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茶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和茶叶口感相差这么大?

抹茶(中国古时称作末茶)起源于中国隋唐,将春天的茶叶的嫩叶,用蒸汽杀青后,做成饼茶(团茶)保存。食用前放在火上再次烘焙干燥,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咏叹抹茶的诗篇: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就是唐代诗人卢仝对抹茶的赞美之词。


饮用抹茶通常按照茶道的方式饮用,需要遵循一系列复杂的规则。

基本的方法是先在茶碗中放入少量抹茶,加入少量温(不是沸腾)水,然后搅拌均匀(传统上使用茶筅)。

在茶道中,"浓茶"用4克抹茶,加60CC开水,有点像浆糊状。"薄茶"用2克抹茶,加60CC开水。可以用茶筅刷出浓厚的泡沫,非常美丽,爽口。

当前快节奏的社会中,去用茶筅点茶喝的人已经很少了,抹茶更多的被用来制作各种精美的食品,绿色的抹茶食品成为餐桌上绿色的鲜花,受到人们的追捧和享用。

抹茶起源于中国隋唐,将春天的茶叶的嫩叶,用蒸汽杀青后,做成饼茶(团茶)保存。食用前放在火上再次烘焙干燥,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


抹茶不同于一般的绿茶粉,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茶叶粉碎物。抹茶与绿茶粉的不同点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原料要求:抹茶对原料的质量要求较高,要求采用氨基酸、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高的茶叶,同时要求原料中咖啡因的含量较低。在采摘之前,对鲜茶叶的采摘时间、叶片大小都有要求。抹茶的生产时间较短,只有50天左右,以4、5两个月出产的优质鲜茶叶做原料,生产出来的抹茶的质量最好。加工抹茶所用茶叶的树种也有讲究,这种茶树以无性系繁殖技术培育而成,保证了茶树品种的纯正性。另外,为保证鲜叶的质量,在栽种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需对茶树进行遮阳防暑,以这种方式生产的茶叶称为覆下茶。抹茶就是以覆下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


2.工艺要求:抹茶并不是磨碎的绿茶粉末,只有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状的、覆盖的、蒸青的绿茶粉末,才能配得上“抹茶”这个名字,复杂的生产工艺也让那一抹绿带来的唇齿间的清香格外珍贵。

茶磨是一个极其奇特的设备,它能将茶叶磨得非常细,石磨奇特的温度还是抹茶的最后一道提香工序,经过石磨碾磨的抹茶,带有海苔和粽叶的香味。用石磨碾磨的抹茶在显微镜下显示被撕裂状薄片,只有2~20微米。现在也有用气流粉碎机或球磨机粉碎的,细度均达不到石磨的细度。

不过,即使是在日本买的也不一定是真抹茶,相比吃货的需求,抹茶的年产量简直少之又少,就更别提国内了。因为按照“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状的、覆盖的、蒸青的绿茶粉末”的标准,那么每小时人手磨出来的40G左右抹茶粉还不够你一个冰淇淋啊。所以,即便是标明了“抹茶”的产品,旁边也会注明是它其实是绿茶粉的。

抹茶为什么丝毫感觉不到绿茶那种苦涩的味道?

先要弄清楚茶中的苦味从何而来?主要是咖啡碱。

咖啡碱在一株茶中的含量是不同的,大体来讲是嫩叶>老叶>梗,这也就是为什么单芽头制作的茶往往滋味偏苦涩(比如竹叶青),中国绿茶讲究外形,采摘多用人工,标准统一且整体偏嫩;而生产抹茶的日本采摘标准也很高,叶子等级比日本高档绿茶——玉露还高,就这一点来讲,二者无法比较。


其次,不同茶树品种所含咖啡碱含量也不同。长期以来日本无性选育的茶树品种:菽北、朝日、朝露等。这些茶树品种叶子鲜嫩,叶绿素含量高,咖啡碱含量低,苦味不明显,做出的抹茶品种更好,所以相比于其他茶树品种(平均水平)而言,苦味少。

再次,日本茶树采摘前会遮阴覆盖,覆下法培育的茶树保留了更多的叶绿素及氨基酸,而偏向苦味的茶多酚含量会减少,日本茶树的采摘时间也偏晚,大概在5月份左右,而尚早尚鲜的中国绿茶早已面世,越早采摘的茶叶咖啡碱含量越高,所以这一点上来讲抹茶又胜出了。

至于加工过程,炒青烘青的温度大概在200度左右,而咖啡碱在超过200度时会有升华现象,所以采用这种工艺加工的绿茶会减少咖啡碱含量。蒸青温度在100度以内,几乎对咖啡碱没有影响。之后抹茶会进行粉碎,达到200目以上的抹茶在冲泡时会迅速溶解,如果是相同咖啡碱含量的抹茶和其他绿茶,相对于绿茶的缓慢多次浸泡,无疑一碗抹茶所含咖啡碱含量更多,滋味更苦。

水温对咖啡碱的浸出也有很大影响,高温会令咖啡碱迅速浸出,而80度以内,甚至60度会大大延缓其溶解速度,这也就是为什么冷泡茶滋味不苦涩的缘由了。日本茶道在冲泡抹茶时的水温普遍偏高,中国绿茶冲泡水温有些时候是沸水,有些时候讲究的注意用80度左右水冲泡,没法一概而论了。

综上,日本抹茶就加工冲泡过程来说,咖啡碱保留完整,浸出充分,苦味明显。所以为了减少苦味,选育含咖啡碱含量少的茶树品种,并在种植培育上做文章,饮用日本抹茶时还会搭配用糯米砂糖为主料制作的和果子,以减低品饮时带来的苦味。

来源:神州茶韵,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