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信阳茶叶生产

找到约813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中国名茶信阳毛尖春茶进入采摘高峰期

  清明前后,是饮誉海内外的中国名茶信阳毛尖春茶采摘高峰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毛尖之都”河南信阳在求新求变中化“危”为“机”。

  “八仙过海”化解“招工难”

  “春茶贵,人难招。”近年来“茶工荒”一直是信阳茶农、茶企颇感头疼的事。今年疫情下茶工招募更是雪上加霜。

  春茶是信阳茶叶生产重头戏,茶农60%以上收入来源于春茶。880万信阳人中有240万人常年在外务工,然而每年采茶季仍需150万茶工,今年缺口更是高达50万人。

  在浉河区车云山村,目前有131户专业制茶,对外需招工2875人。

  车云山村委会主任罗超称,往年招工主要靠人情维系,用工数量不稳定,今年改变用工模式,促使茶农和茶工签聘用协议,让茶工多一份保险,茶农少一份风险。

  “调整采摘标准。”鉴于用工短缺,固始县十八盘茶厂决定适当减少采摘单芽和一芽一叶,选择一芽二叶标准采制。

  “茶期不可误!”清明节20天前,茶农董丽就早早发动本地富余劳动力和亲朋好友以解燃眉之急。

  留守妇女“抖音”刷到招工信息;茶叶经纪人携外地茶工加盟;政府免费直通车直达茶场……一时间,信阳各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大缓解了“招工难”。

  上门“点对点”破解“流通难”

  与武汉一山之隔的信阳一度是中国人口大省河南的疫情重灾区。受此影响,采收防控、库存延长、现金流增加等流通成本升高考验着茶农、茶企。

  茶叶是信阳特色支柱产业,种植面积达213万亩,年产值逾百亿元(人民币,下同),信阳毛尖品牌价值逾65亿元。这些辉煌背后是百万茶农和千家茶企在支撑。

  作为信阳毛尖主产区的浉河区,157个村中有120个产茶村,种植面积达60万亩,茶叶收入占村民纯收入近七成,这里村民视茶树为“致富树”。

  连日来,记者在此采访发现,由于春茶鲜叶交易市场取消,当地一些茶企纷纷“自救”,组织采购人员“点对点”上门收购茶农和种茶大户的鲜叶,避免人群聚集风险。

  “特事特办,抱团取暖。”采茶旺季以来,商城县韩冲万亩茶园王乐制茶厂负责人王同军一直忙于上门收购,考虑到绝大多数茶农是老客户,他坚持不低于市场价格收购鲜叶。

  与此同时,信阳官方为茶企、茶农提供3.65亿元专项贷款,确保茶叶收购“不差钱”。

  春茶上“云端”缓解“销售难”

  受疫情影响,大型茶叶展销会取消,外地茶商来信阳交易减少。

  “过去我们主要是靠实体店销售。”固始县九华山茶业、商城县其鹏茶业等茶企受访时称,2019年,信阳大部分茶企线上交易额仅占10%至20%左右。

  如今,众多茶叶交易市场尚未开市,昔日热闹的线下交易遭受考验,一些茶企纷纷开辟、拓展电子商务、社交直播等线上交易平台,以弥补线下销售困局。

  3月底以来,作为信阳市茶叶龙头企业、信阳文新毛尖集团通过“天猫直播间”将茶山、炒茶、茶艺等场景推上“云端”,邀请奥运冠军等知名人士为信阳毛尖代言,并向海内外推介。

  针对销售受阻,罗山县灵山茶业公司转型升级开发出护发素、洁面皂、面膜等80余种茶产品,使效益最大化;河南羚锐制药公司探索开发花茶、红茶、养生茶等,延长茶产业链条。

  信阳市政府市长尚朝阳表示,目前,茶叶已被纳入河南省生活物资保障范围,从而保障春茶生产和销售。各方也正在多管齐下助力信阳春茶产销化危为机,提高信阳毛尖市场占有率。(完)

  中新社信阳4月1日电题:“中国毛尖之都”三重考验下的求新求变

  作者李贵刚向炜

  来源:中国新闻网

科技赋能“信阳茶叶”地理标志品牌发展

“王老师,这茶叶加工如何让茶叶更香?”

“崔老师,茶小绿叶蝉如何防治?”

“宋老师,茶的品质如何整体提升?”

连日来,在信阳一个个茶厂,河南省茶叶加工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以下简称服务团)团长、信阳师范学院王彬副教授一行,每到一处进行技术培训,都会面对茶农们提出的一个个问题,现场十分火爆。


12月31日,在商城县万亩茶园茶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云山将泡好的一杯信阳毛尖,递给记者。

“香!味道鲜爽!”记者细细喝了一杯,忍不住赞叹道。

“信阳毛尖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属于不发酵茶,其外形匀整、细圆、光直、多白毫,色泽嫩绿、鲜润、干净,冲后香高持久,滋味浓醇,味道鲜爽,回甘生津,其汤色明亮清澈,叶底匀整。”王彬介绍说。

“利用服务团传授的茶树种植和茶叶加工技术,每亩茶园纯收益约4000-5000元。茶叶成了我们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孙云山说起技术带来的好处,喜上眉梢。


多年来,服务团通过建立物联网络,实时对茶园气候、土壤、大气等生态环境及病虫害等进行监测,结合以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人工模拟气象站、高空虫情测报灯以及太阳能杀虫灯等作业设施,实现对茶园生长环境的智能化管理;指导茶企进行生产车间改造,并引入国内先进茶叶生产加工设备,全面提升了茶企产品品质;开展提高茶叶香气、改善茶叶香型等为目标的茶叶摊放、杀青、揉捻、初烘、做形、复烘等相关工艺的技术创新,优化茶叶品质;开展红茶、黑茶、白茶以及黄大茶等产品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进一步丰富茶叶产品品类。

“服务团在我这里研发推广了相关技术10多项,帮助我获得较好的效益,由于金刚台茶园海拔高,茶叶品质好,亩纯收益有8000-9000多元。”商城县其鹏茶叶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周正祥告诉记者。因为贡献突出,36岁的周正祥,已荣获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首届“中国制茶能手”、“河南五一劳动奖章”、“信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刚台雀舌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等众多荣誉称号。

“杀虫板+太阳能杀虫灯+高空虫情测报灯的三级防控体系,让我们茶叶的品质得到很大提升,效益直线提升。”商城县万亩茶园茶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云山告诉记者,“科技正在赋予信阳茶叶地理标志品牌强大的发展新动能。”


在服务团技术带动下,截至目前,商城县茶园面积20.8万亩,开采面积18.6万亩,年产干茶520万公斤,综合产值18亿元,有11家茶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3家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

作为有2300年历史,品牌价值达75.72亿元,获得过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全国十大名茶等诸多荣誉的信阳毛尖,在我省广大科技特派员的技术支撑下,截至目前,信阳全市茶园面积216万亩,茶叶产量达8万吨,总产值达150亿元,现有茶叶从业人员达120万人。茶产业已成为信阳山区农民脱贫的重要收入来源,是信阳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大特色亮点,成为信阳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有力支撑和重要抓手,是信阳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和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记者 尹江勇 通讯员 张瑞,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香飘世界!1600吨信阳茶叶乘“绿茶专列”发往中亚

3月8日,伴随着嘹亮的汽笛声,首班中欧班列(郑州)信阳绿茶直发专列从信阳火车站启程,踏上远行中亚的长途之旅。

本次班列共满载50车厢1600吨茶叶,将沿着中欧铁路大动脉行走15天,到达5000公里之外的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该趟专列是首次从信阳本地直发的茶叶出口专列,相比以往的出口专列减少了公路、铁路中转流程,成本更低,运输也更加便捷。

信阳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是河南省的“南大门”,信阳茶叶、信阳茶油是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信阳毛尖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更是凝聚着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希望。

为增强信阳茶叶的国际竞争力,信阳海关从厂区环境、原辅料控制、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运行以及产品溯源等方面指导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收集国外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指导企业对标生产。为让出口茶企充分享受便利,该关指导企业用好对外贸易 “单一窗口”和“互联网+海关”等网上平台,推行“预检”、原料批提前检测等惠企政策,帮助符合条件的茶企及时开展AEO高级认证。

“回想我们刚开始出口茶叶时,因为不了解相关政策,走了不少弯路,信阳海关在资质备案、产品通关、质量管控、技术升级等方面给予我们全方位的指导,让我们的业务逐步进入正轨。得益於海关的指导‘手把手’,我们实现了公司产品的出口‘门对门’。”河南省茶叶进出口集团副总经理秦国平说。

近年来,信阳海关持续推动信阳茶开拓国际市场,出口连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出口国也从非洲、中亚国家扩展到东南亚、欧洲等国家,产品从单一的眉茶、砖茶扩大到信阳毛尖、信阳红茶、抹茶,实现了出口市场多元化、出口产品多样化。

小茶叶连接着大产业,小茶叶里有着大文章。2021年以来,信阳海关共监管出口茶叶28批次,总重1893.2吨,货值2672.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0.2%、53.5%。信阳茶叶的出口不仅带动了当地茶农增收致富,也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助力,成为当地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增长新动能。(记者 贺志泉)

注:内容来源大河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791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