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加工工初级培训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全国茶叶加工优秀选手黄钲荃:妙手出香茗

全国茶叶加工优秀选手黄钲荃:妙手出香茗

他叫黄钲荃,是来自中原茶乡桐柏县的一名制茶人,在2020年河南省举行的手工制茶大赛中荣获季军,被授予“河南省技术能手”称号,并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茶叶加工工(精制)职业技能竞赛,因成绩优异被授予“优秀选手”荣誉称号。

他有一手绝活,在炒制茶叶时通过辨别颜色、香气、水份的细微差别,来控制下一步火候和翻炒的轻重,从而“定制”出色、香、味不同的茶叶,并最大程度地保留茶叶的原汁原味。

作为一名“茶二代”,黄钲荃自幼受家庭熏陶,耳濡目染之下,对茶文化情有独钟。2010年,在外打拼多年的他毅然辞去工作回到桐柏老家,从一名学徒工做起,刻苦学习手工制茶技术。他充分发挥年轻人头脑灵活、敢想敢干的闯劲儿,将目光投放到更广阔的天地,到全国各地学习交流制茶技术,并融入到自己的制茶工艺实践中。在制茶的道路上,黄钲荃一学就是5年,如今的他对制茶的每个环节都谙熟于心,看颜色、闻香气、辨干湿,通过对细节的把控,他可以对茶叶的香气、口感、滋味进行调配,从而提升茶叶内在品质。“制茶的工序都差不多,但炒出来的茶好不好,还要看制茶人对时间火候的掌控以及炒制手法的精巧。”黄钲荃说。

“通常,北方夏秋茶制作的红茶苦涩味明显,通过光质补偿萎凋技术,可以减少苦涩感,提高茶叶香气,提升茶叶品质。”黄钲荃介绍说,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改进制茶工艺是他最近研究的课题之一。近年来,通过到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培训交流,黄钲荃认识了众多懂茶、爱茶的专家学者,他们互相分享制茶经验,对黄钲荃启发很大。在黄钲荃看来,要做出高品质的手工茶,除脚踏实地积累制茶经验外,更要跳出区域限制、传统制茶模式的限制,与时俱进、博采众长,通过创新与融合,不断把茶叶制作技术推向新的高度。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黄钲荃摸索出一套融合六大茶类核心工艺的手工制茶技术,他炒制出的桐柏红茶,一改传统红茶大多汤色红亮、香气甜嫩、滋味醇厚的特征,汤色金黄透亮、花果香浓郁、滋味鲜爽醇和,且富含茶黄素,对健康更加有益。黄钲荃先后获得红茶饼制作方法、茶叶加工初级干燥装置、智能萎凋发酵房等专利7项。如今,他创办的桐柏县鑫茗农业有限公司、国家级桐柏山茶星创天地,积极引进茶树新品种,为桐柏茶树品种增添“新成员”,助推桐柏茶产业多元化发展。黄钲荃还多次组织开展贫困群众种茶、制茶技术培训,助力老区乡村振兴。

“我将一如既往种好茶、制好茶,走科技创新之路,推进数字化绿色工厂建设工程进度,打造一流茶叶品牌和茶叶企业,为桐柏茶产业走向世界加油添彩。”黄钲荃说。

(河南经济报记者周美娇 通讯员赵显志 李彦)

注:内容转自豫经南阳,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二代”当家:古老茶村飘来“新茶香”

这些80后、90后、00后,从小生活在西湖茶村,西湖龙井茶伴随他们成长,很多有着高学历和海归经历,充满个性,自在洒脱。

他们也很吃得起苦,肩负家乡发展的责任,努力从老一辈手中接过传承西湖龙井茶的重担,希望通过新一代的方式,用“金叶子”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夏夜的龙井山,静谧清凉,雾在群山之间聚拢,又慢慢散开,仙气缭绕。


在一片茶园的对面,就是陆洲东家的炒茶棚。虽已到了晚上,但这里仍然人声鼎沸,热火朝天。手拿一根小木棍,素衣长裤仙风道骨,端坐在茶席前,陆洲东手握杯子眯着眼,盯着炒锅前满脸挂汗的徒儿们。突然,他站起身来走到了翁博的身后,用小木棍用力点点他的背,反复强调“做茶,人要正”。被木棍点到,翁博手紧张地一抖,立马把姿势调整了过来。

翁家山的翁博,今年第一次参加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集训,被分到龙井山头炒茶大师陆洲东家里学炒茶。相比其他学员,坐在1号锅前的他,总是不声不响,老师说什么,他点头照做。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竟然被收做了陆大师的正式徒弟。

一时间,消息在茶村各个山头奔走相告,许多人还特地跑到龙井山头,来看一看这新收的徒儿有什么过人之处。

看着别人一脸好奇,陆大师眉头一皱一脸高深。“能吃苦,够倔,这个小孩有点东西。我这辈子就打算收10个,他是第6个。”看着眼前围坐在炒茶锅面前齐齐奋斗的年轻人,陆洲东的思绪回到了几十年前在生产大队时的情景。“你看,炒茶,就是要斗出来的。”

因为一场场炒茶集训,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技艺开启了一条“复兴之路”。今年西湖景区推出有史以来年轻人参与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技艺培训,共计参训学员215人。这两天,龙井村还向全体村民推出了茶艺培训班,鼓励年轻人炒茶品茶两不误,做到“家家都有茶艺师”。


大师出山,年轻人摩拳擦掌、热情高涨,新老传承共同谱写出了一曲古老茶村的“致富经”。

古老茶村风云起苦夏勤学,与火较量

你知道,当水泡中的水被烫到沸腾,是一种什么体验?

这个苦头,这次来参加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集训的年轻人,都尝到了。

说起翁博第一天炒茶回来手上的大水泡,翁博爸爸至今心有余悸。“我这辈子都没看到那么大的水泡,大半个手掌都是,连在一起,里面是鼓出来的脓水,心疼死了。”

出生在翁家山,翁博从小与茶叶有着不解之缘。在茶地里跑着长大,他喜欢茶,喜欢品茶,但唯独没有常心学炒茶。

“他和其他男孩子一样的,玩心重,我炒茶的时候,他就在旁边转转,刷刷手机,‘麻油屁股’坐不住,总是学不好。”

让翁博爸爸没有想到的是,一场炒茶集训,让儿子几乎对炒茶着了魔。“他每天都炒到半夜才回来,满手是伤还在坚持。”

水泡刚挑掉的时候,就是炒茶最难熬的时候。新皮肉还未长成,破口处与高温炒锅相触碰,就如同在烈火上炙烤,是钻心的疼。


如今,翁博的手上仍可以看到大水泡的痕迹。吃得苦中苦,换来的是一场意外的收获——陆洲东收他作为正式弟子。“以前在家里学总是感觉没有气氛,现在看到那么多年轻人报名,我就想着来试试看。没想到这一来,就多了一位炒茶大师当师傅。”

为学如登万仞山,欲临胜景莫畏难。摊放、杀青、回潮、辉锅……炒茶是一场与火的较量,磨炼之下,不断激发起了茶村年轻人的斗志与激情。就如陆洲东所说,炒茶要靠斗,你追我赶,有了气氛,就有不断比拼学习的动力。

“好几个都是小‘毒头’,手那副样子了还是练,晚上十一点回去,早上五点多就来了。”

陆洲东嘴上说的“毒头”,茅家埠的孙妍算是一个。她平时住在丁桥,开车到龙井村需要将近一个小时。但她几乎每天都是最早到的一个,四点半从家里出发,五点半就已经坐在了师傅跟前。

“这门技术不是想学就能学的,何况是能跟着大师学。同样的茶,手工做出来价格可以翻好几倍,有一门技艺那太重要了。”孙妍的一双手,如今半只手掌都是水泡破掉以后长出的新皮,红色、黑色、白色……层层皮肉颜色深深浅浅,新老疤痕一圈圈在手掌中重叠,触目惊心。炒茶用的是手劲道,往往一天练习下来,她的手肘都会沉得抬不起来。

翻开孙妍的闹钟记录,最早一个是凌晨4:30,每天出发去练习,她从没有片刻犹豫。炒茶是门苦活,但80后的她还是坚持着那份属于自己的仪式感。每天总是挑选好喜欢的衣服,梳一个漂亮的马尾辫,打扮一番再出门。她认为,年轻人就应该有一些精气神。就像她在朋友圈写的:“滚烫的人生,我来了!”

白天黑夜,茶香四溢。带着一手伤,每天与火来一番较量,茶村各个山头集训点的年轻人因炒茶相识相知,乐此不疲,让学炒茶成为了年轻一代的新风尚。


祖宗手艺谁接棒传承之路,挑战自我

西湖龙井茶,狮龙云虎梅,一芽一叶,五分天下。

因为不同的含水量、炒制时间、手法,碰撞出了个中奥妙。一场温度与茶叶分寸感的对决,幻化出了每位大师的独门绝技。

“手工炒的茶,比机器炒,速度虽然慢,但是贵在有灵魂。出自不同人的手炒出来的茶,各种滋味与层次,都是不一样的,这也是茶有意思的地方。”

在满觉陇村炒茶大师唐鹤军的家中,从没有炒茶机器,几十年如一日。在这些大师手上,茶之味变化万千,每一锅茶都无法复刻。独一无二,这也是手工茶价格昂贵的原因。

但是,这样的手工茶,如今西湖景区各个茶村还坚持在做的人,却少之又少。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缺失。

上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兴起,打破了西湖龙井茶以村为单位的生产方式,改为包产到户。上世纪90年代,许多茶村人走出了村子经商创业。再加上近十几年来机器炒制的风行,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技艺面临技艺断层。大师高坐,大门紧闭。武功绝学,等待传承。

“2年杀青,3年辉锅,6年基本能独立成型,至于能不能走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风格,路还很长。”对于西湖龙井茶的未来,唐鹤军一直有着担忧。“这门手艺,要说苦那是真的苦,你说谁每天想和200℃的锅子打交道。”

西湖龙井茶闻名全国,茶叶与炒茶技艺,都是其最精华的组成部分。

“我们也不希望以后茶还在,但技艺流失了,那茶村的核心竞争力就没有了。”大师满怀忧虑,而年轻人始终摸不着那块敲门砖。

“以前基本每个村都是关起门来炒茶,我们想学,其实也不好去找大师们学,现在这场集训,给了年轻人一个挑战自我的机会。”满觉陇村的陈骏辰说。

如今,许许多多老一代茶农仍坚持在春茶一线,随着年龄渐长,逐渐有些力不从心。

像翁家山的孙小毛奶奶家,这个问题就特别突出。上世纪80年代包产到户后,孙小毛家里分到了三亩茶地。因为丈夫要到外面工作,茶地只能由她来打理。维护茶园、采茶、生火、炒茶、包茶、卖茶……她一个人全包了。从早上三四点起来,往往要忙到半夜才睡下。直到现在82岁,孙奶奶仍然包揽了自家三亩茶地大部分的活,家中无人能够接手。


但其实奶奶的辛苦,孙女孙铭妍都看在眼里。今年,她也报名了炒茶集训班,与名字一字之差的孙妍成为同学。

“奶奶其实这几年身体已经不如以前了。她知道我去参加集训班后,虽然嘴上不说,但看得出她特别开心。现在,我可以把她肩上的担子接过来了。”

孙铭妍说,奶奶还偷偷将她第一次炒出来的茶存了起来,作为留念。“我经常和朋友们说,我在练铁砂掌呢,其实炒茶真的是和自己在较量,只要克服对高温的恐惧,就一定能学得好,炒得好。”

技艺傍身金不换打通壁垒,对话时代

看到这群年轻人的身影,茶村的老一辈都不约而同感觉回到了曾经那个属于茶的激情岁月。

传承着茶道,亦传承着人道。炒茶集训,不光是技艺的培训,它也是一场关于人心的凝聚。有着自己的个性,又有着茶村人的血性,年轻一辈正在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努力从大师们手中,接下振兴家乡茶产业的使命。

如果10年前,跟陈骏辰说起茶,他肯定转头就跑。而如今说起茶,陈骏辰的眼中都是亮光。“年纪小的时候,觉得做茶太苦了。后面我去了日本留学,还想在外面创业。等回到家乡,被村里的小伙伴感染开始接触茶行业,才发现最宝贵的财富不就在眼前嘛,在家乡做事业不是更好嘛!”

从3年前第一次参加炒茶集训,现在陈骏辰已经将炒茶作为了生活的一部分。“村里年轻人很多都是高学历或者海归回来的,往往在一起就会碰撞出很多火花。我们都觉得应该齐心协力,把茶村最精华核心的技艺传承下来,再用年轻人的视角与渠道去创造价值。”

炒茶是桥梁,也是一场新老视角的互换。大师技艺与年轻思维不断碰撞,为古老的茶村注入了新生机,也带动了乡村共富。

正如陈骏辰所说,传承学习给予了他们更多对于茶的思考与灵感。去年,他就与“香二代”朋友周科羽,一起开发了以宋韵为主题的“茶+香”联名款龙井香膏,希望通过有意思的周边产品,让家乡的茶文化,走进更多年轻人的生活。

“周科羽祖上是南宋香药局的,那天我们聊村里茶末销路的问题,与他一拍即合,一起研发了这款宋韵香膏,给予西湖龙井茶更多表现形式,赋予其宋韵之美,没想到很受年轻人的喜爱。”今年,陈骏辰还参与了多个茶文化集市,现场为大家展示了炒茶技艺,让这片“金叶子”,走到更多年轻人的心中。

随着年轻一代学茶之路的崛起,他们也慢慢开始在全市炒茶大赛中崭露头角。一头利落的齐肩发,一双月牙眼,谈话间,灵隐村的朱牝莺颇有些“小黄蓉”的味道。参加炒茶集训,苦练3年,她终于在今年举办的2022年杭州市农业职业技能大赛茶叶加工竞赛中,获得三等奖。

“以前大家觉得炒茶就是很脏很累的活,现在我们希望能为大家展示不一样的风貌,让大家看到炒茶也可以充满美感。”

据统计,截至今年,景区各个茶村已有200多位“茶二代”当家,近2700户茶农中有10%的掌门人换上了年轻面孔。多元化的茶周边产品,为西湖龙井茶吸引到了更多年轻的消费群体。今年,由年轻人制作完成的手工茶也逐渐出现在春茶季上,一场技艺的传承,让他们真正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新的价值。

“我们现在也在通过完善各项机制,不断为年轻们打通学习与提升的渠道。”西湖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林晨说,除了推出集训以外,今年景区还联系了中国茶叶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对参加西湖龙井炒制技艺集训人员,举办茶叶加工工初级(五级)培训和等级认定。这样一来,能够直接打破了原有的资质壁垒,对茶村炒茶人才的培养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老祖宗留下技艺,给了“茶二代”们一份充足的底气。依靠新视角、新玩法、新创意,他们也正不断蓄积实力,期待为家乡创造更多财富与价值,推动古老茶村的“复”与“兴”,重新迎来属于西湖龙井茶的“黄金时代”。

来源:杭州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喜讯来了!旺和达茶书院 | 11月招生简章(重庆)

茶香育人  共享芬芳

开班日期:

【评茶】2018年11月13日(周二下午)

【茶艺】2018年11月25日(周四下午)

 

【评茶】2018年11月17日(周六全天)

【茶艺】2018年11月18日(周日全天)

 

授课时间:

全天:10:00—16:00,午休1小时

下午:13:30—16:00

 

培训地点:

重庆市江北区大石坝九村茶市A095

 

报名电话(微信):

178 2366 4011葵子老师

133 0855 2409蒲江老师

  往期精彩回顾 

 

 课程设置 

国家中级评茶员

课时:20课,每课90分钟

 

第一课:评茶员职业要求与标准

第二课:评茶员职业道德规范

第三课:茶叶审评相关法律法规

第四课:茶叶的基础知识

第五课:茶叶感官审评基础知识

第六课:审评茶叶的器具使用及要求

第七课:茶叶感官审评基本程序

第八课:评茶基础术语

第九课:茶叶扦样规范

第十课:茶叶产品的包装与标签

第十一课:绿茶花茶的感官审评要点

第十二课:绿茶花茶的感官审评实操

第十三课:白茶感官审评方法与要点

第十四课:白茶感官审评实操练习

第十五课:六大茶类审评企业标准

第十六课:按季节时令名优茶品鉴

第十七课:各类感官审评方法与要点

第十八课:各茶类品质因子评分系数

第十九课:国家评茶员题库复习

第二十课:国家中级评茶员备考 

 

(备注:高级课程请直接联系老师咨询)

 

国家中级茶艺师

 

课时:20课时,每课时90分钟

 

第一课:中国茶叶发展史

第二课: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第三课:绿茶名茶品鉴与冲泡

第四课:中国饮茶文化源流

第五课:乌龙茶品鉴与冲泡

第六课:紫砂知识及名壶鉴赏

第七课:铁观音茶艺表演研修

第八课:白茶名茶品鉴与冲泡

第九课:盖碗茶艺表演研修

第十课:黄茶名茶品鉴与冲泡

第十一课:精美茶席欣赏与设计

第十二课:红茶名茶品鉴与冲泡

第十三课:花式茶茶艺表演研修

第十四课:黑茶名茶品鉴与冲泡

第十五课:普洱熟茶和生茶品鉴

第十六课:茶叶审评方法八因子

第十七课:泡茶与水质的关系

第十八课:中外风俗茶艺表演研修

第十九课:茶馆运营及商务礼仪

第二十课:国家中级茶艺师备考

 

(备注:高级课程请直接联系老师咨询)

旺和达特邀西南大学茶学专家刘勤晋教授

领衔多位国家高等学府知名专家顾问

组建旺和达茶文化培训导师团,进行授课督导

定期邀约专家老师论坛讲座

刘勤晋老师

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西南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

重庆市首届茶学学科带头人

国家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

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重庆古茶树研究院院长

刘老师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园艺系茶学专业,后进入中国科技大学现代化学系进修,曾为日本国立静冈大学农学部访问学者,先后多次赴海内外多地讲学和学术交流。长期从事茶学专业的科研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特产品加工、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以及茶文化。主要为博士生、硕士生以及本专科生讲授“制茶学”、“制茶技术理论”与“茶文化”等课程。主编参编《中国茶叶大辞典》、《茶文化学》等近10部专著与教材。累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其中一级核心刊物30多篇。先后承担15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有9项成果获国家、部、省市级奖励。

 

司辉清老师

西南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重庆市茶叶商会会长

重庆市茶叶学会兼秘书长

西农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

国内多家知名茶企资深顾问

司老师长期从事茶学专业教学与管理、茶叶科研和科技开发工作,先后主讲茶叶加工学、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茶叶化学、茶叶审评与检验学等课程;先后主持和主研了20余项与茶相关的科研及科技开发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腊梅花精油超临界CO2萃取及GC-MS分析》等论文和研究报告20余篇;获省市级科技成果10余项,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主持研制的“西农毛尖”等20余个茶叶新产品在全国及国际名优茶评比中荣获“金奖”或“银奖”。主编或参编出版了《食品企业经营管理学》、《茶叶加工学》、《窨茶香花栽培》、《饮茶学问知多少》、《中国茶叶大词典》等5本大学教材或专著。

 

李华钧老师

西南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曾任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院长

曾受国家教委公派赴法国蒙彼利埃国立高等农学院

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茶树专业委员会成员

全国茶树品种鉴定委员会常委

曾任中国茶叶学会理事

重庆古茶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李老师专长茶叶生产加工理论与技术,主要学术成果:《中国茶树品种志》(地方品种篇主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茶树育种学》参编。论文有《析茶树的野生型、栽培型、过渡型》(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渗透胁迫对茶树幼苗叶片脯氨酸累积和水分含量的影响》等。

 

童华荣老师

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原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茶学系主任

重庆茶叶学会会长

国内多家知名茶企资深顾问

童老师多年从事茶学教学工作的同时主持和参加了部、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合编专著《茶叶化学工程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参编多本教材,包括《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食品质量管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等。

 

庞晓莉老师

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重庆市茶叶学会常务秘书

 

庞老师从教20余年,主攻茶树栽培与茶用香花的利用,在其专业领域有非常深厚的积累及见解。主讲茶树栽培与病虫害防治学、茶用香花栽培、生物资源开发等课程,编写著作2部,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主研科研项目4项,获各级各类奖励2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师资团队

 

姜琦老师

毕业于西南大学茶学系

 

国家高级茶艺技师

国家高级评茶技师

国家高级茶艺考评员

国家高级评茶考评员

国家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裁判员

天津市茶业协会副会长

天津市妇联民心工程大讲堂讲师

西南大学天津校友会副会长

重庆市茶叶学会理事会员

重庆市茶产业协会秘书长

全国青少年茶文化教育教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中华供销合作总社职业技能鉴定024号工作站长

曾多次受邀为国家汉办孔子学院、驻华使馆

以及北京、天津等区县政府进行茶文化专题讲座

 

蒲江嘉炜老师

毕业于西南大学茶学系

 

国家茶艺技师

国家高级评茶员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修班

蒲江老师致力于科学传播茶文化,以茶之名,点燃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具有多年培训教学实践经验,以及丰富的大型茶文化讲座、茶会雅集活动组织的经验。曾在北京多次为各级政府、妇联、街道,各大高校及各知名企业等进行培训授课,积极跨界合作尝试以视频、音频、直播等形式促进茶文化的推广,力求让更多人因茶受益。出生于产茶大省贵州的她,从小浸润在茶文化中,后经西南大学茶学系系统培养,积极前往各茶产区深入学习,结合西方心理学等,她对中国传统茶文化具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理解。

 

茗立老师

毕业于福建武夷茶学院

 

国家高级评茶员

国家高级茶叶加工工 

茶园工作经验丰富

精通茶树栽培与管理协助名师完成春季岩茶制作

现就职于重庆市古树茶研究院

主要参与古茶树资源调查、古树红茶制作开发 

 

茗妍老师

毕业于福建武夷茶学院

 

国家高级评茶员

国家高级茶艺师

国家高级茶叶加工工

茶艺表演经验丰富

擅长茶文化活动,茶空间设计及茶会雅集策划

六大茶类理论知识丰富,冲泡茶叶技法精湛 

爱好诗词、花艺、香道及传统女红

 

 收费标准 

中级评茶员学费:2800元 / 人 

中级茶艺师学费: 2800元 / 人

两人及以上团报有优惠,详情请致电

 

双项学习取证:5200元 / 人

双证研修理论课相同,实操课须分别修满

 

报名电话(微信):

178 2366 4011葵子老师

133 0855 2409蒲江老师

申报要求

中级评茶员(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 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专业评茶工作不低于三年,经中级评茶员正规培训达规定标注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专业评茶工作不低于四年;

(3)连续从事专业评茶工作不低于六年;

(4)取得经国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毕业证书。

提交材料

(1)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2)最高学历证书复印件一份;

(3)上一级别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一份;

(4)单位开具从事茶叶工作工龄证明一份;

(5)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申报表填写一份;

(6)两寸红底近期证件照片两张。

备注:报到当天请将所有材料完整提交。

 

鉴定考核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笔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进行。考试(考核)成绩均采用百分制,两项皆达六十分以上者为合格。

 

旺和达,是在北京、天津茶文化界享有盛誉的茶文化传播机构。

我们秉承“茶香育人,共享芬芳”的企业宗旨励志传播、传承国粹茶文化,弘扬中国民族精神,积极响应十九大精神文化自信,践行红色的中国梦。旺和达获批中华供销合作总社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第024号鉴定站,具备培训国家级茶艺师及评茶员资质,依据国家相关规定组织鉴定考核,监考督导评分等工作职能,颁发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为全国茶行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的茶文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旺和达入驻重庆后,紧密配合重庆市茶叶商会和重庆市茶叶学会开展茶文化推广工作,得到以刘勤晋教授为首的多位茶学界知名专家的大力支持。

 

重庆茶叶商会会员单位

重庆茶叶学会会员单位

天津市茶业协会副会长单位

国家茶艺师及评茶员职业技能鉴定天津工作站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全国青少年茶文化教育教师工作委员会理事会员单位

旺和达茶书院

我们,一起做更好的自己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