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打造高原特色支柱产业

找到约38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南涧县:茶产业扶持政策、打造绿色食品

中共南涧县委副书记、南涧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绍基

南涧县人民政府新闻办主任

汪洪金

南涧县人民政府扶贫办主任

孔世崑

【本期部分热点话题南涧县“十三五”取得成绩】

一是实现了高质量脱贫摘帽。五年来,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66.7亿元。4个贫困乡镇顺利退出,6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6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8年提前一年实现脱贫摘帽,连续3年获得省级成效考核“好”等次,高质量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脱贫攻坚战取得历史性成就。

二是老百姓生活水平明显提升。

三是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1.综合交通实现“零”的突破。南涧99.3%都是山区,交通不便大大影响行路难。“十三五”期间,全县交通总里程在2015年基础上将近翻了一番,增加到3664公里(其中:国道134.7公里、专用道66.5公里、农村公路3318公里、铁路41.2公里、水运103.75公里)。

2.水利基础设施日臻完备。乐秋河水库、汉江河水库相继建成,石洞寺水库、拥政水库稳步推进,全县蓄水能力提升了2.4倍。

四是产业培育有了较大提升。实现农业综合产值33.1亿元,较“十二五”年末增长51.7%。

五是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1.考核结果: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2016年、2018年为“一般变好”,全省排名第一;2019年“轻微变好”,全省排名第五。)

2.森林覆盖率66.67%,完成造林绿化10.59万亩。

3.绿地率35.0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08平方米。

4.万元GDP能耗下降7.5%

5.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100%

6.获得荣誉:2016年南涧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十三五”期间,8个乡镇全部创建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顺利通过省级生态文明县创建;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入选第五届“中国森林氧吧”。

南涧县打造“一县一业”茶产业

南涧县将紧紧抓住省州打造绿色食品机遇,围绕全省提出的“一二三”行动,争创“一县一业”茶产业示范县,聚焦种子和电商两端,加快农业生产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提高“一县一业”规模化、绿色化、专业化、组织化、市场化“五化”水平。

一是建设绿色茶园。“无量山高,南涧茶好”并非浪得虚名,南涧县的茶园所在的山系是无量山,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8%,所以对于南涧县来说,要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绿色食品,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保护好无量山青山绿水。茶树种植过程中,南涧县要构建以茶产业为重点的绿色有机产品全程追溯体系,始终坚持采取有机耕种、复古种植,全面推进农药化肥严格管控,一律禁止化学农药,坚持使用牛粪、羊粪等为主的生物有机肥,一定要确保从源头开始,每一片茶叶都是绝对安全、无污染、纯天然的有机茶叶。建设绿色茶园,南涧县最终实现要两个目标:一个是把无量山高山茶园打造成“远看是林,近看是茶,茶在林中,茶林共生”的高山生态茶园;第二个是把无量山的高山茶园打造成“一片森林一片茶,片片都是生态茶”。

二是建设数字茶园。南涧县今年要把无量山藏茶谷和无量山樱花谷按照茶旅融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创建的标准来打造,加快茶园机采、智能化加工、茶叶深加工设备的推广和应用,在建设数字茶园、智慧茶园上打造出亮点、爆点。

三是建设标准化初制所。新建和改造标准化初制所,主要是为了培育茶叶产品品牌、提高茶叶产品质量,这几年我们都会大批改造建设。

四是提升组织化程度。南涧县发展茶产业要抓牛鼻子,重点是在扶农扶企,让农民和企业强起来,所以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村集体经济+企业+专业合作社+茶农”发展模式,将产业扶持等资金集中投入到专业茶村,形成初制所等固定资产,量化为村集体所有,再出租给企业、专业合作社使用,确保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只有这样,才能既培育了龙头企业,又帮助农民增收。

五是不断强化技术支撑。加强与云南农业大学、省茶科所等高等院校及技术机构合作,争取今年再研发出1—2款南涧特色的好茶。

南涧县“十四五”发展蓝图

南涧县将始终坚持区域化发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特色发展。

一是要坚持区域化发展。要跳出县域抓发展、突破县域谋产业,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滇中城市经济圈、澜沧江经济带发展和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等重大部署,主动融入和服务大祥巍一体化发展。特别是在文旅产业发展上,要实现两个目标:一个是要实现巍山、弥渡、南涧旅游区一体化发展,构建资源共享、品牌共用、设施共建的文旅产业区域化发展格局;另一个是要探索无量山和澜沧江地缘融合为依托的南涧、云县、凤庆、景东区域发展机制。

二是要坚持绿色发展。要把生态化、绿色化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途径,做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在产业发展上,建设“124”百亿级十亿级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100亿元以上,做强“六个一”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业2个“百亿级”支柱产业,做优大健康、建材物流、绿色能源、房地产4个“十亿级”潜力产业。在城乡建设上,打造“田中有城、城在田中、山水相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在生态环境上,全力推进森林南涧建设,确保2021年森林覆盖率达67%以上;持续推行“河长制”“山长制”“街长制”“林长制”。

三是要坚持融合发展。在城乡融合发展上,县城要进一步发挥龙头作用,有力吸纳要素、全面提升功能、显著提高品质、不断彰显特色;中心城镇要立足于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强,更好地连接镇村、转换城乡;村级要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完善农民生产生活配套服务,最终实现县城、乡镇、村组“美美与共、各美其美”的协调发展格局。在产业融合发展上,把一产、二产、三产串联起来,我经常讲的,这就叫做“三菜一汤”,一二三产“三菜”,融合起来就是“一汤”。

四是要坚持特色发展。产业发展上,坚持发展“一县一业”茶产业,打造公郎绿茶、可保白茶、宝华乌骨鸡、东涌甘蔗、得胜蔬菜、龙凤工匠等特色鲜明的“一村一品”示范村。县城风貌上,我们南涧美在“山”、特在“水”,所以应该突出“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重点保持自然生态,不搞大拆大建、浓妆艳抹,不搞大规模穿衣戴帽。

原标题:茶产业扶持政策、打造绿色食品…南涧县人民政府上线《政风行风热线》

来源:大理广播电视台

察隅县政府召开专题会研究茶产业发展工作

10月8日下午,察隅县政府召开第14次专题会议,专题听取5家茶企和相关单位对茶产业发展意见建议,分析当前全县茶产业发展优势与短板,研究推进新时代察隅茶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县委副书记、县长罗加主持会议,县委书记杜元文出席会议并作指示要求。

会议指出,近年来,全县上下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高原特色优势产业的系列部署,贯彻落实产业兴边要求和生态环保理念,结合实际,对全县产业进行精准布局,在上、下察隅镇大力发展茶产业,目前在种植规模上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当前,察隅县茶产业发展已进入新阶段,必须要坚定发展信心、抢抓发展机遇,扬优势、补短板,实实在在地把茶产业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会议强调,要紧紧围绕茶产业提质增效这一目标,以发展转型升级为核心,推动茶产业由面积产量增长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型,由企业主导生产向市场引导供给转型,由分散粗放经营向集约专业发展转型。要找准优势,优化布局、提高管理水平、完善体系建设,以标准化生产推动品质提升。要培育品牌、做优产品、做大市场,以市场化营销打造特色品牌。要做大龙头企业、壮大经营主体、扩大开放力度,以集约化发展提升企业实力,全面提升茶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让茶产业真正成为察隅主导产业,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杜元文要求,各企业、单位要提高认识,将茶产业作为富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作为兴边富边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好政策优势,为茶产业提质增效做好长远规划。要站在打基础,谋长远的战略高度,奔着高目标、高质量、有特色、有品牌的目标,持续完善生产经营体系。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相互扶持,尽快成立茶产业协会,制定统一规范的生产销售标准,合理测算生产成本,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价格体系。要加强研判,制定品种改良计划,对现有生产基地、厂房,根据实际需求开展改造升级,尽快办理生产许可证书,加强品牌标准化建设,持续做大做强全县茶产业。

罗加要求,要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主动作为、形成合力,切实把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落实好县级领导包保企业制度,主动对接、协调解决茶企发展经营中的各种问题。要切实把资金扶持和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全力支持茶产业良性发展。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充分发挥援藏和企业优势资源,在用好内地茶叶专家的同时,为察隅县培养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不断提升经营管理和技术服务能力,为发展茶产业提供智力支持。要加强督导检查,杜绝恶性竞争,坚决防止出现拖欠群众务工费、土地流转费等行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要脚踏实地、目标同向、步调一致,努力把察隅县茶产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乘势推进新时代察隅茶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扎西旺堆副县长,县委办、政府办、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商务局、乡村振兴局、上察隅镇、下察隅镇、察隅农场主要负责同志及部分茶企负责人参加会议。

来源:察隅县政府办,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西藏也产茶!中国茶叶种植版图中的新星,你了解吗?

是时候,更新你对“藏茶“的理解与认知了!

时至今日,百度搜索“西藏地区产茶”吗?有一半答案依然是:不产茶。

同样有趣的是,在刚刚过去不久的第四届国际茶叶博览会上,西藏展馆的亮相可以说是赚足了关注度。而,几乎所有人进入西藏展馆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西藏也产茶吗?”紧接着便是:“西藏产什么茶呢?”

殊不知,喜马拉雅圣茶、藏地茶、墨脱茶、雪域茶谷……西藏展馆里,产自西藏的茶叶已是琳琅满目。

大多数茶客并不知道,西藏地区其实是产茶的。即便是业内人士知道西藏产茶,但对于西藏所产茶叶的了解并不深入。

西藏不出产茶叶的历史早已终结。而今,西藏产的高原茶,已经开始销往内地。

不止于此。日前,经过多方努力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西藏林芝易贡茶场所产的首批价值10万元、17箱680罐精选红茶完成了出口货物检验报关手续,并顺利通关,实现了西藏高原茶叶出口“零”的突破。另有价值10万元的17箱绿茶(今年新茶)正在进行产品包装,预计6月底前将完成出口货物检验报关手续。此次西藏高原茶叶的出口,不仅为西藏高原茶叶拓宽了销售渠道,有力提升了高原茶叶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同时也为西藏茶叶走向世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西藏悠久和独特的饮茶文化

在藏族家庭中,几乎家家必备茶叶。

藏族民间谚语云:“宁可三日无饭,不可一日无茶”“汉族饭饱腹,藏家茶饱肚”。无论是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甜茶馆,亦或是一日三餐及迎客必备的酥油茶,无不昭示着茶在高原人民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身处高寒地带的藏族人民常食牛羊肉等高蛋白、高热量食品,助消化、解油腻的茶叶,成为了如同粮食、肉食等一样的必需品。

历史上西藏不产茶,饮茶只能从外地运送。在“汉地”,民间往来和军队作战都需要大量的马匹,而西藏盛产良马,两者间的需求也就推动了“茶马互市”的出现。

△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于西藏地区对于茶叶的需求巨大,因此历代中央王朝也都将茶叶作为节制西藏的政治砝码。由此诞生了以“茶马互市”为主要交易的“茶马古道”,以及管理“茶马互市”的官方机构“茶马司”,并制定了藏区用茶的生产、销售、贩运、税收、价格、质量、监察的一系列法规和制度。

历朝历代中央官员巡视西藏时,茶叶也必被列为首要贵重礼品之列,赠与西藏官员和藏传佛教寺庙,以示恩惠,以加强西藏地方上层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可以说,茶叶不仅是藏族人民的“民生茶“,也是中国从古至今沟通内地与西藏的重要经济、政治、文化纽带。

2西藏不产茶历史的改写

西藏茶产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得以快速发展。

1956年,西藏从云南引进茶种试种,但成活量极少,初次试种以失败告终。1960年,原十八军留藏复员干部留驻易贡建设军垦农场,再次引种茶树,经过多次尝试后试种成功,并且在1970年成功实现小面积种植。1971年,西藏工委做出了《关于在西藏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的决定》,先后从云南省和四川省调进10万kg茶籽,在海拔1570~3700m的20多个县试种,虽在一些地区因地理和气候条件限制未试种成功,但仍在林芝市的米林、察隅等县成功开拓了一片新茶区。

随着政府对茶产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增强,西藏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也随之增加。从此,西藏也开辟了自己的茶园,结束了不产茶的历史,打破了海拔1900米以上不产茶的禁言。

作为西藏比较有代表性的茶园、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茶场,易贡茶场在西藏自治区乃至全国名声远扬。易贡茶场地理环境优越,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茶场至今仍保存有西藏历史上第一块规模种植的茶田以及场部的“将军楼”建筑群、西藏自治区党校旧址礼堂等历史文物建筑。易贡茶场种植最多的品种为四川中小叶群体种,新种植的有福选9号、梅占、福鼎大白茶以及软枝乌龙等茶树良种。2021年5月,易贡茶场以优越的自然茶园风光被评为“中国茶产业T20最美生态茶园”称号。

△易贡茶场图片来源“易贡茶场”公众号

上世纪70年代就有试种茶叶的墨脱,2012年也开始大规模引进内地名茶名种。墨脱县因经济发展落后,一直被称为“高原孤岛”,但其处于北纬30°附近,有着与西湖龙井、安化黑茶、印度阿萨姆邦等名茶产地相近纬度位置,有机种植环境得天独厚。自2013年墨脱县公路通车后,经过多年的发展,墨脱县已成为林芝市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种植的茶叶品种主要有福鼎大白、铁观音、名山特早213、储叶齐、梅占和4号茶等多个品种。

△墨脱果果塘大拐弯处远眺茶园图片来源@只喝百事

察隅县茶叶种植发展较晚,2017年始进行茶叶种植。主要种植的茶树品种为福选9号、梅占、名选131号、软枝乌龙。2020年4月,易贡茶业有限公司在察隅镇卡地村收购茶青171kg,察隅县首次实现了产茶。

如今,在西藏墨脱、察隅、波密、米林等地,茶田纵横,茶产业作为西藏新兴的绿色产业,受到国内茶界的重视。据了解,近年来,林芝市精选优良茶树品种进行种植,以高原有机茶为引领,全力打造高原绿色生态茶。

目前,林芝市农业农村局也在进行大规模健康茶茶叶基地建设,截至2020年5月底,林芝市已完成健康茶种植4万余亩。“十四五”末林芝市将完成10万亩健康茶原料基地的建设任务,满足林芝市茶市场需求的同时,为周边地市供应西藏本土的绿色健康茶。

无疑,西藏茶区是中国茶叶种植版图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西藏茶产业的发展,必将改变“藏茶”现有格局。而做为茶叶消费大省的西藏,是否会因其茶叶种植的大力推广,而成为西北茶叶市场的要地,还有待观察。

3西藏茶叶消费结构及市场变化

人们谈西藏的茶,首先想到的都是酥油茶。一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使得加盐、加酥油的酥油茶,以及奶茶、甜茶等调饮茶成为藏区的茶饮主流。

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在保证品质的情况下,藏茶一直是以低价策略供应藏区,以保证民生。而对于定点作为藏茶边销的企业,国家也对其实行民族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扶持政策。

但是,随着现在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型以及消费升级的到来,在满足藏区基本生存用茶供给的前提下,很多企业也开始研究口感及品质的升级,以适应更高要求的藏茶品饮市场。

世界屋脊洁净的环境以及独特的气候资源使得西藏所产的茶叶品质优异,成为了当地高端茶叶,供不应求。

△墨脱绿茶

△墨脱红茶

西藏茶叶的消费结构,也开始在悄然变化。西藏商务厅的数据显示,过去边销茶占西藏茶叶消费的98%以上;2000年以后,红茶、绿茶、花茶等逐渐流行,已占自治区茶叶销售的15%以上。铁观音、大红袍、云南普洱等名茶也不断进入高原市场。

同时,藏茶也开始慢慢探索一条“内销”之路。而主打养生保健牌的藏茶,也在逐渐在内陆地区备受追捧。其收藏价值也日渐引起一些藏茶家的注意,为藏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全国各地茶博会上,也总能看到藏茶的身影。

4藏茶新篇

近年来,西藏高度重视发展茶产业。在林芝,茶叶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据林芝市墨脱茶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在第四届国际茶叶博览会上,喜马拉雅圣茶以“发展特色有机茶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代表西藏助农特色有机茶品牌参展,收获颇丰。“莲花秘境”墨脱县交通不便,而茶叶就地加工、轻便运输、保鲜期长的优势,使得墨脱找准了致富的突破口。

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墨脱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实体店(网店)”的销售模式,建设茶叶加工厂,由企业负责收购茶青、加工、包装、销售工作,在拉萨、成都、林芝、墨脱等地均开设墨脱茶实体销售网点,并成功入驻京东、天猫,突破地域、交通等各因素的限制,打开了西藏茶的全国销售网络。

据了解,目前西藏已投产的茶园规模小,产量较低。西藏自产茶叶,无论是品种还是工艺,均引进于内地,目前也还尚未形成自己稳定的工艺标准和口感风格。而目前西藏茶产业发展另一大制约因素,便是缺人。尤其是茶叶种植、加工、管理和经营人才更加稀缺。

人们对西藏的向往,不仅仅是因为其一尘不染的圣洁,还因为天赐良物于斯。林芝作为茶马古道上的千年驿站,藏区出产的毛皮、药材等和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等,在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如今,林芝更是成为西藏茶叶的主产区。

而林芝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也是西藏茶旅文化走向未来的根基。生态是吸引力与基础,文化是精华与“密码”,而旅游则是纽带与筋骨。近年来,西藏积极运用好高原有机茶元素,深入挖掘林芝文化底蕴,引导并支持发展“茶+旅游”“茶+文化”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全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向外推广西藏茶叶产品和特色文化,打造西藏新名片。

茶香千载空悠悠!透过一缕缕茶香,仿佛可以听到昔日茶马古道上悠扬的铃铛声,再次响起。

来源:说茶ShowCha、作者:说茶传媒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8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