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龙井乾隆

找到约469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西湖龙井那些事儿(下)

前面跟大家分享了《西湖龙井那些事儿(上)》,大家对西湖龙井从唐至明的一个历史记载;西湖龙井的自然环境及炒制技艺的影响才能造就出一杯好茶,那么除了上篇所说的,还有些什么呢?我们接下来看。

社会环境对茶产品的演变及传播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明清以来,散茶、绿茶逐渐成为主流。明清的品茶人主张烹饮茶叶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其自然之性,曾经尊贵无比的龙凤团茶则被一些品茶人认为其杂以诸香,饰以金彩,却夺去了茶的真味,而简单的散茶、叶茶则成为了茶饮的主流。明徐献忠在《吴兴掌故集》就提到现在茶品与唐代有所不同,绝无用团者。部分饮茶之人说得更明白:“茶有自身的味道和颜色,若是用各种花果杂之,则夺其味也。饮用佳茶,去果方觉清绝,杂之则无辨矣”。表明,明清文人力求闻到茶的真香,尝到茶的真味,观赏到茶的自然色泽,认为只有清饮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茶叶的自然本色与真味。

龙井正是在这种茶道文化下脱颖而出,结合上文所述,龙井的颜色、味道都十分清新自然,有中和之气,让人感受到与自然的融合。清代沈初提到上贡的龙井新茶微微有香,而未能辨其味也。清代诗人陆次云也认为家乡的龙井滋味淡雅,似乎无味,但饮过之后,觉得有一种“太和”之气,于是,他得出了“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的结论。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绿散茶的特质是十分迎合明清时期的茶道文化的,明清时期的其他名茶,如罗岕、虎邱、天池、松萝、龙井、天目、武夷、六安等也都为绿散茶类,这些名茶的特性与当时的饮茶之风是相符的。

宋朝茶事之盛可谓达到了极致,可谓前世后世皆不能及也。而临安作为南宋的都城,对茶叶的追捧也可想而知。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专记都城临安(杭州)的风俗掌故,其中就记载有:“人家每日不可壕者,柴、米、油、盆、酒、酱、醋、茶”。其中,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与柴米油盐相当的生活必需品。临安城更是茶肆遍地,且集市上也多设茶铺,《梦梁录》记载“夜市于大街有车担设浮铺,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

无论是都城大街,还是街头小巷,茶肆、茶铺、茶担均十分普及。而宋时临安又是皇宫贵族、文士僧人的聚居地,对茶事的追捧及对茶叶的消费更是其他地方所不能及也,茶叶已经完全融入当地居民的生活当中去了。因此,明清时候的杭州继承了南宋临安的饮茶风俗,本地对茶叶的嗜好也刺激了当地茶叶的生产发展,西湖龙井又被普遍认为是杭州地区的最佳茶叶,自然更得人们的追捧。

西湖龙井的兴盛与杭州当地佛寺的兴盛也关系密切,杭州是中国茶禅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古就有“东南佛国”之称,而西湖周边更是佛寺林立,香火旺盛,寺塔之盛为南方诸国之首。唐宋时期杭州地区的名茶无一不是寺院茶,如唐代的天竺茶、灵隐茶,宋代的白云茶、宝云茶、垂云茶等。寺院茶品质讲究,龙井茶最初亦是寺院茶。龙井茶是宋代辨才法师在狮子峰栽种所得,后人称之为“龙井茶祖”。杭州佛教的兴盛也带来茶叶的兴盛,龙井的发展与其禅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

龙井产量极少,明屠隆撰写《茶说》,文中提到龙井茶产地不过数十亩,此外别的茶都比不上。明代高濂《遵生八笺》写道:附近假充,犹之可也。至于北山西溪,惧充龙井。即杭人识龙井茶味者亦少,以乱真多耳。清代陈淏子《花镜》中提到,“虎丘龙井,又为吴下第一,惜不多产”。龙井的产地不过只有数十亩,而又由于其扬名在外,对龙井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因此龙井产茶区附近的人会用假的龙井冒充真龙井,除了龙泓山所产的龙井,周边北山、西溪等地所产的茶叶也被用来冒充龙井。而即使是杭州当地人,也很少有人能够辨识龙井茶的味道,可见龙井产量之少,本地人士也少有机会品尝,富贵人家也不一定能够得到机会一尝一二。

稀少的产量使得龙井更是价高难求,也进一步增加了其尊贵程度。明代许次纡也在《茶疏》中写道:“吴淞人极贵吾乡龙井,肯以重价”。清代沈初《龙井新茶》记载进贡的谷雨前的龙井新茶在颁赐时,人只得少许。清翟灏在《湖山便览》也提到过龙井茶每岁所产,不过数斤。可见即使到了清代,龙井茶的产量每年仍然只有数斤,足以说明龙井的珍贵。

统治者的重视也对龙井的传播非常重要,其中清代乾隆对龙井茶赞誉有加。乾隆十六年,乾隆第一次南巡杭州时去观看了龙井茶的采摘和炒制,作《坐龙井上烹茶偶成》一诗,诗中写道:“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亨煎”。乾隆二十七年乾隆又再次畅游龙井,并且上老龙井品茶,后乾隆三十年又再上龙井游玩,并写了《再游龙井作》一诗。另外,嘉庆杭州府志中还有乾隆追忆龙井寺的诗两首,一是《雨前茶》:记得西湖龙井谷,筠筐老幼采忙时。二是《烹龙井茶》:我曾游西湖,寻幽至龙井。乾隆游览龙井寺后,题“过溪亭”、“翠峰阁”、“一片云”、“龙泓涧”、“方圆庵”、“风篁岭”、“神运石”、“涤心沼”等“龙井八景”,龙井因此也更加名声显赫。

文章内容来源《明代以来西湖龙井成为名茶的原因探析》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一次偶然“问茶”使两块龙井古碑重见天日

杭州历史学会的丁云川先生是声望颇著的文史工作者,经他发现并得以保存和保护的杭州地方各类文物不计其数。他的一次很偶然的问茶龙井,竟让这里湮没已久的几方古碑得以重见天日。


那是在2004年的早春二月,西湖群山初萌春意,开始传来春游的人声。老丁的夫人是茶乡梅家坞人,这天,他和夫人商量好一起去“龙井问茶”,然后翻越狮峰、郎当岭,赶到梅家坞会亲友。


王个簃书“新西湖十景”之一“龙井问茶”


早上七点多,夫妻俩来到今天“茶乡之旅”的首站龙井茶室。三杯清茶后,老丁发现,因为时间尚早,茶室内外全无往日茶客满座时的那种热闹,茶香萦绕和鸟雀啁啾之间,颇多幽雅意趣。老丁站起身细细打量这屋前屋后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意间,他看到东边露天空地一隅,堆放着几块形状不一的石板。上去一看,苍苔斑驳的石板上多有刻字,当是碑石无疑!


老丁来了兴致,蹲下身摩挲碑石,细细辨识起来。最先入眼的那块碑石已经残损,缺了上面一大部分,所以也无法确认其碑名,但拂去碑石左边尘土,“云间董其昌”一行字赫然在目!老丁大喜!他知道董其昌是明朝著名的大书法家,这块碑很有可能是明代古碑。另一块碑石保存完整,但碑面已经风化,字迹较为模糊,老丁细辨再三,发现碑石开头有“龙井茶歌”四个字,末尾则有“历甲午年”和题作“赤水洞天居士”的落款——这块碑显而易见可以确认就是一方明代古碑。老丁立即把这一发现告诉文保部门,并要求就地保护这些古碑。


这天回到家,老丁不顾翻山越岭的劳累,马上根据现场记录的部分碑文,开始进一步考证。他从清雍正《西湖志》中找到了与那块残碑相关的故事: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中秋后一日,北宋词人秦观自吴兴到会稽探亲,路过杭州时,特意到龙井寿圣寺拜谒辨才法师,事后写下了《龙井记》。后来,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读到这篇散文,觉得非常精美,就挥笔书写,刻成碑石立于龙井。由于米芾的书法很受人们喜爱,前来拓碑者极多,寒来暑往,五百年后此碑文字残破不堪,以致碑石不存。到了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大书法家董其昌游览龙井,觉得龙井至美,独缺秦观文、米芾书之碑,于是在是年正月三十深夜重书了秦观《龙井记》,还特意写上了“余仿米法以补之”,后由钱塘人金嘉会摹勒上石,立于龙井。


老丁发现的这块残碑正是当年董其昌书写的那块碑


董其昌像


秦观写过不少有关龙井的作品,尤以《龙井记》及《龙井题名记》两篇为最。他在《龙井记》中说:“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亏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从他的文中可以看出,龙井旧名龙泓,北宋时之所以名扬天下,是因为此地深藏山中,较少受到外界的各种影响。只可惜这块古碑已经残缺,按照《龙井记》原文长短,石碑通高可能达240厘米,非常壮观,而现存古碑只有三分之二左右,另一半是否还存在于世?


董其昌书《龙井记》

碑石上部分断裂痕迹清晰可辨


另一块碑的“历甲午年”应是“万历甲午年”,公元1594年,比董其昌的碑早了近30年。“赤水洞天居士”一名经老丁一番好找,终于查到这是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屠隆的别号,而碑文就是屠隆著名的 《龙井茶歌,与李念江开府公同游作》,全文如下:


山通海眼蟠龙脉,神物蜿蜒此真宅。

飞泉歕沫走白虹,万古灵源长不息。

琮琤时谐琴筑声,澄泓冷浸玻璃色。

令人对此清心魂,一漱如饮甘露液。

吾闻龙女渗灵山,岂是如来八功德。

此山秀结复产茶,谷雨霡霂抽仙芽。

香胜旃檀华严界,味同沆瀣上清家。

雀舌龙团亦浪说,顾渚阳羡讵须夸。

摘来片片通灵窍,啜处泠泠馨齿牙。

玉川何妨尽七盌,赵州借此演三车。

采取龙井茶,还念龙井水。

文武每将火候传,调停暗合金丹理。

茶经水品两足佳,可惜陆羽未知此。

山人酒后酣氋氃,陶然万事归虚空。

一杯入口宿酲解,耳畔飒飒来松风。

即此便是清凉国,谁同饮者陇西公。


屠隆像


在众多明人的龙井茶诗中,最长而著名的当推屠隆这首《龙井茶歌》。作者从纪游龙井入笔,把龙井山寺林泉之致先描画出来,这龙井泉水长年流不息,是因为龙井山脉暗通于海,汩汩泉水是从龙脉里流淌出来的。再道出喝了这龙井泉和龙井茶,让人灵魂为之清新,极言其名贵和茶艺韵事。全诗通篇描述龙井一带山色、泉水、美茶以及来此品茶的赏心乐事,认为唐宋时期顾渚、阳羡的紫笋雀舌,御贡建茶龙团凤饼,都比不上龙井仙茶,其香其色堪比释家檀香味道,一直飘到天界。诗中说“采取龙井茶,还念龙井水。文武每将火候传,调停暗合金丹理。茶经水品两足佳,可惜陆羽未知此”。可见,在明代用来冲泡龙井茶的不是虎跑水,而是龙井的泉水。


屠隆《龙井茶歌碑》  屠隆《龙井茶歌碑》局部


老丁发现的这两块碑记录了龙井及龙井茶在宋代和明代的历史,为龙井增添了一处人文景观,尤其是《龙井茶歌》开拓了龙井茶的文化意蕴和至美境界,增强了休闲游玩的情趣格调,也延续了龙井的历史文脉。而董其昌的行楷真迹,自然秀雅,非常飘逸,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所以,文物部门马上把两块古碑移到室内,在龙井景区原地保护起来。


故事还没有结束。一年以后,杭州实施了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在实施龙井景区整治工程的过程中,那些或湮没或散落或闲置在各处的古代碑石被相继挖掘和发现,出土了与《龙井茶歌》相关的残碑。经核对,正是老丁发现的残碑的上面部分,两部分相合后通高191厘米,宽 89厘米,碑文18行,每行多为40字,行书。尽管两碑相合处尚有字迹残损,但终算是“破镜重圆”了。 


据文物部门统计,这次龙井景区整治工程共发现碑文12石,均有较高的茶文化历史和茶文物价值。比如,2005年7月9日出土于龙井“秀翠堂”茶室后面基建工地的《乾隆御题诗刻》,碑高43厘米,宽32厘米,厚15厘米,碑石完整,字迹清晰,碑刻七言古诗一首,书体为行书,内容是:“风篁岭上龙泓涧,喷沫成池贮碧流。飞作瀑泉灵作雨,攻祈那待法师投。”落款“壬午暮春御题”,并盖有“乾隆宸翰”印一方。壬午年即乾隆二十一年(1762),是乾隆皇帝第三次出巡江南之年。龙泓涧即龙井。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次到龙井,先后四次御题《龙井八咏》,一景一咏,计32首诗。然而所有这些诗篇仅沉睡在地方志及记录有关乾隆南巡的官方典籍中,寻常书中不易一见。今根据新发现碑石的形制推测,当有内容不同、尺寸相同的另外多块御碑,然迄今发现的《龙井八咏》仅此一石,且此碑是杭州碑林数十年来发现的最完整的一块乾隆御碑,尤显珍贵。可以这样说:除去龙井茶叶本身品质优 异外,帝王对龙井的题诗赞誉,为龙井品牌创造了难以估量的无形价值。

“龙井问茶”景区后来专门辟出龙井茶史迹陈列厅“风篁余韵”,展出了近年来陆续发现的这些文物。您现在如果有兴趣去“龙井问茶”,就可以看到其中陈列的当年老丁发现的《龙井记》和《龙井茶歌》这两块古碑。

(来源:杭州文史;文章原名《忽然发现“屠隆”“董其昌” —— 一次偶然“问茶”使两块龙井古碑重见天日》,内容稍有删减;作者系杭州文史研究会理事、杭州日报报业集团高级编辑;图片来源网络

为什么说乾隆皇帝才是云南普洱茶真正的伯乐?

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国作为茶的王国,一款茶要想冒尖,没有伯乐的赏识与大力推崇,可以说渺小的像沧海一粟了。

 

在古代中国,要是得到了当朝最高统治者的喜爱,那无异于成为茶人中的掌中宝。

 

这不,一些原本籍籍无名的茶叶,正是在帝王的青睐下,水涨船高,开启了一代名茶的漫漫征途。譬如:康熙之于龙井,乾隆之于铁观音、大红袍等等。

 


乾隆之于普洱,是有再造之功的。大家都知道,在茶圣陆羽的传世名著《茶经》里,普洱茶是当今十大名茶中唯一没有被提及的,可见旧时普洱茶还没被人发掘。

 

关于普洱茶与乾隆的轶事其实并不多,但作为贡茶之一,普洱茶还是以自己的独特品性给喜爱品茶的乾隆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且喜爱作诗的乾隆皇帝也留下了一首据说是中国历史上当朝最高统治者对于普洱茶有明确进行品评记载的诗作。他在《烹雪用前韻》一诗中,这样描绘普洱茶的:


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来足夸雀舌。

点成一椀金筌露,品泉陆羽应惭拙。

 

“金茎露”三个字表明了普洱茶汤金枝玉叶般的观感。

 


根据史料记载,大概可以得知清代雍正年间,普洱茶就开始作为贡品进入皇宫,并受到皇家贵胄的喜爱,甚至如今“宫廷普洱”成为普洱熟茶里最高等级的散茶。

 

除了乾隆皇帝,普洱茶也深受广大女性的喜爱,这得益于它的功效:


一、降脂减肥:通过专家的临床实验证明喝普洱茶可以降血压,还可以降脂减肥呢,长期喝普洱茶的人血管会扩装,血液也会下降,脑部流血量也会减少,所以有高血压或是动脉硬化的人,都可以经常喝一些普洱茶。


 二、抗癌防癌:普洱茶有可以杀死癌细胞的作用,这是通过专家多年研究得出的结论,其实只要喝浓度很低的普洱茶就有不错的抗癌防癌效果了。


三、喝普洱茶可以养胃:喝普洱茶养胃的前提是不能喝太浓的,只有在合适的浓度下,才会不刺激胃,甘醇的普洱进入人体后会形成一种保护膜附着在胃部的表面,可以很好的保护胃部,对女性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四、保护牙齿:中医养生专家提醒普洱中有很多天然的活性成分,有杀菌消毒功效,可以保护牙齿,普洱茶可以抵抗菌斑的形成,不过浓度不宜过高。 


五、杀菌消炎:普洱茶中含有多酚,有抑制细菌的作用,每天喝一些普洱浓茶,可以防治细菌性痢疾,如果你有这种情况可以喝普洱茶来防治哦。 


六、对抗衰老:普洱茶中的儿茶素有很好的抗衰老作用,另外在普洱茶加工的过程中,糖类物质转化成可溶性的寡糖和单糖,维生素含量增加很多,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能够抵抗衰老,延年益寿。

找到约459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