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日本茶磨

找到约199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细说日本茶的种类

基本常识

茶的基本分类示意图

日本出产的茶叶主要以蒸青绿茶为主。这与茶叶的传入,饮茶习惯,日本茶产区的气候特性以及茶树品种的培育种植等都有关系。虽然在20世纪的中后期也有尝试过制作红茶,但因性价比不如中国和南亚的红茶而未能成功。20世纪80年代甚至尝试过乌龙茶的制作,但一样不尽如人意。

与中国绿茶主要以炒青为主不同,日本绿茶则主要是以蒸青为主。蒸青绿茶的历史实际上更悠久一些。传统的蒸青工艺简而言之就是将采来的新鲜茶叶,经蒸青或轻煮“捞青”软化后揉捻、干燥、碾压、造形而成。相传这种工艺是在唐末宋初传入日本。

蒸青工艺由于保留了较多的叶绿素,蛋白质,氨基酸,芳香物质等内含物,形成了“三绿一爽”的品质特征,即色泽翠绿,汤色嫩绿,叶底青绿;茶汤滋味鲜爽甘醇,带有海藻味的绿豆香或板栗香。日本人似乎更加喜欢这种口感,因此一直沿用并进行了自动化、机械化的探索,至今已相当成熟。

而我国的蒸青绿茶目前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以湖北恩施玉露为代表的少数茶叶品种。

日本主要产茶区域示意图

日本最常见的茶

日本茶中最常见也是最常喝到的茶,是日本蒸青绿茶的典型代表。制作时,将露天茶园里摘下的新芽快速蒸熟(25-30秒),揉搓使其干燥。特点是苦涩感和香甜感较为均衡。主要产地是静冈和鹿儿岛两县。其它地方也有广泛种植和制作。各地由于茶树种和水土气候等因素,煎茶的口味也有不少差别。

浓郁鲜艳的绿色

深蒸煎茶越来越受到茶人们的欢迎,因为吧蒸制的时间延长了2-3倍,导致原本茶中的苦涩感得到了更好的抑制,因此口感也会顺滑圆柔不少。因为制法的关系,叶底完成度较普通煎茶为茶,故而茶汤的浑浊度也更高。产地基本和普通煎茶一致。

上等茶的代表

玉露在日本茶中是名副其实的高端茶,当新芽挂枝2-3芽枚的时候,需要在茶园里用苇帘、稻草或黑色化纤布遮盖20天左右(术语叫做“覆下”),遮住阳光培育的茶。限制光线使新芽发育,可以抑制儿茶素的生成,进而增加氨基酸(茶氨酸)的含量,反应到口感上,明显苦涩感减少,味道鲜美被放大,像海苔一样的“覆香”是其最典型的特征。玉露目前主产地是京都府的宇治市、福冈县的八女市以及爱知县西尾市等。

另有一种覆下期15天左右的かぶせ茶(译作被茶或冠茶),主要出产在三重县的茶园,被看作是玉露很好的补充。

茎部集结的清爽

玉露和煎茶的粗茶加工的最后一步,是利用筛选器过滤掉茎和碎渣,称为“出物”。将这些茶茎集合起来制成的成品茶被称为“茎茶”。其主要特征是独特的清爽香味和甜味。其中,玉露和高级煎茶的茎,被称作“雁が音”,也属于高端茶。光泽鲜艳的绿色茎茶,甜味十足。红褐色的粗壮的茎干是经过机械修剪的坚硬部分,石川县将其作为“棒茶”出售。

最受平民欢迎的茶

一番茶,是摘取当年最初生长的新芽而生产的茶,也就是“新茶”,由于量少所以珍贵。后面根据采摘的顺序,被称为“二番茶”、“三番茶”。一般的番茶是指将非新茶的茶菁依照煎茶的制作方式制作的具有独特风味的蒸青绿茶。这些茶菁大多是比较粗壮的老叶,所以也有“晚茶”的称呼。由于采用露天种植,而且对于茶叶的外形要求不高,因此价格适中。产区也基本与普通煎茶一致。

寿司店中的常备物

与茎茶同为玉露和煎茶的粗加工“出物”,价格不高。由于形态不好看,通常被制成茶包,便携性一流。加入水后,茶中的物质解析的更加快速,因而很受时间紧迫的茶客们的欢迎。

茶筅点茶后吃下肚

抹茶的原料叫做碾茶(てん茶),和玉露一样在新茶的时候需要覆下遮光培育。然后将嫩叶细致地摘下蒸熟后,不揉搓而使之干燥,再去除叶脉和茎的部分。最后再用石臼磨成很细的粉末。

抹茶道是日本抹茶主要的品饮方式,是从宋代茶道中演进而来的。由于茶粉和水是半相容的状态,需要使用茶筅进行外力搅拌而使之完全溶解,是为“点茶”。点好的茶,泡沫丰富,口感丰富,旨味(海苔味)和香甜味都很明显。由于茶被全部喝下,所以各种营养物质也是吸收最好的。

目前日本抹茶的主要产区是京都府的宇治市、福冈县的八女市以及爱知县西尾市等。

碾茶

煎焙香浓郁的茶

焙茶是用煎茶和茎茶的茶菁混合后进行翻炒烘焙制成。由于加热是的咖啡因气化并发生转化,因而对胃的刺激很小,更适合肠胃敏感的人群或者小孩引用,睡前喝也不太可能影响到睡眠。产区与煎茶基本重叠。

煎炒过的米混入

将泡过水的再蒸过的玄米翻炒,再与番茶或煎茶混合后即是“玄米茶”。可同时享受到炒玄米的焙火香味和茶的清爽的味道。由于掺有玄米,煎茶和番茶的使用量减少,所以咖啡因也少,是也能推荐给孩子和老人的茶。由于品饮方便,也越来越受到年轻族群的欢迎。

来源:茶贵人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关于抹茶 (matcha)的前世今生!

什么是抹茶


 一提起抹茶粉,除了口味清香及营养价值高外,大多数人都会觉得那是日本人的食物,其实抹茶源于中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特产,后来流传到日本被不断的流传和发扬光大。


抹茶的历史

抹茶源于中国,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早在唐朝年间,人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碾茶),还审订了评茶色香味的方法,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到了宋朝更发展为茶宴,当时最为有名的评茶专家、大文豪蔡襄在《茶录》中评述斗茶方法: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入烫好的茶盏,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说,古者茶必有点,其硙茶(抹茶)为撮泡茶,必择一二佳果点心,谓之点心,谓之点茶。这里所指的抹茶冲饮之道即为唐宋年间的中国茶道,由此可见,中国茶道(抹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比现今的乌龙茶道还早了几百年。



可惜的是自明代以来,却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成茶叶,冲泡喝汤,弃置茶渣。中国抹茶道逐渐失传,形成历史断代。


日本的抹茶就是通过当年的遣唐使荣西在中国学成后带回日本,抹茶在日本得以保留,继承和发扬光大,日本抹茶和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抹茶的栽培


抹茶(Matcha)的原料是一种没有经过揉捻的小茶片,它的制作有两个关键词:覆盖和蒸青。春茶在采摘前20天必须搭设棚架,覆盖芦苇帘子和稻草帘子,遮光率达到98%以上,也有简易覆盖,用黑色塑料纱网覆盖的,遮光率只能达到70~85%。实验证明用不同材质、颜色的物品给茶遮光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



日本学者竹井瑶子的研究显示∶“覆盖遮荫改变了光照强度、光质、温度等环境因素,因而影响到茶叶香气品质的形成。露天茶不含B-檀香醇,除低级脂肪族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外,其他香气成分的含量明显低于遮荫茶”。经过覆盖的绿茶叶绿素和氨基酸明显增加,类胡萝卜素为露天栽培的1.5倍,其氨基酸总量为自然光栽培的1.4倍,叶绿素为自然光裁培的1.6倍。】


抹茶的工艺


好的抹茶粉,从栽培技术、制作工艺到加工工艺都非常讲究,新长的嫩叶采摘后,需要用蒸汽杀青,蒸青的特点在于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茶叶中的叶绿素,让抹茶呈现出翠绿的颜色。中国现在的绿茶大多用炒青和烘青,相比较蒸青,炒青更容易逼出茶香。


蒸青后,直接进入烘焙炉烘干,这也是抹茶与其他绿茶的一个不同之处。


接下来的工序是切茶。要将叶柄和叶脉部分都需要切除,当整个茶叶被粗切成茶粉后,就制成了抹茶的原料茶——“碾茶”。


抹茶(Matcha),其本意就是用石磨来碾磨的茶。磨茶的石磨称为茶磨,北宋诗人黄庭坚最早记述茶磨。



抹茶的应用



由于点茶非常繁琐,并且花费钱财,所以日本点茶的人不是非常之多。但是把抹茶用于食品,却是日本人经常干的事情。日本是世界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之一,可能与他们广泛饮茶、食茶和用茶不无关系。


现今的日本,抹茶(まっちゃMatcha)产业已发展得非常庞大。抹茶无添加剂、无防腐剂、无人工色素,除了直饮外,作为一种营养强化剂和天然色素添加剂,被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诸多行业,衍生了品种繁多的抹茶甜食


食品类∶抹茶月饼、抹茶饼干、抹茶瓜子、抹茶冰淇淋、抹茶面条、抹茶巧克力、抹茶蛋糕、抹茶面包、抹茶果冻、抹茶糖果、抹茶布丁等.


饮料类∶罐装饮料、抹茶固体饮料、抹茶牛奶、抹茶酸奶、抹茶拿铁等


化妆品类∶美容产品、抹茶面膜、抹茶粉饼、抹茶肥皂、抹茶香波等


                  


抹茶不但受到日本人民千百年来的喜爱,在欧美等国家也大受欢迎。随着哈根达斯和上海光明乳业率先在中国推出了抹茶冰激凌和抹茶牛奶,国人对抹茶的兴趣也越来越高。


当前快节奏的社会中,去用茶筅点茶喝的人已经很少了,抹茶更多的被用来制作各种精美的食品,绿色的抹茶食品成为餐桌上绿色的鲜花,受到人们的追捧和享用。


抹茶与绿茶粉的区别


抹茶不同于一般的绿茶粉,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茶叶粉碎物。


抹茶对原料的质量要求较高,要求采用氨基酸、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高的茶叶,同时要求原料中咖啡因的含量较低。在采摘之前,对鲜茶叶的采摘时间、叶片大小都有要求。抹茶的生产时间较短,只有50天左右,以4、5两个月出产的优质鲜茶叶做原料,生产出来的抹茶的质量最好。加工抹茶所用茶叶的树种也有讲究,这种茶树以无性系繁殖技术培育而成,保证了茶树品种的纯正性。另外,为保证鲜叶的质量,在栽种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需对茶树进行遮阳防暑,以这种方式生产的茶叶称为覆下茶。抹茶就是以覆下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但对食物的营养成分,同时对它的色泽也是很在意的,人的食欲几乎和自己对食物的感觉的良好度是呈正比例的。人们本能地更容易接受天然绿色的食品(如水果和蔬菜),在日本,人们被要求每天摄取30种食物,但是少有人能完成这个任务,而抹茶(Matcha)几乎同时拥有所有蔬菜的营养成分。抹茶(Matcha)不但可以直接用来饮用,同时可以做成各种抹茶(Matcha)食品,抹茶(Matcha)以其独特的生物学活性和在动物体内的整体生理调节功能及“绿色”特征,应和了新时代大众的消费理念和环保意识,同时应和了现代化生活节奏的需要。可以肯定,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绿色添加剂研究的深入,抹茶(Matcha)在食品、饮料中的应用前景将是不可估量的。


由于抹茶和绿茶粉本质的区别,形成自身的价值的截然不同,在国际市场上,一公斤的绿茶粉售价为1200~1800日币(人民币70~110元/公斤),而每40克的抹茶的售价为1800~12000元日币(人民币105~700元),相差几十上百倍。


有研究表明茶多酚能清除机体内过多的有害自由基,能够再生人体内的α-VE、VC、GSH、SOD等高效抗氧化物质,从而保护和修复抗氧化系统 ,对增强机体免疫、对防癌、防衰老都有显著效果。长喝绿茶能降低血糖、血脂、血压,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日本昭和大学的医学研究小组的在1毫升稀释至普通茶水的20分之1浓度的茶多酚溶液里放入10000个剧毒大肠杆菌0-157,五个小时后细菌全部死亡,一个都不剩。日本的妇女们喜欢在买来的成品牛奶或酸奶里加入抹茶,因为加了抹茶后保鲜期可以延长一倍。所以,日本的中小学校终年给孩子们免费提供绿茶,条件好的提供加了抹茶的绿茶,来预防肠胃道疾病。抹茶的纤维素是菠菜的52.8倍,是芹菜的28.4倍,其消食解腻、减肥健美、去除痘痘的功效,受到了当今爱美女性的青睐。


我国饮用几百年的末茶为何失传

用词要恰当,标题里说得失传,就是夸张一番,其实末茶不是失传,准确的应该是被淘汰了。没错,是嫌弃它难喝,被古人淘汰了。


现在提起末茶,有些回忆正常,喜欢的话也能喝到。要是为了装点情怀、历史、文化的话,那就有些做作了。末茶的好坏,咱从本质上说,不去扯什么历史文化这些情怀,只有本质好的东西,才能满足咱们的需求,否则,空有历史、文化、礼仪,也只是明面上的东西,都是装装样子,没有任何好处。


这也是吐槽一下,不光我吐槽,朱元璋的儿子朱权,自己编撰的书《茶谱》里,也有直白的吐槽:“盖羽多尚奇古,制之为末,以膏为饼。至仁宗时,而立龙团、凤团、月团之名,杂以诸香,饰以金彩,不无夺其真味。然天地生物,各遂其性,莫若叶茶。烹而啜之,以遂其自然之性也。予故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


这意思大致就是朱权吐槽末茶又是磨成末,又是混入米膏和一些乱七八糟的佐料,还要制成饼状,完事还要起高大上的名字,再加过度包装,贴金画彩。所以末茶不仅矫情,工序繁琐,而且茶叶的本味被各种杂味掩盖,在天然的炒青绿茶面前,茶末就是个渣渣。


这吐槽就像是现在有了榨汁器,结果非得用手工压榨,有了研磨机,非得用大磨盘,费时又费力。



废话就不说了,明朝朱元璋直接下旨废除团茶,改以散茶进贡,这直接加速了团茶被淘汰的速度。原供应皇室团茶的产业链,可是养了一大批茶人,这下全部改制散茶,自然散茶开始飞速发展。其实散茶早在宋朝末期就出现了,当时已经有不少人开始改喝散茶。到了元朝,饮用散茶的人更多,元杂剧的词中有“两三船玉屑金芽”、“石鼎内烹茶芽”、“松边香煮雷芽”、“不似灵芽泛玉瓯”等句子。这些句中的金芽、茶芽、雷芽、灵芽,单从这些茶种的名字上看,都是散茶。那个啥《金瓶梅》里提到的各种奇葩茶,在茶中加入各种各样的水果和蔬菜,例如“木樨芝麻薰笋泡茶”、“胡桃夹盐笋泡茶”等,更甚者,竟然有“芝麻盐笋栗丝瓜仁核桃仁夹春不老海青拿天鹅木樨玫瑰泼卤六安雀舌芽茶”。这茶有多丰富,想必大家可以自行理解。


所以,说明朝才开始喝散茶,也是因为朱元璋的下诏,算是宣布茶末的落幕,散茶正式成为主流。



至于日本茶叶,咱也说说,日本主要流行两种,煎茶和抹茶,这两种被日本传承了下来。煎茶和抹茶是两种茶,饮用方式也不一样。


先说抹茶,抹茶是我国末茶的延续,饮用手法也没有什么变化。日本对抹茶的创新也就是改善了茶树的种植和采摘技术,通过控制茶树的生长环境,减少茶叶的苦涩度。不过这种改良也不能说是对宋茶的继承和发扬,而是已经自成一派。


抹茶的原料依旧是散茶,将茶磨成粉。而宋茶,也就是宋朝的末茶,是非常珍贵的团茶。制作工艺极其讲究、繁琐。《北苑别录 · 研茶》中记载:“过熟则色黄味淡,不熟则色青易沉,而有草木之气。”这里说的是蒸芽这道工序的要求,不能过熟,更不能不熟。蒸芽后,还有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等工序。这些工序都已经淘汰,咱们不细说了,单看宋朝制茶对青草气味的态度,就可以与现在的抹茶区别开了,宋朝茶,以有青草气为差,好茶是不能有青草气息的。这与现在日本的抹茶截然不同,日本的抹茶要求色泽鲜绿,推崇青草气。而且日本的抹茶与文化挂钩,有各种讲究和礼仪,所以也并没有融入生活,平常买个抹茶粉随便冲一冲、泡一泡,那可不是正儿八经的抹茶,抹茶是有抹茶道的。



再说,茶末在我国并没有失传,一些茶会中仍有存在,虽然也是用现在的散茶制成,与宋朝末茶区别很大。要说这味道怎么样,两个字,难吃!首先蒸青绿茶本就比炒青、烘青绿茶更为苦涩,其次要把茶叶磨成粉吃下去,这味道可想而知。当然真正意义上的宋朝末茶可能味道会好一些,不过好不到哪里去。


台湾有茶商根据以往的古文记载,制作出了正宗的宋朝团茶,可能是想炒作吧,但是没有成功,为什么?应该是自己都没办法接受这个味道吧。


擂茶,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此茶与末茶算是“亲戚”关系,擂茶现在也非常活跃,在南方少数民族的地区都能喝到,擂茶更像是饭,在擂钵里倒入茶叶、花生、大米、绿豆等各类东西,充分捣碎、碾碎后,最后倒水煮沸即可。而宋代的末茶像擂茶一样,会在茶叶中加入各种佐料,普通的像盐等,贵重的像皇室团茶,甚至会加入龙涎香等珍稀之物。两者的区别倒也明显,擂茶并不专注于茶叶的真味,与众多佐料混合后,甚至都喝不出茶味。虽然擂茶不能指代末茶,但最起码这类似末茶的形容茶饮依旧流传了下来,也融入了日常生活中。细说的话,擂茶是大众茶,而团茶是贵族、皇室才饮用得起。

接下来说煎茶,日本管自己的抹茶也叫煎茶,莫名其妙。煎茶就是明朝散茶。1592年,僧人元隆琦在福建出生,1654年,将明朝的散茶带到了日本,于1663年创建了黄檗宗,这时候,抹茶已经在日本发展了一百多年了。虽然叫做煎茶,但并不是我国唐朝那时候的煎茶法,唐朝的煎茶法,是要将茶叶碾碎,然后煮茶,日本的煎茶不碾碎茶叶,也不煮的,与咱们现在的冲泡法相似,因为日本的煎茶本就是在明朝散茶的基础上发展的。日本煎茶看重的,是绿茶的鲜爽和回甘,并不注重香气,所以冲泡茶叶时的水温并不高。高温可以激发茶的香气,但也会使茶汤快速变浓。日本煎茶才是普通大众最常饮用的茶,这也辅助证明了,导致末茶被淘汰真的是咱们自己的选择,不好喝不说,昂贵又麻烦。

所以,还是开篇说到的,我国末茶的淘汰,是自然的选择。你想想,平常你喝的这个:

现在变成了这个,你作何感想?


找到约195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