发展中心、紫阳县茶业协会联合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陕西省园艺技术工作站等单位,制定了陕西地方标准《紫阳富硒茶生产 第六部分:白茶质量等级》(DB61/ 307.6-2021)、团体标准《紫阳白茶》(T/ZYCY3-2021),对紫阳县域白茶产业的发展和白茶质量提升将发挥重要的标准引领作用,其它茶叶产区的白茶标准体系建设还有待于不断加强。

(四)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陕茶影响。在不断加大各级政府支持力度的基础上,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围绕陕西白茶产业快速发展,创新发展理念,多措并举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通过召开茶业博览会、推介会、茶文化活动、茶园观光等活动,大力宣传陕西白茶,促进陕西白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来源:陕茶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陕西白茶论坛成功举办,现在是低位买入陕西白茶的好时机

茶以悦己,茶以贵人。

白茶的历史悠久。

可以说,在六大茶类里最为悠久。一般认为,可以上溯到神农,人类利用茶的最早时期。和很多食材保鲜的方式一样,自然晒干可以延长食品保存时间。茶作为一种食品,这个解释很合理。但是,我反对一说现代白茶,必然要追溯上古时期这种语法。同样,有人一说现代抹茶,必追溯到唐宋和日本茶茶道。表面看是对历史的照应,但其实这种语法并不高明,是一种文化上的“刻舟求剑”现象。时移世易,沧海桑田,场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这种语法并不是一种文化上的传承,而是一种守旧。

陕西白茶,指用白茶工艺加工的茶,茶叶品种包括本地群体种,也包括引进的无性系品种。陕西做工艺白茶也有几年了,如西乡的白岩白茶,宁强的老陕白茶,但量都不大。正经做,大量做,基本有些规模,产品有体系,推广有系统,要数今天发布的鹏翔白茶了。

目前,白茶虽然在全国六大茶类消费占比中是个位数字,百分之二不到,但谁都能看出来白茶是个吃香的茶类。除过传统的福鼎白茶外,很快就会“全国山河一片白”,这个趋势不会出乎意料。如同“无茶不发花”一样,技术不再会是茶叶生产的瓶颈,市场需求将指导一切。白茶的滥觞估计比茯茶还要快一步。

生产方对白茶需求很现实,因为白茶可以存放。“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认识已经深入人心。这句话都可以被推为如今茶文化的几个黄金铁律。这种说法已经坚固到了没有办法摧毁的地步,现代消费理念进入不了。中间市场对白茶的需求和黑茶一样,也很现实,同样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减轻了仓储折腾的压力,并伴有某种增值空间。都说这个社会是由懒人推动的,这是大家对“懒”的共同需求。生产方和中间市场都在白茶和黑茶上找到了共同的价值观。那么,消费者的需求也是这样吗?后面再说。

陕茶是个独立的市场。

虽然这些年陕茶发展也很迅猛。但距离中国茶的第一阵营还是有些差距。目前,全省茶园面积251万亩,茶园面积全国第八,茶叶产量全国第十,茶叶产值全国第七。基本每种茶类的发展前面都有拦路虎。陕西绿茶品质最优,汉中仙毫的成绩最好,全国第17位,紫阳富硒茶地位最后,前面还有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等“十大名茶”的拦路虎。以陕西红茶而言,品质很好,但发展前面还有传统的十大红茶,如祁红,滇红,正山小种等,也不好突围。相比而言,泾阳茯茶和白茶前面的拦路虎最少,只有一个,前者是安化黑茶,所幸现在也已找到突破的路径,后者的拦路虎就是福鼎白茶,目前突围的方法还在实践之中。所以在谈到陕茶的销售方法时,我不太主张把陕茶和其它茶横向对比冲泡,以这种方法去卖茶,要卖出个好成绩,基本没有出路。所以,包括用福鼎白茶和陕西白茶对比冲泡的方法去推销陕西白茶,这是一条笨路。陕茶有自己的消费场景,推广应该有自己的路径。

我的专业是读陕茶。这几年是陕茶发展的黄金时期,发展速度很快,效果很好。业界也公认,目前是中国茶,包括陕西茶,在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发展好时期。一方面,由于一带一路和多次茶事外交,在世界范围内唱响了中国茶,具象化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形象。陕西是受益的。另一方面,由于地缘政治的契机,陕西的发展备受瞩目,陕茶也被多次带入国际场景。另一方面,一江春水向流京津,陕南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贡献了70%的水源,陕西在京津地区的影响力日益提升,拉动了陕西形象和陕茶的消费。所以,有一句话很重要,陕茶就是陕西生态改善的产品和符号。同时,一个必须要注意到的变化是,陕茶新增的消费人群,不是“为茶找茶”的茶油子,这样他们很难找到喝到陕茶。而是因为陕西的变化而关注陕西的发展,从而消费陕茶的,这是一个新的人群。这个人群非常好,对价格不敏感,对品质不挑剔,没有明确的偏好,但是,对品牌敏感。但中国茶品种太多,茶品牌太多,的确不好选。品牌识别是目前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茶贵人“讲好陕茶故事””的根本就是在于“陕茶的品牌识别系统”,这是我们工作的重心。茶叶是消费陕西的一个路径,为什么茶优于苹果,茶优于文物,这是茶的特殊之处,请看这段视频。

为了用数字说明这个变化,所以我们推出了“陕茶研究院”这个机构,正好今天有一个产品推出,改革开放40年“茶眼看陕西”陕茶人物专题片的公益宣传,今天是它的第一次在媒体亮相的日子。

陕西白茶就是在这种场景下诞生的。

这个场景和神农尝百草时期已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研究现代白茶的发展历史,你就会发现,最早的白茶兴起,正是铁观音受农残困扰没落之始。因为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感性的认知到,加工过程越短的农产品应该是更安全的,白茶的兴起迎合了这种认知。手工崇拜,原生态崇拜,自然崇拜,这种朴素的思想如今仍然在影响和制约着农产品行业包括茶行业的发展。如果以这种思路延伸,陕西白茶就是陕西生态最直白的呈现,直白到了只用风和阳光。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存放。

综合而言,陕西白茶的特点非常鲜明,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陕南白茶的品质得益于陕南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政策保障下的生态保护,在全国茶产区找不到第二个范例,区别于任何的自然保护区。

其次,陕南茶园地处高纬度,高海拔,茶芽孕育期较南方明显增长,茶叶内含物丰富,富含锌硒。对于白茶来说,这是得天独厚的条件。

第三,陕南地处中国茶叶产区的北缘,昼夜温差大,奠定了了陕南白茶滋味“甜”的特质。

第四,陕南绿茶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设备配套、工艺标准等在全国基本都是一流的。这决定了陕西白茶产业的起点,和工艺水准。

第五、陕西白茶目前尚没被充分认识,正是买入的大好机会。

目前,陕西白茶是中国白茶市场的“小清新”。所谓“小清新”的市场定位,一定具备这几个特点,一是短期内产量有天花板,二是市场价格处于中国白茶的中等偏上价位,意味着中间商的利润空间有保证,三是品牌调性干净。福鼎白茶2017年的产量2.4万吨,鹏翔白茶今年的生产量是10吨,你还用愁卖不了吗,卖不到一个高价位吗?所以今天的经销商来对了!认识不到这三点,对陕西白茶产业运营的任何一方面都是损失。

在这次陕西白茶论坛上,我提出了陕茶的“挤一挤蹭一蹭”热身口号。以陕茶这点数量,根本不愁卖,挤点铁观音的市场,挤点普洱的市场,在办公室场景深挖一下,无论对陕西白茶还是任何一家陕西茶企,都是可行的市场增长空间。

讲好陕茶故事,是为了讲好陕西故事;讲好陕西故事,也就讲好了陕茶故事。这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本文作者:奚斌锋。陕茶研究院创始人,陕茶产业联盟联合发起人,茶贵人出品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杯口茶汤,生态为基;大鹏高飞,始于翠山。《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

鹏翔茶业举办“陕西白茶论坛”

2018年12月25日,以“革新·共赢”为主题的陕西白茶产业发展论坛在西安举办。和君集团高级合伙人、茶产业事业部总经理蒋同,中国茶业学会理事、研究员巨海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余有本,西安新华书店、阅茶人创始人孟华,凡赫润德茶品牌创始人韩武,《茶贵人》、陕茶产业联盟联合创始人奚斌峰等知名茶业专家和茶人出席了论坛。



论坛中,蒋同围绕“中国白茶的现状与未来”,阐述了全国白茶产业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规律,现场剖析了陕西白茶,尤其是我省陕南区域白茶产业的发展愿景和今后的市场规划。他高度评价了以“鹏翔茶业”为主导,依托优势资源全面发展白茶产业所付出的努力,也对陕西白茶充满了信心。



陕西鹏翔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段成鹏在论坛中,详细解读了陕西白茶的历史溯源。他讲到,自从决定尝试制作白茶的想法后,专门抽出时间,耗费了很多精力,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古典文献资料,追溯出神农氏在秦岭山区尝遍百草的记载,并从众多的文献中整理出了陕西白茶的历史文化资料,为发展陕西白茶提供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他讲到,正因为有了白茶的历史文化,让我对发展白茶产业有了更大的积极性!



为了全面发展陕西白茶产业,寻找出陕西白茶发展的痛点,集中资源和优势,快速把陕西白茶引爆茶业市场,蒋同、巨海林、余有本、孟华、韩武、奚斌峰等茶产业专家以“圆桌论坛”形式,进行了头脑风暴,针对陕西白茶产业中的痛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擦出了很多发展白茶路途中的火花,也为陕西白茶今后的走向指明了一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路线。



找到约989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