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杭州茶师

找到约539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舒曼:“考亭书苑”茶韵咏叹

“考亭书苑”这款茶是上海茶客舌尖上记忆里的一个闪光点,如今在上海滩拥有“考粉”无数,亦有数不清的上海茶馆、茶庄正在经销着由考亭书苑荣誉出品的“正山小种”和“红乌龙”,看着、闻着茶香如此溢满申城,在茶客杯中缓缓地吟唱,这首先还的感谢武夷山桐木关的魏华先生把闽北精品好茶——“考亭书苑”引入上海。

“考亭书苑”有系列精制茶品推出而广受青睐,细细品味,有时光荏苒,也有难以言说的情怀,但能撩动诸多喜欢“考亭书苑”茶客情感因素的却恰恰是“正山小种”的温馨心语。钟情于这款茶是因为“考亭书苑”除了在武夷风景保护区内拥有生态茶园基地外,更有叶兴渭、郑成根这两位杰出的制茶大师倾情出演,且融“烟熏”小种风雨,沏开那记忆的坳头村制茶历史。

叶兴渭,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研究总工程师,有研制正山小种55年历史,也是“金针梅”茶研发人之一,在小种红茶领域有其独特发言权;郑成根是第一位金骏眉茶青样本提供人,也是武夷山正山小种研究所首席制茶师,1997年独创研发“红乌龙”而茶香江湖。所以有人说,有此两位制茶大师坐镇,考亭书苑有好茶的口碑不外传也难,于是便有茶客端着茶杯洋洋自得,大有“坐拥‘正山’看外山”的感觉。

有茶友喜欢在冬日里,捧一杯热腾腾正山小种,谈古论今,朝花夕拾,可有风雨回忆,可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然而这一切,都是在考亭书苑的茶汤倾注下完成属于自己的一个个命题,于是有感而发:“既然我已钟情于考亭书苑,没有理由不含情细诉我心中对正山小种的爱意”。

说起“考亭书苑”,自然会联想到朱熹晚年在武夷山南麓建阳创办的“考亭书院”。而“考亭书苑”乃据“考亭书院”名号而来,是为纪念朱熹在似水流年的恬淡时光里嗜茶、爱茶、品茶、植茶的情结而来,是为一代大儒人生跋涉的宏儒精神而来,是为在淡然的岁月里缓缓地绽放九曲山水风光而来。

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因四方前来求学的人众多,理学家、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筑室建阳兴办学堂,初把学堂称为“竹林精舍”,后改名为“沧州精舍”。因朱熹嗜茶有加,亦常在“精舍”内外与文友赋诗挥毫、品茗论道。宝庆元年(1225年)建阳县令刘克庄建祠纪念,淳祐四年(1244年)诏为书院,御书“考亭书院”匾额。于是,考亭书院随着朱熹的名号远播四海,流传千古。在考亭书院,朱熹躬耕茶事,把种茶采茶当作讲学著书之余的修身养性之举,朱熹的茶事活动亦体现了与武夷山自然风光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情愫。考亭书院是朱熹一生中创办的最后一座书院,为当时宋代四大书院之一。朱熹在闽北建有多座书院,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数在建阳位于麻阳溪畔的考亭书院了,也正因了朱熹的考亭书院影响,建阳也因此被称为“理学之邦”。不过,史学界有人说,在当时中国就其书院规模而言,考亭书院远不及白鹿洞、岳麓、睢阳、嵩阳四大书院,但是若以其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影响而论,“考亭书院”足以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座书院相提并论。

鉴于此,魏华说,让昔日考亭书院的“理学”思想就体现在“考亭书苑”茶文化“游学”韵味体验中。在武夷山脉溪流旁,围炉煮茶,待沸水激活你的心绪,素手调一曲琴箫和鸣,兑上一份闲情逸致,还有半梦清趣半幽居的心情,此时一杯茶已然超越了一切,沁入了武夷山“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的悠悠韵味之中。

品茶,不仅讲究茶的色香味形,更讲究茶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所以,昔日考亭书院的一杯茶,其茶品已非物质意义而言,而是与人生哲学有关联。诚如朱熹在品武夷岩茶所言:“饮罢醒心何处所,远山重叠翠成堆”(《咏武夷茶》)。在朱熹眼中,饮茶为一洗尘心,悠然地与自然相处。他在建阳曾写过一首茶诗名《咏茶》,是在参加其表兄邱子野设的茶宴会上而作:“茗饮瀹甘寒,抖擞神气增。顿觉尘虑空,豁然悦心目”。由此可见,朱熹品茶,更多的是从人生态度上考量人生的处世机缘来领悟茶道的真谛。

说起朱熹喝茶,许多人都以为他常喝武夷山茶,譬如朱熹常与友人在武夷山“茶灶石”上品饮名茶、吟诗斗茶,并留下“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茶灶》)诗句。其实不然,朱熹从不刻意挑剔茶叶,走到哪里就喝哪里茶,属“遇茶吃茶”之人。绍兴十八年,朱熹游杭州上天竺寺院与慧明(文畅)法师以茶结缘,谈兴盛浓。这杯鸠坑种的龙井茶让朱熹喝出了“沙门有文畅,啜茗漫留题”(《春日游上竺》)的绝妙诗句;淳熙六年(1179)至淳熙八年(1181),朱熹在南康军任职期间,曾多次到康王谷游历,享受当年陆羽以好水谷帘泉水泡饮庐山云雾茶时所体会到的雅兴和畅快之感,留下了“采薪爨绝品,渝茗浇穷愁”(《康王谷水帘》)的深刻印象。朱熹后来在庐山卧龙岗品茗逍遥感怀于“玉渊茗饮余,三峡空尊愁”(《卧龙之游得秋字赋诗纪事呈同游诸名胜聊发一笑》)深切体会。但凡朱熹外出纵使游山玩水,总会寻茶觅茶,是朱熹一大人生乐趣,但他在享受山水之乐中仍不忘“座对清荫只煮茶”(《积芳圃》)的清香与悠然,要的是茶烟缓缓、心不落尘的感觉。

承袭朱熹茶意深处的是考亭书苑对“琴棋书画诗曲茶”形而上追求的境界。看案上一花,赏一季嫣然;闻席间一琴,听一夜秋风;品茶中一席,得一方清趣。有人邀友畅谈忘尘之处,就会联想到“考亭书苑”茶寮中的滴水微香,那番流水洗肌骨、席间如清林的淡泊情怀恰恰是喝茶人身在茶席、心闲山野的浪漫追求。

茶无雅俗,与人共饮。以魏华之见,人这一生都是在一杯茶中相遇,无论是在寒冬还是春秋。我在泡茶,你来喝茶,我能做的,是为你冲泡一杯昔日考亭书院“理学”之茶,浅啜即可,不必深究,因为朱熹理学思想始终在这杯茶汤里与您相逢。而“考亭书苑”这杯茶韵,即使你身在远方,也能彼此牵挂。

秉持着这份念想,魏华坚持在制茶过程中,以物性为上,遵茶理,合三才,拜五行,使得茶性尽显,如武夷山的一缕风、一场雨,清馨来自天际,品一口,却能澈入心底。魏华认为,坚持武夷山“正山”品质,致力于将“正山小种”红茶发扬光大,自始至终是考亭书苑发展的终极目标。也许正是魏华的这份牵挂和用心,在2016年7月举办的上海“考亭书苑杯”茶艺职业技能竞赛上,使考亭书苑的茶香韵味大放异彩,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自古文人墨客对武夷山茶的描述和点赞是实实在在的,一杯隐藏在考亭书院的茶韵却从来没有离开记忆,那一幅镶嵌于心的朱熹在建阳茶事活动的画面,给人带来的绝妙诗意和无限遐想……

(舒曼茶话写于2018年8月上海浦东清茗斋)

2021年第一期“机械制茶师”培训班即将开班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为顺应全国茶叶加工行业发展趋势,提高茶叶加工人员机械制茶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加快“机器换人”步伐,加速推进我国茶叶加工机械化、连续化、自动化水平,每年举办若干期“机械制茶师”培训班,每期就不同茶类的茶叶品质形成原理、加工工艺设计、机械制茶技术等进行重点授课和现场培训。2021年第一期“机械制茶师”培训班将于6月6日~11日在杭州举办。

【培训宗旨】提高培训学员采用现代新型茶叶机械设备加工茶叶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培训内容】茶叶品质形成原理、茶叶加工工艺设计、机制茶茶园管理技术,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典型名茶机械加工关键技术、茶叶加工设备操作与维护、茶叶生产线加工技术等。

【培训形式】由业内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授、专家亲自授课,指导学员理论结合实际现场实践操作等,热忱欢迎有意参加者届时前来参加培训和交流学习。培训报名及课程安排等,详见附后【招生简章】、【培训特色】。

【招生简章】

中茶院“机械制茶师”培训班招生简章

一、主办单位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

二、承办单位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工艺装备技术研究所

三、培训对象、人数

培训对象:全国各地茶叶加工企业技术员、茶叶合作社专业技术人员、茶农、茶机企业技术人员及茶叶爱好者。

招生人数:40人

四、培训内容

2021年第一期以绿茶及红茶关键加工技术为主题,内容包括茶叶品质形成原理、茶叶加工工艺设计、典型名优茶机械加工关键技术、茶叶加工设备操作与维护、茶叶生产线加工工艺及茶叶加工实践操作等。培训合格,将颁发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机械制茶师”结业证书。

五、培训时间

2021年6月6日~11日

六、培训地点

杭州市采荷路41号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

培训特色

【主修课程】

紧扣茶叶加工业发展趋势,针对行业的热点、难点,培训学员具备茶叶加工的关键技术。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每期教学内容有所侧重。此外,课程还增设了茶样交流环节,大家可自带茶样来一起交流学习。

【师资力量】

由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授、专家亲自授课。主要有(以姓名首字母为序):

【实训基地】

建有一流的、完善的机械制茶设施培训基地,学员实习培训期间,专家现场指导。

【支持企业】

有全国一流的茶叶机械生产企业全面支撑

【长期学习】

往期培训中,学员结合生产实际学习茶叶加工理论知识,现场体验机械加工扁形茶、工夫红茶以及生产线加工毛峰茶等内容,培训学习取得圆满成功,受到学员们的热烈好评。培训结束后,学员将建立长期学习交流的联系平台,一次培训,长期受益。

我们热忱期待您的参与和交流,为提高茶叶品质,推动茶叶加工业现代化共同努力。

(来源:中茶装备)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饮界“金舌头”齐聚杭州,牛人评茶师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喝到一杯好茶,也许能开启一天舒畅的心情。

  周一的早晨,不知道你的一天,是不是从一杯好茶开始的?

  今天(10月19日)一早,全国最挑剔的“茶客”齐聚杭州。

  他们要参加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学会联合举办的2002第三届茶叶审评师毕业典礼暨首届高级评茶师毕业15周年纪念活动。

  茶叶审评师分五个登记,高级评茶师是最高级。

  每年,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以下简称:中茶所)这所茶学界的“黄埔军校”毕业的高级评茶师,不过30-40人。

  茶为国饮,这些国饮界的“金舌头”究竟是怎样炼成的?跟着小时新闻一起去看看吧。

  1、60后大姐学茶半年,狂瘦10斤

  今年,河北人苏晓红在中茶所参加的是茶叶审评师培训班,4月开学,今天就要毕业了。

  短短6个月的学习,她需要参加6次集中学习,每次8-10天,学习的地点各不相同,一般是在中国六大茶类的不同产区。

  茶叶审评师不仅要学习鉴茶、品茶,还要跑各大产区的山头,学习茶叶的制作工艺,是对一个人体力、脑力、感官等方面极大挑战。

  学习前140斤体重的苏晓红,学完这一期培训班,瘦了10斤。这个情况,在之前学茶艺师培训班的时候,也发生过。

  2、半路出家开茶行,几十瓶名牌香水送人

  6年前,因为喜欢喝茶,苏晓红和弟弟在河北转行开茶空间。

  苏晓红是理科生,之前一直从事规划工作,平时工作严谨,接触的人也少。

  因为爱喝茶,她结交了不少朋友,觉得自己也快到了退休的年纪,要为自己奔一份更喜欢的职业,于是和从事房地产生意的弟弟商量,合伙开了茶行。

  平时虽然不化妆,但苏晓红喜欢喷香水,为了做茶叶,她把二十几瓶名牌香水都送了人,因为茶空间里应该有茶香,而不是香水味。

  3、一天喝30-40种茶,不是胃疼,就是嘴起泡

  开茶空间的当年,苏晓红就开始了在中茶所的学习,参加过短期培训班,也有像这样需要学习近一年的中长期班。

  在这里,能喝到世界各地的茶,国外的主要以红茶为主。

  上课的导师,都是中国茶学界最顶尖的专家,甚至有院士亲临授课,所里的环境也很优美,就在茶园环抱的西湖景区五云山脚下。

  虽然是大龄学员,但课本上的知识,苏晓红死记硬背总还是能啃下来的,最难的还是要训练自己对各种茶叶和不同等级的认知和分辨能力。

  平均一天,学员们至少要喝30-40种茶,虽然都是正宗好茶,这个体验其实并不愉快。

  如果今天品鉴的主题是绿茶,这么多种绿茶下肚,因为这茶比较凉性,喝下去,就是一阵阵泛胃疼。

  如果这一天品鉴的主题是武夷山岩茶,那么大家就要品尝用不同品种加工,还有不同山头产的岩茶,这茶是焙出来的,喝多了上火,第二天肯定是一嘴泡。(记者 施雯 通讯员 潘蓉)

  原标题:国饮界的“金舌头”今天齐聚杭州,牛人评茶师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注:内容来源钱江晚报,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32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