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如何做好茶叶机械化

找到约213条结果 (用时 0.017 秒)

“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茶界院士来支招——刘仲华院士:中国好茶可以影响世界

  4月30日上午,第二届绿茶大会在嵊州越剧小镇隆重举行。适时举办第二届绿茶大会,共商国际绿茶发展战略,对全球茶业共度时艰,绿茶发展继往开来,具有重大时代意义。

  在上午举行的国际绿茶发展共识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作了《我国茶叶进出口现状及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专题演讲。

  刘仲华院士从世界茶叶产销概况、中国茶叶产业现状、中国茶叶进出口现状、主要进口国的茶叶消费与产品概况、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五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他提到,2009年,我国茶叶产量135万吨,茶叶出口量为30.3万吨;2018年,我国茶叶产量261.6万吨,茶叶出口量为36.5万吨。我国茶叶出口数量连续10年稳中有进,但增长幅度不大。据中国海关数据,2019年1-12月,中国茶叶出口量总计为36.66万吨,同比增加0.18万吨,同比增长0.50%;出口额累计为20.20亿美元,同比增加2.42亿美元,同比增长13.60%;出口均价为5.51美元/千克,同比上涨0.64美元/千克,涨幅13.04%。其中我国茶叶出口量前5位的省份:浙江,安徽,湖南,福建和湖北。

  报告指出从出口茶叶分类来看,2019年全年,中国绿茶出口量为30.39万吨,占总出口量比重为82.9%;红茶出口量为3.52万吨,占总出口量比重为9.6%;乌龙茶出口量为1.81万吨,占总出口量比重为4.9%;花茶出口量为6490吨,占总出口量比重为1.8%;普洱茶出口量为2786吨,占总出口量比重为0.8%。按汇率1:7换算,2019年茶叶出口额累计约为141.4亿元人民币,占国内茶叶产值4.7%(按2019年3000亿的总量来算)。而且,出口茶叶约为每斤19.3元,多为晚春茶和夏秋茶。

  总的来看,我国有60%的世界茶园面积,接近50%的全球产量,20%的国际贸易占比。国际贸易占比提升速度缓慢。

  从中国茶叶产业现状来看,2019年我国茶园面积增长到4597.9万亩,茶叶总产量增长到279万吨,绿茶产量增长5万多吨。所以说,六大茶类的结构比重绿茶是中国茶永远的主板。

  最后刘仲华院士对提高我国茶叶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战略路径提供了经验与借鉴。即从欠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从绿茶绝对主导向多茶类拓展;从低档茶向中高档茶拓展;从散装茶向小包装品牌茶转移;从传统茶向精深加工茶拓展以及突破质量安全瓶颈;突破成本竞争压力;创新符合消费需求的新产品;应对产茶国规模化进入中国市场;科技创新、文化传播去影响消费国生活方式;营销模式突围(跨境电商、体验式消费)。

  会后,本刊又对刘仲华院士进行了专访,就近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因茶致富,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以及如何做大做强绿茶产业、疫情之下茶产业的如何自救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疫情之下的中国茶的出口令人担忧,在平常,这个时候会有很多国际商人走进嵊州、走进浙江来订购一年的绿茶,今年形式严峻、情况特殊,刘仲华院士就此给出了两个途径。第一个途径,通过中国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借助互联网平台、跨境电商,将浙江茶、嵊州茶,通过网上的交易传播出去。另外,出口不单单在生产期间,在未来新冠疫情完全被控制住之后,我们的茶叶还可以再进一步持续地进行国际贸易,在这一个节点上,我们要做好品质保障,加工技术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面对疫情后的国际市场,商家重新来到产区进行产销对接,弥补在疫情期间所带来的损失。刘仲华院士总体认为,困难是暂时的,只要把产品质量做好,把新型的国际贸易方式用好,茶叶出口一定有好的未来。

  其次,通过行业组织、企业家、科学家和政府部门的协同与联动,进一步提升嵊州、浙江绿茶出口的竞争力,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同时在全球疫情严峻的背景下,进行出口产品品类创新,形成新的增长点,这是今天的会议要达成的共识。想站在国际的视野,站在全国的高度,如何做好茶叶出口的文章,实现中国茶叶出口的数量、金额、效益的快速提升,一定要有思路上的突破,要有技术上的途径,要有产品的创新,也有贸易方式的转变。

  对于习主席在陕西考察调研时讲到“因茶致富,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对于茶产业在未来要如何做好?刘仲华院士认为,茶产业是经济效益比较好的行业,因为在经济类作物中也好,还是跟大田作物相比也好,茶的产品属性特殊,经济价值是比较高的。它比某些经济作物的耐储藏性好及其本身的经济价值高,这双重属性的交互作用,使得茶产业成为当今贫困地区,只要是有种茶的地方,都会作为精准扶贫的第一产业。比如说,武陵山片区、大别山区,秦巴山区,这些都是贫困地区,特困地区因为有了茶产业,农民增收致富,企业增效,国家财政增税,形成了良性的发展趋势。所以习总书记不但到了发达地区的浙江安吉,也到了欠发达地区的秦巴山区,都是考察茶产业,说明茶产业不但在贫困地区有脱贫致富的功能,在经济发达地区把茶的经济属性、文化属性、社会属性、健康属性融为一体。所以说,习总书记既是人民领袖,同时也是我们茶的形象代言人。他在时时刻刻关心农民,关心茶农,关心“茶”这一张文化名片如何能够传递中国信息。


  据茗边观察,中国茶产业,特别是以名优茶为主的内销茶持续30多年的旺销热销,但是在国外的市场里,中国茶叶出口虽然是以绿茶为主的、占据了世界的主导地位,尽管我们看到绿茶的价格是有所提高,但是与国内名优茶的效益相比是比较低的,如今外贸出口又呈边缘化的状态。

  对此,刘仲华院士立足全球视野,破题中国绿茶如何重振辉煌。刘仲华院士认为,中国一定要高举绿茶出口的大旗。不仅仅是因为绿茶在中国六大茶类中的主板地位,一直以来绿茶占据着中国茶叶出口的绝对主板和核心地位,但是,这一二十年来,我们越来越感到很困惑的是出口数量没有大的跨越,出口金额除开外汇比价,它的绝对增长是不高的。解决中国绿茶出口困局的重要途径,就是要突破当今中国名优绿茶的采制纯手工或者手工为主体的被动局面。茶叶出口除了解决质量安全问题以外,核心是要解决成本问题。我们要通过机械化采摘、机械化加工、机械化精制来实现高品质、标准化、规模化的出口绿茶生产,同时要把中国内销绿茶也实行机械化采摘与机械化加工,使内销和外销市场的绿茶产品实现无缝对接。换句话讲,机械化采制的高端绿茶销售到国内,机械化采制的中档绿茶或者中高档绿茶,完全可以走进国际市场,就像80年代的9371眉茶和3505珠茶,它们的价格和今天的价格相比起来,相当于今天的出口绿茶可以卖到人民币100~200块钱一公斤。这种情况下,如果出口规模大、效益就很好,出口茶的空间也就来了,国外的朋友也可以喝到中国的好绿茶。

  刘仲华院士坚信,只要我们改变生产方式,改变产品结构,真正用机械化、自动化去实现成本的控制和标准化,把质量安全这个屏障彻底打破,中国好茶完全可以影响世界。

  作者:张凌锋

  来源:茗边

如何以“茶科技”赋能“茶产业”?听听他们怎么说

21日,在中国(南平)茶科学家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茶科技赋能茶产业”主题作主旨演讲。本刊以专访和发言摘登方式刊发专家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揭示武夷茶“健康密码”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

“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岩骨花香’,为无数国内外消费者所青睐,也包括我。”21日,研究武夷岩茶多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接受记者采访时,流露出对武夷岩茶的喜爱。

刘仲华说,武夷岩茶的主要“代表”有大红袍、肉桂、水仙,这几种茶,在感官品质上表现出特征差异,在香气和滋味物质的化学组成上也存在差异。“研究发现,武夷岩茶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控制体重、调节免疫功能、延缓衰老等健康功效,支撑着消费者购买武夷岩茶的信心,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爱上武夷岩茶。”刘仲华表示。

刘仲华认为,作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的先行区,南平市依托茶科技与茶文化协力驱动,让武夷岩茶公共品牌价值持续提升,应该持续发挥生态优势,做好茶叶深加工文章,讲好茶文化故事,不断延长产业链、融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持续提升武夷茶的品牌影响力。他建议,通过科技创新,采用栽培技术改良、品种优选等方式做好茶树种质提纯复壮,优化改进茶树品种布局,将茶叶品质做到极致;推进茶叶加工技术创新,让茶味“出色生香”到极致;大力发展茶叶深加工,充分利用夏秋茶资源,提取、分离、纯化其中的有效组分,进一步促进茶产业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开发茶健康食品、功能饮料,茶化妆品、保健品等产品,实现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

在刘仲华看来,茶产业可以通过业态创新,依靠武夷山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实现茶产业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把茶、旅、文化、康养融为一体,把高质量茶旅融合打造为我市三茶统筹发展的新名片。可以通过营销创新,培育龙头企业集群,激发经营主体的市场活力、创新力、创造力,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茶产业集聚,探索延伸茶产业链和商业链,激活潜力市场,合力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

进一步擦亮“武夷红茶”金字招牌

——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江用文

“中国是世界红茶的发源地,武夷山是中国红茶的发源地。武夷红茶是我国红茶发展新阶段的引领者。”2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江用文面对记者提问,一语道破“武夷红茶”当前的位置。

江用文介绍,2005年至今,各地生产的红茶从主要用于出口转为内销,红茶产量不断增长,产区不断扩大,红茶在国内茶市场的占比逐步提高,红茶进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以武夷红茶为代表的中国红茶,在出口贸易上,逐渐由‘卖原料’变为‘卖品牌’。”

江用文表示,做大做强南平红茶产业,关键在于文化、科技引领。要增强文化自信,突出“醇、鲜、香”等特质,主动建立武夷红茶品质评价的“中国标准”,用“中国标准”引导国内外消费者品鉴中国红茶,唱响中国红茶“好声音”。要着力优化武夷红茶的品质特色,在“色、香、味、形”等方面同其他产地的红茶进一步区分。要加强武夷红茶科技创新,聚力开发更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以市场需求、产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实现红茶加工“绿色化、省力化、精准化”,探索红茶品质特征成分的调控机理,发展智能化加工技术和特色风味定向加工技术,以关键品质成分为调控靶标,探明特色红茶对原料的要求、关键品质的调控因子,揭示红茶加工过程中相关品质成分形成的代谢路径。

江用文认为,南平要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做好“三茶”统筹,在充分利用积累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基础上,整合产品现有优势,挖掘、保护好茶文化资源,引导企业抱团发展,维护好武夷红茶的声誉,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实现一产“接二连三”,推进武夷红茶等生态产品供给方与需求方、资源方与投资方高效对接,进一步擦亮“武夷红茶”金字招牌。

南平茶叶该如何“跨界”?

——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团队首席、研究员尹军峰

“闽北茶叶非常适合往新式茶饮、茶食品产业的发展。”5月2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团队首席、研究员尹军峰接受记者采访时,对闽北茶业现状提出了一些发展新思路。

这几年,中国茶产业高速发展过程中,茶产品一直在突破传统思维,不再只是杯热饮,而是体现产业跨界融合发展趋势。尹军峰介绍,目前茶叶有三类产品在食品产业中异军突起,一是工业化液态茶饮料,如瓶装冰红茶、绿茶等;二是茶食品,茶叶糕点、茶叶蜜饯、茶调料等;三是新式茶饮品,奶茶、喜茶等。

“中国茶饮料、茶食品的原料需求量非常大,仅几年时间就已经做到了30至40万吨的体量,其中有一大半与红茶、乌龙茶、白茶有关。”尹军峰认为,南平茶叶资源特色优势显著,环境优越,茶叶品质好、知名度高,茶叶种类多,有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因此,南平在茶产品原料市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该如何“跨界”?他建议,一是打造茶饮料、茶食品原料基地,二是开发南平地域特色的茶食品、新式茶饮。

武夷山周边区域茶叶因种种原因价格不高,产值不均衡,尹军峰却认为这恰恰是优势,他解释:“新式茶饮、茶食品与传统加工技艺不同,所以对原料要求也不同。它要求的是多品种、有特色,又要具有规模,且价格不能太高,南平中低端茶叶资源十分契合这方面需求。”

尹军峰说,与一些南平企业接触过,但这些企业在开发新式茶饮、茶食品方面做得还不够。他建议:“要挖掘有南平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与本地特色茶、水果、食物、水等资源真正融合起来创新。同时在产品包装设计上下功夫,通过武夷山丰富的旅游资源,让消费者、旅游者带出去,宣传出去。”

尹军峰相信,南平只要将充分利用好丰富的茶资源,通过原料市场和新式茶饮、茶食品产业的打造,并与南平传统优势茶产业强强结合,一定可以让南平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让机器进茶园提高作业效率

——访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宋志禹

“我们最缺的是什么?没有人来操作机器。”5月21日,宋志禹接受采访时,一语点出了南平茶叶生产过程中的痛点。他说,“不管我们开发的机械多科技、多轻便,价格多么低,机械永远需要人来操作。”

宋志禹是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茶园生产管理机械化岗位科学家,他从事茶园机械化研究多年,很多机械装备都在武夷山茶园里做实验,提高了茶叶生产效率,为茶农茶企节约了成本。但茶叶生产过程中,不少茶园不通路,机器进不去。

他建议,建设机械化作业标准茶园,改造机耕道,让机器进茶园,提高茶园作业效率,可以缓解闽北茶区“茶园多,劳动力少”问题。如果有条件,茶园建设标准,就高不低,求精不多,一台中大型机械可以顶十几二十个人。

茶叶采摘一直是茶企茶农最关心的,在他看来,茶叶从树上摘下来,加工后卖出去才是钱,否则茶叶就是树叶。他提出可以采用统收式大工程采茶机采茶,需在冬季前修剪一次茶树,虽然影响来年产量,却可以提高采茶效率。宋志禹了解到,今年武夷山部分茶企已经转变思想,利用茶园机械化采茶,缓解了“用工荒”难题。

“茶叶生产缺人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老龄化,年轻人不愿从事田间管理工作,后继无人。”宋志禹认为,如何提高待遇、改善作业环境,吸引青壮劳动力回归才是根本。下一步,他们也将把茶园机械化研究往无人化、少人化方面发力,进一步缓解茶园用工难问题。

专家学者发言摘登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赵春江:

数字化技术可以运用在茶叶生产的多个方面,为茶企茶农提供便捷服务。比如茶园智能监测,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信息化、云服务等核心技术,对茶园的气候环境、土壤环境监测、病虫草害等进行实时监测并上传云端。茶园管理者不必到现场,凭借一部电脑或者手机,就可以精准了解茶园情况,一旦发生病虫害,通过样本库数据比对,平台还可以识别病虫害,及时预警、推送解决方案。

在茶品质监测中,茶鲜叶中的茶多酚、氨基酸及咖啡碱等主要生化成分是茶叶品质、风味及营养价值主要决定因素。传统鉴定茶叶品质的方法主要有感官评定法和化学分析法,有主观性强、准确性低、费时费力等缺点,所以研究高效、无损地测量茶叶中有机物含量,进而鉴定茶叶品质的新方法十分必要。

此外,数字化技术还可以运用在数字茶园水肥管理、加工联合数字化管理、数字茶仓储、基于区块链的茶质量溯源、市场数字化销售与分析等方面。

浙江大学茶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岳飞:

科技创新,茶有未来。随着茶精深加工技术的不断提升,围绕儿茶素、生物碱、氨基酸、芳香物质、皂苷……利用茶叶中的特征成分开发的产品越来越多,这些茶产品正在慢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从广义的茶文化来说,茶科技也是茶文化,两者结合。这些年对茶与健康功能方面的研究表明,茶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茶对脑损伤的保护、茶具有降血脂作用、茶有减肥作用、茶叶降血糖活性及对糖尿病的功效、茶多酚解酒作用等,茶有无限的可能。

深加工是南平茶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建议南平因地制宜,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高校及研究所为支撑的科学技术合作研发平台,深入开发茶氨酸、茶多酚、叶果两用、茶籽等副产品,提升茶产品附加值,促进南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教授郭玉琼:

白茶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这是因为氨基酸、黄酮类物质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最丰富。研究表明,白茶新茶中,多酚类物质、游离氨基酸含量在六大茶类中最高,茶黄素、茶红素含量在六大茶类中靠前,贮藏过程中,茶红素含量逐渐升高,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

近200年来,南平地区白茶种植、生产从未中断。如今,南平的政和白茶、建阳白茶和松溪九龙大白等优势白茶市场前景广阔。

建议南平要注重规划先行,进一步开拓政产学研融合渠道,推动闽北白茶的标准化建设。聚焦茶企需求,整合科技资源,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更好地服务地方茶企、基地、茶农创新发展,科技助力产业转型、茶农增收,推进我市白茶产业绿色化、标准化、数字化、产业化、集约化、品牌化,做优做特。大力开发茶食品、茶饮料、茶日化用品等新型白茶产品,进一步挖掘闽北白茶的养生优势。

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博士李鑫磊:

独特的花果香是乌龙茶区别于其他茶类最特征最本质的特点,茶叶中香气物质组成部分虽然仅占干茶的0.03%,却是衡量乌龙茶品质和市场价值的重要因子之一。

乌龙茶特征的香气组成部分有哪些呢?经过我们的研究,橙花叔醇、吲哚等成分含量的高低,决定了不同茶树品种乌龙茶特征香气的差异。

闽北乌龙常有“勤肉桂,懒水仙”的说法,闽北乌龙摇青次数多,程度重,这也推进了脂肪酸代谢,引起多种醇类形成,这可能是制成香气馥郁的闽北乌龙茶的一个关键因素。

此外,光合作用与温度高低的调控,也会影响乌龙茶的香气。晴天做茶,适当的日光萎凋,对香气形成最好。阴雨天,可以采用补光萎凋。与光合作用不同,摇青过程中,摇青桶里温度过高造成二氧化碳浓度高会抑制茶叶香气的形成。

来源:闽北日报(林奥林李冰/文黄杰敏/摄)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饶平:高效山地茶园建设,全程机械化是必然趋势!

植保无人机只需按下启动键,便可根据设定轨迹自动喷药;山地单轨运输机像小火车一样,在陡峭的茶园上行走;智能农机在茶树间奔腾穿梭,中耕除草、施肥、植保、修剪、运转......

农技乡村行,有我轻骑兵。10月28日,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联合潮州市农业农村局在饶平县举办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培训,并通过“数字+轻骑兵”农技服务田头课,线上线下结合,向广东茶农提供丘陵山地茶园全程机械化生产提供解决方案,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推进茶园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提高茶园装备智能化水平。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处三级调研员梁晓明,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植业技术与种业推广部部长罗学梅、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与鉴定部部长张辉,潮州市农业农村副局长林树亮、潮州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处主任陈小莉、饶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少鹤、饶平县新丰镇党委副书记林文波等出席活动。

本次活动还得到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潮州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处、潮州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心、饶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饶平县农技推广服务驿站、潮州市茶叶科学研究中心及潮州市潮安区金富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茶园机械化是未来发展必然趋势

茶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紧张,茶叶生产管理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采茶和耕作等茶园作业机械的短缺,已明显成为当前产业发展的瓶颈。

为更好地服务广大茶农,解决茶叶生产加工中的实际问题,推动茶叶机械化生产,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牵头成立了茶叶农技轻骑兵服务队伍,在潮州、梅州、揭阳、肇庆、河源、清远、韶关等茶叶主产区开展生产一线的技术服务,获得了广大茶农的认可。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程师郭明亮指出,广东拥有130多万亩茶园,大部分属于山地茶园,强化农业科技与装备支撑,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何建设高标准茶园适应机械化管理要求,是茶产业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活动现场,一批适宜山地茶园升级改造的设备在潮州市润厚农林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潮州市饶平县新丰镇坪缺林场,下称“润厚公司”)的茶园亮相。农技轻骑兵一一介绍单轨运输车、智能采茶机、背负式修剪机、飞防植保机、除草剂、微耕机、智能喷灌机等先进机械设备,让线上线下的茶农学惊叹不已。


现场工作人员还对多功能碎草机、单轨田园运输机、开沟施肥机、飞防无人机等机具进行了演示应用,并带领学员们观摩室内茶叶生产线中一体化工作过程,让大家切身感受宜机化改造带来的效率提升。

农技轻骑兵举例介绍,单轨运输机载茶重量可在350公斤,爬坡可到45度,一趟运输只需要20分钟,在解放人工劳力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茶叶采摘后的运输效率,保证了茶叶的新鲜度。


宜机化改造是茶园机械化应用基础

“要想茶园实现机械化,首先要进行宜机化的改造。”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工程师陈卫灵指出,广东属七山二水一分田土地类型,存在很多非标准茶园,很难进行全程化机械应用,因此因地制宜对茶园进行宜机化改造迫在眉睫。


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工程师陈卫灵

陈卫灵介绍,根据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六大环节,通过不同坡度等级,可对丘陵山区地形进行分类改造。以坡度分类,可分为缓坡地(坡度5~15o)、陡坡地(坡度15~35o)、急陡坡地(坡度35o以上)。

他表示,缓坡地茶园生产,可通过土方机械平整为坡度5~6o的平地并在园内整备宽度2米以上的作业道,以便于机械化作业;陡坡地茶园,需整备2m~3m宽的作业道路,改造梯田生产模式;而对于急陡坡地,原则上是设置轨道作业系统,受耕种条件有限,不建议全程机械化。

陈卫灵表示,宜机化茶园规划有一定的标准,行距以1.6-1.8m、走道以0.2m、旋转空間以2.5m~3m、茶行长度以50m为佳。在宜机化改造后,可以配套建设茶园土壤改良作业机、除草作业机、整形修剪作业机、病虫害防治作业机、收获作业机、搬运作业机等,实现种植生产过程装备化,以装备代替人力,节约人力资源,提升种植生产质量。

据悉,以除草作业为例,人工除草3个劳动力一天可完成2亩,每亩作业成本约在225元以上,而采用除草机具作业,每亩可节约成本180多元。


培训班现场

茶园除草不能简单“一刀切”

“一直以来,茶园杂草防控都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林威鹏博士指出,除采茶外,除草已是茶园生产最大的人工投入所在。很多茶企表示“茶园杂草控制难,请工难,劳动强度大,一年四季都在除草。”

据不完全统计,广东茶园年均控草成本约达767元/亩。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林威鹏博士

除草剂、人工控草、机械除草、防草布等是常用的控草管控方式。在实际除草过程中,部分问题比较突出,如散户茶农对除草剂过度依赖。“茶园是茶叶生产第一车间。”林威鹏强调,不合理使用除草剂,会导致水土流失,影响茶树生长,降低茶叶品质。他表示,除草时采用“一刀切”,既浪费了劳力,也破坏了茶园生态平衡,降低茶园自身“免疫能力”。

他表示,对于茶园恶性杂草要进行强力消灭,但对于部分有益杂草,也要适当保护留存。

哪些是恶性杂草呢?林威鹏介绍,鸭跖草、微甘菊、乌蔹莓、鸡矢藤、鬼针草等均是恶性杂草,可以科学靶向使用除草剂针对性除草。

人工控草+间作控草+覆盖控草”是当前主流的茶园绿色控草模式。“茶园有很多草也是宝,如广金钱草,既可以维护茶园生态平衡,保持土壤活性,还可以提升茶叶品质,应当保留或适当间种。”林威鹏介绍。


广东省茶园主要杂草分类

做好五点避免茶园枯枝败落

除杂草之外,病虫害也是影响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关键因素。

广东省潮州市茶叶科学研究中心高级农艺师陈勤介绍,茶叶在生产过程中主要会遇到多种病虫害,主要以茶树枝肿病、茶枝毛发病、茶树叶斑病、茶小绿叶蝉、茶红蜘蛛、茶锈蜘蛛、茶梨蚧等最为常见。


广东省潮州市茶叶科学研究中心高级农艺师陈勤

其中,茶树枝肿病是造成茶树枯枝败落的主要病害。对于该病害的防控,陈勤表示,需注重茶园修剪,剪除枯枝、病虫枝等进行无害化处理;适当间伐,降低种植密度,增加茶园通风透光性,为茶树生长及茶园耕作提供空间;结合中耕除草,施用有机肥料,改良土壤,培育强壮树势,提高茶树抗逆能力;化学防治可选用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丁醚?噻虫啉悬浮剂1000倍液+优马修复剂1000倍液进行防治。


除茶树枝肿病外,在茶叶生产实际管理过程中,许多管理不当的行为都会造成茶园枯枝严重。如茶园长期施用化肥,不施用或极少施用有机肥,茶园土壤板结、肥力下降;茶园不注重中耕翻土,长期不耕作;以散施的方式施入化肥;长期作用除草剂,不进行锄草等原因都会造成茶树枯枝,应该格外重视。

现场,潮州市潮安区金富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饶平县檀润源种养专业合作社社长廖静兰,饶平县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等还为大家分享介绍了潮州市单丛茶园统防统治、茶园用药及植保无人机飞防等社会化服务情况。


潮州市潮安区金富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廖静兰

来源:南方农村报

来源:饶平政府发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12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