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易武的山头茶

找到约1,977条结果 (用时 0.021 秒)

新易武,病了。

遵友人嘱,写一篇介绍易武的,如下:

引言

2014年,云南茶市重新登顶,山脚热,山上更热,每个山头寨子都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收茶客,林总在易武花了1500万巨款收茶,这是易武在沉寂多年后,又迎来的一个大资金。

这次收茶算是创下了几个第一,第一次有规模性厂家进入易武,第一次有规模性的资金收购古树春茶,第一次不是砸向固定资产而是流向收茶。

第一次大规模收购易武古树春茶?

很多人会奇怪我这样说,我也奇怪,我只能这样说,绝大部分消费者喝到的只不过是足够“性价格比高”的“纯料古树”而已。

也许大家听到的、看到的,都是厂家开着浩浩荡荡一长串皮卡车,到处进寨子,到处收茶叶,然而,事实上呢?。。。。

有时候,真金白银收古树,却是未必。至少现实是有理想未必能变现,林总也一样吃了大亏才下山的。

不知道是不是这一次事件的影响,这之后,收鲜叶而不收干茶成为易武茶山常态,这股风从易武刮到古六山,再刮到勐海,直至席卷全省,至于现在,收古树必收鲜叶,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流程。

至于茶山上流行的跳过中间商取利、江城当易武、老挝当高杆、弯弓当薄荷塘更是家常便饭。

有茶客言,这都是由于易武人太聪明了。

易武人祖上绝大部分是红河州的石屏人,据说现在的易武话也不是版纳话,是石屏话,或者是基因里就有做生意的血统。

之一

从景洪到易武,有两个半时的车程,一半是高速,一半是国道,过了勐醒就一直是爬山,都是盘山道,如果习惯平原地区开车的,最好还是不要自驾,安全起见,打一张车上山,我记得大约是3、400块。

易武茶比较复杂,小山头众多,细分严重,产量小,不像老班章一个寨子就有足够的量,所以,老班章的厂家多,茶商多,玩家也多,而易武不是,玩家的数量远远超过厂家。

易武茶出名早,这和李师程会长有关,1993年的时候,思茅开了一个普洱茶的会议,以前云南茶产业开会都是由省茶叶公司代表省政府主持,属于典型的行业会议,这次不同,是云南茶从计划经济转型市场经济的一次标志性的会议。

李师程时任地委书记,思茅也是当时最大的茶叶产区,李书记是易武人,祖上开过茶庄,易武茶自然就引发了市场的重视,会议之后,政府组织了一系列恢复圆茶制作,挖掘易武老茶庄历史的工作,易武茶也就宣传了出去。

之二

去易武必得去古镇,围绕这个古镇有很多历史故事,有真有假,只不过,这些现在都不重要了。

古镇是真的古镇,不像现在国内很多地方是新建的古镇,已经没有了古镇的味道,古镇的建筑则都是建国前的老建筑,窄巷子里的每个房子每个细节都值得深深的琢磨,你要探头进去望,那就是悠远的历史了。

古镇就在易武镇旁边,从镇中心的电影院那里有条路上去即到,以前这一段是石板路,不知何故,现在改成了水泥路。

古镇在2014年之前还很少有新房,大部分都是民国时候的建筑,从古镇的底部向上看整个古镇,层层叠叠,不亚于任何一座古镇的风景。

14年做古树,古镇的农户都发了财,大部分都翻修成了钢筋水泥房,之前的景色不再。

古镇的最高处即是茶马古道的始发地,据说之前马帮(或者说牛帮更准确)运送茶叶都是从此地出发,由易武到昆明是一条线,到下关,到越南等等。这个地点很好找,至今也有几颗高大的老槐树,一说上千年,我不是植物学家,不知道树龄准确与否,只不过,每年上易武,我必定会到参天的古树下发发呆。

今年去,有两个小姐姐做直播,两个小姐姐不太好看,软软的普通话很好听,我坐在比较远的地方抽烟,始发点是个巨大椭圆的平台,好像有种回声筒的作用,两个人的声音很清晰,她们在介绍易武茶:茶汤金黄,茶色油亮,口感饱满,中正柔和,香气高扬带蜜香,回甘持久。

我边抽烟边在想,茶汤金黄,回甘持久,大家都这样讲,到底有没有用,能不能卖掉茶呢?

无论怎么说,还是祝福她们,都是在宣传易武茶,宣传云南茶,我希望她们生意好,参天大树之下必有好运气。

之三

从镇子出来,到了易武的牌坊往右拐三四公里的国道,再左拐爬坡往上走就是高山寨,高山寨是最早出名的一批寨子茶,其茶细腻柔顺,很有特点。这里保留了一片相对来说树形完整的古茶园,80年代古茶树其实也是砍过的,只是砍过一次后就再也没有砍,版纳的生态实在是很好,三四十年茶树长得又高又粗。

以前概念没有这么多,一边走到麻黑,一边走到高山寨,就算是进入核心产区了。

从高山寨寨门前的国道往前走,沿途是薄荷塘、杨家寨这些寨子,茶地则是在离寨子很远的原始森林深处。茶客若要理解“生态”二字,必得去这些地方。

只是这几年森林公安管的严,茶季是不允许游客进入的。

以前每到收茶季,易武漫山遍野都是密密麻麻的收茶客,这两年不准上山,游客的数量在急剧减少。游客少,销量也直线下降,茶客看不到茶树,是不敢收茶的。

茶客不守树,茶叶想收又不敢收,虽然大小树发芽时间有先后,大部分明前茶都是小树茶,然而,上到茶山的茶客谁又愿意拿自己的资金和看不到的鲜叶去对赌?

这几年,茶叶大发展,易武的原始森林种下了无数的小树茶,采收量是远远超过大树茶的。

有一年,易武一个小山头炒作茶王树,被当地政府制止,制止的原因大概在于森林防火、生态破坏这些问题。但是,从市场层面来理解,酒香也怕巷子深。

好多人,拼命标新立异,不还是怕市场忘记?

易武茶区在李书记退休以后,推广都是在逐年递减。恢复易武圆茶制作,记录老茶庄历史,集中几十家作坊共同拿到一个QS,易武博物馆,这是事件都是老书记牵头,每一件都是可圈可点的易武推广大事件。

如今政府层面的广告在减少,民间的炒作被制止,方向到底往何处去,估计谁也弄不清。

之四

国道边第一个寨子是曼洒村,此曼洒非彼漫撒,曼洒周围是小树茶,并没有古树。

漫撒其实是古名,指的是现在普洱茶核心的古茶区,并没有一定准确的地理意义,只是收茶客把易武周围的几个村的茶叶都划归到易武,而更远的(大致)刮风寨、丁家寨、杨家寨、马趴寨等等划归到漫撒。

所以,有时候收茶客对消费者说易武茶区,漫撒茶区,大家都还有点莫名其妙。从地图上看,最近的是落水洞,一条直线下去,高山、丁家寨、杨家寨、茶王树、滥田、弯弓、薄荷塘、多依树、一扇磨,最远的是天门山,都在一条直线上,也都是好茶集中的区域。

沿国道过曼洒、曼乃,过了倮德村就是江城地界了,一直传说的用江城茶替换易武茶的大通道就在此。

这几年,易武茶保护的意识逐渐提高,毕竟这是自毁身家的事情,除非客户出价实在太低,比如香港客商要求是100元一公斤的“易武茶”,还得按芽尖是芽尖,二梭是二梭的做,那就只能是用江城茶叶了。

从易武镇的上段走刮风寨方向,一路经过曼秀、落水洞、麻黑、大漆树,这几个寨子相连,相距也不远,不过一两公里的距离。

从麻黑分路出去到刮风寨就比较远了,约有十多公里远,这段路一直是毛路,道路烂、窄不说,有一段特别陡峭,这十来年我每年都去茶山,刮风寨也仅仅去过三四次。

之五

易武街头上,今年开始一些小山头小寨子的广告牌被摘除,原因据说是很多古树茶都是属于自然保护区,茶树采摘权属于国有还是私有说不清,只是管理权属于茶农。

把小山头去除,这只是茶农这个环节做得到,市场则无法控制,市场到处可见薄荷塘,多依树,天门山,弯弓这一类小山头的名字。

2010年,借着茶市翻红,易武茶逐渐开始复苏,12年之后易武茶最早开始裂变小山头,今天市场流传的薄荷塘、多依树、一扇磨、天门山、蟒蛇箐等等小山头,都是这时期之后细分,甚至迟到2016年、2018年还在不断细分。

细分的结果是易武茶反而又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了,要说好茶,遍地皆是,要是谈量,一个山头也没有,资本进不来,大资金来了也无处使力。

和老班章不同,老班章由众多农户控制资源,易武现在细分的小山头有些就是几户茶农所有,甚至就是一个家族所有,这在很大程度上掐灭了大资本进入的途径。

当然,有利有弊,“纯净度”更容易保持。

前两年有个古树坊品牌在薄荷塘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在茶博会造势,结果一个茶农的朋友圈曝光,根本就没有收购。一个茶农的朋友圈就可以刷爆全中国,一个朋友圈足以毁灭一个大品牌。这就是现在互联网的现实。

这还不像老班章,大一点的茶厂用税收就可以说服当地政府弹压。

易武绝大部分都是做毛茶,做初制,即使精制,联合茶农成立合作社就可以解决税收的问题,可以这样说,易武茶再出名,当地政府颗粒无收。

没有收入,也就没有管理,也就没有服务,这是福还是祸?

之六

易武茶好,这是公认的好,你要翻历史书,书中都会告诉你,易武茶为代表的古六山就是清代的“国标茶”,普洱茶就是古六山茶,这在清代是有严格的法律规定的。

但是,易武茶好喝不好卖,要论名气,前有班章后有冰岛,两者的名气现在都远远超越易武,甚至曼松茶也盖过了从前的老大。要论价格,不上不下,要说贵,不如老班章、冰岛茶,要说价廉物美,又根本谈不上。

从渠道上来分析,正是因为玩家多,导致推广的渠道远远弱于勐海厂家的渠道,两者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任何人都知道的道理,量变到质变,易武茶又如何追?

从每年茶客的流向也看得出,勐海由于厂家集中,每到春茶季,茶客无数,虽然绝大部分人都会来易武转一圈,然而,都是游玩的兴致大过于采购。

现在的茶价透明,茶树资源透明,做真茶,价格高了山下接受不了,做假茶,茶农没说好,茶农第一关就过不去。

虽然灯下黑的案例也不少,只是现在喝茶人口感刁钻,思维敏捷,能上到易武的茶客都非等闲之辈,哪里又是前十年的光景了。。。

文章来源:吴疆 吴疆说普洱 (非常感谢原创分享文章,好文章贵在分享)

易武名山—— “岁月百茶榜”第一阶段榜单发布!

易武茶的魅力,来自于山水赋予的细腻滋味,来自于前人留下的璀璨历史,也来自于岁月之轮的完美转化。而其中尤为独特的,是那些百花齐放的山头明珠,它们各自精彩,即便隔山相望,滋味也各有丰富。

山头茶是普洱茶中极富魅力的一页,而易武则更是将山头茶概念演绎得淋漓尽致。从七村八寨到小微产区,甚至再到一片茶地,易武在保持整体风格的基础之上却又将一山一味的特点发挥得精彩绝伦。

岁月知味从做好“易武正山古树茶”的初心懵懂,到七村八寨的钻研,从小微产区的挖掘,到易武茶三大香带的风味解密……这一路走来,我们不仅仅是一个见证者,更是有幸成为这场大开发的参与者与推动者,我们目睹了易武星星之火如何到燎原之势。

易武三大香型带

因此,“岁月百茶榜”首个榜单我们选择了易武的山头茶产品,用产品来回顾易武产区的开发与变迁,我们称之为——“易武名山”系列。因其中不同年份不同山头的产品众多,我们特意挑选出此系列中尤具代表性的30款明星产品,由大家品评投票,选出其中得分最高的3款岁月茗星。

易武大开发,散落一路星辰

或许连易武本地茶农都没有想到,易武茶区能成为如此群星璀璨的产地。曾经的易武正山,是易武最大甚至唯一的代名词;而如今的易武各类山头茶、小产区百花齐放,充满太多可能。

时针拨回2005年,岁月知味初到易武。彼时的易武,可谓处于“懵懂”阶段,仅有一些离寨子较近的茶地被开发,稍微偏僻一些的丁家寨、老曼撒、刮风寨,这些地方的原料几乎少有人利用。而像茶王树、弯弓这些今天如雷贯耳的优质古树茶资源,当时更是丢荒状态。

在这个“全员懵懂”的阶段,做好易武正山古树茶,是当时郑少烘董事长的初心。在对易武不断的探访、丈量中,岁月知味逐渐发现易武不同山头的茶虽然整体风格相近,却也有细微差别各自精彩,渐渐的,让易武茶有更多可能被记挂在心上。

岁月知味开始尝试对七村八寨等山头进行产品开发和资源整合。从2007年开始,七村八寨的山头茶陆续经过试制、面世,引起强烈反响,到2011年,弯弓、茶王树等小微产区也成为开发的核心。

同时在这一系列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有更多微小的产区被发现。同庆河、薄荷塘、白茶园、哆依树……从2012年开始源源不断的将遗落在山间的明珠带到大家眼前。岁月知味准确抓住它们之间微妙的差别,逐步为这些微产区做出了细致的划分、整合,易武茶的产区地图逐步完善。

岁月知味董事长郑少烘先生探寻易武茶山

从易武正山,到如今易武产区内江湖格局的成型。这些在探索过程中逐步恢复的产区和茶园,有的成为炙手可热的稀缺明星,有的成为易武的核心支柱。

时至今日,“不忘初心”的坚持下,岁月知味依旧没有停止对易武探索的脚步。可以说,易武名山,不仅是岁月知味成立以来成长的见证,更是一部易武产区当代大开发的记录史料。

02

茗星荟萃,谁是定盘之星?

易武产区可谓茗星荟萃,而选出这30款产品的雏形,郑少烘董事长仅用了一盏茶的时间。与易武的耳鬓厮磨中,他心目中已经了然于胸。

在丈量易武的过程中,那些点滴让他可以不假思索。

从曾经的“易武正山古树”,到如今每年数十款琳琅各异的产品,都是这场易武大开发中获得的宝贵财富。其中的核心产品如麻黑、高山寨、弯弓、茶王树等已然是市场代表易武山头茶的耀眼明星。

在2005年成立后的数年内,岁月知味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恢复”——找回历史的真相,并恢复品质的本源。分解味觉密码,建立易武茶基因库……以此形成对易武茶更全面的认识。

在探索易武七村八寨最初的几年里,仅在易武正山区域,岁月知味便尝试过曼秀、易比、落水洞、三合社等不同的可能,数年间在对品质和市场反应的不断比较之下,蜜香浓郁,滋味醇厚,风格更具易武正山代表性的麻黑成为了这片区域上的核心代表。

在这样不断的找寻比对中, 2011年,岁月知味正式确立四大核心产区并完成基地建设。此时,距岁月知味进入易武已是第七个年头。

麻黑村寨鸟瞰图

核心产区是一种代表,想要更多可能,便要继续探索。在这样的过程中,岁月知味始终坚持自己的态度。在数年对刮风寨产品的调试中,我们发现刮风寨中有部分原料格外优异,经过反复探寻,2011年细分的茶王树产品应势而生。2011年开始,我们陆续发现以同庆河为中心的一大片古老茶园,有着独特的原野香气,这也成为日后构建易武茶原野香带的主要来源。

随后,薄荷塘、哆依树、百花潭、白茶园……历史的遗珠,相继浮出水面。这些易武茶顶级的小微产区,因其品质突出,风格各异,如群星闪烁般先后登场,在专业市场熠熠生辉。在探索易武的过程中,这样的岁月故事不胜枚举。

03

时间之轮,是最大的魅力

十六年间,面对上百款的易武山头茶产品,每一款都是我们的掌上明珠,取舍之间,选出其中尤具代表性的30款产品也并不容易。面对不同的产区跨度和年份跨度,我们主要进行了三个维度的评估——即陈化品质、年份优势与特殊意义。

“年份优势”比较好理解,即气候极佳的特定年份。不同气温、雨水、光照,都会对同一产地的不同年份产生影响。譬如2011年、2017年等,易武产区整体气候都是极佳的。也有个别产区在个别年份因为小环境的特殊性,茶叶品质格外突出。我们都将其作为选品的重要依据。

“陈化品质”指产品在当下的陈化效果已经具有明显优势,如2008年的麻黑、2012年的同庆河等。当年的新茶便令人惊喜,经过岁月知味十余年专业的仓储,如今品鉴其产生了更为惊人的变化,具有极佳口感。

“特殊意义”指产品在岁月知味的发展历程中具有特殊背景和价值,如2011年的麻黑、高山、茶王树、弯弓等。这4个产品不仅因为当年气候较好,还有这四个基地在当年底刚好落成。对于岁月知味来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这批产品因此便多了一重特别的意义。

其余榜单产品的选择也遵循这几个方向。但究其根底,最好的易武茶依然指向——“经典的产区, 优秀的品质、干净的仓储、时间的陈化”这几个核心概念。这也是本次岁月百茶榜选品最大的魅力与宗旨。

今天,我们用“易武名山”来回顾易武产区的发展,见证岁月沉积的经典。至此,岁月百茶榜第一阶段正式开启。线上投票、留言通道同步开启,请点击下方投票页面链接参与投票,赢取大奖。

接下来,我们将不间断推送“易武名山”系列相关的产品详情,通过产品故事与解析,助你更加了解榜单产品,敬请关注。

易武古树熟茶,七彩云南高端古树熟茶又一力作

余秋雨曾这样评价易武茶,“兼得磅礴、幽雅两端,奇妙地合成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冲击力,弥漫于口腔胸腔。”

易武茶的后韵和后劲是难能可贵的。

特别是易武的古树茶,随着时间的沉积,茶汤的品质与饱满程度可以用丰韵细腻、沉稳厚实、蜜韵柔长来形容,时间越久,越能带来味蕾上香扬水柔的惊喜感受。

无数茶人,在这一份“柔”情之中,接受普洱,爱上普洱。

△ 易武古树熟,2023头春古树茶,点击图片 了解更多 ☝︎

△ 很多老茶客收藏易武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易武茶品质出众,更是因为易武茶的转化已经被历史时间证明

01 / 班章为王,易武为后

普洱茶圈有流传这样一句话:“班章为王,易武为后。”

提到老班章,很多人会马上联想到“霸气王者”的形容,茶气饱满刚劲,滋味浓烈霸道,这就是老班章带给人的感觉。

而易武的茶是以“香高水柔”闻名天下,水性细腻、温和甜醇,相比之下,多了几分柔情,陈化后的茶韵更让人赞不绝口。

说到皇后,我们自然会想到“品性端柔”几个字。与王者之气截然不同的是,茶后体现出的柔美绵长之气,是万凤之仪,是柔而广纳天下。

△ 干茶,饼形圆润饱满,条索紧结显芽,金毫显露

02 / 为后者,自是具有令人惊叹的力量

茶后虽代表柔和之美,却并不是毫无实力可言。

她虽无茶王表现出来的刚强雄浑,可她骨子里,流淌着的,绝对是茶王一样的“血液”。为后者,自然是充满内质,且本就具有令人惊叹的力量。

易武是茶马古道的始发地,著名的“贡茶之乡”,曾位列古六大茶山之首。据《普洱府志》记载:“云南迤南之利,首在茶。而茶之产易武较多,茶味易好”。

易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茶树生长的理想之地。海拔差异大,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植被丰富等特点,使得易武古树茶内含物质丰富。

制成的古树茶,条索黑亮,汤色金黄,苦涩较轻,以“香扬水柔”著称,水性细腻、温和甜醇,存放之后茶气愈强,更是成为不同时代普洱茶爱好者的心头好。

△ 汤色,红浓透亮,陈香显露;滋味,有层次,果香高,甜韵绕齿,喉韵甘润

02 / 易武古树熟茶,高端古树熟茶又一力作

从普洱熟茶诞生至今,勐海作为核心产地一直备受瞩目。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想法:只有产自勐海的熟普才是正宗的?

答案也许不然。

易武古树熟茶(2023),摒弃了传统的勐海产区熟茶择料选择,打破传统熟茶取料的固化性和局限性,选用了茶味更显柔润清雅的经典贡茶产区,古六大茶山之一的——易武。

甄选易武核心山头古树,精挑一芽二叶、一芽三叶的古树春茶原料鲜嫩茶菁,精细发酵而成。陈化后的茶饼醇厚甘滑,芳香浓郁,丝滑甜怡,在无声间便能将人征服。

△ 叶底,褐红嫩匀,柔软、油润鲜活

找到约1,891条结果 (用时 0.01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8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