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如何判定新茶旧茶

找到约16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玩茶者必先辨茶,如何客观辨识茶叶

  玩茶首先必须辨茶,了解这款茶的口感特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可以科学、客观地了解一款茶的口感优劣,抓大放小是重点。

  如何把数量繁多的普洱茶品种按科学有序的方式把它们条理化、简单化,建立普洱茶的历史观和大局观是关键,在排列有序的普洱茶品种中,找到标杆茶,通过对冲和口感上的记忆找出和标杆茶的口感差距,从而形成价格依据。

  通过自己的判断方式形成的价格在和市场价格对比,从而发觉机会避免风险。云南普洱茶充满无限魅力,很容易 让一开始接触到它的茶友们一发 不可收拾地迷上它。

  在感受普洱茶给你带来身体和精神层面的美妙冲击时,如何避免因认识不足和盲目消费而掉入层层的营销陷阱?如何能透过看似漫无章法的重重迷雾和认识上的种种误区而去买到一片真、纯、美的普洱茶?也就是如何去辨别一片茶的真实状况,对普洱茶初入门者而言,我认为既复杂又简单。 复杂在于普洱茶和其他茶类一样,都是通过味觉感官来判断优劣的一种产品。虽然普洱茶也有自己的品牌,但因为各种原因,常常会有盛名之下其实难符的情况发生。所以单靠“听”或者“看”不足以对普洱茶有一个深刻而完全的认识。

  普洱江湖有句话叫“风水师骗你三五八年,普洱茶忽悠你一辈子”,这是对那些一心信奉“师傅”,只想借助他人认识而自己没有见解,还玩茶存茶的朋友所造成的一些“悲剧”而言。所以玩普洱茶最终还必须靠“喝”。

  但面对成千上万的品种,及各种山头和工艺概念下的普洱茶如何靠口腔一一喝出个所以然来,看似的确是工程巨大,繁复异常,这是大多数普洱新手入门时面临的一个最大也是最普遍的问题。 其实,我们也可以吸取前人总结的一些经验和小技巧,把看似毫无头绪,漫无章法的普洱茶通过一定方式疏导,把它条理化、简单化、重点化。通过在普洱茶界多年的摸爬滚打以及和众多茶友的相互交流切磋,笔者在此总结出以下几个辨茶小技巧供初入普洱茶领域的朋友们参考:

  建立统一试茶模式 关于泡茶方式,根据各人习惯和爱好,千人千法,而每个人只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冲泡方式,把它相对固定下来就可以了。这个固定,我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固定容器容量,固定试茶克数,固定冲泡时间。

  必须注意的是,试茶不是品茶,品茶可以根据各种茶的不同特征,以不同的冲泡技巧抑制缺点发挥优点,以达到最佳品饮效果。但试茶或者辨茶却是机械的,不存在泡茶技巧高低,只需要按规定程序进行就好,这样的试茶模式可以获得试茶对象的最真实情况,它可以清晰地告诉你茶的缺点和优点在哪里。

  固定的冲泡方式也可以建立起统一的标准化的味觉对比记忆,让你可以在相同条件下客观严谨地对比不同茶之间的优劣所在。从而为你对茶价估值有了一个非常客观的依据。 笔者也有自己一套试茶模式,试新茶(毛茶)和试陈茶略有不同。试新茶我们是用150毫升大盖碗,投入8克茶样,闷泡三分钟起汤,然后看叶底颜色是否正常,盖冷香或者杯香是否浓郁,然后再喝茶汤,主要辨别是否够纯正,树龄是否正确,制程有没有问题,有无掺杂,季节是否正确等因素。当然所有的评价依据都是建立在脑海里有一个完整记忆或者一泡真实茶标准样比较而言的。 至于辨别陈茶,有时候看包装对,用鼻子闻一下就能鉴别;有时候也需要开汤,但这对初学者而言略有难度,这里不做详细介绍。当我们去买茶时会试茶,商家都会泡茶,他们泡茶的方式或者流于各自习惯或者运用各种技巧,这样会对茶叶真实情况有所影响,当要试的茶价格昂贵或者欲购买的数量颇多时,不妨先拿些样回家按自己的统一模式试一下再做决定,这样可以尽可能的避免风险。

  确定试茶的几大方向 对一款茶的评价,各人都根据自身喜好和认识水平众说纷纭,有人说它好,有人说它普通,有人说它回甘生津,有人说它香气迷人,那么如何客观系统地归纳一款茶的真实状况呢?我认为可以抓大放小,也就是把握重点就可以了,其余细微的随心所欲各自发挥。

  试茶试重点,那么何为重点呢?我把试茶的方向归纳为三点:1、香气;2、口腔内表现;3、身体反应。其中最容易理解的就是香气,香气又分为新茶香气和陈茶香气,新茶香气可以在试茶过程中在口腔直接体会,也能在器皿冷后通过嗅觉闻出,通常而言有花香等自然香的茶是要加分的,而有高温造成的工艺香意味着茶制程已出现问题。

  陈茶转化的香气又和新茶的花香有所不同,新茶的花香扬而清爽,而经过岁月积淀转化而来的陈茶香沉淀又内敛。通常有香气的普洱茶更加容易打动大众消费者,它给大家带来的是最直接最扑面而来的好茶标志。 口腔内的表现。通常我们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即可:a、苦涩度;b、生津回甘度;c、汤水粗细度;d、汤水浓薄度;e、 耐泡度;f、饱满性和层次感;g、喉韵及刺激喉咙的深浅程度。通常而言不苦不涩的茶更容易被市场接受,但也有说法“不苦不涩非普洱”,云南大叶种茶中茶多酚与儿茶素含量丰富,浸出物多,按传统晒青工艺制作完全没有苦涩的普洱茶很少,所以评价一款茶的苦涩度都是相对而言,也就是看谁的更轻,更容易化掉。对于同等地貌区域的茶,通常树龄越高,苦涩越低。 生津回甘是喝普洱茶群体里最喜爱和最乐意接受的一个特征,生津回甘越好代表原料素质越高,生津回甘的方式根据茶的不同表现区域也不同,有两颊生津,有舌底鸣泉,有齿缝回甘等方式。汤水粗细度也是衡量一款茶的优劣关键,通常,树龄老的普洱茶,其汤水更细,反之则粗。耐泡度,耐泡度通常是判断季节茶的一个关键指标,同样条件下的普洱茶,春茶最耐泡,其次秋茶,最不耐泡是雨水茶,耐泡度也是不同茶之间比试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千万不要小看耐泡度这个指标,行内公认不具备耐泡度的茶不管其他方面表现如何都够不上好茶,也就是好茶必须耐泡。试耐泡度很简单,相同冲泡次数内更易出现水味的茶意味着更不耐泡,反之亦然。 饱满度和层次感都是指茶入口后在口腔的刺激区域和刺激方式,喝茶使整个口腔都能刺激到的会更舒服,而只刺激上颚前段,或者只刺激到咽喉等后端的总是让喝茶人感觉缺失点什么。通常而言好区域的原料或者好的拼配方式都能让刺激口腔范围更为广泛。而相对纯的原料刺激口腔方式较为单一,好的拼配茶刺激口腔方式就更为有层次感和丰富性。

  而喉韵及刺激喉咙深浅程度是辨别树龄和生态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指标,喉韵是指茶汤入喉后反弹出的回韵或者气韵,实际也是香气在口腔中的一种表现方式,只是更隐约和委婉,稍纵即逝,刺激在喉头部位。只有生态好、树龄高的原料才会使喉韵更明显突出持久。而刺激喉部深浅则是指茶喝到口腔里头能刺激喉咙位置的深浅度,越往下走或者说越深代表树龄越高,反之则树龄越低。试新茶大体如此,而试陈茶除去上述原料状况以外,还多出了仓储状况这一环节,通过观看叶底颜色,汤色和喉部舒适度就大体能判断出一款茶的存放干湿状况。 身体反应。很多人说喝好茶能让人愉悦,但愉悦这个词还是有些模糊,显然还不能直观反应人何样才为愉悦。静静地坐在室内茶桌旁喝茶突然出现手心出汗,面孔红润或者背后发热以及胃暖现象都是喝到好茶对人身体产生的一些反应,业内称之为“茶气”。酣畅淋漓喝完几泡茶,犹如打完一场羽毛球或者爬山后,汗水沾襟,整个人都轻松舒服下来。

  这些状况都是喝普洱茶对人身体除口腔咽喉外发生的一些奇妙状况,应该说能让人身体出现这种状况的茶凤毛麟角,绝大多数茶都只刺激在口腔方寸之间,但凡能让身体出现上述状况的茶,基本都是顶级茶的标志,而口腔里的表现也绝非一般。

  建立普洱茶 历史观和大局观 初入普洱茶的朋友,面对品种繁多似满天星斗,各种包装琳琅如过江之鲫的普洱茶会很茫然,应该从哪里入手,怎么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普洱茶品种呢?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建立自己的普洱大局观,按时间顺序和不同时期工艺特征让灿若繁星的普洱茶分门别类,有序排列。按不同时期、不同工艺特征把茶叶品种分门别类地放进专门的类别中。比如划分为已约定俗成的“号级茶”“印级茶”“老茶”“中生代茶”“新生茶”等。

  研究不同划分领域茶的一些时代特征和工艺特征。比如号级茶基本都是没有单独片包装的,都是七片为一桶,每桶一票,形式竹筒包装的。印级茶和老茶基本都是中茶标识,是国营四大厂时期生产的,机器模具压制。中生代茶开始又出现以山头茶纯料尤其是易武茶为原料,古法石磨压制的传统制作,比如99易昌。2002年开始出现老班章等山头纯料茶,2006年开始出现以极度纯料细分为生产的“单株”茶。 搞清楚传统普洱茶饼、砖、沱的制作工艺和去向以及当地消耗方式。比如传统最粗次的茶料压砖供应边销游牧民族,他们是酥油茶奶茶方式消耗;少量烘青拼配等级高毛料做成沱茶供应四川、重庆等区域,饮用方式也是现喝。

  这就可以理解为何老茶中砖、沱这么少,因为都是现喝,要么喝掉了,要么过期处理掉了,剩下来为数不多。而港澳喜欢饼茶,饼茶专供香港,港澳地区喜欢放旧了喝,所以普洱老茶为何生力军是饼茶,因为港澳过去有存放习惯。所以为何云南老茶这么少,一下就明白了。通过研究不同时期茶的用料特征和工艺,可以作为甄别不同时代茶的依据。

  找出不同时代的标杆茶,通过和标杆茶的对比 找到判断茶叶期限和价值的依据并形成价格链 初看茶叶的价值如何判定貌似很抽象,但通过对已在市场形成价格的一些名山茶原料,或者不同时期一些大名鼎鼎的标杆茶的对比,通过对比茶之间的优劣差距找出价格差距,便大体能推算出一款茶的市场价值。

  一款茶的价格是由口感+变现能力+稀缺性三者综合决定的,口感好价格自然高,但普洱茶越陈越香特征使得它具备投资价值,既然有投资价值,那么后来的变现便对投资者很重要,好的品牌可以创造好的交易通道使得普洱茶变现能力更加通畅,所以快速的变现能力也是构成普洱茶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稀缺性也是引发供求平衡的关键,它也是构成普洱茶价值的重要部分。要判断一款茶饼的大体价格,首先在能判断其大体年份的前提下找出这个时期的标杆茶,通过和标杆茶的对冲找出彼此口感上的优劣差距,从而找出判断价格的依据。当然这种对冲除了真实的对冲外,也可以凭记忆对比两者之间的重要特征差距进行判断。 判断新茶毛料就和已经产生明确价格的指标山头毛料对冲,从而找出两者差距,大体推算出价格。需要补充的是,对冲参与数量越多,越能准确判断出价格,找出一款高于它的标杆茶,再找出一款低于它的标杆茶,那么它的价格就是在这两款标杆茶之间。当然和标杆茶冲的目的不止可以找出价格依据,也是找出年份依据的重要方式。当你对各个时期的标杆茶的价格排列有一个融汇贯通的了解后,价格链上的产品发生的任何一些价格变化都能为你预先指明该是买入或者应该卖出的信号。 找出不同时代的标杆茶,通过和标杆茶的对比 找到判断茶叶期限和价值的依据并形成价格链以上四点小技巧就是笔者对普洱初学者入门玩茶的一些小建议,玩茶首先必须辨茶,了解这款茶的口感特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可以科学、客观地了解一款茶的口感优劣,抓大放小是重点。

  如何把数量繁多的普洱茶品种按科学有序的方式把它们条理化、简单化,建立普洱茶的历史观和大局观是关键,在排列有序的普洱茶品种中,找到标杆茶,通过对冲和口感上的记忆找出和标杆茶的口感差距,从而形成价格依据。通过自己的判断方式形成的价格在和市场价格对比,从而发觉机会避免风险。当你具备了上述基本的辨茶能力后,你就可以开始存茶,和上山买料做茶,如何科学地存茶和收茶,这又是下一步我们要探讨的了。

文图编辑:一棵大白菜

排版编辑:一棵大白菜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侵删

收茶纪实:普洱茶交易全揭秘

正品干仓,一直是做中老期普洱茶的信条。很多新结识的茶友会问:

这茶是正品吗,你是怎么鉴定的?

这茶是干仓吗,整体仓储怎么样?

这茶转化如何,品饮价值到位吗?

事实胜于雄辩,今天就带茶友们,以第一视角浏览我们日常收茶验仓的全过程。

今天天气不错,开车前往茶仓

收茶前的准备工作

今天陆离收茶的地点比较远,位于东莞郊区某座小镇,是朋友的家庭仓之一,存茶量500吨左右,价值保守估计1亿人民币起步。

抵达茶仓,不急着通知朋友进仓验货,而是先绕着这座仓库走了一圈,观察了一下整体环境。其中涉及到的观察点有很多,且听我细细讲来。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这座茶仓,位于整栋楼的哪一层?这一点是出自防潮考虑,如果不是各方面都十分专业的茶仓,一般在二层及以上楼层存茶,相对更好。

这是因为东莞是南方地区,地下室和一层的空气湿度比较大,在回南天等潮湿时节,地面可能会出现水汽凝成的积水,还有被雨水侵袭的风险。

而陆离今天来的这座茶仓,就位于整栋楼的二层,这层主要以生普为主,小部分的熟普被隔开,单独放在角落的几个房间里。这点考虑到了生茶熟茶一起放会串味。

其实这栋7层高的楼,都是这位朋友的固定资产,他涉猎比较广泛,其他的几个楼层,也是以存放他多年攒下的“宝贝”为主。

进仓时的观察重点

在观察完楼层后,就可以进仓了,这时还不急着验货,而是再观察两个细节,首先深吸一口气,感受下仓内有没有什么异味。

异味是普洱茶的天敌,一旦吸附上,很难再除去。而这座茶仓就做得非常到位,完全没有异味,反而是一进门就香气扑鼻,感觉整个人都被茶香味所包裹,非常怡人。

然后环顾下四周,看一下茶仓的两侧过道,温湿度监控设备齐不齐全。除了最基础的温湿度计外,大型的除湿设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上图的这种大型抽湿机,这座茶仓里还有很多台,确保茶仓湿度不超出界限。东莞每年的3-6月份湿度比较大,用到这台抽湿机。

早些时期的莞仓,一般用工业风扇除湿,不过不是对着茶叶吹,而是对着走廊和墙体吹,以增大仓库内的风道,使水汽尽快散去。

在当时,这个步骤是一个难点,仓内不仅需要有人时刻把守,而且风扇彻夜工作,这些人也不能休息,工作环境比较艰苦。

好在到现在,这种苦差已经成为历史了,得益于新技术的发展,现在很多茶仓都是物联网技术,像陆离的家庭仓,通过手机就可以实时查看湿度,方便又省心。

另外关于仓储这点,陆离还想勘正一个误区,很多茶友都觉得干仓湿仓极端对立,昆明仓和东莞茶的差别也很大等等。

但在陆离看来,这些理论上的概念,不仅很难实际落实,而且也很难以此为具体,去判定一款茶本质上的好坏。

最重要的还是“仓储自然,环境干净”,这里的“自然”,指的是没有人工催化陈放,而“干净”指的是温湿适宜,这两个方面,杜绝了出现茶品安全的风险。

普洱茶仓的重点,是湿度、温度和异味,茶仓湿度在30%以下,会不利于茶叶的转化,而如果湿度超过80%,就会有发霉的风险。

也就是说,只要茶品本身没问题,那地域上的区分等概念都是其次的,没有什么事情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的。

验茶必备的六味鉴茶法

在观察完这两点后,才来到了今天采茶之旅的重头戏——开箱验货。首先陆离要给大家分享一句,自己始终坚信的真理:验货要求仓储自然,茶香纯粹。

如果在验货时有发现霉味、湿味、仓味等杂味,一律为仓储环节不过关,如果一款茶连最基本的安全都不能保证,那品饮和收藏价值更是无从谈起。

为了保证广大茶友的品饮安全问题,现在陆离在用的是业界最常用,也是最权威的六味鉴茶法。

这里的六味,是从香气、滋味、茶底、年份、仓储和品相,这6个不同方面去审查茶品的各个特点,可以保证不漏判中老期茶的每一个细节。

收茶时底气十足,不仅是因为多年的从业经历,更是因为体系化的知识储备

年份

关于年份这点,最重要的是真实,不管是生产茶厂,出厂年份,还是茶品包装等等,都需要真实确凿的,而不是赝品和故意做旧的新茶。

而有些茶没有标具体年份,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这款90年代的7581,通过镭射标+每一砖侧面7581字样+内飞12中这三个特征点。

再翻阅工具书,结合昆明茶厂90年代所有批次7581的包装点,观察裸砖色泽转化程度,和实际品饮感受,初步判断为90年代中后期产品。

品相

现在大仓放出的中老期普洱茶,很多都是84或42饼一件的大宗竹篾包装,陆离在拆开整提验货时,发现要收的这些茶首饼,和尾饼的品相相对较差。

而这其实属于正常现象,因为这款茶的流通比较频繁,茶饼的绵纸上,留下了搬运时造成的碰撞破损,而中间的饼茶因为有所缓冲,所以品相极佳。

品相上有个原则,那就是整饼的品相,一定是要完整的。残破面积大于五分之一的,虫咬版面超过六分之一的茶,再便宜陆离也坚决不收。

同一款茶品品相不同,定价也会有差异。总体来说,陆离今天要收的这些茶品相极佳,虽然有虫咬造成的破损,但总体无伤大雅。

香气

明确年份,验过品相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嗅香了,为了让箱内空气充分流通,陆离会轻压一下,使茶香更加充盈。

大致感受下茶香,对整体有所把握后,陆离会打开每一提普洱茶,带上手套后再取出单饼,隔着一层绵纸,细致全面地嗅香。

通过分别细嗅正面、背面和侧面的茶香,可以感受茶香的浓淡程度,香气是否纯正等等,如果轻轻吸气就会闻到茶香,那香气这关就算通过一半了。

剩下的那一半香气,则需要通过开汤品鉴来判断,如果茶汤所散发出的茶香,是从茶叶本身的香型转化出来的,那香气这关,就算完全通过了。

香气是普洱茶的核心价值之一,每一款普洱茶的香气,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差异,这主要是因为陈放年份,和仓储环境差异的影响。

滋味

这里所说的滋味,不是具体到哪一款茶,而是总体上没有异味,这对汤感呈现,和口感特征都有要求,主要是需要能表现出,茶叶在自然状态下的转化效果。

之所以不具体到茶类,是因为普洱茶的滋味千变万化,茶叶产地,茶叶品牌,拼配技术、仓储环境等等,都会对茶味造成影响,因此不可一概而论。

叶底

以验货为目的叶底审查,没有专家审评时那么严格,陆离观察叶底的目的,不是品测含芽率和活性,而是把握当年的用料特征、拼配方式、转化效果等情况。

在早些时期,勐海茶厂的收料和拼配,都是以茶叶等级为标准作为区分的,这一时期的茶叶,只要仓储过关,叶底色泽都会比较均匀。

而上世纪90年代时,由于拼配技术不成熟,曾有脑洞大开的生熟拼配法,这类茶现在非常少见,且不论品饮价值如何,叶底还是很有特色的。

叶底就像一个走马灯,通过观察叶底,陆离可以窥见这款茶从生产、制作、流通到品饮的冰山一角,这也是读懂一款茶的重要媒介。

到这里今天的收茶就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陆离之所以会深入一线茶仓淘货,是因为只有亲自去过,亲眼见到这些茶的仓储情况,才能进行之后的验货,品茶等过程。

陆离所收的每一款中老期茶,正品绝对是根本要求,而鉴定是否正品这点,就需要陆离收集人证,物证和书证,确定茶厂和年份正确无误,才能为其验明正身。

和正品茶叶同等重要的,是良好的仓储环境。这就是陆离做茶十几年来,一直坚守的底线——正品干仓。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老白茶还是老的好

老白茶还是老的好



对于老白茶,是指有一定年份的白茶,基本上以3年及以上为界。从整体来说,陈放3年以上的白茶,其滋味、香气、功效都是处于最佳品饮状态的。


02一、三年为界



根据福建农林大学周琼琼的实验数据分析,白茶在储存较短年限时,茶叶中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幅度比较小,但储藏时间较长时,均呈下降趋势。而陈年白茶黄酮含量都比当年白茶黄酮含量高,陈 20 年白茶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年份的白茶,达到 13.26mg /g,是当年新白茶的 2.34倍。陈 20 年老白茶中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及组分、咖啡碱、氨基酸等生化成分含量均很低,而黄酮类总量却很高,其原因可能是茶叶在贮藏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结构发生了转化,促进了黄酮类物质的形成。这为陈年白茶中黄酮类含量较新茶中高,这为民间俗语“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


02二、新茶慢陈



仅从数字的年份来立判白茶质量是宣传的繆误,因此新白茶妄受其冤。同时市面上不乏不良商家运用这点推出故意做旧的白茶,使白茶市场良莠不齐。因此建议广大藏友可以以新茶价格自己存放老白茶,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白茶随储存年份而品质提高也需要很多前提。

在原料上,用来加工的白茶茶青必须是在优良的自然环境的山场上生长,当年头采春茶内含物质最为丰富,茶树品种主要为福鼎大白、福鼎大毫、福安大白等,以不同的采摘标准而制作出不同的白茶,相较芽采白茶,以内含物质更多的一芽二三叶来制成茶饼更附内质转化的意义。


在工艺上,经过后期不炒不揉的传统萎调与干燥加工工艺制作而成。优良的白茶制作工艺是品质的先决条件,因此在判别白茶饼是否适合收藏时,利用审评知识判定新白茶品质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时间与金钱成本,来寻找真正有转化价值的好茶。2012年以前的老茶,在市场上根本不以银针牡丹定价格体系,而是看转化出来的香气滋味,所以要重产品轻文化


在储存条件上,白茶对环境要求较高,希望得到一款品质上佳的白茶,内部需要经过三部分来密封,分别是锡箔纸袋、塑料袋、纸箱。内部密封好了,如果外部的存储条件不够,是会发生变质的。要想得到“越老越好的白茶”,是需要将其放置在通风、无阳光直射、干燥清新、无异味、离地离墙的大环境之下。环境条件不当,茶在霉变的过程中会产生菌类,而大概率不会是有益菌,因为并不是所有茶叶都有像砖茶培养出冠突散囊菌的好运气。最后,想要先天优良的新白茶越陈越好,是需要耐心等待的。茶友们不要因为好奇,就隔天半个月来过分“宠爱”一番,总是喜欢打开封口观察或是拿取品尝,来判断其是否有变化。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会加剧白茶过快的氧化,同时降低其收藏的品质。


对于老茶,一定是有年份的茶,或以3年为界,或以5年为界,或以7年为界,在保存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它一定是越来越醇和,越来越温顿,茶毫亦完整。白茶“越老越好”这句话,在满足以上条件的情况下是不可否定的,但这可并不代表我们的新白茶不好。新白茶独特的青草香和清甜感,可是老白茶所不具备的。



02三、去伪存真


白茶以三年为界,三年以上才称得上老白茶。而做旧茶的所谓“做旧”,就是一些不良商家想要投机取巧赚取暴利,将短年份的新白茶,通过喷水、高温加热等手段制成的“老白茶”。外表上观察,其与存放年份较长的老白茶较为相似,且经过高温烘焙,发酵程度较高,口感细微醇厚,而其内含物质的并没有参与此消彼长的转化过程,而且与白茶轻微发酵的本质背道而驰。那如何辨别做旧白茶?

02其一:就是看颜色


保存到位,年份正宗的老白茶,它的外观颜色自然,整体颜色舒服,是五彩的,有浅绿色、深绿色,还有黄色和灰色,偶尔略带浅褐色。各种颜色分布均匀,看起来不会暗沉或是偏深,整体很是协调。叶片脉络均整、清晰,色泽多样而鲜活,茶叶干爽。当你的老白茶出现了颜色过于沉闷、偏向深褐色或是深灰,更严重的会有点偏向黑色,谨防有做旧的嫌疑。


02其二:就是闻气味。


做旧的白茶就拿干茶来闻,就会有种腌菜发酵的味道,冲泡后汤水中更是会有异味和杂味,没有丝毫的醇香。真正自然陈化的白茶,存放3-5年左右,汤水中会带有迷人的枣香、荷叶香、药香等(极特殊的情况下,如原材料好,制茶技术高超也能在1年多陈化出淡淡的枣香),干茶表面的气味也十分纯净的。


其三:叶底茶汤耐泡度

做旧茶的叶底通常过于硬挺,茶梗因喷水闷湿而肿涨,捏之糊烂冷嗅有闷嗖味。茶汤浑浊不透亮,自然转化的老茶茶汤层次渐变,由第一汤杏黄到黄褐到深红有个过程而非一冲水就酒红色。最关键的是耐泡度,春茶原料的老茶甜润持久,做旧茶第三汤就味粗涩寡淡

找到约16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