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狮峰龙井和其它产区龙井外形

找到约19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七大类早茶,分清楚不踩坑

国人喝茶,追早的习惯由来以久。

只不过,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追早也不断追出新水平,追出新高度。现如今,从春节前的1月份开始,我们就可以开始听到各式早茶的音讯;到了2月和3月,则有不少茶开始先后批量上市了。这些茶是如此之早,以至于往往给人以错觉,认为明前茶都已经是太晚了。

笔者3月17号去茶区,有位从市场来的合作伙伴问道,“我们市场里在3月初就有人卖明前西湖龙井了,还有狮峰龙井,而且还不是一丁半点。他们的西湖龙井为什么那样早啊?”

各式各样的早茶,这还真是一个值得琢磨的问题。我们今天就来简单聊一聊这个话题。

笔者将各式各样的早茶,按照其“早”的主要原因,分为气候早、品种早、产区早、茶类早、催生早、冒名早和综合早这七种类型,并略作阐述。

气候早

这是指因为气候原因形成的早茶。有些茶区,同期气温和积温高于其它茶区,使得其茶叶上市早于其它茶区。

比如广西柳州三江,今年2月3日就举办了早春茶开采活动。又如川西南茶区,也常常是2月初就开采,2月下旬就进入全面采摘期;川东北茶区则通常是2月下旬即开始采摘。

当然,以上是指常规气温情况下部分茶区出产茶叶的早,属于不同茶区之间的横向地理比较的早。

另外一种情形的气候早,则是指某一茶区在某一或某些年份出现与往年相比的特别暖和气温,而导致的早茶,这属于纵向时间比较的早。

品种早

这是指因为品种原因形成的早茶。发芽迟早是品种分类的第三个等级(前两个分别是树型和叶片大小)。根据发芽迟早,可分为早生种(春茶一芽三叶活动期积温<400℃)、中生种(春茶一芽三叶活动期积温400-500℃)和晚生种(春茶一芽三叶活动期积温>500℃)三种。(刘祖生 赵东,茶树品种的分类,参见陈宗懋 杨亚军主编的「中国茶经」,P350)

有些品种,与大部分茶叶品种相比,属于早生或特早生。比如,广为人知的 乌牛早

(嘉茗1号),就属于特早生品种。又如, 龙井43

,也是特早生品种,一芽一叶盛期通常在3月下旬; 中茶108

,也是特早生品种,一芽一叶盛期通常在3月中旬末。

请注意,前面提到的两个特早生品种的一芽一叶盛期时间。

产区早

这是指在同一产区范围内,因为立地条件如海拔、山形地势等不同而形成的早茶。这主要是在同一较大产区范围内,不同小微产区之间比较茶树发芽的迟早。

比如,在云南勐海布朗山,有些特定山场的茶树发芽较该区域其它山场的茶树发芽要来得早。在同一区域,相同茶树品种,低海拔茶区的茶树发芽比高海拔茶区茶树发芽更早,如勐海坝子的茶通常要比勐海高山的茶更早采摘。

茶类早

这是指因为茶类对品质标准界定不同而形成的早茶。比如,有些茶讲究采芽头,有些茶讲究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有些茶讲究采一芽二三叶,这就形成了不同茶类的早晚之别。

比如,洞庭碧螺春讲究单芽,自然就比较早。而太平猴魁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通常自谷雨开摘到立夏结束;六安瓜片的采摘标准以为一芽二三叶开采,从谷雨前后开始采摘至小满前结束。

又如,今年西湖龙井在3月12日正式开采,安吉白茶在3月22日正式开采,而武夷岩茶采摘时间则尚需等待到4月上旬之后。2021年3月12日,武夷山市茶业局发布春茶采摘时间参考表,因武夷茶品种繁多及种植地域、茶类等不同,采摘时间也不尽相同,大体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


茶类早还有一种情形,是指同一茶类不同等级的早晚——当然,这里的“茶类”不是指“六大茶类”中的茶类。以福建白茶为例,白毫银针比白牡丹要早。

催生早

这是指通过采用包括但不限于施肥或生长素等手段而催生茶树发芽的早茶。

由于市场追早,所以自然也就有商家厂家农家为了追求利益,而采用各种手段催生茶树发芽。

下面包装图片,是我们在某著名茶类的茶园里发现的,请大家感觉一下:

您愿意花高价钱买这种东西催生的“头采”或早茶么?

冒名早

这是指以一种较早的茶叶但相对品质认知和售价较低的茶叶,假冒某一知名且品质和售价更高的茶类而形成的早茶。说白一点,这是指将它处茶叶鲜叶或干茶拉到热门产区以次充好牟利。这种做法背后,无非是利益驱使。

比如,因为四川茶通常二三月份就陆续批量上市,所以有茶商在此期间从四川收购茶叶,当作龙井茶销售,这早已是茶行业公开的秘密。西湖龙井上市季节,尤其是上市早期,尽管西湖龙井的地理标志保护体系已可说是全国众多茶类中做得领先的,但迄今为止也还是无法完全杜绝有人以各式龙井茶冒充西湖龙井。

有些名茶产区,被划分为一级产区和二级产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些热门的村庄级微产区,同时形成了对应的价格差异。这种产区内从低往高的冒名,或者以产区早冒名时间早,就更非一般消费者所能分辨得了的。

综合早

这是指综合了气候早、品种早、产区早、茶类早、催生早和冒名早这六早中两早以上的早茶。

举个例子

种在西南某地的龙井43品种,被人用某种方法催芽,在二三月间加工成类似龙井茶形状,运到浙江或国内某市场,被当作龙井茶或西湖龙井茶的早茶,这就是一种综合了多种因素的早茶,可以称作是综合早。

以上是笔者总结的早茶的七大类型,不知道您喝过哪些款?

小结

1.早茶有其特点,但早茶未必就是最好,更不能简单直接将早茶与最好的茶划等号。

2.尽管喝茶追早的历史由来已久,但我们还是应该理性客观看待:可以适当体会和感受其特点,但也不应盲目或走极端;体验早,也不能抛开品质基础,唯早是从。尤其是,不要因为盲目追早而踩坑或花冤枉钱。

3.追早风潮,已成泥石流之势。利益驱动之下,各种方法都使上了,催生早和冒名早并不鲜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有赖监管,二是行业自律,三是理性消费。茶叶的小农经济模式下监管不易,高额利润之下自律也有难度,但仍然需要不断努力去做;但正因如此,理性消费的引导可能是一个相对更容易着力之处。

当年牛奶行业,因为市场对牛奶中蛋白质含量有要求,而蛋白质含量是通过检测氮含量来推导的,所以导致不法商家直接往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三聚氰胺富含氮,但这种氮并非蛋白质中的氮,于是尽管加了三聚氰胺的牛奶在检测时氮含量很高,但实际上蛋白质含量可能仅仅一般甚至不合要求。这是典型的刻舟却无法求剑。

茶行业的催生早和冒名早与此有类似之处。在众多商家对于早茶价值的过分或盲目引导下,不少消费者简单认为早就是好,甚至是越早越好,所以仅仅关注早而轻视或忽略了产品品质本身,从而导致舍本逐末的盲目追早。

4.追早的风潮之下,“早”字的利益驱动之下,催生早和冒名早,时间越早此风越甚,辨识难度和管控难度也越大,踩坑的风险也越大。这反过来也提醒消费者,不要盲目追早。

5.好茶知时节,当季乃发生。好茶需要等待,好茶值得等待。

6.早不是目的,品质才是根本。对于那些炙手可热的名优茶而言,原产地真品质,才能让人真正体会到期价值和魅力。

7.品质把关是专业而系统的事情。很多年前笔者去云南茶山有些村寨,大树小树茶叶价格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但两筛子茶叶摆在你面前,是大树还是小树?或者是比例不等的大小混合?普通消费者根本判别不了,往往是以大树茶的茶山游客价,买了小树茶或者是大小混拼。而实际上,这种判别,对于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而言也是挑战,不仅仅需要现场抽样鉴评,还需要通过前置性的如基地合作和供应商选择等工作以建立品质管控系统来保障。

云南许多村寨的茶是这样,西湖龙井尤其是一些热门村庄级产区也是这样,其它许多热门茶叶产区亦是如此。再放大一点,阳澄湖大闸蟹和五常大米,是否也是如此?

问您一个问题,您去杭州狮峰山,就定能买到狮峰山的茶吗?就一定能买到狮峰山的好茶吗?如果您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恭喜您!

8.仅仅是早茶?那您请随意。

附:3月19日,笔者看到一位朋友发的微信朋友圈信息:

今天上午沈*老师在杨梅岭村**帮山东一家企业收茶。

今天早上下起了大雨,雷声隆隆,街面成了溪流,走两步鞋都湿了。

很多村民拿着自己的茶过来排队,沈*老师在里面小屋子里审评看茶定价。前面拿进来的四个茶样,看茶外形沈*老师就淘汰了一个,开杯审评,这几个茶滋味香气都不好。沈*老师让村**进来商议,我们为了不打扰沈*老师工作,就告辞出来了。

西湖龙井源头市场的水很深,我很喜欢西湖龙井,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善泳者。

注:内容来源茶业管理评论,原创作者邓增永,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深度剖析:绿茶皇帝龙井茶之沦落


前言:本来想写一篇《2019龙井茶白皮书》,可是一要等到10月份龙井茶全面结束时才可以写,二是文章要涉及到的数据实在是过于繁多庞大,写作成本太大,所以改写了《深度剖析:绿茶皇帝龙井茶之沦落》来叙述当下龙井茶的现状与痛点。


雨一直下,气氛很不融洽,自去年底开始江南茶区迎来了1972年以来最多的雨。不单江南下西南也下,准确的说是今年的早春茶产区都下,下到每个采茶人都是“潮人”,每一个茶商都有了一颗“潮湿的心”。


龙井茶的出处和典故大家都听烂了,不再赘述。由于其实力超群底蕴深厚,又老是占据十大名茶之首(西湖龙井),由于其采摘标准高、外形漂亮、口感香甜,在广大喝茶人的心目中代表着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所以不知道的人几乎很少。


龙井茶产业好比茶界的一头肥猪,谁都想吃一口,由于门槛低,大家干脆自己养;龙井茶市场好比茶界的一位经典老牌明星,成为大家的模仿秀对象。


龙井茶,一种基本以浙江当地群体种为原料,采摘一芽一叶为标准,做成扁平型的一种炒青茶。


最初,“龙井”只属于杭州西湖产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为了促进浙江省内茶叶经济快速发展,浙江将龙井品牌让渡给全省使用,把省内符合龙井炒制工艺的绿茶统一称谓“浙江龙井”。2008年,“龙井茶”成为经国家核准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杭州、绍兴、金华、台州下属的18个县(市、区)成为龙井茶的合法产区。



根据《GB/T18650-2008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龙井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范围,即杭州市西湖区(西湖风景名胜区)现辖行政区域为西湖产区;杭州市萧山、滨江、余杭、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等县(市、区)现辖行政区域为钱塘产区;绍兴市绍兴、越城、新昌、嵊州、诸暨等县(市、区)现辖行政区域以及上虞、磐安、东阳、天台等县(市)现辖部分乡镇区域为越州产区。


“西湖龙井”于2011年6月28日在国家商标局注册成商标,其商标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而在这之前,西湖龙井已经开始出现仿冒伪劣产品。

 

而在这之前,”龙井茶“已经在各大产茶省遍地开花。


而且,势头越来越盛!


浙江人血液里流淌着做生意的基因,他们秉着走尽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遍布每一个可以生财的领域,每一个可以赚钱的角落。


2000年左右,当时龙井茶还是以手工炒制为主,就有一帮吃螃蟹的人带着炒锅坐火车去贵州、四川等地炒制龙井茶;后来有机械炒制了就发机器过去那边炒茶,还教会了当地人制作龙井茶;又有人把炒茶机贩卖给当地人,于是当地逐渐成为了龙井茶生产基地,每年都有炒茶者、茶贩子、卖机器的一个产业链的浙江人挤满一个西南的一个个产茶乡镇。


到2008年左右,省外龙井市场开始大面积兴起。


到2013年左右,省外龙井市场已经达到鼎盛时期。


茶叶加工的主要利润分两块,即时间差(早)、价格差(便宜)。


西南茶区是出绿茶最早的产区,每年春茶上市大约比江南茶区早个把月。当江南还是天寒地冻时,西南茶区已经油菜花盛开,茶香四溢。西南茶区的经济都相对落后,人工成本和茶叶价格相对偏低,这样就与江南茶区产生差价。


出茶比别人早、成本又低,利润就有了。



但早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品种问题,西南茶区基本上是福鼎系列(福鼎大白、福选九号、福云六号)为主,加上一些本地的群体种。这些品种都不适合做龙井,主要原因是色黑暗、白毫多、芽头不够肥壮,通俗点讲就是卖相不好看;


二是信息不对称,那些加工户都是几人成群出门到某地安营扎寨,收购鲜叶加工,尽量以自己的技术去弥补品种的缺陷,但做好卖给谁是个大问题。基本上还是发回卖给当地茶叶市场的老板,由于品相上的原因,被老板压价、欠款是家常便饭,因为老板也有风险,品相难看的龙井茶同样不被北方客户看好。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聪明的浙江人想出了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法:把老家的茶苗种到西南茶区!什么品种早就引种什么,什么品种畅销就引种什么。从此,浙江的乌牛早、龙井43、平阳特早、中茶108、安吉白茶等品种为天下人所知。


当浙江的品种在当地生根投产后,第二波龙井茶炒制热潮才真正到来。更大的时间差(有的甚至年内就可以采摘),更好的品相,更好的利润.......


市场总是物极必反。当大量的制茶者涌入目标茶区;当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信息逐渐透明;当当地人开始明白自己也可以制作龙井茶时。这个市场利润逐渐变得僧多粥少,甚至茶品价格出现了倒挂现象........


浙江人通过20年的努力终于培养出了自己最大的龙井茶竞争者,准确的说是培养出了一个竞争市场........


目前,浙江地区的龙井茶年产量约在2.5万吨左右,约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1/104(以2018年全国茶叶总产量260万吨计算);而市场上流通的龙井茶大约在5万吨左右,约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1/52(以2018年全国茶叶总产量260万吨计算)。在20个产茶省数百款名优茶类的激烈竞争中,如果2.5万吨龙井茶在全国茶叶消费市场来说还算畅销的话,5万吨则渐显疲软状态。


写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分析一下浙江本省的几个产茶大县对龙井茶市场的影响。



新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引进龙井茶超值技术,茶叶产业从原来的珠茶改成扁茶后,逐渐成为龙井茶主产区,“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创建了全国最大的龙井茶交易市场——中国茶市,拥有闻名天下的大佛龙井品牌。


与贵州对茶园面积的浮夸不同,新昌官方茶园面积12万亩(实际远远超出,因为浙江农业对GDP贡献微不足道,所以官方对于种植面积相对保守很多);“茶叶一产产值超8亿元,........茶业全产业链产值27亿元(2016年官方统计数据)",全产业链的27亿(先不讲有无水分)减去一产的8亿,中间有19亿,这19亿中绝对包含了大量外面流入新昌的龙井茶以及大量茶苗的输出所产生的价值。


对龙井茶产生的影响包括:本地茶叶种植、加工、交易一条龙,各种名优茶苗繁育、对省外技术输出(上各产茶地加工)、龙井茶炒制机输出,回收省外龙井(进行贩卖)。


嵊州:嵊州是“中国茶叶之乡”、“浙江省首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茶叶第一强县”,“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全市有茶园面积18万亩,年产茶2万余吨(主要为出口珠茶),其中越乡龙井6000吨,约占全省龙井茶产量的1/3(官方数据)。


对龙井茶产生的影响包括:本地茶叶种植、加工、交易一条龙,对省外技术输出(上各产茶地加工)、龙井茶炒制机输出,回收省外龙井(进行贩卖)。


松阳:拥有12万多亩茶园,全县40%的人口从事茶产业,全县50%的农民收入、60%的农业产值均来自茶产业。2017年,松阳县茶叶全产业链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5亿元,成为浙江省示范性全产业链,跻身全国茶产业十强县、全国重点产茶县。松阳的茶叶品类散而大(品类多、数量大),无论香茶、龙井都无公用品牌,浙南茶叶城吞吐量巨大,却也只是名优茶集散中心而已。


对龙井茶产生的影响包括:技术输出(上各产茶地加工,绿茶炒制技术独步天下)、龙井茶炒制机输出,回收省外龙井(进行贩卖)。


还有临近新昌的磐安县、临近松阳的遂昌县、武义县都是龙井茶出产地,都有技术输出、茶叶回购的市场行为,这里不再赘述........



接下来再展开分析:


论产地 :除了《GB/T18650-2008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限定产地之外,我所知道的龙井茶产地还有:江西玉山、婺源,湖南桃源、石门,四川纳溪、筠连、名山、夹江、峨眉、青川,湖北英山、五峰、咸丰、宜都,贵州黎平、雷山、晴隆、普安、贞丰、兴仁、望谟、纳雍、湄潭、正安、沿河,广西三江、融水,云南腾冲,山东日照........等等,全国至少有进百个县在加工龙井茶,占了全国产茶县的近10%。


(2019年2月15日四川纳溪某茶园为迎接早茶节而打了催芽素的乌牛早,已经摊叶)


论品相 :以新昌的龙井为基准,嵊州、磐安、千岛湖、西湖的稍次之,贵州黎平(黔东南)的再次之,其他产区又次之,以广西、四川产地最次(主要是品种及气候原因);以松阳(含部分遂昌、武义)的龙井特别漂亮。


总其原因,新昌是龙井茶专业产业大县,茶叶品种齐全、制作工艺扎实,市场结构完善、政府肯花大力气搭台唱戏。


嵊州的主产茶叶是出口珠茶(全国第一)和灰白(一种类似于珠茶的绿茶,但比珠茶高端),龙井茶区块相对于新昌要弱一些。


磐安(以及天台)依附于新昌龙井大市场,要弱于老大哥。


千岛湖(以及富阳)是钱塘龙井主产区,依附于西湖龙井老大哥,实力稍逊于新昌和嵊州。


西湖龙井虽是龙井茶鼻祖,江湖地位尚在,但综合实力与已是江河日下。富足的杭州市郊“农民”已经不愿意当农民,茶二代早已出现断层现象,子承父业即将成为历史,本地茶园逐渐承包给外地人打理。在现代化、大拥堵的大杭州城包围下,西湖龙井产区的品质在走下坡路,我认为西湖龙井的价值80%来自品牌及文化,20%才是真正的商品价值(对于这个评价你尽管可以骂我)。


松阳在中国绿茶界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说难听一点,没有松阳茶的贡献,山东人可能会缺茶喝,山东人最爱喝的日照绿95%都是松阳产的香茶。就说龙井茶制作工艺,从滚筒脱水、热风萎凋槽、空调立体萎凋间等创新工艺都是松阳人发明的,正是这些工艺保证了鲜叶萎凋统一、干茶色者漂亮,卖相极佳,特别是白茶龙井(安吉白茶)、黄龙井(黄金芽)等高端龙井茶品相始终引领市场。


(2019年2月7日,正月初五,浙江新昌某加工点正在加工温州的乌牛早品种龙井茶)


论口感:茶叶的品质与产业繁荣成反比。近20多年快速发展的产业产业使得人们过度管理茶园,中国茶品质量较20年以前普遍下降,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同样的工艺没有以前的好喝了,这时毋庸置疑的事实。


新昌、嵊州、磐安、天台、诸暨(越州龙井产区)的龙井茶香高、色黄绿、味香浓,几个地方口感不相上下,若真要论高低只有拼山头、拼小产区了。新昌龙井茶分为两种炒制风格,茶商们讲的“黄版”、“绿版”,黄版为新昌原创,绿版模仿西湖龙井;黄版为高火香,绿版为清中火香,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其中新昌以中高端为主,嵊州、磐安以中低端为主(最低的夏秋龙井茶有三四十一斤的)。


富阳(泛富春江流域)、淳安、建德(泛千岛湖)(钱塘龙井产区)的龙井茶受富春江、千岛湖水域小气候影响,颜色偏绿,口感偏清香柔甜。与越州产区两种风格,随人喜好,各有千秋。


西湖龙井产区的管理和制作最为讲究,一是因其附加值特别高、二是作为龙井茶的标杆有理由要做到最好。对于喝过众多产区好龙井的老茶鬼来说,它有什么样的十分好喝之处确实讲不出,但其韵味的确与众不同,也有可能是它的高价作怪吧。


松阳龙井是中看不中喝的代表,相貌在各大产区中排第一,口感在浙江产区中却相当靠后(当然不是全部,某些山头小产区还是有好喝的)。主要原因一是松阳是个典型的农业县,主要经济以茶叶为主,想要在茶叶里获取更大的利润,难免会对茶园进行过度管理(频繁的施肥、施药),这样出产的茶叶很肥壮却不好喝;二是在绿茶加工制作中,干茶的色泽与口感成反比。在以貌取茶的消费风气中加工者基本会迎合消费者心理以好看为主而忽略口感。大名鼎鼎的竹叶青就是一个反面教材。


在众多的省外龙井茶产地,特别要提一下贵州黎平的龙井茶,全县生态极佳,沙壤土居多,品种基本是早期从浙江引进的龙井43,工艺传承西湖龙井,2000年初就成为浙江茶叶进出口公司的基地,现在每年都有大量的龙井茶涌入杭州市场,口感不亚于浙江任何产区。可以说整个贵州除了黔西南、毕节产区浅煤层上的茶以外,其他产区都不赖。


其他产区不值得一提,但以广西三江、四川名山中国两大“名优绿茶OEM生产基地“的”龙井茶“口感最垫底。


论品种:在浙江龙井产区,制作龙井茶的茶树品种分为本地群体种、浙农系列、中茶系列、永嘉乌牛早、平阳(平阳县)特早、安吉白茶、迎霜等。浙农(浙江农业大学)系列包括浙农117、113、139等,中茶(中国茶叶研究所)系列包括龙井43、108、102、105、龙井长叶等。一些地方茶农繁育出的新品种更是数不胜数。


我们只选几个当家代表品种作论述。


乌牛早,它的原产地是浙江永嘉县乌牛镇(属温州),上世纪80年代繁育成功,后来在浙江省内广泛推广。2000左右新昌等地茶农自发去永嘉购买扦插枝条进行大面积繁育,使得出现了一批专门繁育茶苗贩卖的群体(后形成产业),且新昌的大佛龙井也以乌牛早做为代表品种。


无利不起早、一早破天下,“早”代表物以稀为贵,“早”代表能比别人更早的获得利益。乌牛早无疑是以“早”字出名,一个绿茶产区都熟悉的大明星。早到什么程度,以四川纳溪为例,他们的第一茬茶基本可以在元宵节前采摘,有的年头甚至可以在除夕前采摘,比江南茶区整整早上一个到一个半月。


(2019年3月6日浙江新昌某茶园的乌牛早)


乌牛早这个品种发枝率不高,以留枝条采摘为主,不适宜养成平面茶蓬。它的口感有些人喜欢、有些人不喜欢,总体口感比较寡淡,田里或红壤土里生长的口感差,高山林地的口感好些。乌牛早怕倒春寒,江南茶区四季分明,除了温州外其余产地几乎每年都会遭受倒春寒影响,越早发芽的乌牛早越容易受冻害,而西南某些茶区有霜冻的年份很少,早品种不易遭受倒春寒,所以每年都是西南茶区的乌牛早和温州的最先上市。


乌牛早这个品种已经遍布全国绿茶产区,每个省份都有。


龙井43,产量高,易修剪管理,香味高扬、口感清甜,风格独特,闭着眼睛都能喝出来的那种。单论香气口感龙井43 明显优于乌牛早。是西湖龙井的代表品种(还包括群体种)。


龙井43出茶比乌牛早稍迟,比其他品种要早,同样被浙江人发展到全国各大绿茶产区。


(2019年3月6日杭州翁家山茶园的龙井43,大概要等3月22日开采)


安吉白茶,安吉白茶的价值在于它是白化茶,滋味鲜爽,干茶色泽非常漂亮,优于其他一切绿茶品种。目前安吉白茶以凤形(松针形,安吉白茶主力)、龙形(扁平型,即龙井)、螺形(卷曲形,即曲毫类)。几种形状又以龙井最为漂亮,行内俗称白茶龙井。


群体种,这个让茶农又爱又恨的古老茶种已经在大力推广名优茶品种的运动中破坏的差不多了。茶农爱的是它中后期的高产,恨得是出茶太迟,乌牛早都快下台了它才可以采摘。目前只有西湖龙井产区一直把群体种做为当家品种,这一点值得称赞!


2019年3月6日,24节气中的惊蛰,浙江新昌群体种尚未萌芽


浙江龙井的出茶大致顺序依次为乌牛早、龙井43、平阳特早、浙农系中茶系、安吉白茶等,最后才是群体种。


这里特别说一个浙农117,它是一个芽头长而粗壮、产量高、采摘周期长的品种,由于能给茶农带来可观的收益,但它的口感下品,只能糊弄北方消费者(个人观点)。


其他省份的出茶顺序大致依次为乌牛早、龙井43或福云六号、福选九号、福鼎大白等,最后才是本地品种(当然有一些本地早品种,比如四川名山的蒙山九号)。


似乎是南柑北枳的道理,乌牛早、龙井43等浙江品种到了省外做出来的干茶品相大部分比浙江本地的差一些,不是偏瘦就是偏黑,再好的炒茶师傅也不管用。福云六号由于毫多(龙井干茶的第一特征就是不能带毫)现在几乎没有人用它做龙井,福选九号做成龙井虽偏瘦但还是有不少地方在做,目标市场也以北方为主,根本进不了浙江市场。


2019年2月17日四川邛崃的福选九号茶


三江很怪,你跟他们说看一些龙井,他们的认知会立马归位到龙井43这个品种,于是会给你看一些用龙井43 做的”碧螺春“、”信阳毛尖“,当你跟他们解释半天后,他们会来一句:哦,你要扁茶啊!他们不直接称龙井形状的茶为龙井,还算厚道,至于茶商们拿走叫什么不关他们的事。


论工艺:以品相和品质综合分数权衡,越州产区龙井应该排第一;钱塘龙井次之;西湖龙井品质优于品相(光凭外貌的确干不过其他一些省内产区,传统工艺干不过现代化的机器,祖师爷的手艺早已被众多徒子徒孙超越);松阳龙井品相优于品质(多为外貌协会)。省外龙井品相和品质综合分数贵州产区第一,湖北次之,广西和四川再次之,其他根据具体小产区高低不一。浙江人去加工的龙井品相及品质的要优于本地人工艺,当然也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本地加工者。


论价格 :我们由高到低来划分,西湖龙井价格始终遥遥领先。如2018年翁家山头采鲜叶收购价800左右一斤(狮峰的也差不多,具体看当时天气及鲜叶质量),干茶最高在4500左右。龙坞产区看山头,头采鲜叶最高400一斤左右,龙门坎干茶价格在3000上下,大清谷2800左右,里桐坞3000左右,这还只是茶商的收购价,一般茶农会把几天的混在一起这样价格就低了。还有炒工水平、天气等因素都决定茶叶品质,因此价格不一。二采价格有点乱,不再赘述。


随后越州产区,以新昌为例,我一直认为新昌龙井茶的初始定价有严重弊端。本地头采产乌牛早400一斤左右,龙井43也差不多(极品也有600多的),炒的好的白茶(安吉白茶)能上700,群体种出来时最高也就300左右,而且只能持续三四天,后面马上几十块一天的往下跌。以上是茶商的收购价,茶商再加上5%到10%的利润卖给省外批发商或终端客户。相比于10前,茶叶价格略有提升,但扣除通货膨胀,其实价格在下降。新昌的龙井茶知名度与价位不符,明显低于其他名优茶平均价位水准。现在做的再好也难以去集体提升当地茶叶的价格了。


新昌周边如嵊州、磐安产区价格略低于新昌,钱塘龙井价格与越州龙井相仿,而松阳市场比新昌略高。


省外龙井市场刚被浙江人开发时,各地的龙井茶与浙江本地还存在约40%(甚至更高)的差价,但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进步,信息逐渐同步,外出加工户的利润在逐年减少,很多地方出现了价格倒挂显现(就是省外的龙井茶鲜叶原料与干茶价格比浙江省内市场还高)。


(2019年2月7日,正月初五,浙江新昌某加工点收购温州的乌牛早加工的龙井,当日茶青75,此时尚未开市,加工者表示能卖350元左右一斤。)


(2019年2月24日杭州西湖一公园大华饭店附近商家售卖的龙井茶)


(2019年2月25日,广西三江,乌牛早茶青56一斤,干茶330一斤)


(2019年2月24日四川名山,福选九号茶青93一斤,干茶450一斤,开泡外焦里嫩,只有糊味和青味。说实话这样的干茶放到浙江任何市场可以说150都没人要)


(2019年2月26日四川峨眉大西南茶叶城某店,乌牛早半成品280一斤,放嘴里嚼里面还是软的。当然本地人以成品茶来卖的,经过辉锅加工估计能炒出7折)


(2019年2月26日贵州兴仁县,龙井43茶青60一斤,干茶330一斤,茶叶实际还要漂亮)


(2019年2月27日浙江松阳浙南茶叶市场,贵州龙井43品种干茶280元一斤)


(2019 年2月27日浙江松阳浙南茶叶市场,四川产区乌牛早干茶340一斤)


(2019 年2月27日浙江松阳浙南茶叶市场,本地乌牛早干茶300一斤)


(2019年2月27日,新昌中国茶市本地乌牛早茶青90一斤,干茶430一斤)


(2019 年3月6日新昌中国茶市外来乌牛早干茶310元一斤,茶叶实际比照片漂亮)


(2019 年3月6日新昌中国茶市本地头采乌牛早干茶380元一斤,茶叶实际比照片漂亮)


(2019年3月6日新昌中国茶市本地头采极品乌牛早干茶400元一斤,茶叶实际比照片漂亮)


论市场和矛盾         


外来产地与原产地的矛盾:龙井茶,浙江茶叶产业的金字招牌,浙江大部分茶农主要经济来源的保证。20年间却被自己人拖累,大量的茶苗输出,大量的炒茶机输出,对于本地茶农或茶企越来越不利。市面上价格高时自己的茶园还不能采,可以采时价格又跌了(主要原因是外地客商前期吃了大量的外省货),后期的茶价格又拼不过外地的。


手工炒制龙井茶的时代每次炒制时都会把手烫起泡,的确是件苦差事,很少有人学。但当新昌人发明了龙井茶炒制机器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龙井茶会遍地开花。从半自动到现在的全自动,从一个人看2台机到一个人看20台机,杀青、成型、做干一道自动完成,每台机器价格不会超过8000元。只要有场地、有动力电就可以炒制,雇个师傅当天就能产生效益;自己家里买一台(照明电就可以)跟人学上两天就会炒制,非常方便这是其他茶类所不能比拟的。这也是龙井茶炒制推广为什么会那么容易、那么快的最主要原因。


当年师傅教出了好多徒弟,现在这些徒弟们翅膀硬了,不再需要师傅了,而且还抢师傅老家人的饭碗。这就是龙井茶原产地与省外产区的现状与矛盾,当年种下的因结成了今日的果。


市场经济与地域保护的矛盾:你说不让外省茶区炒制龙井茶吗?不可能!市场经济大环境下谁也不能遏制别人生产与自己同类的产品(这里指农产品),落什么市场通过包装就成了什么牌子的茶。


市场经济对茶产业的最大好处就是:

1.能够对相关产地进行全面、准确、快速和及时的信息收集、加工和传达系统;

2.能够高度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重点项目建设(种植、生产),集中有限的资金发展重点产业(市场);

3.在流通过程中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随时调整商品价格;

4.打破地方保护主义。


而缺点是:

1.人品道德观降低 ;

2.社会利益化更严重 。


每年春茶伊始,在浙江杭州、新昌、松阳市面上出现的龙井茶都不是本地的(除了少数温州的)。这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一切为了商品的利润,一切为了自己的利益,道德观一降低,市场就乱了。


关于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其实上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留产物,好比每学期给小学生的奖状以资鼓励,仅此而已。整个浙江龙井产区除了西湖龙井产区还在偶尔打击以外(请注意,是偶尔,因为根本管不过来),别的品牌市场对于外来龙井采取默认状态,都是靠辛勤付出在赚钱,谁会愿意去干涉人家生计。


西湖龙井产区很会想办法,采取防伪标识来定量,即一个防伪标志贴可以生产多少西湖龙井,可以根据二维码追根溯源。可是许多茶农把标贴卖给茶商,茶商把别的产地龙井装进西湖龙井罐子贴上防伪标贴就成了“西湖龙井”了。


(这是某茶商向茶农买的防伪标志,一张600块,共60个贴,可以卖60斤茶)


西湖龙井产区管理部门的意识是好的,是为了保护当地茶产业有序发展、保护当地从业者的切身利益,可是你哪里拧得过市场经济这条大腿。


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就是人人想把自己的利益发挥到极致,你与人人为敌,好比螳臂挡车。


产业发展与游戏规则的矛盾:浙江人似乎有个梦想,要把全天下的绿茶都炒成龙井!于是,20年间不断地输出技术、输出茶苗、输出市场........20年间东部人开发西部,在西部赚到了钱,但同时也带动了西部。西部茶产业已经慢慢出师,虽然还不能离开东部,但早有自己单干的想法了。这20年间是江南茶区向西南茶区帮扶,让西南茶区茁壮成长的时代。随着信息不断的 透明、技术不断的增长、市场不断地成长,西南茶区与江南茶区的差距在慢慢缩小。


从每个产茶区的产业发展角度考虑就是多做茶、多卖钱,什么茶叶好卖我们就做什么茶,似乎很对。


但从行业游戏规则角度来看它已经犯规了,龙井本来应该在浙江出产,现在遍地都是;碧螺春本来在江苏太湖出产,现在遍地都是;黄山毛峰本来在安徽黄山出产,现在遍地都是;金骏眉本来在福建武夷山出产,现在遍地都是.........


最终,更多人会接受龙井茶,龙井茶(其他名优绿茶也将是)会成为一种加工工艺名称,唯一的差别只有产地、季节、口感、价格罢了。


于是,我们很难在产业发展、游戏规则之中;经济利益,人性道义上作抉择,似乎谁都没有绝对的错,谁都没有绝对的对。

  


龙井茶不会沦落,只是将会迎来一次大洗牌。


(1)最大的就是源头采摘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会严重制约龙井茶的产量(单芽类茶会更加突出),现在已经出现明显的端倪,5到8年后绿茶名优茶将会全部减产(除非有机器可以替代人工采摘)。


(2)西南茶区的崛起,让浙江龙井原产地与其它茶区的商品差价出现倒挂(当下只是局部),浙江外出加工龙井茶队伍会逐渐萎缩,会从加工者转变成收购商的角色。


(3)龙井茶消费者会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理性,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买不同产地的龙井茶。


近二十年间,浙江的龙井茶变迁就是一场中国茶叶经济产业发展变革的缩影,在两千多年的饮茶历史中,二十年很短,但却见证了茶叶产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无论怎样变革,始终不会改变龙井茶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始终不会改变我们对这个产业的热爱.........

深度剖析:绿茶皇帝龙井茶之沦落


前言:本来想写一篇《2019龙井茶白皮书》,可是一要等到10月份龙井茶全面结束时才可以写,二是文章要涉及到的数据实在是过于繁多庞大,写作成本太大,所以改写了《深度剖析:绿茶皇帝龙井茶之沦落》来叙述当下龙井茶的现状与痛点。


雨一直下,气氛很不融洽,自去年底开始江南茶区迎来了1972年以来最多的雨。不单江南下西南也下,准确的说是今年的早春茶产区都下,下到每个采茶人都是“潮人”,每一个茶商都有了一颗“潮湿的心”。


龙井茶的出处和典故大家都听烂了,不再赘述。由于其实力超群底蕴深厚,又老是占据十大名茶之首(西湖龙井),由于其采摘标准高、外形漂亮、口感香甜,在广大喝茶人的心目中代表着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所以不知道的人几乎很少。


龙井茶产业好比茶界的一头肥猪,谁都想吃一口,由于门槛低,大家干脆自己养;龙井茶市场好比茶界的一位经典老牌明星,成为大家的模仿秀对象。


龙井茶,一种基本以浙江当地群体种为原料,采摘一芽一叶为标准,做成扁平型的一种炒青茶。


最初,“龙井”只属于杭州西湖产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为了促进浙江省内茶叶经济快速发展,浙江将龙井品牌让渡给全省使用,把省内符合龙井炒制工艺的绿茶统一称谓“浙江龙井”。2008年,“龙井茶”成为经国家核准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杭州、绍兴、金华、台州下属的18个县(市、区)成为龙井茶的合法产区。



根据《GB/T18650-2008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龙井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范围,即杭州市西湖区(西湖风景名胜区)现辖行政区域为西湖产区;杭州市萧山、滨江、余杭、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等县(市、区)现辖行政区域为钱塘产区;绍兴市绍兴、越城、新昌、嵊州、诸暨等县(市、区)现辖行政区域以及上虞、磐安、东阳、天台等县(市)现辖部分乡镇区域为越州产区。


“西湖龙井”于2011年6月28日在国家商标局注册成商标,其商标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而在这之前,西湖龙井已经开始出现仿冒伪劣产品。


而在这之前,”龙井茶“已经在各大产茶省遍地开花。


而且,势头越来越盛!


浙江人血液里流淌着做生意的基因,他们秉着走尽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遍布每一个可以生财的领域,每一个可以赚钱的角落。


2000年左右,当时龙井茶还是以手工炒制为主,就有一帮吃螃蟹的人带着炒锅坐火车去贵州、四川等地炒制龙井茶;后来有机械炒制了就发机器过去那边炒茶,还教会了当地人制作龙井茶;又有人把炒茶机贩卖给当地人,于是当地逐渐成为了龙井茶生产基地,每年都有炒茶者、茶贩子、卖机器的一个产业链的浙江人挤满一个西南的一个个产茶乡镇。


到2008年左右,省外龙井市场开始大面积兴起。


到2013年左右,省外龙井市场已经达到鼎盛时期。


茶叶加工的主要利润分两块,即时间差(早)、价格差(便宜)。


西南茶区是出绿茶最早的产区,每年春茶上市大约比江南茶区早个把月。当江南还是天寒地冻时,西南茶区已经油菜花盛开,茶香四溢。西南茶区的经济都相对落后,人工成本和茶叶价格相对偏低,这样就与江南茶区产生差价。


出茶比别人早、成本又低,利润就有了。


但早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品种问题,西南茶区基本上是福鼎系列(福鼎大白、福选九号、福云六号)为主,加上一些本地的群体种。这些品种都不适合做龙井,主要原因是色黑暗、白毫多、芽头不够肥壮,通俗点讲就是卖相不好看;


二是信息不对称,那些加工户都是几人成群出门到某地安营扎寨,收购鲜叶加工,尽量以自己的技术去弥补品种的缺陷,但做好卖给谁是个大问题。基本上还是发回卖给当地茶叶市场的老板,由于品相上的原因,被老板压价、欠款是家常便饭,因为老板也有风险,品相难看的龙井茶同样不被北方客户看好。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聪明的浙江人想出了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法:把老家的茶苗种到西南茶区!什么品种早就引种什么,什么品种畅销就引种什么。从此,浙江的乌牛早、龙井43、平阳特早、中茶108、安吉白茶等品种为天下人所知。


当浙江的品种在当地生根投产后,第二波龙井茶炒制热潮才真正到来。更大的时间差(有的甚至年内就可以采摘),更好的品相,更好的利润.......


市场总是物极必反。当大量的制茶者涌入目标茶区;当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信息逐渐透明;当当地人开始明白自己也可以制作龙井茶时。这个市场利润逐渐变得僧多粥少,甚至茶品价格出现了倒挂现象........


浙江人通过20年的努力终于培养出了自己最大的龙井茶竞争者,准确的说是培养出了一个竞争市场........


目前,浙江地区的龙井茶年产量约在2.5万吨左右,约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1/104(以2018年全国茶叶总产量260万吨计算);而市场上流通的龙井茶大约在5万吨左右,约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1/52(以2018年全国茶叶总产量260万吨计算)。在20个产茶省数百款名优茶类的激烈竞争中,如果2.5万吨龙井茶在全国茶叶消费市场来说还算畅销的话,5万吨则渐显疲软状态。


写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分析一下浙江本省的几个产茶大县对龙井茶市场的影响。



新昌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引进龙井茶超值技术,茶叶产业从原来的珠茶改成扁茶后,逐渐成为龙井茶主产区,“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创建了全国最大的龙井茶交易市场——中国茶市,拥有闻名天下的大佛龙井品牌。


与贵州对茶园面积的浮夸不同,新昌官方茶园面积12万亩(实际远远超出,因为浙江农业对GDP贡献微不足道,所以官方对于种植面积相对保守很多);“茶叶一产产值超8亿元,........茶业全产业链产值27亿元(2016年官方统计数据)",全产业链的27亿(先不讲有无水分)减去一产的8亿,中间有19亿,这19亿中绝对包含了大量外面流入新昌的龙井茶以及大量茶苗的输出所产生的价值。


对龙井茶产生的影响包括:本地茶叶种植、加工、交易一条龙,各种名优茶苗繁育、对省外技术输出(上各产茶地加工)、龙井茶炒制机输出,回收省外龙井(进行贩卖)。


嵊州

嵊州是“中国茶叶之乡”、“浙江省首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茶叶第一强县”,“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全市有茶园面积18万亩,年产茶2万余吨(主要为出口珠茶),其中越乡龙井6000吨,约占全省龙井茶产量的1/3(官方数据)。


对龙井茶产生的影响包括:本地茶叶种植、加工、交易一条龙,对省外技术输出(上各产茶地加工)、龙井茶炒制机输出,回收省外龙井(进行贩卖)。


松阳

拥有12万多亩茶园,全县40%的人口从事茶产业,全县50%的农民收入、60%的农业产值均来自茶产业。2017年,松阳县茶叶全产业链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5亿元,成为浙江省示范性全产业链,跻身全国茶产业十强县、全国重点产茶县。松阳的茶叶品类散而大(品类多、数量大),无论香茶、龙井都无公用品牌,浙南茶叶城吞吐量巨大,却也只是名优茶集散中心而已。


对龙井茶产生的影响包括:技术输出(上各产茶地加工,绿茶炒制技术独步天下)、龙井茶炒制机输出,回收省外龙井(进行贩卖)。


还有临近新昌的磐安县、临近松阳的遂昌县、武义县都是龙井茶出产地,都有技术输出、茶叶回购的市场行为,这里不再赘述........


(2019年2月15日四川纳溪某茶园为迎接早茶节而打了催芽素的乌牛早,已经摊叶)


接下来再展开分析:


论产地    

除了《GB/T18650-2008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限定产地之外,我所知道的龙井茶产地还有:江西玉山、婺源,湖南桃源、石门,四川纳溪、筠连、名山、夹江、峨眉、青川,湖北英山、五峰、咸丰、宜都,贵州黎平、雷山、晴隆、普安、贞丰、兴仁、望谟、纳雍、湄潭、正安、沿河,广西三江、融水,云南腾冲,山东日照........等等,全国至少有进百个县在加工龙井茶,占了全国产茶县的近10%。


论品相     

以新昌的龙井为基准,嵊州、磐安、千岛湖、西湖的稍次之,贵州黎平(黔东南)的再次之,其他产区又次之,以广西、四川产地最次(主要是品种及气候原因);以松阳(含部分遂昌、武义)的龙井特别漂亮。


总其原因,新昌是龙井茶专业产业大县,茶叶品种齐全、制作工艺扎实,市场结构完善、政府肯花大力气搭台唱戏。


嵊州的主产茶叶是出口珠茶(全国第一)和灰白(一种类似于珠茶的绿茶,但比珠茶高端),龙井茶区块相对于新昌要弱一些。


磐安(以及天台)依附于新昌龙井大市场,要弱于老大哥。


千岛湖(以及富阳)是钱塘龙井主产区,依附于西湖龙井老大哥,实力稍逊于新昌和嵊州。


西湖龙井虽是龙井茶鼻祖,江湖地位尚在,但综合实力与已是江河日下。富足的杭州市郊“农民”已经不愿意当农民,茶二代早已出现断层现象,子承父业即将成为历史,本地茶园逐渐承包给外地人打理。在现代化、大拥堵的大杭州城包围下,西湖龙井产区的品质在走下坡路,我认为西湖龙井的价值80%来自品牌及文化,20%才是真正的商品价值(对于这个评价你尽管可以骂我)。


松阳在中国绿茶界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说难听一点,没有松阳茶的贡献,山东人可能会缺茶喝,山东人最爱喝的日照绿95%都是松阳产的香茶。就说龙井茶制作工艺,从滚筒脱水、热风萎凋槽、空调立体萎凋间等创新工艺都是松阳人发明的,正是这些工艺保证了鲜叶萎凋统一、干茶色者漂亮,卖相极佳,特别是白茶龙井(安吉白茶)、黄龙井(黄金芽)等高端龙井茶品相始终引领市场。


(2019年2月7日,正月初五,浙江新昌某加工点正在加工温州的乌牛早品种龙井茶)


论口感     茶叶的品质与产业繁荣成反比。

近20多年快速发展的产业产业使得人们过度管理茶园,中国茶品质量较20年以前普遍下降,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同样的工艺没有以前的好喝了,这时毋庸置疑的事实。


新昌、嵊州、磐安、天台、诸暨(越州龙井产区)的龙井茶香高、色黄绿、味香浓,几个地方口感不相上下,若真要论高低只有拼山头、拼小产区了。新昌龙井茶分为两种炒制风格,茶商们讲的“黄版”、“绿版”,黄版为新昌原创,绿版模仿西湖龙井;黄版为高火香,绿版为清中火香,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其中新昌以中高端为主,嵊州、磐安以中低端为主(最低的夏秋龙井茶有三四十一斤的)。


富阳(泛富春江流域)、淳安、建德(泛千岛湖)(钱塘龙井产区)的龙井茶受富春江、千岛湖水域小气候影响,颜色偏绿,口感偏清香柔甜。与越州产区两种风格,随人喜好,各有千秋。


西湖龙井产区的管理和制作最为讲究,一是因其附加值特别高、二是作为龙井茶的标杆有理由要做到最好。对于喝过众多产区好龙井的老茶鬼来说,它有什么样的十分好喝之处确实讲不出,但其韵味的确与众不同,也有可能是它的高价作怪吧。


松阳龙井是中看不中喝的代表,相貌在各大产区中排第一,口感在浙江产区中却相当靠后(当然不是全部,某些山头小产区还是有好喝的)。主要原因一是松阳是个典型的农业县,主要经济以茶叶为主,想要在茶叶里获取更大的利润,难免会对茶园进行过度管理(频繁的施肥、施药),这样出产的茶叶很肥壮却不好喝;二是在绿茶加工制作中,干茶的色泽与口感成反比。在以貌取茶的消费风气中加工者基本会迎合消费者心理以好看为主而忽略口感。大名鼎鼎的竹叶青就是一个反面教材。


在众多的省外龙井茶产地,特别要提一下贵州黎平的龙井茶,全县生态极佳,沙壤土居多,品种基本是早期从浙江引进的龙井43,工艺传承西湖龙井,2000年初就成为浙江茶叶进出口公司的基地,现在每年都有大量的龙井茶涌入杭州市场,口感不亚于浙江任何产区。可以说整个贵州除了黔西南、毕节产区浅煤层上的茶以外,其他产区都不赖。


其他产区不值得一提,但以广西三江、四川名山中国两大“名优绿茶OEM生产基地“的”龙井茶“口感最垫底。


论品种    

在浙江龙井产区,制作龙井茶的茶树品种分为本地群体种、浙农系列、中茶系列、永嘉乌牛早、平阳(平阳县)特早、安吉白茶、迎霜等。浙农(浙江农业大学)系列包括浙农117、113、139等,中茶(中国茶叶研究所)系列包括龙井43、108、102、105、龙井长叶等。一些地方茶农繁育出的新品种更是数不胜数。


我们只选几个当家代表品种作论述。


乌牛早,它的原产地是浙江永嘉县乌牛镇(属温州),上世纪80年代繁育成功,后来在浙江省内广泛推广。2000左右新昌等地茶农自发去永嘉购买扦插枝条进行大面积繁育,使得出现了一批专门繁育茶苗贩卖的群体(后形成产业),且新昌的大佛龙井也以乌牛早做为代表品种。


无利不起早、一早破天下,“早”代表物以稀为贵,“早”代表能比别人更早的获得利益。乌牛早无疑是以“早”字出名,一个绿茶产区都熟悉的大明星。早到什么程度,以四川纳溪为例,他们的第一茬茶基本可以在元宵节前采摘,有的年头甚至可以在除夕前采摘,比江南茶区整整早上一个到一个半月。


(2019年3月6日浙江新昌某茶园的乌牛早)


乌牛早这个品种发枝率不高,以留枝条采摘为主,不适宜养成平面茶蓬。它的口感有些人喜欢、有些人不喜欢,总体口感比较寡淡,田里或红壤土里生长的口感差,高山林地的口感好些。乌牛早怕倒春寒,江南茶区四季分明,除了温州外其余产地几乎每年都会遭受倒春寒影响,越早发芽的乌牛早越容易受冻害,而西南某些茶区有霜冻的年份很少,早品种不易遭受倒春寒,所以每年都是西南茶区的乌牛早和温州的最先上市。


乌牛早这个品种已经遍布全国绿茶产区,每个省份都有。


龙井43,产量高,易修剪管理,香味高扬、口感清甜,风格独特,闭着眼睛都能喝出来的那种。单论香气口感龙井43 明显优于乌牛早。是西湖龙井的代表品种(还包括群体种)。


龙井43出茶比乌牛早稍迟,比其他品种要早,同样被浙江人发展到全国各大绿茶产区。

(2019年3月6日杭州翁家山茶园的龙井43,大概要等3月22日开采)


安吉白茶,安吉白茶的价值在于它是白化茶,滋味鲜爽,干茶色泽非常漂亮,优于其他一切绿茶品种。目前安吉白茶以凤形(松针形,安吉白茶主力)、龙形(扁平型,即龙井)、螺形(卷曲形,即曲毫类)。几种形状又以龙井最为漂亮,行内俗称白茶龙井。


群体种,这个让茶农又爱又恨的古老茶种已经在大力推广名优茶品种的运动中破坏的差不多了。茶农爱的是它中后期的高产,恨得是出茶太迟,乌牛早都快下台了它才可以采摘。目前只有西湖龙井产区一直把群体种做为当家品种,这一点值得称赞!


2019年3月6日,24节气中的惊蛰,浙江新昌群体种尚未萌芽


浙江龙井的出茶大致顺序依次为乌牛早、龙井43、平阳特早、浙农系中茶系、安吉白茶等,最后才是群体种。


这里特别说一个浙农117,它是一个芽头长而粗壮、产量高、采摘周期长的品种,由于能给茶农带来可观的收益,但它的口感下品,只能糊弄北方消费者(个人观点)。


其他省份的出茶顺序大致依次为乌牛早、龙井43或福云六号、福选九号、福鼎大白等,最后才是本地品种(当然有一些本地早品种,比如四川名山的蒙山九号)。


似乎是南柑北枳的道理,乌牛早、龙井43等浙江品种到了省外做出来的干茶品相大部分比浙江本地的差一些,不是偏瘦就是偏黑,再好的炒茶师傅也不管用。福云六号由于毫多(龙井干茶的第一特征就是不能带毫)现在几乎没有人用它做龙井,福选九号做成龙井虽偏瘦但还是有不少地方在做,目标市场也以北方为主,根本进不了浙江市场。


2019年2月17日四川邛崃的福选九号茶


三江很怪,你跟他们说看一些龙井,他们的认知会立马归位到龙井43这个品种,于是会给你看一些用龙井43 做的”碧螺春“、”信阳毛尖“,当你跟他们解释半天后,他们会来一句:哦,你要扁茶啊!他们不直接称龙井形状的茶为龙井,还算厚道,至于茶商们拿走叫什么不关他们的事。


论工艺

以品相和品质综合分数权衡,越州产区龙井应该排第一;钱塘龙井次之;西湖龙井品质优于品相(光凭外貌的确干不过其他一些省内产区,传统工艺干不过现代化的机器,祖师爷的手艺早已被众多徒子徒孙超越);松阳龙井品相优于品质(多为外貌协会)。省外龙井品相和品质综合分数贵州产区第一,湖北次之,广西和四川再次之,其他根据具体小产区高低不一。浙江人去加工的龙井品相及品质的要优于本地人工艺,当然也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本地加工者。


论价格

我们由高到低来划分,西湖龙井价格始终遥遥领先。如2018年翁家山头采鲜叶收购价800左右一斤(狮峰的也差不多,具体看当时天气及鲜叶质量),干茶最高在4500左右。龙坞产区看山头,头采鲜叶最高400一斤左右,龙门坎干茶价格在3000上下,大清谷2800左右,里桐坞3000左右,这还只是茶商的收购价,一般茶农会把几天的混在一起这样价格就低了。还有炒工水平、天气等因素都决定茶叶品质,因此价格不一。二采价格有点乱,不再赘述。


随后越州产区,以新昌为例,我一直认为新昌龙井茶的初始定价有严重弊端。本地头采产乌牛早400一斤左右,龙井43也差不多(极品也有600多的),炒的好的白茶(安吉白茶)能上700,群体种出来时最高也就300左右,而且只能持续三四天,后面马上几十块一天的往下跌。以上是茶商的收购价,茶商再加上5%到10%的利润卖给省外批发商或终端客户。相比于10前,茶叶价格略有提升,但扣除通货膨胀,其实价格在下降。新昌的龙井茶知名度与价位不符,明显低于其他名优茶平均价位水准。现在做的再好也难以去集体提升当地茶叶的价格了。


新昌周边如嵊州、磐安产区价格略低于新昌,钱塘龙井价格与越州龙井相仿,而松阳市场比新昌略高。


省外龙井市场刚被浙江人开发时,各地的龙井茶与浙江本地还存在约40%(甚至更高)的差价,但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进步,信息逐渐同步,外出加工户的利润在逐年减少,很多地方出现了价格倒挂显现(就是省外的龙井茶鲜叶原料与干茶价格比浙江省内市场还高)。


(2019年2月7日,正月初五,浙江新昌某加工点收购温州的乌牛早加工的龙井,当日茶青75,此时尚未开市,加工者表示能卖350元左右一斤。)


(2019年2月24日杭州西湖一公园大华饭店附近商家售卖的龙井茶)


(2019年2月25日,广西三江,乌牛早茶青56一斤,干茶330一斤)


(2019年2月24日四川名山,福选九号茶青93一斤,干茶450一斤,开泡外焦里嫩,只有糊味和青味。说实话这样的干茶放到浙江任何市场可以说150都没人要)


(2019年2月26日四川峨眉大西南茶叶城某店,乌牛早半成品280一斤,放嘴里嚼里面还是软的。当然本地人以成品茶来卖的,经过辉锅加工估计能炒出7折)


(2019年2月26日贵州兴仁县,龙井43茶青60一斤,干茶330一斤,茶叶实际还要漂亮)


(2019年2月27日浙江松阳浙南茶叶市场,贵州龙井43品种干茶280元一斤)


(2019 年2月27日浙江松阳浙南茶叶市场,四川产区乌牛早干茶340一斤)


(2019 年2月27日浙江松阳浙南茶叶市场,本地乌牛早干茶300一斤)


(2019年2月27日,新昌中国茶市本地乌牛早茶青90一斤,干茶430一斤)


(2019 年3月6日新昌中国茶市外来乌牛早干茶310元一斤,茶叶实际比照片漂亮)


(2019 年3月6日新昌中国茶市本地头采乌牛早干茶380元一斤,茶叶实际比照片漂亮)


(2019年3月6日新昌中国茶市本地头采极品乌牛早干茶400元一斤,茶叶实际比照片漂亮)


论市场和矛盾         

外来产地与原产地的矛盾    龙井茶,浙江茶叶产业的金字招牌,浙江大部分茶农主要经济来源的保证。20年间却被自己人拖累,大量的茶苗输出,大量的炒茶机输出,对于本地茶农或茶企越来越不利。市面上价格高时自己的茶园还不能采,可以采时价格又跌了(主要原因是外地客商前期吃了大量的外省货),后期的茶价格又拼不过外地的。


手工炒制龙井茶的时代每次炒制时都会把手烫起泡,的确是件苦差事,很少有人学。但当新昌人发明了龙井茶炒制机器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龙井茶会遍地开花。从半自动到现在的全自动,从一个人看2台机到一个人看20台机,杀青、成型、做干一道自动完成,每台机器价格不会超过8000元。只要有场地、有动力电就可以炒制,雇个师傅当天就能产生效益;自己家里买一台(照明电就可以)跟人学上两天就会炒制,非常方便这是其他茶类所不能比拟的。这也是龙井茶炒制推广为什么会那么容易、那么快的最主要原因。


当年师傅教出了好多徒弟,现在这些徒弟们翅膀硬了,不再需要师傅了,而且还抢师傅老家人的饭碗。这就是龙井茶原产地与省外产区的现状与矛盾,当年种下的因结成了今日的果。


市场经济与地域保护的矛盾     你说不让外省茶区炒制龙井茶吗?不可能!市场经济大环境下谁也不能遏制别人生产与自己同类的产品(这里指农产品),落什么市场通过包装就成了什么牌子的茶。


市场经济对茶产业的最大好处就是:

1、能够对相关产地进行全面、准确、快速和及时的信息收集、加工和传达系统;

2、能够高度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重点项目建设(种植、生产),集中有限的资金发展重点产业(市场);

3、在流通过程中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随时调整商品价格;

4、打破地方保护主义。


而缺点是:

1.人品道德观降低 ;

2.社会利益化更严重 。


每年春茶伊始,在浙江杭州、新昌、松阳市面上出现的龙井茶都不是本地的(除了少数温州的)。这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一切为了商品的利润,一切为了自己的利益,道德观一降低,市场就乱了。


关于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其实上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留产物,好比每学期给小学生的奖状以资鼓励,仅此而已。整个浙江龙井产区除了西湖龙井产区还在偶尔打击以外(请注意,是偶尔,因为根本管不过来),别的品牌市场对于外来龙井采取默认状态,都是靠辛勤付出在赚钱,谁会愿意去干涉人家生计。


西湖龙井产区很会想办法,采取防伪标识来定量,即一个防伪标志贴可以生产多少西湖龙井,可以根据二维码追根溯源。可是许多茶农把标贴卖给茶商,茶商把别的产地龙井装进西湖龙井罐子贴上防伪标贴就成了“西湖龙井”了。


(这是某茶商向茶农买的防伪标志,一张600块,共60个贴,可以卖60斤茶)


西湖龙井产区管理部门的意识是好的,是为了保护当地茶产业有序发展、保护当地从业者的切身利益,可是你哪里拧得过市场经济这条大腿。


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就是人人想把自己的利益发挥到极致,你与人人为敌,好比螳臂挡车。


产业发展与游戏规则的矛盾    浙江人似乎有个梦想,要把全天下的绿茶都炒成龙井!于是,20年间不断地输出技术、输出茶苗、输出市场........20年间东部人开发西部,在西部赚到了钱,但同时也带动了西部。西部茶产业已经慢慢出师,虽然还不能离开东部,但早有自己单干的想法了。这20年间是江南茶区向西南茶区帮扶,让西南茶区茁壮成长的时代。随着信息不断的 透明、技术不断的增长、市场不断地成长,西南茶区与江南茶区的差距在慢慢缩小。


从每个产茶区的产业发展角度考虑就是多做茶、多卖钱,什么茶叶好卖我们就做什么茶,似乎很对。


但从行业游戏规则角度来看它已经犯规了,龙井本来应该在浙江出产,现在遍地都是;碧螺春本来在江苏太湖出产,现在遍地都是;黄山毛峰本来在安徽黄山出产,现在遍地都是;金骏眉本来在福建武夷山出产,现在遍地都是.........


最终,更多人会接受龙井茶,龙井茶(其他名优绿茶也将是)会成为一种加工工艺名称,唯一的差别只有产地、季节、口感、价格罢了。


于是,我们很难在产业发展、游戏规则之中;经济利益,人性道义上作抉择,似乎谁都没有绝对的错,谁都没有绝对的对。


龙井茶不会沦落,只是将会迎来一次大洗牌。


(1)最大的就是源头采摘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会严重制约龙井茶的产量(单芽类茶会更加突出),现在已经出现明显的端倪,5到8年后绿茶名优茶将会全部减产(除非有机器可以替代人工采摘)。


(2)西南茶区的崛起,让浙江龙井原产地与其它茶区的商品差价出现倒挂(当下只是局部),浙江外出加工龙井茶队伍会逐渐萎缩,会从加工者转变成收购商的角色。


(3)龙井茶消费者会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理性,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买不同产地的龙井茶。


近二十年间,浙江的龙井茶变迁就是一场中国茶叶经济产业发展变革的缩影,在两千多年的饮茶历史中,二十年很短,但却见证了茶叶产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无论怎样变革,始终不会改变龙井茶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始终不会改变我们对这个产业的热爱.........


授权转载自「啖茶论道」,作者:书卷弯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找到约19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