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茶大变局!小微茶企最后的出路:从粗放发展到精耕细作!

4月2日,冰岛坝歪开始采摘。

白天采完茶,晚上在茶农家。

张老板由于太开心,端起碗直接干了半碗。

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就晕乎乎地话多了,老张拍着胸脯说:你家这点茶叶,我全收了,夏茶不要,秋茶我也全收了。

卖茶,算盘打得啪啪响

老张晃了晃脑袋,想让自己清醒一下,但没把持住,继续说:卖茶12年,不,13年,我有3000多个客户,每人一年买2公斤,一年就是6吨山头茶。

听到这话,老杨简直倒吸一口凉气:这家伙估计忘了,2023年的冰岛坝歪混采和秋茶,还有180公斤没有卖掉。才多喝了点,又吹了。

老杨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心想:再多干二两,你一年能卖10吨。

现实很骨感

很多茶老板,暗地里都算过一笔账。

比如,自己有1000个客户,有3吨山头茶。不就是每人一年3公斤的量。3吨茶叶嘛,一年卖光,明年继续收茶。

然而,残酷的是,3吨库存茶,非但没有卖掉。第二年又拉来2吨。第三年,已经忍着少做茶叶了,但还是剩下一吨。

茶叶越积越多,三五年后,山头茶库存已经十来吨了。当年,每人3公斤都没有卖掉。如今,平均每个客户有10公斤的量,更卖不掉。

最后,终于看清了:茶叶,这辈子都卖不完的。

茶商,被迫库存

如今,茶商都知道:说存茶会升值,是自己安慰自己的。

表面上升值了,但产能过剩的市场,难以变现,不过是升了一堆纸上富贵。

然而,茶叶还是一吨一吨地收进来,一饼一提地慢慢卖。

这背后,其实是茶商被迫存茶。

这些年,随着散客大量走进茶山,山头茶价格越来越透明。

而散客上山,看上几棵树,出高价购买,拉高了原料价格。市场透明化和越来越贵的原料,压缩了茶商的利润空间。

为了卖茶有利润,茶商只能千方百计跟茶农谈价格。包茶园,就是最好的方式。

包茶园,茶叶做出来,几乎是一吨一吨地拉进仓库,可卖茶时候,却是一饼一提地卖,卖茶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收茶的速度。茶叶,也就越卖越多了。

2019年,茶价涨了一波之后,云南茶老板们的库存,大多是这样被迫存进来的。

库存茶,更难变现

按照今天国内茶友的消费能力,以及普洱茶的生态和品鉴价值。

货真价实的古树茶,只要卖价便宜些,是很好卖的。但品质一般的中小树卖不掉。

在某种程度上,中小树茶就成了被挑剩的剩茶。要把剩茶卖掉,无异于给大龄剩男找对象,简直太难了。

这些剩在仓库里的茶,有两种宿命:

要么跟其它山头的中小树拼配一下,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品质。只要品质好,也能卖掉。

要么就是,年复一年地越陈越香下去,表面上倒是会升值。但是,口感一般,还绝不贱卖,根本没有人要。

最终,陈化10来年,把茶叶找出来试试,品质好,喝了、卖了。品质不好,一直存放下去,直到某一天,茶叶炭化,沦为一堆枯草。


茶商,看清了现实

曾经,2009年-2014年,2016-2018年,这两波山头茶不愁卖的红利,让茶商误以为茶叶会一直好卖。

然而,谁都没想到,被茶农将了一军。茶农把茶园扩种,产能飞速上涨。

比如,2011年,冰岛老寨还种蚕豆,种玉米。但如今,都是茶叶。

云南茶山,基本都是这种情况。茶园产能飞速扩张,最后,都被茶农打包,送进了茶商的仓库里。

如今,茶商也看清了:古树卖掉,中小树和秋茶拉进仓库里,越积越多。

这样搞下去,茶农轻松收租,茶商辛苦打工,也不是办法。

粗放发展到精耕细作

做茶,绕不开古茶树。

古茶树这个原材料,掌握在茶农手里。对于茶商来说,如果每个山头都包茶园,场面铺的太大,现金流肯定吃不消。

像前几年一样,娜罕不错,果断包。梅子箐和忙肺不错,包下来。冰岛坝歪也不错,继续包茶园。

可是,场面铺得太大,卖古树茶赚来的那点利润,还不够偿还欠茶农的原料款。用这种方式继续做下去,茶商只会被库存拖垮。

原料越来越贵,只有把主要精力和有限的资金用来深耕某一个山头,把这一山头的茶做精,

让这一山头的茶,像一根针一样穿透市场,茶企才有可能在茶农掌握生产资料的山头茶市场,找到一条生路。

至于其它山头,从专注那个山头的茶商手里拿货即可。


比如,午一深耕冰岛老寨,有200余亩老寨茶园可以采摘,明星古树群一抓一把,有原料优势,从午一拿,反而比自己去老寨收更划算。

比如,有的娜罕茶,很有优势。有的茶商,昔归茶独树一帜。

老杨主要做冰岛坝歪,跟茶农深度绑定,也有原料优势,同行茶商,从老杨这里拿坝歪的茶,价格也便宜。

这种趋势,是产业发展的必然。每个行业,都有一个野蛮生长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红利期。在红利到头后,也必将走向精耕细作的缓慢发展。

山头茶市场,从野蛮粗放到深耕某一山头,是未来几年,山头茶的发展趋势。

毕竟,茶老板家也没有余粮,经不起铺张了。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评论 / 1

汉文爱茶
#964888

山头茶?库存?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