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 宁波茶叶生产迎来“满园春”

机器杀青


3月初,正是全市春茶采摘加工的忙季,全市10个区县(市)以乌牛早、平阳特早等特早生品种为主的茶园都已进入采摘期。

在地处宁海跃龙街道的望府茶业有限公司制茶车间,10多台茶叶加工机器隆隆作响,4名工人站在机器前,不时查看茶叶制作情况。公司负责人王茂强表示,在摊青、杀青、揉捻、理条、烘干等茶叶制作加工的系列过程中,他们基本实现了全自动可控化生产,整个生产流程只要4名工人操作就够了。

望府茶步入连续化加工之路,这是宁波茶叶生产“机器换人”的一个缩影。

告别手工制茶,实现全自动生产

宁波产茶历史悠久,四明山脉和天台山脉历来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自唐中叶起,茶叶逐渐成为浙东人颇为喜好的饮品。望海茶、瀑布仙茗、奉化曲毫、东海龙舌……随着宁波茶叶声名鹊起,茶叶成为山区、半山区农业增效、农户增收的重要经济作物,全市现有茶园面积21万亩左右。2020年,全市茶叶总产量15174万吨,总产值89488万元,其中名优茶产量2194吨,产值67311万元。

由于名优茶生产加工非常注重嫩度等品质的要求,在连续化生产不能满足茶叶加工技术要求的情况下,客观上造成了加工等环节对人工的高度依赖。

正因如此,摆脱传统、低效率的手工制茶方式,实现标准化、清洁化、智能化生产,成为不少茶叶生产企业孜孜以求的目标。近年来,我市茶叶加工制作持续推进机械化步伐,加大摊青空气处理机组、电磁滚筒杀青机、开放式连续回潮机、燃油式滚烘机、燃油式连续烘干机等加工设备研发和应用,全市已有12家茶企获浙江省标准化名茶厂称号。

这几年,望府茶业公司不惜投入上百万元资金更新设备,以提高公司的产茶效益。这在宁海的茶叶生产基地中首屈一指。王茂强告诉记者,以茶叶摊青为例,他们引进了高科技摊青房。在这个房里,二氧化碳含量、温度、湿度全程可控,和自然摊青靠天吃饭的方式相比,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更是稳定了茶叶的品质。今年,望府茶业公司还新引进了80型电磁滚筒杀青机、茶叶连续杀青理条机等设备。凭借现代化的生产加工设施,如今该公司名优茶年产量保持在1万公斤左右,年出口量约1500吨,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望府茶以其高品质享誉国内以及欧洲、中东等地。

走进宁海深甽镇太阳山茶场制茶车间,只见四五台机器正在运作。“第一批乌牛早已完成采摘,正在进行杀青、理条和烘干的智能化生产,目前基本进入收尾阶段了。”据茶厂负责人李巧红介绍,这几年先后投资50多万元采购了近30台制茶设备,初步实现了名优绿茶杀青、理条、烘干以及红茶萎凋、糅捻、发酵、焙火的自动化生产。茶叶机器加工,一方面节省了大量人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以绿茶杀青、理条、烘干为例,纯手工制作需要三四个小时,而智能化生产时间只需要几十分钟。目前,太阳山茶场种植有乌牛早、望海茶1号、龙井长叶等多个品种,制作的都是中高档茶叶,今年茶叶产量估计3000多公斤,产值约800万元。


连续化加工,设备再升级

鄞州大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瞻岐大岭有525亩面积的茶园。近日,笔者来到大岭农业公司茶园时,茶农们正在山上采摘鲜叶。虽然经历了寒潮和干旱双重的灾害性天气,但这里的茶叶长势良好,鲜叶采摘量与去年基本持平。

走入该公司新建的茶叶加工厂房,机器轰鸣,阵阵茶香扑鼻而来。与茶叶山上几十名采茶工忙碌热闹的生产场面相比,茶叶加工车间却显得有点冷清。偌大的厂房里,4名工人各司其职,在茶叶加工生产线上操作。“这多亏了新购置的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完成了大部分的制茶工序。”该公司总经理周意达说,新购置的全自动设备功能丰富,可自动配送茶叶至加工区域,加工区域具有自动分拣功能,可以通过重量感应来控制每份茶叶的克数,且只要设定一台机器,其他机器可以复制命令自动运作。“仅需一步操作,就能够完成茶叶制作的上料、运料、分料、做形、出料整个流程,实现连续化加工。”周意达欣喜地说。

乌牛早等茶叶在制作完毕后还需进行分级,根据叶片大小区分质量,一般分为精品、特级、一级、二级等四个等级。连续化加工设备的投入应用,是否会对茶叶品质造成影响呢?周意达表示,全自动生产设施不会导致茶叶品质下降,反而在提升产量的同时还保证了茶叶的风味。机器在炒制造型茶叶时,使用统一的标准时长和炒制温度,每份茶叶克数也能做到精确控制,这样在炒制过程中既不会欠缺火候,又不会翻炒过头,茶叶形状也能得到较好地保持。

据了解,大岭农业公司茶厂过去靠6台单机运作,每台都需要人工进行调试操作,一天干茶产量约为30公斤。今年引进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后,同样的鲜叶加工量,过去需要30人左右,现在三四个操作工就能做好了。目前,茶厂日加工茶叶达到100公斤,在提高产能的同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同样,在余姚夏巷荣夫茶厂,投资300万元购置的连续化加工机器今年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茶厂负责人表示,茶叶杀青加工效率每小时450公斤至500公斤。眼下,茶厂有3条流水线投入作业,名优茶的年产量可达到7吨,比之前增加1吨。

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韩震表示,连续化加工设备是茶叶机械化加工的升级版,它给茶叶生产带来的不仅可以提高产量和节约人工成本,而且可以减少茶叶与人体的接触次数,茶叶产品安全有了更好的保障。目前,仅余姚一地,连续化加工生产线达到8条。自动化生产线的诞生,解决了劳动力匮乏的问题,无疑是茶业的重大突破。


“机器换人”,仍有拓展空间

经过多年的大范围推广,如今,我市名优茶生产基本实现加工机械化,并从机械化再度升级到连续化加工。茶叶加工机械的广泛应用,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了茶叶品质。

业内人士认为,进一步提升宁波茶叶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茶叶生产领域“机器换人”仍有拓展空间。

在茶园生产环节,修剪机械有一定程度的推广应用,但在中耕除草、绿色植保、名优茶采摘等环节的茶叶机械推广应用水平还不高。茶叶生产企业普遍存在劳动力日益紧缺、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人工体力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由于茶园大多地处山地丘陵地带,因此,适用于山地丘陵地区的轻型茶园管理机械有较大需求。

一方面要建立适宜机械化作业的标准茶园,完善茶园配套设施建设,为茶园机械化作业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加大茶园管理机械的购置补贴力度,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广大茶农最大限度扶持,引导茶农选择先进适用的茶园管理机械。此外,建立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通过召开茶树机械修剪、耕作、采摘技术推广现场会,加大推广和技术培训指导力度,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计划重点推广茶园管理全程机械化和茶叶加工机械连续化、智能化生产方式,开展机械化采摘技术和茶园机械耕作技术的创新开发,通过适用机械选配、适采茶树品种、适宜树冠模式、适制工艺技术等研究,形成适合名优红茶、绿茶机械耕作和采摘茶园管理、机械加工连续等产业化技术方法,从而大幅度降低茶园管理、采茶、加工的用工量和生产成本,缓解和改善劳力紧缺状况,提高茶叶生产效率和效益水平。

宁海是我市的产茶大县。为加快推进“机器换人”,提升茶叶产业机械化水平,该县立足区域茶叶产业实际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基础,通过普及农机装备应用、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等途径,大力提高茶叶产业的农机装备水平。去年,宁海被列入全省农业主导产业(茶叶)“机器换人”示范县。下一步,宁海将结合“十四五”规划,坚持创新引领,继续深化茶叶产业“机器换人”建设,推进茶叶机械智能化、数字化,推动全县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摄影 孙吉晶

记者孙吉晶 宁海县委报道组 徐铭怿 实习生 戴雯菁

【原标题】今日宁波丨“机器换人” 宁波茶叶生产迎来“满园春”

来源: 中国宁波网

所有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