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西湖龙井狮峰龙井

找到约423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狮峰龙井的尴尬:产地、商标花落两家

本文作者:周禹岑 

《茶业金融》特邀撰稿人


西湖龙井茶属绿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由于其所在西湖山区的具体产地小气候环境不同和炒制技巧上的差异,西湖龙井茶的茶叶品质各有特色,可以分为“狮”、“龙”、“云”、“虎”、“梅”五种,而这五个字又被称为是龙井茶的字号。


龙井茶字号的划分,大约始于清末民初之际,当时有“狮”、“龙”、“云”、“虎”四个字号之分,“狮”字号龙井茶,产地以狮子峰为中心,其中狮子峰所产茶叶品质最佳,炒好的狮子峰龙井茶色泽嫩黄、香高持久,被誉为龙井茶之最,人称“狮峰极品”。到了民国后期,随着梅家坞茶产量的提升,人们便将“梅”字号单独列出。上世纪70年代,浙江省、杭州市有关部门对西湖龙井茶建立了标准样,将龙井茶归并为“狮峰龙井”、“梅坞龙井”、“西湖龙井”三个品类,“狮峰龙井”相当于原“狮”字号、“龙”字号,“梅坞龙井”相当于“云”字号,其余都归入“西湖龙井”。在新的品类划分下,仍以“狮峰龙井”的品质最为上乘。


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茶叶公司)经受让获得第169269号“狮峰”注册商标,核定使用商品为第37类的“龙井茶”。杭州狮峰茶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狮峰公司)系“狮”系列注册商标的权利人。浙江茶叶公司认为狮峰公司及其河坊分公司在商品、店招、网站上使用“狮峰龙井”、“狮峰西湖龙井”、“狮峰茶行”等文字的行为属侵害其涉案商标权并构成不正当竞争,故诉至法院,请求判令两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共同赔偿其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

本案是杭州两大茶叶龙头企业围绕“狮峰龙井”标识所展开的诉讼,原告拥有的“狮峰龙井”注册商标和被告拥有的“狮”牌龙井注册商标均为浙江省著名商标。案件的判决结果不仅关系到当事人利益,还关系到狮峰山当地茶农茶商自产自销“狮峰龙井”的合法性。龙井茶农强烈关注这场诉讼,不少茶农甚至出现在开庭旁听席中为狮峰公司撑场,他们很是不解:“我们就是在狮峰采摘的龙井茶叶,为什么不能用‘狮峰’两个字?”狮峰公司的诉讼代理人认为,与上世纪九十年代“梅家坞”商标被抢注导致茶农维权的事件不同,狮峰公司认可浙江茶叶公司“狮峰”注册商标的合法持有权,但认为其不应该排斥狮峰公司把“狮峰”、“狮峰龙井”作为通用名称使用的权利。毕竟,狮峰公司在狮峰脚下不仅拥有自己的茶叶基地,还收购茶农的茶叶,所售卖的无疑是正宗狮峰龙井,而浙江茶叶公司在西湖区内却并没有龙井茶基地。


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听取了浙江省茶叶协会专家的意见,走访调查了狮峰山附近的茶市情况,综合各方证据认定“狮峰龙井”的说法古已有之,并形成了一定的含义,因此“狮峰龙井”是龙井茶的一个品类。狮峰公司及其河坊分公司使用“狮峰龙井”字样是为了表明茶叶的产地及品种来源,系善意、正当的使用,主观上不具有攀附他人商誉的意图,客观上不会造成消费者的混淆误认,故不构成商标侵权。而狮峰公司及河坊分公司使用“狮峰茶行”等字样则系其对企业名称的合法简化使用,亦不构成不正当竞争。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法院遂于2014年8月15日判决驳回浙江茶叶公司的诉讼请求。


同时,法院在判决中要求狮峰公司及其河坊分公司今后在使用“狮峰龙井”文字或标识时,特别在其茶叶商品包装上使用时,应注意规范使用,合理避让浙江茶叶公司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并突出使用自己的“狮”牌系列商标及标注自己的企业名称。


一审判决后,浙江茶叶公司不服,向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同年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由于历史的原因,狮峰龙井产地、商标花落两家。本案审结后,普遍认为两审法院的判决有效地规范了龙井茶产业市场秩序,促进了本地龙井茶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西湖龙井茶传承发展和品牌综合保护的探索

▲ 全手工西湖龙井茶(狮峰产区)

西湖龙井茶是中国重要的传统历史名茶,在中国名茶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审美艺术和精神哲理,与西湖一起被称为杭州的“金名片”。西湖龙井干茶外观扁平、挺直、光滑、尖削,颜色嫩绿光润、绿中带黄,具有清香,冲泡后香气馥郁持久,滋味鲜醇甘爽,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质特征,深受世人青睐。

2005年盛产西湖龙井茶的杭州被授予“中国茶都”的荣誉称号;2008年西湖龙井茶炒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西湖龙井茶作为“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正式入驻上海世博会;2011年西湖龙井茶在作为西湖文化遗产六大要素之一纳入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2014年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被农业部列入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7年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组委会组织评选产生的“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西湖龙井茶位列第一。

▲ 西湖龙井茶 / 王一潇 摄

01

西湖龙井茶总体发展情况

1、 西湖龙井茶面积的扩展

早在唐代《茶经》中就有杭州产茶的记载,其产茶区域分布于灵隐、天竺一带。

根据南宋时期编撰的临安三志记载,所产茶叶可分为“白云茶”“香林茶”“宝云茶”,基本上位于现在西湖灵隐、天竺及葛岭一带。

《西湖游览志》(成书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记载:“龙井之上为老龙井,其地产茶为两山绝品”,但栽种范围一直较小,明代屠隆在《考槃馀事》中记载:“龙井,不过十数亩。外此有茶,似皆不及”。

随着名气和效益的不断提升,到了清乾隆年间的《龙井见闻录》记载:“凡近龙井者率冠以龙井,不必以岭以寺限也”,可见当时龙井茶的生产范围已扩展到西湖群山周围。到了19世纪末,大量工商资本进入龙井茶区,创办茶场,开荒种植。

1935年何伯雄在《西湖龙井茶业概况》一文中对龙井茶“狮、龙、云、虎”四个字号产区的49个产地进行了统计,当时面积已达到198公顷,总产量59.4吨。与此同时,在杭州以外的地区也有冠以“龙井茶”之名而生产龙井茶,1939年吴觉农在《浙江茶业瞻望》一文中指出:“龙井茶虽冠以西湖之名,而其产区实包括杭州附近杭县、余杭、临安、富阳,乃至於潜、昌化及绍属各县”。

▲ 十八颗御茶 / 何光华 摄

新中国建立初期,整个西湖龙井茶产区茶园面积为234公顷,每公顷产量约360千克。1965年4月,浙江省茶叶工作会议指出:“龙井茶是一种名茶,有独特的品质规格要求,只限在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产区生产、收购”,所以直至上世纪80年代以前西湖龙井茶产地范围仍仅限于杭州市西湖区西湖乡(现西湖街道)的十几个自然村。

1985年,为满足市场需求,杭州市委形成了《关于加快发展西湖区第三产业的会议纪要》,做出了“与龙井茶产地西湖乡同属一座山、一条溪,又有相应制作技术的十几个自然村,都可以生产西湖龙井茶”的决定。1986年,国家农牧渔业部同意划定以西湖乡为中心的名茶生产商品基地640公顷,西湖龙井茶区扩大为西湖乡、龙坞镇、留下镇、转塘镇四个乡镇的15个自然村。

至2004年,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西湖龙井茶基地和后备基地范围划区定界的公告》,两个保护区当时已实有面积1261.1公顷,西湖龙井茶的生产范围最终确定完成。

▲ 天孕地育龙井茶 / 潘宪勤 摄

2、龙井茶和西湖龙井茶的变化

以前,龙井茶和西湖龙井茶的概念是基本一致的,龙井茶的使用率、接受度和覆盖面反而更广泛一些。

龙井茶很长一段时间是按照“狮”“龙”“云”“虎”四个字号进行分类,民国期间杭州一些较大的茶庄如翁隆盛、方正大的高档龙井茶均按照“狮”“龙”“云”“虎”严格区分,以保持各字号特色,如方正大的茶叶品种中有特级狮峰、狮峰龙井、龙字龙井、云字龙井、虎字龙井等不同品种,另外翁隆盛针对低档龙井虽然香气较好,但口味带粗,所以选用较嫩的旗枪进行拼配,则称龙字旗枪、云字芽茶、虎字云雀等以示区别。

后来因梅家坞区域产量上升,“梅”字号从“云”字号单列,就有了“狮”“龙”“云”“虎”“梅”五个字号。

1953年将龙井茶五字号合并为“狮峰”“梅坞”“西湖”三个品类,1965年,又将这三个品类统一调整为西湖龙井。

同时因供需矛盾突出,鼓励非龙井茶产区仿制龙井茶,1960年浙江省商业厅批复同意萧山的仿制龙井茶按西湖龙井“龙”字号价格收购(1965年停止),1980年浙江省物价委员会、浙江省供销社发文决定将萧山湘湖旗枪及邻近所产品质相近的旗枪茶更名为浙江龙井,以满足市场需要。

因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特殊时期,龙井茶原来的独特的小产区字号特征逐渐消失,原来的龙井茶产区生产的龙井茶则逐渐称为西湖龙井茶,与外地龙井茶相区别。

2001年,由浙江省政府出面对龙井茶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8号《龙井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08年更名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龙井茶》),将龙井茶的生产范围确定为浙江省18个区县市、200多个乡镇和3000余个行政村,并分为西湖产区、钱塘产区和越州产区,原来的“浙江龙井”这一名称不再使用。

据相关业务部门统计,2015年全省龙井茶产量2.5万吨,其中西湖龙井茶为471吨;2019年全省龙井茶产量2.4万吨,其中西湖龙井茶为502吨,西湖龙井茶的产量约占全省龙井茶产量的2%左右。目前,对于西湖龙井茶和龙井茶的产区界定、产品定位和品牌发展等方面已基本明确。

02

品牌综合保护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直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及属地管委会、区政府对西湖龙井茶品牌建设十分重视,尤其是近十几年,杭州市、区政府每年投入2000万元资金对西湖龙井茶生产管理、品牌保护、产业发展、企业培育等进行扶持,在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茶村的共同努力下,品牌保护和质量提升等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1、地方法规和商标保护

2001年,杭州市《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颁布(2010年修订),用法规的形式明确了西湖龙井茶的生产地域范围和保护级别,成为国内首个茶叶类的地方法规。

条例规定“西湖龙井茶基地,是指杭州市西湖区东起虎跑、茅家埠,西至杨府庙、龙门坎、何家村,南起社井、浮山,北至老东岳、金鱼井的范围内,由市人民政府划定予以保护的茶地”,明确“西湖龙井茶基地实行分级保护,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龙井茶基地(东至南山村,西至灵隐、梅家坞,南至梵村村,北至新玉泉)为西湖龙井茶基地的一级保护区;其余龙井茶基地为西湖龙井茶基地的二级保护区”。

分别由属地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和西湖区人民政府进行管理和保护,重点突出对基地面积的保护,其中对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西湖龙井茶基地,除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地确定无法避让需要征收外,一律不得占用;法规颁布20年以来有效保障了西湖龙井茶基地面积的稳定性。

2011年《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条例》对龙井茶园的传统景观、传统品种、种植方式等规定。《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条例》也正在立法过程中。杭州在西湖龙井茶的立法保护上,将有2部地方性法规,在全国茶类属于唯一。

在1995年刚实行证明商标时,丁安甫等即建议以法律形式保护原产地和龙井茶的声誉,实行龙井茶注册证明商标来规范龙井茶的产销。但当时由于涉及到较复杂的历史和区域问题,直至2008年“龙井茶Longjing Tea”(注册号:5612284,现注册人已变更为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才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1年“西湖龙井”(注册号:9129815,现注册人已变更为杭州市西湖龙井茶管理协会)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其中西湖龙井茶还被认定为驰名商标。证明商标的注册虽然比其他茶叶品牌略晚,但最终也实现了从品类到品牌的转变,目前两者各自均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品牌保护与管理的规定。

2、品质提升措施

西湖龙井茶的品牌影响力主要得益于其优良的品质。

1982年,商业部对全国82个名茶进行评比,西湖龙井茶评分列全国十大名茶第一。西湖龙井茶的品质与优良的生态环境、独特的种质资源、传统的加工工艺以及严格的质量管理等因素密不可分。

2010年7月杭州市政府专题召开会议,形成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西湖龙井茶群体种种质资源保护和病虫害统防统治有关问题的专题会议纪要》,安排专项资金,落实种质资源保护和茶叶质量安全这两方面工作。

通过实施农药补贴、专业队防治、病虫害测报、茶叶质量安全检测、农资供应点设置、植保员补贴等措施进行保障,不仅保障了农资供应和规范了购买渠道,降低了茶农茶树病虫害防治成本,增强了茶农病虫害管理的组织化程度,还组建了一只相对稳定和完整的村级农技员队伍。

在群体种保护方面,通过建立群体种保护区,对种植群体种的茶农实施菜饼有机肥补助,建立种质资源圃等多种方式以稳定种质资源多样性和原真性。

▲ 西湖龙井群体种茶园

另外建立了20多个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中心,实施炒制技艺培训和炒茶技师等级考证制度,培养手工炒茶技师700余名,每年开展炒茶大赛和炒茶集训,做好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技艺传承。

完善基础设施方面,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从2013年起,筹资1000余万元,在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对茶园游步道、蓄水池进行了完善,建设完成茶园游步道22条、抗旱蓄水池63个、喷灌示范点1个、茶园绿化隔离带5137平方米。

通过改善茶园生态环境,茶叶铅含量等污染指标大幅降低,经对2011~2017年共566份西湖龙井茶铅含量的监测,发现西湖龙井茶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低于1999~2008年的平均数值,与1996~1998年平均数值接近,西湖龙井茶铅含量水平已基本恢复到20年前水平。

3、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

西湖龙井茶种植、加工、品牌管理等方面已建立较多的标准。

1995年就分别制定了西湖龙井的标准(DSBB33X02—95)和浙江龙井的标准(DSBB33X01—95)。

2014~2016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承担了第八批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根据西湖龙井美丽茶园农业标准综合体总体框架设计,按照覆盖产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相关领域的原则,梳理了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操作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共计64项标准,期间完成DB 3301/T 1021—2013《美丽茶园创建规范》、DB3301/T 1063—2015《西湖龙井茶园生物防治技术规范》等4项新标准制定和发布,其中GH/T 1115—2015《西湖龙井茶》行业标准的发布更是解决了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制定企业标准的技术性困难,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DB3301/T 1066—2016《龙井茶(西湖产区)地理标志产品国际化运用管理规范》和DB3301/T 1088—2018《杭州龙井茶栽培技术规范》等品牌管理和生产技术标准。

同时为进一步保持和巩固西湖龙井国家美丽茶园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成果,2018年由杭州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商会等单位牵头制定的T/XHS 001—2018《狮峰龙井茶》团体标准公布,成为浙江省内首个茶叶类团体标准,为打造高端西湖龙井茶,保护以狮峰龙井茶为代表的“老字号”龙井茶品牌,提升文化内涵,彰显品牌价值,满足市场多样化消费需求等方面提供了依据。

2020年,由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组织、杭州龙冠实业有限公司主导制定的T∕ZZB 1568—2020《预包装龙井茶》发布实施,成为首个“浙江制造”茶叶产品标准,此标准指向明确,高度可量化,且兼顾消费者体验,对市场及消费者具有引领规制的作用。

目前西湖龙井茶生产、加工、管理等标准体系的建设已经较为系统。

4、持续的品牌宣传推介

西湖龙井茶的品牌宣传以政府为主导,重点突出西湖龙井茶文化历史、质量管控等方面。

为加强西湖龙井茶的准确宣传,提高西湖龙井茶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西湖龙井茶宣传的社会公信力,杭州市政府从2010年起建立了西湖龙井茶新闻发言人制度,每年有关西湖龙井春茶情况以及保护和宣传工作,如春茶开采时间等重要信息均由指定的相关新闻发言人统一发布。

同时每年还举办多种形式的西湖龙井茶事推介活动,如西湖龙井茶开茶节、炒茶王大赛、“全民饮茶日”等,积极参加各种茶博会、茶展销、茶论坛等活动。杭州作为西湖龙井的主产区,从2017年开始,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永久落户杭州,进一步扩大了西湖龙井茶的品牌影响力。

03

建议与展望

西湖龙井茶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问题和困难,比如在采摘、加工和精制方面,产业主体规范化程度,发展空间,以及市场信誉等方面尚需要多方完善。

1、重视西湖龙井茶的产品质量

提升西湖龙井茶的质量水平,需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种质资源、传统工艺和质量安全等方面进一步提升。

在自然环境方面,继续加强生态恢复和对毁林种茶的打击。在种质资源方面,做好群体种面积不减少,保持西湖龙井茶原真性和品质特征。

在质量安全方面,继续强化实施西湖龙井茶统防统治工作实施,增加茶树诱虫板等绿色防控覆盖面,推广非化学农药、推广无人机飞防技术,加强茶叶抽检,守住西湖龙井茶产品质量安全生命线。

在茶叶的采摘和加工方面,加强技术培训,标准化生产水平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提高,尤其是西湖龙井茶传统手工炒制的人才培养应着重加强。

2、弘扬西湖龙井茶的文化内涵

制定较为系统完善的西湖龙井茶产业扶持引导政策,打造不同区域、不同主体之间差异化品牌,鼓励茶叶企业扩大市场营销规模,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

注重西湖龙井茶的文化内涵对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创新、发展和宣传西湖龙井茶文化,扩大西湖龙井茶宣传覆盖面,有条件的情况下在杭州市重要景点、广场开展西湖龙井茶宣传或企业品牌广告,普及西湖龙井茶文化知识与技能。

鼓励西湖龙井茶茶艺、茶会展、茶文化创意与传播等茶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与西湖龙井茶文化有关的书刊影像、歌曲视频、茶具器皿、营销策划等茶文化产业的发展。

引导企业扩大电商营销规模,拓展营销方式,科学定位西湖龙井茶市场,形成品牌之间的差异性和特异性,改进产品包装贮藏方式,精简产品分类体系,增加显著的消费者识别方式。

▲ 西湖龙井双峰村茶园 / 石琳 摄

3、推进西湖龙井茶产地细分

西湖龙井茶生产区域不断扩大,但产区之间的差别还是比较明显,从传承龙井茶的历史文脉、尊重历史和正本清源着手,恢复西湖龙井茶传统上“狮”“龙”“云”“虎”“梅”等字号,有利于保持“老字号”龙井茶独特的品质和特色,提高杭州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个西湖龙井茶产区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传统的“狮龙云虎梅”为基础,支持“狮峰龙井茶”证明商标的申报和注册,逐步走向产地、品质、企业品牌相结合的道路。

4、促进西湖龙井茶品牌营销发展

在西湖龙井茶的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中寻找合适的平衡点,西湖龙井茶区域公共品牌的重点应是传播其文化传播力、普及西湖龙井茶品质特征和维护行业内的合法权益等方面,西湖龙井茶的企业品牌格局塑造的方式应该是通过企业质量提升、品牌塑造和信用建设等方面来实现。

良好地处理西湖龙井茶营销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要更多发挥政府作用,而是要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需要充分体现西湖龙井茶营销主体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通过疏通引导、减少审批环节、营造公平环境,加强对西湖龙井茶市场环节的整治打击力度,充分发挥协会的自律作用等手段,促进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的相得益彰和可持续发展。

姜新兵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社会发展局四级调研员,浙江大学园艺系硕士。从事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行政管理工作16年,对茶文化及西湖龙井茶的历史文化、生产种植、加工技艺、品鉴、品牌以及监管等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经验。主持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综合标准化、重大农业推广等国家重大项目3项,省市区重点项目10余项,多次发表论文、参编相关茶和茶文化书籍,参与起草和审定多项地方和团体标准,受聘为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狮峰茶学院等单位客座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宣传西湖龙井茶产业、品牌和文化工作。

来源:中国茶叶加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20,小罐茶春茶:严选是小罐茶对顶级西湖龙井的关键词

  打开小罐茶狮峰龙井,称重,放入审评杯,沏水……

  看着在杯中舒展的茶叶,小罐茶研发中心总监孙倩觉得自己的身心也像这嫩叶一般舒展开来。作为小罐茶春茶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她见证了小罐茶春茶是如何一道一道地通过严苛的采摘、制作、审评、把关等,最终高品质地推向市场。

  小罐茶春茶茶园景色是一片春色如许,一抹碧绿醉人。

  几个月来,小罐茶人辗转不同原产地,日以继夜,为消费者精心准备着明前春茶。此刻,一种滋味,一切落定,小罐茶人不舍昼夜的紧张也转变为好春茶诞生的快感。为什么要紧张?因为这些春茶,都是大自然的限量款。为什么有快感?因为每一款春茶都融入小罐茶对中国茶的使命。

  这个春天,虽然特别,但是一杯春茶,美好如初。


  它们是当之无愧的大自然限量款

  今年的春天对于小罐茶人可能是一个最特别的时刻。一方面要把原产地的茶搜寻出来,一方面又要冲破疫情带来的种种不便。这种带着紧箍咒的感觉终于随着春茶的上市而烟消云散了。

  “山饮西湖、雾生龙井”是对小罐茶狮峰龙井茶原产地环境的诗意表达。

  顶级的西湖龙井产量毕竟太有限了,而龙井茶作为中国春茶的魁首,怎样让更多的人喝到质量优、档次多、价格适中的龙井茶,始终是小罐茶关注的焦点。在浙江,能够产龙井茶的有18个县、区,共分为三大区域。西湖核心产区只占龙井茶的10%。小罐茶研发团队成员始终记得,小罐茶做的是高端中国茶,一直坚持顶级产品,一切始于原料。

  孙倩记得,每次走进西湖边上龙井最大产地龙井村的狮峰山时,眼前的景象就像是梦里所见。这里东望西子湖,西依五云山,南依滔滔钱塘江,北接“双峰插云”的南北高峰。群山叠翠、云雾环绕间,一颗翡翠宝石镶嵌在西子湖畔。

  孙倩对记者说,西湖龙井有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五大核心产区,如果说西湖龙井是中国绿茶的皇冠,而狮峰龙井就是这皇冠上的明珠。它的价值就在于资源的珍稀。所以要保证鲜叶的“血统”,就必须圈定源头,做到“山头精细化”。即使成本远高过其他地区的原叶,我们也要一叶不苟,确保纯正。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赋予了小罐茶龙井茶一种浑然天成的天地灵气。

  严选是小罐茶对顶级西湖龙井的关键词。

  这些顶级西湖龙井又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数量极为有限。

  小罐茶狮峰龙井来自狮峰山脉核心产区海拔200米以上白沙土茶园,全部采摘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四周群山叠翠,云雾环绕,年均气温16摄氏度左右,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土壤结构疏松,通气透水性强。

  小罐茶西湖龙井龙字号以白鹤峰为主,东临西湖,南靠钱塘江,土地肥沃,由特殊的白砂土和黄土组成,通气透水,具有特殊的湿温小气候。而小罐茶西湖龙井梅字号产自梅家坞,茶园约2700亩,是西湖一级保护区内最大的核心小产区。茶区内青山环绕、溪涧长流,茶区内林木多云雾深,使得茶树受漫射光照射,利于芳香物质的积累。

  小罐茶对龙井茶有着严格的采摘标准。

  这个春天的春茶搜寻,让孙倩对什么叫“天造地设”“物华天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孙倩深深感到,大自然从源头的地理环境、品种和生长过程,直接影响着茶叶品质和口感,这就叫“地设”。“狮龙云虎梅”之首的核心、正统产区,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一芽一叶到一芽两叶”怎能不是珍稀之物,不是大自然的限量呢?

  时光积淀的匠心皆因“人和”的美妙

  一款顶级的茶必须兼具“天造地设”,才能出品绝世稀珍。“天造地设”可以说是顶级茶叶生长的自然环境,而“人和”可以理解为独特和高超的制茶技艺。

  小罐茶西湖龙井茶狮字号、龙字号、梅字号的采摘期十分短暂。

  龙井茶作为珍品,其采摘的时间窗口非常有限:以小罐茶狮峰龙井茶为例,臻采明前龙井当家品种龙井43茶树鲜叶,珍贵的头拨鲜叶,经过严格界定,最后选定最佳采摘期至多3天。孙倩说,小罐茶明前春茶始终坚持严格的采摘标准。如此珍稀的上乘原叶,必须确保龙井茶的经典之香被极致发挥。未达到采摘标准的鲜叶都将被淘汰。

  不是每一片叶子都能被灌装进小罐茶!这就是需要制茶工艺的考量。

  制茶大师卢江梅在茶园研判春茶鲜叶的生长情况。

  摊开中国地图,东南形胜、三吴都会的杭州湾是首选,但欲得稀世珍,先得知情人,而制茶大师卢江梅就是最佳人选,她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制茶大师”(绿茶类)荣誉称号。

  “我们当初看到她制定的卢派西湖龙井有十大工序:定源、圈地、收鲜、摊晾、青锅、回潮、辉锅、精制、审品、收灰。这些都代表了西湖龙井的典型制作技艺。此外,卢老师和小罐茶一样,一直秉持要把中国茶、中国龙井茶做到最好的信念。”正是这个相同的理念,小罐茶和卢江梅携手,从采摘,到制作,到审评等全流程参与和监制。

  画家是搜尽奇峰打草稿,我们是搜得狮峰始到金。孙倩说,现在,我们根据提出的采摘标准,得到了狮·龙·梅西湖龙井这三大核心产区的原叶,甄选自狮峰山、梅家坞、白鹤峰的明前开园头拨芽叶,荟萃成黑罐限量版产品。这些产品全部由卢江梅老师监制。

  “没办法,”孙倩不无得意地说,“东西太珍稀,有任何一点损失,都太可惜啦,心理上也受不了。”

  小罐茶狮峰龙井茶臻采明前开园珍贵头拨鲜叶。

  在春茶季,风景秀美的富春江畔,人文繁华的越剧故地,小罐茶团队两耳不闻,无暇顾及。他们不舍昼夜地工作在茶园、初制厂、审评室等,严格把关着每一片西湖龙井和龙井茶,保证他们有资格装进小罐茶里。在原料标准方面,小罐茶团队和卢江梅老师共同研究制定了品种与采摘嫩度等标准,以保证茶叶原料的高品质;在制茶环节,小罐茶团队携手卢江梅共同提出工艺参数,全程参与制作生产;产品完成后,小罐茶审评人员还和卢江梅共同完成品质审评。

  而每当在审评室品尝到和目标值一样的好龙井时,孙倩和她的团队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就是他们渴望的春天,把一杯象征美好生活、春意盎然的顶级西湖龙井,献给所有的茶友们。

  满足“舌尖上的黄山茶叶”之精华

  今年,小罐茶春茶还推出了黄山毛峰,这是一款家喻户晓的高辨识度产品。小罐茶黄山毛峰原叶就深藏在具有一流生态环境的安徽黄山富溪乡山地丛栽茶园中。

  山中绕云、翠绿如初是小罐茶黄山毛峰茶原产地的常见生态景观。

  作为正宗产地,这里森林覆盖率达94.1%、四周高山叠翠、云雾氤氲,是名副其实的“大自然的氧吧”。与其他产区不同的是,这里极端最低气温-12.7℃,极端最高气温40.8℃,大温差抑制了茶树病虫害的发生,其健康品质可想而知。

  站在晨光熹微的茶园边上,经历了一个冬天的养分积蓄,富溪乡茶树春天萌发的头拨嫩芽尤为肥美。为了采到清明节前最好的嫩芽,茶农凌晨就打着手电筒出发,在山上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在日出之前采到最好的开春头拨嫩芽。

  小罐茶黄山毛峰茶的原产地富溪乡被称为“大自然的氧吧”。

  尽管如此,真正符合小罐茶标准的嫩芽,一丛茶树仅有十几颗。每颗芽头都需茶农一颗颗去找、去采,耗时、费力,大约找遍20多丛茶树,得到200多颗头拨嫩芽,才能做出一罐小罐茶黄山毛峰茶。

  面对天下名山黄山贡献的毛峰嫩叶,怎样才能最大程度体现正宗黄山毛峰特有的香气、滋味与口感?“天人合一”自然是不二法门。小罐茶从几年前就携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山毛峰制作技艺传承人谢四十老师,由他全程监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山毛峰制作技艺传承人谢四十全程参与小罐茶黄山毛峰茶的制作。

  从小受祖辈黄山毛峰技艺熏陶、传承家业的谢四十,有着50多年制茶经验,对黄山毛峰茶一往情深。近年来,市面上很多黄山毛峰茶放弃高温杀青工艺,只用颜值吸引消费者,而味道与口感大打折扣。谢四十老师恪守匠心,始终坚持沿用黄山毛峰正宗传统技艺:“三炒三烘”、高温杀青,以此充分发挥黄山毛峰的香气、滋味,保留传统正味。

  “世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小罐茶携手谢四十,选择了正本清源、品质至上。这款茶香如白兰,滋味醇厚回甘、鲜爽柔和的黄山毛峰,被罐装进小铝罐内,加上氮气保鲜。

  小罐茶黄山毛峰茶沿用黄山毛峰正宗传统技艺而成。

  小罐茶黄山毛峰,可以说,把黄山的春天带到了消费者身边……

  源自安吉的小罐绿是一段传奇故事

  提起浙江安吉,她轻盈地坐落在黄金纬度线北纬30°附近,境内层峦叠嶂、翠竹绵延,被誉为气净、水净、土净的“三净之地”。

  这里的竹海天下闻名,更引来李安导演在此拍摄了《卧虎藏龙》,将浩瀚竹海和武侠剑仙传播到世界,看得海外观众如痴如醉;

  正因为安吉的好山好水产生了绿色发展的成功经验,这里还诞生了“两山理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浙江安吉万亩竹海是小罐茶小罐绿茶生长环境的主要特点之一。

  一定是上天特别眷顾,“安吉白”作为绿茶中一个低调而张扬、沉默而闻名的品种,成为与安吉竹产业并驾齐驱的支柱产业。

  “安吉白”是一种罕见的变异茶种,属于“低温敏感型”茶叶,一般只在23℃以下才会现身,因此黄金采摘期格外短暂,一年只有15~20天左右,约2.5万朵芽叶才能做出一斤干茶,被国家认定为珍稀茶树品种。

  气净、水净、土净是大家对小罐茶小罐绿茶原产地形容最多的词。

  既如此,志于将天下好茶奉至消费者口边的小罐茶,早在去年就开发出了小罐茶?小罐绿茶。作为当年参与全过程者,孙倩说,我们只选明前开园后第3至5天内的一芽一叶,因为这个阶段的芽叶白化度更高、氨基酸含量丰富,芽形也更为漂亮、叶白脉翠,高度符合小罐绿茶的原料采摘标准。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吉白茶制作技艺传承人许万富

  全程监制小罐茶小罐绿茶。

  同时,小罐茶还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吉白茶制作技艺传承人许万富,由他亲自把关,采用高温短时杀青技术制成。相较于只需4-5道工艺的传统安吉白茶,小罐茶?小罐绿茶的整体工艺流程更复杂,耗时也更长。因此,凭借着上乘品质与口感,小罐茶?小罐绿享有“鲜过鸡汤”的美誉。

  每一款好春茶的背后都是一种情怀

  在记者跟踪小罐茶春茶的制作过程中,有一种深切感受,在全国各地的茶叶企业中,我的确还没有看到比小罐茶更严格的企业。

  小罐茶以高端中国茶横空出现,背负着自己的抱负,想用科学化、工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来为中国茶产业闯出一片新天地。这最终要落地到让消费者放心地、方便地喝到一杯好茶。因此,从设计到开发,从原料到大师工艺,从品控到检验,小罐茶从上到下都为着实现“放心”和“好喝”而殚精竭虑。

  全球茶业首个工业4.0智慧工厂——小罐茶黄山中央工厂效果图。

  面对智能化的大势所趋,小罐茶还携手西门子、IBM从0到1联合研发茶叶生产和制作的智能化设备。目前,即将完工投产的小罐茶黄山中央工厂,就是一个典型,它是全球茶业领域首个智能化工厂。

  这让我追忆起在小罐茶工厂的实地考察,让我见证也信服了小罐茶近乎“变态”的检验工作。

  一是不惜成本,投入人力物力,强化检测工作。今年,小罐茶全流程累计安排了300多名挑茶工把控茶叶洁净度,不仅仅是挑余叶、茶梗,还要把一切杂质挑选剔除掉。

  二是不厌其烦提高洁净度,追求无限接近零缺陷。我理解,茶作为入口的饮品,洁净度直接决定着产品的安全性、消费体验、品牌价值。所以小罐茶去年与IBM合作开发智能机器人检测系统,为的就是在此领域达到“100%”的洁净度。

  小罐茶全流程累计安排了300多名挑茶工把控茶叶洁净度。

  即使实现智能化了,人依然是第一要素。小罐茶又从管理激励机制上下功夫,比如力求无限贴近“100%”的洁净度——在按照食品卫生的标准建立的恒温恒湿的环境里,挑茶工又分为挑选和检验两组。检验组对经过至少三次挑选的茶叶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该批次全部返工,挑茶工要接受经济处罚;而检验组的绩效考核与他们发现的问题直接挂钩。

  在审评室的故事也是如此。小罐茶的审评师们每天都要从外形、滋味、茶汤、香气、叶底五个方面,综合把关小罐茶明前春茶的品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严格审评的过程中,小罐茶的专业审评师一旦发现春茶产品任何一个指标未达到企业标准——尽管小罐茶的很多企业标准高于行业标准,依然一票否决。

  这就是做好中国茶的情怀。孙倩说:没有情怀和使命,我们都无法走得更远、更辽阔。

  小罐茶正在身体力行,把愿景变为现实。而这就是每一款小罐茶春茶的极致秘密。

  这个春天以很特殊的方式铭刻进我们的生命记忆中。

  茶,是时间的见证,是生命的陶冶。每一片茶园、每一座山头、每一个风轻云淡经历过什么风云变幻,春茶都飘香在茶人的唇齿间,春天都倔强绽放在小罐茶人的心田。而小罐茶人也把这种内心的坚守、温暖和执着,刻进了每一款小罐茶春茶,把一股浓浓的希望和美好传递给每一位茶友。

  一切都是美好的,只要你相信!敬你一杯好春茶!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

  监制/赵光辉本期编辑/陈浩

  来源:茶周刊

找到约416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