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生产

找到约30,301条结果 (用时 0.032 秒)

一周茶:宁德市将开展茶叶生产企业专项督查

 

昨日,记者从宁德市食药监局获悉,宁德市将开展茶叶生产企业专项监督检查,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完善“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实行源头赋码、标识销售,做到来源可追、源头可控、去向可查、责任可究。

据了解,专项监督检查中,将要求茶叶生产企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产品标准组织生产,落实主体责任。具体包括:规范标签标识,茶叶生产企业要严格执行茶叶标签标识有关规定,真实、准确标注产品信息,不得使用虚假、夸大、让消费者误解或欺骗性的文字、图形等方式标注产品;强化检验检测,茶叶生产企业要建立健全产品检验检测制度,自行或者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对原料和成品进行检验检测,其中,成品需经逐批检验后方可出厂销售;完善追溯体系,茶叶生产企业要对茶青和原料茶产地来源、加工过程和产品去向、数量等信息如实记录,确保记录真实、可靠;推进诚信建设,茶叶生产企业要严格自律约束,严格按照标准工艺组织生产,严禁擅自改变生产条件和生产工艺,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提升企业食品安全诚信水平。(记者 缪星)

 

 

 

 

中国茶叶生产布局是如何变迁的?

中国是世界茶的发源地,是茶叶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茶产业是我国诸多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成为许多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极大重视。

随着各茶叶主产省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成本、效益和技术的差异逐渐扩大,茶叶生产正在向优势区域集中,生产布局也随之发生改变,出现了“东茶西进”的发展趋势。

茶叶的生产变迁是由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和政策等宏观因素的影响导致。

因此,厘清这一时段中国茶叶生产布局变迁的特征、规律与动因,有助于针对我国茶叶生产“东茶西进”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结构性失衡的实际问题,从供给侧层面入手因地施策,优化调整全国茶叶生产布局的结构,实现中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以农业区位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理性“经济人”假说为基础,利用1993—2018年全国茶叶主产省数据,系统阐述中国茶叶生产布局变迁的特征与规律,并实证分析影响中国茶叶生产布局变迁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供给侧方面提供科学合理的发展建议。

一、理论分析框架

我国茶叶生产的区域范围十分广泛,主要集中在江北、江南、华南和西南地区。对于茶叶生产而言,不同产区在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是构成茶叶产品区域比较优势的基础。

根据农业生产经济学理论,所有的农业生产过程都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过程密切联系、彼此交错、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

各个区域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市场环境、文化因素和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因素变化造成茶叶生产比较优势的变动,农民作为理性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生产决策权,其生产行为的调整会自发地表现出遵循比较优势原则的趋势,茶叶生产就会向优势地区转移,最终影响茶叶生产布局的变迁。

本研究提出的逻辑分析框架如图所示:

二、研究假说

本研究基于农业区位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经济人”假说确定了茶叶生产布局变迁的影响因素。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待检验的假说:

假说一:自然资源禀赋越充足的地区,茶园种植面积越大。

假说二:非农就业机会与茶园种植面积成负相关,茶叶与其他农作物经济效益比与茶园种植面积成正相关。

假说三:茶叶的市场需求与茶园的种植面积呈正相关。

假说四:茶叶区域公用价值越高,茶园的种植面积会更多。

假说五:单产与茶园种植面积呈正相关。

假说六:扶持政策与茶园种植面积呈正相关。

三、1993—2018年中国茶叶生产布局变迁特征

茶叶生产布局时间上变迁特征:

1993—2018年,中国茶产业在生产规模上急剧扩张。且茶叶单产的变化趋势和速度(茶叶产量/采摘面积)与茶园种植面积、茶叶采摘面积的增长趋势不一致,这与茶树品种改良、种植技术更新等其他因素有关。

茶叶生产重心变迁特征:

1993年茶园种植面积重心在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2018年重心迁移至湖南省益阳市保靖县,重心向西北偏移了253.75 km。中国茶园种植面积重心东西向移动距离大于南北向移动距离,说明中国东西方向上的茶园种植面积变化较大。

2000—2009年,中国西部的茶园种植面积发展迅速,增长幅度高于东部地区。从重心移动距离来看,2000—2009年期间和2009—2018年期间变化最为明显,向西偏南移动距离都在100 km以上,说明西南茶区的茶叶产量增长幅度较快。(具体数据见下图)

四、中国茶叶生产布局影响因素分析

01

自然资源禀赋系数

自然资源禀赋系数指的是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山地丘陵面积比例、土壤类型等。其中,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土壤类型和山地面积占比所构成的自然资源禀赋系数与茶园种植面积有着密切的关系。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对光、热、水、土、气等自然条件等依赖较强,地区间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必然会对农作物对生产布局产生影响,并随着气候变化而变迁。

自然资源禀赋系数低的地区无法大面积种植茶树,无法形成规模经济;而自然资源禀赋系数越高的地区,拥有山地丘陵面积越多的地方,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土壤适宜的地方,其茶园种植的规模就大。

02

非农就业机会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加快,城市里就业机会增多,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从农业流向了非农产业,严重影响农民从事农作物生产种植的积极性,对农业生产产生了负面影响。

03

茶叶与其他农作物经济收益比

“经济人”假设和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决定了茶农在选择茶园种植生产时,会权衡考虑茶叶生产和其他农作物种植的比较经济效益,包括茶叶的自然资源禀赋、生产成本、市场价格、技术水平、规模等综合考量而定,从而影响各地茶园种植面积的变化。

04

市场环境

根据生产者行为理论,茶叶的市场价格、人均茶叶消费量和茶叶出口量等因素都会影响茶叶生产的最终收益,从而决定茶农的生产行为,是茶园种植面积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茶叶市场价格的变化对茶叶的生产布局具有重要的影响。

05

其他

此外,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茶叶单产水平以及茶产业政策扶持等因素也是关键模型变量之一。

其中,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对茶园种植面积具有显著影响,但后续研究还需改进提升。茶叶单产水平在模型中对茶园种植面积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茶产业政策扶持也会促进茶区茶园种植面积的扩张。

总体上来说,自然资源、科技进步是茶叶生产布局变动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茶叶生产布局变动的制约条件;茶叶生产布局变化的决定性条件是消费需求和社会经济因素;品牌建设和政策扶持对于当前的茶产业发展也是重要的补充因素。

基于此,笔者建议因地制宜,根据各地茶叶生产比较优势和显著影响因子优化茶叶生产区域布局;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合理规划茶园种植面积,保持茶产业持续稳定发展;重视科技创新和应用,提高茶叶单产水平;利用茶叶生产区际交互影响,实现茶产业整体效益提升,并提出相关具体政策建议。

来源:中国茶叶学会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汛期茶叶生产防灾减灾技术意见

据我市气象台预报,07月10日14时至07月11日08时,我市平均降水量52.6毫米,最大降水量为179.2毫米,有4个乡镇街道出现大暴雨(100~250毫米),有24个乡镇街道出现暴雨(50~100毫米),有13个乡镇街道出现大雨(25~50毫米),其他乡镇街道出现中雨(10~25毫米)。为有效减轻灾害性天气对茶园和茶叶生产的影响,稳定夏秋茶生产,提出以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抓好茶园巡查防范

汛期已到,大风大雨甚至强降雨天气随时发生,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在暴雨来临前,加强茶园巡查,做好茶园棚架、生产设施等加固工作;提前检查疏通茶园排灌沟渠,抢挖排水沟,低洼或地下水位较高茶园,排水沟深度应达1米以上;要提前转移低洼处的茶叶、生产资料和设备等,做好防范暴雨准备。

二、抓好受涝茶园抢排

暴雨过后,对受涝成龄茶园要尽快组织劳力排除明水。对于平地茶园,要及时在茶园四周开挖围沟,中间开挖中沟或厢沟排水,将地下水位降至1米以下,降低土壤湿度和环境湿度,严防长时间浸泡引起茶树死根烂根。对于抗涝能力较弱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和幼龄茶园,要第一时间开沟排水,有条件的可采用水泵加快排水速度,尽量减轻渍害、涝害影响。

三、抓好受损茶园抢修

要抓紧抢修茶园水毁道路、沟渠、泵站等基础设施,为灾后恢复生产创造条件。对于受灾茶树良种繁育基地,重点加快修复苗圃地喷灌设施及泵站、受损棚室和遮阴设施。对山地、丘陵茶园,抓紧整修道路、沟渠和梯坎,疏通沟渠,保证水、路畅通,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对垮塌茶园,迅速组织修复重建,尽快恢复园相。

四、抓好灾后茶园管理

1.加强树体管理。对于洪水冲泡的茶园,尽快清除树冠上的污泥杂物,保持树冠清洁卫生;对于水打沙压的茶园,尽快挖除堆积的泥土泥沙;对于幼龄茶园,及时扶正倒伏茶树,培土覆盖根系。对水淹时间过长、伤根严重、叶片出现明显萎蔫的茶树,在排除积水、清沟排渍、表土干燥后,用修剪机进行重修剪或深修剪,减少茶树枝叶水分蒸发和养分消耗,防止整株死亡。对露根、伤根的茶树,及时培土,剪除带泥沙的拖地枝和断枝。其他受灾较轻茶园要及时修剪,培养丰产树冠,促使新芽萌发整齐。

2.加强土壤培肥管理。茶园水淹后造成养分流失,易出现土壤板结,应及时补充养分、疏松土壤。一是喷施氨基酸等叶面肥,促进新叶萌发,尽快恢复树势。二是沟施腐熟有机肥和复合肥,沟深15厘米左右,施肥后及时覆土,促进茶树生发新根。

3.加强病虫草害防治。一是加强虫害防控。在日照茶区,茶小绿叶蝉7月中下旬开始在茶园形成危害,应及时修复和安装杀虫灯、性诱剂等绿色防控设施。茶小绿叶蝉达到防治指标时,选择使用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防治。二是预防茶树病害。对严重积水茶园,可通过适度修剪和喷施25%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2000倍液或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液,减少茶树病害发生。三是注意抑制草害。对于幼龄茶园,可使用作物秸秆、山杂草、绿肥等进行行间覆盖,覆盖厚度10厘米左右,抑制草害发生。

供稿: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中心

来源:日照农业农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9,853条结果 (用时 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4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