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乾隆碧螺春

找到约151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丽日徐行向江南:碧螺春里“追鲜”,西湖龙井“寻香”!

隆 冬 慢 慢 远 去

少 年 春 衫 渐 薄

融 泥 将 飞 燕 子

春 风 又 绿 江 南

春天和江南一起,浸在唐诗宋词里,嵌入了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成长记忆。春和景明的丽日江南,最让我们不由动衷的,自然是那一杯鲜香至极的春茶:“洞庭碧螺春”和“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和龙井,是江南早春序曲的两个篇章。单芽的碧螺春,缓缓拉开序幕,到了一枪一旗的龙井,春景已经盛了,一派灿然。一杯碧螺春,俨然藏纳着半个江南的春景,另外一半呢,则藏在龙井里。

罗军老师在《中国茶密码》里写道这两款茶,还有一个观点:碧螺春里追“鲜”,西湖龙井寻“香”!鲜香爽口的春茶,是我们共同的期盼!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三月,让我们以茶为名,丽日徐行向江南!

苏州古典园林溯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古典园林所蕴涵的中华哲学、历史、人文习俗是江南人文历史传统、地方风俗的一种象征和浓缩,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

“苏州古典园林之美”

以拙政园、留园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苏州博物馆,位于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204号,成立于1960年1月1日,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府。2006年10月6日,由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本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苏州博物馆新馆”

苏州博物馆共有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四个基本陈列。2008年5月,苏州博物馆成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太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为江苏省最大湖泊,古称震泽,又名笠泽。太湖东南部,有洞庭山,分西山和东山。

“面向太湖的碧螺春茶园”

洞庭山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洞庭碧螺春的原产地,也是国家5A级风景区。洞庭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古迹名胜不胜枚举,区域生态环境优越。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当地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

“香煞人的洞庭碧螺春”

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人。

苏州本色市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通达路219号本色美术馆东岸、西岸户外。市集以自然、本色、原创为主题。是一场立足東方、傳統與當代,傳承與創新的为期三天的生活艺术市集。

“为艺术赶集的本色”

曾有茶友问:杭州与茶的渊源是什么?茶,兴于唐,盛于宋,宋人南迁后,世界茶文化的中心,也就到了杭州。

在山樱缤纷、桑果熟了的这个时节,与茶友们穿过“西湖龙井第一村”龙井村、求问炒茶师、观赏老龙井、登上龙井茶园,闻一闻春茶香气,拍一拍春日美照,听一听乾隆皇帝与十八颗御茶树的故事。“我们看花、听雨、赏景、聊天、闻香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采茶盛景&乾隆皇帝走过的御道"

西湖龙井的五个核心产区是“狮(狮峰)、龙(龙井村)、云(云栖)、虎(虎跑)、梅(梅家坞)”,而梅家坞的茶产量大且名字动听,最易让人记住。初晴和暖,每到三月份,正是茶树抽芽长叶的时候。我们提着茶篓,置身于一片青绿中,在清风山野中来回穿梭,尽情享受采茶人的乐趣。茶园中各路采茶能手云集,通过采茶比赛一决高下,好不热闹!

"核心产区梅家坞&手工炒茶"

茶叶市场上,龙井茶的价格往往每斤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价格差距如此巨大,是有哪些原因造成的?贵与贱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别?通过品鉴会观察龙井的外形、色泽、香气、汤色、滋味、叶底鉴别手工茶与机械茶的区别、以及不同树种如龙井43、群体种、乌牛早等的区别。

来源:茶旅世界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史趣闻】偏爱普洱茶的乾隆皇帝为何讥笑陆羽?

中国人喝茶的历史源远流长,留下了不少关于茶叶的著作和传说。唐代陆羽的《茶经》不仅记录了当时国内茶叶的全貌,还间接推动了茶叶产业的发展。可惜,陆羽在《茶经》中没有记录一款重要的茶,它就是赫赫有名的普洱茶。

为什么陆羽的《茶经》中没有记录普洱茶?抱此疑问的可不只我们,就连历史上极爱喝茶的乾隆皇帝,也为此愤愤不平。

有人戏言,乾隆爷之所以能够活到89岁的秘诀之一,便是喝茶。在《铁齿铜牙纪晓岚》《步步惊心》《延禧攻略》等诸多清宫戏中,反复提到乾隆爱茶的桥段。

乾隆是位品茗行家,对名茶、水质、茶具都有研究。他周游江南时,在杭州品过龙井,至太湖缓酌过碧螺春,入四川尝过蒙顶茶,赴福建细啜过铁观音。相传乾隆所到之处常常品茶赐名,当然还写诗。

不仅如此,相传在乾隆年间,普洱茶还送给赠送英王乔治三世作为国礼。可见,普洱茶才是乾隆皇帝的真爱!

乾隆皇帝可谓是普洱茶界的一大推手,曾园撰写的《茶叶侦探》一书便有详细的解读。到底乾隆皇帝和普洱茶有怎样的渊源?

普洱出山记(节选)

清朝皇帝乾隆发现《陆羽》没有记载他喜欢的普洱茶,当下御制一首《烹雪用前韵》,其中四句如下:“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未足夸雀舌。点成一椀金茎露,品泉陆羽应惭拙。”皇帝刻薄不合适,于是轻点一下,“应惭拙”。

余秋雨在《极端之美》一书中也提到这段历史:“雍正时期普洱茶已经有不少数量进贡朝廷,乾隆皇帝喝了这种让自己轻松的棕色茎叶,就到《茶经》中查找,没查明白,便嘲笑陆羽也‘拙’了。”

说乾隆没查明白《茶经》,应该是冤枉了他。

陆羽在《茶经》中不提普洱茶,民间有一种解释说陆羽在撰写《茶经》的时候,茶叶发源地南诏已脱离了唐朝,陆羽对此很有看法,“圣唐灭胡明年铸”可见他的态度。

对“夷夏之防”有更强烈看法的乾隆在编辑《四库全书》期间,对书中的“夷狄”、“北虏”、“女真”等字词尽情删改。傅增湘先生说乾隆“挟雷霆万钧之力,与枯骨遗魂争胜负于朽简之内”,“居九重之尊,躬参与删订之役”,“欲使天下后世咸归于束缚衔勒之中。”

查了一下《四库全书》中的《茶经》,“圣唐灭胡明年铸”被猥琐地删改为“圣唐年号某年铸”。

胸中燃烧着无孔不入删字的炽烈情感,怎可就此罢休?一句“品泉陆羽应惭拙”就完事了?万籁俱寂的深宫之夜,书案上亮堂堂的烛火旁,那张宽厚的大手必定招来了屏风后睡得不亦乐乎的纪晓岚:“小纪,来来!”

清代畅销书《瀛奎律髓》当时产生了“海内传布,奉为典型”的巨大影响,纪晓岚于是动手写了一本“刊误”。《瀛奎律髓汇评》第十八卷为“茶类”诗,纪晓岚点评“辨卢仝诗句殊无谓”,在《送陆羽》一诗后写下“非高格”,在《故人寄茶》诗后写下“不雅”,“体格颇卑,后四句尤拙鄙。”在梅尧臣的《阁门水》后,写下“浅薄无味”。在宋朝品茶大家丁谓的《煎茶》诗后,因无音律可挑剔,于是写下“细碎敷衍,未见佳处”。宋代饮者的气度与风神,清代皇帝的“文学侍从”哪能梦想得到?扬之水为丁谓辩护:“‘自绕风炉立’、‘铛新味更全’,咏煎茶甚切。”

纪晓岚在其他卷里,往往有赞有弹,唯独在“茶类”诗一卷里,几乎全是负面评价,处处可见“拙鄙”。这显然是在替主子“与枯骨遗魂争胜负”,以技术手法打击汉族茶道。

汉族茶道遗漏了一度属于外族的普洱茶,乾隆就偏要发明出一种异于汉族茶道的、以普洱茶为中心的新茶道。

乾隆推行新茶道效果如何?《红楼梦》里确实写到哪天什么人吃多了,就有人劝“该焖些普洱茶喝”,但普洱茶在清代官场与民间的普及情况并不清晰。

这一情况直到韩国学者姜育发写出了《清代普洱茶海外史稿研究》才发生重大变化。姜育发利用《燕行录》等韩国史料,发现“今燕都茶品之藉藉盛行者,普洱茶为第一。”(《五洲衍文长笺散稿》),《日省录》等书记载乾隆八十大寿颁赐国内外诸臣的唯一茶叶是普洱茶。姜育发也认为,正是因为乾隆的提倡,“普洱茶在清代权府中的声誉与崇尚是其他茶叶无法比拟的。”洪大容在其《湛轩燕记》中记载中国“茶品多种,青茶为最下常品。普洱茶都下(京都)最所珍赏,亦多假品。”普洱茶被推崇到如此程度,今人难以想象。

就品种来说,雍正乾隆嘉庆爱喝易武,道光喜欢上了娜罕,此茶汤色虽清浅,却有兰花香气,回甘持久,茶气强劲霸道。道咸年间的议政大臣谈公事的时候经常喝此茶,不过想想道咸年间政事废弛,朝廷衮衮诸公实在是对不起这款好茶。

清末民初的浙江博雅之士柴小梵在《梵天庐丛录》里说:“普洱茶产云南普洱山,性温味厚,坝夷所种,蒸制以竹箬成团裹,产易武、倚邦者尤佳,价等兼金。品茶者谓普洱之比龙井,犹少陵之比渊明,识者韪之。”总之喝了之后心花怒放,觉得有重大发现,迸发出大量精彩比喻,专家也只好徐徐颔首。普洱茶此后一直重复经历着普及—遗忘—普及的遭遇。

民国时期鲁迅喝过普洱茶,他收藏的20克的普洱茶在后来卖到20万的天价。对乾隆有看法的傅增湘先生也喜欢喝普洱茶,唐鲁孙在文章中有描写:“傅老已拿出核桃大小颜色元黑的茶焦一块,据说这是他家藏的一块普洱茶,原先有海碗大小,现在仅仅剩下一多半了。这是他先世在云南做官,一位上司送的,大概茶龄已在百岁开外。……等到沏好倒在杯子里,颜色紫红,艳潋可爱,闻闻并没有香味,可是喝到嘴里不涩不苦,有一股醇正的茶香,久久不散,喝了这次好茶。才知道什么是香留舌本,这算第一次喝到的好茶。”

唐鲁孙在《北平四川茶馆的形形色色》一文中报道了民国时期普洱茶的饮用情况,极为珍贵:“重庆和西南各地的茶馆,很少有准备香片、龙井、瓜片一类茶叶的,他们泡茶以沱茶为主。沱茶是把茶叶制成文旦大小一个的,拆下一块泡起来,因为压得确实,要用滚热开水,焖得透透的,才能出味。喝惯了龙井香片的人,初喝很觉得有点怪怪的,可是细细品尝,甘而厚重,别有馨逸。有若干人喝沱茶上瘾,到现在还念念不忘呢!普洱茶是云南特产,爱喝普洱茶的人也不少,不过茶资比沱茶要稍微高一点。”

唐老说的沱茶是下关沱茶,其实也是普洱茶的一种。

1949年之后,故宫里还曾经分发过许多存放的茶叶当福利,许多人已经不懂得普洱茶可以存放,直接就倒掉了。

文章来源:《茶叶侦探》


“吓煞人香”与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产于太湖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故命名洞庭碧螺春,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闻名中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2002年,碧螺春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批准,获得原产地域标志产品保护。目前,西山镇(今金庭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都种茶。

碧螺春悠久历史,但其始于何时,名称由来,说法颇多。有一种说法是,碧螺春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冲泡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称此茶为“吓煞人香”。

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己卯……抚臣朱荦购此茶以进……,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

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来的故事之一。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从此碧螺春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了。

又据相传,明朝期间,宰相王鳌,是东后山陆巷人,“碧螺春”名称系他所题。《随见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若以此为实,则碧螺春茶应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声显赫了。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中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泉城红、泉城绿、等果木交错种植;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使碧螺春具有花香果味浓郁的天然特质。

人们称赞碧螺春:“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碧螺春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叶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

2021年碧螺春产销情况速览

今年入春以来,洞庭山碧螺春茶产区气温总体较高,雨水充沛、光照充分,奠定了春茶生长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茶树长势良好,茶叶品质优于去年,产量也增加了10%左右。

洞庭山碧螺春茶长期以来享誉国际国内市场,年产仅百吨左右。今年特一级洞庭山碧螺春茶产地均价在6800元以上/斤,而经制茶大师精心炒制,选用树龄百年以上茶树嫩芽制作极品洞庭山碧螺春茶售价可达20000元/斤。

3月10日前后将开始少量开采上市,3月16日后洞庭山碧螺春茶批量上市。

茶叶字典:洞庭碧螺春

茶叶产地: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的洞庭山东、西两山一带;

采摘时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春分至清明时节采制的茶品质最为名贵;

采摘状态:高级茶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的鲜叶,叶形卷如雀舌,称之“雀舌”。炒制500克碧螺春需采摘6.8-7.4万颗芽头;

制作工序: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干。洞庭碧螺春茶采用纯手工制作,上好的洞庭碧螺春上午采,下午拣,晚上炒。炒制特点是手不离茶,揉中带炒,炒中带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

品质特征:条索纤细,卷曲似螺,色泽银绿隐翠,满披白毫,汤色嫩绿清澈,香气浓郁,具有花果香,滋味鲜醇甘厚,叶底嫩绿明亮。

来源:《中华茶人》第96期、中华茶人联谊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48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